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8292A - 电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电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8292A
CN110178292A CN201880006952.0A CN201880006952A CN110178292A CN 110178292 A CN110178292 A CN 110178292A CN 201880006952 A CN201880006952 A CN 201880006952A CN 110178292 A CN110178292 A CN 110178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hase
mentioned
stator
electric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69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增田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78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8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02K16/04Machines with one rotor and two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02K3/20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damping or commut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2270/00Further aspects 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T2270/40Failsafe aspects 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 B60T2270/413Plausibility monitoring, cross check, redund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8Electric or magnetic
    • F16D2121/24Electric or magnetic using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fail safe, back up, redundant or other similar emergenc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马达,其中,即使在多个电力系统的一部分中产生异常的情况下,仍可抑制电磁力的不均匀。该电动马达(1)可与多个电力系统(D1、D2)连接,该电动马达(1)包括:定子(8),该定子(8)包括在周向而形成的多个励磁磁极(12);三相以上的线圈(U1、V1、W1(U2、V2、W2)),该线圈((U1、V1、W1)U2、V2、W2)针对多个电力系统(D1,D2)的每个,使该电力系统的三相以上的电流流过,各线圈形成于多个励磁磁极(12)中的相应励磁磁极上;转子(9),该转子(9)可相对该定子(8)而旋转。定子(8)的线圈(U1、V1、W1,U2、V2、W2)以在周向邻接的线圈为相互不同的相,并且为相互不同的电力系统的方式设置。

Description

电动马达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7年1月17日、申请号为JP特愿2017-005734的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其整体,将其作为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内容而进行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马达,本发明涉及可提高冗余性的电动马达。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马达,人们提出了下述的技术。
(1)于直线移动部的外周,同轴地设置电动马达的电动制动装置(专利文献1)。
(2)设置同一相连续的2个系统的绕组的径向间隙马达(专利文献2)。
(3)以规定的相顺序而设置的第1系统的线圈组与第2系统的线圈组交替地设置的径向马达(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247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201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15-039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比如,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采用了电动马达的电动制动装置中,具有电动马达要求极高的冗余性的情况。比如,具有即使在于马达线圈或驱动逆变器等中产生异常的情况下,仍要求连续进行动作的情况。
在这样的场合,比如,人们提出有专利文献2、3这样的以规定的组合而将马达线圈与多个电力系统连接,进行多重化的电动马达。但是,在针对这些马达,于上述多个电力系统中的一个或一部分中产生异常的场合,具有因励磁磁通的不均匀,产生旋转方向以外的电磁力的情况,具有轴承等的支承部上的负荷的增加或动作声音的增加的问题的可能性。
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将同一相的线圈按照多个连接而设置,将该连接的多个同一相的线圈分别与各自的系统连接的场合,由于针对同一相邻接的中间部分的电流抵消旋转方向的电磁力,故形成无效的空间。由此,具有产生转矩密度降低,马达的尺寸的增加和成本的增加的问题的可能性。
