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7994A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07994A CN110107994A CN201910381165.0A CN201910381165A CN110107994A CN 110107994 A CN110107994 A CN 110107994A CN 201910381165 A CN201910381165 A CN 201910381165A CN 110107994 A CN110107994 A CN 1101079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indoor
- air conditioner
- user
- heat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747 volunt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31361 Hiccup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6326 Feeling col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6334 Feeling ho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50—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该方法包括: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其中,所述自适应模式,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用户根据室外温度频繁调节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感觉忽冷忽热而存在舒适性体验差的问题,达到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设定温度自适应的空调器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背景技术
以空调器制热时为例,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建筑热负荷降低,但是空调器制热量却增加,用户会感觉较热。此时用户通常会通过降低设定温度来减少热感觉。但是用户并不确定设定温度的具体调低量,不确定自己所需的恒温空间,只是根据冷热感来调节温度,即感觉热时调低设定温度,感觉冷时调高设定温度。由于设定温度调低量过多,会感觉较冷,又将设定温度调高,反反复复会造成室内温度忽高忽低,用户感觉忽冷忽热,舒适性体验差。
如图10为热泵在蒙古示范期间某一示范户全天24h监控数据。由图10可知,当天早上0点-6点期间,室外温度最低,低至-21℃,房间设定温度为28℃,由于此时室内温度较高且室外温度较低,建筑热负荷较大;早上6:00以后,一方面,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建筑热负荷将降低,另一方面,空调制热量增加,用户会感觉较热。因此,8:00以后,当室外温度继续升高时,此时建筑热负荷会继续降低,用户将设定温度由28℃调低至25℃,但是用户并不确定设定温度的具体调低量,只是根据冷热感来调节温度,由于设定温度调低量过多,中午12:00时用户感觉较冷,又将设定温度调高,尤其是在下午16:30以后,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导致室内环境在21℃~30℃之间波动,用户感觉忽冷忽热,舒适性体验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以解决用户根据室外温度频繁调节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感觉忽冷忽热而存在舒适性体验差的问题,达到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其中,所述自适应模式,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可选地,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包括: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可选地,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具体包括: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值,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可选地,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包括: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可选地,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包括: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其中,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一恒温温度;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可选地,还包括: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其中,所述记忆模式,包括: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可选地,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包括: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若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可选地,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包括:获取用户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第一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时间、第二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内温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其中,所述自适应模式,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包括: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具体包括: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值,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包括: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包括: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其中,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一恒温温度;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可选地,还包括: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其中,所述记忆模式,包括: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包括: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若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包括:获取用户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第一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时间、第二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内温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多条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多条指令;其中,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所述存储器存储,并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可以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提升空调的智能化程度。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可保证室内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根据用户两次调节是呃逆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体验,并减少操作的繁琐性。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当空调器感应出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时,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或者根据用户两次调节是呃逆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可以保证室内舒适性,并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或者根据用户两次调节是呃逆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解决解决用户根据室外温度频繁调节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感觉忽冷忽热而存在舒适性体验差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过程繁琐、智能化程度低和用户体验差的缺陷,实现操作过程简单、智能化程度高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建筑热负荷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方法中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全天24h房间设定温度、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空调的一实施例的设定温度自适应的空调器控制策略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空调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确定设定温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02-确定单元;1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
在步骤S110处,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可选地,可以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10中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30。
步骤S210,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
步骤S220,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步骤S230,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由此,通过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的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使得对室内环境温度的波动情况的确定精准而可靠。
在步骤S120处,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其中,所述自适应模式,可以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例如:当空调器感应出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时,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从而,一方面可保证室内舒适性,解决空调器舒适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解决用户需根据室外温度变化频繁调节设定温度而显得空调器不够智能的问题。
