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5094A -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5094A
CN110145094A CN201910411455.5A CN201910411455A CN110145094A CN 110145094 A CN110145094 A CN 110145094A CN 201910411455 A CN201910411455 A CN 201910411455A CN 110145094 A CN110145094 A CN 110145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coating
antibacterial agent
antibacterial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14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5094B (zh
Inventor
宋怡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o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o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o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o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14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50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5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5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5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5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0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2Combinations of dissimilar mix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4Paints containing biocides, e.g. fungicides, insecticides or pest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80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101/00Mix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mixed materials or by the application field
    • B01F2101/30Mixing paints or paint ingredients, e.g. pigments, dyes, colours, lacquers or enam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该地面涂料由底层涂料A和表层涂料B组成,底层涂料A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45%的霞石、20%的高岭土、15%的纳米氧化铝粉、8%的石英、7%的烧制添加剂和5%的纳米银粉组成;本发明是由底层涂料A的致密空间结构与表层涂料B的分散效果相结合,来改善该地面涂料的光滑度、光泽度,以使其观赏性、美观程度得到显著提升;且还可由底层涂料A的梯度烧制处理、表层涂料B中的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的相互配合,以及底层涂料A中的纳米银粉与表层涂料B中的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的协同作用,使其耐热能力、成膜强度和抗菌防霉效果均得到明显提升,以提高该地面涂料的综合耐受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背景技术
地面涂料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装饰与保护室内地面,以使其清洁美观,并与其它装饰材料一同创造油压式的室内环境。地面涂料一般可分为木地板涂料和水泥砂浆地面涂料两大类,而水泥砂浆地面涂料又可分为薄质溶剂型涂料和薄质水乳型涂料,以及厚质溶剂型涂料和厚质水乳型涂料。
而专利号CN103897538B的文件中,仅是由银离子与丙烯酸酯的有机杂化,以及含有的保护型防霉胶囊胞子的共同作用,来提高涂料的环保性、抗菌防霉持久性,并结合现有大多数的地面涂料来说,其仍然难以使耐热能力、成膜强度和抗菌防霉效果均得到显著提升,以提高地面涂料的综合耐受能力;且现有大多数的地面涂料中,还仍然存在光滑度低、光泽度差的情况,使得观赏性、美观程度大大降低。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供所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本发明是由底层涂料A和表层涂料B组成;且底层涂料A中的烧制添加剂内的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钡粉末、氧化锶粉末和氧化镁粉末与霞石、石英和纳米氧化铝粉在一同进行梯度烧制时,可使烧制温度降低、速率加快,致密性得到显著提升;
且表层涂料B是先对其各原料进行分类化的各自处理,并在各自处理操作中来对其预分散、预加热和预搅拌,而由第一切割刀片可对第三储料罐内靠近侧壁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以及第二切割刀片可对第三储料罐内靠近底部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使得第三储料罐内靠近侧壁和底部处的难以混匀的各原料分散均一,并依据对液料的切割作用,可使其分散和共混效果更佳,而电加热片可使第一储料罐内的各原料温度保持在60度,使其相容性更佳,而电动转盘可带动第二储料罐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以提高与其它原料的融合效果,再对其各原料进行统一化的整体处理,并由第一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来使混料罐内的各原料在运动时形成紊流,同时依据第一搅拌叶片的安装位置,可使混料罐内的各原料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得到充分混匀,大大提升了各原料间的分散效果;
