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113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113B
CN113472113B CN202110324125.XA CN202110324125A CN113472113B CN 113472113 B CN113472113 B CN 113472113B CN 202110324125 A CN202110324125 A CN 202110324125A CN 113472113 B CN113472113 B CN 113472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group
coils
coil
current valu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41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2113A (zh
Inventor
小山修史
齐藤和美
安藤博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定子,其具有绕着中心轴线排列的多个线圈;以及转子,其相对于定子进行相对旋转。多个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第1线圈组和第2线圈组。第1线圈组的线圈和第2线圈组的线圈的导线的匝数互不相同。可以调整向第1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与向第2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的供给比率。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知有通过三相马达采用多个系统的接线结构来确保冗余性的马达(例如专利文献1)。该马达具有能够通过至少1个系统的三相电路发挥功能来维持最低限度的功能等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42328号公报
一般地,关于马达的输出,主要由导线的线径和匝数来决定扭矩特性。导线的线径按照规定的尺寸而被标准化,并且,匝数只能每1匝地变化。因此,难以更细致地进行扭矩特性的调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电力系统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并且能够细致地进行扭矩特性的调整的马达。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定子,其具有绕着中心轴线排列的多个线圈;以及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相对旋转。多个所述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第1线圈组和第2线圈组。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互不相同。可以调整向所述第1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与向所述第2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的供给比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具有电力系统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并且能够细致地进行扭矩特性的调整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示出由12个线圈构成的双系统的三相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在导线的匝数不同的马达中比较扭矩特性的曲线图。
标号说明
1:马达;11:线圈组;11:第1线圈组;12:第2线圈组;17:总控制部(控制部);20:转子;30:定子;32b:齿部;33:线圈;33a、33b:导线;J:中心轴线;P1:第1阈值;P2:第2阈值;VL: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的比例尺或数量等不同。
在图中示出了Z轴。马达1的中心轴线J与Z轴平行地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径向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周向、即绕着中心轴线J的方向称为“周向”,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即Z轴方向)称为轴向。
图1是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截面中的马达1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8极12槽的三相交流马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内转子型的马达。马达1具有转子20和定子30。
转子20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相对于定子30进行相对旋转。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4以及转子磁铁23。
轴21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延伸。轴21由未图示的轴承支承为能够绕着中心轴线J旋转。
转子铁芯24固定于轴21。转子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4。转子磁铁23是在周向上具有8个极(8极)的永磁铁。转子铁芯24和转子磁铁23与轴21为一体地绕着中心轴线J旋转。
定子30绕着中心轴线J配置为环状。定子30与转子20隔着间隙而在径向上对置。定子30包围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9以及线圈33。
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31是分割铁芯。定子铁芯31由沿着周向呈环状排列的多个铁芯件32构成。在定子铁芯31中,沿周向相邻的铁芯件32彼此连结。即,定子铁芯31是沿周向连结多个铁芯件32而构成的。
铁芯件32具有铁芯背部32a和齿部32b。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31由12个铁芯件32构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定子30具有12个齿部32b。另外,铁芯件32和齿部32b的数量不限于此。
铁芯背部32a沿周向延伸。铁芯背部32a在朝向周向的端部与相邻的铁芯件32的铁芯背部32a连结。沿周向相互相邻的铁芯背部32a彼此通过熔接等而结合。由此,全部的铁芯件32的铁芯背部32a结合为环状。
齿部32b从铁芯背部32a的周向中央朝向径向内侧延伸。齿部32b的前端面在径向上与转子20对置。多个齿部32b沿周向排列。在沿周向相邻的齿部32b彼此之间设置有槽35。在齿部32b的前端设置有伞状部32c。齿部32b的宽度尺寸(沿着周向的尺寸)在伞状部32c变大。
在齿部32b的外周面上,在铁芯背部32a与伞状部32c之间隔着绝缘件39而卷绕有线圈33。即,线圈33隔着绝缘件39而安装于齿部32b。绝缘件39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绝缘件39覆盖齿部32b的外周面。绝缘件39夹入在齿部32b的外周面与线圈33之间。
线圈33是通过将导线33a、33b隔着绝缘件39卷绕于齿部32b而构成的。导线33a、33b通过齿部32b彼此之间的槽35。多个线圈33绕着中心轴线J呈环状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30中设置有12个线圈33。
图3是示出由12个线圈33构成的双系统的三相电路的示意图。
