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4950A -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4950A
CN110164950A CN201910566240.0A CN201910566240A CN110164950A CN 110164950 A CN110164950 A CN 110164950A CN 201910566240 A CN201910566240 A CN 201910566240A CN 110164950 A CN110164950 A CN 110164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display panel
cabling
sub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62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4950B (zh
Inventor
陈海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62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4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4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950A/zh
Priority to US16/677,355 priority patent/US1134187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4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20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 H10K71/231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by etching of exis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对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拉伸区中设置具有缓冲作用的金属连接结构,既可以保证多个第一子显示区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又能够保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拉伸性,且不易发生因拉伸操作而带来的显示面板内部金属走线断裂等问题,从而实现良好的可拉伸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 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简称OLED)由于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快速反应等优良特 性,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两年来,“可弯曲”、“可折叠”产品概念不断推广和普及在OLED 显示产品设计中。随着柔性显示屏的出现,使得显示产品的设计概念进一步 被拓展,对于柔性显示屏的可拉伸功能,也逐渐成为柔性OLED显示屏一个 较为热点的细分技术领域。对于柔性显示屏如何既能保证正常显示功能,同 时也能够满足可拉伸性能的要求,成为当前柔性显示屏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通过在对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拉伸区中设置具有缓冲作用的金属连接结构,既 可以保证多个第一子显示区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又能够保柔性显示面板的可 拉伸性,且不易发生因拉伸操作而带来的显示面板内部金属走线断裂等问题, 从而实现良好的可拉伸性。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
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于柔性衬底上;
多个拉伸区,所述拉伸区形成于所述柔性衬底上,并位于任意两个所述第 一子显示区之间;
金属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拉伸区,用于电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 子显示区;
其中,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走线、第二连接走线和连接端部, 所述连接端部包括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的端部,两者直 接接触且堆叠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具有第一弯曲结构,且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具有第二弯曲结构,且由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 两者相交于第一区域,其中,所述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 一弯曲结构与所述第二弯曲结构的正投影形成环形结构;
自所述第一区域起,所述第一连接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自所述第一区域起,所述第二连接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90°。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和所述 第二连接走线形成第一螺旋结构。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面板被拉伸时,所述第一弯曲 结构的曲率半径R1和/或所述第二弯曲结构的曲率半径R2发生改变,以防止所 述金属连接结构断裂。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信号传输线,用于向多 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提供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电连接,以保证所述驱动信号 传输至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所述信号传输线具有第一线宽W1;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具有第二线宽W2;
其中,所述第二线宽W2大于所述第一线宽W1。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所述信号传输线具有第一厚度D1;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具有第二厚度D2,
其中,所述第二厚度D2大于所述第一厚度D1。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走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和 所述连接端部,三者相互异层设置;
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 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之间。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之 间设置有第一有机缓冲层,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覆盖所述第一连接走线;
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连接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有机缓冲层;
其中,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的最大厚度, 大于所述第二有机缓冲层的最大厚度。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具有第一杨氏弹性模 量E1;所述第二有机缓冲层具有第二杨氏弹性模量E2;
其中,所述第一杨氏弹性模量E1小于10Gpa;所述第二杨氏弹性模量E2 小于10Gpa。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拉伸区还设置有第一有机平坦化层, 所述第一有机平坦化层覆盖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和所述连接端部;
所述第一有机平坦化层具有第五杨氏弹性模量E5,所述第五杨氏弹性模 量E5小于10Gpa。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所述第二有机缓冲 层与所述第一有机平坦化层,由包括相同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和所述连接端部同层设 置;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异层设置。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之 间设置有第三有机缓冲层,所述第三有机缓冲层覆盖所述第一连接走线;
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连接端部之间设置有第四有机缓冲层;
其中,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有机缓冲层的最大厚度, 约等于所述第四有机缓冲层的最大厚度。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有机缓冲层具有第三杨氏弹性模 量E3;所述第四有机缓冲层具有第四杨氏弹性模量E4;
