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6229A - 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6229A
CN110216229A CN201910415677.4A CN201910415677A CN110216229A CN 110216229 A CN110216229 A CN 110216229A CN 201910415677 A CN201910415677 A CN 201910415677A CN 110216229 A CN110216229 A CN 110216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reinforcement
locating rod
steel
stirrup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56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6229B (zh
Inventor
王建刚
袁筑宇
唐超
翟会军
周鑫
郭涛
罗睿
王蓉
张雪峰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EGC No 5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EGC No 5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EGC No 5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EGC No 5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56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6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6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6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6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6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27/00Making wire network, i.e. wire nets
    • B21F27/12Making special types or portions of network by method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1F27/20Making special types or portions of network by method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of plaster-carrying net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04Prismatic or cylindrical reinforcement cages composed of longitudinal bars and open or closed stirrup r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包括步骤:一、悬挂第一层主筋并套设箍筋;二、箍筋与第一层主筋的固定;三、顶部支撑钢梁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的定位;四、剩余主筋的定位。本发明通过钢筋笼承重杆水平承托钢筋笼的第一层主筋和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的箍筋,利用支托座放置定位杆支托件,将定位杆放置在对应的两个定位杆支托件上,通过定位杆与箍筋的限位,进而定位主筋位置,使主筋间间距排布位置可靠准确,无需校对,通过抽出定位杆支托件使定位杆下落,定位杆取出简单省力、安全可靠,一个支撑定位机构与其正上方的限位通孔共用一根定位杆即可实现除第一层主筋外的其余主筋的定位,效率高,有效的缩短工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筋笼主筋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建筑工程中桩基极为关键,而桩基钢筋笼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是影响桩基施工质量与进度的重要因素,钢筋笼一般由主筋、箍筋、加强筋、定位筋等构成,钢筋笼对主体工程的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建筑施工钢筋笼现场制作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主筋间间距排布不可靠,位置校对复杂、误差大,若主筋不能按照需求准确的排布,会使钢筋笼不能平均受力,对后期建筑物产生影响,同时在排布钢筋笼主筋时,由于主筋比较重,长度较长,因此会使制作钢筋笼的过程非常复杂,耗费人力物力,使得制作钢筋笼时间过长,会影响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通过钢筋笼承重杆水平承托钢筋笼的第一层主筋和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的箍筋,利用支托座放置定位杆支托件,将定位杆放置在对应的两个定位杆支托件上,通过定位杆与箍筋的限位,进而定位主筋位置,使主筋间间距排布位置可靠准确,无需校对,并且通过抽出定位杆支托件使定位杆下落,定位杆取出简单省力、安全可靠,一个支撑定位机构与其正上方的限位通孔共用一根定位杆即可实现除第一层主筋外的其余主筋的定位,效率高,有效的缩短工期,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所述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顶部支撑钢梁、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顶部的钢筋笼承重杆和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底部的支撑定位机构,所述支撑定位机构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钢筋笼的一层主筋搭设在钢筋笼承重杆上,箍筋套设在主筋外,顶部支撑钢梁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穿过的限位通孔,每个顶部支撑钢梁上的限位通孔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限位通孔位于对应的钢筋笼承重杆的正下方,顶部支撑钢梁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的两侧安装有等高的上支托座,定位杆上支托件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上;
