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6815B -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6815B
CN110136815B CN201910387392.4A CN201910387392A CN110136815B CN 110136815 B CN110136815 B CN 110136815B CN 201910387392 A CN201910387392 A CN 201910387392A CN 110136815 B CN110136815 B CN 110136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management
medication
informa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73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6815A (zh
Inventor
王娜
钱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873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6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6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6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6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6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1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 G16H20/1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delivered from dispenser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所述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包括:应用层、公众号服务管理端、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层为第一层,用于支持PC电脑端和移动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进入该医护交流系统;主要通过在线H5页面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浏览、查询和少量文本录入或图像上传。公众号服务管理端为第二层,用于接受客户端请求,与后台数据库交互,根据业务逻辑动态生成信息回传给H5页面显示。数据库服务器为第三层,用于组织和储存患者信息、药物信息、治疗结果信息、以及知识库等数据。

Description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心血管疾病,其相关脑卒中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017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30%的临床缺血性卒中来源于房颤,其疾病负担为5510万个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DALYs),占心血管疾病负担第3位。中国房颤疾病负担远重于欧美国家,其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快速增长,近11年我国房颤患病率增加20倍,预计至2050年,60岁以上房颤患者将达850万。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房颤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7.4%,其风险为非房颤患者的5-7倍。2017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30%的缺血性卒中来源于房颤,其DALYs在10年间增加了24.7%,占心血管疾病负担第3位,仅次于风湿性心脏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疾病。房颤的年人均直接医疗成本,在欧洲为$1050~$5146,美国为$1576~$7815,中国为¥12769($1964),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25974)为参照,是一项巨额开支。卒中可直接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是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然而,由此导致的巨大医疗及社会负担并未在国内引起足够的重视。
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目前已被我国及欧美指南纳入IA类推荐。但卒中注册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患者整体抗凝率为20.3%,达标率仅为6.2%,远低于韩国日本(达标率31.1%)和欧美国家(达标率54.1%)管理水平。前期调查研究发现:作为三级甲等医院,本院房颤患者仍有16%未应用抗凝药,且抗凝达标率不足50%;同时,年龄大、合并疾病多、血栓及出血风险高是影响我院患者选择抗凝药物治疗的主要因素。
导致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抗凝药物治疗缺乏标准化管理体系—经典抗凝药物华法林存在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易发生相互作用、需要实验室监测等缺点,接受华法林的患者往往需要频繁监测抗凝指标和调整剂量,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服药和监测依从性(尤其和年龄大和合并疾病多的患者),导致抗凝达标率的降低和潜在血栓/出血风险的增加;
新型抗凝药缺乏足够的循证证据—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Anticoagulants,NOACs,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派沙班、依度沙班)在中国上市不足5年,2018年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临床使用经验有限;中国人群和特殊人群缺乏足够的循证证据支撑,导致临床使用存在违反禁忌证、品种选择不当、剂量不足或过量等现象,这直接影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针对上述药物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我国房颤中心建设背景,亟需药师参与到房颤抗凝管理中,深入分析患者抗凝达标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改善患者抗凝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抗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疾病负担。
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是针对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监测、管理、教育、服务各环节的一体化病程干预及管理过程,包括抗凝指征确认、抗凝药物选择、抗凝时长确定、抗凝药物剂量调整、用药教育及用药指导等。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诊疗效果、节约医疗成本。我国目前尚没有建立科学标准的房颤抗凝管理方法,仅有少数三级医院开展房颤管理工作,而非真正专注于抗凝管理,且人员多由医师和护师组成,缺少药师的参与,导致在疾病管理中主要关注心率和节律的控制,鲜有持续关注患者长期抗凝的依从性、满意度、治疗率、达标率、药物不良反应等药学随访方面的内容。同时,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后更得不到持续的抗凝管理,可导致因缺乏对抗凝指标的持续监测而造成患者卒中或出血事件的发生,加重疾病负担。