进而将底层涂料A的致密空间结构与表层涂料B的分散效果相结合,来改善该地面涂料的光滑度、光泽度,以使其观赏性、美观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本发明可依据底层涂料A的梯度烧制处理,来使烧制得到的底层涂料A的内部结构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并依据表层涂料B中的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明显的杀菌防霉效果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其耐热能力;而在一同进行二次处理时,还可依据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所形成的疏松结构,来使抗菌成分与其充分结合;且通过底层涂料A中的纳米银粉与表层涂料B中的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的协同作用;
进而使其耐热能力、成膜强度和抗菌防霉效果均得到明显提升,以提高该地面涂料的综合耐受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该地面涂料由底层涂料A和表层涂料B组成,所述底层涂料A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35-55%的霞石、15-25%的高岭土、10-20%的纳米氧化铝粉、6-10%的石英、5-9%的烧制添加剂和3-7%的纳米银粉组成;
且烧制添加剂由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钡粉末、氧化锶粉末和氧化镁粉末按2:1: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
所述底层涂料A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霞石、石英经称量和球磨后,与纳米氧化铝粉和烧制添加剂一同均混,再将其导入马弗炉中进行梯度烧制并通入氦气作为保护气体,且第一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900-1100度、3-4小时,第二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1200-1400度、1-2小时,第三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1000-1200度、2-3小时,其中升温速率保持在10度/分钟,烧制压力保持在23-27MPa,并经减压、冷却和过滤后,以得到混料A,之后将高岭土与水按重量百分比2:3的比例相混合,再将其与混料A、纳米银粉一同经湿磨、脱水,以得到底层涂料A,且烧制添加剂内的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钡粉末、氧化锶粉末和氧化镁粉末与霞石、石英和纳米氧化铝粉在一同进行梯度烧制过程中,由于晶体结构的差异化,使得它们与纳米氧化铝粉的相容性极小,而随着梯度烧制的进行,则可通过杂质聚集在晶界处的方式,减少其与纳米氧化铝粉的结合量,进而导致晶界数量和晶界面积均减少,晶界处杂质的成分相对增加,以使晶界处的共熔温度下降直至达到极限时的液相,正由于液相来参与梯度烧制,使得烧制温度降低、速率加快,致密性得到显著提升;且第一次烧制可利用高温场来促使各原料的晶体结构逐渐的自发传热,而第二次烧制则使发热的晶体充分活化,并相互运动、结合,以形成致密的空间结构,而第三次烧制是将该致密的空间结构定型,并在23-27MPa的热压作用下,使得烧制得到的底层涂料A的内部结构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
且底层涂料A中的银离子可抑制细胞壁内的多糖链与四肽的交联结合,使其失去了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以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同时还可使细胞膜受损、抑制蛋白质合成,以及干扰核酸合成,并依据银离子对病菌的吸附作用,使起调节呼吸的酶失去功效,病菌迅速死亡;
所述表层涂料B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30-40%的丙酮、15-35%的丙烯酸树脂、7-17%的三甲基甘氨酸、8-12%的稀土抗菌剂、3-7%的有机抗菌剂、3-7%的十二烷基硫酸钠、2-6%的碱式次氯酸镁和2-6%的氧化石墨烯组成;
且稀土抗菌剂由有机配体乙二胺四乙酸和稀土元素镧、钆、铽按2:1: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且有机抗菌剂由异丙醇、3-甲基-4-异丙基苯酚和山梨酸钾按3: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
所述表层涂料B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分为三份,并分别导入第一储料罐、第二储料罐和第三储料罐中,同时将丙酮、丙烯酸树脂导入第三储料罐,将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碱式次氯酸镁导入第二储料罐,将三甲基甘氨酸、氧化石墨烯导入第一储料罐,再开启电动马达来间接的带动活动杆和连接板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切割刀片和第二搅拌叶片上的第一切割刀片运动,以将第三储料罐内的各原料充分分散,同时开启电动转盘来直接的带动第一储料罐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以及开启电加热片来将第二储料罐内的各原料加热至60度,而在各自处理60分钟后,打开电磁阀将其一同导入混料罐内,并开启电机来间接的带动第一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转动,在一同处理120分钟后将其导出,经过滤、静置以得到表层涂料B,且先将各原料来分别的初步处理,其中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可反应生成酰胺基团,并使得氧化石墨烯层间形成氢键,以使其空间结构变得疏松,对水分子的结合能力增强,进而具备优异的润湿性和吸附能力,而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与碱式次氯酸镁相结合,以释放分子中的活性氧,在达到明显的杀菌防霉效果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其耐热能力,且在一同进行二次处理时,可依据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所形成的疏松结构,来使抗菌成分与其充分结合,以提升整体的抗菌效果。
