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5004A - 设备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5004A
CN110115004A CN201680091763.9A CN201680091763A CN110115004A CN 110115004 A CN110115004 A CN 110115004A CN 201680091763 A CN201680091763 A CN 201680091763A CN 110115004 A CN110115004 A CN 110115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reless device
connection mode
wireless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17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5004B (zh
Inventor
平野诚
金田博光
桥本健太郎
田中俊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15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5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3Processing of data at an internetworking point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34Switching of information between an external network and a hom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6Full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设备控制系统(100),经由网络(6)从操作终端(7)控制住宅内的无线设备(200),无线设备(200)具备:路由器连接模式,其经由无线LAN路由器(3)将无线设备(200)以及操作终端(7)连接;终端连接模式,其不经由无线LAN路由器(3)而将无线设备(200)以及操作终端(7)连接;开关,其对路由器连接模式和终端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无线设备(200)的特征在于:在设定为路由器连接模式的状态下按压开关一定时间以上后,检索在无线设备(200)周围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路由器(3),在将检索到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路由器(3)的网络信息列表化后,从路由器连接模式切换至终端连接模式。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经由网络来操作在住宅内设置的被控制设备的设备控制系统中,需要将用户新购入的被控制设备与网络连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被控制设备为无线产品的情况下,将该被控制设备与操作终端进行无线连接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无线连接方法中,在通过被控制设备的设置操作人员对操作终端进行操作来启动操作终端的无线设定软件后,操作终端不经由以无线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路由器为代表的端子,而与被控制设备直接通信。而且被控制设备在从操作终端发送了设定文件后,自动地设定在该设定文件记述的无线设定信息,将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的设定从出厂时的值设定变更为无线LAN路由器的SSID,并且将无线信道的设定通过无线LAN路由器设定为正在使用的无线信道,此外设定加密密钥。由此能够将被控制设备与无线LAN路由器连接。SSID是通过IEEE802.11系列的无线LAN通信方式确定的接入点的标识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97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无线连接方法中,通过自动地指定在被控制设备初始设定的出厂时的SSID,由此能够将被控制设备连接于无线LAN路由器,但存在需要在操作终端安装无线设定用的软件,并且为了确定是否适合操作终端的机型和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的版本,需要进行被控制设备的动作确认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即使在操作终端不安装连接设定用的专用的应用程序,也能够在安全的状态下将被控制设备与无线LAN路由器连接的设备控制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经由网络而从操作终端控制住宅内的无线设备的设备控制系统,无线设备具备:第一连接模式,其经由无线LAN路由器将无线设备以及操作终端连接;第二连接模式,其不经由无线LAN路由器而将无线设备以及操作终端连接;以及开关,其对第一连接模式和第二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无线设备的特征在于:在设定为第一连接模式的状态下按压开关一定时间以上后,检索在无线设备的周围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路由器,在将检索到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路由器的网络信息列表化后,从第一连接模式切换至第二连接模式。
本发明的设备控制系统发挥以下效果:即使在操作终端不安装连接设定用的专用的应用程序,也能够在安全的状态下将被控制设备与无线LAN路由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的图。
图2是被控制设备以及外部连接部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表示显示于操作终端的操作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模式的第一图。
图5是用于说明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模式的第二图。
图6是用于说明操作终端存在于能够进行无线LAN通信的环境下时的动作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操作终端存在于不能进行无线LAN通信的环境下时的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设备控制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操作权管理部的操作权管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在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中将与路由器连接的外部连接部的信息登记至操作终端时的时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设备控制系统的问题的第一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设备控制系统的问题的第二图。
图13是表示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图。
图14是用于对使用了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取得的流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通信模式的图。
图16是表示将外部连接部以及操作终端分别切换为路由器连接模式或终端连接模式的方法、和外部连接部与操作终端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外部连接部的产品形象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通过图17的模式切换开关切换连接模式时的动作的图。
图19是从操作终端改写外部连接部的无线通信部的设定信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外部连接部的选择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赋予给外部连接部的二维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操作终端的显示画面输入Web显示部的地址后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在操作终端显示的第一画面亦即网络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4是表示在Web显示部显示的SSID列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设备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的图。设备控制系统100具备无线设备200、无线LAN路由器3、手控终端4、服务器5以及操作终端7。
无线设备200具备被控制设备1和外部连接部2。服务器5经由网络6与无线LAN路由器3和操作终端7连接,在无线LAN路由器3连接有外部连接部2。在外部连接部2连接有被控制设备1。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有时将被控制设备1省略为“设备1”,外部连接部2省略为“连接部2”,无线LAN路由器3省略为“路由器3”,操作终端7省略为“终端7”来进行说明。
设备1是空调机、冰箱或电视之类的家电设备。作为从设备1输出的信息能够例示出机型信息、动作状态信息或识别信息。机型信息是用于确定设备1的机型的信息。动作状态信息是表示设备1的运转状态和运转模式的信息。识别信息是用于确定设备1的型号和制造编号之类的信息。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这些信息称为“被控制设备信息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00中,虽然在设备1连接有连接部2,但设备控制系统100也可以构成为使后述的远程通信部24具有连接部2的功能。另外,设备1的机型并不限定于空调机、冰箱以及电视,只要是能够远程操作的家电设备,则可以是任何设备。另外,与连接部2连接的设备1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终端7是能够控制设备1的终端,可以是用于控制设备1的专用的控制终端,也可以是通过将执行控制设备1的功能的应用软件安装于移动电话、平板终端或智能手机,从而作为控制终端来使用的设备。
