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0858B - 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0858B
CN110230858B CN201910498981.XA CN201910498981A CN110230858B CN 110230858 B CN110230858 B CN 110230858B CN 201910498981 A CN201910498981 A CN 201910498981A CN 110230858 B CN110230858 B CN 110230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t
return
temperature contro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89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0858A (zh
Inventor
刘景国
魏平
韩洲
王丽
刘丽丽
穆朋辉
卫钟然
董欣
靳世文
赵琳
周宏伟
黄峰
白鹏程
李岳澄
范凯兴
徐亚川
郭永锋
李雄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erospace Shenzh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erospace Shenzh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erospace Shenzh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Aerospace Shenzh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89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08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0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0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0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0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8Failure diagno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属于地坑控温技术领域。地坑控温系统包括:空调机组、热水机组以及冷水机组。空调机组包括换热单元及送回风单元,换热单元包括能够相互进行热交换的气体容纳部和液体容纳部,送回风单元包括用于围设于地坑的内壁以围绕地坑的控温腔的送风夹层及回风夹层,送风夹层的入口端与气体容纳部的出口端连通,回风夹层的出口端与气体容纳部的入口端连通。热水机组用于与液体容纳部形成供热循环,冷水机组用于与液体容纳部形成供冷循环。其能有效避免保温介质对产品造成影响,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地坑构筑物系统包括地坑及上述的地坑控温系统。

Description

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坑控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背景技术
硫化工程需要在可控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在硫化过程中控制升温速率及降温速率,以保证产品质量。目前,硫化坑和硫化间设施,通常建设在地面,通过控制散热器加热系统的水温及水流量实现控温。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候需要新增地坑并将硫化间设置在地坑内,以缩短运输距离、降低成本及风险。而将硫化间设置在地坑内时,散热器故障漏水难以被发现,热水及产生的蒸汽将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造成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能有效避免保温介质对产品造成影响,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坑控温系统,包括:
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包括换热单元及送回风单元,换热单元包括能够相互进行热交换的气体容纳部和液体容纳部,送回风单元包括用于围设于地坑的内壁以围绕地坑的控温腔的送风夹层及回风夹层,送风夹层的入口端与气体容纳部的出口端连通,回风夹层的出口端与气体容纳部的入口端连通;
用于与液体容纳部形成供热循环的热水机组,送风夹层的出口端及回风夹层的入口端均用于与控温腔内部连通;以及
用于与液体容纳部形成供冷循环的冷水机组。
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机组的换热单元设置能够相互热交换的气体容纳部和液体容纳部,送风夹层的出口端及回风夹层的入口端与控温腔内部形成气流循环,用于通过气体容纳部内换热得到的气体实现对控温腔进行控温。升温和保温过程中,热水机组与液体容纳部形成供热循环,气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经过热交换获得热量,通过送风夹层进入地坑内实现加热和保温,然后通过回风夹层回到气体容纳部继续进行热交换。降温过程中,冷水机组和液体容纳部形成供冷循环,气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经过热交换获得冷量,通过送风夹层进入地坑内实现降温,然后通过回风夹层回到气体容纳部继续进行热交换。控温过程中,既能实现加热和保温过程,又能满足降温需求。通过气体进行加热、保温和降温,能有效避免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对产品造成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液体容纳部和冷水机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冷水管路,每组冷水管路包括送冷水管和回冷水管,送冷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每组冷水管路的送冷水管设置有用于向回冷水管分流的冷水旁通阀,当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冷水温度低于预设最低供冷值时,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冷水旁通阀开启。
