CN110275416B - 框体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框体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5416B
CN110275416B CN201910187459.XA CN201910187459A CN110275416B CN 110275416 B CN110275416 B CN 110275416B CN 201910187459 A CN201910187459 A CN 201910187459A CN 110275416 B CN110275416 B CN 110275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locking
main body
image forming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74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5416A (zh
Inventor
石光宏树
赤间史朗
远藤刚
铃木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75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5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多个罩盖的位置精度的提高的框体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框体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的框状部(120)(主体部)和覆盖开口的罩盖部(301),罩盖部具有第1罩盖(302)和被设置为与该第1罩盖(302)交叉的第2罩盖(303),第1罩盖具有板状的第1罩盖主体(320)和被设置在该第1罩盖主体(320)上并将第1罩盖主体安装到框状部(120)上的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在第1卡止部(325)中设有用于将第2罩盖(303)安装到第1罩盖主体上的卡止孔(326)(第2安装部)。

Description

框体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框体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众所周知的是激光打印机,其具有矩形箱状的装置主体,并在该装置主体的内部内置有组装在主体框架中的感光鼓、充电器、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定影装置等各种处理机器(参照专利文献1)。
以往的装置主体的前面由兼作手动送纸盘的可开闭的前罩盖,左右由侧罩盖,后面由后罩盖,上面由顶部罩盖来分别覆盖。另外,前罩盖和侧罩盖以及后罩盖构成了外壳罩盖。另外,在右侧的侧罩盖的后端下部一体地形成有相对于表面向内侧呈直角折弯的安装部,并在该侧罩盖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操作装置主体内部的矩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由辅助罩盖来封堵。
但是,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覆盖装置主体的多个的外壳罩盖之中,存在着第1外壳罩盖相对于第2外壳罩盖的安装位置和第1外壳罩盖相对于第3外壳罩盖的安装位置为其他位置的情况。因此,尺寸公差累积并难以将第2外壳罩盖设置在规定位置上。即,难以确保多个外壳罩盖的位置精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91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多个罩盖的位置精度的提高的框体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框体结构,其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部和覆盖所述开口的罩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构件包括第一罩盖和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罩盖交叉的第二罩盖,所述第一罩盖包括板状的罩盖主体、从所述罩盖主体突出的突出构件以及设置在该罩盖主体中将所述第一罩盖安装到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安装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罩盖安装到所述第一罩盖的第二安装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框体结构,其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部和覆盖所述开口的罩盖构件,罩盖构件包括第一罩盖和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罩盖交叉的第二罩盖,第一罩盖包括板状的罩盖主体、从所述罩盖主体突出的突出构件以及设置在该罩盖主体中将第一罩盖安装到主体部的第一安装构件,并且,在第一安装构件中设置有用于将第二罩盖安装到第一罩盖的第二安装构件。即,通过使得作为第1罩盖主体对主体部的安装位置的第1安装部和作为第2罩盖对第1罩盖主体的安装位置的第2安装部大致位于同一位置,那么即使存在公差,也能够将偏离量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就能够实现多个罩盖的位置精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体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说明图。
图2所示是图1中的重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3所示是构成所述框体结构的右前上方罩盖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4(A)所示是前述右前上方罩盖的背侧的立体图,(B)所示是将(A)的重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5所示是构成所述右前上方盖的第1罩盖的背侧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所述第1罩盖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7所示是构成所述右前上方盖的第2罩盖的背侧的立体图。
图8所示是图7所示所述第2罩盖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A)所示是所述第1罩盖的第1紧固部的立体图,(B)是在(A)所示所述第1紧固部上安装了L型板螺母(角码)的状态图。