终端7构成为能够选择两种通信模式。一个通信模式是存在于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到达的无线LAN环境下时的住宅内模式。另一个通信模式是存在于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不会到达的环境下时的住宅外模式。
在终端7的模式切换中,在预先登记在终端7的路由器3即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到达的范围存在终端7时,自动地选择住宅内模式,在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到达的范围不存在终端7时,自动地选择住宅外模式。作为路由器3的电波到达的范围,能够例示住宅内。
选择了住宅内模式的终端7能够通过无线LAN通信功能的Wi-Fi(注册商标)通信来访问路由器3,并经由路由器3和连接部2来控制设备1。将终端7通过无线LAN通信功能控制即监控和操作设备1的情况称为“住宅内操作”。
选择了住宅外模式的终端7能够通过互联网通信功能访问遵照3G、4G以及LTE之类的通信规格的通信网和互联网公共无线通信网,并经由服务器5、路由器3以及连接部2来控制设备1。以下,将上述的通信网和互联网公共无线通信网称为“网络6”。将终端7通过互联网通信功能控制设备1称为“住宅外操作”。
一般在路由器3有由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决定与路由器3连接的器件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的功能,向作为与路由器3连接的器件的连接部2和终端7分配固有的IP地址。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路由器3与网络6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路由器3连接于网络6的光线路或ADSL(Asymmetric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的调制解调器。
作为手控终端4能够例示出标准地附属于设备1的红外遥控器。手控终端4将38kHz的近红外线作为载波来使用,并且由于近红外线的传播特性适合与设备1在同一室内使用。在设备控制系统100中,与来自存在于住宅外的终端7的操作相比,优先进行来自存在于住宅内的手控终端4的操作。另外即使在对终端7授予操作权的情况下,手控终端4也能够优先地反映操作。因此,即使假设在终端7或网络6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手控终端4进行设备1的设定。另一方面,即使在与路由器3之间无法进行无线LAN通信的情况下,终端7也能够使用网络6进行在远距离的通信。因此,终端7具有无论设备1与手控终端4之间有无障碍物,都能够进行通信的优点。
在服务器5中包括:连接终端7的Web服务器5-1、储存Web服务器5-1处理过的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5-2、以及操作权管理部5-3。
数据库服务器5-2内的固有区域按照每个设备1来分配,终端7仅能够访问预先登记过的设备1的固有区域。
操作权管理部5-3在终端7启动了与操作相关的应用程序时,对该终端7授予操作权,由此仅允许被授予操作权的终端7的远程操作。被授予操作权的终端7通过访问服务器5而取得存在于数据库服务器5-2内的固有区域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另外被授予操作权的终端7,除此之外,在变更设备1的设定的情况下,被授予操作权的终端7访问服务器5并变更数据库服务器5-2内的固有区域的设定。关于操作权管理部5-3的操作权的管理动作的详细内容会在后面叙述。
连接部2与路由器3之间的通信可以是无线通信,也可以是有线通信。作为无线通信,能够例示出Wi-Fi(注册商标)那样的IEEE802.11系列的无线LAN通信、标准化后的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900MHz频带的特定小电力通信。但是连接部2与路由器3之间的无线通信并不限定于这些通信方式,也可以是这些以外的通信方式。另外作为有线通信,能够例示出由IEEE802.3规格化后的Ethernet(注册商标)、和RS485通信,但连接部2与路由器3之间的有线通信并不限定于这些通信方式,也可以是这些以外的通信方式。
连接部2具有将设备1的通信方式与路由器3的通信方式相互转换的功能。具体而言,连接部2将通过设备1具有的独特的通信方式从设备1发送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转换为遵照Wi-Fi(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数据,并向路由器3发送。另外连接部2将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从路由器3发送的设定信息转换为遵照设备1的通信方式的通信数据并向设备1发送。设定信息是用于监控和操作设备1的信息,并在操作了终端7时经由连接部2对设备1发送。
另外连接部2构成为能够选择住宅外模式和住宅内模式。连接部2的模式切换通过终端7的操作来切换,或通过选择在连接部2设置的模式切换用开关来切换。
选择了住宅内模式的连接部2以一定周期访问设备1并请求发送被控制设备信息1a,并存储来自设备1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此时储存于连接部2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也可以仅是最新的信息,但也可以构成为:预先以1分钟的周期将过去5分钟的数据保存于连接部2,并将那些数据向终端7发送。而且连接部2在接收到来自终端7的发送请求时,将存储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经由路由器3向终端7发送。另外,将来自终端7的设定信息经由路由器3向连接部2发送,连接部2将接收到的设定信息向设备1转送。
这样,在已切换为住宅内模式的连接部2和终端7中,不经由服务器5来进行通信。因此不依赖于连接部2与服务器5之间的通信周期T1(参照图8),就能够立即监控和操作设备1。另外,由于减少上传至服务器5的信息量,因此能够抑制服务器5的负担增加。
另外,设备1也能够通过手控终端4进行操作,但通过使用连接部2,从而将设备1的通信方式转换为Wi-Fi(注册商标)或Ethernet(注册商标)之类的通用的通信方式。因此,在与Wi-Fi(注册商标)对应的终端7存在于住宅内的情况下,终端7通过在与路由器3之间进行无线LAN通信,由此能够监控和操作设备1。
另一方面,在选择住宅外模式时的通信模式中存在住宅内通信或住宅外通信(参照图5)。住宅内通信是指:在授予操作权并以住宅内模式动作中的终端7进行了住宅内操作时,在终端7与连接部2之间不经由服务器5进行的通信。住宅外通信是指:在授予操作权并以住宅外模式动作中的终端7进行了住宅外操作时,在终端7与连接部2之间经由服务器5进行的通信。
在终端7与路由器3进行无线LAN通信的情况下,连接部2经由路由器3,通过住宅内通信接收来自终端7的通信。住宅内通信中的连接部2以一定周期访问设备1来请求被控制设备信息1a的发送,并存储来自设备1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作为一定周期能够例示1秒。存储了被控制设备信息1a的连接部2在接收到来自终端7的发送请求时,将存储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经由路由器3发送至终端7。另外,来自终端7的设定信息经由路由器3发送至连接部2,连接部2将接收到的设定信息转送至设备1。这样连接部2构成为:即使在选择住宅外模式的情况下,在无线LAN环境下存在终端7时,也进行不经由服务器5的住宅内通信。
在终端7不通过无线LAN通信与路由器3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连接部2以一定周期访问设备1来请求被控制设备信息1a的发送,并存储来自设备1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而且,住宅外通信中的连接部2以通信周期T1访问数据库服务器5-2内的固有区域,上传存储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并且下载在数据库服务器5-2内的固有区域储存的设定信息并发送至设备1。作为通信周期T1能够例示5分钟。通过下载设定信息,存在于住宅外的终端7能够经由服务器5间接地进行设备1的操作。为了经由互联网访问设备1,需要确保专用的通信路径(IP地址)。一般与网络服务商的契约是1个契约。因此,为了减少确保专用的通信路径所需要的费用,优选不变更使用中的互联网契约而进行设备1的监控和操作的通信方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00构成为住宅外操作的终端7与连接部2经由服务器5进行信息的传输。
另外,一般连接部2与设备1连接来使用,但也可以构成为:连接部2使用供电用的电源线、地线以及通信线中的任一个与设备1相互连接,由此利用来自设备1的供电进行驱动。另外,对于通信数据,终端7需要识别设备1的通信协议,连接部2可以转换为通用通信协议,也可以转换为设备1的独自的通信协议,即使扩展设备1的功能,只要也对应地扩展终端7的功能即可。另外,在终端7的用户控制设备1的动作的情况下,会请求在操作了终端7的时间点的操作和响应。因此连接部2构成为能够经常接收来自终端7的通信。
图2是被控制设备和外部连接部的内部结构图。设备1具备:控制部10,其进行设备1整体的控制;通信部20,其进行与手控终端4以及连接部2的通信;风向变更部30,其操作上下翼片和左右叶片来变更朝向室内空间吹出的气流的风向即室内空间的上下左右的方向;风速变更部40,其控制线流式风扇来变更气流的风速;以及输出温度变更部50,其控制设备1的制冷循环的动作来变更吹出的气流的温度。
控制部10具备:风向控制部11,其操作风向变更部30来控制从设备1吹出的气流的风向;风速控制部12,其操作风速变更部40来控制吹出气流的风速;温度控制部13,其操作输出温度变更部50来控制吹出气流的温度;以及通信控制部14,其操作通信部20来进行与设备1以外的设备的通信。
温度控制部13具备:温度检测部13-1,其使用在设备1的室内机的内部设置的热敏电阻、或在手控终端4设置的热敏电阻来检测室内温度;设定温度输入部13-2,其经由通信部输入在手控终端4或终端7设定的设定温度;温度差检测部13-3,其对在温度检测部13-1检测到的室内温度和输入至设定温度输入部13-2的设定温度进行比较来检测温度差;以及输出温度控制部13-4,其基于在温度差检测部13-3检测到的温度差来操作输出温度变更部50,控制吹出气流温度。