进一步的,该地面涂料的使用方法为:先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45度并均匀涂覆至地面,进而可依据表层涂料B的疏松空间结构来与地面的凹陷处相接触,使其变得光滑、平整,在热烘15分钟后再将底层涂料A均匀喷涂至表层涂料B的表面,即由底层涂料A的致密空间结构来提高所形成的漆膜强度,并向空气中喷淋水雾,之后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60度并均匀涂覆至底层涂料A的表面,且在表层涂料B与底层涂料A的连接面上存在有水分,进而可依据表层涂料B的润湿、吸附作用来与其相结合,以提高两者的融合、连接效果,经静置、风干以完成该地面涂料的涂覆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均混分散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分为三份,再将丙酮、丙烯酸树脂与第一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三储料罐内,并开启电动马达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由第二转轴、固定柱来带动活动杆和连接板运动,而活动杆在运动过程中,将由第二搅拌叶片所开设的孔洞内的第一切割刀片来对第三储料罐中靠近侧壁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而连接板在运动过程中,将由第二切割刀片来对第三储料罐中靠近底部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且还将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碱式次氯酸镁与第二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二储料罐内,并开启电动转盘来带动第二储料罐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且还将三甲基甘氨酸、氧化石墨烯与第三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一储料罐内,并开启电加热片来使第一储料罐中的各原料温度保持在60度,而在各自处理60分钟后,打开电磁阀将其一同导入混料罐内进行整体处理,并开启电机来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由第一转轴来带动第一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相配合运动,而在一同处理120分钟后将其导出,经过滤、静置以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均混分散设备由支撑架、电动转盘、第一储料罐、电加热片、第二储料罐、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水雾喷头、控制面板、第一搅拌叶片、螺旋叶片、电机、连接杆、第一转轴、连接柱、混料罐、第三连接管、第三储料罐、活动杆、固定柱、第二转轴、电动马达、第二搅拌叶片、孔洞、第一切割刀片、第二切割刀片、立柱和连接板组成;
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底部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活动杆,所述第三储料罐与支撑架间通过横杆相固定,且活动杆的一端伸至第三储料罐内,并与连接板相固定,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中心处与第三储料罐的底部内壁中心处间活动连接有立柱,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均匀嵌入有第二切割刀片,而以立柱为中心位置,两侧的第二切割刀片与其所夹的锐角呈三十度,以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与第三储料罐底部的各原料充分接触并起到优异的液态切割效果,大大提升了均混分散质量,且伸至第三储料罐内的活动杆的外部均匀分布有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上开设有孔洞,且孔洞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切割刀片,所述活动杆与连接板所夹的锐角呈六十度,以便活动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搅拌叶片和第一切割刀片来对第三储料罐内的各原料进行不同程度的液态切割,且活动杆与第三储料罐的接触处设置有耐磨条;
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内壁另一侧由竖杆与第二储料罐相固定,所述第二储料罐的外部均匀嵌入有电加热片,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内壁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转盘,所述电动转盘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储料罐,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内壁由斜杆与混料罐相固定,且混料罐与第一储料罐、第二储料罐和第三储料罐间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安装有水雾喷头;且第一储料罐、第二储料罐和第三储料罐的一侧均设置有进料盖,且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混料罐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伸至混料罐内,且外部均匀分布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搅拌叶片,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一端与混料罐的内壁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混料罐的一侧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动转盘、电加热片、电机和电动马达均为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由底层涂料A和表层涂料B相配合而成,且底层涂料A中的烧制添加剂内的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钡粉末、氧化锶粉末和氧化镁粉末与霞石、石英和纳米氧化铝粉在一同进行梯度烧制时,由于晶体结构的差异化,使得它们与纳米氧化铝粉的相容性极小,而随着梯度烧制的进行,则可通过杂质聚集在晶界处的方式,减少其与纳米氧化铝粉的结合量,进而导致晶界数量和晶界面积均减少,晶界处杂质的成分相对增加,以使晶界处的共熔温度下降直至达到极限时的液相,正由于液相来参与梯度烧制,使得烧制温度降低、速率加快,致密性得到显著提升;
且第一次烧制可利用高温场来促使各原料的晶体结构逐渐的自发传热,而第二次烧制则使发热的晶体充分活化,并相互运动、结合,以形成致密的空间结构,而第三次烧制是将该致密的空间结构定型,并在23-27MPa的热压作用下,使得烧制得到的底层涂料A的内部结构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
且对表层涂料B中的各原料来分别的初步处理,其中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可反应生成酰胺基团,并使得氧化石墨烯层间形成氢键,以使其空间结构变得疏松,对水分子的结合能力增强,进而具备优异的润湿性和吸附能力,而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与碱式次氯酸镁相结合,以释放分子中的活性氧,在达到明显的杀菌防霉效果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其耐热能力;
