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3528B -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3528B
CN110143528B CN201910378294.4A CN201910378294A CN110143528B CN 110143528 B CN110143528 B CN 110143528B CN 201910378294 A CN201910378294 A CN 201910378294A CN 110143528 B CN110143528 B CN 1101435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n
spring
limiting
p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82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3528A (zh
Inventor
付玉琴
戴祥福
刘凯
李凯
褚福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782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3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3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3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3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3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64J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位置II处限位的第一辅助装置和用于位置III处限位的第二辅助装置,第一辅助装置包括弹簧销和限位板,弹簧销焊接在主臂臂头位置,限位板焊接在副臂上;在位置II处,弹簧销卡在限位板上的限位孔内实现主副臂的限位,第二辅助装置包括弹簧把手,弹簧把手焊接在副臂上;在位置III处,弹簧把手弹入主副臂轴孔间隙实现主副臂的限位。本发明通过两个限位装置实现副臂挂接与回收中的自动限位。

Description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重机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术语解释:
起重臂:一般是由两块弯曲成槽型状的钢板对接而成,共有多节组合而成,采用内嵌式装配形式。它可以借助内部油缸的伸缩,通过拉索实现各节臂之间的伸缩。
副臂:起重机副起重臂(以下简称副臂),是起重机在起重臂的基础上为增加起吊高度和幅度工况而设计的,特殊工况下使用的结构件,一般悬挂在起重臂侧面,使用时绕起重臂臂头做水平旋转,完成对接即可。
随着起重机吨位的增大,尺寸及重量也增大,在提高作业幅度,起升高度及起升效率的同时也面临回收及挂接副臂的难度增大的问题,辅助液压油缸成为助力装置中的重要选择。起重机副臂增设辅助油缸以助力副臂挂接及回收过程中,需要副臂停止在指定的位置,便于后续液压缸与副臂连接或分离,以及副臂与主臂通过销轴连接。
下面详细描述现有技术中副臂挂接和回收的过程:
1)副臂挂接
参见图1所示,移除后支架3及中支架2处固定副臂的销轴,辅助油缸4伸出,带动副臂绕前支架1处旋转销轴A旋转。当副臂连接架接头轴孔与主臂臂头轴上轴孔靠近,用销轴连接副臂与主臂单侧轴孔。解除前支架旋转轴A,副臂绕主臂单侧轴B、C旋转。如图2中位置II所示,辅助油缸4伸长至极限位置前,将副臂固定,解除辅助油缸4与副臂的连接。随后通过绳索牵引,副臂绕主臂右侧轴B、C(见图2)继续旋转,直至另一侧轴孔同轴,固定副臂位置(见图2中位置III)。使用销轴将副臂另一侧接头与主臂接头连接(见图2中D、E)。
2)副臂回收
解除主臂左侧连接销轴,副臂绕右侧轴B、C旋转。旋转至辅助油缸的行程范围内,固定副臂(见图2中位置II),通过伸辅助油缸4,油缸自动与副臂连接,控制油缸收缩,带动副臂旋转,爬上支架,副臂继续旋转,穿前支架1位置销轴,解除主副臂连接销轴,副臂变为绕前支架1销轴A旋转(见图1)。穿中支架2、后支架3固定销轴。
从以上描述可知,挂接过程中,副臂需在两处位置停止。一是:辅助油缸与副臂脱挂(位置II);二是:主臂左侧铰点穿轴(位置III)。副臂回收过程中,副臂停止位置对应于助力油缸与副臂连接(位置II)。
为了实现在上述位置处的限位,现有技术中有采用软绳通过牵引控制或将绳索栓在机身上。采用软绳通过牵引控制的方案主要是,副臂主要由软绳牵引控制,副臂受惯性影响较难控制在指定位置,通常采用多次尝试调整,费时费力且成功率不高。且人力牵引,增加操作人员数量与整机单人操作目标不相符。