其中,所述第三杨氏弹性模量E3小于10Gpa;所述第四杨氏弹性模量E4 小于10Gpa。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 号线;
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图案化形成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 扫描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图案化形成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与所述 数据信号线同层设置;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扫描信号线通过所述金属连 接结构实现电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数据信号线和恒定电 位信号线,其中,所述恒定电位信号线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恒定电位;
所述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数 据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恒定电位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与所 述恒定电位信号线同层设置;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数据信号线通过所述金属连 接结构实现电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恒 定电位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恒定电 位;
所述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扫 描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恒定电位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与所 述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同层设置;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通过所 述金属连接结构实现电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子金属 连接结构和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
其中,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于所述 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相互嵌套设置。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子连接 走线、第二子连接走线和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包括所述第一子连接 走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的端部,两者直接接触且堆叠设置;
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具有第一子弯曲结构,且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具有第二子弯曲结构,且由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子连接走 线两者相交于第一子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区域以外 的区域;
所述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包括第三子连接走线、第四子连接走线和第二连 接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包括所述第三子连接走线的端部与所述第四子连接走 线的端部,两者直接接触且堆叠设置;
所述第三子连接走线具有第三子弯曲结构,且由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所述第四子连接走线具有第四子弯曲结构,且由第四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子连接走线与所述第四子连接走 线两者相交于第二子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区域以外 的区域。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传输线,用于 向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提供驱动信号;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和触控引线, 所述触控引线用于向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电连接,以保证所述驱 动信号传输至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电连接,以保证所述触控驱动信 号传输至多个所述触控电极。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引线由所述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 成或所述第四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 在所述拉伸区无所述像素单元设置。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柔性封装层; 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柔性封装层为相互独立结构;
在所述拉伸区,无所述柔性封装层设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 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对柔 性显示面板上的拉伸区中设置具有缓冲作用的金属连接结构。具体来说,该 金属连接结构通过分段在不同金属层设置,并通过连接端部将设置在不同金 属层上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连接,在连接端部的以外区域,相互 交叉或交错异层设置。当外力对该显示面板进行拉伸操作时,可以提升拉伸 区的抗弯折和拉伸性能。另外,对于单层的呈直线或者折线状的连接结构而 言,当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拉伸时,比较容易出现连接结构被损伤的问题。
同时,对于显示区而言,由于其包括多个用于显示的像素(分布于各个 第一子显示区中),故需要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以防止在进行拉伸或者弯 折操作时,造成对显示区中的电学器件的损伤。如对驱动阵列上的薄膜晶体 管、金属信号走线、有机发光器件等,因为拉伸操作造成的显示面板形变而 带来的损伤。故在本申请中,通过在拉伸区增强金属连接结构的抗拉伸性能, 同时由于该连接结构为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从而实现保证显 示面板的可拉伸性的同时,可以保证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虚线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在非拉伸状态下显示面板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在拉伸状态下显示面板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金属连接结构13在非拉伸态和拉伸态下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金属连接结构13沿虚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金属连接结构13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8是图2中金属连接结构13又一沿虚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金属连接结构13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虚线框a的又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虚线框a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沿虚线bb’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沿虚线cc’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沿虚线dd’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沿虚线hh’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沿虚线ii’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沿虚线ee’的截面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沿虚线ff’的截面示意图;
图22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沿虚线框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4是图22中沿虚线jj’的截面示意图;