且在一同进行二次处理时,可依据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所形成的疏松结构,来使抗菌成分与其充分结合,以提升整体的抗菌效果;进而在耐热能力、成膜强度和抗菌防霉效果方面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以提高地面涂料的综合耐受能力;
2.本发明是先将表层涂料B的各原料进行分类化的各自处理,并在各自处理操作中来对其预分散、预加热和预搅拌,而预分散中的第一切割刀片可对第三储料罐内靠近侧壁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以及第二切割刀片可对第三储料罐内靠近底部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使得第三储料罐内靠近侧壁和底部处的难以混匀的各原料分散均一,并依据对液料的切割作用,可使其分散和共混效果更佳,而预加热中的电加热片可使第一储料罐内的各原料温度保持在60度,使其相容性更佳,而预搅拌中的电动转盘可带动第二储料罐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以提高与其它原料的融合效果,再将各原料进行统一化的整体处理,并由第一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来使混料罐内的各原料在运动时形成紊流,同时依据第一搅拌叶片的安装位置,可使混料罐内的各原料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得到充分混匀,大大提升了各原料间的分散效果,使得表层涂料B的质感更佳细腻、柔和,而依据底层涂料A的致密空间结构与表层涂料B的分散效果相结合,以改善该地面涂料的光滑度、光泽度,进而使得观赏性、美观程度得到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均混分散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三储料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电动转盘;3、第一储料罐;4、电加热片;5、第二储料罐;6、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8、水雾喷头;9、控制面板;10、第一搅拌叶片;11、螺旋叶片;12、电机;13、连接杆;14、第一转轴;15、连接柱;16、混料罐;17、第三连接管;18、第三储料罐;19、活动杆;20、固定柱;21、第二转轴;22、电动马达;23、第二搅拌叶片;24、孔洞;25、第一切割刀片;26、第二切割刀片;27、立柱;2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该地面涂料由底层涂料A和表层涂料B组成,底层涂料A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45%的霞石、20%的高岭土、15%的纳米氧化铝粉、8%的石英、7%的烧制添加剂和5%的纳米银粉组成;
且烧制添加剂由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钡粉末、氧化锶粉末和氧化镁粉末按2:1: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
底层涂料A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霞石、石英经称量和球磨后,与纳米氧化铝粉和烧制添加剂一同均混,再将其导入马弗炉中进行梯度烧制并通入氦气作为保护气体,且第一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1000度、3.5小时,第二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1300度、1.5小时,第三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1100度、2.5小时,其中升温速率保持在10度/分钟,烧制压力保持在25MPa,并经减压、冷却和过滤后,以得到混料A,之后将高岭土与水按重量百分比2:3的比例相混合,再将其与混料A、纳米银粉一同经湿磨、脱水,以得到底层涂料A;
表层涂料B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35%的丙酮、25%的丙烯酸树脂、12%的三甲基甘氨酸、10%的稀土抗菌剂、5%的有机抗菌剂、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4%的碱式次氯酸镁和4%的氧化石墨烯组成;
且稀土抗菌剂由有机配体乙二胺四乙酸和稀土元素镧、钆、铽按2:1: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且有机抗菌剂由异丙醇、3-甲基-4-异丙基苯酚和山梨酸钾按3: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
表层涂料B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分为三份,并分别导入第一储料罐3、第二储料罐5和第三储料罐18中,同时将丙酮、丙烯酸树脂导入第三储料罐18,将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碱式次氯酸镁导入第二储料罐5,将三甲基甘氨酸、氧化石墨烯导入第一储料罐3,再开启电动马达22来间接的带动活动杆19和连接板28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切割刀片26和第二搅拌叶片23上的第一切割刀片25运动,以将第三储料罐18内的各原料充分分散,同时开启电动转盘2来直接的带动第一储料罐3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以及开启电加热片4来将第二储料罐5内的各原料加热至60度,而在各自处理60分钟后,打开电磁阀将其一同导入混料罐16内,并开启电机12来间接的带动第一搅拌叶片10和螺旋叶片11转动,在一同处理120分钟后将其导出,经过滤、静置以得到表层涂料B;
且该地面涂料的使用方法为:先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45度并均匀涂覆至地面,在热烘15分钟后再将底层涂料A均匀喷涂至表层涂料B的表面,并向空气中喷淋水雾,之后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60度并均匀涂覆至底层涂料A的表面,经静置、风干以完成该地面涂料的涂覆操作。
实施例2: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仅存在表层涂料B的原料组成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3: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底层涂料A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49%的霞石、22%的高岭土、16%的纳米氧化铝粉、8%的石英和5%的纳米银粉组成;