上述现有两种方案均存在不足,如软绳牵引需要两人配合,增加人力成本,且精度控制难度大,需多次操作,费时费力,成功率低;将牵引绳栓结在机身或其他位置定位精度较差,且位置III需要现场需找固定,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满足副臂挂接、回收过程中,两处不同位置的限位需求,减少人力需求,实现副臂单人作业目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位置II处限位的第一辅助装置和用于位置III处限位的第二辅助装置;
第一辅助装置包括弹簧销100和限位板200,弹簧销100焊接在主臂300臂头位置,限位板200焊接在副臂400上;
弹簧销100包括拉手110、支架120、第一弹簧130、销轴140、圆筒150、第一螺母160、卡170和销180;支架120包括第一套筒121和螺柱122,螺柱122垂直焊接在第一套筒121的侧壁上;第一套筒121的下端开设有两个槽,一个为深槽123,一个为浅槽124;
销轴140的上端比下端粗,销轴140的上端表面为斜面A;销轴140的下端横向贯穿有两个孔,位于上方的为调节孔141,位于下端的为固定孔142;
销轴140的下端穿过第一弹簧130后再穿过第一套筒121的内孔,卡170穿过拉手110与销轴140下端的固定孔142将拉手110与销轴140固定相连;圆筒150焊接在主臂300上且圆筒150的内孔为螺纹孔,螺柱122穿过第一螺母160与圆筒150螺纹连接,销180穿过销轴140上的调节孔141与第一套筒121中的深槽配合,销180将第一弹簧130限定在销180与销轴粗端之间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限位板200上开设有限位孔221,此限位孔221用于与销轴140配合使用实现限位;
第二辅助装置包括弹簧把手500,弹簧把手500焊接在副臂400上;
弹簧把手500包括螺栓510、垫圈520、垫片530、第二弹簧540、第二支架550、柱560、第二螺母570和把手580;
柱560的顶端焊接在副臂接头上,且柱560的下端开设有螺纹孔;
第二支架550包括第二套筒551和第三套筒552,第三套筒552倾斜焊接在第二套筒551的外壁上,第二套筒551套设在柱560上且可绕柱560旋转;第二弹簧540放置在第二套筒551内部且套设在柱560上,螺栓510穿过垫圈520、垫片530、第二弹簧540与柱560的下端螺纹相连;第二弹簧540在第二套筒551内位于柱560顶端及垫片530之间处于压缩状态;
把手580包括螺杆581和锲形销582,锲形销582焊接在螺杆581的一端,螺杆581的另一端表面布设有螺纹,第三套筒552内为螺纹孔,螺杆581穿过了螺母570与第三套筒552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深槽123和浅槽124的轴线相有夹角。
进一步的,限位板200由楔形板210及板220焊接而成,锲形板210位于板200的上方。
进一步的,板的下端面称为接触面B,接触面B为斜面,且与斜面A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的,螺杆581、螺母570和第三套筒552三者同轴。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位置II处限位的第一辅助装置和用于位置III处限位的第二辅助装置;
第一辅助装置包括弹簧销100和限位板200,弹簧销100焊接在主臂300臂头位置,限位板200焊接在副臂400上;
弹簧销100包括拉手110、支架120、第一弹簧130、销轴140、圆筒150、第一螺母160、卡170和销180;支架120包括第一套筒121和螺柱122,螺柱122垂直焊接在第一套筒121的侧壁上;第一套筒121的下端开设有两个槽,一个为深槽123,一个为浅槽124;
销轴140的上端比下端粗,销轴140的上端表面为斜面A;销轴140的下端横向贯穿有两个孔,位于上方的为调节孔141,位于下端的为固定孔142;
销轴140的下端穿过第一弹簧130后再穿过第一套筒121的内孔,卡170穿过拉手110与销轴140下端的固定孔142将拉手110与销轴140固定相连;圆筒150焊接在主臂300上且圆筒150的内孔为螺纹孔,螺柱122穿过第一螺母160与圆筒150螺纹连接,销180穿过销轴140上的调节孔141与第一套筒121中的深槽配合,销180将第一弹簧130限定在销180与销轴粗端之间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限位板200上开设有限位孔221,此限位孔221用于与销轴140配合使用实现限位;
第二辅助装置包括弹簧把手500,弹簧把手500焊接在副臂400上;
弹簧把手500包括螺栓510、垫圈520、垫片530、第二弹簧540、第二支架550、柱560、第二螺母570和把手580;
柱560的顶端焊接在副臂接头上,且柱560的下端开设有螺纹孔;
第二支架550包括第二套筒551和第三套筒552,第三套筒552倾斜焊接在第二套筒551的外壁上,第二套筒551套设在柱560上且可绕柱560旋转;第二弹簧540放置在第二套筒551内部且套设在柱560上,螺栓510穿过垫圈520、垫片530、第二弹簧540与柱560的下端螺纹相连;第二弹簧540在第二套筒551内位于柱560顶端及垫片530之间处于压缩状态;
