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4576A - 内啮合齿轮泵 - Google Patents

内啮合齿轮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4576A
CN110114576A CN201780079405.0A CN201780079405A CN110114576A CN 110114576 A CN110114576 A CN 110114576A CN 201780079405 A CN201780079405 A CN 201780079405A CN 110114576 A CN110114576 A CN 110114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hell
discharge
gear pump
crescen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94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服部圭
赤井洋
园崎智和
伊藤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498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5724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14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the two members rotating simultaneously around their respective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4/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4/24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valves controlling pressure or flow rate, e.g. discharge valves or unloading valves
    • F04C14/26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valves controlling pressure or flow rate, e.g. discharge valves or unloading valves using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等并且能够控制排出压力来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排出量的内啮合齿轮泵。内啮合齿轮泵(1)具有余摆线部(4),所述余摆线部在具有多个内齿的外转子(2)内,将具有多个外齿的内转子(3)以外齿与内齿啮合且偏心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收纳,在内齿与外齿之间形成吸入液体的吸入侧容积室和将吸入到该吸入侧容积室的液体排出的排出侧容积室,所述内啮合齿轮泵具有:形成有收纳余摆线部(4)的凹部(8)的壳体;以及将凹部(8)闭塞的端盖(6),设置有排出部件(9),所述排出部件与形成于凹部(8)的底面的所述液体的流路连通,用于将由壳体和端盖(6)构成的余摆线部的收纳空间内的液体排出一部分。

Description

内啮合齿轮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送油、水、药液等液体的内啮合齿轮泵(余摆线泵),特别是涉及工业机械领域、例如空调用压缩机使用的内啮合齿轮泵。
背景技术
内啮合齿轮泵(余摆线泵)是如下的泵:具有余摆线齿形的外转子及内转子以密闭的状态收纳在壳体内,并以如下方式作用,即随着驱动轴的旋转,固定于驱动轴的内转子和外转子旋转,将液体吸入并排出。作为这种泵,例如提出有专利文献1。另外,近年来,作为能够削减机械加工工序、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泵,已知有具有树脂制的壳体的泵(参照专利文献2)。
根据图19,说明这种内啮合齿轮泵的构造。图19是以往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剖视图。如图19所示,该泵21以在具有多个内齿的环状的外转子22内收纳具有多个外齿的内转子23而成的余摆线部24为主体。该余摆线部24旋转自如地收纳在圆形的余摆线部收纳凹部25a,该余摆线部收纳凹部25a形成于带凸缘的圆柱状的壳体25。在壳体25上固定有将余摆线部收纳凹部25a闭塞的端盖26。
余摆线部24通过以内转子23的外齿与外转子22的内齿啮合且偏心的状态将内转子23旋转自如地收纳在外转子22内而构成。在各转子相互接触的分隔点之间,与余摆线部24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形成吸入侧及排出侧的容积室。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而旋转的驱动轴27贯通并固定于内转子23的轴心。当驱动轴27旋转而使内转子23旋转时,由于外齿与外转子22的内齿啮合,从而外转子22在同一方向上带动旋转,液体从吸入口被吸入到由于该旋转使容积增大而成为负压的吸入侧容积室。该吸入侧容积室变成由于余摆线部24旋转使容积减少而内压上升的排出侧容积室,被吸入的液体从该排出侧容积室向排出口排出。
在如涡旋式的压缩机那样以向压缩部、支承驱动轴的滑动轴承等滑动部输送润滑油为目的的内啮合齿轮泵中,滑动部的润滑状态在低速旋转的情况下比高速旋转的情况难以形成油膜,因此,采用了确保低速旋转下所需要的排出流量的设计。在内啮合齿轮泵中,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排出的液体的流量与转速大致成比例,因此,在上述的设计上,在高速旋转下流量增加而成为油供给过剩的状态,从压缩机的效率方面等来看反而不优选。对于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在驱动轴与支承该驱动轴的滑动轴承的滑动部设置有用于将余摆线部的收纳空间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一部分的液体排出槽(旁通路)的内啮合齿轮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151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51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836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采用设置旁通路而连通的机构的情况下,根据其机构形态,有可能会造成大型化、重量增加。另外,由于排出量取决于槽形状、槽位置等,因此,高速旋转时的供给过剩部分的油排出量及排出压力的微妙的调整并不容易。
除此之外,一般的泵等使用的溢流机构(利用柱塞等在排出压力达到一定压力时释放排出压力的机构)存在形成该机构的各零件分别通过切削加工来制造的情况和与其他的泵构件一体地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成本变高,另外在发生故障时溢流机构的部分更换并不容易。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等并且能够控制排出压力来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排出量的内啮合齿轮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内啮合齿轮泵具有余摆线部,该余摆线部在具有多个内齿的外转子内,将具有多个外齿的内转子以上述外齿与上述内齿啮合且偏心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收纳,在上述内齿与上述外齿之间形成吸入液体的吸入侧容积室和将吸入到该吸入侧容积室的液体排出的排出侧容积室,其特征在于,该内啮合齿轮泵具有形成有收纳上述余摆线部的凹部的壳体以及将该壳体的上述凹部闭塞的端盖,设置有排出部件,该排出部件与形成于上述凹部的底面的上述液体的流路连通,用于将由上述壳体和上述端盖构成的上述余摆线部的收纳空间内(也简称为“泵内部”)的上述液体排出一部分。
