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4768B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4768B
CN110164768B CN201810145738.5A CN201810145738A CN110164768B CN 110164768 B CN110164768 B CN 110164768B CN 201810145738 A CN201810145738 A CN 201810145738A CN 110164768 B CN110164768 B CN 110164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opening
ions
sourc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57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4768A (zh
Inventor
赵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1457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4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4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4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7Substrate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1075Substrate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1079Substrate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1083Substrate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with an inactive supplementary region, e.g. for preventing punch-through, improving capacity effect or leakage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在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内分别形成开口;在所述开口内进行表面处理,在至少部分所述开口的内壁表面形成扩散区,所述扩散区内有空隙;在所述扩散区上形成填充所述开口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内具有源漏离子。所述方法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较好。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为了达到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数据存储量、以及更多的功能,半导体器件朝向更高的元件密度、更高的集成度方向发展,因此,晶体管的栅极变得越来越细越长且长度变得比以往更短,使得短沟道效应也更易发生。
所述短沟道效应会引起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截止电流增强甚至击穿。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集成电路的电学性能,甚至导致整个电路失效。因此,迫切寻求一种抑制短沟道效应的方法,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半导体结构以及形成方法,以改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在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内分别形成开口;在所述开口内进行表面处理,在至少部分所述开口的内壁表面形成扩散区,所述扩散区内有空隙;在所述扩散区上形成填充所述开口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内具有源漏离子。
可选的,所述扩散区的厚度为:5纳米~15纳米。
可选的,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形成种子层,所述种子层内掺杂有所述源漏离子。
可选的,所述种子层在形成扩散区之前形成。
可选的,所述开口和种子层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内分别形成初始开口;在所述初始开口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种子层,使所述初始开口形成开口。
可选的,形成扩散区之后,形成外延层之前,在所述开口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所述种子层。
可选的,所述扩散区位于所述开口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扩散区位于所述开口的侧壁和底部。
可选的,当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时,所述外延层的材料包括硅锗,所述源漏离子为P型离子。
可选的,所述扩散区的形成工艺包括:第一离子注入工艺。
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包括:注入离子包括硅,注入能量为3千电子伏~15千电子伏,注入剂量为1e13原子数/平方厘米~1e15原子数/平方厘米,注入角度为0度~15度。
可选的,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时,所述外延层的材料包括碳化硅,所述源漏离子为N型离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基底,所述基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基底内的开口;位于所述开口内壁的扩散区,所述扩散区内有空隙;位于所述扩散区上上填充所述开口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内具有源漏离子。
可选的,所述扩散区的厚度为:5纳米~15纳米。
可选的,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种子层,所述种子层内具有所述源漏离子。
可选的,所述扩散区位于种子层和外延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扩散区位于种子区底部的基底内。
可选的,当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时,外延层的材料包括硅锗,源漏离子为P型离子。
可选的,当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外延层的材料包括碳化硅,源漏离子为N型离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中,所述主体区位于所述扩散区上,且所述扩散区内有空隙,因此,主体区内的源漏离子易向扩散区内的空隙内扩散,有利于改善主体区内源漏离子的浓度梯度分布,减小主体区和基底之间的电场强度,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反向结漏电流,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P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较差。
图1是一种P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基底100,所述基底100上具有栅极结构101;位于所述栅极结构101两侧的基底100内的源漏开口(图中未标出);位于所述源漏开口侧壁和底部的种子层102;位于所述种子层102表面的主体层103,所述主体层103内含有源漏离子。