由此,通过在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实现对室内设定温度的自适应设置,减少了用户的频繁操作,也提升了室内舒适性。
可选地,可以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20中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30。
步骤S310,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例如: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并确定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更可选地,可以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建筑热负荷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310中确定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建筑热负荷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410和步骤S420。
步骤S410,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如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步骤S420,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例如:空调器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1,根据T恒温1、T室外计算建筑热负荷Q热负荷1,根据T恒温1、T出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热量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ε,则T恒温1为最终确定的设定温度T设。
由此,通过根据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并根据该第一恒温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使得对建筑热负荷和空调制热量的获取便捷且精准。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步骤S330,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
或者,步骤S340,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值,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例如:空调器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1,根据T恒温1、T室外计算建筑热负荷Q热负荷1,根据T恒温1、T出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热量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ε,则按照迭代法最终确认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n,使得|Q制热量n-Q热负荷n|≤ε,则T恒温n为最终确定的设定温度T设。
由此,通过确定空调制热量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空调制热量和建筑热负荷确定室内设定温度,使得对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精准而可靠,有利于提升室内舒适性。
更可选地,可以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340中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510和步骤S520。
步骤S510,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步骤S520,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
其中,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一恒温温度。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例如: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1,根据T恒温1、T室外计算建筑热负荷Q热负荷1,根据T恒温1、T出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热量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2,T恒温2<T恒温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T恒温2>T恒
温1。
由此,通过根据第一空调制热量和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大小关系,重新确定第二建筑热负荷和第二空调制热量,进而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以便找到更加精准的室内设定温度,更好地提升室内舒适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过程。
下面结合图6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30。
步骤S610,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步骤S620,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例如:空调器开机后,若用户选择“自适应”功能,则空调器直接按照“自适应”方法确定设定温度。
例如:若用户选择“自适应”功能,则根据“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之后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或者,步骤S630,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其中,所述记忆模式,可以包括: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例如:在空调开机后,或者在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发出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对室内设定温度进行自适应设定的确定指令。若所述确定指令的反馈结果可以包括所述自适应模式(即对所述室内温度进行自适应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若所述确定指令的反馈结果未可以包括所述自适应模式,则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又如:发出对室内设定温度是否进行确定的确定指令。根据所述确定指令的反馈结果对所述室内设定温度进行确定。例如:根据用户基于所述确定指令的反馈结果,对所述室内设定温度进行确定。其中,所述反馈结果,可以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自适应模式,或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记忆模式。
由此,通过在空调开后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而在需要启动自适应模式时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性启动,可以满足用户对空调的控制需求,灵活且人性化好。
可选地,可以结合图7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630中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40。
步骤S710,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更可选地,可以结合图8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710中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810和步骤S820。
步骤S810,获取用户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第一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时间、第二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内温度。
步骤S820,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由此,通过获取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设定温度以及空调运行稳定后的室内温度,进而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使得对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的确定精准且可靠,有利于对是否启动自适应模式的判断精准而可靠。
步骤S720,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
步骤S730,若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例如:空调器根据记忆功能记忆第一次用户调节设定温度的时间t1、设定温度T设1、稳定后室内温度T内1,之后记忆用户第二次调节设定温度的时间t2、设定温度T设2、稳定后室内温度T内2,计算两次调节室内温度的时间差△t2-1=t2-t1和室内温度差△T内(2-1)=T内2-T内1,并将△t2-1和△T内(2-1)分别与第一预设阈值△t和第二预设阈值△T内相比较,若△t2-1≤△t,且△T内(2-1)≤△T内,则通过使遥控器“自适应”功能键闪烁,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功能,若用户并非选择“自适应”功能,则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或者,步骤S740,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例如:若△t2-1>△t,或者△T内(2-1)>△T内,则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由此,通过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自适应模式,从而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从而提升室内舒适性,既满足了用户的控制需求,也满足了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可靠性高、且人性化好。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可以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提升空调的智能化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的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参见图9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可以包括:确定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4。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确定单元102,可以用于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该确定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更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102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可以包括:
所述确定单元102,具体还可以用于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该确定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10。
所述确定单元102,具体还可以用于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该确定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20。
所述确定单元102,具体还可以用于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该确定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30。
由此,通过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的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使得对室内环境温度的波动情况的确定精准而可靠。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控制单元104,可以用于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20。
其中,所述自适应模式,可以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例如:当空调器感应出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时,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从而,一方面可保证室内舒适性,解决空调器舒适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解决用户需根据室外温度变化频繁调节设定温度而显得空调器不够智能的问题。
由此,通过在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实现对室内设定温度的自适应设置,减少了用户的频繁操作,也提升了室内舒适性。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10。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可以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20。
例如:空调器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1,根据T恒温1、T室外计算建筑热负荷Q热负荷1,根据T恒温1、T出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热量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ε,则T恒温1为最终确定的设定温度T设。
由此,通过根据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并根据该第一恒温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使得对建筑热负荷和空调制热量的获取便捷且精准。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30。
或者,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值,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40。
例如:空调器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1,根据T恒温1、T室外计算建筑热负荷Q热负荷1,根据T恒温1、T出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热量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ε,则按照迭代法最终确认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n,使得|Q制热量n-Q热负荷n|≤ε,则T恒温n为最终确定的设定温度T设。
由此,通过确定空调制热量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空调制热量和建筑热负荷确定室内设定温度,使得对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精准而可靠,有利于提升室内舒适性。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可以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20。
其中,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一恒温温度。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例如: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1,根据T恒温1、T室外计算建筑热负荷Q热负荷1,根据T恒温1、T出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热量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2,T恒温2<T恒温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T恒温2>T恒温1。
由此,通过根据第一空调制热量和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大小关系,重新确定第二建筑热负荷和第二空调制热量,进而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以便找到更加精准的室内设定温度,更好地提升室内舒适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过程,具体可以如下:
所述确定单元102,还可以用于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该确定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10。
所述控制单元104,还可以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20。
例如:空调器开机后,若用户选择“自适应”功能,则空调器直接按照“自适应”方法确定设定温度。
例如:若用户选择“自适应”功能,则根据“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之后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或者,所述控制单元104,还可以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其中,所述记忆模式,可以包括: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30。
例如:在空调开机后,或者在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发出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对室内设定温度进行自适应设定的确定指令。若所述确定指令的反馈结果可以包括所述自适应模式(即对所述室内温度进行自适应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若所述确定指令的反馈结果未可以包括所述自适应模式,则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又如:发出对室内设定温度是否进行确定的确定指令。根据所述确定指令的反馈结果对所述室内设定温度进行确定。例如:根据用户基于所述确定指令的反馈结果,对所述室内设定温度进行确定。其中,所述反馈结果,可以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自适应模式,或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记忆模式。
由此,通过在空调开后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而在需要启动自适应模式时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性启动,可以满足用户对空调的控制需求,灵活且人性化好。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可以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10。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可以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获取用户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第一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时间、第二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内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8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820。
由此,通过获取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设定温度以及空调运行稳定后的室内温度,进而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使得对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的确定精准且可靠,有利于对是否启动自适应模式的判断精准而可靠。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30。
例如:空调器根据记忆功能记忆第一次用户调节设定温度的时间t1、设定温度T设1、稳定后室内温度T内1,之后记忆用户第二次调节设定温度的时间t2、设定温度T设2、稳定后室内温度T内2,计算两次调节室内温度的时间差△t2-1=t2-t1和室内温度差△T内(2-1)=T内2-T内1,并将△t2-1和△T内(2-1)分别与第一预设阈值△t和第二预设阈值△T内相比较,若△t2-1≤△t,且△T内(2-1)≤△T内,则通过使遥控器“自适应”功能键闪烁,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功能,若用户并非选择“自适应”功能,则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或者,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40。
例如:若△t2-1>△t,或者△T内(2-1)>△T内,则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由此,通过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自适应模式,从而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从而提升室内舒适性,既满足了用户的控制需求,也满足了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可靠性高、且人性化好。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8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可保证室内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设定温度自适应的空调器控制策略,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从而,一方面可保证室内舒适性,解决空调器舒适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解决用户需根据室外温度变化频繁调节设定温度而显得空调器不够智能的问题。
例如:当空调器感应出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时,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一方面可保证室内舒适性,另一方面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