定子30的12个线圈33分类为4个U相线圈U1a、U1b、U2a、U2b、4个V相线圈V1a、V1b、V2a、V2b以及4个W相线圈W1a、W1b、W2a、W2b。在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中分别流动相位按照每120°错开的交流电流。此外,在U相线圈彼此、V相线圈彼此以及W相线圈彼此中流动相同相位的电流。
定子30将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作为1个系统的线圈组,并具有多个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双系统)的线圈组(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各个系统的三相电路的电力系统互不相同。即,多个线圈33构成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
根据本实施方式,定子30具有多个系统的线圈组(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由此,能够确保马达1的冗余性。即,即使在多个系统的线圈组11、12中的任意一个产生了不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其他系统的线圈组来使马达1驱动。
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分类为U相线圈U1a、U1b、V相线圈V1a、V1b以及W相线圈W1a、W1b。另外,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分类为U相线圈U2a、U2b、V相线圈V2a、V2b以及W相线圈W2a、W2b。在各系统的各相(U相、V相、W相)中分别设置有2个线圈33。在各个系统中,同一相的2个线圈33串联连接。同系统同相的2个线圈33例如相互连弧卷绕。
在第1线圈组11中,U相线圈U1a、U1b、V相线圈V1a、V1b以及W相线圈W1a、W1b通过Y形接线而相互接线。同样地,在第2线圈组12中,U相线圈U2a、U2b,V相线圈V2a、V2b及W相线圈W2a、W2b通过Y形接线而相互接线。
如图1所示,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即,线圈U1a、U1b、V1a、V1b、W1a、W1b)和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即,线圈U2a、U2b、V2a、V2b,W2a、W2b)沿周向交替配置。
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由第1导线33a构成,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由第2导线33b构成。在槽35中配置有沿周向相邻的线圈33的一部分。因此,在1个槽35中第1导线33a和第2导线33b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的第1导线33a的匝数多于构成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的第2导线33b的匝数。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匝数是指将构成1个线圈33的导线卷绕于齿部32b时的圈数。
图4是比较匝数不同的马达的扭矩与转速的关系(扭矩特性)的曲线图。图4的匝数多的马达的扭矩特性是将全部的线圈置换为仅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的情况下的马达的转速和扭矩的特性。另外,图4的匝数少的马达的扭矩特性是将全部的线圈置换为仅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的情况下的马达的转速和扭矩的特性。
通过增大构成线圈的导线的匝数,能够提高通过线圈的交链磁通数。即,通过增加导线的匝数,能够提高马达的扭矩。但是,当增加匝数时,构成线圈的导线会变长。由于线圈的电阻值与导线的长度成比例,因此通过增加匝数,电阻值变高,特别是在转速变快的区域(高速区域)中,电流变得难以流动。结果为,在匝数多的马达中,高速区域中的扭矩的下降显著。另一方面,在匝数少的马达中,与匝数多的马达相比,抑制了高速区域中的扭矩的下降。即,匝数多的马达易于在低速区域中提高马达的扭矩,匝数少的马达易于在高速区域中提高马达的扭矩。
构成线圈的导线的匝数只能每1匝地变更。在马达中,当增加构成线圈的马达的匝数时,高速区域的扭矩减小,低速区域的扭矩增加。在全部的线圈仅由一种匝数的线圈构成的情况下,只能每1匝地调整高速区域和低速区域的扭矩。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在电力系统不同的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和第2线圈组12中,导线33a、33b的匝数互不相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具有仅由第1线圈组11的匝数构成的马达与仅由第2线圈组12的匝数构成的马达之间的扭矩特性的马达。因此,通过分别使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的匝数变化,能够得到细致地调整了扭矩特性的马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导线33a和第2导线33b的截面形状都是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线33a的线径小于第2导线33b的线径。
由于导线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与导线的截面积成反比,因此通过增大导线的截面积,能够减小导线的电阻值。但是,当增大导线的截面积时,在槽内,每条导线的占有面积变大,因此难以增大导线的匝数。
在导线的截面积小的马达中,能够增大匝数,因此能够使低速区域的马达的扭矩增加。但是,由于导线的电阻值大,因此高速区域中的扭矩的下降显著。与此相对,在导线的截面积大的马达中,难以增大匝数,因此无法增大低速区域的马达的扭矩,但由于导线的电阻值变低,因此能够抑制高速区域中的扭矩的下降。即,导线的截面积小的马达易于在低速区域中提高马达的扭矩,导线的截面积大的马达易于在高速区域中提高马达的扭矩。
一般地,作为构成线圈的导线,可以使用设置有被称为漆包线的搪瓷等的包覆的铜制电线。作为这样的导线,准备有标准化的特定的线径的导线。在想要使用标准化的线径之间的导线的情况下,需要准备特订品,导线的价格变贵。因此,在低价制造马达的情况下,无法通过细线径来调整高速区域和低速区域的扭矩。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在电力系统不同的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和第2线圈组12中,导线33a、33b的线径互不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具有在仅由第1线圈组11的线径的导线构成的马达和仅由第2线圈组12的线径的导线构成的马达之间的扭矩特性的马达。因此,通过分别使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的导线的线径变化,能够得到细致地调整了扭矩特性的马达。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线33a和第2导线33b的材质相同。但是,第1导线33a和第2导线33b的材质也可以互不相同。与第1导线33a相比,第2导线33b的线径大,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低。因此,例如通过采用电阻值比第1导线33a低但低价的材质作为第2导线33b,能够抑制对马达1的扭矩特性的影响,并且能够使马达1整体低价。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和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沿周向交替配置。沿周向相互相邻的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共有1个槽35。因此,能够在槽35内提高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中的一方的占有率并且降低另一方的占有率。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的组合的多样性。