上述技术方案中,送冷水管的出口端设置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降温过程中进入液体容纳部的冷水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最低供冷值时,说明此时供冷量过大。在送冷水管设置冷水旁通阀,当供冷量过大时通过冷水旁通阀将部分冷水直接分流到回冷水管,降低供冷量。该设置方式有利于保证降温过程中供冷量适宜,进而有利于降温过程中地坑内温度均匀下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液体容纳部和冷水机组之间设置有供水箱,供水箱的入口端与冷水机组的出口端连通,供水箱的出口端与液体容纳部的入口端连通,供水箱出口端设置有供水温度传感器,当供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水温度低于最低供冷值时,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冷水机组停机,当供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水温度高于最高供冷值时,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冷水机组开机。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液体容纳部和冷水机组之间设置供水箱,冷水机组中制冷的冷水先进入供水箱,再从供水箱供给液体容纳部进行供冷。供水箱出口端设置有供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降温过程中向液体容纳部供给的冷水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最低供冷值时,说明此时供给的冷水温度已经超出了供冷需求,此时控制冷水机组停机,能有效降低冷水机组运行的能耗。当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最高供冷值时,说明此时供给的冷水温度已经不能满足供冷需求,此时控制冷水机组开机,从而有效保证充足的供冷量,进而有利于降温过程中地坑内温度均匀下降。供水箱的设置,具有缓冲作用,只有当供给的冷水温度低于最低值或者高于最高值时,才进行冷水机组停机或开机状态的调整,避免因送冷水管中温度的波动频繁地调整冷水机组停机或开机状态,能够有效确保降温过程中该地坑控温系统在低负荷下正常运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液体容纳部和冷水机组之间还设置有回水箱,回水箱的入口端与液体容纳部的出口端连通,回水箱的出口端与冷水机组的入口端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液体容纳部和冷水机组之间设置回水箱,液体容纳部中供冷后的冷水先进入回水箱,再从回水箱供回到冷水组件重新制冷。由于回水箱高度一定、液面较稳定,通过回水箱将冷水供回到冷水组件,保证降温过程中回水有较稳定的压力,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回水箱的入口端还连通有第一定压补水管道,第一定压补水管道连通有用于保持回水箱内压力的第一变频水泵。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一定压补水管道保持回水箱内压力一定,从而实现对降温过程中回水的定压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液体容纳部和热水机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热水管路,每组热水管路包括送热水管和回热水管,送热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每组热水管路的送热水管设置有用于向回热水管分流的热水旁通阀,当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热水温度高于预设最高供热值时,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热水旁通阀开启。
上述技术方案中,送热水管的出口端设置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升温和保温过程中进入液体容纳部的热水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最高供热值时,说明此时供热量过大。在送热水管设置热水旁通阀,当供热量过大时通过热水旁通阀将部分热水直接分流到回热水管,降低供热量。该设置方式有利于保证升温和保温过程中供热量适宜,进而有利于升温过程中地坑内温度均匀上升、保温过程中地坑内温度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热水机组的回水管路还连通有软化水箱,软化水箱的入口端连通有软水器,软水器的入口端连通有第二定压补水管道,第二定压补水管道连通有用于保持软化水箱内压力的第二变频水泵。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变频水泵和第二定压补水管道保持软水箱内压力一定,从而实现对升温和保温过程中回水的定压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由于热水机组需要对水进行加热处理,设置软水器进行水质软化,能够有效减少热水机组对水加热时水垢的产生,有利于保证热水机组和液体容纳部所形成供热循环正常运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送风夹层设置有送风静压箱,回风夹层设置有回风静压箱。
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静压箱和回风静压箱的设置,实现风量的均匀分配,部分动压转变为静压还能使空气在地坑内的流动更充分,有利于提高控温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坑构筑物系统,包括地坑及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地坑控温系统,地坑具有控温腔,送风夹层及回风夹层围设于地坑的内壁以围绕控温腔设置,送风夹层的出口端及回风夹层的入口端均与控温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地坑控温系统进行控温处理,通过气体进行加热、保温和降温,能有效避免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对产品造成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送风夹层设置于地坑靠近底部处的侧壁,送风夹层的出口端与控温腔的底部连通,回风夹层设置于地坑靠近顶部处的侧壁,回风夹层的入口端与控温腔的顶部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实际使用中应用于硫化工程等控温工艺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升温后达到的保温阶段,因此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热空气在地坑内进行保温的控温过程。由于热空气往上运动,将送风夹层设置在底部,回风夹层设置在顶部,有利于热空气在地坑内的充分运动,有利于提高保温过程中控温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坑控温系统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坑控温系统的冷水机组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坑控温系统的热水机组的平面布置图;
