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8203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8203B
CN110268203B CN201780085975.0A CN201780085975A CN110268203B CN 110268203 B CN110268203 B CN 110268203B CN 201780085975 A CN201780085975 A CN 201780085975A CN 110268203 B CN110268203 B CN 110268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expansion
indoor
expansion valves
control unit
opening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9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8203A (zh
Inventor
伊内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68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8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8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8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具有多个室内机、室外机、控制部。所述多个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能变更开度的室内膨胀阀。所述室外机具有室外热交换器、四通阀、压缩机、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排出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室内膨胀阀、所述四通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多个室内机分别与所述室外机并联连接。在除霜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室内机和室外机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配管)连接构成的所谓的分体式空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用这种空调进行制热运行时,搭载在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变得较高,搭载在室外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变得较低。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变为0°以下。在室外热交换器的周围湿度高于一定程度时,外部气体中的水分结霜并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
因而,存在以下问题:在室外热交换器附着有霜后继续进行制热运行的情况下,该霜成长,使得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降低,空调装置的制热能力降低。
为了防止该制热能力的降低,在能推定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的霜成长了一定程度的情况下,空调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用于使附着的霜融化的运行(除霜运行)。在该除霜运行时,配管内的液相的制冷剂(以下称为液态制冷剂)有可能经由室内机返回至室外机,在液态制冷剂的状态下到达压缩机(以下称为回液)对压缩机施加负担。
为了解决该问题,存在一种空调装置,预先规定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并使室内膨胀阀固定在该预定的开度,以使得在除霜运行过程中液态制冷剂不会到达压缩机。
然而,在这种现有的空调装置中,若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相连接,则由于设置环境、状态等,导致流过所述多个室内机的制冷剂量不一定适当。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使将室内膨胀阀设为预定的开度,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量也不适当。
并且,在过于优先避免除霜运行中的回液,而使室内膨胀阀的开度过于减小的情况下,制冷剂循环量变得过少,无法使霜完全融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112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除霜运行结束时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霜未完全融化的空调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具有多个室内机、室外机、控制部。所述多个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能变更开度的室内膨胀阀。所述室外机具有室外热交换器、四通阀、压缩机、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排出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室内膨胀阀、所述四通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多个室内机分别与所述室外机并联连接。在除霜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膨胀阀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第1工序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第2工序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室内膨胀阀相对于室内机台数的变化量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室内膨胀阀相对于室内机台数的变化量的关系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1至附图5,对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包括:2台第一室内机(室内机)11A、第二室内机(室内机)11B、室外机26以及控制部41。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室内机11A、第二室内机11B的结构相同。因此,第一室内机11A的结构是对数字附加英文大写字母“A”来表示。第二室内机11B中与第一室内机11A对应的结构是对与第一室内机11A相同的数字附加英文大写字母“B”来表示。由此,对第二室内机11B省略重复说明。后述的第三室内机11C也相同。
例如,后述的第一室内机11A的室内热交换器12A与第二室内机11B的室内热交换器12B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室内热交换器12A与室内热交换器12B也可以不是相同的结构。对于后述的室内膨胀阀13A、13B、室内配管14A、14B等也相同。
第一室内机11A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2A、室内膨胀阀13A、室内配管14A、以及室内送风机15A。
例如,室内热交换器12A是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
例如,室内膨胀阀13A是电子膨胀阀(PMV:脉冲电机阀)。如图2所示,室内膨胀阀13A包括:形成有圆柱状的贯通孔17aA的主体17A、可插入至贯通孔17aA的针18A。在贯通孔17aA中有未图示的制冷剂流过。针18A形成为圆锥状。针18A可沿着贯通孔17aA的轴线C1移动。
另外,例如能使用R410A或R32等作为制冷剂。
例如,若针18A相对于主体17A移动到沿着轴线C1的第一端,则针18A配置在完全堵住贯通孔17aA的开口的闭合位置Q1。另一方面,若针18A相对于主体17A移动到沿着轴线C1的第二端,则针18A配置在完全不堵住贯通孔17aA的开口的开放位置Q2。
由此,通过针18A相对于主体17A沿着轴线C1移动,从而室内膨胀阀13A的贯通孔17aA的开口的打开情况(开度)发生变化。
随着针18A从闭合位置Q1靠近开放位置Q2,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针18A从开放位置Q2靠近闭合位置Q1,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减小。若针18A位于闭合位置Q1,则室内膨胀阀13A呈完全闭合的状态。若针18A相对于主体17A的位置不变化,则能维持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由此,能变更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
在针18A安装有步进电动机等驱动部19A。室内膨胀阀13A的驱动部19A与控制部41相连接,并被控制部41控制。