通信部20具备:进行设备1的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通信的室内-室外机之间通信部21、进行与手控终端4之间的通信的遥控器之间通信部22、外部通信部23以及远程通信部24。
外部通信部23是用于使设备1的通信具有通用性的接口,与作为通用的通信适配器的连接部2连接,在进行与设置于设备1的外部的装置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外部通信部23具备:向连接部2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部23-1、和在与连接部2之间进行被控制设备信息1a和设定信息的通信的外部通信处理部23-2。远程通信部24兼具外部通信部23的功能和连接部2的功能,是用于不使用连接部2来进行通信的接口。因此为了在终端7进行设备1的监控和操作,只要使用外部通信部23或远程通信部24即可。但是在不使用远程通信部24的情况下,需要将连接部2与外部通信部23连接。
连接部2具备:电压转换部2-1,其将从电源供给部23-1供给的电压转换为在连接部2的内部使用的电压电平的电压;外部通信处理部2-2,其与外部通信处理部23-2进行通信;通信转换部2-3,其将外部通信处理部2-2接收到的来自设备1的数据转换为遵照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数据,并且将在无线通信部2-4接收到的来自路由器3的通信数据转换为遵照设备1的通信方式的通信数据;无线通信部2-4,其将在通信转换部2-3转换后的通信数据以无线通信方式向路由器3发送,并且将从路由器3发送的通信数据向通信转换部2-3发送;以及Web显示部2-5。
电源供给部23-1与电压转换部2-1通过电源用配线连接,外部通信处理部23-2与外部通信处理部2-2之间用通信用配线连接。电源用配线是用于供给连接部2消耗的电力的配线,因此一般电源用配线可以使用与通信用配线相同规格的配线。另外,电源供给部23-1并非必须设置于设备1内,也可以使用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适配器来代替电源供给部23-1,并从该AC适配器向连接部2供电。但是一般情况下设备1设置于室内上部,特别是设置于室内上部的壁面的情况较多,因此在供电插座位于室内地面附近的情况下,AC适配器与连接部2之间的电源用配线的布线会比较麻烦。因此在设备1搭载连接部2在便利性方面是有利的。
图3是表示在操作终端显示的操作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3中例示出通过终端7的显示控制功能(未图示)在触摸面板液晶显示的操作画面7-1的一个例子。操作画面7-1是操作对象的设备1为空调机的情况下的例子。操作画面7-1构成为包括:由用户设定的设定内容、显示设备1的运转状态的信息显示部7-1a、以及操作按钮信息显示部7-1b。作为设定内容,能够例示出制冷、制热、除湿或送风之类的设备1的运转模式。作为运转状态,能够例示出在设备1检测到的室温、从设备1吹出的风速、以及从设备1吹出的风向。
用于显示操作画面7-1的应用程序预先按照设备1的种类制作并记录于服务器5,通过终端7访问服务器5并下载应用程序,由此记录于终端7。通过记录于终端7的应用程序来生成操作画面7-1。
在操作按钮信息显示部7-1b显示有多个操作按钮。作为操作按钮,能够例示出由启动设备1的运转的运转按钮和使设备1停止的停止按钮构成的运转/停止操作按钮部7-1b1、设定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按钮7-1b2、以及对设定温度的变更、风速的变更及风向的变更进行设定的操作按钮7-1b3。另外在图3的信息显示部7-1a中,作为室内机的风向的显示例,用插图示出从室内机的侧面方向观察到的风向,但代替这样的插图,也可以用“上”、“中”、“下”之类的文字来显示风向。另外对于风速也可以仅用“静”、“弱”、“中”、“强”之类的文字表示。另外若在按压运转按钮之后立刻反映操作内容,则无法应对操作按钮的按压错误和操作按钮的变更。因此也可以构成为:也包括确认操作的目的在内,在操作按钮信息显示部7-1b设置用于发送设定内容的发送按钮,从而终端7在按压该发送按钮后发送设定内容。由此,能够抑制以操作按钮的按压错误为起因的误操作。
图4是用于说明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模式的第一图。图5是用于说明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模式的第二图。如上述的那样在连接部2和终端7分别设定有两种通信模式。图5的(1)~(5)所示的通信内容对应于图4所示的(1)~(5)的附图标记。
在住宅内通信(1)、(2)、(4)中,在存在于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到达的范围内的终端7与连接部2之间,不经由服务器5进行设备1的操作和监控。在住宅外通信(3)、(5)中,在存在于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未到达的范围内的终端7与连接部2之间,经由服务器5进行设备1的操作和监控。
在住宅内通信(1)、(2)、(4)中,仅在终端7进行操作设定后,发生连接部2与终端7之间的通信,且该通信不经由服务器5传输。与此相对地在住宅外通信(3)、(5)中,以通信周期T1将设备1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5,并且将服务器5的设定信息下载至连接部2。因此在住宅内通信(1)、(2)、(4)中,仅在终端7进行操作设定后,发生连接部2与终端7之间的通信,相对于此,在住宅外通信(3)、(5)中,与有无终端7的操作设定无关地发生通信。
这样在连接部2与终端7的双方选择住宅内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住宅内通信(1)、(4),而不经由服务器5就能够进行设备1的操作和监控。另外,在连接部2与终端7的双方选择住宅外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与终端7是否存在于住宅外无关、即与终端7的通信模式无关地进行设备1的操作和监控。
另外,为了减轻由连接部2与服务器5的通信周期T1引起的服务器5的连接负荷,设备控制系统100也可以构成为:作为默认的设定预先将住宅内模式设定于连接部2,仅在需要切换为住宅外模式时,在连接部2的开关或终端7切换为住宅外模式。
另外设备控制系统100也可以构成为:在终端7切换连接部2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为了更安全而仅在终端7为住宅内模式时才进行切换。
图6是用于说明操作终端存在于能够进行无线LAN通信的环境下时的动作的图。将存在于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到达的范围内的终端7切换为住宅内模式,此时在连接部2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进行住宅内通信(1)或(2)。在切换为住宅内模式的终端7进行设定操作后,设定信息按照路由器3、连接部2的顺序发送至设备1(通信路径a)。来自设备1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按照连接部2、路由器3的顺序发送至终端7(通信路径b)。另外,终端7和路由器3以在WPA-AES(Wi-Fi Protected Acces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Wi-Fi受保护访问高级加密标准)和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之类的无线LAN中使用的通用的加密方式连接,只要处于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的到达的范围内,就能够以住宅内模式操作设备1。
终端7的设定信息按照路由器3、网络6的顺序也向服务器5发送(通信路径c),在接收了设定信息的操作权管理部5-3授予对终端7的操作权,并登记该操作权。从登记了操作权的时刻开始产生终端7的操作权,从而能够从终端7对连接部2发送设定,并且终端7的设定有效。这样即使在以住宅内模式进行操作设定的情况下,也会管理终端7的操作权。因此能够可靠地向设备1反映来自终端7的操作,并且能够防止与是否操作了设备1无关而操作设定不被其他的终端7的操作反映的情况。
图7是用于说明操作终端存在于不能进行无线LAN通信的环境下时的动作的图。图7与图6的不同点在于:在图7中终端7通过互联网通信与网络6连接。另外,即使在终端7存在于住宅内的情况下,在无线LAN通信未成为有效的情况下,也如图7那样进行通信。
将不在与连接部2连接的路由器3的电波到达的范围内的终端7切换为住宅外模式。连接部2将被控制设备信息1a与自己的MAC地址和序列号一起上传至服务器5(通信路径N1),并且下载数据库服务器5-2内的自己的数据(通信路径N2)。作为自己的数据,能够例示出通过MAC地址和序列号管理的设定数据。在变更设定数据的情况下,设备1基于设定数据变更设定。
另外,预先通过MAC地址管理服务器5内的操作对象的数据区域,能够操作和监控多个终端7的数据区域作为包括MAC地址信息而预先登记了的仅设备1的信息,由此能够防止来自不特定的终端7的操作。另外,如手控终端4那样与从能够看到设备1的位置的操作不同,在住宅外操作中有可能因误操作而进行不希望的设定。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而进行操作权的管理,但设备1的状态确认也能够在授予了操作权的终端7以外的终端进行确认。另外,授予操作权的时刻并不限定于在终端7进行了设定操作时,也可以是启动了终端7时。
终端7的设定信息经由网络6发送至服务器5(通信路径d)。在接收了设定信息的操作权管理部5-3授予对终端7的操作权,并登记该操作权。从登记了操作权的时刻开始产生终端7的操作权。
图8是表示设备控制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8中示出2台终端7a、7b,但这些终端7a、7b具有与上述的终端7同样的功能。在此,对在向任一终端7a、7b都未授予操作权的状态下,终端7a的操作比终端7b的操作先进行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Un(n为1以上的整数)是连接部2以通信周期T1向服务器5上传被控制设备信息1a,并且下载储存于服务器5的设定信息的时刻。Mn(n为1以上的整数)是终端7a以画面更新周期T2将状态显示更新为最新的状态的时刻。画面更新周期T2是终端7自动更新画面的周期,作为该周期能够例示出3分钟。
(1)在AM09:00从连接部2向服务器5上传(U1)被控制设备信息1a,(2)并在AM09:02从终端7a向服务器5指示设备1的设定(S1)的变更的情况下,(3)连接部2将在AM09:05的U2的时刻下载的设定指示发送至设备1。由此向设备1反映设定(SH1)。