图4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坑构筑物系统在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坑构筑物系统在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标:10-地坑构筑物系统;100-地坑控温系统;110-空调机组;111-送风夹层;1111-送风口区域;112-回风夹层;1121-回风口区域;120-冷水机组;121-送冷水管;1211-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1212-供水箱;1213-一次侧循环水泵;1214-供水温度传感器;1215-冷水旁通阀;122-回冷水管;1221-第二冷水温度传感器;1222-回水箱;1223-二次侧循环水泵;1224-回水温度传感器;1225-第一定压补水管道;130-热水机组;131-送热水管;1311-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1312-热水旁通阀;132-回热水管;1321-第二热水温度传感器;1322-软化水箱;1323-软水器;1324-第二定压补水管道;200-地坑;210-控温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坑控温系统100,包括空调机组110、冷水机组120和热水机组130。空调机组110与热水机组130形成供热循环,用于进行加热和保温。空调机组110与冷水机组120形成供冷循环,用于进行降温。
请一并参阅图1-7,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空调机组110包括换热单元及送回风单元。
换热单元包括用于进行热交换的气体容纳部和液体容纳部。液体容纳部与热水机组130形成供热循环,液体容纳部与冷水机组120形成供冷循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液体容纳部既能形成供热循环又能形成供冷循环,该液体容纳部是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热水容纳部和冷水容纳部,热水容纳部与热水机组130连通,冷水容纳部与冷水机组120连通。同时,热水机组130和冷水机组120通过设置电控阀等阀门,可选地与液体容纳部连通。供热循环和供冷循环单独进行,热水机组130与液体容纳部连通时,冷水机组120与液体容纳部断开;冷水机组120与液体容纳部连通时,热水机组130与液体容纳部断开。
送回风单元包括送风夹层111及回风夹层112,送风夹层111的入口端与气体容纳部的出口端连通,回风夹层112的出口端与气体容纳部的入口端连通。送风夹层111和回风夹层112用于围设于地坑200的内壁以围绕地坑200的控温腔210设置,送风夹层111的出口端及回风夹层112的入口端均用于与控温腔210内部连通以形成气流循环,用于通过气体容纳部内换热得到的气体实现对控温腔210进行控温。
升温和保温过程中,热水机组130与液体容纳部形成供热循环,气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经过热交换获得热量,通过送风夹层111进入地坑200内实现加热和保温,然后通过回风夹层112回到气体容纳部继续进行热交换。降温过程中,冷水机组120和液体容纳部形成供冷循环,气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经过热交换获得冷量,通过送风夹层111进入地坑200内实现降温,然后通过回风夹层112回到气体容纳部继续进行热交换。通过气体进行加热、保温和降温,能有效避免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对产品造成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送风夹层111内设置有送风静压箱,回风夹层112内设置有回风静压箱,有利于实现风量的均匀分配。工作时,部分动压转变为静压,还能使空气在地坑200内的流动更充分,有利于提高控温的稳定性。
地坑控温系统100应用于控温时,通过供热循环实现加热过程和保温过程,保温过程结束后,通过供冷循环实现降温过程。热水机组130、冷水机组120和空调机组110的组数,根据实际的温差要求、设备型号进行调整。可选的,热水机组130和冷水机组120均设置有备用机组,有利于局部机组故障时切换为备用机组,避免局部机组故障时影响整个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正常运行。
示例性的,空调机组110为四组,热水机组130为三组,冷水机组120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热水机组130与前两组空调机组110形成供热循环,第二组热水机组130与后两组空调机组110形成供热循环,第三组热水机组130为备用机组。第一组冷水机组120与四组空调机组110形成供冷循环,第二组冷水机组120为备用机组。各组热水机组130和各组冷水机组120,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电控阀等阀门,便于工作机组故障时关闭该工作机组,并切换为对应的备用机组。
进一步地,各组热水机组130和各组冷水机组120,均可选地设置故障报警装置。热水机组130的故障报警装置例如为锅炉报警器,冷水机组120的故障报警器例如为高低压报警器。通过故障报警装置将报警信号传输给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故障报警对应的机组停止运行,并切换为备用机组。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热水机组130和液体容纳部之间通过热水供回水管道形成供热循环,冷水机组120和液体容纳部之间通过冷水供回水管道形成供冷循环。热水供回水管道和冷水供回水管道可选的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对供、回的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进行检测,用于对控温情况进行监测或者用于进一步调节。