如图2所示,在相邻的齿部32b之间画有中心线VL。中心线VL是从轴向观察时通过中心轴线J并沿径向延伸的假想线。另外,中心线VL位于相邻的齿部32b的中间。槽35被中心线VL划分为截面积相等的2个区域。这里,将槽35内的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侧的区域称为第1区域35A,将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侧的区域称为第2区域35B。
第1线圈组11的第1导线33a的一部分超过中心线VL而配置于第2区域35B侧。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于沿周向相邻的齿部32b的一对线圈33中的一方配置为超过中心线VL。这样,由于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共有1个槽35,因此能够将一方的线圈33配置为超过槽35的一半。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多个系统的线圈组中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的匝数。
如图3所示,第1线圈组11的U相线圈U1a、U1b、V相线圈V1a、V1b以及W相线圈W1a、W1b与第1控制部15连接。第1电流值A1的电流从第1控制部15流到第1线圈组11的各线圈33。
另一方面,第2线圈组12的U相线圈U2a、U2b、V相线圈V2a、V2b以及W相线圈W2a、W2b与第2控制部16连接。第2电流值A2的电流从第2控制部16流到第2线圈组12的各线圈33。
在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中,相同频率的交流电流流动。此外,在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中流动的电流的有效值可以是相互相同的值,也可以像后述那样是互不相同的值。
第1控制部15和第2控制部16是总控制部(控制部)17的一部分。即,马达1具有总控制部17。总控制部17总管第1控制部15和第2控制部16来控制马达1。更具体而言,总控制部17经由第1控制部15来控制在第1线圈组11中流动的第1电流值A1,经由第2控制部16来控制在第2线圈组12中流动的第2电流值A2。
如上所述,在马达1中,在低速区域中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的扭矩变高,在高速区域中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的扭矩变高(参照图4)。因此,通过在低速区域中将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的驱动作为主导,在高速区域中将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的驱动作为主导,由此在任何速度区域中都能够提高扭矩。即,马达1优选调整向第1线圈组11提供的电量与向第2线圈组12提供的电量的供给比率。由此,能够将功耗保持为恒定并且在低速区域和高速区域中的任意区域都取得高扭矩。
对总控制部17对马达1的具体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仅由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构成的马达的扭矩特性的曲线图和仅由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构成的马达的扭矩特性的曲线在低速区域与高速区域的边界部交叉。这里,将2个曲线图的交点的转速设为交叉值P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总控制部17中预先存储有比交叉点P0大的第1阈值P1和比交叉点P0小的第2阈值P2。第1阈值P1和第2阈值P2是交叉点P0附近的值,是预先决定以使后述的电流值的控制的切换变得顺畅的值。通过顺畅地进行电流值的切换,能够减小切换时的扭矩变动。由此,当在例如转向系统中采用马达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扭矩变动引起的冲击传递到驾驶员。
总控制部17在马达1起动,转子20的转速超过第1阈值P1之前的期间,使第1电流值A1(在第1线圈组11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2电流值A2(在第2线圈组12中流动的电流的值)。
而且,总控制部17在从低速区域向高速区域切换时,在转子20的转速超过了第1阈值P1时,切换电流值的大小。即,总控制部17在转子20的转速超过了第1阈值P1时,使第2电流值A2大于第1电流值A1。
而且,总控制部17在转子20的转速超过了第1阈值P1后,维持第2电流值A2大于第1电流值A1的状态,直至转速低于第2阈值P2。
而且,在从高速区域向低速区域切换时,总控制部17在转子20的转速低于第2阈值P2时,切换电流值的大小。即,总控制部17在转子20的转速低于第2阈值P2时,使第1电流值A1大于第2电流值A2。
而且,总控制部17在转子20的转速低于第2阈值P2后,维持第1电流值A1大于第2电流值A2的状态,直至转速再次超过第1阈值P1。
如上所示,总控制部17在转子20的转速超过了第1阈值P1的情况下,使第2电流值A2大于第1电流值A1,在转子20的转速低于第2阈值P2的情况下,使第1电流值A1大于上述第2电流值。由此,能够在低速区域中将基于第1线圈组11的马达1的驱动作为主导,提高低速区域的扭矩,能够在高速区域中将基于第2线圈组12的马达1的驱动作为主导,提高高速区域的扭矩。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阈值P1大于第2阈值P2。但是,第1阈值P1与第2阈值P2的大小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即,第2阈值P2也可以大于第1阈值P1,第1阈值P1与第2阈值P2也可以相等。另外,在第1阈值P1与第2阈值P2相等的情况下,优选该值与交叉值P0一致。
接下来,对总控制部17对马达1的其他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这里,将构成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的第1导线33a的匝数设为T1,将构成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的第2导线33b的匝数设为T2。
总控制部17将第1电流值A1和第2电流值A2设定为满足以下的式1的值。
T1/T2=A2/A1(式1)
通过1个线圈33的交链磁通数与匝数和电流值分别成比例。如式1所示,通过与匝数成反比地分配第1线圈组11和第2线圈组12的电流值,能够使第1线圈组11的线圈33的交链磁通数与第2线圈组12的线圈33的交链磁通数一致。因此,能够使由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线圈33产生的吸引转子20的各磁极的力接近恒定,能够降低马达1的扭矩波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其组合等是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马达具有2个电力系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马达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电力系统。在该情况下,通过分别独立地使与各电力系统连接的线圈组的导线的匝数和截面积变化,能够更细致地调整马达的扭矩特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导线33a、33b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导线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形状或三角形形状。另外,第1导线33a和第2导线33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互不相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各个线圈组通过Y形接线而构成了三相电路。但是,线圈组也可以通过Δ接线而构成三相电路。

Claims (20)