图25是图22中沿虚线kk’的截面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 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 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 “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 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 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 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 “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 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 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 描述连接走线,但这些连接走线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连接 走线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连接走 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连接走线,类似地,第二连接走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连 接走线。
当前可拉伸显示屏正在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进入普通消费领域。对于 正在开发中的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大部分的可拉伸显示屏都是通过在显示 面板上设置多个显示单元,显示单元之间通过金属走线进行连接。但大部分 金属走线连接还是采用传统的布线方式,即通过直线布线方式实现相邻的两 个显示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和信号传递。但由于可拉伸显示屏的终端电子产品, 在进入普通消费者的使用后,例如像手机,会进行无数次拉伸和弯折操作, 以及跌落等意外事件。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显示屏上的金属走线的可靠性,本 申请发明人进行了细致深入研究,而披露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即,通过在 对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拉伸区中设置具有缓冲作用的金属连接结构,既可以保 证多个第一子显示区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又能够保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拉伸性, 且不易发生因拉伸操作而带来的显示面板内部金属走线断裂等问题,从而实 现良好的可拉伸性。
如图1~图25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伸柔性显示面板1,在柔性衬底 10上形成显示区,在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子显示区11,和设置于任意两 个第一子显示区11之间的多个拉伸区12。其中,拉伸区12在显示区中呈沿 X方向和Y方向上设置,纵横交错定义出多个第一子显示区11。另外,通过 在二维方向上,设置拉伸区12,从而可以保证显示面板1的拉伸能力。
对于显示区而言,在第一子显示区11包括多个呈阵列布置的多个像素单 元PX,和连接多个像素单元的信号传输线(如图1所示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 第一信号传输线111和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信号传输线112)。其中, 每个像素单元PX对应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如包括驱动晶体管T)和发光单元 OL。其中,在显示区中的多个像素单元PX之间通过信号传输线实现相互电 连接的,比如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像素单元PX是由同一根扫描信号线向同一行 的多个像素单元PX提供栅极驱动信号。
而在拉伸区12中,为了保证显示面板1的拉伸性能,同时为了不影响显 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在拉伸区12中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是不进行 任何像素单元PX设置。若是在拉伸区12中进行了像素单元PX的设置,会 因拉伸操作过程中,拉伸区是主要的应力承载点,从而给发光单元OL造成较 为严重的损失。
但在为了保证多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像素单元PX之间的信号传输,故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拉伸区12中设置多个金属连接结构 13,以实现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子显示区11之间的电连接和信号传输。举例 来说,在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内包括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11 和发光控制信号线;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信号传输线112和恒定高电位 信号线等;以及设置于显示区的出光侧的触控单元中的触控引线等。
为了保证拉伸区12的抗拉伸能力,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 两个金属层设置形成金属连接结构13,具体来说如图1~图2和图6所示, 金属连接结构13包括第一连接走线131、第二连接走线132和连接端部133。 其中,连接端部133是由第一连接走线的端部131c与第二连接走线的端部 132c,两者直接接触且堆叠设置。具体如图6所示,在第二区域P2中,第一 连接走线的端部131c上直接层叠设置有第二连接走线的端部132c。由于在连 接端部133是双层金属层设置,可以增强金属连接结构13的应力承受能力。
自连接端部133起,第一连接走线131和第二连接走线132先呈弯曲绕 线设置,在第一区域P1交叉后,各自呈直线延伸设置。具体来说,如图2和 图6所示,对于第一连接走线131而言,包括第一连接走线的端部131c、第 一弯曲结构131b和第一直线部131a,三者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其中, 第一弯曲结构131b具有曲率半径R1。对于第二连接走线132而言,包括第 二连接走线的端部132c、第二弯曲结构132b和第二直线部132a,三者由第 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其中,第二弯曲结构132b具有曲率半径R2。
继续参考图2和图6所示,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第一连接走 线131与第二连接走线132两者相交于第一区域P1,其中,连接端部133设 置于第一区域P1以外的区域,即图2中虚线框框出第二区域P2处。也就是 说,自连接端部133所在的第二区域起,第一连接走线131和第二连接走线 132先呈弯曲状设置后,在第一区域P1相交后,在该显示面板呈非拉伸状态 下,分别沿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延伸。并且,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 F2的夹角大于等于90°。其中,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沿显示面 板的厚度方向Z上,第一弯曲结构131b与第二弯曲结构132b的正投影形成 环形结构。由于自连接端部133,金属连接结构13呈环形结构,当受到外力 拉伸时,连接端部133首先起着一个主力承载点,同时,所产生的应力会分 别分散到第一连接走线131和第二连接走线132上对应的呈环形的弯曲结构 上,由于是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实现对应力的缓冲作用,避免应力集中等问 题,从而出现金属结构被拉断或损伤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优化金属连接结构13的抗拉伸能力,继续参考图2和图6所 示,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金属连接结构13可设置为螺旋结 构。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自连接端部133 其,第一连接走线131螺旋向下,先弯曲后直线延伸设置;自连接端部133 其,第二连接走线132螺旋向上,先弯曲后直线延伸设置。从而形成自连接 端部133起,呈螺旋结构。同时,第一连接走线131和第二连接走线132之间设置有有机缓冲层,当外力对显示面板进行拉伸时,拉伸区12中通过螺旋 结构进行充分释放。
具体来说,如图3~5所示,当显示面板1处于正常状态下,即非拉伸状 态下,位于拉伸区12中的金属连接结构13呈展平状态,如图3和图5中非 拉伸状态下的金属连接结构13。即,第一连接走线131中的第一直线部131a 沿第一方向F1方向延伸,第一弯曲结构131b的曲率半径R1为预设状态;第 二连接走线132中的第二直线部132a沿第二方向F2方向延伸,第二弯曲结 构132b的曲率半径R2为预设状态。其中,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之间 的夹角θ约为180°。也就是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分别沿相反的方向延 伸。