图10所示是所述第2罩盖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1所示是所述第3罩盖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2所示是所述第3罩盖的内面侧的立体图。
图13(A)所示是前述第1罩盖的第1卡止部与框状部的孔部卡止状态的立体图,(B)所示是将(A)的重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4所示是前述第1罩盖的突起与框状部的凹部卡止状态的立体图。
图15(A)所示是从所述第1罩盖取下所述第2罩盖的状态的侧视图,(B)所示是在所述第2罩盖上安装了所述第1罩盖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来对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还有,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部分赋予同一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首先,通过图1来对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多个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与中间转印带17相向而对地被并列设置的串列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复印机。附图标记3表示将原稿输送到图像读取部4的原稿输送部。附图标记4表示读入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部(读取装置)。附图标记6表示根据输入图像信息发出激光的写入部分(曝光部)。附图标记7表示收纳转印纸等用纸P的供纸部(供纸卡盒),10Y、10M、10C、10BK表示与各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作为成像部的处理卡盒。附图标记17表示重叠转印有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转印部)。附图标记18表示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用纸P(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辊。附图标记20表示对用纸P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附图标记28表示用于向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的显影部补充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附图标记30表示后处理装置(以下称为″选项装置″)。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出用纸P的排纸部5被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0(进行成像部等的图像形成的主要部)和图像读取部4之间的空间里。即,在其表面形成有所希望的图像的用纸P是作为输出图像来被排出到图像形成部10和图像读取部4之间的空间里的。排纸部5、图像读取部4(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部10构成了权利要求项中的内部排纸构造。然后,在该排纸部5的上游侧(图1中的右方),可装卸地设置有选项装置30来用于对排纸后的用纸P实施穿孔、对齐或装订等的后处理。另外,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成像部)分别是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1(感光体)、显影部、清洁部被一体化而成的构件。然后,在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中的感光鼓11(图像载体)上分别形成有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图像。
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的彩色图像形成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原稿通过原稿输送部3的输送辊来从原稿台被输送后载置到图像读取部4的接触玻璃上。然后,在图像读取部4中,被载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被光学地读取。
详细来说就是,图像读取部4对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的图像,一边照射来自于照明灯的光,一边进行扫描。然后,将原稿反射的光借助于反光镜组以及透镜,在彩色传感器上进行成像。原稿的彩色图像数据在彩色传感器中按照RGB(红、绿、蓝)的每一种颜色分解光来被读取后,转换成电的图像信号。更进一步地,以RGB的颜色分解图像信号为基础,在图像处理部(未图示)进行颜色变换处理、颜色补正处理、空间频率补正处理等的处理后,来获得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彩色图像数据。
然后,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的图像数据被送到写入部6。然后,从写入部6来的根据各色的图像数据的激光(曝光光)分别朝着所对应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的感光体11上照射。
另一方面,四个感光体鼓11分别在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上回转。然后,首先是感光鼓1的表面在与充电部(充电辊)的对置位置被均匀充电。如此,就在感光鼓11上就形成了带电电位。然后,带电的感光鼓11表面到达各激光的照射位置。在写入部6中,与图像信号对应的激光与各颜色相对应地从光源射出。省略的图示是,激光入射到多面镜里反射后,穿透多个的透镜。穿透多个的透镜后的激光按照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颜色成分去通过其他的光路。