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供冷循环中,液体容纳部和冷水机组1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冷水管路,每组冷水管路包括送冷水管121和回冷水管122,冷水机组120制冷的冷水通过送冷水管121进入液体容纳部进行供冷,供冷完成的冷水通过回冷水管122回到冷水机组120重新制冷。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4,送冷水管121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1211,每组冷水管路的送冷水管121设置有用于向回冷水管122分流的冷水旁通阀1215。地坑控温系统100设置有控制系统,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1211和冷水旁通阀1215分别与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当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1211检测到的冷水温度低于预设最低供冷值时,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冷水旁通阀1215开启。
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1211用于检测降温过程中,进入液体容纳部进行供冷的冷水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最低供冷值时,说明此时供冷量过大。通过调节冷水旁通阀1215开启,将部分冷水直接分流到回冷水管122,降低供冷量,避免供冷量过大而使降温速度过快。有利于保证降温过程中供冷量适宜,进而有利于降温过程中地坑200内温度均匀下降。
进一步地,回冷水管122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二冷水温度传感器1221,第二冷水温度传感器1221与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当第二冷水温度传感器1221检测到的冷水温度高于预设最高回冷值时,预设最高回冷值应当大于预设最低供冷值,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冷水机组120增大制冷功率或者增大冷水供应量。
第二冷水温度传感器1221用于检测降温过程中,在液体容纳部内供冷完成后回到回冷水管122内的冷水温度。当检测到温度高于预设最高回冷值时,说明此时的供冷量不足。通过增大冷水机组120制冷功率或者增大冷水供应量,避免供冷量过小而使降温速度过慢。进一步地保证降温过程中供冷量适宜,更加有利于降温过程中地坑200内温度均匀下降。
请参阅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液体容纳部和冷水机组120之间设置有供水箱1212,供水箱1212的入口端通过送冷水管121与冷水机组120的出口端连通,供水箱1212的出口端通过送冷水管121与液体容纳部的入口端连通。冷水机组120中制冷后的冷水通过送冷水管121进入供水箱1212,供水箱1212中的冷水例如通过一次侧循环水泵1213从送冷水管121进行进入液体容纳部进行供冷。
在设置冷水机组120的实施方式中,供水箱1212出口端设置有供水温度传感器1214,供水温度传感器1214与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供水温度传感器1214用于检测供水箱1212的出水侧的冷水温度。当供水温度传感器1214检测到冷水温度低于最低供冷值时,说明此时供给的冷水温度已经超出了供冷需求,此时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控制冷水机组120停机,能有效降低冷水机组120运行的能耗。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冷水机组120停机,当供水温度传感器1214检测到冷水温度高于最高供冷值时,供水箱1212出水侧的最高供冷值应当小于回冷水管122的进口端的预设最高回冷值,说明此时供给的冷水温度已经不能满足供冷需求,此时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控制冷水机组120开机,从而有效保证充足的供冷量,进而有利于降温过程中地坑200内温度均匀下降。供水箱1212的设置,具有缓冲作用,只有当供给的冷水温度低于最低值或者高于最高值时,才进行冷水机组120停机或开机状态的调整,避免因送冷水管121中温度的波动频繁地调整冷水机组120停机或开机状态,能够有效确保降温过程中该地坑控温系统100在低负荷下正常运行。
在设置冷水机组120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液体容纳部和冷水机组120之间还设置有回水箱1222,回水箱1222的入口端通过回冷水管122与液体容纳部的出口端连通,回水箱1222的出口端通过回冷水管122与冷水机组120的入口端连通。液体容纳部内完成供冷的液体通过回冷水管122进入回水箱1222,回水箱1222中的冷水例如通过二次侧循环水泵1223从回冷水管122回到冷水组件重新制冷。由于回水箱1222高度一定、液面较稳定,通过回水箱1222将冷水供回到冷水组件,保证降温过程中回水有较稳定的压力,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的,供水箱1212和回水箱1222一体设置,能够减小设备的空间体积。供水箱1212和回水箱1222之间通过溢流板隔断,溢流板的顶部具有水位过高时用于供水箱1212和回水箱1222之间相互溢流的溢流间隙,避免某一个水箱液面过高而导致液体溢出,具有一定的防溢出效果。
进一步地,回水箱1222出口端设置有回水温度传感器1224,回水温度传感器1224与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回水温度传感器1224用于检测回水箱1222的进水侧的冷水温度。当回水温度传感器1224检测到冷水温度过高时,说明此时的供冷量不足导致回水的冷水温度偏高。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停机的冷水机组120开启,或者控制开启的冷水机组120增大制冷功率或者增大冷水供应量。通过回水箱1222的回水温度和供水箱1212的出水温度共同调节冷水机组120的运行,使得冷水机组120的运行更加稳定,在进行冷水机组120的运行状态的判断时,可选的只有双侧结果都判断可以停机时才停机处理。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回水箱1222的入口端还连通有第一定压补水管道1225,第一定压补水管道1225连通有用于保持回水箱1222内压力的第一变频水泵。由于回水箱1222连通的冷水机组120只是进行制冷处理,可以直接将第一定压补水管道1225与自来水管连通。回冷水管122及第一定压补水管道1225能够向回水箱1222中充水,第一变频水泵的测控系统例如设置有压力计和压力控制器,当回水箱1222中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时,通过压力控制器使第一变频水泵关闭,从而保持回水箱1222内压力,进而保持回水箱1222向冷水组件回水的压力,实现对降温过程中回水的定压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变频水泵的测控系统例如还可以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和水位控制器,当回水箱1222中液位达到设计液位时,回水箱1222中压力达到设计压力,通过水位控制器使第一变频水泵关闭,从而保持回水箱1222内压力。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供热循环中,热水机组130例如为热水锅炉,液体容纳部和热水机组13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热水管路,每组热水管路包括送热水管131和回热水管132,热水机组130加热的热水通过送热水管131进入液体容纳部进行供热,供热完成的热水通过回热水管132回到热水机组130重新制热。