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部件具备: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的筒体;以及将该筒体向与上述液体的流路内的上述液体的压力相向的方向按压的弹性体,所述排出部件为从上述筒体与上述外壳之间的排出流路将上述液体排出一部分的构造,该排出流路在上述弹性体由于经由上述筒体的上述液体的压力而与上述按压的方向相反地收缩时形成,上述外壳及上述筒体由树脂体构成。
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上述凹部的底面的上述液体的流路的一部分设置有与上述排出部件连通的贯通孔,上述筒体的端部的倒角部被按压到该贯通孔的上述排出部件侧的倒角部。
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凹部的内侧面由树脂体构成,上述凹部的底面由金属体构成,上述排出部件固定于上述金属体。
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液体吸入部,该液体吸入部形成上述液体的到上述吸入侧容积室为止的流路的一部分,该壳体中的包含上述凹部的部位和包含上述液体吸入部的部位分体地构成。
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啮合齿轮泵在上述凹部的底面具有向上述余摆线部的收纳空间内导入上述液体的吸入口和上述排出部件,上述排出部件是形成根据上述液体的压力将上述流路和上述吸入口连通的排出流路并将上述液体通过该排出流路从上述吸入口排出一部分的部件。
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凹部的内侧面由树脂体构成,上述凹部的底面由嵌入到上述壳体的树脂体中的金属板构成,上述排出部件在该金属板中设置在其厚度内。
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部件具备:筒体;以及将该筒体向与上述液体的流路内的上述液体的压力相向的方向且上述金属板的水平方向按压的弹性体,上述排出部件是通过上述弹性体由于经由上述筒体的上述液体的压力而变形、从而解除上述按压并形成上述排出流路的部件。特别是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是螺旋弹簧、扭簧、板簧、或拉伸弹簧。
其特征在于,上述筒体为树脂制,上述弹性体为不与上述外转子及上述内转子接触的构造。
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上述凹部的底面的上述液体的流路的一部分设置有与上述排出部件连通的贯通孔,在没有解除上述按压的状态下,上述筒体的锥形部被按压到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排出部件侧的倾斜部而通过面接触将流路密封。
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和上述端盖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由树脂组成物的成形体构成,上述壳体和上述端盖通过使从一方的构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与另一方的构件嵌合而固定。
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和上述端盖通过经由跨越这两个构件的金属制衬套穿过这两个构件的固定构件而一体化,上述突出部的至少1个是从上述壳体和上述端盖中的一方的构件突出并固定于该构件的金属制衬套的突出部分。
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的至少1个是作为上述壳体和上述端盖中的一方的构件中的上述成形体的一部分而突出的爪部。
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组成物是以聚苯硫醚(PPS)树脂为基体树脂并在其中配合从玻璃纤维、碳纤维及无机填充剂中选择的至少1种而成的树脂组成物。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内啮合齿轮泵设置有与形成于收纳余摆线部的凹部的底面的液体的流路连通并用于将由壳体和端盖构成的泵内部的液体排出一部分的排出部件,因此,能够将泵内部的液体排出一部分,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供给过剩。另外,与形成旁通路那样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另外,排出部件具备: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的筒体;以及将该筒体向与液体流路内的液体的压力相向的方向按压的弹性体,该部件为从筒体与外壳之间的排出流路将液体排出一部分的构造,该排出流路在弹性体由于经由筒体的液体的压力而与按压的方向相反地收缩时形成,因此,能够通过在泵内部的排出压力达到某一水平时释放排出压力而将排出量保持为恒定。由此,即使在高速旋转时也能够控制排出压力来使排出量稳定化,能够防止向压缩机内的油的过度供给等。另外,在该排出部件中,外壳及筒体由树脂体构成,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特别是通过使其为注射成形体,也不需要切削加工等,能够低廉且容易地制造。
在形成于凹部的底面的液体流路的一部分设置有与排出部件连通的贯通孔,筒体的端部的倒角部被按压到该贯通孔的排出部件侧的倒角部,因此,在排出部件关闭的情况(筒体没有下降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液体从液体流路向排出流路泄漏。由此能够实现排出压力的准确的控制。
壳体的凹部的内侧面由树脂体构成,该凹部的底面由金属体构成,因此,能够在该内侧面实现摩擦磨损特性的改善,并且在该底面抑制排出性能的偏差。
壳体具有液体吸入部,该液体吸入部形成液体的到吸入侧容积室为止的流路的一部分,该壳体中的包含余摆线部收纳凹部的部位和包含液体吸入部的部位分体地构成,因此,排出部件的装入性优异,能够容易地制造上述结构的泵。
发生了不少当在内啮合齿轮泵中持续上述的油供给过剩的状态时,油箱的油变少,最终油箱的油耗尽,发生发热胶着(日文:焼付き)的事例。本发明的内啮合齿轮泵在收纳余摆线部的凹部的底面形成液体流路,并且在该底面具有向余摆线部收纳空间内导入液体的吸入口和排出部件,该排出部件是形成根据液体的压力将上述的液体流路和吸入口连通的排出流路并将液体通过该排出流路从吸入口排出一部分的部件,因此,能够将泵内部的液体排出一部分,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供给过剩,能够防止发热胶着。
另外,若将一般的泵等使用的溢流机构作为其他构件配置,则零件数量增多,另外,根据其大小、配置形态,外观有很大改变,有可能变得难以应对节省空间化的要求。本发明的内啮合齿轮泵通过将已有的吸入口一部分用作排出口的内部构造的改良而设置了排出部件,因此零件数量减少,也能够应对节省空间化的要求。特别是壳体的凹部的底面由嵌入到壳体的树脂体中的金属板构成,排出部件在该金属板中设置在其厚度内,因此,与已有的产品相比不需要变更外观、大小。
另外,排出部件具备:筒体;以及将该筒体向与液体流路内的液体的压力相向的方向且金属板的水平方向按压的弹性体,该排出部件是通过弹性体由于经由筒体的液体的压力而变形、从而解除按压并形成排出流路的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在泵内部的排出压力达到某一水平时释放排出压力而将排出量保持为恒定。由此,即使在高速旋转时也能够控制排出压力来使排出量稳定化,能够防止向压缩机内的油的过度供给等。
另外,在该排出部件中,筒体为树脂制,弹性体为不与外转子及内转子接触的构造,因此,即使在使用金属弹簧等作为弹性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各转子的磨损、溢流机构的劣化等。