对应于黄色成分的激光被照射到纸面左侧起第一个的处理卡盒10Y的感光鼓11的表面上。这时,黄色成分的激光通过高速旋转的多面镜(未图示)在感光鼓11的旋转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被扫描。如此,就在被充电辊充电后的感光鼓11上形成了对应于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同样地,品红色成分的激光被照射到纸面左起第二个处理卡盒10M的感光鼓11表面上后,形成了品红色成分的静电潜像。对应于青色成分的激光被照射到纸面左起第三个处理卡盒10C的感光鼓11表面上后,形成了对应于青色成分的静电潜像。黑色成分的激光被照射到纸面左起第四个(对于中间转印带17的移动方向为最下游侧)处理卡盒10BK(黑色用成像部)的感光鼓11表面上后,形成了黑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之后,形成有各色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1的表面分别到达与显影部相向而对的位置。然后,各色的调色剂从各显影部供给到感光鼓11上,感光鼓11上的潜像就得到了显影。之后,显影工序后的感光鼓11表面分别到达与中间转印带17相向而对的位置。这里,在各自的相向而对的位置中,与中间转印带17的内周面抵接地设置有一次转印辊14。然后,在一次转印辊14的位置处,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作为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17上。
之后,第一转印工序后的感光鼓11的表面分别到达与清洁部相向而对的位置。然后,在清洁部处,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回收。之后,感光鼓11表面通过除电部的位置,就结束了感光鼓11中的一系列的造像处理。
另一方面,被重叠转印有感光鼓11上的各色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7的表面在图中的箭头方向上移动后,到达二次转印辊18的位置。然后,在二次转印辊18的位置处,中间转印带17上的全彩色的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用纸P上。之后,中间转印带17表面到达中间转印带清洁部的位置。然后,中间转印带17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回收到中间转印带清洁部里后,中间转印带17上的一系列的转印处理就结束了。
这里,二次转印辊18位置的用纸P是从供纸部7经过设置有对位辊19等的输送路径K1后输送来的。详细来说就是,从收纳用纸P的供纸部7开始通过供纸辊8来供给的用纸P经过输送路径K1后,被引导到对位辊19(时机辊)。到达对位辊19的用纸P与中间转印带17上的调色剂像对准时机后,朝着二次转印辊18的位置来输送。
之后,转印有全彩色图像的用纸P被引导到定影部20里。在定影部20中,在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夹持部,彩色图像被定影到用纸P上。然后,定影工序后的用纸P通过设置有排纸辊29等的输送路径K2,作为输出图像排出到图像形成部10外的排纸部5,就完成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然后,被排出到排纸部5的用纸P在被排出之前,作为选项装置30通过内部装订机来进行穿孔处理(打孔处理)或对齐、装订处理(装订处理),或通过中继单元进行用纸P的Z型折叠处理,二折叠处理、内三折叠处理、外三折叠处理等的后处理。
另外,在选择了对用纸P的两面(正面和背面)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向正面的定影工序结束了的用纸P不是直接被排出,而是被引导到未图示的双面输送路径。于是,在输送方向被反转后,再次向二次转印辊18的位置输送。然后,在二次转印辊18的位置处,通过与前面所述同样的转印工序来对用纸P的背面进行图像形成,并在之后经过定影部20的定影工序,通过输送路径K2后,就作为输出图像来被排出到图像形成部10外的排纸部5中了。然后,在选择了这种″双面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对于被排出到排纸部5中的用纸P,也是通过选项装置30来进行穿孔处理(打孔机处理)或对齐、装订处理(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的。
更进一步地,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具有支撑图像形成部10等的支撑体12、主要覆盖图像形成部10前方的前罩盖13以及右前上方罩盖部300。在图像读取部4(读取装置)的前面安装有操作面板41。前罩盖13在更换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时能够进行开闭。另外,以下,有时会将图1中的纸面垂直方向的跟前侧记为″前方″,将纸面垂直方向的里侧记为″后方″。另外,有时会将右前上方盖部300相对于排纸部5所处的方向记为″右方″,将与此相反的方向记为″左方″,将原稿输送部3和图像读取部4相对于排纸部5所处的方向记为″上方″,将与此相反的方向记为″下方″。
这里,在设置选项装置30时,要求的是在构成右前上方盖部300的L字型罩盖301(罩盖部)和第3罩盖304之中,仅使得L字型罩盖301或L字型罩盖301的一部分的第2罩盖303操作性良好地装卸的结构。
如图3所示,右前上方罩盖部300的构成是在图像形成部10和图像读取部4之间,对于被设置在排纸部5右边的选项装置30的前、左侧面、上表面三方进行覆盖。右前上方罩盖部300是支撑体12的一部分,且被设置为能够在前方具有开口的框状部120(主体部、图13(A)、(B)所示)上进行装卸。框状部120支撑选项装置30。框状部120及右前上方罩盖部300构成了″框体结构″。
右前上方罩盖部300如图3所示,是具有包括第1罩盖302及第2罩盖303的L字型罩盖301和第3罩盖304的构成。L字型罩盖301是具有覆盖框状部120前方的开口的第1罩盖302和第2罩盖303的构成。第2罩盖303被设置为与第1罩盖302交叉(正交),并被安装在第1罩盖302的左边的端部里。第3罩盖304被设置为与第1罩盖302交叉(正交),并被安装在第1罩盖302的上端部里。
如图4(A)、(B)、图5所示,第1罩盖302具有第1罩盖主体320、一对臂321、322(一对弹性部件)、一对第1卡止部325、325(第1安装部)和卡止孔326(第2安装部)。第1罩盖主体320形成为板状,覆盖框状部120的前方的开口。
一对臂321、322以夹持框状部120的方式被设置为从第1罩盖主体320的左右两端向后方突出。另外,一对臂321、322分别形成为板状,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被设置为相向而对。左侧臂321被设置在第1罩盖主体320的上方端部,右侧臂322被设置在第1罩盖主体320的下方端部,这对臂321、322被设置为在上下是错开位置的。
如图5所示,左侧臂321的上下尺寸是形成为大于第1罩盖主体320的上下尺寸的一半,且比右侧臂322的上下尺寸大。另外,左侧臂32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321A被切除的凹形状。即,左侧臂321朝向其后方的突出尺寸是上下方向的两端变大,以使上下方向的真中间变小。如此,通过左侧臂321被形成为凹形状,由框状部120支撑的选项装置30的连接器连接部30A(图15(B)所示)就得以露出。由此,即使不取下第1罩盖302,通过卸除第2罩盖303,也能够进行连接器连接部30A的连接操作了。