国外临床医护人员已开展一系列研究,探索抗凝治疗的科学管理模式,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报道的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小组教育、发放宣传手册、一对一访谈等,但是这些干预方式效率低下、时间和人力成本高、失访率也较高,对于抗凝达标率以及临床终点事件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缺乏可靠证据证明其干预方式的有效性。考虑到单一干预方式的局限性,近年来开展的房颤抗凝管理多采用多元化的干预手段,从多方面着手提高患者抗凝依从性、满意度、达标率等,取得一定成效。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IMPACT-AF)证实,较传统模式,采用患者教育、监测与反馈、自我管理等多种干预手段可显著提高房颤患者抗凝率和达标率,并且降低卒中发生率。该研究提示,多元化的抗凝管理方式成效显著,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由此可见,当前国内缺乏标准化的房颤抗凝药物管理模式,且基层医疗机构疾病管理人员匮乏。因此,如何积极响应国家对于高质量药学服务的要求,探索药师主持的三级-社区-患者联动的房颤抗凝管理模式,填补长期以来管理模式在治疗药学监护和随访方面的空白,提高管理的效率与信息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保证患者转诊至社区后继续获得持续高效的药学服务,是我国现阶段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抗凝药物治疗缺乏标准化管理体系、新型抗凝药缺乏足够的循证证据。
(2)现有干预方式效率低下、时间和人力成本高、失访率也较高,对于抗凝达标率以及临床终点事件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缺乏可靠证据证明其干预方式的有效性。
(3)当前国内缺乏标准化的房颤抗凝药物管理模式,且基层医疗机构疾病管理人员匮乏。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项目的研究将拓展房颤疾病管理问题的研究领域,使对该问题的研究从注重患者微观层面研究向社会宏观层面研究延伸,从侧重临床视角的研究向卫生经济和疾病管理学视角的研究拓展,使疾病负担重的房颤相关卒中与药事管理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房颤抗凝管理的理论研究体系。同时,也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应用前景: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从宏观上有利用构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药物治疗管理的方法体系,寻求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降低疾病负担的实现途径,加快和促进我国分级诊疗环境下慢病管理的实施步伐。从微观上可以建立科学和标准的房颤抗凝管理体系,基于最佳循证证据为临床提供个体化抗凝治疗策略,基于互联网+管理的模式为患者提供高效的、可延伸至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程化抗凝药学服务:①优化抗凝药物治疗决策,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凝药物治疗方案;②科学和标准的线下管理模式,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药学服务,提高抗凝达标率,降低卒中风险;③与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联动的线上(微信平台)管理模式,使患者获得持续和高效的药学服务,降低人力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能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所述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包括:应用层、公众号服务管理端、数据库服务器。
应用层为第一层,用于支持PC电脑端和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进入该医护交流系统。主要通过在线H5页面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浏览、查询和少量文本录入或图像上传。
公众号服务管理端为第二层,用于接受客户端请求,与后台数据库交互,根据业务逻辑动态生成信息回传给H5页面显示。
数据库服务器为第三层,用于组织和储存患者信息(包括体征信息、检查检验信息、药物过敏史、家族疾病史)、药物信息、治疗结果信息、以及知识库等数据。
进一步,平台通过api可院内系统灵活对接。整合现有医院信息系统中可用数据,用于心房颤动慢病患者数据集中存储和后续数据分析。
进一步,所述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按功能分主要包括标准药学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和药品供管体系。具体包括:药学门诊、患者管理、患者用药评估及监测、患者教育、患者随访管理、患者提醒、药品管理、用药咨询、数据分析等多个功能模块。
药学门诊,患者注册后通过使用该功能,上报用药情况及检验结果,预约医生/药师服务进行用药咨询。医生/药师能够及时通过后台接受到患者发送的用药咨询,开展线上用药咨询和制定随访计划,并进行用药教育,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患者管理,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包含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诊断、家族史、过敏史等信息;以及患者登录本系统的账户信息和登录日志;患者数据基本查询统计功能;患者身份认证功能以及保存病人病种等个人资料。
患者用药评估及监测,根据患者病史采集,对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与出血风险评估,结合患者的用药史,为患者制定初始抗栓治疗方案,通过药学查房、医嘱审核、抗栓药物治疗监测、抗凝知识评估问卷等,综合评估和调整抗栓治疗策略,最终为患者制定出院抗栓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患者健康教育是对传统健康教育手段的补充,可以替代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本发明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成体系地分享和传播心血管药物常识及治疗和用药须知,以及国内外房颤抗凝药物研究新进展。在医患互动版块,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专题讨论、答疑和指导用药。
患者随访管理,通过定义的随访类别,其中包括患者用药依从性(MARS评分)、用药满意度(ACTS评分)和抗凝随访表,由药师制定随访时间,通过录入和病人在线填写等方式,记录对病人的所有随访记录,并且该随访数据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导出等。
患者提醒,药师根据复查制定的随访计划,对房颤出院患者进行微信或短信推送,以提醒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管理,根据模板向系统添加和导入各种药品基础信息,其中包括药品名称、药品规格、药品适应症、药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药物信息供查询。
用药咨询,为患者设置一对一的用药咨询窗口,药师和医生可以与患者进行包括文字、图片和语音等多种方式的交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便携使用。