另外,在形成于凹部的底面的液体流路的一部分设置有与排出部件连通的贯通孔,在没有解除筒体的按压的状态下,筒体的锥形部被按压到贯通孔的排出部件侧的倾斜部而通过面接触将流路密封,因此,能够防止在该状态(即,排出部件关闭的状态)下液体从液体流路向排出流路泄漏。由此能够实现排出压力的更为准确的控制。
另外,上述壳体和端盖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由树脂组成物的成形体构成,壳体和端盖通过使从一方的构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与另一方的构件嵌合而固定,因此,组装时的位置对齐容易,并且能够防止这两个构件的分离、脱落,作业性优异。
壳体和端盖通过经由跨越这两个构件的金属制衬套穿过这两个构件的固定构件而一体化,上述突出部的至少1个是从壳体和端盖中的一方的构件突出并固定于该构件的金属制衬套的突出部分,因此,在组装壳体和端盖时,使一方的构件中的金属制衬套的突出部分和另一方的构件的与该突出部分对应的嵌合部嵌合,从而两个构件的位置对齐能够容易地进行。另外,能够通过金属制衬套来实现壳体和端盖的紧固部处的强度提高,也能够防止因树脂的蠕变变形而导致的紧固部的松动。
突出部的至少1个是作为壳体和端盖中的一方的构件中的成形体的一部分而突出的爪部,因此,该爪部也成为树脂制的成形体的一部分,容易弹性变形,韧性优异,能够防止组装时的破损等。
树脂组成物是以PPS树脂为基体树脂并在其中配合从玻璃纤维、碳纤维及无机填充剂中选择的至少1种而成的树脂组成物,因此,尺寸精度和韧性优异,容易得到上述效果。另外,耐油性、抗化学药品性优异,即使在压缩机等超过120℃的高温环境下也能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内啮合齿轮泵(成品)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包含泵壳体和排出部件的部位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排出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排出部件的筒体和外壳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转速与排出量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内啮合齿轮泵的轴向剖视图。
图9是构成内啮合齿轮泵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排出部件的周围的放大图。
图11是排出部件周围的水平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排出部件的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排出部件的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排出部件的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内啮合齿轮泵的轴向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其他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完成立体图。
图19是以往的内啮合齿轮泵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根据图1和图2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一例。图1表示内啮合齿轮泵的装配立体图,图2表示内啮合齿轮泵的轴向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内啮合齿轮泵1具有:在环状的外转子2内收纳有内转子3的余摆线部4;形成有将该余摆线部4旋转自如地收纳的圆形的凹部(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泵壳体5a;形成有液体吸入部5c的吸入壳体5b;以及将泵壳体5a的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闭塞的端盖6。端盖6是与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开口的壳体5的上表面的外形匹配的形状。壳体5由泵壳体5a和吸入壳体5b构成。如图2所示,泵壳体5a、吸入壳体5b和端盖6通过经由衬套11穿过的固定螺钉13而成为一体,与设备主体的板(图示省略)紧固固定。另外,内啮合齿轮泵1具有与内转子3的旋转中心同轴固定的驱动轴10。
内转子3的外齿比外转子2的内齿少1个,内转子3以上述外齿与上述内齿内接地啮合的偏心的状态收纳在外转子2内。在各转子相互接触的分隔点之间,与余摆线部4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形成吸入侧及排出侧的容积室。在壳体5的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形成有包含与吸入侧的容积室连通的吸入口和与排出侧的容积室连通的排出口的液体流路15。从排出口通过驱动轴10的中心部的排出流路向图中上方的压缩部(图示省略)压送液体。
在内啮合齿轮泵1中,在通过驱动轴10使余摆线部4旋转从而容积增大而成为负压的吸入侧容积室,液体从吸入口被吸入到泵内部。该吸入侧容积室变成由于余摆线部4旋转使容积减少而内压上升的排出侧容积室,被吸入的液体从该排出侧容积室向排出口排出。上述的泵作用通过余摆线部4的旋转而连续地进行,液体被连续地压送。并且,在由于被吸入的液体而使各容积室的密闭性提高的液体密封效果下,各容积室之间产生的压差变大,可得到较大的泵作用。
在内啮合齿轮泵1中,各构件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采用壳体的凹部的内侧面由树脂体构成、该凹部的底面由金属体构成的结构。如图2所示,泵壳体5a在构成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和内侧面8b与外转子2及内转子3滑动接触。通过使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内侧面8b为树脂体,与外转子2的摩擦磨损特性优异。另外,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由通过复合成形与泵壳体5a一体化的圆盘状的金属板7构成。由此,与由树脂形成底面8a的情况相比,平面度优异,能够抑制排出性能的偏差。作为金属板7,能够采用烧结金属体、熔炼金属体(钣金冲压件)。
通过将壳体5设为泵壳体5a和吸入壳体5b这2个构件,能够在泵壳体5a上固定了后述的排出部件9之后,将其与吸入壳体5b和端盖6一体化。由此,排出部件9的装入性优异,能够容易地制造具备排出部件的泵。另外,在吸入壳体5b设置有液体吸入部5c。根据需要,能够在成为到吸入侧容积室为止的连通路入口(液体吸入口)的液体吸入部5c的端部通过熔敷等固定过滤器14。通过过滤器14,能够防止异物向泵内的混入。
在内啮合齿轮泵1中,作为端盖6、泵壳体5a、吸入壳体5b的材质,能够使用金属(铁、不锈钢、烧结金属、铝合金等)、树脂(PPS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以及在它们中配合了填充剂的树脂组成物等),也可以为金属和树脂的复合品。如上所述,至少使泵壳体5a为树脂材料,优选为与金属板7的复合品。另外,外转子、内转子优选使用烧结金属(铁系、铜铁系、铜系、不锈钢系等),特别是从价格方面来看优选铁系。此外,在压送水、药液等的余摆线泵中,采用防锈能力强的不锈钢系等即可。
另外,在泵壳体5a中,在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外周部分设置有槽,在该槽中组装有密封圈12。通过组装密封圈12,能够防止液体从泵壳体5a与端盖6的配合面的泄漏,能够抑制排出量的偏差,安全率变高。
内啮合齿轮泵1中,在液体流路15的一部分设置有用于将余摆线部4的收纳空间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一部分的排出部件9。如图1和图2所示,排出部件9具备:外壳9a;设置在外壳9a内的筒体9c;以及将筒体9c向泵内部侧的方向按压的作为弹性体的弹簧9b。在此,泵内部侧的方向是指与液体流路内的液体的压力相向的方向。筒体9c的弹簧侧与泵内部侧相比直径较小,将该小径部分嵌插到弹簧9b中。在外壳9a中的筒体9c的收纳部,设置有能够通过弹簧9b的弹性变形而使筒体9c位移的空间。另外,在金属板7上设置有将排出部件9的筒体的收纳部和液体流路15连通的贯通孔7a。此外,弹簧9b的弹性力能够通过调整螺钉9g来调整。