若控制部41将脉冲信号发送至驱动部19A,则驱动部19A使针18A沿着轴线C1移动。例如,室内膨胀阀13A在0脉冲时完全闭合,呈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13A内不流动的状态。室内膨胀阀13A在1000脉冲时完全打开,呈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13A内最易流动的状态。
如图1所示,室内配管14A将室内热交换器12A与室内膨胀阀13A相连接。
例如,室内送风机15A具有离心式风扇。室内送风机15A的风扇配置成与室内热交换器12A相对。室内送风机15A与控制部41相连接,并被控制部41控制。
根据需要,室内机11A、11B也可以具备检测室内配管14A、14B内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第二室内机11B具有:与室内热交换器12A、室内膨胀阀13A、室内配管14A、以及室内送风机15A相同地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12B、室内膨胀阀13B、室内配管14B、以及室内送风机15B。
室外机26具有:室外热交换器27、四通阀28、压缩机29、室外膨胀阀30、室外配管31、室外送风机32、排出压力传感器33、吸入压力传感器34、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以及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
例如,室外热交换器27是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
四通阀28能将在空调装置1内流过的制冷剂的方向切换成后述的制热运行用的流动方向、制冷运行以及除霜运行用的流动方向。
压缩机29从吸入口29a吸入制冷剂,在压缩机29内压缩该制冷剂。压缩机29将经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口29b排出至外部。
在压缩机29的吸入口29a安装有用于存储液态制冷剂的储液器38。
室外膨胀阀30与室内膨胀阀13A相同地构成,能变更室外膨胀阀30的开度。
室外配管31将室外膨胀阀30、室外热交换器27、四通阀28、压缩机29、以及储液器38相连接。
室外配管31经由连接配管61分别与第一室内机11A以及第二室内机11B并联连接。
室外送风机32与室内送风机15A相同地构成。
排出压力传感器33检测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在该示例中,排出压力传感器33检测压缩机29的排出口29b中的制冷剂的压力。
吸入压力传感器34检测吸入至压缩机29的制冷剂的压力。在该示例中,吸入压力传感器34检测压缩机29的吸入口29a处的制冷剂的压力。
例如,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安装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配管等。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检测室外热交换器27的温度。
例如,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配置于室外机26内不易受到室外热交换器27的辐射热等的影响的位置。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检测室外机26的外部空气的温度。
四通阀28、压缩机29、室外膨胀阀30、室外送风机32、排出压力传感器33、吸入压力传感器34、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以及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连接至控制部41。四通阀28、压缩机29、室外膨胀阀30以及室外送风机32被控制部41控制。
排出压力传感器33以及吸入压力传感器34将表示检测到的压力的信号发送至控制部41。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以及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将表示检测到的温度的信号发送至控制部41。
虽然未图示,但控制部41具有运算电路、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部等。
运算电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
存储器具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在存储器中,存储有用于控制运算电路的控制程序、以及预定的第一高压阈值、第二高压阈值、低压阈值等。第一高压阈值大于低压阈值。第二高压阈值大于第一高压阈值。
例如第一高压阈值为0.8MPa(兆帕)。此外,以下压力用以大气压为基准的表压来表示。即,0MPa是指大气压。
例如第二高压阈值为1.0MPa,低压阈值是0.1MPa。
输入输出部包括:用于将指示提供给运算电路的键盘、按钮、指拨开关等输入部、用于显示运算电路所运算出的结果等的液晶显示器、LED灯等显示部。
接着,对于如上所述构成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至图5是说明空调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部41的输入部、远程控制器、或配电盘等对空调装置1接通电源,从而使空调装置1启动。
若在步骤S1中,操作输入部对控制部41指示开始制热运行,则控制部41将四通阀28设为制热运行用,开始压缩机29、室外送风机32、以及室内送风机15A、15B的运行。将室外膨胀阀30、室内膨胀阀13A、13B设为规定的开度。
经压缩机29压缩后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从排出口29b排出,并在四通阀28、第一室内机11A、11B的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室内膨胀阀13A、13B内流动。通过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内进行冷凝,从而室内热交换器12A、12B起到冷凝器的作用。通过从室内送风机15A、15B送出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2A、12B进行热交换,从而设置有室内机11A、11B的房间被加热。
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13A、13B内膨胀,并且在室外膨胀阀30内膨胀,温度和压力降低。在室外膨胀阀30内膨胀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7内流过。通过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7内蒸发,从而室外热交换器27起到蒸发器的作用。通过从室外送风机32送来的空气与室外热交换器27进行热交换,从而室外热交换器27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由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使得在室外热交换器27附着有霜。
在室外热交换器27内蒸发的制冷剂在四通阀28、储液器38内流过,再次从吸入口29a吸入至压缩机29内。
控制部41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利用压力传感器33、34检测压力,利用温度传感器35、36检测温度。
在步骤S3中,控制部41判断将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融化的除霜运行的开始条件是否成立。例如,除霜运行的开始条件基于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和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到的温度来决定。
在步骤S3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开始条件成立时(是),前进至步骤S5,在步骤S3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开始条件不成立时(否),在使制热运行继续的状态下前进至步骤S101。
在步骤S5中,控制部41开始除霜运行。具体而言,将四通阀28设为除霜运行(制冷运行)用,例如将室内膨胀阀13A、13B分别设定为除霜运行的初始开度即600脉冲。
另外,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与室内膨胀阀13B的开度可以彼此不同。此外,除霜运行刚开始后的开度与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开度可以设为不同的值。
空调装置1进行除霜运行并不一定是指室外热交换器27将霜融化。空调装置1进行除霜运行是指空调装置1使制冷剂以与制冷运行相同的顺序流过四通阀28等,基本上室外送风机32、以及室内送风机15A、15B停止运行。
控制部41在除霜运行中使室外送风机32、以及室内送风机15A、15B停止运行。
经压缩机29压缩后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从排出口29b排出,并在四通阀28、室外热交换器27内流动。通过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7内冷凝,从而室外热交换器27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利用通过制冷剂冷凝而产生的热量,使得附着在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融化。