数据分析,根据后台实时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用药的基本情况,通过指标筛选和过滤,得到特定范围内患者的特定指标信息,用于临床数据分析和研究,以及其他综合数据的提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高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方法,所述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方法为:
以临床药师为主导,联合临床医生、护士和信息中心工程师搭建的“以房颤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平台,用于随访、观察、联系及后台数据处理;平台中设有管理员,药师/医生端和患者端,各角色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医生和药师,可以在电脑端使用平台,用于房颤慢病的管理和评估,患者教育,进行医患咨询和沟通,同时提醒患者用药和随访,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患者使用微信端,接收到服药提醒、复诊提醒,进行指标上报,同时还可以进行在线咨询和服药反应、日常状况的反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建立的以“房颤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药物治疗管理平台,通过加强信息系统的整合,将患者就诊信息和药学监护实践方案链接到电子处方系统,让患者与医生和药师实现远程在线交流,通过互联网将患者就诊、药学监护、患者自我管理形成科学统一的慢病管理服务体系,进而探索药师在分级诊疗环境下建立慢病药物治疗管理的科学模式,弥补当前管理模式在药学监护、治疗管理和随访方面的不足,做切实的健康管理,以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最终实现快速、便捷和高效诊疗服务,降低慢病患者的疾病负担,节省国家医保开支,推动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
1.新模式:将互联网和药物治疗管理有机结合,探索药师参与的三级-社区-患者联动的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管理新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新颖性,可为其他慢病在分级诊疗下的药物治疗管理提供科学性和标准化的参考,所得研究成果可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和建议。
2.新平台:将上述新模式移植至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以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形式开展三级-社区-患者联动的管理服务,弥补基层医疗机构慢病管理人员的匮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分级诊疗环境下的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该方式符合国家医疗卫生战略要求,具有一定引领性。
3.新技术:根据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业务承载量,系统采用基于java语言的开源技术框架(如Spring-boot、Mybatis等)、Mysql数据库、Redis集群缓存、Nginx软件负载均衡,以达到现在可配置、高性能、可伸缩的目标,支撑未来多系统整合(公众号、小程序等)、高安全、大数据、AI等的持续扩展。
4.新方案:基于云端服务的软硬件一体化方案,在电脑中装载标准软件,提供即开即用的软硬件。手机端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面向患者的线上咨询、随访等服务,通过获取手机端健康信息,获得患者运动量信息,提醒患者;预安装S-Health平台系统的笔记本电脑硬件套装,软硬件相结合提供即时可用的解决方案;服务端利用专业云服务,部署软件平台,提供部署、升级快速便捷的软件运维服务;依照美国HIPAA标准,保障患者信息合规,同时依照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使信息安全更有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患者交互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件业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生药师端功能介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患者用户端功能介绍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凝药物宣教前后抗凝知识问卷的得分图。
图中:1、应用层;2、公众号服务管理端;3、数据库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主体采用SOA的软件架构,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联体药学服务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收集服务人群健康信息,通过信息采集表等方式收集人群健康信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包括:应用层1、公众号服务管理端2、数据库服务器3。
应用层1为第一层,用于支持PC电脑端和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进入该医护交流系统。主要通过在线H5页面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浏览、查询和少量文本录入或图像上传。
公众号服务管理端2为第二层,用于接受客户端请求,与后台数据库交互,根据业务逻辑动态生成信息回传给H5页面显示。
数据库服务器3为第三层,用于组织和储存患者信息(包括体征信息、检查检验信息、药物过敏史、家族疾病史)、药物信息、治疗结果信息、以及知识库等数据。
进一步,平台通过api可院内系统灵活对接。整合现有医院信息系统中可用数据,用于心房颤动慢病患者数据集中存储和后续数据分析。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按功能分主要包括标准药学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和药品供管体系。具体包括:药学门诊、患者管理、患者用药评估及监测、患者教育、患者随访管理、患者提醒、药品管理、用药咨询、数据分析等多个功能模块。
药学门诊,患者注册后通过使用该功能,上报用药情况及检验结果,预约医生/药师服务进行用药咨询。医生/药师能够及时通过后台接受到患者发送的用药咨询,开展线上用药咨询和制定随访计划,并进行用药教育,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患者管理,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包含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诊断、家族史、过敏史等信息;以及患者登录本系统的账户信息和登录日志;患者数据基本查询统计功能;患者身份认证功能以及保存病人病种等个人资料。
患者用药评估及监测,根据患者病史采集,对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与出血风险评估,结合患者的用药史,为患者制定初始抗栓治疗方案,通过药学查房、医嘱审核、抗栓药物治疗监测、抗凝知识评估问卷等,综合评估和调整抗栓治疗策略,最终为患者制定出院抗栓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患者健康教育是对传统健康教育手段的补充,可以替代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本发明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成体系地分享和传播心血管药物常识及治疗和用药须知,以及国内外房颤抗凝药物研究新进展。在医患互动版块,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专题讨论、答疑和指导用药。