根据图3说明排出部件的固定方式。图3是包含泵壳体(包含金属板)和排出部件的部位的立体图。排出部件9的外壳9a通过固定螺钉9d而固定于构成余摆线部收纳凹部的金属板7。筒体9c被弹簧9b按压成堵住上述的贯通孔7a。该贯通孔7a设置在包含与排出侧的容积室连通的排出口的液体流路15(参照图2)。排出部件9固定在金属板7的大致中央。排出部件9设为不和与吸入侧的容积室连通的吸入口7b及泵壳体5a干涉的形态。另外,如图2所示,排出部件9配置在吸入壳体5b的液体吸入部5c的内部。
根据图4说明排出部件的动作。图4(a)是不排出液体时的排出部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图4(b)是液体排出时的排出部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在筒体9c的液体流路15侧的端部负荷有液体流路15内的液体的压力(排出压力)。如图4(a)所示,在泵内部产生的排出压力不超过规定压力(开始排出的设定值)的范围内,弹簧9b不被推入,筒体9c被弹簧9b按压成堵住金属板7的贯通孔7a。详细而言,筒体9c的端部的倒角部9e被按压到贯通孔7a的排出部件侧的倒角部7c。由此,在排出压力不超过规定压力的情况下,筒体9c的端部稍微进入贯通孔7a,并且通过两个构件的倒角部彼此的面接触而将流路密封,能够防止液体从液体流路15向排出流路泄漏。
如图4(b)所示,在随着转速的增加而排出压力超过规定压力的范围内,弹簧9b被经由筒体9c的液体的压力推入而收缩,筒体9c离开贯通孔7a。在该状态下,在筒体9c与外壳9a之间形成排出流路9f,泵内部的液体通过排出流路9f而向外部排出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供给过剩。在采用上述那样的弹簧作为弹性体的情况下,规定压力能够通过根据其弹簧常数和自由长度规定弹性力来设定。由此液体排出量也能够适当设定。此外,作为弹性体,也可以采用橡胶材料等。
根据图4和图5说明通过排出流路排出液体的过程。图5(a)是表示排出部件的外壳的俯视图,图5(b)是表示在外壳中收纳有筒体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排出部件9在筒体9c与外壳9a之间形成有成为排出流路9f的间隙。如图4(a)所示,在筒体9c被按压到贯通孔7a的状态下,在筒体9c与贯通孔7a之间没有间隙,排出流路9f与液体流路15不连通,因此,泵内部的液体不排出。如图4(b)所示,当筒体9c被推入到外壳9a侧时,排出流路9f与贯通孔7a连接,排出流路9f与液体流路15连通。由此,能够从排出流路9f将泵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排出一部分。
在排出部件9中,优选使筒体9c和外壳9a为树脂体。树脂体是树脂组成物的成形体,特别优选为树脂组成物的注射成形体。通过采用树脂作为材料,与金属的切削加工品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通过使其为树脂的注射成形体,能够低廉且容易地制造。作为这样的构成树脂组成物的能够注射成形的合成树脂(基体树脂),例如可列举出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聚醚酮(PEK)树脂、聚醚醚酮(PEEK)树脂、PPS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PA)树脂、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乙烯(PE)树脂、聚缩醛树脂、酚醛树脂等。这些树脂的各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为2种以上混合而成的聚合物合金。这些树脂之中,因为成形体的抗蠕变性、耐载荷性、耐磨损性、抗化学药品性等优异,因此特别优选使用PPS树脂。
优选单独或者适当并用对高强度化、高弹性化、高尺寸精度化、耐磨损性的赋予和注射成形收缩的各向异性去除而言有效的玻璃纤维、碳纤维、或无机填充剂。这之中玻璃纤维和无机填充剂的并用,经济性优异,在油中的摩擦磨损特性优异。特别是由于筒体要被按压到金属板等,因此,作为其材料优选采用上述那样的耐磨损性优异树脂材料。
以上,根据图1~图5说明了排出部件,但第1实施方式中的排出部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固定在余摆线部收纳凹部的底面侧、能够与形成于该底面的液体流路连通而将余摆线部收纳空间内的液体排出一部分的机构就能够采用。
图6表示内啮合齿轮泵的转速与排出流量的关系。评价了在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构造(图1~图5)的泵(图中“本发明”)和仅未设置该排出构造而其他结构相同的泵(图中“现有技术”)中,转速与排出流量的关系如何变化。如图6所示,转速与排出量处于大致正比例的关系。在此,在现有技术的泵中,高速旋转区域(8000转速以后)排出量也增加,与此相对,在第1实施方式的泵中在同等的高速旋转区域内排出量大致恒定。这可认为是因为在第1实施方式的泵中在高速旋转区域内排出部件进行动作(筒体被推入),剩余的油被排出。在涡旋式压缩机等的内啮合齿轮泵中,由于采用确保低速旋转下所需要的排出流量的设计,因此在高速旋转时流量容易增加,在如现有技术那样不具有排出部件的情况下,容易成为油供给过剩的状态。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排出部件将泵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排出一部分,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供给过剩。
(第2实施方式)
根据图7和图8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一例。图7表示内啮合齿轮泵的装配立体图,图8表示内啮合齿轮泵的轴向剖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内啮合齿轮泵1’具有:在环状的外转子2内收纳有内转子3的余摆线部4;形成有将该余摆线部4旋转自如地收纳的圆形的凹部(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壳体5;以及将壳体5的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闭塞的端盖6。在第2实施方式中,不同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壳体5由1个构件构成。端盖6是与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开口的壳体5的上表面的外形匹配的形状。如图8所示,壳体5和端盖6通过经由衬套11穿过的固定螺钉13而成为一体,与设备主体的板(图示省略)紧固固定。
在壳体5的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形成有与吸入侧的容积室连通的吸入口7b(参照图10)、与排出侧的容积室连通的排出口、以及液体流路15。从排出口通过驱动轴10的中心部的排出流路向图中上方的压缩部(图示省略)压送液体。除此之外的泵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内啮合齿轮泵1’中,作为端盖6、壳体5的材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使用金属、树脂,也可以为金属和树脂的复合品。另外,外转子、内转子优选使用烧结金属(铁系、铜铁系、铜系、不锈钢系等),特别是从价格方面来看优选铁系。此外,在压送水、药液等的余摆线泵中,采用防锈能力强的不锈钢系等即可。
在内啮合齿轮泵1’中,如上所述壳体等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采用壳体的凹部的内侧面由树脂体构成、该凹部的底面由金属板等金属体构成的结构。如图8所示,壳体5在构成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和内侧面8b与外转子2及内转子3滑动接触。通过使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内侧面8b为树脂体,与外转子2的摩擦磨损特性优异。另外,在壳体5上设置有液体吸入部5c。通过使壳体5为树脂体,该液体吸入部5c也能够在成形时一体地形成。