底层涂料A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霞石、石英经称量和球磨后,与纳米氧化铝粉一同均混,再将其导入马弗炉中进行1200度、20MPa和5小时的恒温烧制并通入氦气作为保护气体,并经减压、冷却和过滤后,以得到混料A,之后将高岭土与水按重量百分比2:3的比例相混合,再将其与混料A、纳米银粉一同经湿磨、脱水,以得到底层涂料A。
实施例4: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表层涂料B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40%的丙酮、35%的丙烯酸树脂、10%的稀土抗菌剂、5%的有机抗菌剂、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5%的碱式次氯酸镁组成;
表层涂料B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分为两份,并分别导入第二储料罐5和第三储料罐18中,同时将丙酮、丙烯酸树脂导入第三储料罐18,将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碱式次氯酸镁导入第二储料罐5,再开启电动马达22来间接的带动活动杆19和连接板28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切割刀片26和第二搅拌叶片23上的第一切割刀片25运动,以将第三储料罐18内的各原料充分分散,同时开启电加热片4来将第二储料罐5内的各原料加热至60度,而在各自处理60分钟后,打开电磁阀将其一同导入混料罐16内,并开启电机12来间接的带动第一搅拌叶片10和螺旋叶片11转动,在一同处理120分钟后将其导出,经过滤、静置以得到表层涂料B。
实施例5: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地面涂料的使用方法为:先将底层涂料A均匀喷涂至地面,再经热烘15分钟后,以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60度并均匀涂覆至底层涂料A的表面,经静置、风干以完成该地面涂料的涂覆操作。
根据上述实施例1-5,所得出的对比结果如下表:
表1-对比数据统计表
由表1-对比数据统计表中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2对比可知,两者在抑菌率和漆膜冲击强度上的数值相差均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实施例2中不存在底层涂料A,而底层涂料A中的烧制添加剂内的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钡粉末、氧化锶粉末和氧化镁粉末与霞石、石英和纳米氧化铝粉在一同进行三次不同的梯度烧制处理时,可使烧制温度降低、速率加快,致密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由该梯度烧制处理所得到的底层涂料A的内部结构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且无银离子的辅助抗菌防霉作用,而银离子可抑制细胞壁内的多糖链与四肽的交联结合,使其失去了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以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同时还可使细胞膜受损、抑制蛋白质合成,以及干扰核酸合成,并依据银离子对病菌的吸附作用,使起调节呼吸的酶失去功效,病菌迅速死亡;因而实施例1与实施例2在抑菌率和漆膜冲击强度上的数值相差均较为明显;
由表1-对比数据统计表中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3对比可知,两者在漆膜冲击强度上的数值相差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实施例3中无烧制添加剂及其相应的梯度烧制处理,而烧制添加剂内的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钡粉末、氧化锶粉末和氧化镁粉末与霞石、石英和纳米氧化铝粉在一同进行梯度烧制过程中,由于晶体结构的差异化,使得它们与纳米氧化铝粉的相容性极小,而随着梯度烧制的进行,则可通过杂质聚集在晶界处的方式,减少其与纳米氧化铝粉的结合量,进而导致晶界数量和晶界面积均减少,晶界处杂质的成分相对增加,以使晶界处的共熔温度下降直至达到极限时的液相,正由于液相来参与梯度烧制,使得烧制温度降低、速率加快,致密性得到显著提升;且第一次烧制可利用高温场来促使各原料的晶体结构逐渐的自发传热,而第二次烧制则使发热的晶体充分活化,并相互运动、结合,以形成致密的空间结构,而第三次烧制是将该致密的空间结构定型,并在25MPa的热压作用下,使得烧制得到的底层涂料A的内部结构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因而实施例1与实施例3在漆膜冲击强度上的数值相差较为明显;
由表1-对比数据统计表中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4对比可知,两者在抑菌率上的数值相差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实施例4中无三甲基甘氨酸与氧化石墨烯的配合作用及其处理过程,而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可反应生成酰胺基团,并使得氧化石墨烯层间形成氢键,以使其空间结构变得疏松,对水分子的结合能力增强,进而具备优异的润湿性和吸附能力,且在一同进行二次处理时,可依据氧化石墨烯与三甲基甘氨酸所形成的疏松结构,来使抗菌成分与其充分结合,以提升整体的抗菌效果;因而实施例1与实施例4在抑菌率上的数值相差较为明显;
由表1-对比数据统计表中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5对比可知,两者在抑菌率、临界耐热温度和漆膜冲击强度上的数值均存在较小差异,这是因为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中的使用方法上存在明显不同,而先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45度并均匀涂覆至地面,进而可依据表层涂料B的疏松空间结构来与地面的凹陷处相接触,使其变得光滑、平整,在热烘15分钟后再将底层涂料A均匀喷涂至表层涂料B的表面,即由底层涂料A的致密空间结构来提高所形成的漆膜强度,并向空气中喷淋水雾,之后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60度并均匀涂覆至底层涂料A的表面,且在表层涂料B与底层涂料A的连接面上存在有水分,进而可依据表层涂料B的润湿、吸附作用来与其相结合,以提高两者的融合、连接效果,经静置、风干以完成该地面涂料的涂覆操作;因而实施例1与实施例5在抑菌率、临界耐热温度和漆膜冲击强度上的数值均存在较小差异。