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杆和两个沿底部支撑杆长度方向相对安装在底部支撑杆上的竖向支撑件,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中的一个顶部支撑钢梁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另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中的另一个顶部支撑钢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下支托座,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竖向支撑杆和第二竖向支撑杆,第一竖向支撑杆和第二竖向支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与限位通孔的宽度相等,所述间隙的数量与限位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间隙位于对应的限位通孔的正下方,所述下支托座包括安装在第一竖向支撑杆上的第一下支托座和安装在第二竖向支撑杆上的第二下支托座,定位杆下支托件放置在所述下支托座上,底部支撑杆和钢筋笼承重杆均与顶部支撑钢梁垂直;
其特征在于,该主筋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悬挂第一层主筋并套设箍筋:根据钢筋笼设计需求对钢筋笼中主筋由上至下进行横向排布,确定钢筋笼使用的箍筋的数量和第一层主筋中主筋的数量,将所需数量的箍筋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将套设有箍筋的第一层主筋吊装至定位机构上,使第一层主筋悬挂在多个钢筋笼承重杆上,第一层主筋外套设的箍筋伸入至相邻的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使相邻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容纳的箍筋数量满足箍筋在钢筋笼长度方向上排布的设计需求;
步骤二、箍筋与第一层主筋的固定: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调整第一层主筋中各主筋之间的间距,且保持每根主筋平行于顶部支撑钢梁;根据钢筋笼中箍筋的间距设计需求调整各箍筋之间的间距,且保持主筋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箍筋所在的平面,在主筋与箍筋接触位置处将主筋和箍筋进行绑扎固定;
步骤三、顶部支撑钢梁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的定位,过程如下:
步骤301、在顶部支撑钢梁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的两侧由上至下安装多组等高的上支托座,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由上至下选择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被选的上支托座上均放置定位杆上支托件,未被选取的上支托座上无定位杆上支托件,限位通孔两侧最底部的上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上支托件的顶部高度高于限位通孔的最低位高度;
步骤302、在相对的两个限位通孔中插入定位杆,使定位杆与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上支托件相配合;
步骤303、将主筋插入箍筋内且该层主筋中的主筋均搭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上,将该层主筋中的各主筋平移至与箍筋接触,并与箍筋进行绑扎定位;
步骤304、待步骤303完成后,将定位杆两端的定位杆上支托件从对应的上支托座中抽出,定位杆在限位通孔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实现与该层主筋的分离,定位杆垂直落入下方的定位杆上支托件上;
步骤305、多次循环步骤303至步骤304,直至完成由上至下所选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上定位杆上支托件与定位杆的配合操作,并将定位杆从限位通孔中自由抽出,实现顶部支撑钢梁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的定位;
步骤四、剩余主筋的定位,过程如下:
步骤401、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由上至下选择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被选的下支托座上均放置定位杆下支托件,未被选取的下支托座上无定位杆下支托件,竖向支撑件上最底部的下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下支托件的顶部高度高于第一竖向支撑杆和第二竖向支撑杆之间间隙的最低位高度;
步骤402、在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水平插入定位杆,使定位杆与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下支托件相配合;
步骤403、将主筋插入箍筋内且该层主筋中的主筋均搭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上,将该层主筋中的各主筋平移至与箍筋接触,并与箍筋进行绑扎定位;
步骤404、待步骤403完成后,将定位杆两端的定位杆下支托件从对应的下支托座中抽出,定位杆在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实现与该层主筋的分离,定位杆垂直落入下方的定位杆下支托件上;
步骤405、多次循环步骤403至步骤404,直至完成由上至下所选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上定位杆下支托件与定位杆的配合操作,并将定位杆从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自由抽出,实现剩余的主筋的定位。
上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承重杆的一端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中的一个顶部支撑钢梁上,钢筋笼承重杆的另一端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中的另一个顶部支撑钢梁上,顶部支撑钢梁与钢筋笼承重杆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承重杆定位座,承重杆定位座上开设有凹槽,钢筋笼承重杆设置在承重杆定位座的凹槽内。
上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托座上开设有凹槽,定位杆上支托件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的凹槽内。
上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内侧壁与底部支撑杆之间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支托座和第二下支托座上均开设有凹槽,定位杆下支托件放置在第一下支托座的凹槽内和第二下支托座的凹槽内。
上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部支撑杆位于其上竖向支撑件外侧的杆段上设置有配重块,每个配重块的结构尺寸和重量均相等,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同侧的多个配重块通过配重板连接,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同侧的配重板和多个配重块组成配重架。