患者随访管理,通过定义的随访类别,其中包括患者用药依从性(MARS评分)、用药满意度(ACTS评分)和抗凝随访表,由药师制定随访时间,通过录入和病人在线填写等方式,记录对病人的所有随访记录,并且该随访数据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导出等。
患者提醒,药师根据复查制定的随访计划,对房颤出院患者进行微信或短信推送,以提醒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管理,根据模板向系统添加和导入各种药品基础信息,其中包括药品名称、药品规格、药品适应症、药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药物信息供查询。
用药咨询,为患者设置一对一的用药咨询窗口,药师和医生可以与患者进行包括文字、图片和语音等多种方式的交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便携使用。
数据分析,根据后台实时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用药的基本情况,通过指标筛选和过滤,得到特定范围内患者的特定指标信息,用于临床数据分析和研究,以及其他综合数据的提取。
如图6-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方法为:
以临床药师为主导,联合临床医生、护士和信息中心工程师搭建的“以房颤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平台,用于随访、观察、联系及后台数据处理;平台中设有管理员,药师/医生端和患者端,各角色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医生和药师,可以在电脑端使用平台,用于房颤慢病的管理和评估,患者教育,进行医患咨询和沟通,同时提醒患者用药和随访,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患者使用微信端,接收到服药提醒、复诊提醒,进行指标上报,同时还可以进行在线咨询和服药反应、日常状况的反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验证:
本发明纳入112名房颤患者,采用抗凝宣教表/抗凝药物知识评估表等依从性工具,对患者进行三次用药宣教:①服用抗凝药物前向患者讲解射频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后抗凝的重要性,以及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抗凝特点;②服用抗凝药物中根据患者服用的抗凝药物逐一讲解服药期间需要注意事项;③服用抗凝药物后告知患者服用药物后需要监测的内容包括注意鉴别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服用抗凝药物期间需要监测的指标,抗凝期间面临其他手术或者增加药物治疗应该如何应对。最终以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抗凝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无论患者服用华法林或者NOACs,经过抗凝团队管理后,患者的抗凝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本发明将房颤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科学性和标准化。中国房颤患者的抗凝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与日韩和欧美国家存在差距。基层医疗机构中抗凝管理人员匮乏,在分级诊疗环境下,为保证房颤患者得到持续、规范、有效的抗凝诊疗与管理,亟待探索建立由药师主持的三级-社区-患者联动的房颤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新模式。该管理新模式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和标准化是本发明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发明通过人工智能整合医疗资源打造“线上服务平台”。由于国内相对缺乏药物治疗服务信息平台,导致治疗资料录入繁琐,存在病例信息重复录入等现象,多数采用人工监测和电话随访使得用药监测成本较高,患者随访手段有限使得用药依从性难以闭环管理等问题,国内很多药师都着眼于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上,因此,药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建立慢病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心,承担起慢病患者合理用药的任务,为慢病患者提供主动、时效性强的用药指导和人文关怀以及多种形式用药宣教,还可将这些大量的用药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临床循证药学服务提供依据。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实行慢病患者用药安全管理,可有效地降低用药风险、促进合理用药,同样也会引发当今慢病管理模式的一场变革,包括:(1)主动、时效性强的用药干预和个体化用药方案,药师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或用药情况的监测,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可在第一时间对患者提供用药干预和指导,将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及时消除,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2)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药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对患者进行主动的用药干预就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让患者体会到医务工作者对其的负责和关爱。(3)无时空限制的用药宣教,药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对患者实施用药宣教,破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利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可有效地增强用药宣教的效果,包括宣教视频、宣教彩信、宣教小游戏以及微信版宣教页面等。(4)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依托该管理平台,药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可在对患者进行慢病管理的同时,收集有效科研数据,为临床用药提供有力的循证依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包括:
应用层,用于支持PC电脑端和移动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进入医护交流系统;通过在线H5页面方式对数据进行浏览、查询和少量文本录入或图像上传;
公众号服务管理端,用于接受客户端请求,与后台数据库交互,根据业务逻辑动态生成信息回传给H5页面显示;
数据库服务器,用于组织和储存患者信息、药物信息、治疗结果信息、以及知识库;
所述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按功能分包括标准药学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和药品供管体系;具体包括:药学门诊、患者管理、患者用药评估及监测、患者教育、患者随访管理、患者提醒、药品管理、用药咨询、数据分析;
药学门诊,患者注册后通过使用该功能,上报用药情况及检验结果,预约医生/药师服务进行用药咨询;医生/药师能够及时通过后台接受到患者发送的用药咨询,开展线上用药咨询和制定随访计划,并进行用药教育,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患者管理,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包含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诊断、家族史、过敏史;以及患者登录本系统的账户信息和登录日志;患者数据基本查询统计功能;患者身份认证功能以及保存病人病种个人资料;
