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3450A -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3450A
CN110203450A CN201910293670.XA CN201910293670A CN110203450A CN 110203450 A CN110203450 A CN 110203450A CN 201910293670 A CN201910293670 A CN 201910293670A CN 110203450 A CN110203450 A CN 110203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driving motor
weighing
transmission
pack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36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狄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ANTAN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ANTAN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ANTAN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ANTAN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936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03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03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3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5/00Supplying, feeding,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articles to be packaged
    • B65B35/30Arranging and feeding articles in groups
    • B65B35/44Arranging and feeding articles in groups by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387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包括机体、控制系统和打包输送机构;机体上设有若干称重机构,每个称重机构上均设有传送带输送组件,传送带输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控制器和第一传送带,控制系统包括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和处理器,打包输送机构用于集合输送待打包物料至打包位置。本发明的传送带式组合秤,其可利用第一传送带进行物品的传送,实现组合称重。

Description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背景技术
目前,组合秤又称电脑秤或电子多头秤等,原理主要就是利用了组合称重原理。目前的组合秤有8头秤、10头秤、12头秤、14头秤、16头秤、24头秤甚至更多,其中的每一头都是一个单独的秤,均可独立称量。其主要是利用控制系统将各单独的秤的重量进行组合后达到一个预设值,然后控制对应单独的秤的物料进入到打包位置。而现有的组合秤主要是物料从上面的下料槽通过主振盘振下来,物料到达各头的线振盘。当第一层料斗(称为存料斗)为空时,按设定好的振动时间,将物料从线振盘振到存料斗。当存料斗下面的称重斗放料后为空时,存料斗打开,放料到称重斗,称重斗开始称重,称重的重量给到控制系统进行组合后再控制对应的称重斗的打开即可。但该种组合秤在称块头或者颗粒较小的物品(如谷物、饼干等)时比较适用,如碰到物品较大(如土豆、牛排、猪排等),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存储然后称重,若还采用现有的料斗使称重方式,则需要料斗空间足够大,无疑导致整个组合秤的体积较大,制作成本高,且随时可能出现卡死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其可利用第一传送带进行物品的传送,实现组合称重。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包括机体、控制系统和打包输送机构;
所述机体上设有若干称重机构,每个所述称重机构上均设有传送带输送组件,所述传送带输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控制器和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工作,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将待打包物料输送至对应的称重机构上或者将位于对应的称重机构上的待打包物料输送至打包输送机构;所述称重机构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将对应的称重机构秤出的重量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系统,并将接收到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第一控制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和处理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有第一信号收发模块发送的重量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发送的重量信息,并对各称重机构的重量信息进行组合,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组合重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通过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将对应称重机构上的待打包物料传送至打包输送机构;
所述打包输送机构用于集合输送待打包物料至打包位置。
优选的,传送带输送组件还包括传送架、驱动轮、传动轮、第一传动轴以及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机体上;所述驱动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固接;所述传送架的两端均枢接有所述第一传动轴,各个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均安装所述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两端分别绕设于各个第一传动轴的第一传送轮外;所述传动轮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轴的中部并通过所述驱动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同步联接;所述传送架的下方设有称重器,称重器用于产生所述重量信息。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输送组件还包括两挡板,两个挡板均固接于传送架上并分布于第一传送带的两侧。
优选的,打包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二传送轮,所述机体的两端均枢接有所述第二传送轮;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两端同步绕设于机体两端的第二传送轮;其中一个第二传送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同步联接。
优选的,所述打包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工作。
优选的,所述若干称重机构分布于第二传送带的两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可将产品对应放置在各个称重机构的第一传送带上,各个称重机构可根据第一传送带上产品的重量来读取重量信息,称重机构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会降该重量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可接收所有称重机构的重量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器,各称重机构的重量信息进行组合,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组合重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此时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便可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对应第一收发信号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后发送信号给到对应的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将对应称重机构上的待打包物料传送至打包输送机构,即所需的重量产品便可同时传送至打包输送机构,打包输送机构输送该组合重量的产品至打包位置即可,由于称重过程是在第一传送带上进行,且输送也是由第一传送带进行输送,传送带输送没有空间的限制,具有输送能力范围大,输送种类广等优点,因而在输送各类较大的产品时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适用于市场超市上的新鲜肉类或果蔬类的产品组合称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称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体;11、第二传送带;12、第二传动轴;20、称重机构;21、第一传送带;22、第一驱动电机;23、称重器;24、传送架;25、驱动轮;26、第一传动轴;27、传送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包括机体10、控制系统和打包输送机构;所述打包输送机构用于集合输送待打包物料至打包位置。