另外,在图8所示的方式中,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由通过复合成形嵌入到树脂体内而与壳体5一体化的圆盘状的金属板7构成。由此,与由树脂形成底面8a的情况下相比,平面度优异,能够抑制排出性能的偏差。作为金属板7,能够采用烧结金属体、熔炼金属体(钣金冲压件)。
第2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1’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将余摆线部的收纳空间内的液体排出一部分的排出部件9’。根据图9~图11说明该排出部件。图9是壳体的立体图,图10是排出部件的周围的放大图,图11是排出部件周围的水平剖视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壳体5和金属板7的复合成形品中,在壳体5的凹部8的底面8a具有向泵内部导入液体的吸入口7b、液体流路15、以及用于将泵内部的液体排出一部分的排出部件9’。该排出部件9’是能够形成根据液体的压力将液体流路15和吸入口7b连通的排出流路9j并将液体通过排出流路9j从吸入口7b排出一部分的部件。在内啮合齿轮泵中,当液体从吸入口7b向泵内部导入后,经由液体流路15和余摆线部内的容积室,从排出口(与驱动轴的中心部的排出流路连接的部分)排出。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该液体流路15的中途形成使液体向吸入口7b回流一部分的排出流路9j。该排出流路9j是不同于从吸入口7b朝向排出口的正常的流体流路的、通过溢流机构而暂时地形成的流路。
如图10所示,该方式的排出部件9’具备筒体9h和将该筒体向一定方向按压的弹簧9i。该按压方向是与液体流路15内的液体的压力相向的方向,且是金属板7的水平方向。筒体9h的弹簧侧与液体流路15侧相比直径较小,将该小径部分嵌插到弹簧9i中。在金属板7中的筒体9h的收纳部设置有能够通过弹簧9i的弹性变形而使筒体9h位移的空间。在金属板7上设置有贯通孔7a,该贯通孔7a将收纳排出部件9’的筒体9h的空间和液体流路15连通。
如图11所示,弹簧9i与设置于金属板7的弹簧固定部7d嵌合固定。该固定部7d除了通过金属板7的后加工等与该金属板7一体设置之外,也可以通过对粘接、嵌合等固定其他构件。因为能够削减零件数量,故障率也降低,因此优选与金属板7一体设置。筒体9h被弹簧9i按压成堵住贯通孔7a。在筒体9h的液体流路15侧的端部负荷有液体流路15内的液体的压力(排出压力)。在此,当达到随着转速的增加而排出压力超过规定压力的范围时,弹簧9i被经由筒体9h的液体的压力推入而收缩,筒体9h离开贯通孔7a,按压被解除。在该状态下,形成通过筒体9h与金属板7的壁面之间的排出流路9j(参照图12等),泵内部的液体通过该排出流路9j而向外部排出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供给过剩。
如图11所示,排出部件9’在金属板7中设置在其厚度内。通过该节省空间的排出部件的构造,不管有无排出部件都能够使金属板7的厚度一定。因此,在现有构造、尺寸的内啮合齿轮泵中,能够不变更外观、大小地适当采用该排出部件。另外,在排出部件9’中,外转子2、内转子3成为仅筒体9h接触、弹簧9i和弹簧固定部7d不接触的构造。通过在该构造中使筒体9h为树脂体,能够防止各转子的磨损、溢流机构的劣化等。
在排出部件9’中,如上所述筒体9h优选为树脂体。树脂体优选为树脂组成物的成形体,特别优选为树脂组成物的注射成形体。通过采用树脂作为材料,小型化、轻量化容易,滑动性也优异。另外,通过设为树脂的注射成形体,能够低廉且容易地制造。作为这样的构成树脂组成物的能够注射成形的合成树脂(基体树脂),与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部件9的筒体9c、外壳9a使用的材料相同,因为成形体的抗蠕变性、耐磨损性、抗化学药品性等优异,因此特别优选使用PPS树脂。
优选单独或者适当并用对高强度化、高弹性化、高尺寸精度化、耐磨损性的赋予和注射成形收缩的各向异性去除而言有效的玻璃纤维、碳纤维、或无机填充剂。这之中玻璃纤维和无机填充剂的并用,经济性优异,在油中的摩擦磨损特性优异。特别是筒体的各面与金属板、各转子滑动接触,因此作为其材料优选采用上述那样的耐磨损性优异树脂材料。
另外,为了防止筒体的磨损,也可以在排出部件设置将各转子之间隔开的端盖。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将排出部件配置在底面的更外侧(也可以一部分从凹部露出)并配置在不与内转子滑动接触的部位的方式。
在采用弹簧作为弹性体的情况下,规定压力能够通过根据其弹簧定数和自由长度规定弹性力来设定。由此液体排出量也能够适当设定。作为弹簧,除了图9~图11所示的螺旋弹簧之外,能够采用扭簧、板簧、或拉伸弹簧。另外,作为弹性体,也可以采用橡胶材料等。
以下,根据图12~图14说明排出部件的结构例。图12~图14是排出部件周围的概略图。图12(a)所示的排出部件是与图9~图11同样地使用螺旋弹簧9i作为弹性体的例子。在泵内部产生的排出压力不超过规定压力的范围内,螺旋弹簧9i不被推入,筒体9h被螺旋弹簧9i按压成堵住金属板的贯通孔7a。在筒体9h被按压到贯通孔7a的状态下,在筒体9h与贯通孔7a之间没有间隙,不形成吸入口7b与液体流路15之间的排出流路9j,因此,泵内部的液体不排出。当筒体9h被推入时,螺旋弹簧9i收缩,形成排出流路9j。能够从该排出流路9j和吸入口7b将泵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排出一部分。
图12(b)所示的排出部件是使用板簧9k作为弹性体的例子。该板簧9k以将一端固定于金属板的方式设置成堵住该金属板的贯通孔7a。在泵内部产生的排出压力不超过规定压力的范围内,板簧9k不变形,贯通孔7a被堵住。由此,不形成吸入口7b与液体流路15之间的排出流路9j,因此,泵内部的液体不排出。当板簧受到液体的压力而以非固定侧端部被推入的方式变形时,形成排出流路9j。
图13(a)所示的排出部件是使用另一板簧9k作为弹性体的例子。该板簧9k以将两端固定于金属板的方式设置,支承筒体9h。在泵内部产生的排出压力不超过规定压力的范围内,筒体9h被板簧9k按压成堵住金属板的贯通孔7a。当筒体9h被推入时,板簧9k变形,形成排出流路9j。
图13(b)所示的排出部件是使用扭簧9l作为弹性体的例子。扭簧9l以将一端固定于金属板的方式设置,从流路两端壁侧由1个(合计2个)支承筒体9h。在泵内部产生的排出压力不超过规定压力的范围内,筒体9h被扭簧9l按压成堵住金属板的贯通孔7a。当筒体9h被推入时,扭簧9l变形,形成排出流路9j。
图14所示的排出部件是使用拉伸弹簧9m作为弹性体的例子。拉伸弹簧9m以将一端固定于金属板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与液体的压力相向地拉拽盖体9n。在泵内部产生的排出压力不超过规定压力的范围内,盖体9n被拉伸弹簧9m以堵住金属板的贯通孔7a的方式拉拽。当盖体9n被液体的压力推动而移动时,拉伸弹簧9m变形,形成排出流路9j。
如图12、图13等所示,优选筒体9h在贯通孔7a侧的端部形成锥形部等,在形成于贯通孔7a的缘部的倾斜部之间通过面接触将流路密封。由此,能够防止液体从液体流路15向吸入口7b泄漏。
以上,根据图9~图14说明了排出部件,但第2实施方式中的排出部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形成根据液体的压力将液体流路和吸入口连通的排出流路,并将液体通过该排出流路从吸入口排出一部分的部件就能够采用。
通常,转速和排出量处于大致正比例的关系,在现有技术的泵中存在高速旋转区域(8000转速以后)排出量也增加的倾向(参照图6)。在涡旋式压缩机等的内啮合齿轮泵中,由于采用确保低速旋转下所需要的排出流量的设计,在高速旋转时流量容易增加,在如现有技术那样不具有排出部件的情况下,容易成为油供给过剩的状态。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通过排出部件将泵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排出一部分,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供给过剩。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在内啮合齿轮泵中,作为壳体和端盖的材质能够使用金属、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近年来,作为能够削减机械加工工序、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泵,已知具有树脂制的壳体的泵。
