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9219B -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9219B
CN110129219B CN201910331110.9A CN201910331110A CN110129219B CN 110129219 B CN110129219 B CN 110129219B CN 201910331110 A CN201910331110 A CN 201910331110A CN 110129219 B CN110129219 B CN 110129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en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mouse
detoxification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11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9219A (zh
Inventor
龙淼
潘佳雯
何剑斌
李鹏
杨淑华
张燚
王楠
王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311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29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9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9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9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9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6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 A23K10/18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of live microorganis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戊糖片球菌,通过鉴定证明其为四联状的球形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保藏号为CCTCC No:M2018363。本发明的戊糖片球菌xy46对浓度为4μg/mL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活菌脱毒率为60.4%;而在灭活条件下脱毒率高达94.4%。其对浓度为40mg/kg、70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导致小鼠生殖系统、生殖器官、生殖细胞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来预防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性影响。

Description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株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研究认为玉米赤霉烯酮(ZEN)的主要毒性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雌激素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整体功能。主要存在两个干扰途径:ZEN的化学结构与17β-雌二醇(17β-E2)极其相似,可竞争性的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起到干扰雌激素的作用;另外,ZEN与类固醇也拥有相似结构,可与其竞争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HSD)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结合位点,影响生殖激素的合成,干扰雌激素信号通路的作用,致使生殖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
目前对霉菌毒素的消除方法一般分为:预防处理法、脱毒处理法和体内处理法。而脱毒处理法又分为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微生物脱毒法、机械脱毒法、矿物吸附法、抗霉育种法、复合脱毒法等。其中,微生物脱毒法包括转化法和吸附法。与理化解脱毒法相比而言,微生物脱毒具有特异性强、处理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等特点,是饲料和食品加工产业中,脱毒霉菌毒素的主要发展方向。微生物脱毒ZEN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转化的方式来降解霉菌毒素;另一种是通过吸附的方式降低霉菌毒素的生物利用度。
通过转化的方式来降解霉菌毒素,即微生物会产生某些胞外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通过酶促作用将霉菌毒素进行化学转化。具体来说就是,微生物可以在肠道吸收毒素之前,也就是发生转化反应(包括乙酰化,葡糖基化,环裂解,水解,脱氨和脱羧)之前起到作用。这种作用使霉菌毒素的分子结构发生巨大的改变,该过程在动物和人的体内是不可逆转的,且转化后的产物活性极低或丧失活性。
有研究认为,微生物对ZEN的有效降解主要有3条途径,即酯水解、加氧成酯和过氧化物酶分解。Tan H等人(2014)报道了假单胞菌TH-N1对ZEN的转化降解作用。Xu J等人(2016)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ZDS-1)分泌的酶可有效降解ZEN。Xiang等人(2016)通过重组玫瑰衍生的内酯水解酶(ZHD)有效降解α-玉米赤霉烯醇(α-ZOL)和β-玉米赤霉烯醇(β-ZOL)。Zhang H等人(2016)研究发现酿酒酵母与ZEN混合培养48h后,ZEN被酿酒酵母完全降解,并表示可能是酿酒酵母产生某些胞内、胞外酶,具有降解ZEN的能力。
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是乳酸片球菌属的一员,个体为直径0.8~1.0μm的球形、成对或四联状存在、不运动,是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适宜其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45℃、pH范围为4.0~7.5。目前戊糖片球菌主要应用于微生态制剂、食品保鲜和乳、肉制品发酵等方面。戊糖片球菌广泛分布于奶酪、果蔬及香肠等发酵食品中,它可以提高发酵食品的风味、营养和安全性,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具有高效脱毒玉米赤霉烯酮能力的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采用高效液相的方法,检测出具有一株高效脱毒玉米赤霉烯酮能力的Pediococcus pentosaceus xy46,通过鉴定证明其为四联状的球形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于2018年06月1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保藏号为CCTCC No:M2018363。本发明的戊糖片球菌xy46的活菌脱毒率为60.4%;而在灭活条件下对ZEN的脱毒率高达94.4%。