在专利文献3那样的交替地设置以规定的相顺序而设置的第1系统的线圈组、与以相同的规定的相顺序而设置的第2系统的线圈组的场合,特别是针对极数和槽数少的马达,容易产生上述电磁力的不均匀。比如,在上述电动制动装置的场合,为了降低每圈的电动角频率,以便提高响应性,必须要求采用极少的极数的马达。由此,如果采用上述专利文献3的方式,则具有产生电磁力的不均匀的问题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马达,其中,即使在于多个电力系统的一部分(一个系统或几个系统)中产生异常的情况下,仍可抑制电磁力的不均匀。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动马达涉及可与多个电力系统连接的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包括:
定子,该定子包括:在周向而形成的多个励磁磁极;三相以上的线圈,该线圈针对上述多个电力系统的每个,使该电力系统的三相以上的电流流过,各线圈形成于上述多个励磁磁极中的相应励磁磁极上;
转子,该转子可相对该定子而旋转;
上述定子的上述线圈以在上述周向邻接的线圈为相互不同的相,并且为相互不同的电力系统的方式设置。
按照该方案,在全部的电力系统正常的场合,从这些电力系统向上述多个系统的全部的相的线圈供给电力,产生旋转方向的电磁力。由此,转子相对定子而在所希望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于是,可驱动该电动马达,在上述旋转方向产生必须要求的转矩。
由于即使在于多个电力系统的一部分中产生异常的情况下,在周向邻接的线圈为相互不同的相,并且为相互不同的系统,故与没有产生异常的电力系统连接的系统的线圈在圆周方向分散。由于对在该分散方向分散的线圈供给电流,故可抑制旋转方向以外的电磁力的不均匀。于是,可降低轴承等的支承部上的负荷,另外可降低动作声音。此外,由于在周向邻接的线圈为相互不同的相,故没有抵消旋转方向的电磁力,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可抑制转矩的降低。于是,可谋求电动马达的尺寸的减少和成本的降低。
也可这样形成,即,上述三相以上的线圈为三相的线圈,并且上述多个电力系统为由第1系统和第2系统构成的双系统;
上述定子中的上述线圈以第1系统的U相线圈、第2系统的V相线圈、第1系统的W相线圈、第2系统的U相线圈、第1系统的V相线圈与第2系统的W相线圈的顺序设置。
按照该方案,由于关于U相、V相和W相,线圈按照在规定的顺序(比如U相、V相和W相的顺序),在圆周方向而并列,并且第1电力系统的线圈与第2电力系统的线圈在圆周方向交替的方式并列,即使在于第1系统和第2系统中的任意一者中产生异常的情况下,剩余的系统的线圈在圆周方向均等配置,大致抵消有助于转矩的旋转方向以外的电磁力,故最好采用该方式。
还可这样形成,即,将上述第1系统的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于上述定子的外径侧,将上述第2系统的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于上述定子的内径侧。
由于像前述的那样,形成将各系统中的线圈在圆周方向分散的配置,故具有线圈的布线复杂的可能性,具有布线部的空间增加的情况。另外,比如,在于采用弱磁通控制等的高速旋转中,某电力系统的线圈产生断线等造成的异常的场合,具有断线的上述线圈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压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样大的感应电压造成的绝缘破坏,具有希望在各系统的布线之间设置足够的沿面距离的情况。
按照该方案,通过将与第1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在定子的外径侧,将与第2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在定子的内径侧,可在与第1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和与第2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之间,确保必要的足够的沿面距离。于是,可在今后防止在线圈中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压而造成的绝缘破坏。另外,通过将各系统的布线部像这样而布设,各系统的布线不交错,可构成较简单的布线部。
也可这样形成,即,将上述第1系统的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于上述定子的轴向的第1端的外侧,将上述第2系统的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于上述定子的轴向的第2端的外侧。
即使在该情况下,仍可在与第1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和与第2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之间,确保必要的足够的沿面距离。于是,可在今后防止在线圈中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压而造成的绝缘破坏。另外,通过使第1和第2系统的布线部像这样而布设,这些系统的布线不交错,可构成较简单的布线部。
上述布线部的一部分也可构成上述三相的线圈的中性点。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2个结构中的任意的组合均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各项权利要求的2个以上的任意的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的下面的优选的实施形式的说明,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形式和附图用于单纯的图示和说明,不应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同一部件标号表示同一或相应部分。