具体在机体10上设有若干称重机构20,每个所述称重机构20上均设有传送带输送组件,所述传送带输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控制器和第一传送带21,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工作,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21将待打包物料输送至对应的称重机构20上或者将位于对应的称重机构20上的待打包物料输送至打包输送机构;所述称重机构20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将对应的称重机构20秤出的重量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系统,并将接收到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第一控制器;
上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和处理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有第一信号收发模块发送的重量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发送的重量信息,并对各称重机构20的重量信息进行组合,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组合重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通过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2将对应称重机构20上的待打包物料传送至打包输送机构。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发明的传送带式组合秤时,其可将产品对应放置在各个称重机构20的第一传送带21上,各个称重机构20可根据第一传送带21上产品的重量来读取重量信息,称重机构20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会降该重量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可接收所有称重机构20的重量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器,各称重机构20的重量信息进行组合,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组合重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此时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便可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对应第一收发信号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后发送信号给到对应的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2将对应称重机构20上的待打包物料传送至打包输送机构,即所需的重量产品便可同时传送至打包输送机构,打包输送机构输送该组合重量的产品至打包位置即可,由于称重过程是在第一传送带21上进行,且输送也是由第一传送带21进行输送,传送带输送没有空间的限制,具有输送能力范围大,输送种类广等优点,因而在输送各类较大的产品时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适用于市场超市上的新鲜肉类或果蔬类的产品组合称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控制器、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以及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和处理器,其相互直接的信号收发以及控制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申请要保护的技术内容,本申请要保护的技术内容是将该第一控制器、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以及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和处理器应用于这样的传送带组合秤中。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选用为cortex-m4内核的STM32F407VGT6。在其他情况下控制系统和第一控制器均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西门子PLC,AB PLC,或者传统的8位单片机和32位单片机来实现。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输送组件还包括传送架24、驱动轮25、传动轮、第一传动轴26以及第一传送轮27,将第一驱动电机22安装于机体10上,且驱动轮25与第一驱动电机22的转轴固接。另外传送架24的两端均枢接有所述第一传动轴26,在各个第一传动轴26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传送轮27;上述第一传送带21的两端分别绕设于各个第一传动轴26的第一传送轮27外,上述传动轮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轴26的中部并通过所述驱动轮25与第一驱动电机22的转轴同步联接。在传送架24的下方设有称重器23,称重器23用于产生所述重量信息。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称重时,可将产品放置在第一传送带21上,传送架24下方的称重器23便可对产品第一传送带21上的产品进行称重。而在进行传送时,第一驱动电机22启动,可带动驱动轮25转动,驱动轮25转动便可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便可带动第一传动轴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送轮27转动,使第一传送带21随之传动,实现输送。
进一步的是,该传送带输送组件还包括两挡板,两个挡板均固接于传送架24上,并分布于第一传送带21的两侧,如此,两个挡板可防止产品在第一传送带21上输送时掉落,输送结构更加稳定。
优选的,具体打包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带11、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二传送轮27,所述机体10的两端均枢接有所述第二传送轮27;第二传送带11的两端同步绕设于机体10两端的第二传送轮27;其中一个第二传送轮27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同步联接。如此,在组合重量的待待打包产品均输送至第二传送带11后,可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便可带动从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可以是通过第二传动轴12枢接在机体10上的,因而第二传动轮转动便可带动第二传动带传动,实现产品的输送。当然,打包输送机构也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输送机来实现。
进一步的是,打包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工作,即第二控制器可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二驱动电机的启动,自动化程度更高。
优选的,若干称重机构20分布于第二传送带11的两侧,分布结构合理,且若干称重机构20的第一传送带21上的产品可集中掉落至第二传送带11上,输送结构更加稳定。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控制系统和打包输送机构;
所述机体上设有若干称重机构,每个所述称重机构上均设有传送带输送组件,所述传送带输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控制器和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工作,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将待打包物料输送至对应的称重机构上或者将位于对应的称重机构上的待打包物料输送至打包输送机构;所述称重机构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所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将对应的称重机构秤出的重量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系统,并将接收到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第一控制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和处理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有第一信号收发模块发送的重量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发送的重量信息,并对各称重机构的重量信息进行组合,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组合重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号收发模块,通过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将对应称重机构上的待打包物料传送至打包输送机构;