所述菌株xy46的16S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菌株xy46其对浓度为40mg/kg、70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导致小鼠生殖系统、生殖器官、生殖细胞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来预防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性影响。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戊糖片球菌是国家卫计委批准的可食用菌种,可广泛应用于饲料及食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毒。
2、戊糖片球菌xy46具有降低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的能力;亦可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增殖,可作为功能性益生菌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及饲料产业。
附图说明
图1为xy46的菌落分布示意图。
图2为xy46的革兰氏染色镜检图。
图3为xy46的16S rDNA PCR产物电泳结果示意图。
图4为xy46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图5为xy46的16S rDNA序列经GenBank数据库比较获得的系统发育树。
图6为xy46的耐酸生长曲线。
图7为xy46的耐胆碱盐生长曲线。
图8为xy46的48h生长曲线。
图9为小鼠生殖脏器系数。
图10为小鼠精子浓度、畸形率、运动百分比等试验结果
图11为小鼠睾丸切片病理学分析。
图12为小鼠血清中的睾酮(T)浓度
图13为小鼠睾丸组织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图14为小鼠睾丸组织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图15为小鼠睾丸组织Caspase1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高效脱毒ZEN益生菌株的筛选、鉴定及脱毒机理研究
1.1菌种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临床实验室保藏的15株乳酸菌,具体如下:粪肠球菌、丁酸梭菌、唾液乳酸杆菌、屎肠球菌、罗伊氏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鼠李糖乳酸杆菌、嗜热片球菌、嗜酸乳杆菌、短乳杆菌、乳酸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
1.2主要培养基配制
乳酸细菌培养基(MRS):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柠檬酸氢二铵2g、葡萄糖20g、吐温80 1mL、乙酸钠5g、磷酸氢二钾2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固体培养基另加琼脂粉18g、蒸馏水1000mL、pH 6.2~6.6
麦康凯培养基(MAC):蛋白胨20g、氯化钠5g、乳糖1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1%中性红溶液3~4mL、1%结晶紫0.1mL、固体培养基另加琼脂粉17g、PH 7.4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MSA):蛋白胨10g、牛肉膏1g、D-甘露醇10g、氯化钠75g、酚红0.025g、琼脂13g、蒸馏水1000mL、琼脂粉15g、pH 7.4
LB肉汤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固体培养基另加琼脂粉15~20g、PH 7.4
1.3主要试剂及配制
PCR引物的稀释:将引物8000rpm/min,5min进行离心;按照说明书上的规定加相应剂量的ddH2O;再按引物与ddH2O比例等于1∶9稀释,分装,待后期使用。
1%琼脂糖配制:琼脂糖1g、1×TAE 100mL(将50×TAE稀释为1×TAE)和goldview10μL,加热至液体透明。
ZEA标准品溶液:称取6mg纯品ZEN加入1.5mL离心管中,用1mL甲醇震荡溶解,4℃避光保存。
2试验方法
2.1菌株的复苏培养
取用保藏于-80℃超低温冰箱的15种待测益生菌,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复苏,具体如下:用移液枪取15种待检测益生菌各50μL,分别接种到装有5mL MRS液体培养基的试管里,试管及培养基需先进行121℃、20min的高压灭菌。在超净台内完成接种后,将试管放入装有厌氧袋的厌氧罐中,在37℃恒温培养箱中过夜培养。次日将试管内的菌液,用接种环在灭菌MR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培养。24h后挑取单一菌落接种到新的灭菌MRS液培中,培养条件同上。
2.2 ZEN脱毒益生菌的初筛
将复苏好的菌种按下述方式进行试验: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在37℃、120rpm/min恒温摇床里厌氧培养24h。菌液内ZEN的最终浓度为8μg/mL。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041
将培养好的待测样品,分别取1mL放入1.5mL的灭菌离心管中。室温条件下,3000rpm/min离心10min后,取500μL上清液再加500μL甲醇放入新的离心管中用漩涡仪混匀,静置30min后,用0.22μm有机过滤器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样品放入新的离心管内待检。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条件:色谱柱:安捷伦,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3∶1);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40℃;荧光检测器参数:Ex=274nm,Em=440nm;梯度洗脱程序。
2.3 ZEN脱毒益生菌的复筛
挑选初筛结果较好的菌种,按2.2的试验方法再次进行筛选。菌液内ZEN的最终浓度为4μg/ml。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042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条件:同2.2。