图1为以示意方式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的结构和构思方案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电动马达装置中的电动马达的图,其为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A为图2的电动马达的剖视图,该图为表示该电动马达中的第2系统的线圈产生异常的状态的图;
图3B为已有技术的电动马达的剖视图,该图为表示该电动马达中的第2系统的线圈产生异常的状态的图;
图4为以示意方式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的结构和构思方案的剖视图;
图5为以示意方式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的结构和构思方案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图2的电动马达的变形例子的图,该图为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3A、图3B,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适用于比如车辆的电动制动装置等。
(电动马达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表示按照第1和第2系统而多重化的电动马达装置的构思方案。电动马达装置包括:电动马达1、控制装置2与指令机构3。电动马达1包括第1系统的三相的线圈U1、V1、W1、第2系统的三相的线圈U2、V2、W2。控制装置2包括第1和第2控制装置21、22
在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上,经由第1控制装置21连接第1电源装置41。第1电力系统D1通过第1电源装置41与配线构成,该配线将第1电源装置41和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连接。在第2系统的线圈U2、V2、W2上,经由第2控制装置22,连接第2电源装置42。第2电力系统D2通过第2电源装置42与配线构成,该配线将第2电源装置42和第2系统的线圈U2、V2、W3连接。
(控制系统)
在第1和第2控制装置21、22上连接指令机构3。该指令机构3设置于比如作为第1和第2控制装置21、22的高级控制机构的高级ECU(在图中没有示出)上。该高级ECU采用比如控制车辆整体的电子控制单元(VCU)。高级ECU包括第1和第2控制装置21、22的综合控制功能。指令机构3对应于依赖于图示之外的制动踏板等的操作机构的操作量的传感器输出,分别将转矩力指令值输出给第1和第2控制装置21、22
第1电源装置41独立地将电力供给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和第1控制装置21。第2电源装置42独立地将电力供给第2系统的线圈U2、V2、W2和第2控制装置22
各控制装置21、22包括运算装置5和逆变器6。运算装置5为比如微型计算机等的处理器或ASIC等的硬件模块。该运算装置5按照相对来自指令机构3的转矩指令值而跟踪控制输出转矩的方式,根据转矩指令值和管制反馈值,对电动马达的操作量进行运算,将操作信号输出给逆变器6。作为上述各种反馈值,列举有马达电流和/或马达角度等。
逆变器6比如采用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开关硬件,构成半桥电路等,将直流电变换为三相(U相、V相、W相)的交流电。如果逆变器6进行调整对线圈端子施加电源电压的脉冲宽度的比率的PWM控制,则价格低,最好为该方式,但是,也可比如,单独地设置升压电路,进行PAM控制等。
电动马达装置还可适当采用角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热敏电阻等的传感器(在图中没有示出)。另外,在图1中,为了方便而可设置各种处理块(在图中没有示出)。另外,在安装于软件或硬件中时,各处理块的功能部也可适当综合、分割而安装。
(电动马达1)
图2为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像图2所示的那样,电动马达1包括:外壳7、定子8与转子9。电动马达1为比如三相的同步马达。在外壳7的内周面上设置定子8。电动马达1为径向间隙型,其中,在定子8的内周面上,以具有间隙而间隔开的方式设置转子9。外壳7包括带底圆筒形的外壳本体7a与盖部7b。该盖部7b封闭外壳本体7a的轴向一端侧的开口端。在该盖部7b上,设置使马达轴9a的一部分向轴向伸出的开口部7ba。
在外壳本体7a的内周面上,嵌合固定有定子8。在转子9的中心部具有上述马达轴9a。在外壳本体7a的底面和盖部7b上,设置滚动轴承10、11。这些滚动轴承10、11设置于同一轴心上。马达轴9a经由滚动轴承10、11,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外壳7上。
像图1所示的那样,电动马达1包括共计6个槽的励磁磁极12,其中,针对三相(U相、V相、W相)电流的各相,具有2个槽。上述励磁磁极12通过缠绕于各槽13中的线圈而形成。如果相对槽13,具有极数和槽数的比为2∶3~4∶3的磁极,则转子9形成高输出,这是优选的。上述极数和槽数不限于前述的例子,而适当地确定。其中,如果在适合于电动马达1的性能必要条件的范围内,以极少的极数和槽数而构成,则对于必须要求高速响应的用途来说,是优选的。另外,转子磁极既可为永久磁铁,也可为相对旋转相位,透磁率具有突极性的形状的磁性体,还可具有这两者。
在定子8中,在圆周方向邻接的线圈为相互不同的相,并且为在圆周方向邻接的线圈为相互不同的系统。具体来说,线圈在圆周方向,沿图1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按照第1系统的U相线圈U1、第2系统的V相线圈V2、第1系统的W相线圈W1、第2系统的U相线圈U2、第1系统的V相线圈V1、第2系统的W相线圈W2的顺序而并列。换言之,关于U相、V相和W相,第1电力系统D1的线圈U1、V1、W1与第2电力系统D2的线圈U2、V2、W3以规定的顺序沿圆周方向并列,并且第1电力系统D1的线圈和第2电力系统D2的线圈以在圆周方向交替的方式并列。像这样,各系统的线圈以在圆周方向分散开的方式设置。