其中,均混分散设备的工作原理为: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分为三份,再将丙酮、丙烯酸树脂与第一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三储料罐18内,并开启电动马达22带动第二转轴21转动,进而由第二转轴21、固定柱20来带动活动杆19和连接板28运动,而活动杆19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三储料罐18内的各原料均处于离心运动态,即可依据第二搅拌叶片23所开设的孔洞24内的第一切割刀片25来对第三储料罐18中靠近侧壁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而连接板28在运动过程中,即可依据第二切割刀片26来对第三储料罐18中靠近底部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进而能使第三储料罐18内靠近侧壁和底部处的难以混匀的各原料分散均一,并依据对液料的切割作用,可使其分散和共混效果更佳,且还将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碱式次氯酸镁与第二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二储料罐5内,并开启电动转盘2来带动第二储料罐5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且还将三甲基甘氨酸、氧化石墨烯与第三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一储料罐3内,并开启电加热片4来使第一储料罐3中的各原料温度保持在60度,而在各自处理60分钟后,打开电磁阀将其一同导入混料罐16内进行整体处理,并开启电机12来带动第一转轴14转动,第一转轴14带动第一搅拌叶片10和螺旋叶片11相配合运动,且螺旋叶片11的外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搅拌叶片10,进而由第一搅拌叶片10和螺旋叶片11来使混料罐16内的各原料在运动时形成紊流,并依据第一搅拌叶片10的安装位置,可使混料罐16内的各原料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得到充分混匀,而在一同处理120分钟后将其导出,经过滤、静置以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且先将各原料进行分类化的各自处理,并在各自处理操作中来对其预分散、预加热和预搅拌,而预分散中的第一切割刀片25可对第三储料罐18内靠近侧壁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以及第二切割刀片26可对第三储料罐18内靠近底部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使得第三储料罐18内靠近侧壁和底部处的难以混匀的各原料分散均一,并依据对液料的切割作用,可使其分散和共混效果更佳,而预加热中的电加热片4可使第一储料罐3内的各原料温度保持在60度,使其相容性更佳,而预搅拌中的电动转盘2可带动第二储料罐5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以提高与其它原料的融合效果,再将各原料进行统一化的整体处理,并由第一搅拌叶片10和螺旋叶片11来使混料罐16内的各原料在运动时形成紊流,同时依据第一搅拌叶片10的安装位置,可使混料罐16内的各原料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得到充分混匀,大大提升了各原料间的分散效果,使得表层涂料B的质感更佳细腻、柔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该地面涂料由底层涂料A和表层涂料B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涂料A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35-55%的霞石、15-25%的高岭土、10-20%的纳米氧化铝粉、6-10%的石英、5-9%的烧制添加剂和3-7%的纳米银粉组成;
且烧制添加剂由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钡粉末、氧化锶粉末和氧化镁粉末按2:1: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
所述底层涂料A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霞石、石英经称量和球磨后,与纳米氧化铝粉和烧制添加剂一同均混,再将其导入马弗炉中进行梯度烧制并通入氦气作为保护气体,且第一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900-1100度、3-4小时,第二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1200-1400度、1-2小时,第三次梯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1000-1200度、2-3小时,其中升温速率保持在10度/分钟,烧制压力保持在23-27MPa,并经减压、冷却和过滤后,以得到混料A,之后将高岭土与水按重量百分比2:3的比例相混合,再将其与混料A、纳米银粉一同经湿磨、脱水,以得到底层涂料A;
所述表层涂料B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由30-40%的丙酮、15-35%的丙烯酸树脂、7-17%的三甲基甘氨酸、8-12%的稀土抗菌剂、3-7%的有机抗菌剂、3-7%的十二烷基硫酸钠、2-6%的碱式次氯酸镁和2-6%的氧化石墨烯组成;
且稀土抗菌剂由有机配体乙二胺四乙酸和稀土元素镧、钆、铽按2:1: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且有机抗菌剂由异丙醇、3-甲基-4-异丙基苯酚和山梨酸钾按3:1:1的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
所述表层涂料B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分为三份,并分别导入第一储料罐(3)、第二储料罐(5)和第三储料罐(18)中,同时将丙酮、丙烯酸树脂导入第三储料罐(18),将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碱式次氯酸镁导入第二储料罐(5),将三甲基甘氨酸、氧化石墨烯导入第一储料罐(3),再开启电动马达(22)来间接的带动活动杆(19)和连接板(28)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切割刀片(26)和第二搅拌叶片(23)上的第一切割刀片(25)运动,以将第三储料罐(18)内的各原料充分分散,同时开启电动转盘(2)来直接的带动第一储料罐(3)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以及开启电加热片(4)来将第二储料罐(5)内的各原料加热至60度,而在各自处理60分钟后,打开电磁阀将其一同导入混料罐(16)内,并开启电机(12)来间接的带动第一搅拌叶片(10)和螺旋叶片(11)转动,在一同处理120分钟后将其导出,经过滤、静置以得到表层涂料