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1857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1857B
CN110191857B CN201780083796.3A CN201780083796A CN110191857B CN 110191857 B CN110191857 B CN 110191857B CN 201780083796 A CN201780083796 A CN 201780083796A CN 110191857 B CN110191857 B CN 110191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ar
engaging piece
car door
side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37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1857A (zh
Inventor
石塚真介
长谷川裕子
石垣辽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91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1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1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1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2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imultaneous opening or closing of cage and land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6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 B66B13/18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without manually-operable devices for completing locking or unlocking of doors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仅层站门夹有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解除轿厢门锁定的电梯装置。因此,以在关门时的层站门之间的间隙成为从门全关时的所述上锁侧钩构件与所述固定侧钩构件的间隙(间隔L3)减去建筑物侧卡合辊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隙(间隔L1)和用于解除轿厢门锁定的行程(间隔L2)而得的数值(L3-L1-L2)之前、不加大轿厢门套侧卡合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固定上升凸轮,并将固定上升凸轮形状设为反C形。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对轿厢门进行上锁的轿厢侧锁定机构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梯装置中,为了防止层站的乘客坠落于升降通道内,设置有对层站门的开闭动作进行锁定以及解除的建筑物侧锁定机构。另外,近年,具备如下电梯装置:为了防止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撬开轿厢门而坠落于升降通道内,具备对轿厢门的开闭动作进行锁定以及解除的轿厢侧锁定机构。
作为与轿厢侧锁定机构相关的技术,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轿厢门锁定装置,如该文献的图3、图6、图8等所示,该轿厢门锁定装置具有:门挡侧刀片(以下称为“轿厢门挡侧卡合件”),其经由连杆连接于轿厢门的上锁装置;门套侧刀片(以下称为“轿厢门套侧卡合件”),其经由连杆机构连接于引导构件;以及大致J形的引导构件(以下称为“固定凸轮”),其将铅垂线状的上引导部与曲线状的下引导部顺畅地连接。
在轿厢门锁定装置中,如该文献的图6等所示,轿厢门开始开门,层站门的内部锁定辊(以下称为“建筑物侧卡合构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接触,在它们的间隔L1成为0时,利用层站门14的反作用力将轿厢门的锁定解除,从而允许轿厢门的全开。
另外,如该文献的图8等所示,在门的开闭期间,轿厢门套侧卡合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隔变窄,使两者中的任一方与建筑物侧卡合构件抵接,从而轿厢门与层站门能够无晃动地联动。
另一方面,如该文献的图3等所示,在关门动作时的关门端附近,利用J形的固定凸轮的引导来使轿厢门套侧卡合件向轿厢门套侧移动,由此能够将建筑物侧卡合构件与轿厢门套侧卡合件的间隙扩宽至设计尺寸。
在此,当将该文献的图3中的连杆48与限位器49的间隔设为作为解锁所需的行程所设计的间隔L2时,专利文献1的轿厢门锁定装置是如下结构:通过使建筑物侧卡合构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接触来进行解锁,因此,如果使门全关时的可动上锁件(以下称为“上锁侧钩构件”)与固定上锁件(以下称为“固定侧钩构件”)的间隔L3比将上述的间隔L1与间隔L2相加而得的长度大,即只有满足L1+L2<L3的不等式时才能够将轿厢门锁定解除。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08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电梯装置接收到关门指令时,在轿厢门全关而层站门未全关的情况下,检测到层站门的异常,并对两门发出再开门指令。
在层站门的异常的原因为层站门夹入异物的情况下,由于夹入异物,层站门侧的建筑物侧卡合构件与轿厢门侧的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隙即间隔L1变大,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具有上述的L1+L2<L3的解锁条件失效的区域,有时无法解除轿厢门锁定。