上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定位杆下支托件、定位杆上支托件和钢筋笼承重杆均为光圆钢,定位杆下支托件和定位杆上支托件的结构尺寸均相同,钢筋笼承重杆的直径大于定位杆的直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根据钢筋笼设计需求对钢筋笼中主筋由上至下进行横向排布,实现钢筋笼中主筋中横向定位,避免高空作业,安全性高,对第一层主筋中主筋的数量和钢筋笼使用的箍筋的数量进行确定,并将所需数量的箍筋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利用多个钢筋笼承重杆承担第一层主筋和箍筋的重量,根据箍筋在钢筋笼长度方向上排布的设计需求,在相邻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容纳合理移动对应的箍筋数量,调整第一层主筋中各主筋之间的间距,且保持每根主筋平行于顶部支撑钢梁,调整各箍筋之间的间距,且保持主筋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箍筋所在的平面,在主筋与箍筋接触位置处将主筋和箍筋进行绑扎固定,初步确定钢筋笼的规格,为后期主筋的添加做好准备,效率高,便于推广使用。
2、本发明由于顶部支撑钢梁存在一定的高度,难免影响钢筋笼主筋的排布不均,通过在顶部支撑钢梁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穿过的限位通孔,且在每个限位通孔的两侧安装多个等高的上支托座,定位杆上支托件放置在各组上支托座上,定位杆放置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上支托件上,通过定位杆与箍筋的限位,进而定位位于顶部支撑钢梁高度的主筋位置,满足钢筋笼主筋的排布均匀,并且通过抽出定位杆上支托件使定位杆在限位通孔中下落,与主筋分离,定位杆取出不费力,安全度高。
3、本发明设计新颖合理,步骤简单,支撑定位机构支撑顶部支撑钢梁的同时配合定位杆的下移操作,支撑定位机构中的竖向支撑件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竖向支撑杆和第二竖向支撑杆,使第一竖向支撑杆和第二竖向支撑杆之间形成间隙,便于定位杆的下移,竖向支撑件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下支托座,便于定位杆下支托件的放置,定位杆放置在对应的两个定位杆下支托件上,通过定位杆与箍筋的限位,进而定位主筋位置,使主筋间间距排布位置可靠准确,无需校对,并且通过抽出定位杆下支托件使定位杆下落,定位杆取出简单省力、安全可靠,一个支撑定位机构与其正上方的限位通孔共用一根定位杆即可实现除第一层主筋外的其余主筋的定位,效率高,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新颖合理,通过钢筋笼承重杆水平承托钢筋笼的第一层主筋和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的箍筋,利用支托座放置定位杆支托件,将定位杆放置在对应的两个定位杆支托件上,通过定位杆与箍筋的限位,进而定位主筋位置,使主筋间间距排布位置可靠准确,无需校对,并且通过抽出定位杆支托件使定位杆下落,定位杆取出简单省力、安全可靠,一个支撑定位机构与其正上方的限位通孔共用一根定位杆即可实现除第一层主筋外的其余主筋的定位,效率高,有效的缩短工期,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定位机构、箍筋和主筋的实施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部支撑杆; 2—第一竖向支撑杆; 3—第二竖向支撑杆;
4—第一下支托座; 5—第二下支托座; 6—定位杆下支托件;
7—加强板; 8—定位杆; 9—顶部支撑钢梁;
10—限位通孔; 11—上支托座; 12—定位杆上支托件;
13—承重杆定位座; 14—钢筋笼承重杆; 15—配重架;
16—箍筋; 17—主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所述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顶部支撑钢梁9、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顶部的钢筋笼承重杆14和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底部的支撑定位机构,所述支撑定位机构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钢筋笼的一层主筋17搭设在钢筋笼承重杆14上,箍筋16套设在主筋17外,顶部支撑钢梁9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8穿过的限位通孔10,每个顶部支撑钢梁9上的限位通孔10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限位通孔10位于对应的钢筋笼承重杆14的正下方,顶部支撑钢梁9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10的两侧安装有等高的上支托座11,定位杆上支托件12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11上;
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杆1和两个沿底部支撑杆1长度方向相对安装在底部支撑杆1上的竖向支撑件,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另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另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下支托座,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杆1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与限位通孔10的宽度相等,所述间隙的数量与限位通孔1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间隙位于对应的限位通孔10的正下方,所述下支托座包括安装在第一竖向支撑杆2上的第一下支托座4和安装在第二竖向支撑杆3上的第二下支托座5,定位杆下支托件6放置在所述下支托座上,底部支撑杆1和钢筋笼承重杆14均与顶部支撑钢梁9垂直;
该主筋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悬挂第一层主筋并套设箍筋:根据钢筋笼设计需求对钢筋笼中主筋由上至下进行横向排布,确定钢筋笼使用的箍筋16的数量和第一层主筋中主筋17的数量,将所需数量的箍筋16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将套设有箍筋16的第一层主筋吊装至定位机构上,使第一层主筋悬挂在多个钢筋笼承重杆14上,第一层主筋外套设的箍筋16伸入至相邻的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使相邻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容纳的箍筋16数量满足箍筋16在钢筋笼长度方向上排布的设计需求;
