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7421B - 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 Google Patents

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7421B
CN110187421B CN201811462430.XA CN201811462430A CN110187421B CN 110187421 B CN110187421 B CN 110187421B CN 201811462430 A CN201811462430 A CN 201811462430A CN 110187421 B CN110187421 B CN 110187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rior
film
light diffusion
diffus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624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7421A (zh
Inventor
草间健太郎
仓本达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87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7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16Signs formed of or incorporating reflecting elements or surfaces, e.g. warning signs having triangular or other geometric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1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 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14Arrangements of reflectors therei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21/00Mobile visual advertising
    • G09F21/04Mobile visual advertising by land veh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提供即使在外部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固定的显示特性并且提高在视野角内的显示光的亮度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是一种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将反射构造体和光漫射膜层叠而成,光漫射膜具有在膜内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设置有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区域的、内部构造,并且,使在以下情况下测定的、水平方向上的增益为1以上的出射光的开度角为35°以上的值:将光漫射膜的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0°,从光漫射膜的与反射构造体相对的侧所相反侧,对在铅垂方向上配置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照射了入射角0°的水平方向的光线。

Description

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在夜间利用电车或公共汽车等的车内灯得到规定的漫射反射光、由此处于电车等的外部的观察者自不必说、即使为电车等的车内的观察者也能够明确地识别车站名显示板等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背景技术
以往,对具有光漫射特性的面或镜面反射面印刷文字或图像或者对这些面贴合印刷了文字或图像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膜而成的外部光利用型的显示体被用作看板或标识。
这样的外部光利用型的显示体的特征在于,将各种照明或太阳直射光、漫射天空光或者来自建造物、路面、树木等的二次散射光等外部光用作光源来使期望的显示光散射发光。
此外,作为这样的外部光利用型的显示体,提出了在印刷有期望的图案等的装饰层的前表面层叠使微粒子分散在树脂中而成的光漫射膜而成的显示体(例如,专利文献1)。
更具体地,提出了:如图15(a)所示那样由至少在单面形成有凹凸的、总光线透射率为90%以上且雾度率为20%以下的、透光板构成的看板用前表面板301和使用其而成的看板。
即,凹凸面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为0.2~0.7μm,并且10点平均粗糙度为1~7μm,透光板由透明基板302和在该透明基板302的单面或双面层叠而整体化后的光漫射层303构成。
而且,公开了:特征在于光漫射层303为在合成树脂中分散树脂粒子而成的类型并且在其表面形成有凹凸面的看板用前表面板301、以及在这样的看板用前表面板301的背面侧配置显示体320而成的看板。
进而,提出了在使用了棱镜、角锥棱镜阵列、塑料微粒等的回归性反射面的前表面层叠印刷有期望的图案等的装饰层而成的回归反射性的外部光利用型的显示体(例如,专利文献2)。更具体地,如图15(b)所示那样,提出了回归反射立方角(cube corner)片材材料424。
即,具备立方层432,所述立方层432具有观察表面、由平行的沟组的至少2个交叉的组(set)划定的具备多个立方角要素的构造化表面435、以及在该立方角要素的至少几个之上配置的金属膜430。
而且,公开了具备:具有前表面和与该立方层432的该观察表面接合的后面的实质上透明的覆盖物(overlay)层434、以及在该覆盖物层434配置的着色标示416、相对于该沟组的至少1个组整列配置该着色标示416的、回归反射立方角片材材料42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9414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3-531396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使用了看板用前表面板的看板的情况下外部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现了难以稳定地保持固定的显示特性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回归反射立方角片材材料的情况下,光沿入射的角度方向回归反射,只在接近比较正面的角度范围内发现特性,因此,发现了事实上不能用于外部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的用途这样的问题。
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看板用前表面板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回归反射立方角片材材料都完全未设想在夜间利用电车或公共汽车等的车内灯得到规定的漫射反射光,由此,对观察者发挥车站名显示功能等、等。
因此,本发明者们在鉴于以上那样的情况专心努力时,发现了利用将反射构造体(反射层)和规定的光漫射膜层叠而成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完成了本发明。
即,白天利用外部光(太阳光等)利用规定的漫射反射光能够显示识别,另一方面,夜间利用电车或公共汽车等的许多车内灯而能够得到规定的漫射反射光。由此,其目的在于提供车内的观察者等能够识别为车站名显示板等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将反射构造体和光漫射膜层叠而成,所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特征在于,光漫射膜具有在膜内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设置有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区域的、内部构造,并且,使在以下情况下测定的、水平方向上的增益为1以上的出射光的开度角(漫射角度的角度宽度)为35°以上的值:将光漫射膜的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0°,从光漫射膜的与反射构造体相对的侧所相反侧,对在铅垂方向上配置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照射了入射角0°的水平方向的光线,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即,根据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使用具有规定的内部构造的光漫射膜,因此,在铅垂方向上设置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至少在夜间对从广范围的角度入射的车内灯的光进行光接收的情况下,能够以宽度宽的开度角高效率地光漫射反射。