在室外热交换器27中冷凝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0、室内膨胀阀13A、13B内膨胀,温度和压力降低。在室内膨胀阀13A、13B内膨胀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内流过。室内送风机15A、15B停止运行,因此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内进行的交换热量少。
从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内流出的制冷剂在四通阀28、储液器38内流过,再次从吸入口29a吸入至压缩机29内。
在步骤S7中,控制部41判断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制冷剂出口是否有液态制冷剂(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为两相区)。例如,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有液态制冷剂的条件是基于吸入压力传感器34所检测到的压力、以及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到的温度、或者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制冷剂的入口侧与出口侧的温度差来决定的。
在步骤S7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有液态制冷剂时(是),前进至步骤S11的第一工序,在步骤S7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没有液态制冷剂(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为过热区)时(否),前进至步骤S61的第二工序。
在第一工序S11中,在步骤S13(参照图4)控制部41将室内膨胀阀13A设定为PA1脉冲(例如550脉冲),前进至步骤S15。
在步骤S15,控制部41判断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是否有液态制冷剂。在步骤S15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有液态制冷剂时(是),前进至步骤S17,在步骤S15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没有液态制冷剂时(否),前进至步骤S19。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41将室内膨胀阀13B设定为PB1脉冲(例如500脉冲),前进至步骤S21。另一方面,在步骤S19中,控制部41将室内膨胀阀13B设定为PB2脉冲(例如600脉冲),前进至步骤S37。
另外,为了调整成制冷剂不流入压缩机29(以下也称为回液),PB2脉冲大于PB1脉冲。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将PB1脉冲和PB2脉冲设为固定值,但PB1脉冲和PB2脉冲的值也可以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变。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41判断吸入压力传感器34所检测到的压力(以下也称为吸入压力)是否小于例如0.1MPa即低压阈值。在步骤S21判断为吸入压力小于低压阈值时(是),在空调装置1内流过的制冷剂的循环量(以下也简称为制冷剂循环量)可能较少,因此前进至步骤S23。另一方面,在步骤S21判断为吸入压力为低压阈值以上时(否),前进至步骤S49。
在步骤S23中,控制部41判断排出压力传感器33所检测到的压力(以下也称为排出压力)是否小于例如0.8MPa即第一高压阈值。在步骤S23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一高压阈值时(是),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较低,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可能未完全融化,因此前进至步骤S25。另一方面,在步骤S23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一高压阈值以上时(否),前进至步骤S27。
在步骤S25,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A、13B每次减少P1脉冲(例如10脉冲),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P1脉冲是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一次的变化量。这是因为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会使排出压力变高。由此,控制部41基于吸入压力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和排出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变化。
若步骤S25结束,则前进至步骤S33。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23中排出压力小于第一高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而无论在步骤S21判断的吸入压力是否小于低压阈值。
在步骤S27中,控制部41判断排出压力是否小于例如1.0MPa即第二高压阈值。
在步骤S27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二高压阈值时(是),前进至步骤S29。另一方面,在步骤S27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二高压阈值以上时(否),认为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足够高,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充分完全融化,因此维持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并前进至步骤S33。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27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二高压阈值以上时,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
也可以在步骤S27中排出压力为第二高压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41维持或增加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而无论在步骤S21判断吸入压力是否小于低压阈值。
在步骤S29,控制部41判断吸入压力是否小于低压阈值。在步骤S29判断为吸入压力小于低压阈值时(是),制冷剂循环量较少,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可能不能完全融化,因此前进至步骤S31。另一方面,在步骤S29判断为吸入压力为低压阈值以上时(否),制冷剂循环量较多,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充分完全融化,因此维持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并前进至步骤S33。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27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二高压阈值(是),在步骤S29判断为吸入压力为低压阈值以上(否)时,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而与步骤S21和步骤S23的判断无关。
在步骤S31,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A、13B每次增加P2脉冲(例如20脉冲),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P2脉冲是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一次的变化量。若步骤S31结束,则前进至步骤S33。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21判断为吸入压力小于低压阈值(是),在步骤S23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一高压阈值以上(否)时,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而与步骤S27和步骤S29的判断无关。
在步骤S33中,控制部41判断认为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完全融化的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例如,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基于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到的温度和排出压力传感器33所检测到的压力来决定。