(4)连接部2在设备1反映出设定(SH1)后的AM09:10的U3的时刻,将设备1反映出的设定(SH1)的信息上传至服务器5。由此向服务器5反馈设备1的设定内容(SF1)。(5)因此能够通过终端7a在AM09:11的M3的时刻确认向设备1反映了设定的情况。
另外,图2所示的设备1的外部通信部23或远程通信部24在接收了来自终端7的设定信息后,将设定信息向控制部10传递,控制部10基于设定信息控制设备1内的动作。具体而言,输出温度控制部13-4在接收到与设定温度的上升或下降相关的设定信息后,控制输出温度变更部50,以便获得与设定温度对应的输出温度。在夏季的特定时刻的室温为28度时,在终端7设定的设定温度也是28度的情况下,成为与设定温度相同的室内温度。若在该状态下从屋外回家的人由于室内较热而操作设定温度按钮使设定温度下降2度,则相对于温度检测部13-1的检测温度为28度,设定温度输入部13-2的输入温度变为26度。温度差检测部13-3检测到室内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高2度,输出温度控制部13-4为了使室内温度下降2度,而使用输出温度变更部50来控制在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循环的制冷剂量。其结果,能够降低制冷剂温度,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另外,在设备1接收到风速设定的操作按钮的输入信息后,风速控制部12控制风速变更部40,以便获得与设定风速值对应的风速。具体而言,在通过终端7从特定时刻的风速为“弱”的状态设定为风速为“强”的情况下,设备1的风速控制部12将风速变更部40的风速变更为与预先登记的“强值”对应的风扇转速来变更风速。
另外,在设备1接收到风向设定的操作按钮的输入信息后,风向控制部11控制风向变更部30,以便获得与设定风向值对应的风向。具体而言,在特定时刻向下吹出风时,在从终端7发送了用于将风向变更为向上的信号的情况下,设备1的通信部20接收终端7的设定变更信号并向控制部10传递,通过控制部10的风向控制部11将风向变更部30的翼片的朝向变更为向上来变更风向。
设备1的操作也能够在手控终端4进行,在该情况下,来自手控终端4的遥控器信号在遥控器之间通信部22接收并向控制部10传递。之后的处理与从终端7接收到操作信号的情况相同。
设备1将上述的动作状态信息经由外部通信部23或远程通信部24向终端7发送,在接收到动作状态信息的终端7显示被控制设备信息1a的运转模式和风向。即使在手控终端4进行了设备1的设定变更的情况下,也会向终端7发送动作状态信息,因此能够确认设备1的最新的运转状态。
接下来对操作权的管理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图1所示的操作权管理部的操作权管理动作的流程图。在此假定向终端7a授予了操作权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在登记了终端7a的操作权后,操作权管理部5-3在操作权的登记时刻开始操作权计时器的计数(步骤S31)。操作权计时器可以是加法计数器,也可以是减法计数器,但在此假设为加法计数器来进行说明。
在操作权计时器小于预先设好的时间T时(步骤S32,是),操作权管理部5-3根据来自终端7a的设定信息亦即设定操作请求的有无,判断是否操作了终端7a。在没有终端7a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3,否),判断操作权计时器是否超过了时间T(步骤S32)。
在步骤S33中,在存在终端7a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3,是),在操作权管理部5-3将操作权计时器的计数复位(步骤S34),并再次开始操作权计时器的计数(步骤S31)。
在步骤S32中,由于没有终端7a的操作,因此在操作权计时器超过了时间T时(步骤S32,否),在操作权管理部5-3解除终端7a的操作权(步骤S35)。
在连接部2与服务器5的通信周期T1为5分钟时,在开始的5分钟将设定操作请求传递至设备1,在接下来的5分钟将设备1的状态向服务器5传递,因此为了使操作权仅维持从设定操作请求开始到状态显示为止的时间,只要将通信周期T1的3倍的时间(15分钟)设定为操作权的维持时间即可。这样,通过将操作权的维持时间设定为上述的时间T,由此能够从操作了终端7a的时间点开始直到经过时间T为止,维持基于终端7a的用户的指示进行的设备1的运转,从而能够抑制频繁地变更操作而导致误操作。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经过时间T并解除了终端7a的操作权的情况下,操作权管理部5-3向终端7a以外的终端7b发送已解除终端7a的操作权这一情况。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各终端7选择是否需要该发送。
另外,根据终端7a设定操作设备1的时刻、通信方式以及通信路径,也存在比通信周期T1早反映设定操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操作权的维持也可以比时间T短。该时间T能够例示出上述的通信周期T1的3倍的时间(15分钟)。
另外,操作权并非必须维持时间T,也可以构成为:预先将正在等待操作权的赋予的终端7b登记至操作权管理部5-3,操作权管理部5-3在授予了操作权的终端7a注销或关机的时刻,向终端7b赋予操作权。
接下来,使用图8的顺序对操作权的管理动作进行具体地说明。
(1)在AM09:00从连接部2向服务器5上传(U1)被控制设备信息1a。(2)在AM09:02从终端7a向服务器5指示了设备1的设定(S1)变更的时刻,在向终端7a、7b的任一个都未授予操作权的情况下,在服务器5接受来自终端7a的设定S1的同时,登记(S&K1)操作权为终端7a这一情况。从该S&K1的时刻开始产生终端7a的操作权A。
(2-1)在向终端7a授予了操作权A后,在AM09:05在终端7b进行了同一设备1的设定操作后,向服务器5发送设定的变更指示(S2),但服务器5正在识别操作权A,因此对终端7b响应没有操作权的情况。(3)连接部2将在AM09:05的U2的时刻下载的设定指示发送至设备1。由此向设备1反映设定(SH1)。(4)连接部2在向设备1反映了设定(SH1)后的AM09:10的U3的时刻,将在设备1反映的设定(SH1)的信息上传至服务器5。由此将设备1的设定内容向服务器5反馈(SF1)。(5)因此终端7a能够在AM09:11的M3的时刻确认已向设备1反映设定的情况。
在M3的时刻,终端7a的用户能够确认已向设备1反映了在终端7a设定的内容这一情况,因此服务器5可以解除操作权A,但终端7a的用户也有可能在M3的时刻没有注意到已向设备1反映设定内容这一情况。另外,即使注意到,也可能由终端7b的用户变更为其他设定。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服务器5可以从能够反馈设定内容的M3的时刻维持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维持操作权A,在图示例中,将操作权A从M3的时刻维持到接下来的状态更新时刻为止。
(6)然后,在已没有操作权A的AM09:16的时刻指示(S3)了来自终端7b的设定变更时,在操作权管理部5-3接受来自终端7b的指示(S3)的同时,登记(S&K2)终端7b的操作权B。由此产生终端7b的操作权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周期T1设定为5分钟,但通信周期T1并不限定于5分钟。通信周期越快、越提早反映操作,但在服务器5连接有多个设备1的情况下,通信负荷变大。因此,优选考虑与服务器5连接的设备1而将通信周期T1设定为最佳的值。另外,在设备1与连接部2之间,例如进行设备1以1秒周期对连接部2的请求进行响应的通信。
接下来,对在设备控制系统100用于消除上述的课题的功能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是在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中将与路由器连接的外部连接部的信息登记至操作终端时的时序图。图10所示的设备1、连接部2、终端7以及服务器5构成设备控制系统100。
(1)连接部2具有用于访问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5-2的URL(Uniform 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信息,该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5-2储积设备1的被控制设备信息1a并具有用于操作设定的数据。连接部2向该URL发送连接部2的设备信息,服务器5具有与MAC地址对应的数据区域,并记录在该区域接收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定信息。作为连接部2的设备信息,能够例示MAC地址和ID(Identification-标识)编号。
(2)而且,在连接部2向服务器5发送了连接部2的设备信息后,住宅内模式的终端7一般在启动处理完成后向作为与同一住宅内的局部网络连接的器件的设备1和连接部2,通过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通信广播发送特有的响应请求。该响应请求是“是设备A?”这样的询问。该询问的内容并不一定需要与同一住宅内的局部网络连接的所有的器件进行响应,也可以仅是设备1或连接部2之类的特定的器件进行响应。另外,该询问的内容也可以不是询问是否是设备A,也可以是器件的型号、制造商名称以及数字的罗列中的任一个。这样若构成为仅特定的器件进行UDP响应,则会消除处理来自不必要的器件的响应的负荷。
(3)在对于UDP询问的UDP响应中也赋予器件的IP地址,因此终端7仅能够取得特定的器件的IP地址。
(4)也存在进行UDP响应的器件为多个的情况,因此终端7针对有响应的IP地址通过HTTP通信询问IP地址以外的设备信息。作为该设备信息,能够例示MAC地址、ID编号、设备1的型号以及软件版本。但是,在连接部2设置有预先设备信息响应功能,以便针对来自终端7的HTTP询问响应设备信息。由此,住宅内模式的终端7能够取得仅欲连接的器件的IP地址和IP地址以外的设备信息。作为IP地址以外的设备信息,能够例示MAC地址。
(5)终端7接收从连接部2发送的器件的设备信息,并将设备信息登记在终端7。向终端7的设备信息的登记在以下称为“设备登记”。此外,终端7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自动输入将取得的MAC地址向终端7登记。通过自动输入登记MAC地址,由此存在用户无需调查器件的MAC地址这样的优点。
(6)终端7将取得的MAC地址和ID向服务器5转送。(7)接收了来自终端7的MAC地址和ID的服务器5将该MAC地址与在服务器5预先登记了的各器件的MAC地址对比,由此判断在终端7登记了的各器件与在服务器5登记了的各器件是否一致,并将该对比结果发送至终端7。(8)终端7基于来自服务器5的对比结果和从连接部2发送的IP地址,进行对作为器件的一个例子的设备1和连接部2进行操作的通信。由此能够从终端7监控和操作作为在终端7登记了的器件的一个例子的设备1和连接部2。