患者用药评估及监测,根据患者病史采集,对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与出血风险评估,结合患者的用药史,为患者制定初始抗栓治疗方案,通过药学查房、医嘱审核、抗栓药物治疗监测、抗凝知识评估问卷,综合评估和调整抗栓治疗策略,最终为患者制定出院抗栓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患者健康教育是对传统健康教育手段的补充,能够替代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成体系地分享和传播心血管药物常识及治疗和用药须知,以及国内外房颤抗凝药物研究新进展;在医患互动版块,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专题讨论、答疑和指导用药;
患者随访管理,通过定义的随访类别,其中包括患者用药依从性MARS评分、用药满意度ACTS评分和抗凝随访表,由药师制定随访时间,通过录入和病人在线填写方式,记录对病人的所有随访记录,并且该随访数据能够用于数据分析和导出;
患者提醒,药师根据复查制定的随访计划,对房颤出院患者进行微信或短信推送,以提醒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管理,根据模板向系统添加和导入各种药品基础信息,其中包括药品名称、药品规格、药品适应症、药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药物信息供查询;
用药咨询,为患者设置一对一的用药咨询窗口,药师和医生能够与患者进行包括文字、图片和语音多种方式的交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便携使用;
数据分析,根据后台实时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用药的基本情况,通过指标筛选和过滤,得到特定范围内患者的特定指标信息,用于临床数据分析和研究,以及其他综合数据的提取;
平台通过api可院内系统灵活对接;整合现有医院信息系统中可用数据,用于心房颤动慢病患者数据集中存储和后续数据分析。
2.一种运行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方法为:
以临床药师为主导,联合临床医生、护士和信息中心工程师搭建的“以房颤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平台,用于随访、观察、联系及后台数据处理;平台中设有管理员,药师/医生端和患者端,各角色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医生和药师,能够在电脑端使用平台,用于房颤慢病的管理和评估,患者教育,进行医患咨询和沟通,同时提醒患者用药和随访,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患者使用微信端,接收到服药提醒、复诊提醒,进行指标上报,同时还能够进行在线咨询和服药反应、日常状况的反馈。
CN201910387392.4A 2019-05-10 2019-05-10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136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7392.4A CN110136815B (zh) 2019-05-10 2019-05-10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7392.4A CN110136815B (zh) 2019-05-10 2019-05-10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6815A CN110136815A (zh) 2019-08-16
CN110136815B true CN110136815B (zh) 2023-09-26

Family

ID=6757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7392.4A Active CN110136815B (zh) 2019-05-10 2019-05-10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6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3704A (zh) * 2020-01-17 2020-06-05 长沙四维医疗器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线分析系统
CN111277490B (zh) * 2020-02-03 2022-10-28 贵州精准健康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数据存储、传输方法及应用系统
CN112614560A (zh) * 2020-12-30 2021-04-06 杭州溢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肿瘤患者病历信息录入方法
CN112786177A (zh) * 2021-03-19 2021-05-11 南京市中医院 一种用于uc医患的prii管理平台
CN113130056B (zh) * 2021-04-27 2022-01-28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ecmo中心快速预警以及ecmo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642800B (zh) * 2022-03-18 2024-03-22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智能化交互性提醒患者使用吸入剂的语音提醒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3752A (zh) * 2016-03-31 2016-08-24 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 一种慢病三师共管分级诊疗转诊系统与方法
CN106332554A (zh) * 2015-01-30 2017-01-11 王增武 医疗连续性服务系统
CN106453619A (zh) * 2016-11-17 2017-02-22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络的心血管疾病智能随访系统
CN107145755A (zh) * 2017-05-16 2017-09-08 陈韵岱 基于智能决策支持技术的心血管慢病管理方法
CN107169270A (zh) * 2017-04-24 2017-09-15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一种慢性心血管病远程分级随访精准管理系统
CN107391941A (zh) * 2017-07-26 2017-11-24 上海科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8198624A (zh) * 2017-12-22 2018-06-22 北京鑫丰南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房颤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8269611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南京明时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648792A (zh) * 2018-05-04 2018-10-12 河北省人民医院 用药信息管理系统、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166610A (zh) * 2018-08-30 2019-01-08 成都宇亨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处方信息的智能医嘱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390043A (zh) * 2017-10-20 2019-02-26 上海市同仁医院 临床药学监护管理系统及其监护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6911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Informed Care,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sease Management Servic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554A (zh) * 2015-01-30 2017-01-11 王增武 医疗连续性服务系统
