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4879A -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4879A
CN110204879A CN201910491900.3A CN201910491900A CN110204879A CN 110204879 A CN110204879 A CN 110204879A CN 201910491900 A CN201910491900 A CN 201910491900A CN 110204879 A CN110204879 A CN 110204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polycarbonate
wendu
temperatur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19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04879B (zh
Inventor
邹永昆
韩春春
冯刚
陈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rmony New Materials Co Ltd
Guangdong Aldex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rmony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rmony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rmony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19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04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04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4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04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4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52~72份聚碳酸酯树脂(PC);20~3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8~1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PMPA);2~8份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AG);2~8份增韧剂;0.5~4份抗划伤剂;0.1~1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本发明所制备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兼具高韧性、高光泽及耐划伤的特性,在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包装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结晶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耐热性好、透明度高、介电性能良好等优点,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但未经改性的聚碳酸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加工流动性不足,耐应力开裂差,耐化学性能差,表面硬度低,不耐划伤等缺点。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耐刮擦,耐候性好,易染色,易加工成型等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质脆易开裂,抗冲击能力和耐热性差。
合金化是改善单一聚合物树脂性能不足的重要途径,将PC和PMMA共混制备合金时,既可提高PC的加工流动性,耐化学性和耐划伤性,也能改善PMMA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热性。但制备性能优异的PC/PMMA合金材料的最大难点在于两者相容性差,实现均匀混合十分困难。专利201210295454.7公开了一种PC/PMMA/A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共混时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g-EMA)增容增韧而获得一种高硬度和高流动性的合金,该方法虽提高了合金的表面硬度和加工性,但制备的合金光泽度较差。专利201510413851.3公开了一种在PC中添加PMMA和马来酸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MAH-St-MMA)而获得的耐刮擦、高透过率的PC/PMMA合金,但是该方法未能合理解决PC/PMMA合金的冲击韧性不足的问题。现有PC/PMMA合金材料难以兼顾光泽度,耐划伤及韧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C/PMMA合金材料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该聚碳酸酯组合物在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包装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
所述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量份总和为100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
所述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量份总和为100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
所述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量份总和为100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ASA)。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丙烯酸丁酯的含量大于50wt%。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55~65wt%。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划伤剂为硅酮母粒和硅酮粉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250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7000~190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500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400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50000,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苯酯的含量为15%~35wt%。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5000~37000,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苯酯的含量为28~32wt%。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6000,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苯酯的含量为30wt%。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团含量为1~8wt%。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团含量为1~3wt%。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氧剂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抗氧剂1076),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PETS)和N,N-乙撑双硬脂酰胺(EBS)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干燥后的所述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在搅拌机中预混合;
(2)将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增韧剂,抗划伤剂,抗氧剂和润滑剂加入另一台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后,再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
在其中一些实施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包括:一区温度:230~250℃,二区温度:230~250℃,三区温度:230~250℃,四区温度:240~260℃,五区温度:240~260℃,六区温度:240~260℃,七区温度:250~270℃,八区温度:250~270℃,模头温度:260~280℃,主螺杆转速:300~500rpm。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原理如下:
1、本发明通过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PMPA)和含环氧官能团的相容剂SAG来协同改善PC和PMMA的相容性以及所得PC组合物的韧性。一方面,相容剂SAG中环氧基团与PC分子链端羟基和端羧基反应,形成PC-g-SAG结构,增强了PC与PMMA、PMPA和增韧剂(优选ASA)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另一方面,PMPA和相容剂SAG均含有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与PMMA相容性较好,进一步提高了PC与PMMA和PMPA的相容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PC组合物的韧性。当增韧剂优选ASA时,增韧剂ASA中也含有丙烯酸酯结构单元,与PMMA和PMPA相容性较好,可以协同SAG和PMPA进一步提高PC与PMMA和PMPA之间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PC组合物的韧性。
2、本发明采用PMMA、PMPA树脂和抗划伤剂分别提高PC的表面硬度和表面润滑性,协同提高PC组合物的表面抗划伤性能,且抗划伤剂添加量较少,对PC组合物表面的光泽影响较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在合理选用原料种类和配比的基础上,通过PC树脂、PMMA树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PMPA)复配共混,采用反应型相容剂SAG和增韧剂(优选ASA)协同改善PC组合物的相容性和韧性,同时,PMMA、PMPA树脂和抗划伤剂协同提高PC组合物的抗划伤性能,且不影响PC组合物表面的光泽性能,各组分原料相互配合,使得该PC组合物兼具高韧性、高光泽及耐划伤的特性。