步骤二、箍筋与第一层主筋的固定: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调整第一层主筋中各主筋17之间的间距,且保持每根主筋17平行于顶部支撑钢梁9;根据钢筋笼中箍筋16的间距设计需求调整各箍筋16之间的间距,且保持主筋17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箍筋16所在的平面,在主筋17与箍筋16接触位置处将主筋17和箍筋16进行绑扎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钢筋笼设计需求对钢筋笼中主筋由上至下进行横向排布,实现钢筋笼中主筋中横向定位,避免高空作业,安全性高,对第一层主筋中主筋的数量和钢筋笼使用的箍筋的数量进行确定,并将所需数量的箍筋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利用多个钢筋笼承重杆承担第一层主筋和箍筋的重量,根据箍筋在钢筋笼长度方向上排布的设计需求,在相邻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容纳合理移动对应的箍筋数量,调整第一层主筋中各主筋之间的间距,且保持每根主筋平行于顶部支撑钢梁,调整各箍筋之间的间距,且保持主筋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箍筋所在的平面,在主筋与箍筋接触位置处将主筋和箍筋进行绑扎固定,初步确定钢筋笼的规格,为后期主筋的添加做好准备,效率高。
步骤三、顶部支撑钢梁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的定位,过程如下:
步骤301、在顶部支撑钢梁9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10的两侧由上至下安装多组等高的上支托座11,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由上至下选择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被选的上支托座11上均放置定位杆上支托件12,未被选取的上支托座11上无定位杆上支托件12,限位通孔10两侧最底部的上支托座11上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的顶部高度高于限位通孔10的最低位高度;
步骤302、在相对的两个限位通孔10中插入定位杆8,使定位杆8与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上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相配合;
步骤303、将主筋17插入箍筋16内且该层主筋中的主筋17均搭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8上,将该层主筋中的各主筋17平移至与箍筋16接触,并与箍筋16进行绑扎定位;
步骤304、待步骤303完成后,将定位杆8两端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从对应的上支托座11中抽出,定位杆8在限位通孔10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实现与该层主筋的分离,定位杆8垂直落入下方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上;
步骤305、多次循环步骤303至步骤304,直至完成由上至下所选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上定位杆上支托件12与定位杆8的配合操作,并将定位杆8从限位通孔10中自由抽出,实现顶部支撑钢梁9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17的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顶部支撑钢梁9存在一定的高度,难免影响钢筋笼主筋的排布不均,通过在顶部支撑钢梁9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8穿过的限位通孔10,且在每个限位通孔10的两侧安装有相等高的上支托座11,定位杆上支托件12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11上,定位杆8放置在对应的两个定位杆上支托件12上,通过定位杆8与箍筋16的限位,进而定位位于顶部支撑钢梁9对应高度的主筋17位置,满足钢筋笼主筋的排布均匀,并且通过抽出定位杆上支托件12使定位杆8在限位通孔10中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与主筋17分离,定位杆8取出不费力,安全度高;同时多个相平行设置的支撑定位机构用于支撑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利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支撑多个钢筋笼承重杆14,多个钢筋笼承重杆14起到承担整个钢筋笼的作用,其中,设置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目的是避免钢筋笼承重杆14与支撑定位机构中的竖向支撑件配合,竖向支撑件为双杆结构且双杆之间存在间隙,钢筋笼承重杆14直接与竖向支撑件配合,容易对竖向支撑件造成损坏,进而造成钢筋笼制作的失败,顶部支撑钢梁9的上下底面均为完整无缝隙结构,顶部支撑钢梁9与多个相平行设置的支撑定位机构连接,共同辅助多个钢筋笼承重杆14支撑钢筋笼,牢固可靠。
步骤四、剩余主筋的定位,过程如下:
步骤401、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由上至下选择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被选的下支托座上均放置定位杆下支托件6,未被选取的下支托座上无定位杆下支托件6,竖向支撑件上最底部的下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的顶部高度高于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间隙的最低位高度;
步骤402、在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水平插入定位杆8,使定位杆8与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相配合;
步骤403、将主筋17插入箍筋16内且该层主筋中的主筋17均搭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8上,将该层主筋中的各主筋17平移至与箍筋16接触,并与箍筋16进行绑扎定位;
步骤404、待步骤403完成后,将定位杆8两端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从对应的下支托座中抽出,定位杆8在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实现与该层主筋的分离,定位杆8垂直落入下方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上;