一对第1卡止部325、325如图4(A)所示,位于左侧臂321上下方向的两端,且形成在突出方向变大的顶部(自由端)里。这样一对第1卡止部325、325通过与框状部120的孔部120A的卡止,来将第1罩盖主体320安装到框状部120上。
各第1卡止部325如图4(B)、图6所示,形成为具有上下板部327、327和连结上下板部327、327的右侧板部328及左侧板部329的正方形筒状。上下板部327、327被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相向而对,并被设置为从左侧臂321的左右两面突出。以下,有时会将各第1卡止部325之中从左侧臂321向右方突出地设置的部分记为″右侧突出部325A″,将从左侧臂321向左方突出地设置的部分记为″左侧突出部325B″。即,右侧突出部325A是具有在上下板部327、327中从左侧臂向右侧突出的部分以及右侧板部328的构成。另外,左侧突出部325B是具有在上下板部327、327中从左侧臂向左侧突出的部分以及左侧板部329的构成。各第1卡止部325的右侧突出部325A与框状部120的孔部120A卡止。另外,左侧突出部325B在第1罩盖302的卡止孔326与第2罩盖303的第2卡止部331卡止时,与第2罩盖主体330抵接。
如图4(B)所示,卡止孔326是形成在左侧臂321的自由端里的贯通孔,并被形成为长边方向是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是上下方向的长方形状。即,卡止孔326相对于第1卡止部325被设置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为大致相同的位置里。这样的卡止孔326通过第2罩盖303的后述的第2卡止部331的卡止,来将第2罩盖主体330安装到第1罩盖主体320上。
如图5所示,在右侧臂322的左侧臂321一侧的面里设置有圆柱状的凸起322A。凸起322A被形成为在各第1卡止部325和框状部120的孔部120A卡止时,嵌入到形成在框状部120的外表面上的凹部(未图示)中。
如图13(A)、(B)所示,这样的第1罩盖302是以第1罩盖主体320覆盖框状部120的开口的方式来接近框状部120的。一对第1卡止部325、325与框状部120抵接,通过进一步接近第1罩盖主体320,一对臂321、322就被推开了。进一步接近时,一对臂321、322返回自然状态,夹持框状部120。各第1卡止部325的右侧突出部325A卡止框状部120的孔部120A。即,各第1卡止部325与框状部120的孔部120A卡止。另外,右侧臂322的凸起322A嵌入框状部120的凹部。这样,第1罩盖302就与框状部120卡止了。由此,第1罩盖302就被安装在框状部120上了。
如图7所示,第2罩盖303具有被设置在第1罩盖302和框状部120之间的板状的第2罩盖主体330,和用于卡止第1罩盖302的各卡止孔326的一对第2卡止部331、331。在第2罩盖主体330的内侧的面上,呈格子状地形成有用于加强强度的凸条部332。
如图7所示,一对第2卡止部331、331设置在比第2罩盖主体330的后方侧的端部330a稍靠前方一侧里。即,各第2卡止部331在对各卡止孔326进行卡止时,各第1卡止部325位于比第2罩盖主体33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更靠前侧。
如图8所示,各第2卡止部331被设置在第2罩盖主体330的背面。各第2卡止部331的构成是具有与凸条部332的后表面a连续的基底部333,和从基底部333的上下端部竖立设置的一对竖立设置部334、334,以及与一对竖立设置部334、334之间连续的连续部335。各竖立设置部334在离开第2罩盖主体330的右方竖立设置,同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各竖立设置部334的一部分被设置为从基底部333向后方突出。连续部335被设置在一对竖立设置部334、334的后端部。
在各竖立设置部334中设有从第2罩盖主体330仅离开规定尺寸而设置的平坦部334A,和被设置在平坦部334A的连续部335侧的前端的倾斜部334B。倾斜部334B是随着朝向平坦部334A的连续部335侧的前端,被设置为以从第2罩盖主体330逐渐增大分开距离的方式来倾斜的。
如图4(A)、(B)所示,这样的第2罩盖303是以与第1罩盖302的左侧臂321的左边相向而对的方式来使得第2罩盖主体330接近的。各第2卡止部331以连续部335位于左侧臂321的自由端侧,基底部333位于左侧臂321的基端侧(根侧)的朝向来插入卡止孔326。各竖立设置部334的倾斜部334B与卡止孔326的自由端侧的端部抵接,并通过倾斜部334B来将左侧突出部325B按压到第2罩盖主体330里。如此,第2罩盖303就与第1罩盖302卡止了。由此,第2罩盖303被安装在第1罩盖302上了。
更进一步地,L字型罩盖301具有固定第1罩盖302和第2罩盖303的第1紧固机构305(图15(B)所示)。如图9(A)、(B)、图10、图15(B)所示,第1紧固机构305的构成是具有第1紧固部351、第2紧固部352、L型板螺母353、2根金属螺钉354、355(图15(B)所示)。第1紧固部351被设置在第1罩盖302上。第2紧固部352被设置在第2罩盖303上。
如图5所示,第1紧固部351被设置在左侧臂321的根部的与下方连续的部分(根部321B)里。如图9(A)所示,第1紧固部351的构成是具有圆筒部356,和用于支撑圆筒部356的一对支撑部357、357以及形成在左侧臂321的根部321B并插入金属螺钉354的插入孔358。圆筒部356从第1罩盖主体320开始被竖立设置为圆筒状。一对支撑部357在根部321B和圆筒部356之间连续。
如图10所示,第2紧固部352的构成是具有与金属螺钉355螺合的螺纹孔360。螺纹孔360被设置在第1紧固部351的插入孔358及L型板螺母353的后述第2板部353B的螺纹孔359在左右方向上连通的位置里。
L型板螺母353如图9(B)所示,被形成为具有由金属板材构成的第1板部353A和由金属板材构成的第2板部353B的L字形状。第1板部353A设置在第1紧固部351的圆筒部356的前端,通过与金属螺钉354的螺合来被固定在圆筒部356上。第2板部353B被设置在其螺纹孔359与第1紧固部351的插入孔358连通的位置里。
这样的第1紧固机构305将L型板螺母353的第1板部353A靠近第1罩盖302的圆筒部356的前端。金属螺钉354与第1板部353A及圆筒部356螺合。将第2罩盖303的第2紧固部352靠近第1紧固部351,在第2紧固部352的螺纹孔360、第1紧固部351的插入孔358、L型板螺母353的第2板部353B的螺纹孔359连通的位置处,对金属螺钉355进行螺合。如此一来,就将第1罩盖302和第2罩盖303固定了。这里,在第1紧固机构305中,固定第1罩盖302和第2罩盖303的金属螺钉355是在设置选项装置30时,在客户(市场)上被卸除的螺钉。因此,通过设置L型板螺母353,无需使用不适合再次装卸的树脂螺钉,通过使用金属制的螺钉,来实现便利性的提高。
如图11、图12所示,第3罩盖304的构成是具有板状的第3罩盖主体340和第4紧固部372。第4紧固部372的构成是在第3罩盖主体340的第1罩盖主体320侧的端部左右分开地设置有一对突出片372A、372A。各突出片372A被设置为从第3罩盖主体340呈板状地突出。