示例性的,请继续参阅图4,送热水管131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1311,每组热水管路的送热水管131设置有用于向回热水管132分流的热水旁通阀1312。地坑控温系统100设置有控制系统,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1311和热水旁通阀1312分别与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当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1311检测到的热水温度高于预设最高供热值时,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热水旁通阀1312开启。
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1311用于检测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进入液体容纳部进行供热的热水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最高供热值时,说明此时供热量过大。通过调节热水旁通阀1312开启,将部分热水直接分流到回热水管132,降低供热量,避免供热量过大而使升温速度过快或保温不稳定。有利于保证加热和保温过程中供热量适宜,进而有利于加热过程中地坑200内温度均匀上升和保温过程中地坑200内温度稳定。
进一步地,回热水管132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二热水温度传感器1321,第二热水温度传感器1321与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当第二热水温度传感器1321检测到的热水温度低于预设最低回热值时,预设最低回热值应当小于预设最高供热值,地坑控温系统100的控制系统控制热水机组130增大制热功率或者增大热水供应量。
第二热水温度传感器1321用于检测加热和保温过程中,在液体容纳部内供热完成后回到回热水管132内的热水温度。当检测到温度低于预设最低回热值时,说明此时的供热量不足。通过增大热水机组130制热功率或者增大热水供应量,避免供热量过小而使升温速度过慢或保温不稳定。进一步地保证加热和保温过程中供热量适宜,更加有利于加热过程中地坑200内温度均匀上升和保温过程中地坑200内温度稳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热水机组130的回水管路还连通有软化水箱1322,该回水管路及回热水管132。软化水箱1322的入口端连通有软水器1323,软水器1323的入口端连通有第二定压补水管道1324,第二定压补水管道1324连通有用于保持软化水箱1322内压力的第二变频水泵。由于热水机组130需要对水进行加热处理,设置软水器1323进行水质软化,能够有效减少热水机组130对水加热时水垢的产生,有利于保证热水机组130和液体容纳部所形成供热循环正常运行。第二定压补水管道1324能够向软化水箱1322中充水,第二变频水泵的定压方式可以和第一变频水泵的定压方式相同,例如,当软化水箱1322中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时,通过压力控制器使第二变频水泵关闭,从而保持软化水箱1322内压力,进而保持软化水箱1322向热水组件回水的压力,实现对加热和保温过程中回水的定压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坑构筑物系统10,包括地坑200及上述的地坑控温系统100,地坑200具有控温腔210,送风夹层111及回风夹层112围设于地坑200的内壁以围绕围设于控温腔210,送风夹层111的出口端设置于送风夹层111的靠近控温腔210的一侧,该出口端设置有与控温腔210连通的送风口区域1111;回风夹层112的入口端设置于回风夹层112的靠近控温腔210的一侧,该入口端设置有与控温腔210连通的回风口区域1121。由于换热单元用于气体容纳部和液体容纳部相互换热,液体容纳部中容纳有液体,换热单元示例性地设置于地坑200外部。
采用地坑控温系统100进行控温处理,通过气体进行加热、保温和降温,能有效避免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对产品造成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本申请中,送风夹层111和回风夹层112围绕控温腔210设置,可以是送风夹层111和回风夹层112围设于地坑200所有的内壁,以形成封闭的结构围绕控温腔210;也可以是送风夹层111和回风夹层112围设于地坑200的部分侧壁,以形成非封闭的结构围绕控温腔210。
示例性的,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送风夹层111和回风夹层112设置于地坑200内相对的两个侧壁,该相对的两个侧壁均设置有送风夹层111和回风夹层112。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回风夹层112设置于地坑200靠近顶部处的侧壁,回风口区域1121位于控温腔210的上部对应位置处。送风夹层111设置于地坑200靠近底部处的侧壁,送风口区域1111位于控温腔210的下部对应位置处。送风夹层111通过送风口区域1111与控温腔210的底部连通,回风夹层112通过回风口区域1121与控温腔210的顶部连通。由于在实际使用中应用于硫化工程等控温工艺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升温后达到的保温阶段,而在保温阶段热空气往上运动,将送风夹层111设置在底部,回风夹层112设置在顶部,有利于热空气在地坑200内的充分运动,有利于提高保温过程中控温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坑构筑物系统10及地坑控温系统100,其工作原理如下:送风夹层111的出口端及回风夹层112的入口端均与控温腔210内部连通以形成气流循环,用于通过气体容纳部内换热得到的气体实现对控温腔210进行控温。