在将第1电力系统的线圈U1、V1、W1电连接的布线部14上,形成第1系统的三相的线圈U1、V1、W1的中性点15。另外,在将第2电力系统的线圈U2、V2、W2电连接的布线部16上,形成第2系统的三相的线圈U2、V2、W2的中性点17。
但是,由于像前述的那样,形成在圆周方向分散各系统中的线圈的配置,故具有线圈的布线复杂的可能性,具有布线部的空间增加的情况。另外,在比如,于采用弱磁通控制等的高速旋转中,某电力系统的线圈产生断线等造成的异常的场合,具有断线的上述线圈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压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样的大的感应电压造成的绝缘破坏,具有希望在各系统的布线之间设置足够的沿面距离的情况。
于是,在希望在各系统的布线之间设置足够的沿面距离的场合,在该电动马达1中,像图2所示的那样,将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电连接的布线部14的一部分(构成中性点的部分)布设于定子8的轴向的第1端的外侧,将第2系统的线圈U2、V2、W2电连接的布线部16的一部分(构成中性点的部分)布设于定子8的轴向的第2端的外侧。比如,也可借助通过树脂部件而模制的旁路等的导线,支承布线部的一部分,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省略。或者,也可形成在以形成卷绕部的线圈线的原样的状态而布线后,通过模或蜡烛等而固定布线部的一部分的结构。
(与已有技术的比较)
在图3A的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中,在通过虚线表示的第2系统的线圈U2、V2、W2产生异常的状态,通过使电流流过在圆周均等配置的通过实线表示的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可抑制旋转方向以外的电磁力的不均匀。
像图3B所示的那样,在按照同一系统的线圈以在圆周方向连续的方式,即,按照沿一者的半圆周,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并列,沿另一者的半圆周,第2系统的线圈U2、V2、W2以并列的方式设置的已有技术中,考虑通过虚线表示的第2系统的线圈U2、V2、W2产生异常的状态。在该已有技术中,由于通过实线表示的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偏靠于一侧而设置,故如果使电流流过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则不希望地产生旋转方向以外的电磁力。
(作用效果)
按照以上描述的电动马达1,在全部的电力系统D1、D2正常的场合,从该第1和第2电力系统D1、D2分别向第1和第2系统的全部的相的线圈供给电流,产生旋转方向的电磁力。由此,相对定子8,转子9在所希望的旋转方向而进行旋转。于是,可驱动该电动马达1,在上述旋转方向产生必要的转矩。
由于即使在于第1和第2电力系统D1、D2中的任意一者中,产生比如断线等的异常的情况下,在旋转方向邻接的线圈仍为相互不同的相,并且形成相互不同的系统,故与正常的电力系统连接的系统的线圈在圆周方向分散。由于对在该圆周方向分散的线圈供给电流,故可抑制旋转方向以外的电磁力的不均匀。由此,可减少轴承等的支承部上的负荷,另外可减少动作声音。此外,由于在旋转方向邻接的线圈为相互不同的相,故没有抵消旋转方向的电磁力,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可降低转矩。于是,可谋求电动马达1的尺寸的减少和成本的降低。由于谋求电动马达1的尺寸的减少,故可提高装载电动马达1的设备的通用性。由于即使在为极数少的电动马达1的情况下,在一部分的电力系统中产生异常后的磁回路仍分散,故对于必须要求高速旋转的马达结构来说,是优选的。
由于关于U相、V相和W相,线圈以规定的顺序(比如,U相、V相和W相的顺序)在圆周方向并列,并且第1电力系统D1的线圈与第2电力系统D2的线圈以在圆周方向交替的方式并列,故即使在于第1系统和第2系统中的任意一者中产生异常的情况下,仍在圆周方向均等配置剩余的系统的线圈,由于大致地抵消有助于转矩的旋转方向以外的电磁力,故该方式是优选的。
由于将第1系统的各线圈U1、V1、W1电连接的布线部14的一部分布设在定子8的轴向的第1端的外侧,将第2系统的各线圈U2、V2、W2电连接的布线部16的一部分布设在定子8的轴向的第2端的外侧,故可在与第1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14和与第2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16之间,确保必要的足够的沿面距离。于是,可在今后防止在线圈中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压而造成的绝缘破坏。另外,可通过像前述的那样,布设第1和第2系统的布线部14、16,这些系统的布线不交叉,可构成较简单的布线部14、16。
(其它的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应于通过各实施方式而在先说明的事项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仅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场合,对于结构的其它的部分,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与在先说明的方式相同。同一结构,实现同一作用效果。不仅可进行通过实施的各方式而具体描述的部分的组合,而且如果没有特别地对组合产生妨碍,还可部分地将实施的方式之间组合。