而当该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拉伸时,该显示面板处于拉伸状时,位于拉伸 区12中的金属连接结构13呈拉伸状态,如图4和图5中拉伸状态下的金属 连接结构13。其中,当受到外力拉伸时,具有环状结构或者螺旋状结构的金 属连接结构13,会应力而产生相应的形变。可以类似理解,当弹簧收到外力 拉伸时,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长度的变化,或者曲率半径的变化。对于本 申请中的金属连接结构13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会发生类似的形变。具体如 图3和图5所示,当收到外力时,所产生的应力,自接端部133起,会分别 分散到第一连接走线131和第二连接走线132上对应的呈环形的弯曲结构上。 从而使得弯曲结构的曲率半径发生变化。其中,当外界拉伸作用力较小情况 下,如图5中所示,金属连接结构13处于拉伸态1情况下,第一方向F1与 第二方向F2的夹角θ会发生变化,比如变成钝角的情况;而在当外界拉伸作 用力较大情况下,如图5中所示,金属连接结构13处于拉伸态2情况下,第 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的夹角θ会发生变化,比如变成直角的情况。在本 申请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1受到外界拉伸作用力时,金属连接结构13成 为主要的作用力承载点,具体来说,第一弯曲结构131b的曲率半径R1和/或 第二弯曲结构132b的曲率半径R2发生改变,从而可以实现对外力的缓冲作 用,防止外界拉伸作用力对拉伸区12和第一子显示区11中金属走线的损伤。 同时,由于金属连接结构13自身也是起到信号传输的作用,也可以防止金属 连接结构13自身发生断裂现象。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于金属连接结构13的具体结构的实现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连接端部133设置于中部,如图6~ 图7所示,将第一连接走线131、第二连接走线132和连接端部133,三者相 互异层设置,并且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连接端部133设置于第一 连接走线131与第二连接走线132之间。
具体来说,第一连接走线131与第二连接走线132之间设置有第一有机 缓冲层15,第一有机缓冲层15覆盖第一连接走线131;第一连接走线131与 连接端部133之间设置有第二有机缓冲层14。其中,第一有机缓冲层15和第 二有机缓冲层14均可以通过半掩膜刻蚀方式,形成具有坡面结构,如图6所 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连接端部133设置于第二有机缓冲层14上,且 需要位于第一连接走线131与第二连接走线132之间。可以通过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将第一有机缓冲层15的最大厚度H2(在沿Z方向上, 从第一有机缓冲层15的底部至顶部的最大距离),设置大于第二有机缓冲层 14的最大厚度H1(在沿Z方向上,从第二有机缓冲层14的底部至顶部的最 大距离)。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金属连接结构13的抗拉伸性能和相应的机械强度,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缓冲层15和第二有机缓冲层14的 杨氏弹性模量需要小于10Gpa。具体来说,第一有机缓冲层15具有第一杨氏 弹性模量E1;第二有机缓冲层14具有第二杨氏弹性模量E2;其中,第一杨 氏弹性模量E1小于10Gpa;第二杨氏弹性模量E2小于10Gpa。在一个更为 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缓冲层15和第二有机缓冲层14的杨氏弹性模 量需要小于1Gpa。也就是说,第一有机缓冲层15和第二有机缓冲层14的柔 韧度需要优于柔性衬底10的柔韧性。从而可以实现,拉伸区12具有良好的 柔韧性,在进行拉伸操作时,可以优先发生形变,承载拉伸作用力,从而避 免第一子显示区11受到拉伸作用力的损伤。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护金属连接结构13,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拉伸区12还设置有第 一有机平坦化层16,第一有机平坦化层16覆盖第二连接走线132和连接端部133,从而可以实现对金属连 接结构13的保护,以免发生划伤,从而产生断线风险。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有机平坦化层16 具有第五杨氏弹性模量E5,小于10Gpa。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平坦化层16的杨氏弹性模量需 要小于1Gpa,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拉伸区的柔韧性。为了进一步简化金属连接结构13的制备 工艺,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有机缓冲层15、第二有机缓 冲层14与第一有机平坦化层16,采用相同的缓冲材料制成,即由包括相同高分 子树脂材料制成。比如,三者均采用杨氏弹性模量需要小于1Gpa的有机高分子 树脂,如聚酰亚胺(PI)或者聚丙烯等高分子树脂制成。从而使得在工艺制备上, 缓冲层的材料种类减少,降低耗材成本。
对于该金属连接结构13的具体制备过程,如图7所示,其包括:
步骤S11:通过半掩膜刻蚀方式形成具有坡面结构的第二有机缓冲层14, 并在第二有机缓冲层14上分别通过金属沉积,形成第一连接走线131和第一 连接走线端部131c;
步骤S12:通过半掩膜刻蚀方式形成具有坡面结构的第一有机缓冲层15, 第一有机缓冲层15覆盖第一连接走线131和第一连接走线端部131c;
步骤S13:在第一有机缓冲层15上通过金属沉积,形成第二连接走线132 和第二连接走线端部132c;
步骤S14:通过涂布方式形成第一有机平坦化层16,覆盖第二连接走线 132和第二连接走线端部132c。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于金属连接结构13的具体结构的实现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沿该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通过将连 接端部133设置于中部,即设置于第一连接走线131与第二连接走线132的 之间。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将第二连接走线132和 连接端部133同层设置,并且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第一连接走线 131与第二连接走线132异层设置。具体来说,第一连接走线131与第二连接 走线132之间设置有第三有机缓冲层18,第三有机缓冲层18覆盖第一连接走 线131;第一连接走线131与连接端部133之间设置有第四有机缓冲层17。 其中,第四有机缓冲层17可以通过半掩膜刻蚀方式,形成具有坡面结构,如 图8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连接端部133设置于第四有机缓冲层17,与第 二连接走线132同层设置。可以通过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将第三 有机缓冲层18的最大厚度H4(在沿Z方向上,从第三有机缓冲层18的底部 至顶部的最大距离),设置约等于第四有机缓冲层17的最大厚度H3(在沿Z 方向上,从第四有机缓冲层17的底部至顶部的最大距离)。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金属连接结构13的抗拉伸性能和相应的机械强度,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有机缓冲层18和第四有机缓冲层17的 杨氏弹性模量需要小于10Gpa。具体来说,第三有机缓冲层18具有第三杨氏 弹性模量E3;第四有机缓冲层17具有第四杨氏弹性模量E4;其中,第三杨 氏弹性模量E3小于10Gpa;第四杨氏弹性模量E4小于10Gpa。在一个更为 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有机缓冲层18和第四有机缓冲层17的杨氏弹性模 量需要小于1Gpa。也就是说,第三有机缓冲层18和第四有机缓冲层17的柔 韧度需要优于柔性衬底10的柔韧性。从而可以实现,拉伸区12具有良好的 柔韧性,在进行拉伸操作时,可以优先发生形变,承载拉伸作用力,从而避 免第一子显示区11受到拉伸作用力的损伤。
对于该金属连接结构13的具体制备过程,如图9所示,其包括:
步骤S21:通过半掩膜刻蚀方式形成具有坡面结构的第四有机缓冲层17, 并在第四有机缓冲层17上分别通过金属沉积,形成第一连接走线131和第一 连接走线端部131c;
步骤S22:通过涂布方式形成第三有机缓冲层18,覆盖第一连接走线131 和第一连接走线端部131c;
步骤S23:在第三有机缓冲层18上,通,金属沉积形成第二连接走线132 和第二连接走线端部132c。
以上金属连接结构13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较为简单,工艺成本可以 适当降低。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第二连接走线132和第二连接走线端部132c 外侧涂布一层有机平坦化层,从而实现对金属连接结构13的保护。
综上,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具有环形缓冲结构金属连接结构13,从而可 以实现拉伸区12良好的拉伸性能。