利用图19说明这样的泵中的壳体和端盖的组装构造。在图19中,端盖26为烧结金属制,壳体25是使用树脂组成物通过注射成形制造的注射成形体。壳体25和端盖26通过穿过设置于壳体25的金属制的衬套28的螺栓29而与实机的固定板30紧固固定。壳体25和端盖26相互以平坦的平面形状将余摆线部收纳凹部25a密闭。
如上所述,这样的内啮合齿轮泵在向实机组装时将树脂制壳体和金属制端盖以重合的状态螺栓紧固。一般而言树脂成形品的机械强度较低,因此,通过将上述那样的金属制衬套嵌件成形而实现了紧固部的强度的提高。但是,壳体与端盖的交界面是平面,需要目视确认壳体侧的金属制衬套和端盖中的螺栓孔的偏移等,来将壳体和端盖的位置对齐。另外,在向实机组装时和输送中,外壳和端盖有可能分离、脱落。特别是在向实机组装时,根据泵的组装姿势,有可能容易脱落,作业性降低。
与此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特征在于,壳体和端盖的组装时的位置对齐容易,且以防止这两个构件的分离、脱落为目的,壳体和端盖通过使从一方的构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与另一方的构件嵌合而固定。作为该突出部,例如可列举出利用固定于树脂制的壳体的金属制衬套的方式、利用设置于树脂制的壳体或端盖的爪部的方式。
根据图15和图16说明利用金属制衬套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图15是表示内啮合齿轮泵的一例的装配立体图,图16表示该内啮合齿轮泵的轴向剖视图。此外,图15和图16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1”是不具备上述的排出部件(例如,排出部件9、排出部件9’)的泵。
如图15和图16所示,内啮合齿轮泵1”具有:在环状的外转子2内收纳有内转子3的余摆线部4;形成有将该余摆线部4旋转自如地收纳的圆形的凹部(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泵壳体5a;形成有液体吸入部5c的吸入壳体5b;以及将泵壳体5a的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闭塞的端盖6。壳体5由泵壳体5a和吸入壳体5b这2个构件构成。在吸入壳体5b固定有3个金属制衬套16。如图16所示,泵壳体5a、吸入壳体5b和端盖6通过经由跨越它们的金属制衬套16穿过的作为固定构件的螺栓13而固定于实机的固定板并一体化。固定构件不限定于螺栓13,只要是能够固定各构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螺钉、销等。
在壳体5的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形成有包含与吸入侧的容积室连通的吸入口和与排出侧的容积室连通的排出口的液体流路。从排出口通过驱动轴10的中心部的排出流路向图中上方的压缩部(图示省略)压送液体。除此之外的泵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中,壳体和端盖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是树脂组成物的成形体(树脂体)。由此,能够削减机械加工工序,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第3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在采用这样的树脂制的壳体等的结构中,进一步使壳体与端盖的组装时的位置对齐容易,防止这两个构件的分离、脱落。在图15和图16的方式中,壳体5和端盖6的大致整体、即端盖6、泵壳体5a及吸入壳体5b为树脂体,它们通过金属制衬套16和螺栓13而一体化。此外,至少固定金属制衬套16的构件是树脂体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端盖6为金属制(铁、不锈钢、烧结金属、铝合金等)。
如图15和图16所示,金属制衬套16固定于吸入壳体5b的凸缘部5d。通过使金属制衬套16的从吸入壳体5b突出的突出部分与泵壳体5a的嵌合部5e和端盖6的嵌合部6a嵌合,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构件的位置对齐。另外,通过夹设金属制衬套16,即使在使壳体5和端盖6中的一方或双方为树脂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两个构件的紧固部处的强度提高,能够防止因树脂的蠕变变形而导致的紧固部的松动。并且,能够防止在组装时和输送时临时组装的组件(壳体和端盖)分离、脱落。此外,能够防止异物侵入转子部分。
另外,优选调整金属制衬套16的长度,使其为组装时的金属制衬套16的前端不从端盖6的嵌合部6a的上端面6b突出的长度。更优选为,设为金属制衬套16的前端位于从端盖6的嵌合部6a的上端面6b凹陷的位置那样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实机的固定板与金属制衬套16干涉。
金属制衬套16能够为铁、不锈钢、烧结金属等任意的金属制,但特别优选为烧结金属制。通过使金属制衬套为烧结金属制并与吸入壳体复合成形(嵌件成形),从而树脂进入到衬套的烧结金属的表面凹部,因此利用锚定效果而牢固地接合。由此,即使在采用使金属制衬套从壳体等注射成形体突出得长的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输送时和组装时的金属制衬套的脱落。
泵壳体优选采用余摆线部收纳凹部的内侧面由树脂体构成、该凹部的底面由金属体构成的结构。如图16所示,泵壳体5a在构成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和内侧面8b与外转子2及内转子3滑动接触。通过使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内侧面8b为树脂体,与外转子2的摩擦磨损特性优异。另外,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底面8a由通过复合成形与泵壳体5a一体化的圆盘状的金属板7构成。由此,与由树脂形成底面8a的情况相比,平面度优异,能够抑制排出性能的偏差。作为金属板7,能够采用烧结金属体、熔炼金属体(钣金冲压件)。
通过使壳体5为泵壳体5a和吸入壳体5b这2个构件,上述那样的金属板7的复合成形(嵌件成形)变得容易。在第3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这样将壳体分离成多个构件而使零件数量增多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了多个突出部的嵌合构造,位置对齐容易,装配性优异。
根据图17和图18说明利用爪部的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图17是表示内啮合齿轮泵的其他例子的装配立体图,图18表示该内啮合齿轮泵的完成立体图。如图17和图18所示,内啮合齿轮泵1”’具有:在环状的外转子2内收纳有内转子3的余摆线部4;形成有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的壳体5;以及将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闭塞的端盖6。端盖6是与余摆线部收纳凹部8开口的壳体5的上表面的外形匹配的形状。壳体5为树脂制。壳体5和端盖6通过经由固定于壳体5的金属制衬套16穿过的螺栓(图示省略)而固定于实机的固定板并一体化。除此之外的泵的基本结构与图15和图16所示的方式相同。