在步骤S33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成立时(是),结束第一工序S11,并且结束除霜运行,前进至步骤S101(参照图3)。另一方面,在步骤S33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不成立时(否),前进至步骤S23继续除霜运行。
由此,控制部41以一定周期重复从步骤S23到步骤S31的工序,直到步骤S33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成立为止。由此,空调装置1能维持足够的排出压力以便融化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并确保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在步骤S33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不成立时,由于以下理由前进至步骤S23而不是步骤S7。即,空调装置1所具备的室内机11A、11B的台数为2台,比较少。因此,1台室内机相对于室内机11A、11B的全部台数的影响变大,例如这是为了防止从使第一室内机11A的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减小1次的状态急剧地增加开度时,液态制冷剂在储液器38内留存,使得制冷剂循环量减少。
在从步骤S19前进到的步骤S37中,控制部41判断吸入压力是否小于低压阈值。在步骤S37判断为吸入压力小于低压阈值时(是),制冷剂循环量可能较少,因此前进至步骤S39。另一方面,在步骤S37判断为吸入压力为低压阈值以上时(否),前进至步骤S49。
在步骤S39,控制部41判断排出压力是否小于第一高压阈值。在步骤S39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一高压阈值时(是),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较低,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可能未完全融化,因此前进至步骤S41。另一方面,在步骤S39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一高压阈值以上时(否),前进至步骤S43。
在步骤S41,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A减少P1脉冲,使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减小。使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减小是为了提高排出压力。若步骤S41结束,则前进至步骤S49。
在步骤S43,控制部41判断排出压力是否小于第二高压阈值。
在步骤S43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二高压阈值时(是),前进至步骤S45。另一方面,在步骤S43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二高压阈值以上时(否),认为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足够高,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充分完全融化,因此维持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并前进至步骤S49。
另外,在步骤S43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二高压阈值以上时,也可以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
在步骤S45,控制部41判断吸入压力是否小于低压阈值。在步骤S45判断为吸入压力小于低压阈值时(是),制冷剂循环量较少,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可能未完全融化,因此前进至步骤S47。另一方面,在步骤S45判断为吸入压力为低压阈值以上时(否),制冷剂循环量较多,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充分完全融化,因此维持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并前进至步骤S49。
在步骤S47,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A增加P2脉冲,使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增加,并前进至步骤S49。
在步骤S49,控制部41判断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在步骤S49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成立时(是),结束第一工序S11,并且结束除霜运行,前进至步骤S101。另一方面,在步骤S49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不成立时(否),结束第一工序S11,并且继续除霜运行,前进至步骤S7。
由此,以一定周期重复从步骤S7到步骤S47的工序,直到在步骤S49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成立为止。由此,能维持足够的排出压力以便融化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并确保制冷剂循环量。
在从步骤S7前进到的第二工序S61的步骤S63中(参照图5),控制部41将室内膨胀阀13A设定为PA2脉冲(例如650脉冲),前进至步骤S65。
另外,为了调整成不发生回液,PA2脉冲大于PA1脉冲。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将PA1脉冲和PA2脉冲设为固定值,但PA1脉冲和PA2脉冲的值也可以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变。
在步骤S65中,控制部41判断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是否有液态制冷剂(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为两相区)。在步骤S65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有液态制冷剂时(是),前进至步骤S67,在步骤S65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没有液态制冷剂(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为过热区)时(否),前进至步骤S69。
在步骤S67中,控制部41将室内膨胀阀13B设定为PB1脉冲,前进至步骤S21。在步骤S69中,控制部41将室内膨胀阀13B设定为PB2脉冲,前进至步骤S93。
在步骤S71,控制部41判断吸入压力是否小于低压阈值。在步骤S71判断为吸入压力小于低压阈值时(是),制冷剂循环量可能较少,因此前进至步骤S73。另一方面,在步骤S71判断为吸入压力为低压阈值以上时(否),前进至步骤S49。
在步骤S73,控制部41判断排出压力是否小于第一高压阈值。在步骤S73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一高压阈值时(是),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较低,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可能未完全融化,因此前进至步骤S75。另一方面,在步骤S73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一高压阈值以上时(否),前进至步骤S77。
在步骤S75,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B减少P1脉冲,使室内膨胀阀13A的开度减小,前进至步骤S83。
在步骤S77,控制部41判断排出压力是否小于第二高压阈值。在步骤S77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二高压阈值时(是),前进至步骤S79。另一方面,在步骤S77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二高压阈值以上时(否),认为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足够高,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充分完全融化,因此维持室内膨胀阀13B的开度,并前进至步骤S83。
在步骤S79中,控制部41判断吸入压力是否小于低压阈值。在步骤S79判断为吸入压力小于低压阈值时(是),制冷剂循环量较少,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可能未完全融化,因此前进至步骤S81。另一方面,在步骤S79判断为吸入压力为低压阈值以上时(否),制冷剂循环量较多,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充分完全融化,因此维持室内膨胀阀13B的开度,并在该状态下前进至步骤S83。