像图4所示的那样,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包括电动马达1A,其按照第1、第2和第3系统而进行多重化处理。在该电动马达装置中,不但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图1)的结构要素,而且包括第3控制装置23。在第3系统的线圈U3、V3、W3上,经由第3控制装置23,连接第3电源装置43。第3电力系统D3由第3电源装置43与将该第3电源装置43和第3系统的线圈U3、V3、W3连接的布线构成。电力系统D1、D2、D3独立地对各系统的线圈供给电力。另外,在将第3系统的线圈U3、V3、W3电连接的布线部18上,形成第3系统的三相的线圈U3、V3、W3的中性点19。
该电动马达1A包括共计9个槽的励磁磁极12,其中,针对三相(U相、V相、W相)电流的各相具有3个槽。上述励磁磁极12通过缠绕于各槽13中的线圈而形成。
线圈在圆周方向,沿图4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按照第1系统的U相线圈U1、第2系统的V相线圈V2、第3系统的W相线圈W3、第2系统的U相线圈U2、第3系统的V相线圈V3、第1系统的W相线圈W1、第3系统的U相线圈U3、第1系统的V相线圈V1、第2系统的W相线圈W2的顺序而并列。换言之,关于U相、V相和W相,第1~第3电力系统的线圈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均以规定的顺序(U相、V相和W相的顺序)在圆周方向并列,并且第1~第3电力系统D1、D2、D3的线圈以同一电力系统的线圈不邻接的方式并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任意的电力系统或与该电力系统连接的线圈的异常时,虽然剩余的(正常的)励磁磁极12完全不是圆周均等配置,但是如果与集中地配置各系统的线圈的已有技术相比较,则剩余的系统的线圈在圆周方向分散。由于对在该圆周方向分散的线圈供给电流,故实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图1和图4中,相对相数和电力系统数量,槽为最小限,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比如,也可相对图1所示的2个电力系统分别具有三相线圈的结构设置12个槽。像这样,励磁计数数量、槽数量可适当地确定。此时,比如,针对12槽的场合,与图1的结构相同,在2个系统的电力系统与线圈连接的场合,由第1系统的U相线圈、第2系统的V相线圈和第1系统的W相线圈构成的第1线圈组、与由第2系统的U相线圈、第1系统的V相线圈和第2系统的W相线圈构成的第2线圈组以相同的数量设置,这些线圈组可为任意的配置。另外,各线圈组的线圈在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隔而连接。
即,如果沿圆周方向,以线圈U1、线圈V2、线圈W1、线圈U2、线圈V1、线圈W2、线圈U1、线圈V2、线圈W1、线圈U2、线圈V1和线圈W2这样的顺序使线圈并列,形成12个槽,由于在任意的电力系统的异常时或任意的系统的线圈的异常时,剩余的线圈配置最接近圆周均等配置,故最好采用该方式。也可代替该方式,而沿圆周方向,以线圈U1、线圈V2、线圈W1、线圈U1、线圈V2、线圈W1、线圈U2、线圈V1、线圈W2、线圈U2、线圈V1和线圈W2这样的顺序,使线圈并列,构成12个槽。对于图4的结构,同样地可适当地确定线圈组的组合。
图5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该电动马达装置包括电动马达1B。该电动马达装置采用图4的槽结构,即,将图1的冗余结构用于共计9个槽的励磁磁极12。该电动马达1B相对三相(U相、V相、W相)电流,针对各相,具有3个槽。线圈沿圆周方向,按照图5的逆时针旋转方向,以线圈U1、线圈V2、线圈W1、线圈U2、线圈V1、线圈W2、线圈U1、线圈V2和线圈W1这样的顺序,使线圈并列,构成9个槽。同样在此场合,实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第1~第3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中,在比如,不必要求运算装置或电源装置的冗余化的场合,也可采用综合的单一的运算装置、综合的单一的电源装置。另外,像各实施方式那样,即使在运算装置是各自的情况下,仍构成比如,相对在全部的电力系统正常的场合,对全部的系统进行平均化处理而得到的电流,进行反馈等的控制运算,比如,通过电压等导出的控制操作量,根据规定的分配而确定各电力系统的电压的单一的控制系统,在一部分的电力系统等产生异常的场合,仅仅通过其它的正常的电力系统,构成控制系统。
图6表示图2的电动马达的变形例子。也可像图6所示的那样,将第1系统的线圈U1、V1、W1电连接的布线部14的一部分针对定子8的轴向的第1端的外侧,设置在定子8的外径侧,将第2系统的线圈U2、V2、W2电连接的布线部16的一部分针对上述第1端的外侧,设置在定子8的内径侧。按照该方案,可在与第1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14和与第2系统相对应的布线部16之间,确保必要的足够的沿面距离。于是,可在今后防止在线圈中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压而造成的绝缘破坏。另外,通过像这样而设置各系统的布线部14、16,各系统的布线不交错,可构成较简单的布线部14、16。该变形例子也可用于第1~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装置。
在各实施方式中,给出下述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分散的布线部分别具有4个系统,其不但具有分别供给三相的电流的部分,而且具有构成中性点的部分,但是也可为仅仅在上述4个系统中的一部分的布线部,进行分散的布线结构。比如,也可形成通过各系统的连接线圈数或布线伸出到马达外部的位置(图中未示出),仅仅在中性点而分散布线部的结构。