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即使在仅层站门夹有异物的情况下也不会使L1+L2<L3的不等式失效而能够解除轿厢门锁定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将固定凸轮形状设为反C形,以使得在直至关门时的层站门之间的间隙为L3-L1-L2的位置之前,不加大轿厢门套侧卡合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隔,针对加大轿厢门套侧卡合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隔时的关门的反作用力不会急剧地变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具备对轿厢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进行上锁的轿厢侧锁定机构,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侧锁定机构具备:支承板,其与所述轿厢门的开闭联动地移动,并且固定有钩构件转动轴和多个连杆轴;上锁侧钩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钩构件转动轴;固定侧钩构件,其与所述上锁侧钩构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合;轿厢门挡侧卡合件,其与建筑物侧锁定机构的建筑物侧卡合辊接触,所述建筑物侧锁定机构对层站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进行上锁;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连杆轴,并将所述轿厢门挡侧卡合件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以及所述轿厢门的开闭方向移动;传递构件,其将所述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动作传递至所述上锁侧钩构件;轿厢门套侧卡合件,其将上升辊安装为能够转动;固定上升凸轮,其具备经由所述上升辊来限制所述轿厢门套侧卡合件的运动的引导部;以及轿厢门套侧卡合件连杆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连杆轴,并将所述轿厢门套侧卡合件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以及所述轿厢门的开闭方向移动,所述固定上升凸轮的引导部是通过将上引导部与下引导部平滑地连接而成的,所述上引导部由上端位于门套侧且下端位于门挡侧的面构成,所述下引导部由上端位于门挡侧且下端位于门套侧的面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仅层站门夹有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不使L1+L2<L3的不等式失效的方式来解除轿厢门锁定。另外,加大卡合件间隔时的反作用力不会急剧地变动,因此能够确保顺畅的关门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例的电梯轿厢在任意楼层停止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从建筑物侧观察一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A是示出一实施例的轿厢侧锁定机构被上锁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B是示出一实施例的轿厢侧锁定机构被解除上锁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从电梯轿厢侧观察一实施例的出入口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例的建筑物侧锁定机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共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电梯装置的结构]
首先,使用图1、图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的概要。
图1是示出不具有机械室的即作为所谓的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装置1的结构例的概要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例示了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升降通道100的上方或者下方具有机械室的电梯装置。
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具有在升降通道100内升降的电梯轿厢110、卷扬机120、平衡锤130、第一从动带轮140、第二从动带轮150、以及吊索170。
在电梯轿厢110的下部设置有升高用带轮111,在该升高用带轮111卷绕有吊索170。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文进行电梯轿厢110的详细的说明。
在平衡锤130的上部设置有锤侧带轮131,在该锤侧带轮131卷绕有吊索170。此外,在升降通道100的最下部且在平衡锤130的下方配置有缓冲构件133。缓冲构件133是用于缓和平衡锤130碰撞于升降通道100的最下部的情况下的冲击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升降通道100的最下部且在电梯轿厢110的下方也同样地配置有未图示的缓冲构件。
卷扬机120配置于升降通道100的最下部,经由吊索170使电梯轿厢110以及平衡锤130以吊桶的形式进行升降。卷扬机120的驱动由控制部控制。
第一从动带轮140与第二从动带轮150固定于升降通道100的最上部。吊索170的一端171与另一端172固定于升降通道100的最上部。吊索170从设置于平衡锤130的锤侧带轮131架设至第一从动带轮140,接着依次卷绕于卷扬机120、第二从动带轮150、电梯轿厢110的升高用带轮111。
图2是示出电梯轿厢110停止于任意楼层的状态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在建筑结构物的各楼层的供电梯轿厢110停止的候梯厅101设置有出入口102,该出入口102用于供人、货物出入电梯轿厢110。出入口102设置有一对层站门211。
一对层站门211由设置于出入口102的上端部的建筑物侧门单元212支承为能够开闭。另外,在出入口102的下端部设置有对一对层站门211进行支承的建筑物侧门槛213。在后文使用图5、图6对建筑物侧门单元212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图3是从建筑物侧的出入口102观察电梯轿厢110的主视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电梯轿厢110具有供人、货物从一面的开口部上下电梯的轿厢室10、设置于开口部的一对轿厢门11A、11B、轿厢侧门单元12、以及轿厢侧门槛13。
轿厢侧门单元12设置于轿厢室10中的开口部的上端部,轿厢侧门槛13设置于开口部的下端部。在轿厢侧门单元12以能够沿水平方向开闭的方式安装有一对轿厢门11A、11B。另外,在轿厢侧门槛13具有用于引导一对轿厢门11A、11B的开闭的引导槽。
另外,如图3所示,轿厢侧门单元12具有轿厢侧门导轨15、驱动部16、传递带17、从动辊18、门悬吊件21A、21B、以及轿厢侧锁定机构30,它们构成轿厢门11的驱动装置。第一门悬吊件21A设置于轿厢门11A的上端部,第二门悬吊件21B设置于轿厢门11B的上端部。轿厢侧门导轨15沿着一对轿厢门11A、11B的开闭方向延伸。移动辊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门悬吊件21A、21B中的每一方,该移动辊2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轿厢侧门导轨15。