在步骤S81,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B增加P2脉冲,使室内膨胀阀13B的开度增加,并前进至步骤S83。
在步骤S83,控制部41判断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在步骤S83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成立时(是),结束第二工序S61,并且结束除霜运行,前进至步骤S101。另一方面,在步骤S83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不成立时(否),继续除霜运行,前进至步骤S85。
在步骤S85,控制部41判断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制冷剂出口是否有液态制冷剂。在步骤S85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有液态制冷剂时(是),前进至步骤S87,在步骤S85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没有液态制冷剂时(否),前进至步骤S89。
在步骤S87中,控制部41将室内膨胀阀13A设定为PA1脉冲,前进至步骤S21。另一方面,在步骤S89中,控制部41将室内膨胀阀13A设定为PA2脉冲,前进至步骤S73。
在从步骤S69前进到的步骤S93中,控制部41判断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在步骤S93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成立时(是),结束第二工序S61,并且结束除霜运行,前进至步骤S101。另一方面,在步骤S93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不成立时(否),结束第二工序S61,并且继续除霜运行,前进至步骤S7。
在从第一工序S11和第二工序S61前进到的步骤S101(参照图3)中,控制部41判断停止制热运行的指示是否被发出。在步骤S101判断为停止制热运行的指示被发出时(是),结束空调装置1的制热运行和除霜运行的工序。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1停止压缩机29的运行。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判断为停止制热运行的指示未被发出时(否),前进至步骤S3。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控制部41在除霜运行过程中基于排出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即排出压力,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变化。随着排出压力变高,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变高,对室外热交换器27进行加热的热量增加。因而,能抑制除霜运行结束时的室外热交换器27有未融化而残留的霜。
若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则可能会发生回液。通过基于排出压力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变化,从而能抑制回液。
控制部41在排出压力小于第一高压阈值时,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在认为对于开始除霜运行使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完全融化所需的排出压力稍低的情况下,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以使排出压力变高,能更可靠地抑制除霜运行结束时的室外热交换器27有未融化而残留的霜。
在排出压力为第二高压阈值以上时,控制部41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或维持开度。认为由于排出压力为第二高压阈值以上,从而能使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充分地完全融化。此时,通过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来增加制冷剂循环量,从而能更可靠地抑制室外热交换器27有未融化而残留的霜。
此外,通过维持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从而能抑制回液。
控制部41在除霜运行过程中基于吸入压力,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变化。随着吸入压力变高,制冷剂循环量变多,在除霜运行过程中,对室外热交换器27进行加热的热量增加。因而,能更可靠地抑制除霜运行结束时的室外热交换器27有未融化而残留的霜。
控制部41在排出压力为第一高压阈值以上并且吸入压力小于低压阈值时,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在排出压力在第一高压阈值以上并且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通过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增加来增加制冷剂循环量,从而能更可靠地抑制室外热交换器27有未融化而残留的霜。
控制部41在排出压力小于第二高压阈值并且吸入压力为低压阈值以上时,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在吸入压力在低压阈值以上并且制冷剂循环量较多时,通过使室内膨胀阀13A、13B的开度减小,从而能增大排出压力,更可靠地抑制室外热交换器27有未融化而残留的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具备2台室内机11A、11B。然而,空调装置1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不限于2台,可以是1台,也可以是3台以上。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空调装置的第2个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6至图9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控制部(控制装置)51例如具备2台室内机11A、11B来构成空调装置2,并且具备3台室内机11A、11B、11C来构成空调装置3。
空调装置2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仅控制部41不同。空调装置3相对于空调装置2,还包括第三室内机(室内机)11C。
例如,在控制部51的存储器中还存储有空调装置2、3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室内机的台数是将空调装置2、3设置于建筑物的作业者等从输入部输入的值。空调装置2具备2台室内机11A、11B。在将空调装置2设置于建筑物时,作业者从输入部输入空调装置2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即“2”。同样,在将空调装置3设置于建筑物时,作业者从输入部输入空调装置3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即“3”。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将空调装置2、3设置于建筑物时,控制部51自动地识别空调装置2、3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来代替作业者从输入部输入空调装置2、3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
具体而言,对于空调装置2的情况进行说明。各室内机11A、11B分别具别辅助控制部。辅助控制部通过与控制部51进行电连接,从而在辅助控制部与控制部51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在将室内机11A、11B设置于建筑物的各个房间后,利用布线等将室内机11A、11B的辅助控制部与控制部51进行电连接。控制部51经由布线与辅助控制部进行信号的收发,从而识别出控制部51与两台辅助控制部相连接。由此,控制部51识别出与2台室内机11A、11B相连接,并在存储器中存储室内机的台数即“2”。
控制部51与控制部41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控制运算电路的控制程序。
空调装置3的各结构以及制热运行、除霜运行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空调装置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对于如上所述构成的空调装置2、3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说明空调装置2、3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9,控制部51判断空调装置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是否为3台以上。控制部51是空调装置2、3中任意一个所具备的控制部51。