因此,从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在规定的开度角出射规定照度的漫射反射光,因此,即使没有特别的电源,即使为在车内存在的多个观察者等,也能够明确地识别为车站名显示板等。
再有,增益是指在屏幕(screen)领域等中示出反射特性的数值。是示出光漫射的程度的指标,所述指标意味着使用亮度系统测量从固定的光源向全漫射板(标准白色板)照射的反射光,将其亮度值作为基准值(1),在同一条件下从各角度向屏幕照射而得到的亮度值的比率。因此,增益的数值越大,意味着光漫射的程度能够越大,进而,车内的多个观察者等能够将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同时且明确地识别为车站名显示板等。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时,优选使在以下情况下测定的、水平方向上的增益为1以上的出射光的开度角(漫射角度的角度宽度)至少为20°以上的值:将光漫射膜的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0°,从光漫射膜的与反射构造体相对的侧所相反侧,对在铅垂方向上配置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沿水平方向照射了入射角为20°和-20°的光线。
通过像这样构成,从而即使在针对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来自车内灯的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电车或公共汽车通常为横长,所以存在也更加容易确保规定角度范围的光这样的优点。
例如,伴随着车辆的移动,即使来自一个窗的光从向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规定角度偏离,来自其他的窗的光也新入射到规定角度范围内。
因此,事实上,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具有较大的光漫射入射角度区域,因此,即使在车辆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固定量的光进行光接收。
倒不如说,利用聚光作用从多个窗导入车内灯的光,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能够提高反射亮度。因此,车外的观察者自不必说,即使为车内的多个观察者等,也能够将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从不同的窗同时且明确地识别为车站名显示板等。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时,光漫射膜中的内部构造优选为在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沿膜膜厚方向林立有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柱状物而成的柱构造。
当像这样构成时,得到进一步良好的光散射性(各向同性漫射),因此,能够利用宽度宽的入射角度的来自车内灯的光,进而,对于观察的发光亮度,也能够有效地提高。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时,柱构造优选为至少将第一柱构造和第二柱构造沿膜厚方向层叠而成的多个柱构造。
当像这样构成时,虽然膜厚多少变厚,但是即使为宽度更宽的入射角度的来自车内灯的光,也能够有效地利用,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车内的观察者等观察的光漫射反射后的光的发光亮度。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时,优选在柱构造中,在柱状物的中途具有弯曲部。
像这样,通过设置规定的弯曲部来构成,从而能够利用宽度更宽的入射角度的来自车内灯的光,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车内的观察者等观察的光漫射反射后的光的发光亮度。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时,优选在反射构造体与光漫射膜之间或者在光漫射膜中的与反射构造体所处的侧相反侧具有装饰层。
通过像这样包含装饰层来构成,从而即使在来自车内灯的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规定的光漫射膜的效果以固定的显示特性稳定地显示根据装饰层的期望的显示内容。
进而,根据装饰层,车内的观察者等能够识别为亮度的均匀性优越的、示出车站名显示等的显示光。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时,优选在光漫射膜的前表面设置有紫外线吸收层。
当像这样构成时,有效地防止光漫射膜中的紫外线劣化,能够经得住长期间的使用。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时,作为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光源,优选利用电车或公共汽车。
当像这样构成时,认为电车等进行移动而来自车内灯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但是,通常,只要为电车等,横幅长,车内灯的光存在从多个窗分别出射这样的特征。
其结果是,即使为移动的电车等,车内的观察者等也能够明确且均匀地识别示出车站名显示等的显示光。
而且,倒不如说,在移动的电车等的情况下,成为规定角度内的入射光与从规定角度偏离的入射光为相同程度,因此,可说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明亮度被固定保持。
进一步说,在移动的电车等的情况下,由于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开度角大,所以,车内的观察者等能够以固定移动距离即固定时间,在相同程度的鲜明度下观察车站名显示等。
附图说明
图1(a)~(b)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结构例而提供的图。
图2(a)~(d)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结构部件而提供的图。
图3(a)~(b)是为了说明根据观察者的、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观察状态而提供的图。
图4(a)~(b)是为了说明具有柱(column)构造的光漫射控制膜中的入射角度依赖性和各向同性光漫射而提供的图。
图5(a)~(b)是为了说明本发明中的光漫射控制膜中的内部构造的方式而提供的图。
图6(a)~(b)是为了关于增益比较说明在入射角-20°的、实施例1~4(使用了光漫射控制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反射特性与比较例1~4(使用了回归性反射(retroreflective)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标准全漫射板)的反射特性而提供的图。
图7(a)~(b)是为了关于亮度比较说明在入射角-20°的、实施例1~4(使用了光漫射控制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反射特性与比较例1~4(使用了回归性反射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标准全漫射板)而提供的图。
图8(a)~(b)是为了关于增益比较说明在入射角0°的、实施例1~4(使用了光漫射控制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反射特性与比较例1~4(使用了回归性反射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标准全漫射板)的反射特性而提供的图。
图9(a)~(b)是为了关于亮度比较说明在入射角0°的、实施例1~4(使用了光漫射控制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反射特性与比较例1~4(使用了回归性反射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标准全漫射板)的反射特性而提供的图。
图10(a)~(b)是为了关于增益比较说明在入射角20°的、实施例1~4(使用了光漫射控制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反射特性与比较例1~4(使用了回归性反射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标准全漫射板)而提供的图。
图11(a)~(b)是为了关于亮度比较说明在入射角20°的、实施例1~4(使用了光漫射控制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反射特性与比较例1~4(使用了回归性反射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标准全漫射板)而提供的图。