另外,在服务器5的器件的对比中,也可以加入对比欲与终端7连接的器件是否存在于与终端7同一住宅内的构成。若假如仅通过MAC地址的信息就能够从住宅外的终端7进行操作,则MAC地址由于其上位是制造商固有的编号,并且其下位是唯一的编号,因此在预先将下位的编号作为顺序号的情况下,且在用户误输入了终端7操作的器件的MAC地址的情况下,会导致操作在其他住宅设置的设备1。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构成为:将在设备1和连接部2的主体标记的制造编号、序列号以及ID作为认证密匙,并对比MAC地址值是否正规。
作为该构成的具体例,在图10的(1)的时刻连接部2动作时,连接部2将自身的MAC地址和ID发送至服务器5,因此服务器5识别与MAC地址相关的ID。而且,终端7的用户在住宅内模式的终端7的设备登记画面登记在设备1和连接部2的主体显示的MAC地址和ID。登记至终端7的信息被发送至服务器5,接收到该信息的服务器5将在终端7登记的MAC地址和ID与预先登记的器件的MAC地址和ID对比,由此在终端7判断登记的器件与在服务器5登记的器件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能够从终端7监控和操作在终端7登记的特定的器件。
另外,存在变更连接部2从路由器3分配的IP地址的情况,因此也可以构成为:终端7在启动应用程序后,进行IP地址的确认处理和器件的对比处理。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长时间未使用终端7的情况下,在再次使用了终端7时,再次进行IP地址的确认处理和器件的对比处理。
图11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设备控制系统的问题的第一图。图12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设备控制系统的问题的第二图。
图11所示的设备控制系统100A是使用了经由网络6操作在住宅内设置的多个设备1-1、1-2以及1-3的无线LAN的系统。在与网络6连接的路由器3有DHCP功能,该DHCP功能向作为与路由器3以下连接的多个器件的连接部2a、连接部2b、设备1-3以及终端7自动地分配固有的IP地址。在此,路由器3向各器件分配了IP地址,因此具有各器件的IP地址,但终端7即使欲操作设备1-1、1-2,由于不具有连接部2a、2b的IP地址,因此也不能经由路由器3访问连接部2a、2b。
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图12所示的设备控制系统100B如以下方式构成。另外设备控制系统100B相当于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以往的系统。在LAN8与网络6之间连接有具有DHCP的路由器3,在路由器3连接有多个设备1-1、1-2和控制遥控器70。控制遥控器70经由路由器3,监控设备1-1、1-2的状态,另外能够进行设备1-1、1-2的操作设定。在设备控制系统100B连接了新的设备1-3的情况下,设备1-3将向网络6的连接所需的设备1-3的设备信息向与LAN8连接的所有的器件亦即设备1-1、设备1-2以及路由器3发送。而且,设备1-3的设备信息经由路由器3也向控制遥控器70发送,并在控制遥控器70内登记。因此,若在设备1-3的设备信息中预先包括设备1-3的IP地址,则控制遥控器70能够知道设备1-3的IP地址,因此能够操作设备1-3。
然而,在设备控制系统100B中使用DHCP功能,因此存在不定期地变化分配的IP地址的情况,并且存在不能从控制遥控器70经由网络6访问设备1-3的情况。另外,与LAN8新连接的设备1-3的设备信息会向与LAN8连接的所有的器件发送,因此也存在设备控制系统100B在安全方面存在担忧的课题。
另一方面,存在用与设备控制系统100B不同的方法知晓IP地址的方法。图13是表示OSI参考模型的图,图14是用于对使用了ARP的MAC地址取得的流程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13的OSI参考模型中,在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有向设备单独分配的固定地址亦即MAC地址,在第三层的网络层有IP地址,在第四层的传输层有进行网络层的IP地址与会话层以上的协议(例如第7层的应用层的协议)的桥接的UDP。若从终端7的应用程序使用该UDP指令与同一住宅内的局部网络连接的器件返回IP地址,则作为响应能够取得IP地址,但不知道取得的IP地址是哪个器件的IP地址。为了确定出设备1,只要取得第二层的MAC地址即可,但也不能从应用层经由UDP来确认MAC地址。
因此,作为从IP地址查询MAC地址的技术有图14的ARP。ARP是用于根据目的地的IP地址求出MAC地址的协议,并在不清楚目的地的MAC地址的情况下发送方通过广播询问IP地址的MAC地址,针对该询问,不具有被指定的IP地址的器件不进行响应,而具有该IP地址的器件回复MAC地址。通过使用ARP能够针对不特定的IP地址取得器件固有的MAC地址的信息,因此对比取得的MAC地址与在器件主体标记的MAC地址,由此能够知道该器件的IP地址。
然而,在使用了ARP的方法中,会向与局部网络连接的所有的器件请求IP地址的响应,因此必须查询相对于已有响应的许多IP地址的MAC地址是哪个器件的,从而花费对比的工夫,另外,从哪个操作终端都能够请求和响应,因此也存在不安全的课题。
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00是具备与网络6连接的服务器5,并经由网络6从终端7控制住宅内的连接部2与设备1的至少一方的系统,终端7存在于住宅内的LAN环境下时,以不经由服务器5而进行与连接部2的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式亦即住宅内模式进行动作,在不存在于住宅内的LAN环境下时,以经由服务器5进行与上述设备的通信的第二通信模式亦即住宅外模式进行动作。而且设定为第一通信模式的终端7构成为:向连接于与该终端7相同的住宅内的局部网络的连接部2与设备1的至少一方,进行包括该设备的IP地址在内的信息的响应请求。根据该结构,即使在通过路由器3的DHCP功能分配的IP地址变化的情况下,终端7也能够仅取得特定的器件的IP地址。
另外,即使如图12所示的设备控制系统100B那样在将新的设备1-3与LAN8连接后的情况下,也不会向所有的器件发送IP地址,从而也能够消除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另外如使用了图14所示的ARP的方法那样,不需要花费查询相对于有响应的许多IP地址的MAC地址是哪个器件的的工夫。
另外,终端7也可以构成为:使在终端7登记完毕的器件在终端7的画面上显示。具体而言,作为对HTTP询问的响应,接收了包括MAC地址在内的设备信息的终端7将在终端7新输入的设备信息与在终端7登记完毕的设备信息对比。对比的结果,在存在登记完毕器件的情况下,终端7将登记完毕器件的信息以“设备1-1登记完毕”的方式在终端7的画面上显示。在存在未登记的器件的情况下,终端7将未登记的设备1的场所和未登记的设备1的名称在画面上显示,并且以与未登记的设备1的名称对应的方式将MAC地址的输入栏和ID的输入栏在终端7的画面上显示。
图15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通信模式的图。在图15中除了图6的标记内容之外,还增加有通信路径N1、通信路径N2、通信路径d以及通信路径e。在通信路径e中连接部2与终端7直接通信。作为连接部2与终端7直接通信的例子,以下列举两个事例。
在第一个事例中,为了构建通信路径a、b、c,或为了构建通信路径d,将连接部2与路由器3连接,并且为了从终端7改写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的设定信息,暂时连接终端7和连接部2。
在第二个事例中,终端7不经由路由器3和服务器5,读取在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记录的与外部通信处理部2-2相关的信息,或终端7将设定写入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由此为了监控和操作设备1而直接将终端7与连接部2连接。
接下来,对上述两个事例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把借助通信路径a和通信路径b将连接部2与路由器3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式称为“路由器连接模式”,把借助通信路径e将连接部2与终端7连接的第二连接模式称为“终端连接模式”。在第一连接模式中,经由路由器3将连接部2与终端7连接。在在第二连接模式中,不经由路由器3而将连接部2与终端7连接。
图16是表示将外部连接部和操作终端分别切换为路由器连接模式或终端连接模式的方法、和外部连接部与操作终端的连接状态的图。
设定为路由器连接模式的外部连接部2和操作终端7借助图15所示的通信路径a、b与路由器3连接。设定为终端连接模式的外部连接部2借助图15所示的通信路径e与操作终端7直接连接。设定为终端连接模式的操作终端7借助图15所示的通信路径e与外部连接部2直接连接。
作为外部连接部2的模式切换方法,能够例示出对设置于外部连接部2的开关进行切换的方法。设置于外部连接部2的开关相当于后述的开关25。作为操作终端7的模式切换方法,能够例示出在操作终端7以手动方式变更的方法、或基于连接历史进行自动连接的方法。对于基于连接历史自动连接的方法而言,在操作终端7检测到以前连接过的外部连接部2和路由器3后,操作终端7自动地与外部连接部2或路由器3连接。另外操作终端7也可以构成为:操作终端7使以前连接过的路由器3的列表在操作终端7显示,并使操作终端7的用户选择路由器3。
图17是表示外部连接部的产品形象的图。外部连接部2具备两个开关25和四个二极管亦即LED26。
外部连接部2构成为:根据按压两个开关25中的一个的时间的长度来切换连接模式。将该开关25称为“模式切换开关”。
在外部连接部2没有显示部,因此设置有LED26,以便能够辨别连接模式处于哪个状态。在图17中,四个LED26中的一个显示模式状态。将显示模式状态的LED26称为“模式状态LED”。
图18是用于说明由图17的模式切换开关切换连接模式时的动作的图。外部连接部2根据模式切换开关的按压时间的长度,将连接模式切换为路由器连接模式或终端连接模式。
“MODE switch PUSH”表示已按压模式切换开关。“0sec”表示按压模式切换开关的时间点。“1sec”、“5sec”以及“10sec”分别表示从按压模式切换开关的时间点开始的经过时间。从“0sec”到“1sec”为止的“OFF”表示模式状态LED为熄灭状态。从“1sec”到“5sec”为止的“Flash every1sec”表示模式状态LED以1秒的周期进行闪烁的状态。从“5sec”到“10sec”为止的“Lit for 5sec”表示模式状态LED点亮5秒的状态。“10sec”以下的“Flash every0.5sec”表示模式状态LED以0.5秒的周期进行闪烁的状态。