把手580包括螺杆581、锲形销582和第三螺母583,螺杆581呈L型,螺杆58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螺杆581的另一端表面布设有螺纹,锲形销582的下端表面布设有螺纹,第三套筒552内为螺纹孔,楔形销582的下端穿过第三螺母583拧紧在螺杆581一端的螺纹孔内,实现锲形销582与螺杆581一端的螺纹连接,螺杆58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螺母570拧进第三套筒552的螺纹孔内,实现螺杆581与第二套筒552的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板的下端面称为接触面B,接触面B为斜面,且与斜面A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的,螺杆581、螺母570和第三套筒552三者同轴。
进一步的,锲形销582、第三螺母583和螺杆581的竖直部同轴。
进一步的,螺杆581的水平部、第二螺母570和第三套筒552三者同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两个限位装置(弹性装置)实现副臂挂接与回收中的自动限位;
(2)两个弹性装置通过螺纹调节,限位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副臂侧置在主臂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副臂挂接回收过程中副臂与主臂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副臂挂接回收过程中位置II处的轴侧图;
图4是图3中I处的放大图;
图5是弹簧销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圆筒上两个槽的详细示意图;
图8是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弹簧销与限位板配置实现限位的示意图;
图10是弹簧销与限位板限位解除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辅助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2是图3中II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弹簧把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弹簧把手限位示意图;
图15是主臂副臂对接的示意图;
图16是弹簧把手限位解除示意图;
图17是弹簧把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弹簧把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支架;2、中支架;3、后支架;4、辅助油缸;
100、弹簧销;110、拉手;120、第一支架;130、第一弹簧;140、销轴;150、圆筒;160、第一螺母;170、卡;180、销;121、第一套筒;122、螺柱;123、深槽;124、浅槽;141、调节孔;142、固定孔;
200、限位板;210、锲形板;220、板;221、限位孔;
300、主臂;
400、副臂;
500、弹簧把手;510、螺栓;520、垫圈;530、垫片;540、第二弹簧;550、第二支架;560、柱;570、第二螺母;580、把手; 551、第二套筒;552、第三套筒;581、楔形销;582、螺杆;583、第三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发明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针对副臂挂接及回收过程的两处限位需求,设计两套辅助装置分别在位置II及位置III处起限位作用(对应图5、图13两套装置)。
位置II处轴测图见图3所示,副臂400绕主臂300臂头旋转,在标注I处安装第一个辅助装置,I处放大图见图4所示,在标注II处安装第二个辅助装置,II处放大图见图12所示。
第一个辅助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弹簧销100和限位板200,弹簧销100焊接在主臂300臂头位置,限位板200焊接在副臂400上。
如图5所示,弹簧销100由拉手110、支架120、第一弹簧130、销轴140、圆筒150、第一螺母160、卡170、销180构成。
支架120的具体结构参见图6所示,支架120包括第一套筒121和螺柱122,螺柱122垂直焊接在第一套筒121的侧壁上。第一套筒121的下端开设有两个槽,其中一个槽的深,另一个槽较浅,具体参见图7所示,将深的槽称为深槽123,浅的槽称为浅槽124,深槽123和浅槽124的轴线图示为垂直,实际深槽与浅槽轴线间夹角不一定为90°,其他角度也可满足设计需求。
