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6745B -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6745B
CN110106745B CN201910309768.XA CN201910309768A CN110106745B CN 110106745 B CN110106745 B CN 110106745B CN 201910309768 A CN201910309768 A CN 201910309768A CN 110106745 B CN110106745 B CN 110106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er
medium
design
full
sleep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97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6745A (zh
Inventor
任桂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3097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6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6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6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6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67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3/00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 E01B3/28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made from concrete or from natural or artificial sto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3/00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 E01B3/28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made from concrete or from natural or artificial stone
    • E01B3/32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made from concrete or from natural or artificial stone with armouring or reinforc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包括有枕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枕木本体上的安装座,所述枕木本体包括有位于地表上的地表部和填埋于地表下的填埋部,所述填埋部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所述填埋部具有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两侧倾斜的斜面,两所述斜面上均隔延伸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所述枕木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相邻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阻流槽,通过改进枕木本体的结构以提高轨枕的结构强度,减少水泥材质轨枕的断裂。

Description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背景技术
制作木枕须选用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木材;由于取材的原因,木枕的弹性、强度和耐久不够均匀,会加大轮轨动力作用,并且要使用大量的优质木材;木枕的使用寿命短,其失效原因很多,主要是腐朽、机械磨损和开裂。中国木材资源较缺乏,价格贵,在主要干线上已逐渐被混凝土枕取代。
申请号为201721194575.7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水泥枕木,包括有基体和固定器,所述基体呈长条状,且基体上侧的中部设置有梯形槽,使得基体的截面呈凹型,所述梯形槽两端的基体上均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通孔,两个所述固定器匹配固定在基体两端的通孔内,且所述固定器的上端水平设置有管状穿插孔,所述穿插孔与固定器一体成型,且所述穿插孔的轴向与机体的纵向相互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移动水泥枕木时,工人只需要将铁棍插入穿插孔内即可快速抬起水泥枕木;轨枕在实际使用中既要支承钢轨,又要保持钢轨的位置,还要把钢轨传递来的巨大压力再传递给道床;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弹性,硬了不行,软了也不行,在列车经过时,枕木能够适当变形以缓冲压力,但列车过后还得尽可能恢复原状,由于材料的更迭,木材与水泥材料的柔韧性更好,而呈凹型结构的水泥枕木中间抗折强度相同和受力底面积相同,导致水泥材质的轨枕容易断裂,现有技术存在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通过改进枕木本体的结构以提高轨枕的结构强度,减少水泥材质轨枕的断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包括有枕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枕木本体上的安装座,所述枕木本体包括有位于地表上的地表部和填埋于地表下的填埋部,所述填埋部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所述填埋部具有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两侧倾斜的斜面,两所述斜面上均隔延伸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所述枕木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相邻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阻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3°。
进一步的:所述底面沿所述枕木本体宽度方向的长度为6c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沿所述枕木本体宽度方向的长度为23cm。
进一步的:所述这支撑座与所述底面的夹角呈90°。
进一步的:所述阻流槽呈直角槽开设,所述阻流槽的斜边与所述斜面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限位台以及设置在两所述限位台之间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地表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枕木本体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钢筋,所述钢筋沿所述枕木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地表部内的钢筋呈网格状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填埋部内的钢筋分布于所述阻流槽的周侧。
