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2551B -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2551B
CN110232551B CN201910527413.8A CN201910527413A CN110232551B CN 110232551 B CN110232551 B CN 110232551B CN 201910527413 A CN201910527413 A CN 201910527413A CN 110232551 B CN110232551 B CN 1102325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transported
determining
delivery
class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74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2551A (zh
Inventor
李芳媛
陆杰
吴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o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o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o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o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74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25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2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2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2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2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06Q30/0635Processing of requisition or of purchase or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从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属性包括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货物的配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及汽车专用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公路货运业务逐年增加。为了解决大量的运输任务,许多运输企业都建立运用了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但对于车辆调度方法方面的技术优化程度仍较低。制定配送计划方案时,应考虑的物流制约条件多且复杂。例如地理条件、道路状况、指定时刻、指定车型等,多依赖于配车计划老手的直觉与经验,计划人为化,灵活性很差,运输成本较高。另外,人工配车花费时间较长,对现场产品尺寸情况不明,影响产品的择选。
目前传统物流行业的配车方式依然是依靠人工对货物进行配车,运输路线规划方式主要依靠司机的运输经验。
人工配车对货物情况不明,容易出现计划外车辆的需求。依靠司机运输经验规划路径,没有考虑到车辆的装载率,造成运力浪费。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货物的配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物分类方法,包括: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所述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从所述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括所述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所述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
可选地,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包括:将所述发货地相同、且所述发货地是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确定为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将所述收货地相同、且所述收货地是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确定为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多个待运输货物中未分类的待运输货物,得到待分类货物;按照所述待分类货物的发货地和所述收货地计算所述待分类货物在每个中继点的适应值,其中,所述适应值用于表示所述待分类货物是否在所述中继点处进行中转;将适应值小于预设阈值的中继点确定为所述待分类货物对应的中继点;将具备相同中继点的待分类货物确定为第三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按照配货时间进行排序;按照排序时间装载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在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订单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待运输货物的货物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货物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尺寸和数量,以确定出所述待运输货物所需的承载空间;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其中,所述目标车辆用于运输所述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待运输货物的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在所述目标车辆中确定出与所述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对应的承载位置。
可选地,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待运输货物的货物信息中确定出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卸货时间点和卸货顺序;在所述目标车辆中确定出与所述卸货时间点和卸货顺序对应的承载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货物分类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所述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括所述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所述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分类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从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属性包括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可以实现对上述待运输货物的分类运输,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货物的配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货物分类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货物分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系统具体操作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货物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货物分类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可选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物分类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物分类方法,可选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上述货物分类方法包括:
S202,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
S204,从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属性包括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
S206,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从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属性包括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可以实现对上述待运输货物的分类运输,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货物的配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等,但不限于此,例如上述终端为司机的手机,或车载终端等。