1.一种马达,其具有:
定子,其具有绕着中心轴线排列的多个线圈;以及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相对旋转,
多个所述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第1线圈组和第2线圈组,
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互不相同,
所述马达具有:
第1控制部,其使第1电流值的电流在所述第1线圈组中流动;
第2控制部,其使第2电流值的电流在所述第2线圈组中流动;以及
总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控制部和所述第2控制部进行总管控制,
构成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多于构成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
所述总控制部在所述转子的转速超过了第1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电流值大于所述第1电流值,在所述转子的转速低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电流值大于所述第2电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向所述第1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与向所述第2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的供给比率能够被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沿周向交替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多个齿部,该多个齿部沿周向排列并且安装有所述线圈,
安装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一对所述线圈中的一方配置为超过相邻的所述齿部之间的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线圈组的导线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导线的材质互不相同。
6.一种马达,其具有:
定子,其具有绕着中心轴线排列的多个线圈;以及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相对旋转,
多个所述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第1线圈组和第2线圈组,
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互不相同,
所述马达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对在所述第1线圈组中流动的第1电流值和在所述第2线圈组中流动的第2电流值进行控制,
将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设为T1,将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设为T2,将所述第1电流值设为A1,将所述第2电流值设为A2,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电流值和所述第2电流值设为满足以下式子的值,
T1/T2=A2/A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
向所述第1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与向所述第2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的供给比率能够被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沿周向交替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多个齿部,该多个齿部沿周向排列并且安装有所述线圈,
安装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一对所述线圈中的一方配置为超过相邻的所述齿部之间的中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线圈组的导线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导线的材质互不相同。
11.一种马达,其具有:
定子,其具有绕着中心轴线排列的多个线圈;以及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相对旋转,
多个所述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第1线圈组和第2线圈组,
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截面积互不相同,
所述马达具有:
第1控制部,其使第1电流值的电流在所述第1线圈组中流动;
第2控制部,其使第2电流值的电流在所述第2线圈组中流动;以及
总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控制部和所述第2控制部进行总管控制,
构成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多于构成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
所述总控制部在所述转子的转速超过了第1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电流值大于所述第1电流值,在所述转子的转速低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电流值大于所述第2电流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向所述第1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与向所述第2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的供给比率能够被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沿周向交替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多个齿部,该多个齿部沿周向排列并且安装有所述线圈,
安装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一对所述线圈中的一方配置为超过相邻的所述齿部之间的中心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线圈组的导线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导线的材质互不相同。
16.一种马达,其具有:
定子,其具有绕着中心轴线排列的多个线圈;以及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相对旋转,
多个所述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第1线圈组和第2线圈组,
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截面积互不相同,
所述马达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对在所述第1线圈组中流动的第1电流值和在所述第2线圈组中流动的第2电流值进行控制,
将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设为T1,将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的导线的匝数设为T2,将所述第1电流值设为A1,将所述第2电流值设为A2,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电流值和所述第2电流值设为满足以下式子的值,