CN105893752A (zh) * 2016-03-31 2016-08-24 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 一种慢病三师共管分级诊疗转诊系统与方法
CN106453619A (zh) * 2016-11-17 2017-02-22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络的心血管疾病智能随访系统
CN108269611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南京明时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169270A (zh) * 2017-04-24 2017-09-15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一种慢性心血管病远程分级随访精准管理系统
CN107145755A (zh) * 2017-05-16 2017-09-08 陈韵岱 基于智能决策支持技术的心血管慢病管理方法
CN107391941A (zh) * 2017-07-26 2017-11-24 上海科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9390043A (zh) * 2017-10-20 2019-02-26 上海市同仁医院 临床药学监护管理系统及其监护管理方法
CN108198624A (zh) * 2017-12-22 2018-06-22 北京鑫丰南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房颤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8648792A (zh) * 2018-05-04 2018-10-12 河北省人民医院 用药信息管理系统、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166610A (zh) * 2018-08-30 2019-01-08 成都宇亨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处方信息的智能医嘱管理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管理-房颤中心的临床实践";蒋捷;《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0331;第24卷(第3期);参见第4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6815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6815B (zh)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Sirey et al. Adherence to depression treatment in primary car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Maxwell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a pharmacist‐led telehealth clinic on diabetes‐related goals of therapy in a veteran population
Kifle et al. Telemedicine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 case of teleophthalmology and eye care in Ethiopia
Abraham et al. Early adoption of lnjectable naltrexone for alcohol-use disorders: Findings in the private-treatment sector
CN110766332A (zh) 一种区域卫生全面质量指标监测系统
CN103020446A (zh) 慢性脊椎退行性疾病及畸形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11755110A (zh) 三高共管三级协同慢病管理平台
CN10677804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社区精准医疗救助及其方法
Coleman et al. Integrated pharmacy and PrEP navigation services to support PrEP uptake: 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CN115512820A (zh) 一种云智医智慧医疗平台
CN109065167A (zh) 老年人运动风险评估方法
Blankshain et al. Research registries: a tool to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rare neuro-ophthalmic diseases
Simonsen et al. A Regional PD Strategy for EPR Sustems: Evidence-Based IT Development
Pizarro et al. Expanding primary care to pharmaceutical patient care in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rough the European union’s community pharmacies, between 2008 and 2018: a systematic review
CN112700837A (zh)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
Alguliyev et al. Electronic health as a component of G2C services
Mallardi et al. Telemedicine solutions and services: a new challenge that supports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patients
Kim et al. Identifying care coordination interventions provided to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using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Kshetri IT in the Chinese healthcare industry
Kawsar et al. e-ESAS: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Zhao et al. E-health–oriented community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in China: our challenges, solution, and experience
Lu et al.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system on the management of general patient in quarantine
Sun et al. SS4CSHC: A Services System for the Collaboration in Stroke Healthcare Cycle
Liu et al. Analysis on the demand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ode of benefiting peop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