各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也可适用于电动制动装置以外的场合。各线圈也可为空芯线圈。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的追加、变更或删除。于是,这样的方案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的说明:
标号1、1A、1B、1C表示电动马达;
标号8表示定子;
标号9表示转子;
标号12表示励磁磁极;
符号U1、V1、W1表示第1系统的线圈;
符号U2、V2、W2表示第2系统的线圈;
符号U3、V3、W3表示第3系统的线圈;
符号D1、D2、D3表示电力系统。

Claims (5)

1.一种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可与多个电力系统连接,该电动马达包括:
定子,该定子包括:在周向而形成的多个励磁磁极;三相以上的线圈,该线圈针对上述多个电力系统的每个,使该电力系统的三相以上的电流流过,各线圈形成于上述多个励磁磁极中的相应励磁磁极上;
转子,该转子可相对该定子而旋转,
上述定子的上述线圈以在上述周向邻接的线圈为相互不同的相,并且为相互不同的电力系统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马达,其中,上述三相以上的线圈为三相的线圈,并且上述多个电力系统为由第1系统和第2系统构成的双系统;
上述定子中的上述线圈以第1系统的U相线圈、第2系统的V相线圈、第1系统的W相线圈、第2系统的U相线圈、第1系统的V相线圈、以及第2系统的W相线圈的顺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马达,其中,将上述第1系统的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于上述定子的外径侧,将上述第2系统的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于上述定子的内径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马达,其中,将上述第1系统的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于上述定子的轴向的第1端的外侧,将上述第2系统的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布线部的一部分布设于上述定子的轴向的第2端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马达,其中,上述布线部的一部分为构成上述三相的线圈的中性点的布线。
CN201880006952.0A 2017-01-17 2018-01-11 电动马达 Pending CN1101782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5734A JP2018117430A (ja) 2017-01-17 2017-01-17 電動モータ
JP2017-005734 2017-01-17
PCT/JP2018/000525 WO2018135375A1 (ja) 2017-01-17 2018-01-11 電動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8292A true CN110178292A (zh) 2019-08-27

Family

ID=62908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6952.0A Pending CN110178292A (zh) 2017-01-17 2018-01-11 电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34399A1 (zh)
EP (1) EP3573217A4 (zh)
JP (1) JP2018117430A (zh)
CN (1) CN110178292A (zh)
WO (1) WO20181353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28199A (ja) * 2018-08-15 2020-02-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定子、回転電機、自動車用電動補機装置
JP6606780B1 (ja) * 2018-10-09 2019-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動制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365956B2 (ja) 2020-04-08 2023-10-20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制御方法
CN112477834B (zh) * 2020-12-01 2021-11-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双绕组电机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E102021108950A1 (de) 2021-04-10 2022-10-1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EP4287467A1 (de) 2022-05-31 2023-12-06 Ovalo GmbH Elektromotorsystem
EP4287468A1 (de) 2022-05-31 2023-12-06 Ovalo GmbH Elektromotor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5086A (ja) * 2008-11-10 2010-05-20 Toshiba Corp モータシステム及び永久磁石モータの通電方法
JP2013121224A (ja) * 2011-12-07 2013-06-17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