在该方式中,金属制衬套16没有嵌合到端盖6为止。另一方面,在壳体5设置有从该壳体突出的4个爪部17。这些爪部17是与壳体5一体且在树脂制的壳体5的成形时同时形成的部位。如图18所示,在组装时,爪部17以夹抱端盖6的外周部的方式嵌合(卡合),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位置对齐。另外,因为是树脂制的爪部,因此容易弹性变形,韧性优异,能够防止组装时的破损等。此外,爪部17的形状、个数只要能够进行两个构件的位置对齐,就没有特别限定。
在以上的各方式中,形成壳体、端盖的树脂组成物主要以能够注射成形的合成树脂为基体树脂。作为该基体树脂,例如可列举出PPS树脂、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PEK树脂、PEEK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PA树脂、PBT树脂、PET树脂、PE树脂、聚缩醛树脂、酚醛树脂等。这些树脂的各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为2种以上混合的聚合物合金。这些耐热性树脂之中,因为成形体的抗蠕变性、耐载荷性、耐磨损性、抗化学药品性等优异,因此特别优选使用PPS树脂。
优选单独或者适当并用对高强度化、高弹性化、高尺寸精度化、耐磨损性的赋予和注射成形收缩的各向异性去除而言有效的玻璃纤维、碳纤维、或无机填充剂。特别是玻璃纤维和无机填充剂的并用,经济性优异,在油中的摩擦磨损特性优异。
在第3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使用以直链型的PPS树脂为基体树脂并在其中配合玻璃纤维和玻璃珠作为填充剂而成的树脂组成物。通过该结构,耐油性、抗化学药品性优异,韧性优异,通过注射成形收缩的各向异性去除而使翘曲较小,尺寸精度也大幅提高,因此,在使端盖和壳体这双方为树脂制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使用由这些原材料得到的成形用粒料,通过注射成形来成形壳体、端盖。在设为图15、图16的方式所示的构件的情况下,在吸入壳体的成形时,在模具内配置上述的金属制衬套,通过复合成形使其一体化。另外,在泵壳体的成形时,在模具内配置上述的金属板,通过复合成形使其一体化。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中,作为外转子及内转子的材质,优选使用烧结金属(铁系、铜铁系、铜系、不锈钢系等),特别是从价格方面来看优选铁系。此外,在压送水、药液等的余摆线泵中,采用防锈能力强的不锈钢系等即可。
以上,根据图15~图18说明了利用金属制衬套和爪部作为突出部的情况,但第3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金属制衬套和爪部这双方的方式。除此之外,能够采用使从一方的构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与另一方的构件嵌合而固定的任意的构造。另外,也可以在图15~图18所示的内啮合齿轮泵中设置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部件9、第2实施方式的排出部件9’。由此,能够使组装时的位置对齐容易,并且通过排出部件将泵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排出一部分,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供给过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内啮合齿轮泵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等,并且能够控制排出压力来抑制高速旋转时的液体的排出量,因此,能够用作压送油、水、药液等液体的内啮合齿轮泵(余摆线泵)。特别是能够适合用作用于向以替代氟利昂、二氧化碳等为制冷剂的电热水器、室内空调、汽车空调用的涡旋式压缩机的滑动部供给液体的泵。
附图标记说明
1,1’,1”,1”’ 内啮合齿轮泵
2 外转子
3 内转子
4 余摆线部
5 壳体
5a 泵壳体
5b 吸入壳体
5c 液体吸入部
5d 凸缘部
5e 嵌合部(吸入壳体)
6 端盖
6a 嵌合部(端盖)
6b 上端面
7 金属板
7a 贯通孔
7b 吸入口
7c 倒角部
7d 弹簧固定部
8 余摆线部收纳凹部
8a 底面
8b 内侧面
9,9’ 排出部件
9a 外壳
9b 弹簧
9c 筒体
9d 固定螺钉(排出部件用)
9e 倒角部
9f 排出流路
9g 调整螺钉
9h 筒体
9i 弹簧(螺旋弹簧)
9j 排出流路
9k 板簧
9l 扭簧
9m 拉伸弹簧
9n 盖体
10 驱动轴
11 衬套
12 密封圈
13 固定螺钉(壳体用)
14 过滤器
15 液体流路
16 金属制衬套
17 爪部。

Claims (15)

1.一种内啮合齿轮泵,所述内啮合齿轮泵具有余摆线部,所述余摆线部在具有多个内齿的外转子内,将具有多个外齿的内转子以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啮合且偏心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收纳,在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之间形成吸入液体的吸入侧容积室和将吸入到该吸入侧容积室的液体排出的排出侧容积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啮合齿轮泵具有:形成有收纳所述余摆线部的凹部的壳体;以及将该壳体的所述凹部闭塞的端盖,
设置有排出部件,所述排出部件与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底面的所述液体的流路连通,用于将由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构成的所述余摆线部的收纳空间内的所述液体排出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件具备: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的筒体;以及将该筒体向与所述液体的流路内的所述液体的压力相向的方向按压的弹性体,所述排出部件为从所述筒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排出流路将所述液体排出一部分的构造,所述排出流路在所述弹性体由于经由所述筒体的所述液体的压力而与所述按压的方向相反地收缩时形成,
所述外壳及所述筒体由树脂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底面的所述液体的流路的一部分设置有与所述排出部件连通的贯通孔,所述筒体的端部的倒角部被按压到该贯通孔的所述排出部件侧的倒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所述凹部的内侧面由树脂体构成,所述凹部的底面由金属体构成,所述排出部件固定于所述金属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液体吸入部,所述液体吸入部形成所述液体的到所述吸入侧容积室为止的流路的一部分,该壳体中的包含所述凹部的部位和包含所述液体吸入部的部位分体地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啮合齿轮泵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具有向所述余摆线部的收纳空间内导入所述液体的吸入口和所述排出部件,
所述排出部件是形成根据所述液体的压力将所述流路和所述吸入口连通的排出流路并将所述液体通过该排出流路从所述吸入口排出一部分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所述凹部的内侧面由树脂体构成,所述凹部的底面由嵌入到所述壳体的树脂体中的金属板构成,所述排出部件在该金属板中设置在其厚度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件具备:筒体;以及将该筒体向与所述液体的流路内的所述液体的压力相向的方向且所述金属板的水平方向按压的弹性体,所述排出部件是通过所述弹性体由于经由所述筒体的所述液体的压力而变形、从而解除所述按压并形成所述排出流路的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是螺旋弹簧、扭簧、板簧、或拉伸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为树脂制,所述弹性体为不与所述外转子及所述内转子接触的构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底面的所述液体的流路的一部分设置有与所述排出部件连通的贯通孔,在没有解除所述按压的状态下,所述筒体的锥形部被按压到所述贯通孔的所述排出部件侧的倾斜部而通过面接触将流路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由树脂组成物的成形体构成,