2.4益生菌脱毒ZEN机理
(1)先培养脱毒菌,再加ZEN
最终选定戊糖片球菌为脱毒菌种,并按下述试验方式进行脱毒机理验证: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在37℃、120rpm/min恒温摇床里厌氧培养24h。
其中,ZEN+菌组培养时,先将脱毒菌单独培养24h后,加入ZEN共同培养15~30min后进行检测。菌液内ZEN的最终浓度为4μg/mL,其它组的方法同2.2。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条件:同2.2。
(2)脱毒菌和ZEN共同培养
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在37℃、120rpm/min恒温摇床里厌氧培养24h。菌液内ZEN的最终浓度为4μg/mL,具体操作方法同2.2。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条件:同2.2。
(3)脱毒菌热处理、酸处理后,再加ZEN
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在37℃、120rpm/min恒温摇床里厌氧培养24h。酸处理和热处理需在菌株培养24h后进行,且ZEN+菌组都是先单独培养脱毒菌株24h,进行酸处理和热处理后,加入ZEN共同培养15~30min后进行检测。酸处理是将pH值为6.6的脱毒菌液培通过浓盐酸的处理,把pH值提升到3左右再进行检测。注意每次滴加浓盐酸后,需混匀液培再用pH计测定pH值。热处理是将完成固定培养时间的液培,通过121℃、30min的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进行检测。菌液内ZEN的最终浓度为4μg/mL,具体操作方法同2.2。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条件:同2.2。
2.5 ZEN脱毒益生菌株鉴定
生理鉴定:
在MRS固体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后,首先进行形态学观察,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挑单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参考骆翼、黄哲等人的试验,进行分子鉴定如下:
本试验使用上海生工生物公司的细菌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采用16S rDNA的方式,准确鉴定该菌株。具体步骤按说明书操作即可。提取后的DNA若不进行后续试验,置于-20℃冰箱保存。
16S rDNA的引物采用细菌通用引物:
上游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
下游引物1492R:5’-ACGGCTACCTTGTTACGACTT-3’
反应体系以ZEN脱毒菌菌株基因组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终浓度为50μL。反应体系:Taq PCR Master Mix PCR 25μL,Tem Plate DNA 4μL,Primer F 2μL,Primer R 2μL,ddH2O 17μL。过程是:94℃预变性45min,94℃变性30Sec,55℃退火30Sec,72℃延伸40Sec,循环次数为30次。72℃再延伸5min,4℃保存30min。
PCR产物测序及比对:
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100V,20min)检测PCR反应产物,照胶后将阳性产物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待结果返还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戊糖片球菌基因序列与之在BLAST程序中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应用DNAstar以及mega7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以及建立发育树。
生化鉴定: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述方法及鉴定程序进行测定,常见的细菌生理生化指标如下:好氧培养试验、厌氧培养试验、葡萄糖试验、葡萄糖产气试验、甘露醇试验、乳糖试验、蔗糖试验、麦芽糖试验、木糖试验、果糖试验、甘露糖试验、半乳糖试验。
2.6 ZEN脱毒益生菌株益生特性试验
耐酸试验:
37℃条件下,将在试管中培养12h的菌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100mL MRS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24h。将上述发酵液在8000rpm/min,4℃条件下离心10min,收集菌体,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洗菌体一次。用生理盐水调菌悬液至OD600=0.984,以生理盐水做空白对照。将菌悬液按5%的接种量分别接种至pH 6.2,pH 3.5,pH 2.5,pH 1.5的改良MRS培养基中(浓盐酸调节),摇匀,37℃静置培养5h。每隔1h测OD600,绘制生长曲线,每组设3个重复。
耐胆盐试验:
37℃条件下,将在试管中培养12h的菌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100mL MRS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24h。将上述发酵液在8000rpm/min,4℃条件下离心10min,收集菌体,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洗菌体一次。用生理盐水调菌悬液至OD600=0.984,以生理盐水做空白对照。将菌悬液按5%的接种量分别接种至含0,0.1%,0.2%,0.3%(W/V)牛胆汁的改良MRS培养基100mL中,摇匀,37℃静置培养5h。每隔1h测OD600,绘制生长曲线,每组设3个重复。
抑菌试验:
将待检菌液以5%浓度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48h。将培养的菌液以4000rpm/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备用。沉淀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离心三次后稀释备用。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h,之后将致病菌进行梯度稀释,分别接种涂布到对应的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MSA平板,链球菌、大肠杆菌接种于LB平板,沙门氏菌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涂布结束后静置30min。将灭菌牛津杯用无菌镊子夹出,先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迅速过一下火,再垂直放置于培养基表面,轻轻按压,使杯底于培养基之间无缝隙。每个平板上放置3个牛津杯。同一平板上的牛津杯里分别注入250μL的待检菌液上清液、待检菌液的菌体沉淀、无菌的液体培养基,其中无菌的液体培养基作对照。添加的样品不可溢出。每个平板平行重复三次。37℃培养24h。观察,测量,记录。