图12(a)~(b)是为了关于增益比较说明在入射角40°的、实施例1~4(使用了光漫射控制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反射特性与比较例1~4(使用了回归性反射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标准全漫射板)而提供的图。
图13(a)~(b)是为了关于亮度比较说明在入射角40°的、实施例1~4(使用了光漫射控制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反射特性与比较例1~4(使用了回归性反射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标准全漫射板)而提供的图。
图14(a)~(b)是为了比较说明从正面和倾斜30°观察了使用了光漫射膜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情况下的视觉性而提供的图。
图15(a)~(b)是为了分别说明以往的外部光利用型反射膜等而提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一种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如图1所例示那样,至少层叠反射构造体D(包含反射层25c等的反射构造体D)和光漫射膜23b(包含光漫射膜23b等的光漫射构造体C)而成,所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的特征在于,光漫射膜23b具有内部构造,所述内部构造在该光漫射膜内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设置有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区域,并且,使在以下情况下测定的、水平方向上的增益为1以上的出射光的开度角为35°以上的值:将光漫射膜23b的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0°,从光漫射膜23b中的、与反射构造体D相对的侧所相反侧,对在铅垂方向上配置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照射了入射角0°的水平方向的光线。而且,图1所例示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在光漫射构造体C的外部光入射侧例示性地具备包含装饰层23f等的介质构造体B或保护构造体A,进而,作为与它们不同构造体,具备片材材料25f或表面保护层23h。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具体地说明与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有关的实施方式。
1.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在最初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基本结构。
即,图1(a)所例示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在附图上沿着箭头F的方向上从下方依次具备:作为基材25a的铝树脂复合板(ALPOLIC板)、反射构造体D、光漫射构造体C、介质构造体B、以及保护构造体A。
即,图1(a)概略性地示出了沿铅垂方向从上方对将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沿水平方向切断而成的剖面进行平面视后的状态。
更具体地,如图2(d)所例示那样,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包含反射构造体D而构成,所述反射构造体D在附图上沿着箭头F的方向上从下方依次具有粘合剂层25b、反射层25c、基材25d和粘合剂层25e。
再有,反射构造体D未必需要包含反射层25c和基材25d双方,也可以由金属箔那样的一层构成。
即,包含规定的反射构造体而成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具有以下功能:使从外部入射而成的光向与沿着箭头F的方向平行或形成规定角度的方向反射,使其反射光对作为外部方向的观察侧出射。
此外,如图2(c)所例示那样,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包含光漫射构造体C(存在将其仅称为光漫射膜的情况。)而构成,所述光漫射构造体C具有透明树脂膜23a(第一PET膜等)、光漫射膜23b、和另外的透明树脂膜23c(第二PET膜等)。
此外,如图2(b)所例示那样,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包含介质构造体B,所述介质构造体B具有粘合剂层23d、透明树脂膜(第一聚氯乙烯树脂膜等)23e和装饰层23f,发挥规定的装饰性或信息性等。
而且,如图2(a)所例示那样,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包含保护构造体A,所述保护构造体A包含粘合剂层23g和表面保护层23h。进而,作为与该保护构造体A不同构造体,在光漫射膜23b等的周围设置片材材料25f,以便对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机械强度或耐久性进行强化。
此外,这样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的特征在于,如后述那样,在使用的光漫射膜23b中具有规定的内部构造(柱构造等)。
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得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所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能够通过经由多个窗等对来自车内灯的光进行光接收而以宽度宽的开度角(opening angle)使光漫射反射到观察侧。
即,处于电车或公共汽车的车外的观察者自不必说,即使为处于车内的多个观察者,也能够在夜间识别在车外存在的作为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车站名显示板等。
再有,关于作为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车站名显示板等,即使在白天,观察者也能够利用太阳光等外部光来充分识别。
此外,上述的开度角是指在从光漫射膜出射的光被漫射而变宽的状况下示出其宽度状态的角度。
因此,例如,在与图6(a)的实施例1对应的特性曲线的情况下,相对于-20°的入射光,增益(gain)为1以上的漫射角度为-33°~33°,因此,作为开度角而为66°。
(2)反射构造体D
反射构造体D只要为对光进行反射的构造体,则不被特别限制,但是,为了能够向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赋予柔性,例如优选采用反射层25c由金属蒸镀层构成且基材25d由透明塑料膜构成而成的层叠体。
而且,作为反射层25c即金属蒸镀层,可举出铝蒸镀层、银蒸镀层、不锈钢蒸镀层、铜蒸镀层等的至少一个。
此外,作为基材25d即透明塑料膜,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膜、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薄膜、聚乙烯等聚烯烃膜、聚酰胺膜、聚酰亚胺膜等的至少一种。
此外,作为反射层25c中的反射面的立体形状,通常优选采用富有平滑性的平面状,但是,也能够采用锯齿状或角锥棱镜阵列(corner cube array)那样的非平面状。
即,如果为锯齿状或角锥棱镜阵列那样的非平面状,则存在能够比较自由地设计光入射角度和观察角度这样的优点。
此外,也优选使反射构造体为具备在一部分具有光透射部分的结构而成的、半透射反射型。其理由是因为:在来自多个车内灯等的光比较充分的环境下,将该光用作显示光的光源,另一方面,在来自多个车内灯等的光不充分的环境下,能够将在反射构造体的背面设置的背光(backlight)用作显示光的光源。
再有,作为反射构造体的厚度,从反射性和柔性并存的观点出发,优选采用1~5,000μm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采用10~200μm的范围内的值。
(3)光漫射构造体C
接着,对图1或图2(c)所例示的、光漫射构造体C和作为其主要部的光漫射膜23b进行说明。
即,能够将从多个窗或门等入射而来的车内灯的光分别导入为固定的光漫射入射角度区域的入射光,使其作为漫射反射光一边以成为规定的开度角的方式光漫射一边向规定方向出射。因此,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使用具有规定的内部构造的光漫射膜23b,因此,至少在夜间能够使经由许多窗等从广范围的角度入射的车内灯的光高效率地作为漫射反射光(显示光)在宽度宽的开度角高效率地光漫射反射。
即,特征在于,光漫射膜23b具有在膜内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设置有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区域的、内部构造,并且,使在以下情况下测定的、水平方向上的增益为1以上的出射光的开度角为35°以上的值:将光漫射膜23b的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0°,从光漫射膜23b中的、与反射构造体D相对的侧所相反侧,对在铅垂方向上配置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照射了入射角0°的水平方向的光线。