本发明的PC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可用于工业化生产,免去了产品喷涂的后处理工序,绿色环保,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包装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PC组合物的增韧机理如下(制备工艺流程图请见图1):
相容剂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AG)的环氧基分别与聚碳酸酯的端羟基、端羧基反应形成SAG-g-PC的结构,增强了PC与PMMA、PMPA和增韧剂(优选ASA)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见式(1)和式(2),并且,PMPA和相容剂SAG均含有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与PMMA相容性较好,进一步提高了PC与PMMA和PMPA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PC组合物的韧性。当增韧剂优选ASA时,增韧剂ASA中也含有丙烯酸酯结构单元,与PMMA和PMPA相容性较好,可以协同SAG进一步提高PC与PMMA和PMPA之间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PC组合物的韧性。
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所用的原料如下:
聚碳酸酯(PC)购自日本出光公司,重均分子量为1800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购自台湾奇美公司,重均分子量为35000;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PMPA)购自韩国Stahnek公司,重均分子量为36000,其中,甲基丙烯酸苯酯单体的含量为30wt%;
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AG-002)购自中国佳易容公司,环氧基团含量为2wt%;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ASA-600A)购自韩国锦湖公司,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60wt%;
硅酮母粒SI-S50购自中国东莞高合公司;
硅酮粉KJ-B01购自中国建德凯杰公司;
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抗氧剂1076),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购自瑞士汽巴公司;
季戊四醇硬脂酸酯(PETS)购自美国科莱恩公司。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实施例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树脂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30℃,二区温度:230℃,三区温度:230℃,四区温度:240℃,五区温度:24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50℃,八区温度:250℃,模头温度:260℃,主螺杆转速:300rp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实施例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30℃,二区温度:230℃,三区温度:230℃,四区温度:240℃,五区温度:24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50℃,八区温度:250℃,模头温度:260℃,主螺杆转速:350rp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实施例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模头温度:270℃,主螺杆转速:350rp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实施例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模头温度:270℃,主螺杆转速:400rp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实施例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模头温度:270℃,主螺杆转速:500rp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实施例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5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60℃,六区温度:260℃,七区温度:270℃,八区温度:270℃,模头温度:280℃,主螺杆转速:500rp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实施例的高光泽、耐划伤、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模头温度:270℃,主螺杆转速:450rp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对比例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30℃,二区温度:230℃,三区温度:230℃,四区温度:240℃,五区温度:24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50℃,八区温度:250℃,模头温度:260℃,主螺杆转速:300rpm。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对比例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模头温度:270℃,主螺杆转速:350rpm。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对比例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模头温度:270℃,主螺杆转速:450rpm。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对比例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和PMP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模头温度:270℃,主螺杆转速:500rpm。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本对比例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120℃下烘料4h,PMMA树脂在80℃下烘料4h,冷却后按照所述的配比准确称取物料,然后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
(2)将相容剂SAG-002、增韧剂ASA-600A、抗划伤剂SI-S50、抗划伤剂KJ-B01、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和润滑剂PETS加入另一台高速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转速为50rpm)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转速为50rpm);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工艺参数如下: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40℃,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60℃,八区温度:260℃,模头温度:270℃,主螺杆转速:350rpm。
以下为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原料组成一览表(表1):
表1实施例与对比例原料组成重量份一览表
上述对比例和实施例均包含0.2份抗氧剂1076,0.3份抗氧剂168和0.3份润滑剂PETS。
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聚碳酸酯组合物进行以下性能测试: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按GB/T 1843测定,样条尺寸为80*10*4mm,缺口类型为I型;
表面铅笔硬度按GB/T 6739测定,测试条件为750g/45°,一般地,表面铅笔硬度越高,材料的耐划伤性能越好;
表面光泽度按GB/T 8807测定,使用表面光泽测试仪,在60°下进行测试,把一个面积不小于40cm2的样品,表面擦干净平放,将光泽测试仪摆放上面,压紧并选择60°的角度进行测试,所得的读数即为光泽度。
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与对比例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性能结果一览表
实施例1-7为PC组合物,通过调整原料各成分的用量可以看出,随着PMMA、PMPA及抗划伤剂用量增多,PC组合物的表面铅笔硬度增大,抗划伤性能提高,但是表面的光泽度会有所下降;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随着PMMA、PMPA及相容剂和增韧剂添加量增多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与对比例相比可以看出,相容剂SAG-002和增韧剂ASA-600A添加量增加可以提高PC与PMMA和PMPA的相容性和界面粘结力,改善PC组合物的冲击韧性,但是,相容剂SAG-002和增韧剂ASA-600A添加量过高后会使冲击韧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加入过量的相容剂SAG-002和增韧剂ASA-600A,由于增韧剂和相容剂的表面硬度较低,且过量使用会影响合金的表面光泽性,导致所得PC组合物的表面光泽度和抗划伤性能变差。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2未加入相容剂SAG-002和增韧剂ASA-600A,PC与PMMA及PMPA的相容性和界面粘结强度非常差,所得PC组合物的冲击强度远低于实施例3。
与对比例相比还可以看出随着抗划伤剂添加量增多,表面铅笔硬度增大,抗划伤性能提高,但是抗划伤剂的用量过大时PC组合物的表面铅笔硬度反而会降低,抗划伤性能降低,并且会影响PC组合物的冲击性能和光泽性。对比例3与实施例7相比,加入过量的抗划伤剂导致PC组合物的冲击性能和光泽性变差,这是因为抗划伤剂容易迁移到PC组合物表面产生润滑作用,但过量的抗划伤剂会影响PC组合物的表面光泽性和冲击性能。对比例4与实施例5相比,未加入抗划伤剂,所得PC组合物的表面铅笔硬度只达到B级,说明仅通过添加PMMA和PMPA不能有效提高PC组合物的抗划伤性能。
对比例5与实施例3相比,由于未加入PMPA,PC与PMMA、相容剂SAG-002和增韧剂ASA-600A的相容性和界面粘结力变差,所制得的PC组合物的冲击性能远低于实施例3,表面光泽度和耐划伤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PMPA与相容剂SAG-002和增韧剂ASA-600A具有协同改善PC与PMMA的相容性以及所得PC组合物的韧性的作用,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所得PC组合物的耐划伤性和光泽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
所述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量份总和为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