可选地,上述中可以应用于对获取进行分类的场景中。例如,物流运输的场景中,或者是快递运输的场景中。在该场景中,待运输货物包括但不限于需要打包的小件货物、大件物品。
可选地,上述待处理的订单可以为一批订单中的一个。在获取到上述待处理的订单后,在获取到上述订单集后,可以但不限于获取到订单集中的如下订单信息:发货点、收货点、货物种类、货物数量、货物重量、与上述订单对应的运输车的车型、运输车的装载重量、运输车的装载体积等。利用订单信息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
可选地,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包括:
S1,将发货地相同、且发货地是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确定为第一类待运输货物;
S2,将收货地相同、且收货地是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确定为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按照中继点的方式分类待运输货物,可以方便目标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比较快的对获取进行装载或者卸载。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均满足目标车辆的运输要求。在目标车辆中尽可能多的装货物,订单组不拆分。提高运输的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方法还包括:
S1,确定多个待运输货物中未分类的待运输货物,得到待分类货物;
S2,按照待分类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计算待分类货物在每个中继点的适应值,其中,适应值用于表示待分类货物是否在中继点处进行中转;
S3,将适应值小于预设阈值的中继点确定为待分类货物对应的中继点;
S4,将具备相同中继点的待分类货物确定为第三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如果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和发货地均不是中继点的情况下,判断待运输获取在目标运输线路中经过的中继点是否需要中转。在需要中转的情况下,待待运输货物的适应值是1,否则,是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方法还包括:
S1,将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按照配货时间进行排序;
S2,按照排序时间装载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在对待运输货物进行中继点的分类之后,还可以按照配货的时间进行装载。例如,将装入同一目标车辆的待运输货物按照配货时间排序,先入后出的原则,将最先派送的订单最后装车,通过装载系统模块最终确定规划结果。有利于货物的快速卸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
S1,在订单信息中还包括待运输货物的货物信息的情况下,确定货物信息中包括的待运输货物的尺寸和数量,以确定出待运输货物所需的承载空间;
S2,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其中,目标车辆用于运输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待运输货物的尺寸和数量,规划待运输货物所需空间。可以比较精确的匹配目标车辆,节省运输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之后,方法还包括:
S1,确定待运输货物的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
S2,在目标车辆中确定出与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对应的承载位置。
可选地,
此外,根据待运输货物的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规划出货物空间摆放位置。可以有效的节省运输空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之后,方法还包括:
S1,从待运输货物的货物信息中确定出待运输货物的卸货时间点和卸货顺序;
S2,在目标车辆中确定出与卸货时间点和卸货顺序对应的承载位置。
可选地,将装入同一目标车辆的订单按照配货时间排序,先入后出的原则,将最先派送的订单最后装车,通过装载系统模块最终确定规划结果。根据摆放系统的摆放结果,判断目标车辆是否可以进行更换小车,以此节约目标车辆成本。结果规划完成后可手动或半自动调整计算结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为了实现待运输货物自动配车与路径优化的自动计算,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计算的软件系统,处理过程如下:
装载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出货订单信息,求出待运输货物重量和体积,订单装载特殊条件要求,例如:危险品、生鲜等,选择车辆种类。
S2,根据待运输货物尺寸和待运输货物数量,规划该种待运输货物所需空间。
S3,根据待运输货物捆包类型和捆包强度,规划待运输货物空间摆放位置。
S4,结合待运输货物的卸货时间和顺序确定空间具体摆放位置。
路径规划系统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出货数据中待运输货物的重量、尺寸计算每个订单的待运输货物总重量和总体积,并记录。
S2,根据所有订单的配送区域进行分组,相同区域的订单分为一组Ai(i=1,2,3…)。
S3,对区域分组后的每组订单进行处理,将发货日与收货日均相同的待运输货物作为一组进行统一处理(满足时间窗)。
S4,对各个订单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点统一管理Bj(j=1,2,3…),地点集合根据地点的属性分为两种:可作为中继点/不可作为中继点。
S5,将发货地相同并且发货地为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分为一组,发货地不为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根据收货地相同并且为中继点的分为一组。
S6,为了便于将所有订单待运输货物合并运输,对于组外待运输货物寻找可以拆分的中继点,作为运输过程中的转折点。
S7,处理所有未分组的订单。采用节省法,所有订单对所有中继点求出适应度矩阵。找出矩阵中适应度最小的值,记录所属订单Om和中继点An。
S8,将订单分别存入发货点为An和送货点为An的组中,便于后期并车,以此实现了中继点的选择。
S9,返回S7,处理所有未分组订单,直到所有订单均处理完。
S10,处理收货点相同且为中继点的一组待运输货物,将收发地点相同的待运输货物分为一组,每组在满足指定车辆的前提下,尝试尽可能多的装待运输货物,订单组不拆分。待运输货物到达收货地后,车辆标记更新为可用,在中继点的以当前中继点为发货点的订单可进行装载。
S11,此时在同一车辆上的待运输货物必定为配送效率最高的决策。
S12,将装入同一车的订单按照配货时间排序,先入后出的原则,将最先派送的订单最后装车,通过装载系统模块最终确定规划结果。
S13,根据摆放系统的摆放结果,判断车辆是否可以进行更换小车,以此节约车辆成本。
S14,结果规划完成后可手动或半自动调整计算结果。
可选地,优化计算结果以及通过手动车辆路径调整和手动待运输货物装载调整功能所确定的结果可作为以后自动计算参照的原型事先保存。该系统的自动参照功能,即配载和运输效率较高的原型一旦被保存,将在自动计算时进行自动参照,那么以往较好结果可以自动重复使用。
系统算法:
A.出货地与配送目的地,决定待运输货物运输路径,确保后送货先装车、先送货后装车;
B.待运输货物明细,如重量、尺寸、摆放限制等,确保合理配车,以减少运载空间浪费;
C.待运输货物运载时间窗等约束,以合理规划配载路线及配载顺序;
D.卸货情况出现后,进行并车计算,遵循以上A、B、C三条原则合理配置;
以上、A、B、C、D四种规则,系统自动对配载方案进行多次模拟推算,生成最优方案;
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可以提高装车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和判断的失误。手动调整优化结果,可根据实际操作者的意愿进行人工干预。原型保存功能,可以将优化程度较高的结果进行保存,以提高计算效率。不再依赖于计划者,灵活性大大提高并且节省了人工配车的时间。路径规划,使得运载效率提高,避免空驶、不满配载造成的运力浪费。中继点的选用,优化了运力的使用效率,节省车辆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中继点并车仍采用装车优化系统,遵循先进后出,先卸后装的原则,避免了人工误判,导致的装卸时间成本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货物分类方法的运输消息通知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2、第一确定模块44以及分类模块46,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获取模块42,用于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所述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
第一确定模块44,用于从所述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括所述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所述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
分类模块46,用于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从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属性包括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可以实现对上述待运输货物的分类运输,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货物的配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等,但不限于此,例如上述终端为司机的手机,或车载终端等。