在步骤S109,判断为空调装置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为3台以上时(是),前进至步骤S121的多台数工序。另一方面,在步骤S109判断为空调装置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并非3台以上时(否),前进至步骤S111的少台数工序。另外,少台数工序S111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是相同的工序,因此省略说明。
在前进到多台数工序121的工序中,控制部51构成空调装置3,空调装置3的室内机的台数为3台
在多台数工序121的步骤S122,若使用者对控制部51发出开始制热运行的指示,则控制部51如上述的步骤S1那样进行控制。此时,由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在室外热交换器27上附着有霜。
在步骤S123,控制部51判断除霜运行的开始条件是否成立。在步骤S123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开始条件成立时(是),前进至步骤S125,在步骤S123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开始条件不成立时(否),在使制热运行继续的状态下前进至步骤S151。
在步骤S125中,控制部41开始除霜运行。例如,将室内膨胀阀13A、13B、13C分别设定为除霜运行的初始开度即300脉冲,并前进至步骤S127。另外,在空调装置2的情况下,将室内膨胀阀13A、13B的除霜运行的初始开度分别为600脉冲。由此,控制部在除霜运行过程中基于室内机的台数,改变室内膨胀阀的开度的变化方法。
另外,室内膨胀阀13A、13B、13C的除霜运行的初始开度也可以是实施方式1的除霜运行的初始开度即600脉冲等。室内膨胀阀13A、13B、13C的除霜运行的初始开度可以彼此不同。此外,除霜运行刚开始后的开度与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开度可以设为不同的值。
在步骤S127,控制部51判断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是否有液态制冷剂。在步骤S127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有液态制冷剂时(是),前进至步骤S129,在步骤S127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A的出口没有液态制冷剂时(否),前进至步骤S131。
在步骤S129中,控制部51将室内膨胀阀13A设定为PA3脉冲(例如250脉冲),前进至步骤S133。另一方面,在步骤S131中,控制部51将室内膨胀阀13A设定为PA4脉冲(例如450脉冲),前进至步骤S133。
另外,为了调整成不发生回液,PA4脉冲大于PA3脉冲。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将PA3脉冲和PA4脉冲设为固定值,但PA3脉冲和PA4脉冲的值也可以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变。
在步骤S133,控制部51判断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是否有液态制冷剂。在步骤S133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有液态制冷剂时(是),前进至步骤S135,在步骤S133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B的出口没有液态制冷剂时(否),前进至步骤S137。
在步骤S135中,控制部51将室内膨胀阀13B设定为PB3脉冲(例如200脉冲),前进至步骤S139。另一方面,在步骤S137中,控制部51将室内膨胀阀13B设定为PB4脉冲(例如400脉冲),前进至步骤S139。
另外,为了调整成不发生回液,PB4脉冲大于PB3脉冲。PB3脉冲与PA3脉冲可以相等,PB3脉冲也可以大于PA3脉冲。关于PA4脉冲与PB4脉冲也相同。
在步骤S139,控制部51判断在室内热交换器12C的出口是否有液态制冷剂。在步骤S139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C的出口有液态制冷剂时(是),前进至步骤S141,在步骤S139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2C的出口没有液态制冷剂时(否),前进至步骤S143。
在步骤S141中,控制部51将室内膨胀阀13C设定为PC3脉冲(例如150脉冲),前进至步骤S145。另一方面,在步骤S143中,控制部51将室内膨胀阀13C设定为PC4脉冲(例如350脉冲),前进至步骤S145。
另外,为了调整成不发生回液,PC4脉冲大于PC3脉冲。
在步骤S145,控制部51判断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在步骤S145中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成立时(是),结束除霜运行,并前进至步骤S151。另一方面,在步骤S145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不成立时(否),继续除霜运行,前进至步骤S127。
由此,以一定周期重复从步骤S127到步骤S143的工序,直到在步骤S145判断为除霜运行的结束条件成立为止。由此,在确保制冷剂循环量而不发生回液的状态下,能融化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7的霜。
在步骤S151中,控制部51判断停止制热运行的指示是否被发出。在步骤S151判断为停止制热运行的指示被发出时(是),结束空调装置3的制热运行和除霜运行的工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1判断为停止制热运行的指示未被发出时(否),前进至步骤S123。
另外,控制部51可以在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一高压阈值时,使室内膨胀阀13A、13B、13C逐渐减少P3脉冲(例如15脉冲),使室内膨胀阀13A、13B、13C的开度减少。也可以在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一高压阈值以上时,使室内膨胀阀13A、13B、13C逐渐增加P4脉冲(例如25脉冲),使室内膨胀阀13A、13B、13C的开度增加。
在图8中示出使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以下也简称为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与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台数的关系的一个示例。图8中,横轴表示空调装置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纵轴表示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在图8中,室内机的台数为1台、4台的情况也一并示出。用虚线表示的线L1是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一高压阈值的情况,用实线表示的L2是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一高压阈值以上的情况。
图8所示的示例中,在室内机的台数为1台和2台时、以及3台以上时,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分别为恒定,而与排出压力和第一高压阈值的大小关系无关。即,将预定的台数阈值设为3台,控制部51使台数小于台数阈值(1台和2台)时的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比台数为台数阈值以上(3台以上)时要小。
空调装置所具备的室内机的台数越少,1台室内机对于总台数的室内机的影响程度变大。因此,与台数为台数阈值以上的情况相比,在台数小于台数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51使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减小,从而更精细地控制室内膨胀阀。
此外,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示例那样进行控制。图9的横轴及纵轴与图8相同。用虚线表示的线L3是判断为排出压力小于第一高压阈值的情况,用实线表示的线L4是判断为排出压力为第一高压阈值以上的情况。在该示例中,台数越少,控制部51使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越减小,而与排出压力和第一高压阈值的大小关系无关。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3,能抑制除霜运行结束时的室外热交换器27有未融化而残留的霜。
并且,控制部51在除霜运行过程中基于室内机的台数改变室内膨胀阀的开度的变化方法。因而,能够进行与室内机的台数相对应的精细的控制。
控制部51使台数小于台数阈值时的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比台数为台数阈值以上时要小。由此,在1台室内机对于总台数的室内机的影响程度变大的情况下,能更精细地控制室内膨胀阀。
台数越少,控制部51使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越小。因而,能够根据室内机的台数使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更精细地变化,进行更精细的控制。