更进一步地,L字型罩盖301具有固定第1罩盖302和第3罩盖304的第2紧固机构。如图5、图12所示,第2紧固机构的构成是包括设置在第1罩盖302上的第3紧固部371、设置在第3罩盖304上的第4紧固部372以及未示出的金属螺钉。
如图5所示,第3紧固部371在第1罩盖主体320的上端部,在一对臂321、322之间左右分离地设置在2个位置上。各第3紧固部371是从第1罩盖主体320以圆筒状突出地来设置的。
这样的第2紧固机构将第3罩盖304的各突出片372A靠近第1罩盖302的圆筒状的第3紧固部371的前端,来将金属螺钉和第3紧固部371及第4紧固部372的各突出片372A螺合。如此,就将第1罩盖302和第3罩盖304固定了。
这样的右前上方罩盖部300是按以下步骤组装的。首先,将第2罩盖303靠近第1罩盖302,并将第2罩盖303的各第2卡止部331插入到第1罩盖302的卡止孔326里。在该状态下,使第2罩盖303相对于第1罩盖302向后方移动。各竖立设置部334的倾斜部334B与卡止孔326的自由端侧的端部抵接,并通过倾斜部334B来将左侧突出部325B按压到第2罩盖主体330里。如此,第2罩盖303就与第1罩盖302卡止了。这样,就将第2罩盖303安装到第1罩盖302上了。
接着,将L型板螺母353的第1板部353A靠近第1罩盖302的圆筒部356的前端,使得金属螺钉354与第1板部353A及圆筒部356螺合。将第2罩盖303的第2紧固部352靠近第1紧固部351,在第2紧固部352的螺纹孔360、第1紧固部351的插入孔358、L型板螺母353的第2板部353B的螺纹孔359连通的位置处,对金属螺钉355进行螺合。如此一来,就将第1罩盖302和第2罩盖303固定了。
另外,将第3罩盖304的突出片372A、372A靠近第1罩盖302的圆筒状的第3紧固部371的前端,来将金属螺钉和第3紧固部371及第4紧固部372的各突出片372A螺合。如此一来,就将第1罩盖302和第3罩盖304固定了。就这样来组装右前上方罩盖部300。
接着,如图13(A)、(B)、图14所示,以使得右前上方罩盖部300的第1罩盖主体320和框状部120的开口相向而对的方式来靠近框状部120。一对臂321、322与框状部120抵接,通过进一步接近第1罩盖主体320,一对臂321、322就被推开了。进一步接近时,一对臂321、322返回自然状态,夹持框状部120。这时,各第1卡止部325的右侧突出部325A卡止框状部120的孔部120A。即,各第1卡止部325与框状部120的孔部120A卡止。另外,右侧臂322的凸起322A嵌入框状部120的凹部。如此,第1罩盖302就被安装在框状部120上了。这样,第1罩盖302就与框状部120卡止了。如此一来,第1罩盖302就被安装在框状部120上了。即,将右前上方罩盖部300安装到框状部120上了。
这里,为了将选项装置30与图像形成部10连接,在右前上方罩盖部300中仅卸除第2罩盖303时,如图15(A)、(B)所示,是解除第1紧固机构305对第1罩盖302及第2罩盖303的固定,来使得第2罩盖303相对于第1罩盖302向前方移动。由此来解除各竖立设置部334的倾斜部334B对卡止孔326的自由端侧的端部的抵接。之后,使得第2罩盖303向离开第1罩盖302的方向(左方)移动。这样,就仅将第2罩盖303卸除。此时,如图15(A)所示,由于是从左侧臂321的中央部321A来露出由框状部120支撑的选项装置30的连接器连接部30A,所以即使不取下第1罩盖302,也能够与连接器连接部30A连接。
另外,在将右前上方罩盖部300从框状部120卸除时,将第2罩盖主体330的后侧的端部330a向左方拉动。左侧臂321就弹性变形,并且位于其自由端的第1卡止部325也与第2罩盖主体330一起向左方移动。一对第1卡止部325、325就从孔部120A拔出。一对第1卡止部325、325对孔部120A的卡止得到解除。在该状态下,使得右前上方罩盖部300向离开框状部120的方向移动。由此,也解除了凸起322A对凹部的卡止。如此一来,将右前上方罩盖部300从框状部120卸除。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开口的框状部120(主体部)和覆盖所述开口的L字型罩盖301(罩盖部),L字型罩盖301具有第1罩盖302和被设置为与该第1罩盖302交叉的第2罩盖303,第1罩盖302具有板状的第1罩盖主体320和被设置在作为从该第1罩盖主体320突出的突出部的左臂321中并将第1罩盖302安装到框状部120上的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在第1卡止部325中设有用于将第2罩盖303安装到第1罩盖302上的卡止孔326(第2安装部)。即,通过使得作为第1罩盖302对框状部120的安装位置的第1卡止部325和作为第2罩盖303对第1罩盖302的安装位置的卡止孔326大致位于同一位置,那么即使存在公差,也能够将偏离量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就能够实现多个罩盖302、303的位置精度的提高。
另外,设置有一对左侧臂321(弹性部件)和右侧臂322(弹性部件),该一对的左侧臂321和右侧臂322被设置成相向而对并能够夹持框状部120(主体部),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被设置在一对的左侧臂321和右侧臂322中的左侧臂321(一方)上。由此,一对左侧臂321和右方侧臂322就一边夹持框状部120,一边通过第1卡止部325来使得第1罩盖302被安装到框状部120上。即,一对左侧臂321和右侧臂322通过夹持框状部120,就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另外,一对左侧臂321和右方侧臂322中的一方是左侧臂321(臂),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被设置在左侧臂321的自由端里并能够卡止框状部120(主体部)。由此,在将第1罩盖302安装到框状部120上时,是通过使得第1罩盖302的第1卡止部325接近框状部120,并使得左侧臂321弹性变形,第1卡止部325对框状部120进行卡止的。另外,在将第1罩盖302从框状部120卸除时,是通过将第1罩盖302的第1卡止部325在离开框状部120的方向上牵拉,使得左侧臂321弹性变形,来解除第1卡止部325对框状部120的卡止的。如此,通过第1卡止部325被设置在左侧臂321(臂)的自由端里,并能够卡止框状部120,就能够以良好的作业性来进行第1罩盖302对框状部120的装卸了。即,能够操作性良好地进行右前上方罩盖部300对框状部120的装卸。
另外,卡止孔326(第2安装部)是贯通左侧臂321(臂)的卡止孔326,第2罩盖303具有板状的第2罩盖主体330和设置在第2罩盖主体330中对卡止孔326进行卡止的第2卡止部331。即,通过将第2罩盖303的第2卡止部331接近第1罩盖302的左侧臂321并进入卡止孔326,且使得第2卡止部331移动并与卡止孔326的边缘抵接,来使得第2罩盖303与第1罩盖302卡止。这样,就将第2罩盖303安装到第1罩盖302上了。另外,通过将第2罩盖303的第2卡止部331接近第1罩盖302的左侧臂321并进入卡止孔326,且使得第2卡止部331在卡止孔326内移动并从卡止孔326的边缘拉开来解除对卡止孔326的边缘的抵接,来解除第2罩盖303对第1罩盖302的卡止。这样,就将第2罩盖303从第1罩盖302卸除了。如此,卡止孔326是贯通左侧臂321的卡止孔326,通过第2罩盖303具有板状的第2罩盖主体330和设置在第2罩盖主体330中对卡止孔326进行卡止的第2卡止部331,就能够以良好的作业性来进行第2罩盖303对第1罩盖302的装卸了。