另外,在本申请所披露的技术方案中,金属连接结构13不仅需要实现拉 伸区12良好的韧性,还需要实现将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子显示区11之间的 驱动信号的传输功能。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10~12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 信号传输线(如图1所示,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11和沿X 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信号传输线112),用于向多个第一子显示区11提供驱 动信号;其中,信号传输线与金属连接结构13电连接,以保证驱动信号传输至多个第一子显示区11。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信号连接结构,金属连 接结构13由于通过环状绕线结构形成,也就是变相的使信号传输线的延长, 从而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电阻,从而会使得整条信号传输线的电阻增大,负载 提升,从而会影响信号传输效率。
为了优化此问题,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位于第 一子显示区11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11具有第一线宽W1;位于拉伸区12中 的金属连接结构13具有第二线宽W2,其中,第二线宽W2大于第一线宽W1。 也就是说,为了均衡第一信号传输线111和金属连接结构之间的电阻差异, 在此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金属连接结构13的宽度设置大于第一信号传输线111, 从而保证两者的单位电阻相同。从而避免负载过高,从而影响显示屏的显示 质量等问题。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传输线11和金属连接结构13 中的第二连接走线132连接,具体来说是通过第一过孔K1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的信号传输线的负载问题,在本申请公开了另一个具体实 施方式中,如图11~12所示,位于第一子显示区11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11 具有第一厚度D1;位于拉伸区12中的金属连接结构13具有第二厚度D2, 其中,第二厚度D2大于第一厚度D1。也就是说,为了均衡第一信号传输线 111和金属连接结构之间的电阻差异,在此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金属连接结构 13的厚度设置大于第一信号传输线111,从而保证两者的单位电阻相同。从 而避免负载过高,从而影响显示屏的显示质量等问题。另外,在此实施方式 中,第一信号传输线111和金属连接结构13中的第二连接走线132连接,具 体来说是通过第二过孔K2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显示面板上的金属走线方式,减少金属膜层的数目,目 的在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设计难度和工艺良率,本申请对金属连接结构13 的具体设置方式,做了充分的研究和考量,通过复用显示区中的金属信号线 的金属层,从而实现无需针对金属连接结构13单独设置两个金属层来实现。
在以上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13~15所示,在显示区中的 信号传输线包括扫描信号线111a和数据信号线112a。其中,扫描信号线111a 用于向多个像素单元PX提供栅极驱动信号SCAN;数据信号线112a用于向 多个像素单元PX提供数据驱动信号DATA。且,第一金属层还图案化形成扫 描信号线111a,第一连接走线131与扫描信号线111a同层设置;第二金属层 还图案化形成数据信号线112a,第二连接走线132与数据信号线112a同层设 置。其中,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扫描信号线111a通过金 属连接结构13实现电连接。具体来说,以图13为例,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第 一子显示区11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X1和第二像素单元PX2,扫描信号线111a 包括位于第一像素单元PX1中的第一扫描信号线111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 1112,两者通过金属连接结构13实现电连接。如图14~15所示,第一扫描 信号线1111通过第三过孔K3与第二连接走线132电连接;第一连接走线的 端部131c与第二连接走线端部132c,在连接端部133处直接堆叠接触;第二 扫描信号线1112与第一连接走线131直接连接。
另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14所示,对于像素单元PX而言,以第一像 素单元PX1为例,其包括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如驱动晶体管T;及对应的 发光单元OL。另外对于第一子显示区11而言,其包括独立的柔性封装层G, 而拉伸区12中是无柔性封装层G设置的。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对于像素单元 PX和第一子显示区11也是如此设置,后续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复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来形成扫描信号线 111a和数据信号线112a及金属连接结构13,从而可以实现减少显示面板上 的金属膜层的数目,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设计难度和工艺良率。
在以上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16~18所示,本申请还公开 了另一实施方式,具体来说,在显示区中的信号传输线包括扫描信号线111a 和数据信号线112a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其中,扫描信号线111a用于向 多个像素单元PX提供栅极驱动信号SCAN;数据信号线112a用于向多个像 素单元PX提供数据驱动信号DATA;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用于向显示面板 提供恒定电位,如提供恒定低电位的参考信号线或提供恒定高电位的PVDD信号线。
其中,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数据信号线112a,第一连接走线131与数 据信号线112a同层设置;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第二连 接走线132与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同层设置;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扫描信号 线111a;其中,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数据信号线112a通过金 属连接结构13实现电连接。
具体来说,如图16为例,其中,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 数据信号线112a通过金属连接结构13实现电连接。具体来说,以图16为例,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X1和第三像素单元 PX3,数据信号线112a包括位于第一像素单元PX1中的第一数据信号线1121 和第二数据信号线1122,两者通过金属连接结构13实现电连接。如图16~ 17所示,第一数据信号线1121通过第四过孔K4与第二连接走线132电连接; 第一连接走线的端部131c与第二连接走线端部132c,在连接端部133处直接 堆叠接触;第二数据信号线1122与第一连接走线131直接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复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来形成数据信号线 112a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及金属连接结构13,从而可以实现减少显示面 板上的金属膜层的数目,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设计难度和工艺良率。
在以上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19~21所示,本申请还公开 了另一实施方式,具体来说,在显示区中的信号传输线包括扫描信号线111a 和数据信号线112a和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c。其中,扫描信号线111a用 于向多个像素单元PX提供栅极驱动信号SCAN;数据信号线112a用于向多 个像素单元PX提供数据驱动信号DATA;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用于向 显示面板提供恒定电位,如提供恒定低电位的参考信号线或提供恒定高电位 的PVDD信号线。
其中,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扫描信号线111a,第一连接走线131与扫 描信号线111a同层设置;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c, 第二连接走线132与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同层设置;第三金属层图案化 形成数据信号线112a。其中,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第二恒 定电位信号线111c通过金属连接结构13实现电连接。