外部连接部2从按压模式切换开关的时间点开始经过1秒以上,并且到经过5秒为止,使模式状态LED以1秒的周期进行闪烁。若在该期间未按压模式切换开关,则外部连接部2移至路由器连接模式。
外部连接部2从按压模式切换开关的时间点开始经过5秒以上,并且到经过10秒为止,使模式状态LED点亮。若在该期间未按压模式切换开关,则外部连接部2将连接模式从路由器连接模式切换至终端连接模式。
外部连接部2若从按压模式切换开关的时间点开始经过10秒以上,则使模式状态LED以0.5秒的周期进行闪烁。此时外部连接部2也可以根据模式切换开关的按压时间切换连接模式,以便切换为其他连接模式。
另外,外部连接部2构成为:从按压模式切换开关的时间点开始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不切换连接模式和LED点亮图案。作为一定时间,能够例示出1秒。这是为了在误按压模式切换开关后不会进行误设定。另外,具有这样的模式切换功能的外部连接部2也可以搭载于被控制设备1。
接下来,使用图19~图23对在上述的第一个事例中,将外部连接部2与操作终端7暂时连接并从操作终端7改写外部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的设定信息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9是从操作终端改写外部连接部的无线通信部的设定信息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19的例子中,最初将外部连接部2设定为切换为终端连接模式之前的路由器连接模式(S1)。
为了在该路由器连接模式的状态下确立通信路径e,若从按压模式切换开关的时间点开始的经过时间为5秒以上且不足10秒,并且未按压模式切换开关,则外部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如图19所示会检索在外部连接部2的周围存在的一个或多个路由器3。检索的结果,外部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会将所抽出的一个或多个路由器3的网络信息即SSID列表化(S2)。
将SSID列表化后的外部连接部2切换为终端连接模式(S3)。另外,外部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也可以定期地检索周围的路由器3的信息,并将检索到的路由器3的信息保存于外部连接部2的内部存储器。然后,在操作终端7选择外部连接部2作为无线连接目的地。
图20是用于说明外部连接部的选择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0那样,在外部连接部2的主体显示有作为外部连接部2的连接信息的SSID和KEY。另外外部连接部2的连接信息也可以在外部连接部2的操作说明书或包装箱显示。
在选择外部连接部2的情况下,在操作终端7输入图20所示的SSID和KEY,由此将外部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与操作终端7无线连接。此时,能够在操作终端7确认是否已将外部连接部2与操作终端7无线连接。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图17所示的外部连接部2的LED26的无线连接后的点亮图案从无线连接前的点亮图案变化,由此能够通过观察外部连接部2来判断能否进行无线连接。
图21是表示赋予给外部连接部的二维码的一个例子的图。为了简化Web显示部2-5的地址的输入,也可以构成为:如图21所示预先将二维码2-6赋予给外部连接部2,并使用在操作终端7设置的未图示的照相机来读取二维码2-6,由此能够省略向外部连接部2的连接目的地的输入。二维码2-6是连接目的地标记的一个例子。图22是表示在操作终端的显示画面输入了Web显示部的地址的状态的图。操作终端7为了与图2所示的Web显示部2-5连接,也可以在图21所示的操作终端7的显示画面7-2直接输入Web显示部2-5的地址“http://192.168.11.1/network”。
图23是表示在操作终端显示的第一画面亦即网络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3示出以下事例,即,在将外部连接部2与操作终端7连接的状态下,通过设定路由器3的SSID和KEY进行设定变更,以便将外部连接部2与路由器3连接。
若将操作终端7与Web显示部2-5连接,则在操作终端7会显示图23那样的网络设定画面7-3。操作终端7构成为能够在网络设定画面7-3输入欲使无线通信部2-4连接的SSID和KEY,另外构成为能够根据需要设定IP地址和DNS。而且通过按压操作终端7的Submit按钮7-4,会将所输入的设定信息存储于外部连接部2的无线通信部2-4。
另外,路由器3的SSID也可以使用操作终端7的软键在Web显示部2-5直接输入在路由器3记载的值。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如上述那样使在从路由器连接模式切换至终端连接模式时抽出的路由器3的SSID列表在Web显示部2-5显示,并从该列表中选择欲连接设定的路由器3,由此会省去SSID输入的工夫。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是否与连接部连接?”这样的注释在Web显示部2-5显示,并在确认用户的同意后能够自动连接设定。
图24是表示在Web显示部显示的SSID列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Web显示部2-5如图24所示,会显示多个路由器3的SSID列表。在图24中作为一个例子显示有2个路由器3的SSID列表。在Web显示部2-5显示的SSID列表的SSID显示的顺序可以从外部连接部2与路由器3之间的电波强度大的开始按顺序显示。在此,存在因电波环境即使在路由器3的检索中暂时发现但在抽出判定中外部连接部2与路由器3之间的电波强度变弱从而路由器3也没有发现的情况、和抽出多个路由器3的情况。因此外部连接部2的Web显示部2-5若在路由器连接模式中未完成路由器3的检索,则仅使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量在SSID列表显示,由此能够消除不切换为终端连接模式或到切换为止花费时间过多那样的课题。另外,即使在路由器连接模式中没能检索到一台路由器3,外部连接部2也能够切换为终端连接模式来进行手动输入。
外部连接部2在切换无线通信部2-4的设定信息后,从终端连接模式切换为路由器连接模式,由此能够将连接目的地从操作终端7切换至路由器3。在此,也可以构成为外部连接部2与连接模式的切换连动地变更LED26的点亮图案,以便用户能够通过外部连接部2的LED26确认外部连接部2的连接模式已切换的情况。
另外,一般路由器3与互联网线路连接,如图15的通信路径N1那样,通过将外部连接部2与路由器3连接,从而能够经由互联网而与服务器5连接。外部连接部2通过通信路径N1向服务器5通知被控制设备1的信息,利用通信路径N2对该通知服务器5输出接收响应,由此外部连接部2在通过通信路径N2接收到接收响应后,判断向服务器5的连接已成功,之后,将外部连接部2的LED点亮图案切换为服务器通信状态的图案。由此用户仅观察外部连接部2,就能够判断通信状态是如何切换的。
在此,在外部连接部2从终端连接模式切换为路由器连接模式时,即使误输入路由器3的SSID或KEY,该输入是否正确,也只有将模式切换为路由器连接模式来连接确认。另外,由于外部连接部2的连接模式切换,操作终端7也成为不能与外部连接部2直接连接的状态。
因此,外部连接部2切换LED26的点亮图案,以便用户能够判断已切换至路由器连接模式。即外部连接部2在终端连接模式中,在由于来自操作终端7的设定连接部2不能与路由器3连接时,会切换为路由器连接模式,并且将LED26的点亮图案变更为表示处于路由器连接模式的点亮图案。由此能够显示尽管是路由器连接模式,但外部连接部2不能与路由器3连接的情况。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外部连接部2在识别出不能与路由器3连接的情况下,再次返回终端连接模式,一并将LED26的点亮图案变更为显示处于终端连接模式的图案,由此促使用户再次进行输入设定。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操作终端7通知用户哪个输入内容不正确,因此改变不正确的参数的字体颜色来显示标注。具体而言,在KEY的值为不正确的情况下,操作终端7使KEY的文字颜色变化为与KEY的值为正常时的文字颜色不同的颜色。
接下来,对在上述的第二个事例中,不经由路由器3使外部连接部2与操作终端7连接,并通过操作终端7直接变更外部连接部2的设定来操作设备1的动作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此,在经由服务器5将外部连接部2与操作终端7连接的事例中,外部连接部2为自发地开始通信的主状态。然而,在上述的第二个事例中,外部连接部2为从属状态,该从属状态等待来自操作终端7的操作请求,若接收操作请求则返回针对操作请求的响应。
在从属状态下,预先打开HTTPd(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Daemon-超文本传输协议守护程序)或UDP的特定的通信端口,并且操作终端7与该通信端口连接,由此操作终端7能够在任意的时刻与外部连接部2直接连接,从而能够与进行与外部连接部2的通信。如接受来自外部的连接并发送被请求的设定信息或接收并保存已发送的设定信息那样,HTTPd是进行预先设定好的动作的Web服务器上的功能。
图2所示的Web显示部2-5具备设定连接部2的网络信息的第一画面、显示设备1的状态的第二画面以及变更设备1的设定的第三画面。在Web显示部2-5的这些画面显示的信息经由外部通信处理部2-2,在与设备1之间接收发送。操作终端7构成为在终端连接模式中显示设备1的状态,或构成为在终端连接模式中能够进行设备1的设定的变更操作。由此,与外部连接部2连接的操作终端7的用户能够确认设备1的状态,另外能够由与外部连接部2连接的操作终端7的用户进行设备1的设定信息的变更操作。
另外,这些画面也可以与图3所示的操作画面7-1即与通过访问服务器5并下载应用程序,从而在操作终端7显示的画面共用。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将操作终端7与Web显示部2-5连接时,设定在用于与Web显示部2-5连接的IP地址附加了端口号的地址“http://192.168.1.1:100”,或设定在IP地址附加了域名的地址“http://192.168.1.1/setting”。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将操作终端7与Web显示部2-5连接时,利用密码对向操作画面7-1的连接施加限制,以便若设定内容有保密性则能够限定用户。即也可以构成为:操作终端7在向连接部2的第一画面、第二画面以及第三画面的连接时请求密码的输入。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操作终端7不仅能够进行经由外部连接部2的设备1的设定操作,通过使设备1的信息在操作终端7显示,用户还能够监控设备1的状态。在通过图15所示的通信路径e连接操作终端7与外部连接部2的情况下,不需要路由器3,因此仅通过操作终端7就能够确认设备1的状态。因此操作终端7即使在路由器3发生故障时,或在路由器3为待机电力模式时,也能够作为服务工具使用。由此,能够抑制设备控制系统100整体的能量消耗,另外即使在设置路由器3前的环境下也能够使设备1运转并进行设备1的动作确认。