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其特征在于,该地面涂料的使用方法为:先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45度并均匀涂覆至地面,在热烘15分钟后再将底层涂料A均匀喷涂至表层涂料B的表面,并向空气中喷淋水雾,之后将表层涂料B加热至60度并均匀涂覆至底层涂料A的表面,经静置、风干以完成该地面涂料的涂覆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混分散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分为三份,再将丙酮、丙烯酸树脂与第一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三储料罐(18)内,并开启电动马达(22)带动第二转轴(21)转动,进而由第二转轴(21)、固定柱(20)来带动活动杆(19)和连接板(28)运动,而活动杆(19)在运动过程中,将由第二搅拌叶片(23)所开设的孔洞(24)内的第一切割刀片(25)来对第三储料罐(18)中靠近侧壁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而连接板(28)在运动过程中,将由第二切割刀片(26)来对第三储料罐(18)中靠近底部处的各原料进行液态切割操作,且还将稀土抗菌剂、有机抗菌剂、碱式次氯酸镁与第二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二储料罐(5)内,并开启电动转盘(2)来带动第二储料罐(5)内的各原料充分均混,且还将三甲基甘氨酸、氧化石墨烯与第三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来一同导入第一储料罐(3)内,并开启电加热片(4)来使第一储料罐(3)中的各原料温度保持在60度,而在各自处理60分钟后,打开电磁阀将其一同导入混料罐(16)内进行整体处理,并开启电机(12)来带动第一转轴(14)转动,进而由第一转轴(14)来带动第一搅拌叶片(10)和螺旋叶片(11)相配合运动,而在一同处理120分钟后将其导出,经过滤、静置以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混分散设备由支撑架(1)、电动转盘(2)、第一储料罐(3)、电加热片(4)、第二储料罐(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水雾喷头(8)、控制面板(9)、第一搅拌叶片(10)、螺旋叶片(11)、电机(12)、连接杆(13)、第一转轴(14)、连接柱(15)、混料罐(16)、第三连接管(17)、第三储料罐(18)、活动杆(19)、固定柱(20)、第二转轴(21)、电动马达(22)、第二搅拌叶片(23)、孔洞(24)、第一切割刀片(25)、第二切割刀片(26)、立柱(27)和连接板(28)组成;
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马达(22),所述电动马达(22)的底部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1),所述第二转轴(21)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柱(20),所述固定柱(20)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活动杆(19),所述第三储料罐(18)与支撑架(1)间通过横杆相固定,且活动杆(19)的一端伸至第三储料罐(18)内,并与连接板(28)相固定,所述连接板(28)的底部中心处与第三储料罐(18)的底部内壁中心处间活动连接有立柱(27),所述连接板(28)的底部均匀嵌入有第二切割刀片(26),而以立柱(27)为中心位置,两侧的第二切割刀片(26)与其所夹的锐角呈三十度,且伸至第三储料罐(18)内的活动杆(19)的外部均匀分布有第二搅拌叶片(23),所述第二搅拌叶片(23)上开设有孔洞(24),且孔洞(2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切割刀片(25);
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内壁另一侧由竖杆与第二储料罐(5)相固定,所述第二储料罐(5)的外部均匀嵌入有电加热片(4),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内壁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转盘(2),所述电动转盘(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储料罐(3),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内壁由斜杆与混料罐(16)相固定,且混料罐(16)与第一储料罐(3)、第二储料罐(5)和第三储料罐(18)间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和第三连接管(17),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安装有水雾喷头(8);
所述混料罐(16)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一侧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的一端伸至混料罐(16)内,且外部均匀分布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外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螺旋叶片(11),所述螺旋叶片(11)的外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搅拌叶片(10),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柱(15),且连接柱(15)的一端与混料罐(16)的内壁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混料罐(16)的一侧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面板(9),所述控制面板(9)与电动转盘(2)、电加热片(4)、电机(12)和电动马达(22)均为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9)与连接板(28)所夹的锐角呈六十度,且活动杆(19)与第三储料罐(18)的接触处设置有耐磨条。
CN201910411455.5A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Active CN110145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1455.5A CN110145094B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1455.5A CN110145094B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5094A true CN110145094A (zh) 2019-08-20