其理由是因为:当这样的开度角为不足35°的值时,至少在夜间在对从广范围的角度入射的车内灯的光进行光接收的情况下,难以以宽度宽的开度角高效率地光漫射反射。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关于上述的开度角,更优选为50°以上的值,进而优选为60°以上的值。
再有,上述的开度角的上限并未被特别限制,但是,通常为90°左右。
因此,是因为:由于难以从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在规定的开度角作为规定照度的漫射反射光出射,所以在车内存在的多个观察者等存在难以明确地识别为车站名显示板等的情况。
此外,更优选使在以下情况下测定的、水平方向上的增益为1以上的出射光的开度角为20°以上的值:将光漫射膜23b的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0°,从光漫射膜23b中的、与反射构造体D相对的侧所相反侧,对在铅垂方向上配置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照射了入射角为20°和-20°的水平方向的光线。更优选为40°以上的值,特别优选为50°以上的值。
其理由是因为:像这样控制出射光的开度角,由此,即使在针对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来自车内灯的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电车或公共汽车通常为横长,所以也更加容易确保规定角度范围的光。
因此,事实上,由于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具有较大的光漫射入射角度区域,所以即使在车辆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固定量的光进行光接收,进而,车外的观察者自不必说,即使为车内的多个观察者等,也能够将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从不同的窗同时且明确地识别为车站名显示板等。
再有,上述的开度角的上限并未被特别限制,但是,通常为90°左右。
此外,漫射反射光(显示光)的照度越高,针对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观察性越是提高,但是,根据设置环境较大地发生变化。因此,已知:通过使用增益这样的指标,从而只要其值为1.0以上,则能够进行比通常的看板明亮的显示。
而且,判明了:只要在照射了入射角为20°和-20°的光线的情况下测定的、沿着水平方向的漫射反射光的增益为1.05以上,则即使在夜间作为从多个窗或门等入射而来的车内灯的光也是充分的。
因此,为了使观察性更良好,优选漫射反射光的增益为1.10以上的值,更优选这样的增益为1.20以上的值,进而优选这样的增益为1.30以上的值。
因此,如图3(a)~(b)所示那样,即使在由于停车位置或存在位置等的关系而针对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车内灯的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那样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横长配置的许多窗或门,所以事实上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固定的显示特性。
此外,在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中,只要为具有规定的内部构造的光漫射膜23b,则具有亮度的均匀性优越的光漫射特性而不是具有光漫射特性单纯的高斯分布型的光漫射特性,因此,关于在视野角内的显示光的亮度的均匀性也能够提高。
此外,用于本发明的规定的光漫射膜如图4(a)所示那样在光漫射膜23b的内部具有柱构造20a,在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14a中以规定间隔林立有折射率相对高的柱状物12a,因此,具有以下特性:只要是为光漫射入射角度区域内的入射光,则作为各向同性漫射光向外部出射。因此,这样的柱状物12a与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14a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01以上的值,更优选为0.05以上的值,进而优选为0.1以上的值。
而且,如图4(a)所示的入射光B那样,在入射光的入射角被包含在光漫射入射角度区域的情况下,即使在该入射角不同的情况下,在内部具有柱构造20a的光漫射膜23b也能够发挥聚光作用而使大致同样的光漫射光出射。
再有,在图4(b)中示出进行由图4(a)所示的具有柱构造20a的光漫射膜23b进行的各向同性漫射而得到的光漫射状态。
此外,图4(a)或图5(a)所示的、具有柱构造20a、20c的光漫射膜23b、23’b通常将入射的光漫射为圆状来发挥所谓的“各向同性”漫射性。
但是,如果如图4(a)中的入射光A和C那样在入射角度不被包含在光漫射入射角度区域中的情况下而为出射光在与膜平行的面内的漫射,则存在成为图4(b)等所示的月牙形的光且关于其也能够用作漫射光这样的特征。
即,针对来自漫射角度区域外的光源入射,也能够利用月牙漫射光对正反射方向某个程度明亮地进行显示。
进而此外,作为在内部具有柱构造的光漫射膜,也优选具有以下的内部构造。
即,折射率相对高的柱状物中的、厚度方向的剖面中的柱状物的宽度(S)优选为0.1~15μm,更优选为0.5~5μm。
此外,在相邻的柱状物的间隔(P)优选为0.1~15μm,更优选为0.5~5μm。进而,优选使膜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柱状物的长度(La)为20~700μm,更优选为50~300μm。
此外,在将光漫射膜组入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内的情况下,假定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了该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而优选以漫射出射光的开度角变得更大的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光漫射膜。
因此,说明以下情况:即使在如图5(a)所示那样单一层的光漫射膜23’包含具有弯曲部16的柱构造20c(以下,存在称为弯曲柱(bent column)类型的情况)的情况下也将其组入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中。
即,在该情况下,优选配置为:在光漫射膜的一个面侧和另一个面侧处柱状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开度角大的方向)与在铅垂方向上配置该显示体的情况下的来自显示体的漫射出射光的水平方向一致。
进一步说,图5(b)所示的单一层的光漫射膜23”b在附图上膜内部上方设置示出各向同性光漫射的柱构造20a以及在膜内部下方设置示出各向异性光漫射的百叶窗(louver)构造20b。
而且,在柱构造20a中,折射率相对高的柱状物12a以规定间隔林立在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14a中,另一方面,在百叶窗构造20b中,将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百叶窗12b以规定间隔平行地竖立设置配置在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14b中。
即,虽然图5(b)所示的光漫射膜23”b为单一层,但是,将在附图上沿上下方向不同的光漫射构造(柱构造20a、百叶窗构造20b)在它们所包含的折射率相对高的柱状物12a与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百叶窗12b的端分别相互侵入那样的接近状态下配置。
因此,入射到光漫射膜23”b的光首先被柱构造20a各向同性光漫射,接着,该各向同性光漫射后的光被百叶窗构造20b各向异性光漫射,在附图上,向外部下方出射。
因此,即使为这样的在单一层中具备发挥不同的光漫射特性的内部构造的光漫射膜23”b,也能够通过单独或重叠多个用于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光漫射膜而进一步鲜明地观察期望的显示光。
而且,在不为多层而为单一层的光漫射膜的情况下,光漫射膜的膜厚优选为30~700μm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60~400μm的范围内的值。
因此,这样的膜厚的光漫射膜发挥规定的光漫射特性,由此,尽管该膜由单一层构成,但是能够将从广范围的角度入射而来的光高效率地作为显示光而将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正面作为中心向比较宽度宽的范围出射漫射光。
(4)介质构造体B
此外,如图1(a)~(b)所示那样,优选将介质构造体B在附图上沿着箭头F的方向上配置于反射构造体D和光漫射构造体C的上方。
此外,介质构造体B优选具有规定的装饰层(也存在称为印刷层的情况。)23f。