生长曲线测定:
在培养过程中,每间隔2h取样一次,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加样于96孔板中,使用酶标仪于600nm下测定其吸光度,时间作为横坐标,吸光度作为纵坐标,绘制戊糖片球菌的生长曲线。
3结果与分析
3.1 ZEN脱毒益生菌的初筛结果
实验室保藏的15种待测益生菌,脱毒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ZEN脱毒菌初筛结果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071
3.2 ZEN脱毒益生菌的复筛结果
根据初筛结果选定的两株脱毒菌,完善方法对其进行复筛,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ZEN脱毒菌复筛结果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081
3.3益生菌脱毒ZEN机理验证结果
戊糖片球菌为脱毒ZEN能力较强的益生菌。为进一步验证其脱毒机理,选定了活菌组:脱毒菌与ZEN短时间结合、脱毒菌与ZEN长时间共同培养;灭活组:脱毒菌分别经酸处理和热处理再与ZEN短时间结合的试验方案。
结果显示(表3),短时间与ZEN的结合反应脱毒率高于长时间的共同培养组;灭活组(酸、热处理)的脱毒要优于活菌组。所以,戊糖片球菌脱毒ZEN是通过吸附作用来实现的。
表3益生菌脱毒ZEN机理验证结果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082
2.4 ZEN脱毒益生菌株鉴定结果
生理鉴定结果:
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复苏菌株,24h后可见大小均匀、表面光滑且边缘整齐的乳白色菌落,如图1。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成对或四联状、直径0.8~1.0μm的球形菌体,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如图2。
分子鉴定结果:
以分离株xy46的DNA为模板,扩增的DNA出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条带,且条带完整清晰,亮度较好(见图3)。菌株xy 46的16S rDNA序列号已提交到Genbank,ID:MH424465.1
图4为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xy46与参考株ML 101(登录号:LC 274610.1)、MRSF 2(登录号:KF 048926.1)、wg 2(登录号:KC 352727.1)、HM-2(登录号:HQ 286591.1)、MRSD 3(登录号:KF 048923.1)、KFG 2(登录号:KF 048931.1)、Pp-33(登录号:JQ 419759.1)、KID 7(登录号:KU 527556.1)、s 1(登录号:NC 022780.1)、LAB 3(登录号:KC454283.1)的同源性在99.1~100.0%;xy46与Pp-33菌株位于同一分支之上(见图5)。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可以证实该分离株为戊糖片球菌。
生化鉴定结果:
根据《伯式细菌鉴定手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中有关乳酸菌的鉴定标准,以及细菌的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可将其初步分类为戊糖片球菌。生化鉴定结果,见表4:
表4 xy46的生化鉴定结果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091
2.5 ZEN脱毒益生菌株益生特性试验结果
戊糖片球菌经口摄取,以活菌状态进入肠道定植,需耐受胃中的酸和肠道中胆盐的胁迫,才能发挥益生性能。胃液中的pH为1.5~3.0,肠液的胆盐浓度为0.03%~0.3%。为此,对戊糖片球菌的酸和胆盐耐受能力进行了测定。
耐酸试验结果:
如图6所示,对照组的菌株接种于MRS培养基后其生长趋势基本符合该菌的标准生长曲线。实验组的菌株受pH的影响较大,在pH值处于1.5及2.5时,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甚至生长受到抑制;pH3.5时,菌株起初生长呈缓慢态势,之后随时间增长开始恢复增殖,生长速度快于另外两组实验组。酸度较高的环境对戊糖片球菌的生长较为不利,在酸度较低的环境里戊糖片球菌生长可以呈现增长的趋势。
耐胆盐试验结果:
如图7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生长态势受胆盐浓度影响明显。胆盐浓度为0.1~0.2%时,菌株的生长较为缓慢,但是仍然呈现增长趋势;胆盐浓度为0.3%时,开始0~4h时菌株的生长还呈增长趋势,但到5h时,吸光度明显下降,说明其生长速度受该胆盐浓度影响明显下降。
抑菌试验结果:
由表5可以得知,戊糖片球菌对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戊糖片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高梯度浓度下抑菌效果依旧明显;戊糖片球菌对沙门氏菌和链球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致病菌在较高的梯度浓度时戊糖片球菌对其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戊糖片球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较低浓度的大肠杆菌仍可以突破戊糖片球菌的抑制作用,生长只受到轻微影响。
表5 xy46的抑菌试验结果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01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11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由图8可知,该菌株在生长初期(0~4h)生长速度缓慢,曲线稳定且平坦,可能是对新的环境进行短暂适应,为迟缓期;4~14h时,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迅速增殖,生长曲线近乎直线上升,为对数期;14~48h里,菌群的生长曲线处于平坦,细菌的增殖数与死亡数近乎相等,为稳定期;48h后,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死亡数逐渐超过生长数,表现出衰亡现象,为衰亡期。
实施例2
戊糖片球菌对ZEA染毒小鼠生殖损伤的保护作用
试验动物与设计