T1/T2=A2/A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中,
向所述第1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与向所述第2线圈组提供的电力量的供给比率能够被调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线圈组的所述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所述线圈沿周向交替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多个齿部,该多个齿部沿周向排列并且安装有所述线圈,
安装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一对所述线圈中的一方配置为超过相邻的所述齿部之间的中心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线圈组的导线和所述第2线圈组的导线的材质互不相同。
CN202110324125.XA 2020-03-31 2021-03-26 马达 Active CN113472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4894 2020-03-31
JP2020064894A JP2021164304A (ja) 2020-03-31 2020-03-31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113A CN113472113A (zh) 2021-10-01
CN113472113B true CN113472113B (zh) 2024-04-12

Family

ID=7786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4125.XA Active CN113472113B (zh) 2020-03-31 2021-03-26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64304A (zh)
CN (1) CN1134721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3563B (zh) * 2021-10-18 2023-01-10 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一种低转矩波动的有限转角力矩电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8464A (ja) * 2002-12-26 2004-07-22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巻線構造
JP2012244726A (ja) * 2011-05-18 2012-12-1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14187755A (ja) * 2013-03-22 2014-10-02 Mitsuba Corp 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モータの巻線の巻装方法
JP2016171607A (ja) * 2015-03-11 2016-09-2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同期機、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気機器
JP2017200410A (ja) * 2016-04-28 2017-11-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コイル
CN108141090A (zh) * 2015-10-28 2018-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8464A (ja) * 2002-12-26 2004-07-22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巻線構造
JP2012244726A (ja) * 2011-05-18 2012-12-1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14187755A (ja) * 2013-03-22 2014-10-02 Mitsuba Corp 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モータの巻線の巻装方法
JP2016171607A (ja) * 2015-03-11 2016-09-2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同期機、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8141090A (zh) * 2015-10-28 2018-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JP2017200410A (ja) * 2016-04-28 2017-11-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コイ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113A (zh) 2021-10-01
JP2021164304A (ja) 2021-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7028B (zh) 无电刷的同步马达
US7408281B2 (en) Stator and brushless motor
KR100824709B1 (ko) 경제적인 비마모성 전기 구동 장치
US10862355B2 (en) Armature with a core having teeth of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widths and electric motor including the armature and a rotor
US8405342B2 (en) Motor
US8217544B2 (en) Motor-generator having stator and inner and outer rotors
US20130015742A1 (en) Synchronous motor
CN102237738B (zh) 绕组装置
US9559557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EP2290790B1 (en)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machine with magnetic flux regulation
WO2018135375A1 (ja) 電動モータ
JP5431886B2 (ja) モータ
US20230105198A1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3472113B (zh) 马达
JP2004328900A (ja) 回転電機
CN211557006U (zh) 定子及电动机
JP2008206292A (ja) 多相クローポール型モータ
US10361614B2 (en) AC excitation synchronous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3422643B2 (ja) 同期電動機
EP2355307B1 (en) Multi-speed induction motor
WO2018123830A1 (ja) 回転電機
EP4142115A1 (en) Tapped winding method for extended constant horsepower speed range
JP6582973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198330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2013223295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