另外,控制部51也可以基于吸入压力而不是排出压力,来改变室内膨胀阀的开度的变化方法。通过这样控制,能进行考虑了室内机台数、从压缩机29排出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以及制冷剂循环量的精细控制。
控制部51也可以基于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上述室内膨胀阀的变化量。
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空调装置也可以不具备室外膨胀阀30、吸入压力传感器34、以及储液器38。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控制部在除霜运行过程中基于排出压力使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变化,从而能抑制除霜运行结束时的室外热交换器有未融化而残留的霜。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呈现,而并非要对发明范围进行限定。这些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在发明范围和要旨中,同样地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在除霜运行过程中基于排出压力使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变化还能适用于具备多个具有室内膨胀阀的室内机的空调装置。
标号说明
1、2、3空调装置
11A、11B、11C第一室内机(室内机)
12A、12B、12C室内热交换器
13A、13B、13C室内膨胀阀
26室外机
27室外热交换器
28四通阀
29压缩机
33排出压力传感器
34吸入压力传感器
41、51控制部。

Claims (20)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室内机,所述多个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能变更开度的室内膨胀阀;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室外热交换器、四通阀、压缩机、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排出压力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室内膨胀阀、所述四通阀以及所述压缩机,
所述多个室内机分别与所述室外机并联连接,
在除霜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
在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小于预定的第一高压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为预定的第二高压阈值以上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增加、或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维持,其中,所述第二高压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高压阈值。
3.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室内机,所述多个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能变更开度的室内膨胀阀;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室外热交换器、四通阀、压缩机、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排出压力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室内膨胀阀、所述四通阀以及所述压缩机,
所述多个室内机分别与所述室外机并联连接,
在除霜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
所述室外机具有检测吸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的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
在所述除霜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为预定的第一高压阈值以上并且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小于预定的低压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增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小于比所述第一高压阈值要大的预定的第二高压阈值并且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为预定的低压阈值以上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减小。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除霜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多个室内机的台数,来改变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的变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具有检测吸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的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改变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的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数小于预定的台数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比所述台数为所述台数阈值以上时要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数越小,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越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数越小,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越小。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数小于预定的台数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比所述台数为所述台数阈值以上时要小。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改变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
13.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改变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
14.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室内机,所述多个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能变更开度的室内膨胀阀;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室外热交换器、四通阀、压缩机、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排出压力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室内膨胀阀、所述四通阀以及所述压缩机,
所述多个室内机分别与所述室外机并联连接,
在除霜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
在所述除霜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多个室内机的台数,来改变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的变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具有检测吸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的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改变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的变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数小于预定的台数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比所述台数为所述台数阈值以上时要小。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数越小,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越小。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数越小,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越小。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数小于预定的台数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比所述台数为所述台数阈值以上时要小。