选用21日龄、体重13g左右的雄性昆明小鼠(清洁级)90只,购至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随机分成6组,每组15只,每5只一盒。分笼后隔离静养7天,12h光照12h黑夜定时循环,自由采食和饮水,温、湿度保持恒定。鼠笼、饮水器、饲料、饮用水、垫料等,均统一规格、同时更换。根据文献确定了玉米赤霉烯酮及戊糖片球菌的灌胃浓度。每天定时定点灌胃,连续灌胃28天。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实验动物使用和护理立法和沈阳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制定的指南,并经大学动物实验委员会批准。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12
主要试剂
电泳液配制(以1000mL体系为例):将200mL的5×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加入800mL蒸馏水中混匀备用。
电转液配制(以1000mL体系为例):将100mL的10×电转液加入到700mL蒸馏水中,混匀后再加入200mL的甲醇,混匀放入4℃冰箱中预冷备用。
奶粉封闭液配制:用分析天平称取5g脱脂奶粉,加入到装有1×TBST溶液的锥形瓶中,定容至100mL,再用磁力搅拌器37℃预热混匀30min以上备用即可。
样品采集和处理
用于抗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称取100mg的睾丸组织,放入到装有1mL预冷生理盐水的1.5mL离心管中,每个离心管内提前放入一颗研磨专用钢珠,离心管需置于冰盒内。将离心管放入高速组织匀浆仪中,4℃低温60Hz研磨1min,制备成10%的组织匀浆。取出钢珠后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用于mRNA检测:称取小于100mg的睾丸组织,放入到研钵中研磨成粉状,再用药匙刮取到1.5mL的离心管中。上述所有物品均需提前在液氮中预冷。向离心管中加入1000μl含有RNA酶抑制剂的Trizol,静置15min使其充分裂解。再加入200μL氯仿,混匀后静置5min。放入4℃低温离心机中12000g离心15min,吸取透明上清液400μL于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500μL异丙醇混匀后静置10min。放入4℃低温离心机中12000g离心15min,弃上清留管底部的微小白色沉淀。然后加入1000μL提前预冷的75%(用DEPC水稀释)乙醇溶液,轻轻吹打混匀后,放入4℃低温离心机中7500g离心10min。弃掉上清,室温条件下干燥10min(使管内残留的乙醇挥发干净),加入40μLDEPC水混匀。经琼脂糖凝胶试验检测RNA是否有降解后,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调适RNA的浓度及纯度,浓度不低于500ng/μL、纯度范围控制在A260/A280=1.8~2.1之间即可。保存于-80℃超低温冰箱中备用。
用于蛋白检测:将1mLRIPA蛋白裂解液与10μL磷酸酶抑制剂、10μL PMSF蛋白酶抑制剂、10μL PMSF混匀,置于冰盒中备用。称取100mg的睾丸组织于1.5mL离心管中,离心管需置于冰盒内。向装有组织块的离心管内加入刚刚制备好的裂解液1mL,提前放入一颗研磨专用钢珠。将离心管放入高速组织匀浆仪中,4℃低温60Hz研磨1min,制备成10%的组织匀浆。吸取匀浆于新的1.5mL离心管中,放入4℃低温离心机中12000g离心30min。然后取上清于4℃冰箱中备用。
试验方法
小鼠的生理指标及生殖脏器指数
21日龄小鼠分笼后,观察可见体表毛发光亮整洁,12h光照时聚群喜睡,12h黑夜时活泼好动,有攀爬笼架现象,大量采食饮水。小鼠从28日龄开始出现同笼撕咬现象,睾丸下降到阴囊内,可观察到阴囊变膨大。在第28~42日龄期间,ZEN40、ZEN70组小鼠陆续出现死亡情况,共计3只,其中ZEN40组1只,ZEN70组2只。截止到第56日龄,可观察到ZEN40、ZEN70组的小鼠,明显比其它组别的小鼠要低迷嗜睡、采食量减少,同笼打斗撕咬现象也少于其他组。xy46+ZEN40、xy46+ZEN70组的小鼠状况虽优于ZEN40、ZEN70组,但与Control组和xy46组相比,仍有嗜睡、采食减少的情况出现。小鼠于处死前称重,剖检后用分析天平称量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脏器重量(mg)/小鼠体重(g)
小鼠精液品质
小鼠处死后,摘取双侧附睾放入提前预热的37℃生理盐水中,孵育10min后用移液枪吸取10μL精子稀释液,滴在细胞计数板上,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分析精子浓度、运动百分比及畸形率。
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切片检测
将21日龄小鼠,每天定时定点灌胃建模。28天后摘眼球放血,用酒精棉球消毒腹部皮肤,剖开腹腔下1/3部分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清洗脂肪及血液,放入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固定24h后取出,进行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等石蜡切片制作步骤。再经过脱蜡、水化、HE染色、透明、封片等操作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与拍摄。
小鼠睾酮(T)含量检测
将前期处理好的血清样品,根据小鼠睾酮(T)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具体操作。试剂盒应用双抗夹心法测定样本中小鼠睾酮水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小鼠睾酮(T)含量。
小鼠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检测
小鼠睾丸组织mRNA表达水平检测
小鼠睾丸组织RNA的反转录;
由于RNA极易被降解,所以提取后的RNA需尽快进行反转。根据Takara公司的PrimescriptTM RT 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说明书,以20μL体系为例,进行如下操作:
(1)去除基因组DNA反应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31
按上述体系混匀后,用PCR仪进行体系为20μl、条件为42℃、2min,4℃保存的反应。
反转录反应: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41
上述反应液混匀后,用PCR仪进行体系为40μL、条件为37℃、15min;85℃、5Sec,4℃保存的反应。如若近期内不进行后续试验,可将反应液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相关基因的引物设计与合成:
在NCBI中查询所需基因参考序列及序列号,具体信息如下:
Bax(NM_007527)、Bcl-2(NM_205339)、Caspase 12(NM_009808.4)、β-actin(BC_138614.1)、。使用Primer 5.0进行引物设计,应尽可能降低引物二聚体及发卡结构的能量绝对值,设计结果见下表。合成工作交由上海生工完成,最终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PCR验证引物的合理性。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42