具体来说,如图19为例,其中,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 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c通过金属连接结构13实现电连接。具体来说,以 图19为例,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X1和第 二像素单元PX2,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包括位于第一像素单元PX1中的 第一子恒定电位信号线1113和第二子恒定电位信号线1114,两者通过金属连 接结构13实现电连接。如图19~20所示,第二子恒定电位信号线1114通过 第五过孔K5与第一连接走线131电连接;第一连接走线的端部131c与第二 连接走线端部132c,在连接端部133处直接堆叠接触;第一子恒定电位信号 线1113与第二连接走线132直接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复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来形成数据信号线 112a和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111c及金属连接结构13,从而可以实现减少显 示面板上的金属膜层的数目,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设计难度和工艺良率。
在以上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22~25所示,本申请还公开 了另一实施方式,该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出光侧,即柔性封装层G上,还设置 有触控单元。该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TP和触控引线,其中,触控引线21b 用于向触控电极TP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拉伸区12中的金属连接结构13至少包括在 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嵌套的两个子金属结构。可以理解为在沿显 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两个子金属结构的几何中心近似相互重合。
具体来说,第二金属连接结构23至少包括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231和第 二子金属连接结构232。
其中,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231包括第一子连接走线231a、第二子连接走 线231b和第一连接端部231c。其中,第一连接端部231c包括第一子连接走线的 端部231ca与第二子连接走线的端部231cb,两者直接接触且堆叠设置。其中, 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第一子连接走线231a与第二子连接走线231b两者 相交于第一子区域P11,且,第一连接端部231c设置于第一子区域P11以外的区 域。
对于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232而言,其包括第三子连接走线232a、第四子 连接走线232b和第二连接端部232c。其中,第二连接端部232c包括第三子连接 走线的端部232ca与第四子连接走线的端部231ca,两者直接接触且堆叠设置。 其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第三子连接走线232a与第四子连接走线232b 两者相交于第二子区域P12,且,第二连接端部232c设置于第二子区域P12以外 的区域。
另外,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231而言,第一子连接走线231a具有第一子 弯曲结构;第二子连接走线231b具有第二子弯曲结构,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 向Z上,两者形成环状结构。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232而言,第三子连接走线 232a具有第三子弯曲结构;第四子连接走线232b具有第四子弯曲结构,在沿显 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两者形成环状结构。
继续参考图22~25所示,在显示区中的信号传输线21a可以包括扫描信 号线和数据信号线112a或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其中,扫描信号线111a用 于向多个像素单元PX提供栅极驱动信号SCAN;数据信号线112a用于向多 个像素单元PX提供数据驱动信号DATA;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用于向显示 面板提供恒定电位,如提供恒定低电位的参考信号线或提供恒定高电位的 PVDD信号线。
其中,在此实施例中,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第一子连接走线21a(即 信号传输线)和扫描信号线21a;由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第二子连接走线 231b和数据信号线112a;由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第三子连接走线232a和 恒定电位信号线111e;由第四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第四子连接走线232b和触控 引线21b。其中,在另外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触控引线21b也可以由第三 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继续参考图22~图25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相邻设置 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11中的信号传输线与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231电连接, 以保证驱动信号传输至多个第一子显示区11;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 11中的触控引线与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232电连接,以保证触控驱动信号传 输至多个触控电极TP。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复用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 金属层来形成具有双重环状结构或者双螺旋结构的金属连接结构13,从而可 以实现减少显示面板上的金属膜层的数目,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设计难度和 工艺良率。同时可以进步增强金属连接结构13的机械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 提升拉伸区12的抗拉伸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6所示,图26为本申请实 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其中, 显示面板1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图26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 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在对柔性 显示面板上的拉伸区中设置具有缓冲作用的金属连接结构。具体来说,该金 属连接结构通过分段在不同金属层设置,并通过连接端部将设置在不同金属 层上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连接,在连接端部的以外区域,相互交 叉或交错异层设置。当外力对该显示面板进行拉伸操作时,可以提升拉伸区 的抗弯折和拉伸性能。另外,对于单层的呈直线或者折线状的连接结构而言, 当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拉伸时,比较容易出现连接结构被损伤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 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
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于柔性衬底上;
多个拉伸区,所述拉伸区形成于所述柔性衬底上,并位于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之间;
金属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拉伸区,用于电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其中,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走线、第二连接走线和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包括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的端部,两者直接接触且堆叠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具有第一弯曲结构,且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具有第二弯曲结构,且由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两者相交于第一区域,其中,所述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结构与所述第二弯曲结构的正投影形成环形结构;