另外,第一门悬吊件21A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一连结构件22,第二门悬吊件21B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二连结构件23。这些连结构件与后述的传递带17连结。另外,在第一门悬吊件21A设置有后述的轿厢侧锁定机构30,该轿厢侧锁定机构30对一对轿厢门11A、11B以能够解除的方式进行上锁。
驱动部16配置于轿厢侧门单元12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另外,从动辊18配置于轿厢侧门单元12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在驱动部16的驱动辊与从动辊18卷绕有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的环状的传递带17。而且,当驱动部16进行驱动时,传递带17在从动辊18与驱动部16的驱动辊之间循环移动。此时,传递带17的上侧和下侧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移动。
在传递带17的回路侧即下侧连结有第一连结构件22,在传递带17的去路侧即上侧连结有第二连结构件23。因此,当驱动部16进行驱动而传递带17移动时,一对轿厢门11A、11B借助于连结构件22、23而向彼此接近的关门方向、或者向彼此分开的开门方向移动。
[轿厢侧锁定机构]
接下来,使用图4A、图4B对轿厢侧锁定机构30进行说明。
图4A是示出电梯轿厢110在任意楼层停止时的上锁状态的轿厢侧锁定机构30的主视图,图4B是示出电梯轿厢110在任意楼层停止时的、关门端附近的解锁状态的轿厢侧锁定机构30的主视图。
如图4A所示,轿厢侧锁定机构30具有支承板31、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上锁侧钩构件33、固定侧钩构件34、钩构件转动轴35、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以及固定上升凸轮48。另外,轿厢侧锁定机构30具有对上锁侧钩构件33向下方施力的上锁保持构件39、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连结的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41B、以及与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连结的轿厢门套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9A、49B。
在此,如图3所示,固定侧钩构件34固定于轿厢侧门单元12。另外,如图4A所示,在固定侧钩构件34的前端设置有钩部34a。通过该钩部34a与上锁侧钩构件33的前端的钩部33a卡合,由此将轿厢侧锁定机构30锁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图4A、图4B中,将固定侧钩构件34固定于轿厢侧门单元12,但也可以是将固定侧钩构件34固定于第二门悬吊件21B或者轿厢门11B的结构。
另外,如图3所示,平板状的支承板31固定于第一门悬吊件21A。并且,如图4A所示,在该支承板31固定有钩构件转动轴35、第一限位器45、多个第二限位器46、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41B的连杆轴42A、42B、轿厢门套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9A、49B的连杆轴50A、50B、第三限位器53、以及第四限位器54,且安装有上锁保持构件39。
第一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在支承板31的下端侧设置的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轴42A,第二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B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在支承板31的上端侧设置的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轴42B。另外,在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41B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轴部43(43A、43B)。
在两个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轴部43A、43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该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由沿着电梯轿厢110的升降方向以规定的长度延伸的长条状的构件形成。另外,如图4A所示,当轿厢侧锁定机构30为上锁状态时,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41B的轿厢门挡侧的端部变得比轿厢门套侧的端部高,从而成为将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向上方抬起的状态。
当电梯轿厢110在任意楼层停止时,在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轿厢门套侧配置后述的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的建筑物侧卡合辊235。在轿厢侧锁定机构30与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一起为上锁状态的情况下,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与建筑物侧卡合辊235成为设计上的位置关系,因此如图4A所示,两者隔开设计上的间隔L1而对置。