在终端连接模式中,在从操作终端7直接变更外部连接部2的设定的情况下,操作终端7、外部连接部2以及设备1存在于无线电波到达的范围内。即,操作终端7、外部连接部2以及设备1不是通过图15所示的那样的经由网络6的通信路径N1、N2来连接,而是存在于通过红外线遥控器能够操作的通信范围内。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存在于设备1的附近,因此在设定了终端连接模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00中,能够容易地把握用户,并且上述的操作权的管理不是必需的。因此,在设定了终端连接模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00中,不需要路由器3和服务器5,通过与外部连接部2连接的操作终端7就能够实现代替红外线遥控器的操作。
另外,通过使用在操作终端7设定了的应用程序,操作终端7能够实现Web显示部2-5具有的设备状态确认画面和设定信息变更画面,从而操作终端7的用户能够确认设备1的状态,或进行设备1的设定信息的变更操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00是经由网络而从操作终端控制住宅内的无线设备、或不经由网络从操作终端控制住宅内的无线设备的设备控制系统,并具备:第一连接模式,其经由无线LAN路由器将无线设备以及操作终端连接;第二连接模式,其不经由无线LAN路由器而将无线设备以及操作终端连接;以及开关,其对第一连接模式和第二连接模式进行切换。另外无线设备在设定为第一连接模式的状态下按压开关一定时间以上后,检索在无线设备的周围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路由器,并将检索到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路由器的网络信息列表化后,从第一连接模式切换至第二连接模式。根据该结构,即使操作终端不具备专用的应用程序,设备控制系统100也能够将外部连接部与路由器3连接。另外设备控制系统100即使在不存在路由器3的环境下,也能够如手控终端4那样,通过利用操作终端,从而进行设备1的操作和监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线设备构成为:从按压开关起直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不进行从第一连接模式向第二连接模式的切换和从第二连接模式向第一连接模式的切换。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误操作了模式切换开关时也能够防止连接模式的误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线设备构成为:即使在未检索到无线LAN路由器的情况下,在从按压开关起经过了一定时间后,也会从第一连接模式切换至第二连接模式。根据该结构,无线设备在设定路由器连接模式时即使在没能检索到1台路由器3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终端连接模式进行与终端7的通信。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无线设备的主体、无线设备的操作说明书以及无线设备的包装箱的任一方显示网络信息,并在第二连接模式中将在主体、操作说明书以及包装箱的任一方显示的网络信息输入操作终端。根据该结构,用户能够在操作终端7把握操作终端7的无线连接目的地,并且能够容易地确认是否已无线连接操作终端7。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无线设备具备二极管,对于二极管的点亮图案而言,设定有第一连接模式时的图案、设定第二连接模式时的图案以及将无线设备与操作终端连接后的图案不同。根据该结构,用户仅通过确认无线设备就能够容易地把握无线设备与终端7的通信状态。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无线设备使列表化后的网络信息可选择地显示于操作终端。根据该结构,用户即使不在操作终端输入SSID,也能够从路由器3的列表中选择欲连接的路由器3的SSID,因此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也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能够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1、1-1、1-2、1-3…被控制设备;1a…被控制设备信息;2、2a、2b…外部连接部;2-1…电压转换部;2-2…外部通信处理部;2-3…通信转换部;2-4…无线通信部;2-5…Web显示部;2-6…二维码;3…无线LAN路由器;4…手控终端;5…服务器;5-1…Web服务器;5-2…数据库服务器;5-3…操作权管理部;6…网络;7、7a、7b…操作终端;7-1…操作画面;7-1a…信息显示部;7-1b…操作按钮信息显示部;7-1b1…运转、停止操作按钮部;7-1b2…运转模式按钮;7-1b3…操作按钮;7-2…显示画面;7-3…网络设定画面;7-4…Submit按钮;10…控制部;11…风向控制部;12…风速控制部;13…温度控制部;13-1…温度检测部;13-2…设定温度输入部;13-3…温度差检测部;13-4…输出温度控制部;14…通信控制部;20…通信部;21…室内-室外机之间通信部;22…遥控器之间通信部;23…外部通信部;23-1…电源供给部;23-2…外部通信处理部;24…远程通信部;25…开关;26…LED;30…风向变更部;40…风速变更部;50…输出温度变更部;70…控制遥控器;100、100A、100B…设备控制系统;200…无线设备。

Claims (11)

1.一种设备控制系统,经由网络而从操作终端控制住宅内的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具备:第一连接模式,其经由无线LAN路由器将所述无线设备以及操作终端连接;第二连接模式,其不经由所述无线LAN路由器而将所述无线设备以及所述操作终端连接;以及开关,其对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和所述第二连接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无线设备在设定为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状态下按压所述开关一定时间以上后,检索在所述无线设备的周围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无线LAN路由器,在将检索到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无线LAN路由器的网络信息列表化后,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从按压所述开关起直到经过所述一定时间为止,不进行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向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切换和从所述第二连接模式向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即使在未检索到所述无线LAN路由器的情况下,在从按压所述开关起经过了所述一定时间时,也会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设备的主体、所述无线设备的操作说明书以及所述无线设备的包装箱的任一方显示所述网络信息,
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中将在所述主体、所述操作说明书以及所述包装箱的任一方显示的所述网络信息输入所述操作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具备二极管,
对于所述二极管的点亮图案而言,设定有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时的图案与设定有所述第二连接模式时的图案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具备:变更所述无线设备的网络信息的画面、和用于将所述操作终端连接于所述画面的连接目的地标记,
所述操作终端与所述连接目的地标记的连接目的地连接,来变更所述网络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使所述列表化后的所述网络信息可选择地显示于所述操作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中,在所述无线设备因来自所述操作终端的设定而无法与所述无线LAN路由器连接时,切换至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并且将所述二极管变更为表示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点亮图案。
9.一种设备控制系统,不经由网络而从操作终端控制住宅内的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具备:第一连接模式,其经由无线LAN路由器将所述无线设备以及操作终端连接;第二连接模式,其不经由所述无线LAN路由器而将所述无线设备以及所述操作终端连接;以及开关,其对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和所述第二连接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无线设备在设定为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状态下在按压所述开关一定时间以上后,检索在所述无线设备的周围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无线LAN路由器,在将检索到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无线LAN路由器的网络信息列表化后,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设备具备:设定所述网络信息的第一画面、显示所述无线设备的状态的第二画面、以及变更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定的第三画面,