自所述第一区域起,所述第一连接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自所述第一区域起,所述第二连接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和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形成螺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被拉伸时,所述第一弯曲结构的曲率半径R1和/或所述第二弯曲结构的曲率半径R2发生改变,以防止所述金属连接结构断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信号传输线,用于向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提供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电连接,以保证所述驱动信号传输至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信号传输线具有第一线宽W1;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具有第二线宽W2;
其中,所述第二线宽W2大于所述第一线宽W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信号传输线具有第一厚度D1;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具有第二厚度D2,
其中,所述第二厚度D2大于所述第一厚度D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和所述连接端部,三者相互异层设置;
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之间设置有第一有机缓冲层,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覆盖所述第一连接走线;
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连接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有机缓冲层;
其中,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有机缓冲层的最大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具有第一杨氏弹性模量E1;所述第二有机缓冲层具有第二杨氏弹性模量E2;
其中,所述第一杨氏弹性模量E1小于10Gpa;所述第二杨氏弹性模量E2小于10Gpa。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伸区还设置有第一有机平坦化层,所述第一有机平坦化层覆盖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和所述连接端部;
所述第一有机平坦化层具有第五杨氏弹性模量E5,所述第五杨氏弹性模量E5小于10Gpa。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所述第二有机缓冲层与所述第一有机平坦化层,由包括相同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和所述连接端部两者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异层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之间设置有第三有机缓冲层,所述第三有机缓冲层覆盖所述第一连接走线;
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连接端部之间设置有第四有机缓冲层;
其中,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有机缓冲层的最大厚度,约等于所述第四有机缓冲层的最大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有机缓冲层具有第三杨氏弹性模量E3;所述第四有机缓冲层具有第四杨氏弹性模量E4;
其中,所述第三杨氏弹性模量E3小于10Gpa;所述第四杨氏弹性模量E4小于10Gpa。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
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图案化形成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图案化形成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同层设置;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扫描信号线通过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实现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数据信号线和恒定电位信号线,其中,所述恒定电位信号线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恒定电位;
所述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恒定电位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与所述恒定电位信号线同层设置;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数据信号线通过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实现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恒定电位;
所述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同层设置;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第二恒定电位信号线通过所述金属连接结构实现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和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
其中,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于所述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相互嵌套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子连接走线、第二子连接走线和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包括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的端部,两者直接接触且堆叠设置;
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具有第一子弯曲结构,且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具有第二子弯曲结构,且由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两者相交于第一子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包括第三子连接走线、第四子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包括所述第三子连接走线的端部与所述第四子连接走线的端部,两者直接接触且堆叠设置;
所述第三子连接走线具有第三子弯曲结构,且由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所述第四子连接走线具有第四子弯曲结构,且由第四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子连接走线与所述第四子连接走线两者相交于第二子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区域以外的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传输线,用于向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提供驱动信号;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和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用于向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子金属连接结构电连接,以保证所述驱动信号传输至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第二子金属连接结构电连接,以保证所述触控驱动信号传输至多个所述触控电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引线由所述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或所述第四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在所述拉伸区无所述像素单元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柔性封装层;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柔性封装层为相互独立结构;
在所述拉伸区,无所述柔性封装层设置。
25.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566240.0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164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6240.0A CN110164950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6/677,355 US11341871B2 (en) 2019-06-27 2019-11-07 Stretchabl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6240.0A CN110164950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950A true CN110164950A (zh) 2019-08-23