另外,在轿厢侧锁定机构30为上锁状态的情况下,支承板31下部的第一限位器45抵接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的轿厢门套侧,限制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41B向图4A中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此外,在图4A中的支承板31的右上和右下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器46。设计为,在轿厢侧锁定机构30为上锁状态的情况下,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轿厢门挡侧的端部与第二限位器46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因此两者隔开规定的间隔L2对置。该间隔L2是轿厢侧锁定机构30的解锁所需要的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水平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行程)。而且,当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41B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联动地、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向轿厢门挡侧移动时,如图4B所示,该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抵接于第二限位器46,由此,限制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和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1A、41B的动作。
另外,如图4A所示,在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的轿厢门套侧设置有L字状的传递部36。该传递部36是用于操作后述的上锁侧钩构件33的传递销37的构件。
另外,在支承板31上,在比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靠轿厢门套侧处配置有钩构件转动轴35。在该钩构件转动轴3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上锁侧钩构件33。该上锁侧钩构件33具有钩部33a、转动接受部33b、以及连接部33c,转动接受部33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钩构件转动轴35。
另外,在上锁侧钩构件33的转动接受部33b设置有传递销37。该传递销37位于比钩构件转动轴35靠轿厢门挡侧且靠下方的位置,并与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延伸的大致L字的传递部36接触。而且,当传递部36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一起向轿厢门挡侧移动时,如图4B所示,传递部36使传递销37向轿厢门挡侧移动,因此,上锁侧钩构件33以钩构件转动轴35为轴向逆时针方向(解除方向)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传递部36和传递销37构成传递构件。
在上锁侧钩构件33的与转动接受部33b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钩部33a,连接部33c将转动接受部33b与钩部33a连接。在已将转动接受部33b安装于钩构件转动轴35时,钩部33a比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更向轿厢门挡侧突出。并且,在轿厢侧锁定机构30为上锁状态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钩部33a位于固定侧钩构件34的上方,钩部33a与钩部34a隔开所设定的规定的间隔L3而卡合。该间隔L3至少设计为将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与建筑物侧卡合辊235的间隔L1加上第二限位器46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间隔L2而得的长度以上。
在此,将钩构件转动轴35设置于比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靠轿厢门套侧处,并使钩部33a比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更向轿厢门挡侧突出,因此,与将钩构件转动轴35设置于轿厢门挡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加长上锁侧钩构件33的转动半径,从而即使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向轿厢门挡侧移动的移动量即间隔L2较小、且上锁侧钩构件33的转动量较小,也能够使钩部33a向上方移动较多。
另一方面,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部的上升辊52、以及中央部、下部的门套卡合件轴部51A、51B,并经由轿厢门套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9A、49B而旋转支承于支承板31的门套卡合件连杆轴50A、50B。固定上升凸轮48固定于轿厢侧门单元12,在轿厢门11A位于关门端附近以外的情况下,上升辊52与固定上升凸轮48分开,因此,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因自重而向下方移动。此时,轿厢门套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9A、49B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轿厢门套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9B与第三限位器53接触,从而成为图4B所示那样的水平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限位器54是用于防止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过度向轿厢门套侧移动的限位器。
如图4A所示,在轿厢门11A的关门端附近,在上升辊52与固定上升凸轮48接触的期间,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的左右位置因被限制于固定上升凸轮48的曲面,在门全关位置,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与建筑物侧卡合辊235的间隔成为既定的设计上的间隙。在此,固定上升凸轮48设为如下那样的凸轮形状:在直至关门时的层站门211之间的间隙成为足够小的L3-L1-L2的大小之前,不加大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间隔,并且,针对加大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间隔时的关门的反作用力不急剧地变动。具体而言,设为将上引导部48a与下引导部48b平滑地连接而成的凸轮形状,该上引导部48a由上端位于门套侧且下端位于门挡侧的向外侧凸出的曲面构成,该下引导部48b由上端位于门挡侧且下端位于门套侧的向外侧凸出的曲面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中,作为通过使打开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间隔时的反作用力的变动变得平滑从而能够实现顺畅的关门动作的凸轮形状的一例,例示了反C形的引导部,但也可以使用具备凸轮形状的大致中间部位于最门挡侧的其他形状的引导部、例如倾斜的大致J字、大致L字的引导部的固定上升凸轮48。