另外,第2卡止部331在对卡止孔326进行卡止的状态下,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位于第2罩盖主体330的左侧臂321(臂)的自由端侧的端部和第2罩盖主体330的左侧臂321突出方向的中间部的之间。由此,通过将第2罩盖主体330的左侧臂321的自由端侧的端部330a朝着离开左侧臂321的方向牵拉,第2罩盖主体330的端部330a被移动位置,左侧臂321随之在解除第1卡止部325对框状部120(主体部)的卡止的方向上被移动位置。此时,第1卡止部325越靠近第2罩盖主体330的端部330a的位置,第1卡止部325越以大的移动量来移动位置。因此,在第2卡止部331对卡止孔326进行卡止的状态下,通过第1卡止部325位于第2罩盖主体330的左侧臂321的自由端侧的端部330a和第2罩盖主体330的左侧臂321突出方向的中间部的之间,就能够实现将第1罩盖302从框状部120卸除时的操作性的提高了。
另外,通过设置多个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由于第1罩盖主体320在框状部120(主体部)的多个适当位置被支撑,因此能够在安装状态下使得第1罩盖302的姿势稳定。由此,当第1罩盖302是大尺寸零件时,通过设置多个第1卡止部325,由于第1罩盖302在所希望的位置被定位在框状部120里,第1罩盖302与例如邻接的其他罩盖之间的间隙或高低差等就变得适宜,因而就能够使得它们的外观变得美观。
另外,左侧臂321(臂)中,形成为在与该左侧臂321突出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多个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在上下(一个方向)上被分开设置,左侧臂321被形成为多个第1卡止部325之间的突出方向的尺寸要小于从根部到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为止的突出方向的尺寸的凹形状。由此,由于左侧臂321形成为凹形状,由框状部120(主体部)支撑的选项装置30的连接器连接部30A就从凹下的被切除部分露出了。这里,在解除第2罩盖303对第1罩盖302的卡止来将第2罩盖303从第1罩盖302卸除时,由于框状部120支撑的选项装置30的连接器连接部30A从凹下的被切除部分露出,就能够以将第1罩盖302安装在框状部120(主体部)上的状态不变地进行选项装置30的连接操作了。如此,即使没有将第1罩盖302及第2罩盖303从框状部120卸除,通过仅卸除最低必要限度的第2罩盖303,也能够进行选项装置30的连接操作。
另外,具有第1紧固机构305(固定机构),并且第1罩盖302及第2罩盖303由第1紧固机构305来固定。就能够可靠地将第2罩盖303固定到第1罩盖302上。
另外,具有内部排纸构造,内部排纸构造具有读取原稿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部4(读取装置)、排出承载输出图像的用纸P的排纸部5以及为了进行图像形成而包括成像部的图像形成部10,框体结构位于图像读取部4和图像形成部10的上下之间,并且与该上下正交的左右一侧,第2罩盖303被设置在第1罩盖302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端部。由此,虽然框体结构因为第2罩盖303被夹持在图像读取部4和图像形成部10的上下之间而处于难以操作的位置,但是由于第2罩盖303通过第2卡止部331对第1罩盖302的卡止孔326的卡止而被安装在第1罩盖302上,通过解除第2卡止部331对卡止孔326的卡止,就能够使得第2罩盖303相对于第1罩盖302操作性良好地进行装卸了。
另外,具有图像形成部10及支撑框体结构的支撑体12,在支撑体12中设置有覆盖图像形成部10前方的前罩盖13,并且第1罩盖302和前罩盖13是独立设置的。由此,由于第1罩盖302和前罩盖13是独立地设置的,例如在对其中一方的罩盖13(302)进行开闭时,由于另一方的罩盖302(13)不会被开闭,所以通过仅开闭所需最低限度的罩盖,就能够进行所希望的操作了。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其他构成等,如以下所示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第1罩盖主体320是通过第1卡止部325(第1安装部)被安装在框状部120(主体部)上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1安装部不限于第1卡止部325的卡止,也可以通过公知的安装方法来被安装在主体部上。同样地,第2罩盖303虽然是通过第2卡止部331(卡止部)对卡止孔326的卡止来被安装在第1罩盖302上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2安装部也可以通过公知的安装方法被安装在第2罩盖上。即,只要是作为第1罩盖主体对主体部的安装位置的第1安装部和作为第2罩盖对第1罩盖主体的安装位置的第2安装部大致位于同一位置即可。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左侧臂321(臂)里设有一对第1卡止部325、325,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臂中设置3个以上的卡止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图像形成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构成、方法等虽然如上所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主要是对于特定的实施形态进行特别的图示和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目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以上所述的实施形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状、材质、数量、其他详细结构中施加各种各样的变形。因此,对于上述公开的形状、材质等进行限定的记载只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例示的,因为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除去它们的形状、材质等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之后的部件的名称的记载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10)