步骤405、多次循环步骤403至步骤404,直至完成由上至下所选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上定位杆下支托件6与定位杆8的配合操作,并将定位杆8从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自由抽出,实现剩余的主筋17的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定位机构支撑顶部支撑钢梁9的同时配合定位杆8的下移操作,支撑定位机构中的竖向支撑件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杆1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使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形成间隙,便于定位杆8的下移,竖向支撑件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下支托座,便于定位杆下支托件6的放置,定位杆8放置在对应的两个定位杆下支托件6上,通过定位杆8与箍筋16的限位,进而定位主筋17位置,使主筋14间间距排布位置可靠准确,无需校对,并且通过抽出定位杆下支托件6使定位杆8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定位杆8取出简单省力、安全可靠,一个支撑定位机构仅需一根定位杆8即可实现除第一层主筋17外的其余主筋17的定位,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8、定位杆下支托件6、定位杆上支托件12和钢筋笼承重杆14均为光圆钢,定位杆下支托件6和定位杆上支托件1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钢筋笼承重杆14的直径大于定位杆8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笼承重杆14的一端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上,钢筋笼承重杆14的另一端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另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上,顶部支撑钢梁9与钢筋笼承重杆14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承重杆定位座13,承重杆定位座13上开设有凹槽,钢筋笼承重杆14设置在承重杆定位座13的凹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钢筋笼承重杆14横跨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之间,顶部支撑钢梁9与钢筋笼承重杆14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承重杆定位座13的目的是避免钢筋笼承重杆14的移动,承重杆定位座13上开设有凹槽,实现承重杆定位座13的内底平面与钢筋笼承重杆14光圆表面的配合,由于钢筋笼承重杆14光圆表面与承重杆定位座13的内底平面接触面积小,便于后期钢筋笼制作完成时,钢筋笼承重杆14的抽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托座11上开设有凹槽,定位杆上支托件12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11的凹槽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支托座4和第二下支托座5上均开设有凹槽,定位杆下支托件6放置在第一下支托座4的凹槽内和第二下支托座5的凹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支托座11上开设有凹槽,避免定位杆上支托件12的移动,定位杆上支托件12的光圆表面与上支托座11的内底平面配合,接触面积小,便于主筋17定位完成后,定位杆上支托件12的抽出,定位杆8在限位通孔10内的下落;第一下支托座4和第二下支托座5上均开设有凹槽,避免定位杆下支托件6的移动,定位杆下支托件6的光圆表面与第一下支托座4和第二下支托座5的内底平面配合,接触面积小,便于主筋17定位完成后,定位杆下支托件6的抽出,定位杆8在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的间隙中下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内侧壁与底部支撑杆1之间通过加强板7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竖向支撑件的内侧壁与底部支撑杆1之间通过加强板7固定连接的目的是加固支撑定位机构,提高定位架对钢筋笼的支撑能力。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底部支撑杆1位于其上竖向支撑件外侧的杆段上设置有配重块,每个配重块的结构尺寸和重量均相等,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同侧的多个配重块通过配重板连接,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同侧的配重板和多个配重块组成配重架1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同侧安装配重架15的目的是提高定位架的稳定性,避免对钢筋笼操作时,由于钢筋笼自重大而造成定位架的压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所述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顶部支撑钢梁(9)、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顶部的钢筋笼承重杆(14)和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底部的支撑定位机构,所述支撑定位机构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钢筋笼的一层主筋(17)搭设在钢筋笼承重杆(14)上,箍筋(16)套设在主筋(17)外,顶部支撑钢梁(9)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8)穿过的限位通孔(10),每个顶部支撑钢梁(9)上的限位通孔(10)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限位通孔(10)位于对应的钢筋笼承重杆(14)的正下方,顶部支撑钢梁(9)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10)的两侧安装有等高的上支托座(11),定位杆上支托件(12)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11)上;
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杆(1)和两个沿底部支撑杆(1)长度方向相对安装在底部支撑杆(1)上的竖向支撑件,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另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另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下支托座,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杆(1)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与限位通孔(10)的宽度相等,所述间隙的数量与限位通孔(1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间隙位于对应的限位通孔(10)的正下方,所述下支托座包括安装在第一竖向支撑杆(2)上的第一下支托座(4)和安装在第二竖向支撑杆(3)上的第二下支托座(5),定位杆下支托件(6)放置在所述下支托座上,底部支撑杆(1)和钢筋笼承重杆(14)均与顶部支撑钢梁(9)垂直;
其特征在于,该主筋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悬挂第一层主筋并套设箍筋:根据钢筋笼设计需求对钢筋笼中主筋由上至下进行横向排布,确定钢筋笼使用的箍筋(16)的数量和第一层主筋中主筋(17)的数量,将所需数量的箍筋(16)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将套设有箍筋(16)的第一层主筋吊装至定位机构上,使第一层主筋悬挂在多个钢筋笼承重杆(14)上,第一层主筋外套设的箍筋(16)伸入至相邻的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使相邻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容纳的箍筋(16)数量满足箍筋(16)在钢筋笼长度方向上排布的设计需求;