销轴140的结构参见图5所示,销轴140的上端比下端粗,可以将销轴140的下端简称为细端,销轴140的上端简称为粗端,销轴140的上端表面为斜面,为了方便标记此斜面为斜面A。销轴140的下端横向贯穿有两个孔,位于上方的称为调节孔141,位于下端的称为固定孔142。
弹簧销的分解图如图5所示,销轴140的下端穿过第一弹簧130后再穿过第一套筒121的内孔,然后卡170穿过拉手110与销轴140下端的固定孔142将拉手110与销轴140固定相连。圆筒150焊接在主臂300上(见图4),且圆筒150的内孔为螺纹孔,螺柱122穿过第一螺母160与圆筒150螺纹连接,实现支架120与主臂300的固定,即弹簧销100与主臂300固定安装。销180穿过销轴140上的调节孔141与第一套筒121中的深槽配合,销180将第一弹簧130限定在销180与销轴粗端之间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限位板200焊接在副臂连接架下侧接头后(参见图4所示),限位板的详细结构图(包括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参见图8所示,由楔形板210及板220焊接而成,锲形板210垂直位于板200的上方,增加楔形板210的目的是保证板220与销轴140轴线垂直(参见图4)。板的下端面称为接触面B,接触面B为斜面,且与斜面A倾斜角度相同。板220上还开设有限位孔221,此限位孔221用于与销轴140配合使用实现限位。
图9为弹簧销100与限位板200配合限位的过程示意图,副臂挂接或回收过程中,弹簧销100固定在主臂上,限位板200随副臂400运动,限位板200与销轴140之间按图9所示方向相对运动,限位板从图中(a)状态位置开始向弹簧销100运动经(b)位置,直至限位状态(c)位置。在(a)状态位置时,销轴140的斜面A与限位板200的接触面B接触,在限位板200导向作用下,销轴140向下移动,由于卡180的阻挡进一步压缩第一弹簧130,随后销轴140顶部与限位板200平面接触并继续运动至(b)位置。此时销轴140运动至限位孔221边缘时,由于销轴140受到的顶部向下的力减弱并逐渐为零,销轴在第一弹簧130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并进入至限位孔221内(见图中(c)状态)。限位孔221限制了销轴140的移动,进而,阻止限位板200与弹簧销100的相对运动,实现副臂与主臂的限位。
限位的解除,通过对销轴140下端把手110施加向下的力,由于把手110与销轴140通过卡170相连,从而销轴140向下运动。旋转把手使销180与第一套筒121中浅槽(较浅的槽)配合,如图10所示,此时销轴140顶部始终保持在限位板200底部平面以下,解除了限位板200与弹簧销100的固定。
图2中,位置III状态,副臂绕主臂右侧轴B、C旋转,当副臂旋转至D/E轴孔对中位置时,受重力因素影响,副臂存在自回转隐患,必须有牵引保证副臂停止在此位置。为此设计第二辅助装置。第二辅助装置的安装位置如图3、图11和图12所示,包括弹簧把手500,弹簧把手500焊接在副臂400上。
弹簧把手500的第一实施例结构见图13所示,包括螺栓510、垫圈520、垫片530、第二弹簧540、第二支架550、柱560、第二螺母570和把手580。
柱560的顶端焊接在副臂接头上,且柱560的下端开设有螺纹孔。
第二支架550包括第二套筒551和第三套筒552,第三套筒552倾斜焊接在第二套筒551的外壁上,第二套筒551与柱560同轴(见图13中轴线A),第二套筒551套设在柱560上且可绕柱560旋转。第二弹簧540放置在第二套筒551内部且套设在柱560上,螺栓510穿过垫圈520、垫片530、第二弹簧540与柱560的下端螺纹相连。这样第二弹簧540在第二套筒551内位于柱560顶端及垫片530之间处于压缩状态,且长度可随外部压力变化而变化。
把手580包括螺杆581和锲形销582,锲形销582焊接在螺杆581的一端,螺杆581的另一端表面布设有螺纹,第三套筒552内为螺纹孔,螺杆581穿过了螺母570与第三套筒552螺纹连接。螺杆581、螺母570和第三套筒552三者同轴(见图13中轴线B)。
利用弹簧把手实现副臂与主臂的限位,如图14所示,在III位置处,在副臂接头向主臂通轴运动过程中,锲形销582的斜截面与主臂轴接触,压迫把手580向下运动(带动第二套筒552向下运动),压缩第二弹簧540,当主副臂轴孔间隙大于锲形销582截面时,把手580被自动弹起,进入两者间隙内。实现副臂与主臂的限位。然后撤消对副臂的牵引,若副臂存在反向运动的可能,此时间隙变小,把手580与主臂轴孔壁接触,阻止副臂继续运动。
图14中D1和D2分别对应于主臂铰点孔与副臂接头轴孔两种不同的间隙。也就是说,其中D1为最大间隙,此时主、副臂铰点孔同轴为理想状态。实际装配过程,主、副臂铰点孔不同轴,图中虚线部分为实际的一种状态当副臂受力较大时,实际间距D2会缩小,直至主臂轴孔壁与弹簧把手接触。