实时荧光定量PCR具体操作步骤及反应条件:
根据引物说明书要求,先将粉末状的引物进行离心,条件为12000rpm/min、1min。离心后用RNA Free H2O稀释引物,将二者充分混匀。取稀释好的部分引物原液,装入新的200μL除酶离心管中,对原液进行10倍稀释。混匀后保存置-20℃备用。
根据SYBR(R)Premix Ex TaqTM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具体操作,体系配制为20μL反应体系,具体下见。计算所需用量混匀后分装在八连排离心管内,必须戴PE手套才可触碰。退火温度需经过预试验反复摸索确定。采用两步反应法对ABI荧光定量PCR仪(Q5)进行设定,第一步:95℃,30Sec预变性,第二步:PCR反应,95℃,5Sec,60℃,34Sec,第二步重复40个循环。检测样品每组需要三个生物学样品重复,每个样品需要有3个重复,以确保试验的客观准确。qRT-PCR分析软件可自动生成所需目的基因Ct值,应用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计算公式为:
ΔCt=Ct目的基因-Ct参照基因
ΔΔCt=(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处理组-(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对照组
所以2-ΔΔCt即为处理组待测基因的表达相对于对照组的变化倍数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51
小鼠睾丸组织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小鼠睾丸组织蛋白定量检测:
本试验采用Solarbio的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小鼠睾丸组织中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中的标准品,用以绘制标准曲线,具体步骤按说明书操作即可。
蛋白上样量的确定:
根据标曲计算出样品蛋白浓度,所需蛋白量为50μg左右即可,6×loading buffer与蛋白样品按1∶5配制,余下的用ddH2O补足。将上述试剂充分混匀后,用PCR仪100℃、5min进行蛋白变性,延长蛋白的保存时间。
SDS-PAGE电泳凝胶制备:
本试验应用TransGen Biotech的SDS-PAGE凝胶配制试剂盒,具体步骤按说明书操作即可。配胶过程中应选择水平性好的试验台面,制胶架夹住玻璃板时要保证两块玻璃底部水平对齐,避免漏胶。匀速倒胶避免产生气泡,待下层胶干透后再加上层胶。插排梳时要缓慢用力,避免液体飞溅误伤实验人员。配制好的胶板可放于4℃冰箱存放,尽快使用避免放干。
SDS-PAGE电泳:
用带电极的卡夹将胶板安装好,正负极匹配放入电泳槽里,把配制好的电泳液先倒入到电极槽内,再由电极槽溢出到电泳槽中,以刻度线为准倒满。分别向各个泳道内加入变性好的蛋白样品,两边最外侧的泳道内各加入6μL彩虹marker。加样完成后将电泳槽的盖子扣好,将变压器调至80V恒压进行电泳。大约30min后marker开始分离,再将电压调高至120V恒压。大约1h后观察marker分离程度,与说明书图示程度一致即可停止电泳。
转膜:
把提前预冷的电转液倒入洁净的托盘中,准备好“三明治夹”、2张海绵、与海绵等尺寸的6张滤纸,按“三明治夹”黑色板面、1张海绵、3张滤纸的顺序叠好浸入液面下。修剪与目的条带等尺寸的PVDF膜,放入到甲醇中活化5min,与此同时参照Marker说明书进行切胶。用镊子小心夹取目的蛋白胶条,放到浸湿的3层滤纸上。将活化好的PVDF膜小心覆盖在目的蛋白胶条上,用玻璃棒赶排气泡。确保二者之间没有气泡存在后,按顺序盖上余下的3张滤纸、1张海绵,最后扣紧“三明治夹”。小心将其插入电极槽,匹配正负极后放入到装有生物冰袋的电转槽中,加预冷电转液至刻度线处,扣紧电转槽盖。最后用碎冰把电转槽包围,将变压器调节到150mA恒定电流模式,大约90min即可完成电转。
奶粉封闭:
将配制好的5%奶粉封闭液,加入到专用奶粉封闭盒内,每格4mL即可。小心取出电转完的PVDF条带,夹入到奶粉封闭盒内。过程中不可让PVDF条带受到摩擦,镊子不可夹取有目的蛋白的部位。把专用奶粉封闭盒置于恒温摇床中,匀速摇晃37℃、4h,速度以每格奶粉封闭液不溢出为准即可。封闭完成后,将PVDF条带放入装有1×TBST溶液的平皿中,在准型圆周摇床上摇晃3次、5min/次。
一抗孵育:
抗体稀释参照说明书,用5%脱脂奶粉(1×TBST溶液配制)进行稀释,经过摸索稀释浓度后的具体稀释比例如下表3-3。向一抗专用孵育盒内,每格加入4mL对应的抗体稀释液,再把封闭好的PVDF条带放入对应格子内,在4℃恒温摇床中孵育2h。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61
Figure BSA0000182247690000171
洗膜:
一抗孵育后的PVDF条带,分别置于装有1×TBST的平皿中,在准型圆周摇床上进行洗脱。5min/次,洗10次。将一抗分别回收,保存于4℃冰箱。
二抗孵育:
本试验所有一抗都是兔抗鼠,故二抗选择为羊抗兔。抗体稀释参照说明书,摸索后确定稀释比例为1∶10000。使用二抗专用孵育盒,每格4mL稀释抗体,放入PVDF条带,在4℃恒温摇床中孵育2h。
洗膜:
操作同一抗洗膜。
条带显色结果:
根据沈阳新赛美的超敏ECL化学发光液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发光液的配制,配制后注意避光保存。使用DNR Bio Imaging成像系统,观测目的条带。使用Gel Quant软件,获取目的条带灰度值。应用蛋白相对表达量公式进行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目的蛋白灰度值/内参条带灰度值
数据统计与分析
所有的试验独立重复至少三次,即每个实验组的样品来自于至少三只小鼠。所有试验数据通过Excel进行初步计算、统计,随后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单因素方差计算分析,试验数值以平均值士标准误(mean±SE)的形式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本试验中所有的结果与图表均是通过Graphpad prism 5与Windows office进行计算及绘制。
结果与分析
小鼠的生理指标及生殖脏器指数
根据第8周龄的小鼠体重与睾丸重量得出的小鼠生殖脏器系数(图9)。以及小鼠每周龄的体重变化、小鼠采食量等,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可见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周增重、睾丸大小、采食量等均有影响。第8周龄的小鼠在体重、睾丸重量、生殖脏器指数三个指标上,ZEN40、ZEN70组与Control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xy46+ZEN40、xy46+ZEN70组与ZEN40、ZEN70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xy46与Control组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小鼠精液品质