在一个可选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0可以显示全天24h房间设定温度、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10中由于数据点较多,均用黑色实线表示,用箭头备注曲线名称。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当空调器感应出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时,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一方面可保证室内舒适性,另一方面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本发明的方案,还可以涉及一种带有“自适应”功能的遥控器。
另外,本发明的方案与原有空调器的不同之处可以包括:本发明的方案,增加了红外线检测功能、湿度传感器和出风感温包。
例如:红外检测功能,用于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维护结构传热面积;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湿度。这些检测参数可以用于计算房间热负荷及空调器制热量。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的例子,本发明的方案的主要控制方式可以如下:
空调器开机后,若用户选择“自适应”功能,则空调器直接按照“自适应”方法确定设定温度;否则,空调器根据记忆功能记忆第一次用户调节设定温度的时间t1、设定温度T设1、稳定后室内温度T内1,之后记忆用户第二次调节设定温度的时间t2、设定温度T设2、稳定后室内温度T内2,计算两次调节室内温度的时间差△t2-1=t2-t1和室内温度差△T内(2-1)=T内2-T内1,并将△t2-1和△T内(2-1)分别与第一预设阈值△t和第二预设阈值△T内相比较,若△t2-1≤△t,且△T内(2-1)≤△T内,则通过使遥控器“自适应”功能键闪烁,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功能,若用户并非选择“自适应”功能,则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其中,若用户选择“自适应”功能,则根据“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之后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可选地,若△t2-1>△t,或者△T内(2-1)>△T内,则空调器记忆清零,重新记忆。
可选地,自适应确定温度的方法如下:
空调器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1,根据T恒温1、T室外计算建筑热负荷Q热负荷1,根据T恒温1、T出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热量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ε,则T恒温1为最终确定的设定温度T设;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2,T恒温2<T恒温1;若Q制热量1<Q热负荷1,T恒温2>T恒温1,按照迭代法最终确认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n,使得|Q制热量n-Q热负荷n|≤ε,则T恒温n为最终确定的设定温度T设。
例如: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1,可以包括:若T设1<T设2,T设1<T恒温1<T设2;若T设1>T设2,T设2<T恒温1<T设1。
例如:按照迭代法最终确认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温n,可以包括:此处应用到的为数值计算方法,例如利用计算机求解二元一次方程时,会先假定一个初始值x0作为解,然后根据得到的y0值与原Y值的差值,缩小解x的范围,然后逐次迭代,让yn不断接近Y值,直到求出最终解。
具体地,可以参见以下公式确定设定温度:
Q热负荷=KF(T室内-T室外);
Q制热量=H出-H进=qm×(h出风-h进风);
h=1.01T+d×(2500+1.84T)。
例如:计算热负荷时,T室内的最终值即为T恒温1的值。计算制热量时,h进风是根据T进风进行计算的,而T进风的值与T恒温1的值一致。
其中,ε:用户可接受的热负荷与制热量偏差,由实验确定。第一预设阈值△t、第二预设阈值△T内:由实验确定。Q热负荷:建筑所需热负荷,单位可以为W,围护结构确定后,根据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计算。Q制热量:空调器制热量,单位可以为W,可由进出风焓值的差值表示。T恒温1:若T设1<T设2,T设1<T恒温1<T设2;若T设1>T设2,T设2<T恒温1<T设1。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可以为W/(m2·K),根据红外线检测功能或者用户输入得到。F:围护结构传热面积,单位可以为m2,据红外线检测功能或者用户输入得到。T室内:室内温度,单位可以为K,这里为恒温空间假设值T恒温。T室外:室外温度,单位可以为K,由室外环境感温包检测得到。H进、H出:室内机进出风的焓值,单位可以为J/s,由空气质量流量与比焓值得到。qm:空气质量流量,单位可以为g/s,由体积风量qv和密度ρs求得。qv:体积风量,单位可以为m3/h,根据风档通过查风档与风量表确认。ρs:密度,单位可以为kg/m3,由出风温度、大气压和湿度计算得到。h进风、h出风:室内机进出风比焓值,单位可以为J/g,由进出风温度及含湿量计算得到,进风温度为室内环境温度,这里为恒温空间假设值T恒温,出风温度由出风感温包测得,湿度由湿度传感器测到。T出风:出风温度,单位可以为K,由出风感温包检测得到。Pa:大气压,单位可以为101325Pa。d:空气湿度,单位可以为g/g(干空气),由湿度传感器测得。T:室内温度和出风温度,室内温度按照恒温空间假设值T恒温,单位可以为K。
表1:风档、风量、转速表,根据实验测得,不同机型各不相同。
表1:风档与风量表
风档 | 风量(m<sup>3</sup>/h) | 风档 | 风量(m<sup>3</sup>/h) |
超强 | 1160 | 中低 | 732 |
高 | 1051 | 低 | 638 |
中高 | 912 | 静音 | 485 |
中 | 826 |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9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根据用户两次调节是呃逆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体验,并减少操作的繁琐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8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当空调器感应出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时,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使空调器通过“自适应”功能,确定设定温度,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多条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多条指令;其中,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所述存储器存储,并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8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或者根据用户两次调节是呃逆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可以保证室内舒适性,并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实现空调器智能化。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其中,所述自适应模式,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包括:
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
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值,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包括:
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包括:
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
其中,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一恒温温度;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其中,所述记忆模式,包括: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包括:
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
若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包括:
获取用户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第一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时间、第二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内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9.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其中,所述自适应模式,包括: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包括:
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
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值,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包括:
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包括:
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并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
其中,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一恒温温度;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其中,所述记忆模式,包括: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包括:
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
若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则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包括:
获取用户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第一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时间、第二设定温度、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内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1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6任一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
1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1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多条指令;
存储器,用于存储多条指令;
其中,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所述存储器存储,并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81165.0A CN110107994B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EP19928002.5A EP3919833B1 (en) | 2019-05-08 | 2019-12-30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indoor set temperature, storage medium and air conditioner |