所述操作终端构成为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中显示所述无线设备的状态、或者构成为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中能够进行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定的变更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终端在向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第一画面、所述第二画面以及所述第三画面连接时被要求密码的输入。
CN201680091763.9A 2016-12-28 2016-12-28 设备控制系统 Active CN110115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9179 WO2018123048A1 (ja) 2016-12-28 2016-12-28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004A true CN110115004A (zh) 2019-08-09
CN110115004B CN110115004B (zh) 2021-04-13

Family

ID=62710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763.9A Active CN110115004B (zh) 2016-12-28 2016-12-28 设备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373528B1 (zh)
JP (1) JP6682014B2 (zh)
CN (1) CN110115004B (zh)
AU (1) AU2016434810B2 (zh)
ES (1) ES2764179T3 (zh)
WO (1) WO2018123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16285A (ko) 2019-04-01 2020-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40133571A1 (en) * 2021-04-02 2024-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vice control system
JP2022171251A (ja) * 2021-04-30 2022-11-1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ネットワークユニット、電源装置、保守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電源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2655A (ja) * 2006-07-31 2008-0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制御端末及び機器制御方法
JP2010136308A (ja) * 2008-12-08 2010-06-17 Brother Ind Ltd 無線通信装置のための制御装置
US20130067041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Aidan N. Low 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 of setup type in router setup application
CN103685048A (zh) * 2013-11-26 2014-03-2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路由器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及路由器
CN104468291A (zh) * 2014-11-18 2015-03-25 深圳市金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WiFi模块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1326B2 (ja) 2006-06-20 2011-1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TWI389522B (zh) * 2008-11-05 2013-03-11 Asustek Comp Inc 無線網路基地台、無線網路架構以及架設無線網路架構之方法
JP6038000B2 (ja) * 2013-10-23 2016-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家電機器
JP2016015682A (ja) * 2014-07-03 2016-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設定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2655A (ja) * 2006-07-31 2008-0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制御端末及び機器制御方法
JP2010136308A (ja) * 2008-12-08 2010-06-17 Brother Ind Ltd 無線通信装置のための制御装置
US20130067041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Aidan N. Low 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 of setup type in router setup application
CN103685048A (zh) * 2013-11-26 2014-03-2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路由器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及路由器
CN104468291A (zh) * 2014-11-18 2015-03-25 深圳市金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WiFi模块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3528A4 (en) 2018-11-21
JP6682014B2 (ja) 2020-04-15
CN110115004B (zh) 2021-04-13
EP3373528B1 (en) 2019-11-27
ES2764179T3 (es) 2020-06-02
EP3373528A1 (en) 2018-09-12
WO2018123048A1 (ja) 2018-07-05
AU2016434810B2 (en) 2020-06-25
JPWO2018123048A1 (ja) 2019-06-27
AU2016434810A1 (en)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6674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101219018B1 (ko) 원격 관리 장치 및 원격 관리 시스템
WO2014098477A1 (ko)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홈 디바이스를 원격으로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1598714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household appliances
JP4455171B2 (ja) 家電機器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KR101795025B1 (ko)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115004A (zh) 设备控制系统
JP4835566B2 (ja)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機器設定装置、機器管理装置、機器管理方法および機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008819B2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CN103583029A (zh) 控制系统和用于控制系统的配对方法
JP6038000B2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家電機器
JP6889782B2 (ja) 外部接続部および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082778A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家電機器
JP6025687B2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WO2022208891A1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WO2016076602A1 (ko) 무선랜을 이용한 원스톱 가전제품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0176499A (ja)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設定プログラム
JP2009017252A (ja) 無線式ネットワーク家電機器の接続システム
JP2004096234A (ja) ローカルサーバ装置、制御方法、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KR100729623B1 (ko) 홈기기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홈기기 제어장치
JP2009088786A (ja) 設備機器の初期設定システムおよび設備機器のリモコン
KR20030021569A (ko) 통신망을 이용한 홈 오토메이션/지능형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