根据小鼠精子浓度、畸形率、运动百分比等试验结果(图10)可知:ZEN40、ZEN70组的精子在浓度、畸形率、运动百分比方面,与Control组相比较产生了毒性影响(p<0.05)。xy46+ZEN40组与ZEN40组、xy46+ZEN70组与ZEN70组相比有解毒效果(p<0.05)。xy46与Control组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切片检测结果
如图11所示:Control组与xy46组,圆形和椭圆形的曲细精管排列紧凑、各级生精细胞规则有序、精子密集可见。ZEN40与ZEN70组与Control组相比,大量生精细胞排列疏松、甚至脱落,致使其与支持细胞分离,从而造成生精上皮厚度明显变薄、精子生成数量急剧减少。xy46+ZEN40、xy46+ZEN70与ZEN40、ZEN70组相比,生精上皮厚度明显增厚、曲细精管的联接更为紧密,睾丸间质细胞、生精细胞与精子的数量明显增加。虽然xy46+ZEN40、xy46+ZEN70组的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及精子存在明显的病理现象,但同视野里也存在这大量正常生理结构的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及精子。
小鼠睾酮(T)含量检测结果
小鼠血清睾酮(T)通过ELISA法检测后,结果如图12。其中,ZEN40、ZEN70、xy46+ZEN70组与Control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玉米赤霉烯酮的摄入,对小鼠体内的睾酮含量起到了抑制的作用。ZEN40、ZEN70组与xy46+ZEN40、xy46+ZEN70组相比,起到了显著的解毒作用(p<0.05)。xy46与Control组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小鼠睾丸组织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如图13,14,15所示,ZEN40、ZEN70组与Control组相比,ZEN显著上调了Bax与Caspase12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P<0.05);ZEN40、ZEN70组与Control组相比,ZEN显著下调了Bcl-2(ZEN40组的mRNA表达量除外)、xy46+ZEN70与ZEN70组相比,戊糖片球菌有效降低了Bax的蛋白表达量(P<0.05)、Caspase12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P<0.05)。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ZEN通过引起细胞凋亡的发生,严重破坏了小鼠睾丸细胞的生精微环境乃至血睾屏障,从而造成了小鼠明显的生殖损伤。戊糖片球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有效的预防作用。
综上,整体结构层面上,通过小鼠的生殖脏器系数、每周龄体重及采食量的变化,可以看出连续灌胃28天后,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产生了生殖毒性,并影响了小鼠正常的生理指标,而戊糖片球菌xy46有效预防了ZEN对小鼠产生的有害影响。小鼠精子浓度、畸形率、运动百分比等,一系列精液品质的数据表明,ZEN对小鼠的生殖功能造成了实质性的损伤,戊糖片球菌能够显著缓解了部分的损伤
组织结构层面上,根据病理切片结果,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造成的生殖损伤。根据ZEN40、ZEN70组与xy46+ZEN40、xy46+ZEN70组切片照片对比可知,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造成的生殖损伤是不可逆的。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ZEN主要损伤的是睾丸支持细胞。四组切片对比,也进一步表明了戊糖片球菌对小鼠产生了保护作用。
小鼠睾酮含量也间接的表现出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生殖器官产生的损伤。当小鼠提前摄入戊糖片球菌,可有效减缓玉米赤霉烯酮对睾酮产生的抑制效果,且xy46+ZEN 40组的效果要远远优于xy46+ZEN 70组。细胞结构层面上,小鼠睾丸组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了,玉米赤霉烯酮损害的具体靶点,及戊糖片球菌在分子层面上的保护作用。染毒玉米赤霉烯酮后,Bax的蛋白与mRNA表达量均显著的上升,这与Long M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以上结果说明,ZEN有效诱导了小鼠睾丸组织在mRNA和蛋白两个层面的细胞凋亡,戊糖片球菌有效抑制了Bax蛋白发出的凋亡指令。说明戊糖片球菌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抑制了凋亡的发生。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Figure ISB0000181829450000011
Figure ISB0000181829450000021
Figure ISB0000181829450000031

Claims (1)

1.一株戊糖片球菌,其特征在于,该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xy46为四联状的球形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保藏号为CCTCC No:M2018363,16S rDNA序列如SEQ IDNO: 1所示,具有高效脱毒玉米赤霉烯酮(ZEN)能力,活菌脱毒率为60.4%;在灭活条件下对ZEN的脱毒率高达94.4%。
CN201910331110.9A 2019-04-16 2019-04-16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Active CN110129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1110.9A CN110129219B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1110.9A CN110129219B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9219A CN110129219A (zh) 2019-08-16
CN110129219B true CN110129219B (zh) 2022-06-03

Family

ID=6757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1110.9A Active CN110129219B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92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4732B (zh) * 2020-09-07 2022-04-26 大连工业大学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在改善发酵果蔬风味品质中的应用
CN113388540A (zh) * 2021-05-21 2021-09-14 深圳市华大农业应用研究院 戊糖片球菌hg-9菌株及其应用