可选地,上述中可以应用于对获取进行分类的场景中。例如,物流运输的场景中,或者是快递运输的场景中。在该场景中,待运输货物包括但不限于需要打包的小件货物、大件物品。
可选地,上述待处理的订单可以为一批订单中的一个。在获取到上述待处理的订单后,在获取到上述订单集后,可以但不限于获取到订单集中的如下订单信息:发货点、收货点、货物种类、货物数量、货物重量、与上述订单对应的运输车的车型、运输车的装载重量、运输车的装载体积等。利用订单信息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
可选地,通过以下方式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S1,将发货地相同、且发货地是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确定为第一类待运输货物;
S2,将收货地相同、且收货地是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确定为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按照中继点的方式分类待运输货物,可以方便目标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比较快的对获取进行装载或者卸载。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均满足目标车辆的运输要求。在目标车辆中尽可能多的装货物,订单组不拆分。提高运输的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用于在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还用于:
S1,确定多个待运输货物中未分类的待运输货物,得到待分类货物;
S2,按照待分类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计算待分类货物在每个中继点的适应值,其中,适应值用于表示待分类货物是否在中继点处进行中转;
S3,将适应值小于预设阈值的中继点确定为待分类货物对应的中继点;
S4,将具备相同中继点的待分类货物确定为第三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如果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和发货地均不是中继点的情况下,判断待运输获取在目标运输线路中经过的中继点是否需要中转。在需要中转的情况下,待待运输货物的适应值是1,否则,是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用于在按照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还用于:
S1,将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按照配货时间进行排序;
S2,按照排序时间装载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在对待运输货物进行中继点的分类之后,还可以按照配货的时间进行装载。例如,将装入同一目标车辆的待运输货物按照配货时间排序,先入后出的原则,将最先派送的订单最后装车,通过装载系统模块最终确定规划结果。有利于货物的快速卸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之后,上述装置还用于:
S1,在订单信息中还包括待运输货物的货物信息的情况下,确定货物信息中包括的待运输货物的尺寸和数量,以确定出待运输货物所需的承载空间;
S2,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其中,目标车辆用于运输待运输货物。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待运输货物的尺寸和数量,规划待运输货物所需空间。可以比较精确的匹配目标车辆,节省运输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之后,上述装置还用于:
S1,确定待运输货物的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
S2,在目标车辆中确定出与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对应的承载位置。
可选地,
此外,根据待运输货物的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规划出货物空间摆放位置。可以有效的节省运输空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之后,上述装置还用于:
S1,从待运输货物的货物信息中确定出待运输货物的卸货时间点和卸货顺序;
S2,在目标车辆中确定出与卸货时间点和卸货顺序对应的承载位置。
可选地,将装入同一目标车辆的订单按照配货时间排序,先入后出的原则,将最先派送的订单最后装车,通过装载系统模块最终确定规划结果。根据摆放系统的摆放结果,判断目标车辆是否可以进行更换小车,以此节约目标车辆成本。结果规划完成后可手动或半自动调整计算结果。
其他实施例请参见上述货物分类方法中的示例,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货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所述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
从所述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括所述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所述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
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
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多个待运输货物中未分类的待运输货物,得到待分类货物;
按照所述待分类货物的发货地和所述收货地计算所述待分类货物在每个中继点的适应值,其中,所述适应值用于表示所述待分类货物是否在所述中继点处进行中转;
将适应值小于预设阈值的中继点确定为所述待分类货物对应的中继点;
将具备相同中继点的待分类货物确定为第三类待运输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包括:
将所述发货地相同、且所述发货地是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确定为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
将所述收货地相同、且所述收货地是中继点的待运输货物确定为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按照配货时间进行排序;
按照排序时间装载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订单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待运输货物的货物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货物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尺寸和数量,以确定出所述待运输货物所需的承载空间;
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其中,所述目标车辆用于运输所述待运输货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运输货物的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
在所述目标车辆中确定出与所述打包类型和打包强度对应的承载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承载空间对应的目标车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待运输货物的货物信息中确定出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卸货时间点和卸货顺序;
在所述目标车辆中确定出与所述卸货时间点和卸货顺序对应的承载位置。
7.一种货物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张待处理订单的订单信息,其中,所述订单信息中包括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待运输货物的目标运输线路中确定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括所述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为中继点,所述中继点用于中转货物;
分类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第二类待运输货物,其中,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是中继点,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的收货地是中继点;
所述装置还用于按照所述待运输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的属性对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分类,得到所述第一类待运输货物和所述第二类待运输货物之后,确定多个待运输货物中未分类的待运输货物,得到待分类货物;按照所述待分类货物的发货地和所述收货地计算所述待分类货物在每个中继点的适应值,其中,所述适应值用于表示所述待分类货物是否在所述中继点处进行中转;将适应值小于预设阈值的中继点确定为所述待分类货物对应的中继点;将具备相同中继点的待分类货物确定为第三类待运输货物。