1.一种框体结构,其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部和覆盖所述开口的罩盖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构件包括第一罩盖和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罩盖正交的第二罩盖,
所述第一罩盖包括板状的罩盖主体、从所述罩盖主体向所述开口突出并且能够夹持所述主体部的一对弹性构件以及设置在该一对弹性构件中的一方的弹性部件而将所述第一罩盖安装到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安装构件,并且,
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罩盖安装到所述第一罩盖的第二安装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弹性构件中的所述一方 是臂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被设置在所述臂构件的自由端上,并能够卡止所述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构件是贯通所述臂构件的卡止孔,
所述第二罩盖包括板状的第二罩盖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罩盖主体上对所述卡止孔进行卡止的卡止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止构件卡止所述卡止孔的状态下,
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位于所述第二罩盖主体的所述臂构件自由端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罩盖主体的所述臂构件突出的方向的中间部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构件,
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形成为在与该臂构件突出的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板状,
所述多个第一安装构件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被分开设置,所述臂构件被形成为与从根部到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的沿突出方向的尺寸相比,所述多个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沿所述突出方向的尺寸要小的凹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罩盖和所述第二罩盖通过所述固定机构来固定。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框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部排纸构造,
所述内部排纸构造包括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读取装置、排出承载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纸部和包括成像部来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机构,
所述框体构造位于所述读取装置和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上下之间,且被设置在与该上下的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
第二罩盖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罩盖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撑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和所述框体结构的支撑体,
所述支撑体中设有覆盖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前方的前罩盖,
所述第一罩盖和第一前罩盖是独立地设置的。
CN201910187459.XA 2018-03-16 2019-03-12 框体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275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9598 2018-03-16
JP2018049598A JP7095333B2 (ja) 2018-03-16 2018-03-16 筐体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416A CN110275416A (zh) 2019-09-24
CN110275416B true CN110275416B (zh) 2022-06-07

Family

ID=67905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7459.XA Active CN110275416B (zh) 2018-03-16 2019-03-12 框体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6209B2 (zh)
JP (1) JP7095333B2 (zh)
CN (1) CN110275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8986B2 (ja) 2019-10-07 2024-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87771B2 (en) * 2020-05-25 2022-03-2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External cover
JP2022148588A (ja) * 2021-03-24 2022-10-0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覆い蓋および装置
US11841671B2 (en) * 2021-07-30 2023-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ver attached by first and second engagement portions
JP2023054656A (ja) 2021-10-04 2023-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472A (zh) * 2014-02-27 2015-09-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25A (zh) * 2014-03-31 2015-09-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5204160A (zh) * 2014-06-20 2015-12-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857A (ja) * 1983-06-29 1985-01-17 Fuji Xerox Co Ltd 複写機等の外装カバ−