另外,在上锁侧钩构件33的连接部33c的上方配置有对上锁侧钩构件33向下方施力的上锁保持构件39。上锁保持构件39以略微压缩的状态夹在上锁侧钩构件33与支承板31之间。另外,上锁保持构件39配置于比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靠轿厢门11A的关门方向侧的位置。在图4A中,作为上锁保持构件39使用了压缩线圈弹簧,但也可以使用板簧、橡胶等其他各种弹性构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在关门时的层站门211之间的间隙成为L3-L1-L2的大小之前、即层站门211大致全关门之前不扩宽厢门套侧卡合件47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间隔的固定上升凸轮48。由此,在接收到关门指令时,轿厢门11完全关闭,另一方面,即使在仅层站门211夹有异物而未完全关门的情况下,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间隔保持较窄,维持了轿厢侧锁定机构30的解锁条件即L1+L2<L3的关系,因此,在接收到再开门指令时,将轿厢侧锁定机构30解锁,能够将轿厢门11与层站门211两方开门。
更具体而言,在仅层站门211夹有L3-L1-L2以上的大小的异物的情况下,由于是将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7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的间隔变窄的状态,因此,轿厢门、层站门一起以未彻底关闭的状态一起保持为解锁,能够无问题地进行再开门。另外,在仅层站门夹有比L3-L1-L2小的异物的情况下,仅轿厢门全闭而被锁定,但维持了轿厢门的锁定解锁条件即L1+L2<L3的关系,因此,能够解除轿厢门的锁定并将轿厢门再开门。
[建筑物侧门单元]
接下来,参照图5以及图6对建筑物侧门单元21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从电梯轿厢110侧观察建筑物侧的出入口102的主视图。
如图5所示,建筑物侧门单元212具有建筑物侧门导轨215、第一带轮216、第二带轮218、传递带217、门悬吊件221A、221B、以及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门悬吊件221设置于层站门211的上端部。在门悬吊件2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移动辊224。移动辊22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建筑物侧门导轨215。建筑物侧门导轨215沿着一对层站门211A、211B的开闭方向延伸。
另外,在两个门悬吊件221分别设置有连结构件222、223。连结构件222、223与后述的传递带217连结。另外,在两个门悬吊件221、211中的与电梯轿厢110的第一门悬吊件21A对置的门悬吊件221设置有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在后文对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进行说明。
第一带轮216配置于建筑物侧门单元212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第二带轮218配置于建筑物侧门单元212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在第一带轮216与第二带轮218卷绕有传递带217。传递带217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地环状。而且,传递带217的上部和下部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移动。
在传递带217的回路侧即下部连结有第一连结构件222,在传递带217的去路侧即上部连结有第二连结构件223。而且,当传递带217移动时,一对层站门211A、211B借助于连结构件222、223而向彼此接近的关门方向、或者向彼此分开的开门方向移动。
[建筑物侧锁定机构]
图6是示出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的主视图。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具有上锁侧钩构件231、转动轴232、固定侧辊236、基座板237、上锁保持构件239、以及限位器241。另外,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具有固定侧钩构件234(参照图5)。基座板237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基座板237固定于门悬吊件221。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侧钩构件234固定于与设置有基座板237的门悬吊件221不同的门悬吊件221或者候梯厅门211。
在基座板237固定有转动轴232和固定侧辊236。在转动轴2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上锁侧钩构件231。上锁侧钩构件231具有与固定侧钩构件234卡合的钩部231a、限制片231b、以及轴承部231c。
限制片231b形成于与钩部231a相反一侧的端部。另外,固定于基座板237的限位器241与限制片231b的上端部抵接。而且,限位器241通过与限制片231b抵接,从而限制上锁侧钩构件231的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在限制片231b与钩部231a之间设置有轴承部231c。
轴承部231c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转动轴232。另外,在轴承部231c的上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建筑物侧卡合辊235。建筑物侧卡合辊235配置于轴承部231c的钩部231a侧。并且,在电梯轿厢110停止于任意楼层时,建筑物侧卡合辊235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2隔开规定的间隔L1对置。
另外,在上锁侧钩构件231的建筑物侧卡合辊235的附近配置有上锁保持构件239。上锁保持构件239的一端固定于基座板237,另一端固定于上锁侧钩构件231的上端部。而且,上锁保持构件239对上锁侧钩构件231朝向上锁方向即下方施力。由此,保持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中的上锁侧钩构件231的上锁状态。