进而,介质构造体B优选在与光漫射构造体C相对的侧的表面所相反侧的表面具有装饰层23f。
当像这样构成时,即使在由于电车等的停车位置或观察者的存在位置的关系而车内灯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那样的情况下,车内的观察者等也能够利用具有规定的内部构造的光漫射膜的效果,将根据装饰层的期望的显示内容明确地识别为示出车站名显示等的显示光。
此外,在介质构造体B中,如图1(a)~(b)所示那样,从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透明树脂膜23e上形成装饰层23f。
此外,从使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形成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一个面设置粘合剂层23d来作为介质构造体B的一部分。
此外,这样的介质构造体B中的装饰层23f也可以为在附图上沿着箭头F的方向上配置于反射构造体D或光漫射构造体的上方而成的、直接印刷后的印刷层。
再有,关于这样的装饰层的厚度的下限,通常优选为1μm以上的值,更优选为5μm以上的值。
另一方面,关于这样的装饰层的厚度的上限,通常优选为50μm以下的值,更优选为20μm以下的值。
此外,也优选在装饰层的表面设置着色层(黑色层或白色层)并且将其一部分切下而做成想要显示的文字、图形、记号等的形状。
通过像这样构成,从而做成包含想要显示的文字、图形、记号等的装饰层,能够更提高观察性或提高装饰性。
(5)保护构造体A
进而,也优选如图1(a)~(b)所例示那样在附图上沿着箭头F的方向上在介质构造体B的观察侧设置保护构造体A。
即,只要为这样的结构,则耐久性等优越,并且,关于未形成有对光进行遮蔽的装饰层的部分(未印刷有文字或图案等的部分),被反射构造体D反射后的光容易透射保护构造体A。另一方面,关于形成有对光进行遮蔽的装饰层的部分,阻碍被反射构造体D反射后的光的透射。
因此,只要为具备这样的保护构造体A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则不特别需要例如电车或公共汽车的车站名显示用的照明用的电力,能够遍及长期便宜地使用。
此外,图1(a)~(b)所例示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通常如车站站台等那样被屋外设置而被使用,因此,优选在附图上沿着箭头F的方向上在光漫射膜23b的上方设置表面保护层23h来作为保护构造体A的一部分。
这样的表面保护层23h优选由包括作为主剂的氟树脂或丙烯酸(acrylic)树脂或者聚酯树脂等的树脂板或树脂膜或者玻璃板构成。
而且,在这些表面保护层23h的具体例之中,由于容易防止破损等,所以也更优选为树脂板。
此外,关于表面保护层23h,优选将规定的紫外线吸收剂均匀混合来提供紫外线吸收功能。由此,有效地防止光漫射膜中的紫外线劣化,进而经得起长期间的使用。
而且,代替在表面保护层23h中含有紫外线吸收材料剂,也优选在表面保护层23h的任一侧另外或并用设置紫外线吸收层。
此外,只要为图1(a)~(b)中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则也能够在各种粘合剂层25b、25e、23d、23g或各种基材(透明树脂膜)25d、23a、23c、23e等至少一层混合紫外线吸收剂而使紫外线吸收功能发挥。
此外,关于表面保护层23h的表面,被消光(matt)处理也是优选的,以使表面粗糙度(Ra)为50nm~100μm。
其理由是因为:由此,能够赋予装饰性或高级感,并且,使紫外线适当地漫反射,进而经得起长期间的使用。
此外,如图1(a)所示那样,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优选在附图上底面设置例如雅保丽固(ALPOLIC)板、丙烯酸树脂板、陶瓷板、玻璃板等作为加强构件的片材材料25f。
其理由是因为:利用这样的片材材料25f将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的周围机械地、化学地保护强化,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或灰尘等的侵入。
而且,如图1(a)所示那样,在片材材料25f的表面附近设置用于将光漫射膜的表面周围均匀地按压固定的框构件25g,在不妨碍外部光的入射或漫射反射光的出射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的机械强度。
(6)粘合剂层
此外,如图1等所例示那样,在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中,优选分别经由粘合剂层25e、23d、23g等层叠有反射层25c、光漫射膜23b和装饰层23f等。
作为构成这样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只要具有充分的粘合性和透明性,则不被特别限制,但是,例如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丙烯酸类、硅酮类、尿烷类、橡胶类的粘合剂。
此外,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下限通常优选为1μm以上的值,更优选为3μm以上的值。
另一方面,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上限通常优选为100μm以下的值,更优选为30μm以下的值。
(7)变更例
只要如图1(b)所例示那样在铅垂方向上配置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并且在从铅垂方向眺望其水平剖面的情况下沿着箭头F依次具备反射构造体D、光漫射构造体C、介质构造体B和保护构造体A即可,但是,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
即,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为以下结构:在铅垂方向上配置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且在从铅垂方向眺望其水平剖面的情况下依次具备背面侧保护构件、反射层、粘合剂层、光漫射膜、紫外线吸收层、粘接力强化树脂层、带装饰层的树脂层、表面树脂层、前方侧保护构件等而成。
而且,也优选在背面侧保护构件与反射层(反射构造体)之间以及表面树脂层与前方侧保护构件之间设置规定的缓冲间隔,吸收各结构层的膨胀、收缩等。
即,图1(a)~图1(b)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的结构始终分别为例示,能够根据目的、用途等适当变更。
(8)制造例
例如优选以包含下述工序1)~3)的方式制造图1(a)等所例示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
1)准备光漫射膜用组成物的工序,所述光漫射膜用组成物包含:作为(A)成分的含有多个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B)成分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作为(C)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2)形成光漫射膜用组成物的涂敷层并且对该涂敷层照射活化能线来做成光漫射膜的工序,所述光漫射膜具有在膜内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设置有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区域的内部构造。
3)将光漫射膜和另外准备的反射构造体(反射层)层叠来做成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工序,所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利用从车内灯出射且以至少-20°~+20°的角度范围入射的光,使光漫射反射以便使增益为1.0以上的开度角为20°以上,使观察者观察该光漫射反射后的光。
(光漫射膜用组成物的准备工序)
为为了准备规定的光漫射膜用组成物而将例如下述(A)~(C)成分和根据期望的其他的添加剂混合的工序。
此外,在混合时,在室温下直接进行搅拌也可,但是,从提高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例如40~80℃的加温条件下进行搅拌来做成均匀的混合液。
在此,例如优选包含含有多个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来作为(A)成分。
其理由是因为:通过包含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来作为(A)成分,从而使(A)成分的聚合速度比(B)成分的聚合速度快,使这些成分间的聚合速度产生规定的差,使两个成分的共聚性有效地降低。
此外,作为(B)成分,例如优选包含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所述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由(B1)至少含有2个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B2)多元醇化合物(polyol compound)优选二醇化合物(diol compound)特别优选聚氧化烷撑(polyalkylene glycol)、和(B3)羟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形成。