CN110145094B CN110145094B (zh) 2020-01-24

Family

ID=6759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1455.5A Active CN110145094B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509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2193A (ja) * 2015-06-11 2017-0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塗り床塗料、および導電性塗り床
KR101700241B1 (ko) * 2016-09-22 2017-01-26 김영구 광도와 경도가 개선된 바닥 시공용 친환경 바닥코팅제를 이용한 바닥 코팅방법
CN107129728A (zh) * 2017-05-19 2017-09-05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防霉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52069A2 (en) * 2016-03-04 2017-09-08 S.C. Johnson & Son, Inc. Multi-purpose floor finish composition
CN107828118A (zh) * 2017-12-13 2018-03-23 邓权塑业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耐磨塑料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9189A (zh) * 2018-05-16 2018-09-21 合肥慧林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阻燃地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2193A (ja) * 2015-06-11 2017-0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塗り床塗料、および導電性塗り床
WO2017152069A2 (en) * 2016-03-04 2017-09-08 S.C. Johnson & Son, Inc. Multi-purpose floor finish composition
KR101700241B1 (ko) * 2016-09-22 2017-01-26 김영구 광도와 경도가 개선된 바닥 시공용 친환경 바닥코팅제를 이용한 바닥 코팅방법
CN107129728A (zh) * 2017-05-19 2017-09-05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防霉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8118A (zh) * 2017-12-13 2018-03-23 邓权塑业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耐磨塑料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9189A (zh) * 2018-05-16 2018-09-21 合肥慧林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阻燃地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5094B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5486B (zh) 双层热障/高温低红外发射率一体化涂层、带涂层的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6147B (zh) 一种反射辐射阻隔型外墙隔热涂料
CN103725051B (zh) 一种无机涂料的基体材料及其应用
CN104610488B (zh) 高透性抗辐射涂膜及其制备方法
EP2325147A1 (en) Scale-like glass and coated scale-like glass
CN101948651B (zh) 硅酸铝纳米复合保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8787A (zh) 一种添加稀土抗菌陶瓷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5394A (zh) 一种古茶末釉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7038C (zh) 一种陶瓷钛硅色釉颜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09354964A (zh) 一种复合型建筑保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7001B (zh) 一种二氧化锆增韧板片状氧化铝基复合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6333B (zh) 一种氧化铈反射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2740A (zh) 以生漆为质基配合晶须制备涂料的方法及其制品
CN110145094A (zh) 一种具有釉面质感的抗菌防霉地面涂料
CN113402169B (zh) 一种易洁的抛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29149A (zh) 一种自然光催化抗菌陶瓷釉
CN1766012A (zh) 一种新型建筑用花岗石型高性能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8625B (zh) 一种被纳米氧化铝包覆的二氧化钒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7558B (zh) 一种花簇状LaFexEu1-xO3/TiO2复合型超细红色陶瓷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15449245A (zh) 一种用于内墙的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8384359A (zh) 一种释放负离子和远红外线的乳胶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8550B (zh) 凹凸棒内墙水泥漆
CN107722739A (zh) 水包水多彩涂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30076A (zh) 一种玻璃用纳米热反射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408808A (zh) 一种复合隔热、保温、防水、节能材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