上述PMOS晶体管中,所述种子层102和主体层103构成源漏掺杂区,所述源漏掺杂区的材料包括硅锗。为了提高源漏掺杂区对沟道区载流子的迁移率,提高主体层103内锗离子的浓度。所述主体层103的形成工艺包括原位掺杂工艺,所述源漏离子包括硼离子。在所述原位掺杂工艺过程中,锗离子的掺杂浓度制约硼离子的掺杂浓度梯度分布,使得源漏掺杂区和基底100之间的电场强度较大,则晶体管易发生反向结漏电流,不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并且,随着器件尺寸缩小,短沟道效应较为严重,为了抑制短沟道效应,种子层102内不掺杂硼离子。然而,所述种子层102内不掺杂硼离子,而本征态的种子层102进一步限制了主体层103内硼离子的扩散,则主体层103内硼离子的浓度梯度分布更加受限,使得晶体管的反向结漏电流更加严重,晶体管的性能较差。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内形成扩散区,所述扩散区内有空隙;在部分扩散区上形成主体区,所述主体区内具有掺杂离子。所述扩散区内的空隙有利于源漏离子的扩散,有利于源漏离子的梯度分布,则主体区和基底之间的电场强度较低,有利于抑制反向结漏电流,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2至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提供基底200;在所述基底200表面形成栅极结构2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200的材料为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底的材料包括:锗、硅锗或者绝缘体上硅。
所述栅极结构201包括:位于部分基底200表面的栅介质层(图中未示出)和位于栅介质层表面的栅极层。
所述栅极结构201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200表面形成栅介质膜和位于栅介质膜表面的栅极膜,所述栅极膜表面具有第一掩膜层;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栅极膜和栅介质膜,直至暴露出基底200表面,形成栅介质层和位于栅介质层表面的栅极层。
所述栅介质膜的材料包括氧化硅,相应的,所述栅介质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所述栅介质膜的形成工艺包括:原位水汽生成工艺或者化学氧化工艺。
所述栅极膜的材料包括:硅,相应的,栅极层的材料包括:硅。所述栅极膜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物理气相沉积工艺。
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者氮化钛。所述第一掩膜层用于作为栅介质层和栅极层的掩膜。
请参考图3,在所述栅极结构201的侧壁形成第一侧墙202;以所述栅极结构201和第一侧墙202为掩膜,在所述基底200内形成轻掺杂区203。
所述第一侧墙202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200表面、栅极结构201的侧壁和第一掩膜层的表面形成第一侧墙膜;去除基底200和第一掩膜层表面的第二侧墙膜,在所述栅极结构201的侧壁形成第一侧墙202。
所述第一侧墙膜的材料包括:氮化硅,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墙202的材料包括:氮化硅。
所述第一侧墙膜的形成工艺包括:原子层沉积工艺。
所述第一侧墙202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所述第一侧墙202用于定义轻掺杂区203的位置。
所述轻掺杂区203的形成工艺包括:第二离子注入工艺。所述轻掺杂区203内具有轻掺杂离子,所述轻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晶体管的类型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因此,所述轻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为P型离子,如:硼离子或者BF2 +离子。
在其他实施例中,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因此,所述轻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为N型离子,如:磷离子或者砷离子。
请参考图4,形成所述轻掺杂区203之后,在所述第一侧墙202的侧壁形成第二侧墙204。
所述第二侧墙204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200表面、第一侧墙202的侧壁和第一掩膜层的表面形成第二侧墙膜;去除基底200和第一掩膜层表面的第二侧墙膜,在所述第一侧墙202的侧壁形成第二侧墙204。
所述第二侧墙膜的材料包括:氮化硅,相应的,所述第二侧墙204的材料包括:氮化硅。
所述第二侧墙膜的形成工艺包括:原子层沉积工艺。
所述第二侧墙204用于定义后续源漏掺杂区的位置。
请参考图5,以所述栅极结构201、第一侧墙202和第二侧墙204为掩膜,在所述栅极结构201、第一侧墙202和第二侧墙204两侧的基底200内形成初始开口205。
所述初始开口205的形成工艺包括:各向异性干法刻蚀工艺;所述各向异性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刻蚀气体包括HBr和Cl2,O2作为缓冲气体,其中,HBr的流量为400标准毫升/分~500标准毫升/分,Cl2的流量为30标准毫升/分~60标准毫升/分,O2的流量为5标准毫升/分~10标准毫升/分,压强为30毫托~50毫托,功率为300瓦~600瓦,温度为40摄氏度~80摄氏度,偏置电压为50伏~150伏。
所述初始开口205的深度根据半导体工艺的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开口205的深度为:600埃~900埃。
所述初始开口205用于后续形成开口。
请参考图6,去除所述初始开口205侧壁和底部部分基底200,形成开口206,所述开口206的侧壁具有顶角,且所述顶角向位于栅极结构201底部的基底200内延伸。
形成所述开口206的工艺包括:湿法刻蚀工艺;所述湿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刻蚀剂包括有机碱或者无机碱;所述有机碱包括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所述无机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所述开口206用于后续容纳源漏掺杂区,所述源漏掺杂区包括种子区和位于种子区表面的主体区。
请参考图7,在所述开口206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种子层207,所述种子层207内具有源漏离子,且所述源漏离子具有第一浓度。
所述开口206暴露在空气中,所述开口206的侧壁和底部表面的材料被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自然氧化层;所述自然氧化层包括氧化硅。因此,形成所述种子层207之前,所述形成方法包括:去除所述自然氧化层。
去除所述自然氧化层的清洗液包括:氢氟酸溶液,所述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为:0.01%~1%。
去除所述自然氧化层,使得开口206侧壁和底部较清洁,则后续形成的种子层的形貌较好。
所述种子层207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开口206内形成种子层;在所述种子层内掺入源漏离子,形成种子层207。
所述种子层的材料包括:硅锗,所述种子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外延生长工艺。
所述源漏离子的导电类型与晶体管的导电类型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因此,所述源漏离子为P型离子,如:硼离子或者BF2 +离子。