把手580通过螺纹调节伸出长度,以控制主副臂轴孔间隙D2。螺杆581端部带有螺纹,可与第二套筒551螺纹孔配合使用。通过旋转把手580绕图13中轴线B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调节倾斜方向上长度,实现水平与高度两方向同时调节(矢量合成),即调节弹簧把手长度D3。待尺寸合适时,用螺母(570)拧紧,长度固定,且把手(580)不再旋转。
限位的解除,参见图15所示,限位后,先穿左侧下部销轴E,这样,主副臂通过三个不共直线销轴B、C、E固定(见图15),副臂不回弹,可从下侧向下拉把手580,并旋转至接头外侧,从轴孔上侧插入销轴D;也可,先从上侧穿轴D,将把手580向下顶出的同时,销轴D穿入主臂轴孔,此时,向下拉把手580,并旋转至一旁把手自动卡住,弹簧把手580旋转示意,见图16。
使用中可能存在水平方向与高度方向长度需求不同步的情况,可采用图17图18所示形式的弹簧把手500,同样焊接在副臂(400)上。
弹簧把手500的第二实施例结构见图17所示,包括螺栓510、垫圈520、垫片530、第二弹簧540、第二支架550、柱560、第二螺母570和把手580。
柱560的顶端焊接在副臂接头上,且柱560的下端开设有螺纹孔。
第二支架550包括第二套筒551和第三套筒552,第三套筒552水平焊接在第二套筒551的外壁上,第二套筒551与柱560同轴(见图17中轴线A),第二套筒551套设在柱560上且可绕柱560旋转。第二弹簧540放置在第二套筒551内部且套设在柱560上,螺栓510穿过垫圈520、垫片530、第二弹簧540与柱560的下端螺纹相连。这样第二弹簧540在第二套筒551内位于柱560顶端及垫片530之间处于压缩状态,且长度可随外部压力变化而变化。
把手580包括螺杆581、锲形销582和第三螺母583,螺杆581呈L型(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螺杆58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螺杆581的另一端表面布设有螺纹,锲形销582的下端表面布设有螺纹,第三套筒552内为螺纹孔,楔形销582的下端穿过第三螺母583拧紧在螺杆581一端的螺纹孔内,实现锲形销582与螺杆581一端的螺纹连接,锲形销582、第三螺母583和螺杆581的竖直部同轴(见图中轴线D),螺杆58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螺母570拧进第三套筒552的螺纹孔内,实现螺杆581与第二套筒552的螺纹连接,螺杆581的水平部、第二螺母570和第三套筒552三者同轴(见图17中轴线C)。
弹簧把手500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可独立操作,通过旋转锲形销582绕图中轴线D旋转,可调节垂直方向长度,当垂直方向达到要求后通过第三螺母583固定,限制锲形销582旋转;通过旋转螺杆绕图中轴线C旋转,可调节水平方向长度,当水平方向达到要求后,通过第二螺母570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装置简单、经济、易实现、易操作。
2.限位装置可通过螺纹柱调节,实现限位精度控制,适用范围广。
3.自动限位,无需牵引固定,节省人力,提升副臂挂接与回收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位置II处限位的第一辅助装置和用于位置III处限位的第二辅助装置;
第一辅助装置包括弹簧销和限位板,弹簧销焊接在主臂臂头位置,限位板焊接在副臂上;
弹簧销包括拉手、支架、第一弹簧、销轴、圆筒、第一螺母、卡和销;支架包括第一套筒和螺柱,螺柱垂直焊接在第一套筒的侧壁上;第一套筒的下端开设有两个槽,一个为深槽,一个为浅槽;
销轴的上端比下端粗,销轴的上端表面为斜面A;销轴的下端横向贯穿有两个孔,位于上方的为调节孔,位于下端的为固定孔;
销轴的下端穿过第一弹簧后再穿过第一套筒的内孔,卡穿过拉手与销轴下端的固定孔将拉手与销轴固定相连;圆筒焊接在主臂上且圆筒的内孔为螺纹孔,螺柱穿过第一螺母与圆筒螺纹连接,销穿过销轴上的调节孔与第一套筒中的深槽配合,销将第一弹簧限定在销与销轴粗端之间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此限位孔用于与销轴配合使用实现限位;
第二辅助装置包括弹簧把手,弹簧把手焊接在副臂上;
弹簧把手包括螺栓、垫圈、垫片、第二弹簧、第二支架、柱、第二螺母和把手;
柱的顶端焊接在副臂接头上,且柱的下端开设有螺纹孔;
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倾斜焊接在第二套筒的外壁上,第二套筒套设在柱上且可绕柱旋转;第二弹簧放置在第二套筒内部且套设在柱上,螺栓穿过垫圈、垫片、第二弹簧与柱的下端螺纹相连;第二弹簧在第二套筒内位于柱顶端及垫片之间处于压缩状态;