升温和保温过程中,热水机组130与液体容纳部形成供热循环,气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经过热交换获得热量,通过送风夹层111进入地坑200的控温腔210中先实现加热,加热到预设最高温度后持续保温,然后通过回风夹层112回到气体容纳部继续进行热交换。降温过程中,冷水机组120和液体容纳部形成供冷循环,气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经过热交换获得冷量,通过送风夹层111进入地坑200内的控温腔210中实现降温,然后通过回风夹层112回到气体容纳部继续进行热交换。通过气体进行加热、保温和降温,能有效避免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对产品造成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硫化工程的地坑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包括换热单元及送回风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能够相互进行热交换的气体容纳部和液体容纳部,所述送回风单元包括用于围设于地坑的内壁以围绕所述地坑的控温腔的送风夹层及回风夹层,所述送风夹层的入口端与所述气体容纳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回风夹层的出口端与所述气体容纳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送风夹层的出口端及所述回风夹层的入口端均用于与所述控温腔内部连通;其中,所述送风夹层用于设置于所述地坑靠近底部处的侧壁,所述送风夹层的出口端用于与所述控温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回风夹层用于设置于所述地坑靠近顶部处的侧壁,所述回风夹层的入口端用于与所述控温腔的顶部连通;
用于与所述液体容纳部形成供热循环的热水机组;以及
用于与所述液体容纳部形成供冷循环的冷水机组;
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冷水机组之间设置有供水箱,所述供水箱的入口端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出口端连通,所述供水箱的出口端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供水箱出口端设置有供水温度传感器;
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冷水机组之间还设置有回水箱,所述回水箱的入口端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回水箱的出口端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回水箱出口端设置有回水温度传感器;
当所述供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水温度低于最低供冷值时,且当所述回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水温度低于最低回水温度时,所述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冷水机组停机;
当所述供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水温度高于最高供冷值时,所述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冷水机组开机;当所述回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水温度高于最高回水温度时,所述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停机的所述冷水机组开机或者控制开机的所述冷水机组增大制冷功率和冷水供应量中的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坑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冷水机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冷水管路,每组所述冷水管路包括送冷水管和回冷水管,所述送冷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每组所述冷水管路的所述送冷水管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回冷水管分流的冷水旁通阀,当所述第一冷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冷水温度低于预设最低供冷值时,所述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冷水旁通阀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坑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箱的入口端还连通有第一定压补水管道,所述第一定压补水管道连通有用于保持所述回水箱内压力的第一变频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坑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热水机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热水管路,每组所述热水管路包括送热水管和回热水管,所述送热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每组所述热水管路的所述送热水管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回热水管分流的热水旁通阀,当所述第一热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热水温度高于预设最高供热值时,所述地坑控温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热水旁通阀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坑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机组的回水管路还连通有软化水箱,所述软化水箱的入口端连通有软水器,所述软水器的入口端连通有第二定压补水管道,所述第二定压补水管道连通有用于保持所述软化水箱内压力的第二变频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坑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夹层设置有送风静压箱,所述回风夹层设置有回风静压箱。