US6757161B2 (en) 2002-09-16 2004-06-29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Turning cover of a detachable typ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2006284723A (ja) * 2005-03-31 2006-10-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428835B2 (en) * 2005-12-31 2008-09-3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locking apparatus
JP2009169121A (ja) 2008-01-17 2009-07-30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9126A (ja) 2008-01-17 2009-07-30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0926A (ja) 2008-09-04 2010-03-18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JP5352538B2 (ja) * 2010-06-30 2013-11-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外装カバ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9420A (ja) 2013-02-01 2014-08-21 Ricoh Co Ltd 外装カバ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28353B2 (en) * 2014-04-14 2016-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48896B2 (ja) 2014-10-31 2017-12-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91793A (ja) * 2015-03-31 2016-1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472A (zh) * 2014-02-27 2015-09-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25A (zh) * 2014-03-31 2015-09-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5204160A (zh) * 2014-06-20 2015-12-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06209B2 (en) 2020-03-31
JP7095333B2 (ja) 2022-07-05
CN110275416A (zh) 2019-09-24
US20190286047A1 (en) 2019-09-19
JP2019159256A (ja)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5416B (zh) 框体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6761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ver and supporting unit
US9316992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95063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4109868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1206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42530B2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32833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22488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94163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8639162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08155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65020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51955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361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770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2722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512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1245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69514A1 (en) Tension applying device,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976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1547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US2020040928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399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光学走査装置
JP5454093B2 (ja) 露光装置収容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