其理由是因为:只要为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不但能够更容易地调节源自(A)成分的区域的折射率与源自(B)成分的区域的折射率的差,而且有效地抑制源自(B)成分的区域的折射率的偏差,更高效率地得到具备柱构造的光漫射膜。
进而,作为(C)成分,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其理由是因为:在利用光聚合引发剂的作用对光漫射膜用组成物照射活化能线时,能够高效率地形成在源自(B)成分的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林立有源自(A)成分的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柱状物而成的、柱构造。
再有,优选使(A)成分的含有量相对于(B)成分100重量份通常为25~40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优选使(C)成分的含有量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为0.2~2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
此外,优选形成具有变形柱状物的柱构造20c,所述变形柱状物在图5(a)所示那样的柱状物12a的中途具有弯曲部16。
在该情况下,光漫射膜用组成物相对于上述(A)~(C)成分而优选包含从由苯氧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基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类紫外线吸收剂组成的组选择的至少一种紫外线吸收剂来特别作为(D)成分。
其理由是因为:包含这样的紫外线吸收剂来作为(D)成分,由此,在照射活化能线时,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有选择地吸收规定波长的活化能线,进而,能够有效地形成弯曲部。
再有,优选使(D)成分的含有量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为不足2重量份(其中,除去0重量份。)的值。
(光漫射膜的形成工序)
首先,对工序片材涂敷规定的光漫射膜用组成物,形成涂敷层。
作为这样的工序片材,可举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等,在其上,利用例如刮涂(knife coat)法、辊涂法、棒涂(bar coat)法、刮刀涂敷(blade coat)法、模具涂敷法和凹面涂敷法进行涂敷以使涂敷层的膜厚为60~700μm的范围内的值。
接着,对涂敷层进行紫外线或电子束等活化能线照射,在膜内形成柱构造,做成规定的光漫射膜。
更具体地,在活化能线的照射工序中,对在工序片材之上形成的涂敷层,照射光线的平行度高的平行光。
在此,平行光是指意味着发出的光的方向在从哪一个方向看的情况下都没有分散的大致平行的光。
更具体地,优选在利用透镜将来自例如点光源的照射光做成平行光之后对涂敷层进行照射,或者,在利用照射光平行化构件将来自线状光源的照射光做成平行光之后对涂敷层进行照射。因此,优选使作为照射光的平行光的平行度为10°以下的值,更优选为7°以下的值,进而优选为3°以下的值。
然后,在如上述那样光漫射膜用组成物相对于上述(A)~(C)成分而包含特定的紫外线吸收剂的状态下照射平行光,由此,将入射光各向同性漫射,能够使开度角容易变大。
因此,能够做成图5(a)所示所示那样的具备柱构造20c的光漫射膜23’b,所述柱构造20c在柱状物12a的中途具有弯曲部16。
即,在后述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中,调整这样的光漫射膜23’b的具有弯曲部16的柱构造20c的弯曲延伸方向,如图3(a)所示那样,优选配置为反射漫射光与地面(水平面)平行。
此外,规定的光漫射膜并不被上述例限定,例如,也可以为图5(b)所示那样的、在膜内沿上下方向(膜厚方向)具有百叶窗构造20b和柱构造20a的、复合型的光漫射膜23”b。
即,如上述那样,图5(b)所示的单一层的光漫射膜23”b在附图上膜内部上方设置示出各向同性光漫射的柱构造20a以及在膜内部下方设置示出各向异性光漫射的百叶窗构造20b。因此,能够制造这样的复合型的光漫射膜23”b而用于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50。
(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组装工序)
是如下工序:用于层叠上述的光漫射膜和另外准备的反射构造体(反射层),利用从车内灯出射以至少-20°~+20°的角度范围入射的光,使增益为1.0以上的、作为光漫射角度的宽度的开度角为20°以上。
因此,是做成为了使增益为1.0以上的开度角为20°以上而使光漫射反射而使车内的观察者等观察该光漫射反射后的光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工序。
更具体地,在镜面反射构件(例如,在厚度100μm的PET膜的表面以厚度为300nm的方式蒸镀铝后的构件)之上经由厚度5~15μm的粘合剂层贴合光漫射膜,能够制造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实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光漫射膜的制作
(1)低折射率聚合性化合物(B)成分的合成在容器内对1摩尔作为(B2)成分的重量平均分子量9,200的聚丙二醇(PPG)收容有2摩尔作为(B1)成分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2摩尔作为(B3)成分的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之后,按照常用方法发生反应,得到了重量平均分子量9,900的聚醚聚氨酯丙烯酸甲酯(polyether urethanemethacrylate)。
再有,聚丙二醇和聚醚聚氨酯丙烯酸甲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按照下述条件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值。
·GPC测定装置:TOSOH(公司)制、HLC-8020
·GPC柱:TOSOH(公司)制(以下,记载为通过顺序)
TSK保护柱(guard column)HXL-H
TSK凝胶(gel)GMHXL(×2)
TSK凝胶(gel)G2000HXL
·测定溶剂: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2)光漫射膜用组成物的调制
接着,在相对于得到的作为(B)成分的重量平均分子量9,900的聚醚聚氨酯丙烯酸甲酯100重量份添加了作为(A)成分的由前述式(3)表示的分子量268的邻苯基苯氧基乙氧基乙酯150重量份和作为(C)成分的2-羟基-2-甲基-1-苯丙烷-1-酮20重量份(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而为8重量份)之后,在80℃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混合,得到了光漫射膜用组成物。
再有,关于(A)成分和(B)成分的折射率,在使用阿贝折射计(Abberefractometer)(ATAGO(公司)制、阿贝折射计DR-M2、Na光源、波长589nm)根据JIS K0062:1992进行测定时,分别为1.58和1.46。
(3)涂敷工序
接着,对作为工序片材的膜状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称为PET。)涂敷得到的光漫射膜用组成物,形成了膜厚120μm的涂敷层。
(4)活化能线照射工序
接着,一边使涂敷层向规定方向移动,一边使用将中心光线平行度控制为±3°以内的紫外线点平行光源(jatec(公司)制),将平行度为2°以下的平行光(主峰值波长365nm且此外在254nm、303nm、313nm处具有峰值的来自高压水银灯的紫外线)以使照射角(θd)大致为10°的方式向涂敷层照射。
此时的峰值照度为1.08mW/cm2,累计光量为53.13mJ/cm2,灯高度为240mm,涂敷层的移动速度为0.2m/分。
接着,在涂敷层的露出面侧层叠有厚度38μm的具有紫外线透射性的剥离膜(lintec(公司)制、SP-PET382050)。
接着,从剥离膜之上照射使上述的平行光的前进方向为随机的散射光以使成为峰值照度为10mW/cm2、累计光量150mJ/cm2,使涂敷层完全固化,得到了除去工序片材和剥离膜后的状态下的膜厚为170μm的单柱构造的光漫射膜(在表1中,称为TYP1。)。
2.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试验片)的制造
接着,如图2(a)~(b)所例示那样,将得到的光漫射膜经由厚度15μm的粘合剂层贴合到作为反射构造体的镜面反射构件(在厚度100μm的PET膜的表面以成为厚度300nm的方式蒸镀铝后的构件)之上,制造了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评价用试验片。
再有,在光漫射特性的关系上,在上述的活化能线照射工序中,在使将光漫射膜沿长尺寸方向制造的方向为MD方向的情况下,在光漫射膜中配置为与该MD方向水平正交的TD方向为上下方向。