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中的上锁保持构件239保持上锁状态的力设定得比轿厢侧锁定机构30的上锁保持构件39保持上锁状态的力大。即,轿厢侧锁定机构30的上锁保持构件39的施力设定得比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0的上锁保持构件239小。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装置;10...轿厢室;11A、11B...轿厢门;12...轿厢侧门单元;13...轿厢侧门槛;15...轿厢侧门导轨;16...驱动部;17...传递带;18...从动辊;21A、21B...门悬吊件;22、23...连结构件;24...移动辊;30...轿厢侧锁定机构;31...支承板;32...轿厢门挡侧卡合件;33...上锁侧钩构件;33a...钩部;33b...轴承部;33c...连接部;34...固定侧钩构件;34a...钩部;35...钩构件转动轴;36...传递部(传递构件);37...传递销(传递构件);39...上锁保持构件;41A、41B...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42A、42B...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轴;43A、43B...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轴部;45...第一限位器;46...第二限位器;47...轿厢门套侧卡合件;48...固定上升凸轮;49...轿厢门套侧卡合件连杆构件;50A、50B...门套卡合件连杆轴;51A、51B...门套卡合件轴部;52...上升辊;53...第三限位器;54...第四限位器;100...升降通道;101...候梯厅;102...出入口;110...电梯轿厢;111...升高用带轮;120...卷扬机;130...平衡锤;131...锤侧带轮;133...缓冲构件;140、150...从动带轮;170...吊索;171...吊索的一端;172...吊索的另一端;211、211A、211B...层站门;212...建筑物侧门单元;213...建筑物侧门槛;215...建筑物侧门导轨;230...建筑物侧锁定机构;231...上锁侧钩构件;231a...钩部;231b...限制片;231c...轴承部;232...转动;234...固定侧钩构件;235...建筑物侧卡合辊;236...固定侧辊;237...基座板;239...上锁保持构件;241...限位器。

Claims (3)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对轿厢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进行上锁的轿厢侧锁定机构,
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侧锁定机构具备:
支承板,其与所述轿厢门的开闭联动地移动,并且固定有钩构件转动轴和多个连杆轴;
上锁侧钩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钩构件转动轴;
固定侧钩构件,其与所述上锁侧钩构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合;
轿厢门挡侧卡合件,其与建筑物侧锁定机构的建筑物侧卡合辊接触,所述建筑物侧锁定机构对层站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进行上锁;
轿厢门挡侧卡合件连杆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连杆轴,并将所述轿厢门挡侧卡合件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以及所述轿厢门的开闭方向移动;
传递构件,其将所述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动作传递至所述上锁侧钩构件;
轿厢门套侧卡合件,其将上升辊安装为能够转动;
固定上升凸轮,其具备经由所述上升辊来限制所述轿厢门套侧卡合件的运动的引导部;以及
轿厢门套侧卡合件连杆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连杆轴,并将所述轿厢门套侧卡合件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以及所述轿厢门的开闭方向移动,
所述固定上升凸轮的引导部是通过将上引导部与下引导部平滑地连接而成的,所述上引导部由上端位于门套侧且下端位于门挡侧的面构成,所述下引导部由上端位于门挡侧且下端位于门套侧的面构成,
所述固定上升凸轮以以下方式对所述轿厢门套侧卡合件的运动进行限制:在直至关门时的层站门之间的间隙变得比L3-L1-L2小之前,所述轿厢门套侧卡合件与所述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隔不扩宽,
L1:在所述轿厢侧锁定机构与所述建筑物侧锁定机构一起为上锁状态的情况下,建筑物侧卡合辊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隙
L2:用于解除门全关时的轿厢门锁定的行程、即所述轿厢侧锁定机构的解锁所需要的所述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水平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
L3:门全关时的上锁侧钩构件与固定侧钩构件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正面观察时,所述引导部呈大致C形、大致J形或者大致L形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门的上方固定有轿厢侧门单元,该轿厢侧门单元具备所述轿厢门的驱动装置,
所述固定侧钩构件以及所述固定上升凸轮固定于所述轿厢侧门单元。
CN201780083796.3A 2017-01-30 2017-01-30 电梯装置 Active CN110191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3089 WO2018138896A1 (ja) 2017-01-30 2017-01-30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1857A CN110191857A (zh) 2019-08-30
CN110191857B true CN110191857B (zh) 2021-06-01

Family

ID=62979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3796.3A Active CN110191857B (zh) 2017-01-30 2017-01-30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04068B2 (zh)
CN (1) CN110191857B (zh)