步骤二、箍筋与第一层主筋的固定: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调整第一层主筋中各主筋(17)之间的间距,且保持每根主筋(17)平行于顶部支撑钢梁(9);根据钢筋笼中箍筋(16)的间距设计需求调整各箍筋(16)之间的间距,且保持主筋(17)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箍筋(16)所在的平面,在主筋(17)与箍筋(16)接触位置处将主筋(17)和箍筋(16)进行绑扎固定;
步骤三、顶部支撑钢梁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的定位,过程如下:
步骤301、在顶部支撑钢梁(9)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10)的两侧由上至下安装多组等高的上支托座(11),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由上至下选择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被选的上支托座(11)上均放置定位杆上支托件(12),未被选取的上支托座(11)上无定位杆上支托件(12),限位通孔(10)两侧最底部的上支托座(11)上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的顶部高度高于限位通孔(10)的最低位高度;
步骤302、在相对的两个限位通孔(10)中插入定位杆(8),使定位杆(8)与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上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相配合;
步骤303、将主筋(17)插入箍筋(16)内且该层主筋中的主筋(17)均搭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8)上,将该层主筋中的各主筋(17)平移至与箍筋(16)接触,并与箍筋(16)进行绑扎定位;
步骤304、待步骤303完成后,将定位杆(8)两端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从对应的上支托座(11)中抽出,定位杆(8)在限位通孔(10)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实现与该层主筋的分离,定位杆(8)垂直落入下方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上;
步骤305、多次循环步骤303至步骤304,直至完成由上至下所选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上定位杆上支托件(12)与定位杆(8)的配合操作,并将定位杆(8)从限位通孔(10)中自由抽出,实现顶部支撑钢梁(9)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17)的定位;
步骤四、剩余主筋的定位,过程如下:
步骤401、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由上至下选择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被选的下支托座上均放置定位杆下支托件(6),未被选取的下支托座上无定位杆下支托件(6),竖向支撑件上最底部的下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的顶部高度高于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间隙的最低位高度;
步骤402、在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水平插入定位杆(8),使定位杆(8)与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相配合;
步骤403、将主筋(17)插入箍筋(16)内且该层主筋中的主筋(17)均搭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8)上,将该层主筋中的各主筋(17)平移至与箍筋(16)接触,并与箍筋(16)进行绑扎定位;
步骤404、待步骤403完成后,将定位杆(8)两端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从对应的下支托座中抽出,定位杆(8)在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实现与该层主筋的分离,定位杆(8)垂直落入下方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上;
步骤405、多次循环步骤403至步骤404,直至完成由上至下所选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上定位杆下支托件(6)与定位杆(8)的配合操作,并将定位杆(8)从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自由抽出,实现剩余的主筋(17)的定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承重杆(14)的一端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上,钢筋笼承重杆(14)的另一端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另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上,顶部支撑钢梁(9)与钢筋笼承重杆(14)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承重杆定位座(13),承重杆定位座(13)上开设有凹槽,钢筋笼承重杆(14)设置在承重杆定位座(13)的凹槽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托座(11)上开设有凹槽,定位杆上支托件(12)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11)的凹槽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内侧壁与底部支撑杆(1)之间通过加强板(7)固定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支托座(4)和第二下支托座(5)上均开设有凹槽,定位杆下支托件(6)放置在第一下支托座(4)的凹槽内和第二下支托座(5)的凹槽内。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部支撑杆(1)位于其上竖向支撑件外侧的杆段上设置有配重块,每个配重块的结构尺寸和重量均相等,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同侧的多个配重块通过配重板连接,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同侧的配重板和多个配重块组成配重架(15)。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8)、定位杆下支托件(6)、定位杆上支托件(12)和钢筋笼承重杆(14)均为光圆钢,定位杆下支托件(6)和定位杆上支托件(1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钢筋笼承重杆(14)的直径大于定位杆(8)的直径。