即,在将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沿铅垂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与镜面反射构件贴合,以使在光漫射膜的一个面侧和另一个面侧处柱状物的位置不同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
3.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评价
(1)漫射反射特性的评价1(增益)
在将包含得到的光漫射膜等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配置在铅垂方向上的状态下,将光漫射膜的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0°,使设想为来自车内灯的光的水平方向的光从光漫射膜的与反射构造体相对的侧所反对侧以成为规定角度(-20°、0°、+20°)的方式分别入射。
然后,使用小型简易散射测定器(Cybernet Systems公司制,Mini-Diff)测定向哪个方向以何种程度的明亮度漫射反射,通过与基准值的关系计算了增益。
然后,在图6(a)~(b)中示出作为在横轴取漫射角度(°)、在纵轴取在-20°入射的漫射角度(°)所对应的增益而成的、特性曲线的图。
此外,在图7(a)~(b)中示出作为在横轴取漫射角度(°)、在纵轴取在-20°入射的漫射角度(°)所对应的亮度的值而成的、特性曲线的图。
此外,在图8(a)~(b)中示出作为在横轴取漫射角度(°)、在纵轴取在0°入射的漫射角度(°)所对应的增益而成的、特性曲线的图。
此外,在图9(a)~(b)中示出作为在横轴取漫射角度(°)、在纵轴取在0°入射的漫射角度(°)所对应的亮度的值而成的、特性曲线的图。
此外,在图10(a)~(b)中示出作为在横轴取漫射角度(°)、在纵轴取在20°入射的漫射角度(°)所对应的增益而成的、特性曲线的图。
此外,在图11(a)~(b)中示出作为在横轴取漫射角度(°)、在纵轴取在20°入射的漫射角度(°)所对应的亮度的值而成的、特性曲线的图。
此外,在图12(a)~(b)中示出作为在横轴取漫射角度(°)、在纵轴取在40°入射的漫射角度(°)所对应的增益而成的、特性曲线的图。
此外,在图13(a)~(b)中示出作为在横轴取漫射角度(°)、在纵轴取在40°入射的漫射角度(°)所对应的亮度的值而成的、特性曲线的图。
再有,将比较例4作为基准而在表1中示出增益为1.0以上的漫射光的光漫射角度的范围(其宽度相当于开度角)。
(2)漫射反射特性的评价2(正面和倾斜)
在将得到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贴附于由室内灯照射的壁并配置于铅垂方向的状态下,对从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正面视觉时的状况进行拍照观察(在图14(a)中、记号a1所相当),按照下述基准进行了评价。
同样地,对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拍照观察了从倾斜30°视觉时的状况(在图14(b)中、b1所相当),按照下述基准进行了评价。
◎:看起来发白。
○:看起来大致发白。
△:看起来稍微发黑。
×:看起来发黑。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除了如以下那样制造光漫射膜之外,还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光漫射膜(在表1中,称为TYP2。)。
即,在调制光漫射膜用组成物时,除了以0.08重量份的比例添加了紫外线吸收剂(BSF(公司)制、TINUVIN 384-2)来进而作为(D)成分之外,还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光漫射膜(具有弯曲部、长度120μm的5°倾斜的弯曲柱构造)。
接着,使用得到的光漫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在对实施例2的光漫射膜用组成物200μm以实施例1的条件照射平行光之后,层叠剥离膜,从其上进行第二个阶段的照射(入射角0°、峰值照度为2.54mW/cm2、累计光量为46.76mJ/cm2),按照实施例1制造了下部的柱构造在中途弯曲后的弯曲双柱构造的光漫射膜(在表1中,称为TYP3。)。
接着,使用得到的光漫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除了如以下那样制造了光漫射膜之外,还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光漫射膜(在表1中,称为TYP4。)。
即,在调制光漫射膜用组成物时,使涂敷厚为60μm,使照射角(θd)为0°来进行了制造。此时的峰值照度为1.14mW/cm2,累计光量为57.6mJ/cm2
接着,使用得到的光漫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除了代替实施例1的光漫射膜而使用回归性反射片材(封入胶囊型)FMG PSH8512(日本carbide公司制,在表1中,称为TYP5。)之外,还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除了代替实施例1的光漫射膜而使用回归性反射片材(高亮度胶囊透镜(capsule lens)型)ULP OR812(日本carbide公司制,在表1中,称为TYP6。)之外,还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除了代替实施例1的光漫射膜而使用回归性反射片材(超高亮度棱镜透镜型)CRG CF99802(日本carbide公司制,在表1中,称为TYP7。)之外,还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除了代替实施例1的光漫射膜而使用标准全漫射板(Edmund公司制,在表1中,称为TYP8。)之外,还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
Figure BDA000188719778000023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如详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在将包含反射层的反射构造体和规定的光漫射膜层叠而成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中,利用电车或公共汽车的车内灯,即使在夜间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固定的显示特性,并且,提高在视野角内的显示光的亮度。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期待应用于即使在没有电灯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夜间识别的车站名显示板、看板、广告和道路用标识等各种显示体。
只要更具体地改变语言,则能够根据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和其优选方式享受下述那样的效果。即,本发明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可说是存在广泛的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即使没有特别的电源,在电车或公共汽车等的车内存在的多个观察者等也能够不管昼夜明确地识别为示出车站名显示看板的漫射光。
2)将来自电车等的、例如一个窗的光作为光源而许多观察者能够从不同的窗同时识别为示出车站名显示看板的漫射光。
3)利用聚光作用导入从车辆的多个窗发出的车内灯的光,能够提高作为示出车站名显示看板的漫射光的反射亮度。
4)由于具有较大的开度角,所以许多观察者能够从电车等的多个窗同时在鲜明的状态下观察为示出车站名显示看板的漫射光。
5)即使为移动的电车等,成为规定角度内的入射光与从规定角度偏离的入射光也为相同程度,因此,显示体的明亮度被固定保持。
6)即使为移动的电车等,由于漫射光的开度角较大,所以也能够以固定距离(固定时间)、相同程度的鲜明度观察为示出车站名显示看板的漫射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a:折射率相对高的柱状物、12b:折射率相对高的百叶窗、14a: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14b:折射率相对低的百叶窗、16:弯曲部、20a、20c:柱构造、20b:百叶窗构造、23、23a、23c、23e:透明树脂膜、23b、23’b、23”b:光漫射膜、23d、23g、25e、25b:粘合剂层、25c:反射层、23h:表面保护层(紫外线吸收层)、23f:装饰层、25a:基材、25f:片材材料、25g:按压构件(框构件)、50: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Claims (7)

1.一种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将反射构造体和光漫射膜层叠而成,所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光漫射膜具有在膜内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设置有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区域的、内部构造,