CN110164950B CN110164950B (zh) 2021-09-10

Family

ID=67636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6240.0A Active CN110164950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1871B2 (zh)
CN (1) CN11016495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0494A (zh) * 2019-09-17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9908A (zh) * 2019-09-20 2019-12-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29803A (zh) * 2020-03-31 2020-07-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27476A (zh) * 2020-03-27 2020-07-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显示器件及触控控制方法
CN111968518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
WO2021031007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CN113124273A (zh) * 2021-04-21 2021-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拉伸装置及显示系统
CN113920854A (zh) * 2020-07-07 2022-01-11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7611B (zh) * 2021-03-31 2023-05-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装置
TWI775530B (zh) * 2021-07-13 2022-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4841A (zh) * 2013-02-06 2016-02-10 伊利诺伊大学评议会 用于可拉伸的电子器件的自相似和分形设计
CN107039396A (zh) * 2017-04-28 2017-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走线结构、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933148A (zh) * 2018-07-31 2018-12-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90156971A1 (en) * 2017-11-18 2019-05-23 Applied Cavitation, Inc Conductive trace geometry for high stretch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34068U (zh) 2017-08-31 2018-03-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JP2019124792A (ja) * 2018-01-15 2019-07-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4841A (zh) * 2013-02-06 2016-02-10 伊利诺伊大学评议会 用于可拉伸的电子器件的自相似和分形设计
CN107039396A (zh) * 2017-04-28 2017-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走线结构、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156971A1 (en) * 2017-11-18 2019-05-23 Applied Cavitation, Inc Conductive trace geometry for high stretch applications
CN108933148A (zh) * 2018-07-31 2018-12-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1007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CN110600494A (zh) * 2019-09-17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9908A (zh) * 2019-09-20 2019-12-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599908B (zh) * 2019-09-20 2021-06-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27476A (zh) * 2020-03-27 2020-07-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显示器件及触控控制方法
CN111427476B (zh) * 2020-03-27 2023-09-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显示器件及触控控制方法
CN111429803A (zh) * 2020-03-31 2020-07-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20854A (zh) * 2020-07-07 2022-01-11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68518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3124273A (zh) * 2021-04-21 2021-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拉伸装置及显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41871B2 (en) 2022-05-24
CN110164950B (zh) 2021-09-10
US20200410906A1 (en)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4950A (zh)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6698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64918A (zh) 显示装置
CN108281089A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8766249A (zh)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2496684B (zh) 柔性显示器
CN109949703A (zh) 柔性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892291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409145A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31854A (zh)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9686842A (zh) 一种可拉伸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86757B (zh) 柔性基板及采用该柔性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09755412A (zh) 一种柔性基板、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和电子器件
CN113451379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8958539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062442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870152A (zh) 柔性amoled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基板
CN10889895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6747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99300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863341A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153969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US20220342461A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8655654U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3146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