7.一种地坑构筑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地坑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地坑控温系统,所述地坑具有所述控温腔,所述送风夹层及所述回风夹层围设于所述地坑的内壁以围绕所述控温腔设置,所述送风夹层的出口端及所述回风夹层的入口端均与所述控温腔连通;其中,所述送风夹层设置于所述地坑靠近底部处的侧壁,所述送风夹层的出口端与所述控温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回风夹层设置于所述地坑靠近顶部处的侧壁,所述回风夹层的入口端与所述控温腔的顶部连通。
CN201910498981.XA 2019-06-10 2019-06-10 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Active CN1102308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8981.XA CN110230858B (zh) 2019-06-10 2019-06-10 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8981.XA CN110230858B (zh) 2019-06-10 2019-06-10 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0858A CN110230858A (zh) 2019-09-13
CN110230858B true CN110230858B (zh) 2021-08-17

Family

ID=6785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8981.XA Active CN110230858B (zh) 2019-06-10 2019-06-10 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08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8235A (zh) * 2021-05-28 2021-07-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空调系统内传感器多源故障诊断方法、系统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7896Y (zh) * 2008-03-19 2008-12-03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铸件保温地坑
CN101634489B (zh) * 2009-08-21 2011-01-05 北京中科华誉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石油化工工艺中利用高温热泵进行冷热循环利用的装置
JP6361922B2 (ja) * 2014-09-22 2018-07-25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床吹出し空調システム
JP6434342B2 (ja) * 2015-03-13 2018-12-05 五洋建設株式会社 免震構造物における地中熱利用システム
CN206583036U (zh) * 2017-03-27 2017-10-24 南京地下工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人防工程送风系统
CN206992581U (zh) * 2017-05-15 2018-02-09 天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备监控室的地埋式箱变
CN208139520U (zh) * 2018-03-02 2018-11-23 威海市润通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内胎硫化车间地下通风系统
CN208442986U (zh) * 2018-06-05 2019-01-29 河北工业大学 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0858A (zh) 2019-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77382B2 (ja) 貯湯式給湯装置
CN105823213A (zh) 热泵热水器
CN106450579B (zh) 一种气液冷却一体化散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09599622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10230858B (zh) 地坑控温系统及地坑构筑物系统
CN208536214U (zh) 一种双循环储能移动空调
CN109599613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09599608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系统
WO2012077779A1 (ja) 金型冷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金型冷却システム
CN109599635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06500404A (zh) 一种双变容热泵冷热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467551U (zh) 一种冷暖两用床垫
CN112325559A (zh) 一种自动化水冷机循环水控制装置
CN115581056B (zh) 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水冷系统的节能预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642805A (zh) 一种双变容热泵冷热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07575974B (zh) 一种室内制冷及制热系统
WO2018011551A1 (en) Heat pump control systems
CN101254451A (zh) 反应釜恒温冷冻装置
JP4408243B2 (ja) 金型温度調整装置
CN210267880U (zh) 一种气氮循环调温系统
CN219136793U (zh) 能够快速响应升降温的发酵装置
KR101462837B1 (ko) 반도체 제조용 척의 냉각시스템
CN216744683U (zh) 空调设备及空调系统
CN106461292A (zh) 调温的容器
CN212538422U (zh) 低温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