所述打包输送机构用于集合输送待打包物料至打包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式组合秤,其特征在于,传送带输送组件还包括传送架、驱动轮、传动轮、第一传动轴以及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机体上;所述驱动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固接;所述传送架的两端均枢接有所述第一传动轴,各个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均安装所述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两端分别绕设于各个第一传动轴的第一传送轮外;所述传动轮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轴的中部并通过所述驱动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同步联接;所述传送架的下方设有称重器,称重器用于产生所述重量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带式组合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输送组件还包括两挡板,两个挡板均固接于传送架上并分布于第一传送带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式组合秤,其特征在于,打包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二传送轮,所述机体的两端均枢接有所述第二传送轮;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两端同步绕设于机体两端的第二传送轮;其中一个第二传送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同步联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带式组合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工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带式组合秤,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称重机构分布于第二传送带的两侧。
CN201910293670.XA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Pending CN110203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3670.XA CN110203450A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3670.XA CN110203450A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3450A true CN110203450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85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3670.XA Pending CN110203450A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034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6152A (zh) * 2021-09-13 2021-11-12 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的集中收袜装置、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62605A1 (en) * 1994-01-10 1995-07-12 Accu-Sort Systems, Inc. Weighing system for conveyor articles
WO1996007083A1 (fr) * 1994-08-26 1996-03-07 Anritsu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pesage combine
CN1363032A (zh) * 2000-02-28 2002-08-07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遥控存取组合称重装置和组合称重系统
CN1363062A (zh) * 2000-02-28 2002-08-07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程序可分配的组合称重装置和系统
CN201637471U (zh) * 2010-01-08 2010-11-17 北京鹏宇衡业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型电子皮带称体
CN202002710U (zh) * 2010-05-17 2011-10-05 窦波 一种皮带秤及组合式模块化动态称重装置
CN202420633U (zh) * 2012-03-01 2012-09-05 广东海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带式组合称重装置
CN204881794U (zh) * 2015-05-29 2015-12-16 中山天业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带式组合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62605A1 (en) * 1994-01-10 1995-07-12 Accu-Sort Systems, Inc. Weighing system for conveyor articles
WO1996007083A1 (fr) * 1994-08-26 1996-03-07 Anritsu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pesage combine
CN1363032A (zh) * 2000-02-28 2002-08-07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遥控存取组合称重装置和组合称重系统
CN1363062A (zh) * 2000-02-28 2002-08-07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程序可分配的组合称重装置和系统
CN201637471U (zh) * 2010-01-08 2010-11-17 北京鹏宇衡业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型电子皮带称体
CN202002710U (zh) * 2010-05-17 2011-10-05 窦波 一种皮带秤及组合式模块化动态称重装置
CN202420633U (zh) * 2012-03-01 2012-09-05 广东海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带式组合称重装置
CN204881794U (zh) * 2015-05-29 2015-12-16 中山天业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带式组合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6152A (zh) * 2021-09-13 2021-11-12 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的集中收袜装置、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36152B (zh) * 2021-09-13 2022-06-07 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的集中收袜装置、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9542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eighed batches of aligned elongated articles
CN102180273A (zh) 一种半自动不规则散状食品包装机
CN110203450A (zh) 一种传送带式组合秤
CN107934007A (zh) 带筛选功能的水果打包装置
CN207293293U (zh) 一种多功用物料提升机
CN109622401B (zh) 一种装盒饼干次品筛选装置
CN211442939U (zh) 粽子配对设备
CN114408279B (zh) 一种筒装面条称重理料系统
CN106742203B (zh) 果蔬自动称量系统
CN214951704U (zh) 一种水产品称重系统
CN205931396U (zh) 一种蓝莓自动称重包装机
CN108583975A (zh) 小型水果新型称重定量包装设备
CN211919064U (zh) 一种定量出料装置
CN208466543U (zh) 一种面条传送称重装置
CN209043437U (zh) 一种物料称重系统
CN208801532U (zh) 一种功能强化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系统
CN212432308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快速称重装置
CN220920019U (zh) 一种具有称量功能的食品加工机械
CN220448323U (zh) 一种食品加工包装输送装置
CN217940966U (zh) 一种黄桃罐头生产用称重推罐机
CN107098000A (zh) 一种食品包装机械输送分料装置
CN210192851U (zh) 一种具有螺杆送料机构的组合秤
CN217147860U (zh) 一种筒装面条生产用理料输送机
CN207748559U (zh) 一种定量防尘物料输送装置
CN219601643U (zh) 一种适用于中药饮片的称量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