把手包括螺杆和锲形销,锲形销焊接在螺杆的一端,螺杆的另一端表面布设有螺纹,第三套筒内为螺纹孔,螺杆( 581) 穿过了螺母与第三套筒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深槽和浅槽的轴线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限位板由楔形板及板焊接而成,锲形板位于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板的下端面称为接触面B,接触面B为斜面,且与斜面A倾斜角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螺杆、第二螺母和第三套筒三者同轴。
6.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位置II处限位的第一辅助装置和用于位置III处限位的第二辅助装置;
第一辅助装置包括弹簧销和限位板,弹簧销焊接在主臂臂头位置,限位板焊接在副臂上;
弹簧销包括拉手、支架、第一弹簧、销轴、圆筒、第一螺母、卡和销;支架包括第一套筒和螺柱,螺柱垂直焊接在第一套筒的侧壁上;第一套筒的下端开设有两个槽,一个为深槽,一个为浅槽;
销轴的上端比下端粗,销轴的上端表面为斜面A;销轴的下端横向贯穿有两个孔,位于上方的为调节孔,位于下端的为固定孔;
销轴的下端穿过第一弹簧后再穿过第一套筒的内孔,卡穿过拉手与销轴下端的固定孔将拉手与销轴固定相连;圆筒焊接在主臂上且圆筒的内孔为螺纹孔,螺柱穿过第一螺母与圆筒螺纹连接,销穿过销轴上的调节孔与第一套筒中的深槽配合,销将第一弹簧限定在销与销轴粗端之间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此限位孔用于与销轴配合使用实现限位;
第二辅助装置包括弹簧把手,弹簧把手焊接在副臂上;
弹簧把手包括螺栓、垫圈、垫片、第二弹簧、第二支架、柱、第二螺母和把手;
柱的顶端焊接在副臂接头上,且柱的下端开设有螺纹孔;
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倾斜焊接在第二套筒的外壁上,第二套筒套设在柱上且可绕柱旋转;第二弹簧放置在第二套筒内部且套设在柱上,螺栓穿过垫圈、垫片、第二弹簧与柱的下端螺纹相连;第二弹簧在第二套筒内位于柱顶端及垫片之间处于压缩状态;
把手包括螺杆、锲形销和第三螺母,螺杆呈L型,螺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螺杆的另一端表面布设有螺纹,锲形销的下端表面布设有螺纹,第三套筒内为螺纹孔,楔形销的下端穿过第三螺母拧紧在螺杆一端的螺纹孔内,实现锲形销与螺杆一端的螺纹连接,螺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螺母拧进第三套筒的螺纹孔内,实现螺杆与第二套筒的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限位板由楔形板及板焊接而成,板的下端面称为接触面B,接触面B为斜面,且与斜面A倾斜角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螺杆、第二螺母和第三套筒三者同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锲形销、第三螺母和螺杆的竖直部同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其特征是,螺杆的水平部、第二螺母和第三套筒三者同轴。
CN201910378294.4A 2019-05-08 2019-05-08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Active CN110143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8294.4A CN110143528B (zh) 2019-05-08 2019-05-08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8294.4A CN110143528B (zh) 2019-05-08 2019-05-08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3528A CN110143528A (zh) 2019-08-20
CN110143528B true CN110143528B (zh) 2020-05-19

Family

ID=6759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8294.4A Active CN110143528B (zh) 2019-05-08 2019-05-08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35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3772B (zh) * 2021-08-31 2023-06-20 湖南三一中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插拔销机构及起重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5820B2 (ja) * 1999-03-30 2005-11-16 コベルコクレーン株式会社 タワークレーンの折畳みロック装置