CN114698767B (zh) * 2022-06-07 2022-08-23 山东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除饲料霉菌毒素的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60510A (ko) * 2007-12-10 2009-06-15 권대준 항균활성을 갖는 페디오코커스 펜토사세우스 젠1 및 이를포함하는 미생물제제
CN108060103A (zh) * 2018-01-29 2018-05-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筛选检定方法
CN108244454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酶和添加剂及它们的应用以及脱除玉米赤霉烯酮或α-玉米赤霉烯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60510A (ko) * 2007-12-10 2009-06-15 권대준 항균활성을 갖는 페디오코커스 펜토사세우스 젠1 및 이를포함하는 미생물제제
CN108244454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酶和添加剂及它们的应用以及脱除玉米赤霉烯酮或α-玉米赤霉烯醇的方法
CN108060103A (zh) * 2018-01-29 2018-05-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筛选检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tifungal and Zearalenon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Isolated from Dairy Products on Fusarium graminearum;Muthulakshmi Sellamani 等;《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60613;第7卷;第1-12页 *
Effects of Crude and Purified Bacteriocin of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on the Growth and Zearalenone Production by Fusarium graminearum;Lika Hamid Mahdi 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40201;第4卷(第1期);第1-5页 *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xy46 Can Absorb Zearalenone and Alleviate its Toxicity to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of Male Mice;Shuhua Yang 等;《Microorganisms》;20190816;第1-18页 *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和脱毒方法研究进展;吴先斌;《福建畜牧兽医》;20161120(第06期);第26-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9219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9219B (zh)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CN102226157B (zh) 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0317757B (zh) 一株具降胆固醇及富硒作用的植物乳杆菌hj-s2及其应用
RU2758109C2 (ru) Бактерия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для лечения, например, 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го вагиноза
CN109929773B (zh) 一株可用于富硒培养的双歧杆菌及其活性蛋白和应用
CN113337430B (zh) 一株副干酪乳杆菌nsl0201及其应用
CN110577912B (zh) 一种格氏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发酵乳中的应用
CN111534447B (zh) 约氏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0878266B (zh) 一株约氏乳杆菌及其用途
CN113061543A (zh)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
CN112143680A (zh) 具有抗氧化功效副干酪乳杆菌zjuids05及其应用
CN103343107A (zh) 一株人源具有抗氧化功能干酪乳杆菌grx12及其应用
CN116083325B (zh) 一种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疾病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4752529B (zh) 植物乳杆菌hom3201菌株及其活菌制剂、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672443A (zh) 一株具有预防或改善面部泛红和i型玫瑰痤疮功能的植物乳植杆菌
CN110257302B (zh) 具有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菌株的筛选方法及应用
CN114437959B (zh) 一种动物双歧杆菌及其在抗氧化和提升免疫中的应用
CN105132310B (zh) 一株冷水鱼益生菌芽孢杆菌菌株及其用途
CN112877231B (zh) 具有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及其应用
CN115918909B (zh) 一种猪源芽孢杆菌在制备抗氧化和提升免疫的制品中的应用
CN113528367A (zh) 一株具有预防腹泻和降解胆固醇功能的凝结芽孢杆菌
CN115029266A (zh) 一株干酪乳杆菌m502及其与副干酪乳杆菌的复合制剂和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Jik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propertie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for probiotic potential and nitrite degradation.
CN115786175B (zh) 一株粘膜乳杆菌及其用途
CN117004513B (zh) 可促进运动恢复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