CN201910415677.4A 2019-05-18 2019-05-18 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Active CN110216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5677.4A CN110216229B (zh) 2019-05-18 2019-05-18 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5677.4A CN110216229B (zh) 2019-05-18 2019-05-18 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6229A true CN110216229A (zh) 2019-09-10
CN110216229B CN110216229B (zh) 2020-06-12

Family

ID=6782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5677.4A Active CN110216229B (zh) 2019-05-18 2019-05-18 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622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9626A (ja) * 1995-02-24 1996-09-10 Tokyo Tekko Co Ltd 鉄筋篭の製造方法
JPH10611A (ja) * 1996-06-18 1998-01-06 Fukoku Sekiyu Kk U字溝の製造方法と鉄筋籠及びスペーサ
CN207272056U (zh) * 2017-09-06 2018-04-2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钢筋笼加工装置
CN108284183A (zh) * 2018-03-27 2018-07-17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笼成型装配机
CN108380796A (zh) * 2018-03-27 2018-08-10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箍筋定位装置及钢筋笼成型装配机
CN108393417A (zh) * 2018-03-27 2018-08-14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箍筋固定装置及钢筋笼装配机
US20190085562A1 (en) * 2017-09-20 2019-03-21 Ruentex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Ltd. Jig for making reinforcement cage, method for making assembly of the same and erecting fr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9626A (ja) * 1995-02-24 1996-09-10 Tokyo Tekko Co Ltd 鉄筋篭の製造方法
JPH10611A (ja) * 1996-06-18 1998-01-06 Fukoku Sekiyu Kk U字溝の製造方法と鉄筋籠及びスペーサ
CN207272056U (zh) * 2017-09-06 2018-04-2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钢筋笼加工装置
US20190085562A1 (en) * 2017-09-20 2019-03-21 Ruentex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Ltd. Jig for making reinforcement cage, method for making assembly of the same and erecting frame
CN108284183A (zh) * 2018-03-27 2018-07-17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笼成型装配机
CN108380796A (zh) * 2018-03-27 2018-08-10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箍筋定位装置及钢筋笼成型装配机
CN108393417A (zh) * 2018-03-27 2018-08-14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箍筋固定装置及钢筋笼装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6229B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6230A (zh) 一种带有保护层的钢筋笼成型操作机构及方法
CN110722318A (zh) 一种精准可调钢桁架拼装胎架及拼装方法
CN110180974A (zh) 一种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架
CN109483726A (zh) 预制箱梁钢筋骨架绑扎液压模架及施工方法
CN103276895B (zh) 一种倒圆锥形柱帽模的支模方法
CN208618274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预制t梁的装配式钢筋绑扎胎架组
CN110216228A (zh) 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平台的钢筋笼绑扎方法
CN110195515A (zh) 一种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机构
CN108560428A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预制t梁的装配式钢筋绑扎胎架组
CN202088197U (zh) 高承重模具架
CN110216229A (zh) 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
CN208950300U (zh) 采用独立支撑柱的梁梁支撑体系
CN209699487U (zh) 一种翻折式预制箱梁钢筋绑扎胎架
CN112454652A (zh) 骨架组合的柔性定位支撑绑扎装置及骨架组合形成方法
CN208645665U (zh) 一种用于预制盖梁钢筋安装的台座结构
CN206982644U (zh) 一种用于支撑顶棚用支撑件及结构
CN204038860U (zh) T形梁模板吊装工具
CN208215644U (zh) T梁横隔板钢筋绑扎胎架
CN218059932U (zh) 一种钢锚箱安装机构
CN212636097U (zh) 一种混凝土养护室用试块放置架
CN210947636U (zh)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CN209255714U (zh) 一种墩柱钢筋的整体预制工装
CN107225552A (zh) 一种用于支撑顶棚用支撑件、结构及方法
CN209585689U (zh) 一种钢网架杆件装配式置换装置
CN208100725U (zh) 一种可开启式预制t梁钢筋胎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