所述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量份总和为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丙烯酸丁酯的含量大于5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划伤剂为硅酮母粒和硅酮粉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25000;及/或,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50000;及/或,
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50000,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苯酯的含量为15%~35wt%。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团含量为1~8wt%。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及/或,
所述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N,N-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干燥后的所述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在搅拌机中预混合;
(2)将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增韧剂,抗划伤剂,抗氧剂和润滑剂加入另一台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后,再将所得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中的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3)将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包括:一区温度:230~250℃,二区温度:230~250℃,三区温度:230~250℃,四区温度:240~260℃,五区温度:240~260℃,六区温度:240~260℃,七区温度:250~270℃,八区温度:250~270℃,模头温度:260~280℃,主螺杆转速:300~500rpm。
CN201910491900.3A 2019-06-06 2019-06-06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204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1900.3A CN110204879B (zh) 2019-06-06 2019-06-06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1900.3A CN110204879B (zh) 2019-06-06 2019-06-06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4879A true CN110204879A (zh) 2019-09-06
CN110204879B CN110204879B (zh) 2021-06-29

Family

ID=67791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1900.3A Active CN110204879B (zh) 2019-06-06 2019-06-06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0487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1137A (zh) * 2020-06-10 2020-12-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免喷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74544A (zh) * 2019-09-27 202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组合物、聚碳酸酯材料以及壳体
CN113388219A (zh) * 2021-06-30 2021-09-14 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薄膜材料、柔性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4276666A (zh) * 2022-01-25 2022-04-05 贵州凯科特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泽高表面硬度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806126A (zh) * 2022-04-19 2022-07-29 惠州市同益尖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183A (zh) * 2008-04-14 2011-04-06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具有改善的相容性的阻燃耐擦伤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6009588A (zh) * 2016-06-13 2016-10-12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8076459A (ja) * 2016-11-11 2018-05-1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183A (zh) * 2008-04-14 2011-04-06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具有改善的相容性的阻燃耐擦伤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6009588A (zh) * 2016-06-13 2016-10-12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8076459A (ja) * 2016-11-11 2018-05-1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4544A (zh) * 2019-09-27 202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组合物、聚碳酸酯材料以及壳体
CN112111137A (zh) * 2020-06-10 2020-12-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免喷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88219A (zh) * 2021-06-30 2021-09-14 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薄膜材料、柔性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4276666A (zh) * 2022-01-25 2022-04-05 贵州凯科特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泽高表面硬度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276666B (zh) * 2022-01-25 2022-07-08 贵州凯科特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泽高表面硬度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806126A (zh) * 2022-04-19 2022-07-29 惠州市同益尖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4879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4879A (zh)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45234B (zh) 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3769B (zh) 高耐热高结合力电镀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1921B (zh) 一种替代abs的耐候聚合物合金
CN102443256A (zh) 一种高耐热pc/asa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1076A (zh) 一种超韧pc/pbt/pe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2312A (zh) 具有细腻的金属/珠光幻彩质感的高亮免喷涂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839A (zh) 一种高性能耐老化abs/gf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4467A (zh) 一种超低光泽耐热abs材料
CN104725797B (zh) 一种阻燃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01273A (zh) 一种高灼热阻燃ppo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70182A (zh) 玻纤增强聚丙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5063B (zh) 一种耐磨pc/asa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9422A (zh) 一种增韧petg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6459A (zh) 一种低翘曲、高光泽、高韧性的as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79931B (zh) 一种电表箱用pc/abs与再生pctg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9675B (zh) 一种耐水解、耐低温pc/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441B (zh) 一种永久抗静电pvc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的抗静电管件
CN103965599B (zh) 一种聚乳酸/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3542A (zh) 一种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971A (zh) 一种高流动性阻燃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93587A (zh) 一种多元单体接枝abs高胶粉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7789A (zh) 一种高抗冲聚碳酸酯/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7894B (zh) 一种耐高低温耐水解的p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354A (zh) 一种具有低温抗冲击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的pc-pe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