WO (1) WO20181388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4608B1 (ja) 2019-03-07 2020-05-20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ドア用係合装置
US11453573B2 (en) * 2020-03-03 2022-09-27 Fujitec Co., Ltd. Elevator door engagement device
JP6788851B1 (ja) * 2020-04-14 2020-11-2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ロック装置用のドアロック操作部材
CN113942913B (zh) * 2021-09-27 2023-05-30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机、电梯轿厢及电梯开关门控制方法
CN114644280B (zh) * 2022-03-10 2024-02-20 浙江智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层门结构及开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6499A (zh) * 2009-10-09 2012-09-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卡合装置
CN204917580U (zh) * 2015-07-31 2015-12-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105392730A (zh) * 2013-07-19 2016-03-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WO2016059685A1 (ja) * 2014-10-15 2016-04-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66375A1 (ja) * 2005-12-05 2007-06-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安全装置
JP4560068B2 (ja) * 2007-07-27 2010-10-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安全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121489B (zh) * 2007-09-14 2010-11-10 沈阳博林特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门门刀门锁装置
KR101274383B1 (ko) * 2009-04-28 2013-06-17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 장치
CN103523643B (zh) * 2013-09-27 2015-03-04 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电梯门锁系统及其开、关门方法
CN103569836B (zh) * 2013-11-18 2016-08-17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
DE202014102534U1 (de) * 2014-05-13 2015-08-18 Wittur Holding Gmbh Türkuppler mit flexibel positionierbaren Kupplerkufen
CN106687405B (zh) * 2014-09-11 2019-06-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以及电梯的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6499A (zh) * 2009-10-09 2012-09-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卡合装置
CN105392730A (zh) * 2013-07-19 2016-03-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WO2016059685A1 (ja) * 2014-10-15 2016-04-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CN204917580U (zh) * 2015-07-31 2015-12-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38896A1 (ja) 2019-08-08
JP6704068B2 (ja) 2020-06-03
CN110191857A (zh) 2019-08-30
WO2018138896A1 (ja)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1857B (zh) 电梯装置
US10207900B2 (en) Elevator car door apparatus
US9656835B2 (en) Elevator car door locking apparatus
KR20000038410A (ko) 엘리베이터 클러치장치
CN109071179B (zh) 电梯装置
KR20120029702A (ko) 승장 도어 잠금 장치
EP4353647A2 (en) Car door interlock
CN112638813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JP557915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ロック機構
CN113544076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JP7455225B2 (ja)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688152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装置
CN109850731B (zh) 电梯
KR101220502B1 (ko) 승장 도어 잠금 장치
WO2023053320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ドア装置
WO2023199507A1 (ja) エレベーター
JP503370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CN110799440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7440924A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3998570B (zh) 电梯装置
CN112390118A (zh) 电梯的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