20.如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排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改变使所述多个室内膨胀阀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变化一次的变化量。
CN201780085975.0A 2017-03-24 2017-03-24 空调装置 Active CN110268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2176 WO2018173297A1 (ja) 2017-03-24 2017-03-24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8203A CN110268203A (zh) 2019-09-20
CN110268203B true CN110268203B (zh) 2021-11-30

Family

ID=63585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975.0A Active CN110268203B (zh) 2017-03-24 2017-03-24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08812B2 (zh)
CN (1) CN110268203B (zh)
WO (1) WO20181732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3455B (zh) * 2019-12-26 2021-08-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25990B (zh) * 2020-03-04 2023-02-2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CN111678224B (zh) * 2020-06-18 2022-02-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
WO2023170743A1 (ja) * 2022-03-07 2023-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4893A (ja) * 1999-03-23 2000-10-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292527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15152205A (ja) * 2014-02-13 2015-08-2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250679A (zh) * 2015-02-18 2017-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2144A (ja) * 2000-03-29 2001-10-0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39335A (ja) * 2006-08-09 2008-02-21 Itomic Kankyou System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用デフロスト回路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並びに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におけるデフロスト方法
KR20100036786A (ko) * 2008-09-30 2010-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JP2010101570A (ja) * 2008-10-24 2010-05-06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5310101B2 (ja) * 2009-03-03 2013-10-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S2671937T3 (es) * 2012-10-18 2018-06-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e acondicionado
JP6180165B2 (ja) * 2013-04-17 2017-08-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438547B (zh) * 2013-09-23 2016-04-20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4893A (ja) * 1999-03-23 2000-10-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292527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15152205A (ja) * 2014-02-13 2015-08-2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250679A (zh) * 2015-02-18 2017-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子膨胀阀在制冷装置控制中的应用;田怀璋等;《流体机械》;19920830(第08期);59-62 *
电子膨胀阀在变频一拖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庄嵘等;《制冷》;20040925(第03期);41-4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3297A1 (ja) 2018-09-27
JP6808812B2 (ja) 2021-01-06
JPWO2018173297A1 (ja) 2019-11-07
CN110268203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8203B (zh) 空调装置
CN106958958B (zh) 空气调节装置
US10041714B2 (en) Air conditioner
US10168066B2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outdoor fan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suction pressure and suction superheating degree of a compressor
CN110291339B (zh) 空气调节装置
US10648718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compressor discharge pressure sensing
JP682217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21853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4174732A (zh)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JP673342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4364933B (zh) 空调机
JP666177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714201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186326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804875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714201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89706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220723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5124958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2163624A1 (ja) 暖房装置
JP673705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771320B (zh) 空调装置
KR100988617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080060764A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JP674083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