CN105460806A (zh) * 2015-12-24 2016-04-06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副臂后支架组合机构
CN205294674U (zh) * 2015-12-02 2016-06-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插销连接结构、臂架及起重机
CN207932944U (zh) * 2017-12-29 2018-10-02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副臂拆装限位装置及其起重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5820B2 (ja) * 1999-03-30 2005-11-16 コベルコクレーン株式会社 タワークレーンの折畳みロック装置
CN205294674U (zh) * 2015-12-02 2016-06-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插销连接结构、臂架及起重机
CN105460806A (zh) * 2015-12-24 2016-04-06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副臂后支架组合机构
CN207932944U (zh) * 2017-12-29 2018-10-02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副臂拆装限位装置及其起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3528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8157A1 (en) Handling apparatus
CN110143528B (zh)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US1183240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module therefor
CN110984675B (zh) 一种用于电力铺设的立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071620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力施工接地装置
CN104495649A (zh) 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CN109216959B (zh) 一种便携式电力施工接地装置
CN106401478A (zh) 一种煤矿钻机主机总成结构
CN215558351U (zh) 一种具有防脱钩保护的抓具
CN215759631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节点连接装置
CN210236931U (zh) 起重臂结构以及起重设备
DE102019104142B9 (de) Klappbare Schwebeballastführung für einen Kran
CN111136674B (zh) 一种用于钢板夹持的机械手
CN114856159A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临时附着装置
DE102019128184B4 (de) Energie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nergieübertragung
CN113586806A (zh) 一种双向夹紧式的海洋工程海底管道架设装置
CN216615888U (zh) 用于工作井侧壁挡土墙的基坑支护
CN21505299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基桩拔取装置
CN215184591U (zh) 一种通过虚拟隧道进行专网互联的交换装置
CN215254785U (zh) 一种用于固定栏杆的卡箍
CN214653026U (zh) 用于抓取光伏桩的抓具和具有其的挖机
CN104179163B (zh) 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升降系统的导向装置
CN210643057U (zh) 一种多功能会议平板电控折叠架
CN220118801U (zh) 一种方便调节卡固松紧的紧固件
CN214674082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用于电力设计电缆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