8.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27413.8A 2019-06-18 2019-06-18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ctive CN110232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7413.8A CN110232551B (zh) 2019-06-18 2019-06-18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7413.8A CN110232551B (zh) 2019-06-18 2019-06-18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2551A CN110232551A (zh) 2019-09-13
CN110232551B true CN110232551B (zh) 2022-01-28

Family

ID=67859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7413.8A Active CN110232551B (zh) 2019-06-18 2019-06-18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25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5380B (zh) * 2020-01-16 2022-09-09 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 货物摆放位置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51549A (zh) * 2020-12-21 2021-04-13 深圳市五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配货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2637B (zh) * 2021-11-24 2022-02-08 深圳市冠宏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集装箱物流云管理系统
CN115610893B (zh) * 2022-11-07 2024-05-07 芜湖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港口取箱智能辅助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7432A (zh) * 2016-06-22 2016-11-1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快递分发方法及系统
CN106548309A (zh) * 2015-09-18 2017-03-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发货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51242A (zh) * 2016-10-18 2017-05-10 无锡知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的物流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320105A (zh) * 2018-02-09 2018-07-24 广东原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物流配载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09003011A (zh) * 2017-06-06 2018-12-1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配送服务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447338A (zh) * 2018-10-23 2019-03-08 杭州虹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物流云端管理系统
CN109740909A (zh) * 2018-12-27 2019-05-10 刘跃军 一种基于货运物流平台的零担智能配货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3399B (zh) * 2015-03-10 2018-04-13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改进的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US20180075547A1 (en) * 2016-09-13 2018-03-15 Proppant Express Solutions, Llc Proppant tracking system
CN107644310B (zh) * 2017-10-09 2021-04-23 上海树风物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管式物流运输方法
CN107798501A (zh) * 2017-10-26 2018-03-13 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货物配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8309A (zh) * 2015-09-18 2017-03-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发货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27432A (zh) * 2016-06-22 2016-11-1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快递分发方法及系统
CN106651242A (zh) * 2016-10-18 2017-05-10 无锡知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的物流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003011A (zh) * 2017-06-06 2018-12-1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配送服务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320105A (zh) * 2018-02-09 2018-07-24 广东原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物流配载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09447338A (zh) * 2018-10-23 2019-03-08 杭州虹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物流云端管理系统
CN109740909A (zh) * 2018-12-27 2019-05-10 刘跃军 一种基于货运物流平台的零担智能配货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2551A (zh) 2019-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2551B (zh)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3544589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物流智能送货方法及系统
CN105654268A (zh) 物流货场装卸位可视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765340A (zh) 一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9840729B (zh) 料箱定位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815231B (zh) 一种物流平台智能拼车方法及系统
CN112633756A (zh) 一种仓储物流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68052B (zh) 基于算法模型的整车厂进场物流路线自动规划方法
CN107358386A (zh) 一种货运司机与订单的匹配方法及匹配系统
US20040143465A1 (en) Consolidated air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CN110070237A (zh) 基于货物配送点、货物体积和车型的货物配载计算方法
CN114926118A (zh) 车货装载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18475A (zh) 物流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43868A (zh) 一种物流货物管理装置
CN113330471A (zh) 通信服务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22016149A1 (en) Unitos-universal transportation operating system
CN206184782U (zh) 一种快递智能自动分拣收发设备
CN116384853B (zh) 一种数字孪生智慧物流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25611A (zh) 订单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7767013A (zh) 一种依据货车信息重组包装流程方法及系统
CN111724113B (zh) 受理铁路货运订单的方法和设备
US20200327633A1 (en) Delivery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CN114926103A (zh) 一种物流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75430A (zh) 仓储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97865A (zh) 物流配送任务快速调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