PCT/CN2019/129761 WO2020224280A1 (zh) | 2019-05-08 | 2019-12-30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81165.0A CN110107994B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07994A true CN110107994A (zh) | 2019-08-09 |
CN110107994B CN110107994B (zh) | 2020-04-17 |
Family
ID=67488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81165.0A Active CN110107994B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919833B1 (zh) |
CN (1) | CN110107994B (zh) |
WO (1) | WO202022428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06977A (zh) * | 2020-06-17 | 2020-09-25 | 杭州晶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间的空调控制方法 |
WO2020224280A1 (zh) * | 2019-05-08 | 2020-11-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12728714A (zh) * | 2021-01-26 | 2021-04-30 | 吴祖茂 | 一种智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857748A (zh) * | 2022-04-27 | 2022-08-0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频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40427B (zh) * | 2021-12-24 | 2024-04-1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检测设备和空调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1717A (zh) * | 2010-05-24 | 2011-11-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
CN203785282U (zh) * | 2014-02-20 | 2014-08-2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太阳能复合多元热泵热水系统 |
CN104913440A (zh) * | 2015-05-26 | 2015-09-1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舒适性控制方法 |
CN105465957A (zh) * | 2015-12-21 | 2016-04-06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温度调节方法及其系统 |
CN106091341A (zh) * | 2016-06-02 | 2016-11-0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自然风空调温度调节方法 |
CN107990498A (zh) * | 2017-11-14 | 2018-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8679788A (zh) * | 2018-03-12 | 2018-10-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温度修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63694B2 (ja) * | 1993-06-16 | 2003-11-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温制御装置 |
JPH09236296A (ja) * | 1996-02-26 | 1997-09-09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4566760B (zh) * | 2013-10-10 | 2017-07-18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JP6486547B2 (ja) * | 2016-02-25 | 2019-03-2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9210676B (zh) * | 2018-08-13 | 2019-12-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09323398B (zh) * | 2018-09-30 | 2020-10-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CN109612034B (zh) * | 2018-11-30 | 2022-04-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N110107994B (zh) * | 2019-05-08 | 2020-04-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2019
- 2019-05-08 CN CN201910381165.0A patent/CN110107994B/zh active Active
- 2019-12-30 EP EP19928002.5A patent/EP3919833B1/en active Active
- 2019-12-30 WO PCT/CN2019/129761 patent/WO202022428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1717A (zh) * | 2010-05-24 | 2011-11-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
CN203785282U (zh) * | 2014-02-20 | 2014-08-2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太阳能复合多元热泵热水系统 |
CN104913440A (zh) * | 2015-05-26 | 2015-09-1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舒适性控制方法 |
CN105465957A (zh) * | 2015-12-21 | 2016-04-06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温度调节方法及其系统 |
CN106091341A (zh) * | 2016-06-02 | 2016-11-0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自然风空调温度调节方法 |
CN107990498A (zh) * | 2017-11-14 | 2018-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8679788A (zh) * | 2018-03-12 | 2018-10-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温度修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24280A1 (zh) * | 2019-05-08 | 2020-11-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11706977A (zh) * | 2020-06-17 | 2020-09-25 | 杭州晶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间的空调控制方法 |
CN112728714A (zh) * | 2021-01-26 | 2021-04-30 | 吴祖茂 | 一种智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857748A (zh) * | 2022-04-27 | 2022-08-0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频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CN114857748B (zh) * | 2022-04-27 | 2023-08-2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频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19833A1 (en) | 2021-12-08 |
EP3919833B1 (en) | 2025-02-05 |
CN110107994B (zh) | 2020-04-17 |
WO2020224280A1 (zh) | 2020-11-12 |
EP3919833A4 (en) | 2022-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07994A (zh) |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US10126010B2 (en) | Controlling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comfort degre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the controlling system | |
CN105717960B (zh) | 环境舒适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444080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 |
JP6940623B2 (ja) | 無風感制御方法、装置及び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エアコン | |
US2015002569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
JP5988195B2 (ja) | 機器制御装置、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WO2021019761A1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 |
CN104793668A (zh) | 环境参数设定支援装置及方法 | |
EP3308238A1 (en) | Method and thermostat controller for determining a temperature set point | |
CN110491379B (zh) | 一种家用电器的语音控制方法、语音控制器和空调器 | |
CN113865038B (zh)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2413851A (zh) | 一种空调加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0207336A (zh) | 多联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243049A (zh) |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110726209A (zh)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 |
WO2021223404A1 (zh) | 空调的调节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3621107B (zh) | 节能控制器和节能控制系统 | |
CN107392481B (zh) | 酒店能耗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4835382B2 (ja) |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 |
CN111023523A (zh) |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
CN113494756A (zh) | 终端及室内空气调节方法 | |
CN112325450A (zh) | 智能空调器控制参数的获取方法与控制设备 | |
CN112524777B (zh) | 一种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时间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8302718A (zh) |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