所述内部构造为在折射率相对低的区域中沿膜的膜厚方向林立有折射率相对高的多个柱状物而成的柱构造,
并且,使在以下情况下测定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于标准白色板的增益为1以上的出射光的开度角为35°以上的值:将所述光漫射膜的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0°,从所述光漫射膜的与所述反射构造体相对的侧的相反侧,对在铅垂方向上配置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沿水平方向照射了入射角0°的光线,
所述增益是将使用亮度系统测量向标准白色板照射的反射光而得到的数值作为基准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其特征在于,使在以下情况下测定的、水平方向上的增益为1以上的出射光的开度角为20°以上的值:从所述光漫射膜的与所述反射构造体相对的侧的相反侧,对在铅垂方向上配置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沿水平方向照射了入射角为20°和-20°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构造为至少将第一柱构造和第二柱构造沿膜厚方向层叠而成的多个柱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构造中,在所述柱状物的中途具有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构造体与所述光漫射膜之间或者在所述光漫射膜的外部光入射侧具有装饰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漫射膜的外部光入射侧设置有紫外线吸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的光源是电车或公共汽车的车内灯。
CN201811462430.XA 2018-02-22 2018-11-30 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Active CN1101874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0015A JP7053306B2 (ja) 2018-02-22 2018-02-22 車内灯利用型表示体
JP2018-030015 2018-0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421A CN110187421A (zh) 2019-08-30
CN110187421B true CN110187421B (zh) 2022-12-09

Family

ID=67616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62430.XA Active CN110187421B (zh) 2018-02-22 2018-11-30 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8631B2 (zh)
JP (1) JP7053306B2 (zh)
CN (1) CN1101874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5741A (zh) * 2020-03-18 2022-11-08 株式会社可乐丽 发光显示片、发光显示构件、发光显示装置、以及发光显示构件的制造方法
WO2023190706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株式会社クラレ 透明積層体
CN116731237A (zh) * 2023-07-12 2023-09-12 广东日出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型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62123A1 (ja) * 2004-12-08 2006-06-15 Kimoto Co., Ltd.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WO2014156303A1 (ja) * 2013-03-28 2014-10-0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光拡散フィルム
CN105074508B (zh) * 2013-03-29 2018-06-22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扩散膜和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
CN105143928B (zh) * 2013-04-30 2019-03-08 琳得科株式会社 显示器用光扩散膜以及使用它的反射型显示装置
US20150168613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Frontlight diffuser with integrated black mask
JP6309753B2 (ja) * 2013-12-25 2018-04-1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外光利用型表示体
TW201702056A (zh) * 2015-03-31 2017-01-16 巴川製紙所股份有限公司 異方性光學膜之製造方法
US9616823B1 (en) * 2016-08-22 2017-04-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lluminated badge for 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59312A1 (en) 2019-08-22
US11328631B2 (en) 2022-05-10
JP7053306B2 (ja) 2022-04-12
JP2019144469A (ja) 2019-08-29
CN110187421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0992B2 (en) Daylighting sheet, daylighting panel and roll-up daylighting screen
CN110187421B (zh) 车内灯利用型显示体
US10739501B2 (en) Light diffusion film laminate for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915242B1 (ko) 높은 광확산성을 갖는 리플렉터
CN102834745A (zh) 光学装置和照明装置
US10670788B2 (en) Light diffusion film laminate for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628474B (zh) 利用外來光型顯示體
KR20100033663A (ko) 고굴절층을 포함하는 광학시트
US9651728B2 (en) Variable index light extraction layer with microreplicated pos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6144170B2 (ja) 半透過型表示体
KR20110065610A (ko) 집광형 광학 시트
JP6309753B2 (ja) 外光利用型表示体
JPH1138207A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1235606A (ja) 反射機能及び透過機能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JP2008277025A (ja) 面光源用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8233824A (ja) 視野角制御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266611A (ja) 光均一素子、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227994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1534341B1 (ko) 고굴절층을 포함하는 광학시트
WO2006028334A1 (en) Rear projection screen
JP7170507B2 (ja) 外光利用型表示体
KR101129595B1 (ko) 광확산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4137520A (ja) 光拡散積層体及び照明装置
KR20130079145A (ko) 복합 프리즘시트
JP2013218093A (ja) 光拡散積層体、面光源装置並びにその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てなる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