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通过使从一方的构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与另一方的构件嵌合而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通过经由跨越这两个构件的金属制衬套穿过这两个构件的固定构件而一体化,
所述突出部的至少1个是从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中的一方的构件突出并固定于该构件的金属制衬套的突出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至少1个是作为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中的一方的构件中的所述成形体的一部分而突出的爪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组成物是以聚苯硫醚树脂为基体树脂并在其中配合从玻璃纤维、碳纤维及无机填充剂中选择的至少1种而成的树脂组成物。
CN201780079405.0A 2016-12-22 2017-12-21 内啮合齿轮泵 Pending CN1101145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9898 2016-12-22
JP2016249898A JP6757243B2 (ja) 2016-12-22 2016-12-22 内接歯車ポンプ
JP2017051812 2017-03-16
JP2017-051812 2017-03-16
JP2017-230482 2017-11-30
JP2017230482 2017-11-30
PCT/JP2017/045940 WO2018117217A1 (ja) 2016-12-22 2017-12-21 内接歯車ポ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4576A true CN110114576A (zh) 2019-08-09

Family

ID=6262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9405.0A Pending CN110114576A (zh) 2016-12-22 2017-12-21 内啮合齿轮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31428A1 (zh)
EP (1) EP3561301A4 (zh)
CN (1) CN110114576A (zh)
WO (1) WO201811721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3482U (ja) * 1984-07-17 1986-02-12 株式会社 山田製作所 エンジン潤滑用トロコイドポンプ
JPH01148081U (zh) * 1988-03-31 1989-10-13
CN102384081A (zh) * 2010-08-27 2012-03-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泵装置
CN104520586A (zh) * 2012-08-08 2015-04-15 Ntn株式会社 内接齿轮泵
CN105829718A (zh) * 2013-12-13 2016-08-03 Ntn株式会社 内啮合齿轮泵
CN106030110A (zh) * 2014-02-06 2016-10-12 Ntn株式会社 卧式内啮合齿轮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5160B2 (ja) 2003-10-01 2009-01-28 日立粉末冶金株式会社 内接歯車ポン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38542B2 (en) * 2005-12-19 2008-10-21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Fluid pump assembly
JP6329411B2 (ja) 2014-03-25 2018-05-23 Ntn株式会社 内接歯車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3482U (ja) * 1984-07-17 1986-02-12 株式会社 山田製作所 エンジン潤滑用トロコイドポンプ
JPH01148081U (zh) * 1988-03-31 1989-10-13
CN102384081A (zh) * 2010-08-27 2012-03-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泵装置
CN104520586A (zh) * 2012-08-08 2015-04-15 Ntn株式会社 内接齿轮泵
CN105829718A (zh) * 2013-12-13 2016-08-03 Ntn株式会社 内啮合齿轮泵
CN106030110A (zh) * 2014-02-06 2016-10-12 Ntn株式会社 卧式内啮合齿轮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1301A1 (en) 2019-10-30
WO2018117217A1 (ja) 2018-06-28
US20210131428A1 (en) 2021-05-06
EP3561301A4 (en)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0110B (zh) 卧式内啮合齿轮泵
CN102162444B (zh) 盖劳特液压泵
JP6084435B2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CN104105878B (zh) 压缩机
CN108138766B (zh) 内啮合齿轮泵
CN105164419B (zh) 涡旋式压缩机
EP3081812B1 (en) Internally meshing gear pump
CN102900668B (zh) 容量可变型泵
CN205578273U (zh) 泵油机构及具有该泵油机构的卧式压缩机
CN105452665A (zh) 涡旋压缩机
CN209354352U (zh) 一种干式双螺杆压缩机
CN110945244B (zh) 螺杆主轴泵、燃料输送组件和燃料输送单元
US11073118B2 (en) Fuel pump and fuel pump module
CN110114576A (zh) 内啮合齿轮泵
CN106286287B (zh) 叉车、内啮合齿轮泵及用于其的轴向补偿组件
CN105593467A (zh) 正排量式齿轮泵浦
CN101223362B (zh) 内接型齿轮泵
JP2017066975A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KR102619911B1 (ko) 압축기
WO2019107537A1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CN111566348A (zh) 内啮合齿轮泵
CN114008303A (zh) 分级泵装置,外齿轮泵,分级泵装置的用途及车辆传动机构
JP6757243B2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CN103306971B (zh) 内接齿轮泵
CN112576498B (zh) 齿轮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