在其他实施例中,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因此,所述源漏离子的导电类型为N型离子,如:磷离子或者砷离子。
所述种子层207内源漏离子的第一浓度较低,使得种子层207源漏离子难以扩散至沟道区,则漏电流减弱,有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请参考图8,在种子层207的部分顶部内形成扩散区208,所述扩散区208内有空隙。
所述扩散区208的材料包括:硅锗或者硅。
所述扩散区208的形成工艺包括:第一离子注入工艺,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包括:注入离子包括硅离子。注入剂量为1e13原子数/平方厘米~1e15原子数/平方厘米,注入能量为3千电子伏~15千电子伏,注入角度为0度~15度。
选择所述注入浓度的意义在于:若所述注入浓度小于1e13原子数/平方厘米,使得扩散区208内的空隙仍较少,则后续主体区内的源漏离子向扩散区208内扩散的较少,则改善源漏离子的掺杂浓度梯度分布的能力有限,使得晶体管的反向结漏电流仍较严重;若所述注入浓度大于1e15原子数/平方厘米,使得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难度较大。
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使得种子层207顶部产生空隙,使得后续在扩散区208顶部形成的主体区内源漏离子掺杂浓度梯度得到改善,有利于降低源漏掺杂区与基底200之间的电场强度,进而有利于抑制反向结漏电流。并且,锗离子的浓度较大,有利于提高沟道区载流子的迁移率,所述方法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较好。
所述扩散区208的厚度为5纳米~15纳米,选择所述扩散区208的厚度的意义:若所述扩散区208的厚度小于5纳米,使得扩散区208内空隙仍较少,则后续主体区内的源漏离子向扩散区208内扩散的空间有限,使得改善源漏离子的掺杂浓度梯度的能力不够,则反向结漏电流仍较严重,不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若所述扩散区208的厚度大于15纳米,使得扩散区208的电阻较大,不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请参考图9,在所述扩散区208表面形成外延层209,所述外延层209内具有源漏离子,所述源漏离子具有第二浓度,且所述第二浓度大于第一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层的材料包括:硅锗,所述源漏离子为硼离子,所述主体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原位掺杂工艺。
为了提高沟道区载流子的迁移率,在所述原位掺杂工艺过程中,提高锗离子的掺杂浓度。同时,由于扩散区208内有空隙,所述空隙为硼离子的扩散提供空间,因此,能够改善硼离子的掺杂浓度的梯度分布,有利于减小源漏掺杂区与基底200之间的电场强度,抑制反向结漏电流,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并且,所述外延层209内源漏离子的第二浓度较大,使得外延层209与后续在外延层209顶部形成的插塞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小,有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所述外延层209和种子层207构成源漏掺杂区。
图10至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0,在所述初始开口205底部形成扩散区300,所述扩散区300内有空隙。
需要说明的是,图10是在图5基础上的后续步骤结构示意图。
所述扩散区300的形成工艺与上述实施例中扩散区的形成工艺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所述扩散区300在所述初始开口205的底部,后续去除部分初始开口205的侧壁和底部,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后续容纳源漏掺杂区,因此,所述扩散区300位于所述源漏掺杂区的底部,所述源漏掺杂区内的源漏离子可向扩散区300内的空隙进行扩散,因此,所述扩散区300能够改善源漏离子掺杂浓度的梯度分别,有利于减小源漏掺杂区与基底200之间的电场强度,抑制反向结漏电流。并且,源漏掺杂区内锗离子的掺杂浓度也较高,有利于提高沟道区载流子的迁移率,所述方法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较好。
请参考图11,去除所述初始开口205侧壁的部分基底200、以及初始开口205底部部分扩散区300,形成开口301,所述开口301的侧壁具有顶角,且所述顶角向位于栅极结构201下方的基底200内延伸。
所述开口301的形成工艺与上述实施例的形成工艺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考图12,在所述开口301的侧壁和底部形成种子层302,部分所述种子层302被阻挡区300包围。
所述种子层302的材料和形成工艺与上述实施例中种子层的材料和形成工艺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扩散区300位于部分种子层302底部,且部分所述种子层302被扩散区300包围,而后续在所述种子层302表面形成主体区,因此,所述扩散区300内的空隙为源漏离子提供空间,改善源漏离子的掺杂浓度的梯度分布,有利于降低源漏掺杂区和基底200之间的电场强度,抑制反向结漏电流。并且,锗离子的掺杂浓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沟道区载流子的迁移率。所述方法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较好。
请参考图13,在所述种子层302表面形成外延层303,所述外延层303充满所述开口301(见图12)。
所述外延层303的材料和形成工艺与上述实施例中外延层的材料和形成工艺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外延层303和种子层302构成源漏掺杂区,所述源漏掺杂区底部被部分扩散区300包围,使得源漏掺杂区内的源漏离子易扩散至扩散区300内的空隙内,能够改善源漏离子的掺杂浓度的梯度分布,有利于减小源漏掺杂区与基底200之间的电场强度,抑制反向结漏电流,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请参考图9,包括:
基底200,所述基底200表面具有栅极结构201;
分别位于所述栅极结构201两侧基底内的开口206(见图8);
位于所述开口206(见图8)内壁的扩散区208,扩散区208内具有空隙;
位于所述扩散区208上填充所述开口206(见图8)的主体区209,所述外延层209内具有源漏离子。
所述扩散区208的厚度为:5纳米~15纳米。
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种子层207,所述种子层207内具有所述源漏离子。
所述扩散区208位于种子层207和外延层209之间;或者,所述扩散区208位于种子层207底部的基底200内。
当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时,外延层209的材料包括:硅锗,源漏离子为P型离子;当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外延层209的材料包括碳化硅,源漏离子为N型离子。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
在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内分别形成开口;
在所述开口内进行表面处理,在至少部分所述开口的内壁表面形成扩散区,所述扩散区内有空隙;
在所述扩散区上形成填充所述开口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内具有源漏离子;