JP2016111921A (ja) * 2014-11-26 2016-06-20 ジョンソン エレクトリック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ブラシレス直流電気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5993113A (zh) * 2014-03-20 2016-10-0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0933B2 (ja) 2002-02-22 2006-03-01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配置構造
JP3875188B2 (ja) 2002-12-16 2007-01-3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モータ装置
JP2008517147A (ja) * 2004-08-04 2008-05-22 ノバセントリ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炭素と金属とのナノ材料組成物および合成
JP5350034B2 (ja) * 2009-03-25 2013-11-27 日本ムーグ株式会社 電動機システム
JP2015039256A (ja) 2013-03-15 2015-02-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これを使用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JP6653089B2 (ja) * 2016-01-12 2020-02-26 有限会社シー・アンド・エス国際研究所 三相同期機駆動発電装置
JP3223286U (ja) * 2016-05-17 2019-10-03 ノー スウェット,エルエルシー 汗を吸収および保持するための装置
JP3213494U (ja) * 2017-09-01 2017-11-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機能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5086A (ja) * 2008-11-10 2010-05-20 Toshiba Corp モータシステム及び永久磁石モータの通電方法
JP2013121224A (ja) * 2011-12-07 2013-06-17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
CN105993113A (zh) * 2014-03-20 2016-10-0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和车辆
JP2016111921A (ja) * 2014-11-26 2016-06-20 ジョンソン エレクトリック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ブラシレス直流電気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35375A1 (ja) 2018-07-26
US20190334399A1 (en) 2019-10-31
JP2018117430A (ja) 2018-07-26
EP3573217A1 (en) 2019-11-27
EP3573217A4 (en)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8292A (zh) 电动马达
US9553494B2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universal motor
US7545056B2 (en) Saturation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
EP1829187B1 (en) Saturation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
CN203457020U (zh) 开关磁阻电动机
CN107005188A (zh) 电流供给系统、电力供给系统及控制装置
CN102113204A (zh) 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
BRPI0713121A2 (pt) aparelho de gerador de multi-bobinas polifásico
US11437898B2 (en)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with dual stators
CN102422510B (zh) 同步电机
JP5939006B2 (ja) 回転電機
JP5569109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13472113B (zh) 马达
CN112615519B (zh) 磁齿轮组件及具有其的复合电机
JP2013223295A (ja) 回転電機
CN109980824A (zh) 电机、致动单元和用于操作电机的方法
JP7227674B1 (ja) 電動移動体用回転電気機械の電源の節電方法並びに電動移動体用回転電気機械
WO2022003866A1 (ja) 回転電気機械及び電動車
JP2013223296A (ja) 回転電機
CN106787542A (zh) 一种盘式开关磁阻电机及其环形接线端子盘的设计方法
JP2919492B2 (ja) 複数固定子誘導電動機
JP2024519749A (ja) 電気モータ用のねじれたコイル構造ならびにそのシステム、構成要素、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方法
CN112615523A (zh) 磁齿轮组件及具有其的复合电机
CN117277631A (zh) 一种电机
CN106451966A (zh) 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