形成所述扩散区之前形成种子层,所述种子层内掺杂有所述源漏离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区的厚度为:5纳米~15纳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和种子层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内分别形成初始开口;在所述初始开口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种子层,使所述初始开口形成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扩散区之后,形成外延层之前,在所述开口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所述种子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区位于所述开口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区位于所述开口的侧壁和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时,所述外延层的材料包括硅锗,所述源漏离子为P型离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工艺包括第一离子注入工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包括:注入离子包括硅,注入能量为3千电子伏~15千电子伏,注入剂量为1e13原子数/平方厘米~1e15原子数/平方厘米,注入角度为0度~15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时,所述外延层的材料包括碳化硅,所述源漏离子为N型离子。
CN201810145738.5A 2018-02-12 2018-02-12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ctive CN110164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5738.5A CN110164768B (zh) 2018-02-12 2018-02-12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5738.5A CN110164768B (zh) 2018-02-12 2018-02-12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768A CN110164768A (zh) 2019-08-23
CN110164768B true CN110164768B (zh) 2022-02-11

Family

ID=67634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5738.5A Active CN110164768B (zh) 2018-02-12 2018-02-12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476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40298A (ko) * 2000-11-24 2002-05-30 박종섭 피모스 트랜지스터 제조방법
CN1902736A (zh) * 2003-12-30 2007-01-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衬底的各向异性蚀刻的非晶蚀刻停止
CN108695158A (zh) * 2017-04-05 2018-10-2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0554B2 (en) * 2014-12-26 2019-01-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40298A (ko) * 2000-11-24 2002-05-30 박종섭 피모스 트랜지스터 제조방법
CN1902736A (zh) * 2003-12-30 2007-01-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衬底的各向异性蚀刻的非晶蚀刻停止
CN108695158A (zh) * 2017-04-05 2018-10-2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768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9324B (zh) 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CN104701316B (zh) 一种双槽形结构的半浮栅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319061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TW200402834A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 a semiconductor layer and structure thereof
CN108538911B (zh) 优化的l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1177B (zh) 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CN107785425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6856169B (zh) 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KR101129978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10164768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8281485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9285778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1509029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0828563A (zh) 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N114256336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68407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4638018B (zh) 一种半浮栅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050000059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3403312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67154B (zh) 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N103839823B (zh) 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CN112086460A (zh) 快闪存储器及快闪存储器的形成方法
CN108878526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6328528B (zh)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12908998B (zh) 半浮栅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及半浮栅存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