进一步的:所述地表部的边缘呈倒角设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新型轨枕的开发采用了大厦地基抗重力工程力学原理和石材料特种工程力学原理和设施预应力守恒工程力学原理等三个方面的现代科学知识的运用,设计水平专业一流,从理论上讲,新式尖底枕木与旧枕木对比受力稳定性要强三倍;
2、新型轨枕适用于货运120公里时速和客运250公里时速的亚高速铁路线的建设或原线路升级改造等均质量优秀与适用;
轨枕受到的压力沿斜面扩散至石砟上,其受到的压力正交分解于斜面上,也可称之为塌落度应力覆盖稳定受力区域,实际使用时轨枕受到的压力扩散达90%的比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轨枕的正视图;
图3为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轨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预应力边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枕木本体;11、地表部;12、填埋部;121、斜面;2、安装座;21、限位台;22、紧固螺栓;3、支撑座;4、阻流槽;5、钢筋;6、原始枕木;7、铁轨;8、砂石;9、边桩。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有必要理解的是,“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目标仅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用语仅仅为了表述的清晰和方便,不具有特定的限定意义,所述上、下、左、右等用语同样也为表示的清晰和方便,不是特定的方位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包括有枕木本体1以及设置在枕木本体1上的安装座2,枕木本体1包括有位于地表上的地表部11和填埋于地表下的填埋部12,填埋部12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填埋部12具有底面以及位于底面两侧倾斜的斜面121,两斜面上均隔延伸有支撑座3,支撑座3沿枕木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相邻支撑座3之间设置有阻流槽4。
结合图4与图5所示,斜面1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3°。
进一步的,底面沿枕木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为6cm。
进一步的,支撑座3沿枕木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为23cm。
进一步的,支撑座3与底面的夹角呈90°。
进一步的,阻流槽4呈直角槽开设,阻流槽4的斜边与斜面重合。
进一步的,安装座2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限位台21以及设置在两限位台21之间的紧固螺栓22,紧固螺栓22固定设置在地表部11上。
进一步的,枕木本体1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钢筋5,钢筋5沿枕木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地表部11内的钢筋5呈网格状排布。
进一步的,填埋部12内的钢筋5分布于阻流槽4的周侧。
进一步的,地表部11的边缘呈倒角设置。
在轨枕的铺设时,通过砂石8将枕木本体1的填埋部12填埋固定;为了避免砂石在弧形轨迹出现滑动,在实际使用中边桩9设置在弧形轨迹段。
本发明中枕木的具体设计方法:
本发明中的枕木采用大厦建筑的地基构造体为力学技术蓝本方案,在此基础上,引用力学模型原理并进行枕木构造体外形的几何学应用改良,从而产生一种新式的双力型枕木原创设计。枕木是钢轨与石砟连结的枢纽型传力零件,在本领域属于罕有个案,但在建筑领域里,抗重力技术相当普遍和成熟,大厦的饱和式板块地基并非主要第一传力零件,它的传力作用仅占20%比例,80%作用力由桩柱体地基承担,所以,旧式枕木的平底传力方法并非是最科学的唯一方案。现代建筑力学规范:一体化平底式地基建筑层高为15层,超过15层就要采用桩柱法来解决建筑的承重技术难题。新的认识:旧式平底枕木存在力学应用局限,并非是力学顶级技术方案。创新构想:桩柱外观与力学方法如何引用于新式枕木的跨专业应用实践课题。
三代枕木的历程:
第一初创草拟设计方案:枕木上体为横置长方形和下体连结一个60度的全等腰三角形,长方体上表面融合连结工程安装专用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设计的合理性?说明:平底枕木与路基地面的距离狭小,所以只能用分力式的三角体代替,由此产生枕木的上体构造为垂直传压和下体构造的分力式扩散传压的二元融合新颖力学结构。从理论上讲与旧枕木的力学传导方式完全不用并实现了重大的力学技术创新,但产品是否完全科学适用,须经更多的比较验证分析才能确定,注:新枕木采用了双力学模型原理进行预构创新。
枕木底角设计方案比较:
一号方案底角60度时情况:它给人的印象是击穿特性太强,单个应用稳定性偏弱。
二号方案底角120度时情况:钝角底设计有趋向180度平底角的技术风范,力分解特性编弱,创新桩柱体力学功能被淡化,似乎没有存在感起不了决定作用,又过余稳重和保守。美学设计方案:上面二个正方体和下面一个正方体,几何比例规格为二比一方式。值得注重的一点是:枕木底角取值还要遵守几何学的黄金定义。
三号方案底角标准设计情况:推理枕木底角设计值为90度至95度范围,该点数值为双方公允折中参数,无争议。但其设计的严谨科学性,是否与之一致有待查找佐证,可以肯定:距离终级定案设计又前进了一步,难点是要找到三个认可该参数的纯专业案例,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反对方或者旁观者意见:经济学数据处理与物理学纯专业数据处理可能不一样,所以枕木底90度设计方案不能立决仅为暂定建议即可。中性的纯专业化建议:从60度锐角度至120度钝角底之间,90度确实是两者间的分水岭中间交界点,如果要突出桩柱构造的引用作用,枕木底角设计可偏向80度数值,但这仅是各家自说自话的范本,可行性难以预料。90度枕木底角设计优点:不用再花时间去讨论角度性质对产品开发的影响。它采用了万能角度方案,所有话题到此为止,新建议:请阅新见解。
旧枕木存在的技术缺陷情况汇总:
1、旧枕木体积构成的质量法缺陷:理论上讲铁路是陆地交通运量最大工具,但水泥材料的使用量却是倒数第一名,比农村一车道5米宽及厚20cm道路都差劲,外国十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厚80cm,因此,铁路的路基设计质量是最差方案。附加推理说明:1993年交通车速对比情况,火车客运时速40-60公里每小时,高速公路客运80-100公里每小时,将来的铁路竞争车速150-250公里每小时,假设飞机的速度600公里每小时,将来的专线高速铁路车速为250-300公里每小时,或许是一种正确的发展选择。
2、旧枕木尺寸收腰设计导致的刚性缺陷:
以前的木质枕木是横置长方形,换成水泥轨枕后,虽然底边尺寸相同但改成了梯形方案,中间部位还做了尺寸缩小处理,很明显,设计师一门心思遵守第一代木枕的技术规范。水泥枕木的中间抗折强度相同和受力底面积相同。如果木质枕木的力学方法是当今科技的唯一,所有的新设计参数向它靠拢是对的,反之都是一种异常情况,最关键一点:水泥型枕木是否是全应力设计?没有发生一例折断?铁路线实地调查结果:从路边换下的断枕情况估计,每公里有一条断枕。
3、旧枕木规格型号的缺陷:
第二代的升级式水泥枕木,几何尺寸接近第一代的木质枕木,表面看没什么问题,实际使用时出现的严重的技术性能退化现象,重点是:水泥材料材质的枕木采用的是双驼峰架设布置,枕木中间部位是悬空的,有30%的面积不传输应力。如果不采用双峰架枕的话枕木的折断率会更高,这是仿形设计导致的产品小概率不合格质量问题。水泥枕木的力学应用设计工程师未做考虑,仅做了材质的替代处理。
4、旧枕木不规范使用的力学缺陷:
如果水泥枕木是全应力设计规格,中间腰强度足够的话,采用重力垂直传导和剪力击穿模型分析方法,在60厘米中距范围内,石砟应力覆盖是35%,石砟床65%材料属于空置摆设。出问题的事件是:水泥枕木在使用上力学性能不达标,枕木底面积没有100%传输力,所以,其正常参与工作的石砟不足20%,在枕木两头的局部区域内应力高度集中,导致这里的石砟几乎被搓磨成不规则球体形状,钢轨重载受力时平顺形变误差达到5cm之多,铁路轨道弹性并不是想像中的1厘米。
5、旧枕木与石砟连结安装工程学缺陷:
程序法:钢轨与枕木是硬连结,枕木与石砟是重力自然连续,安装合格率达80%以上,误差合格安装似乎工作量不大。难题出在换石砟二次施工安装,工程量大并且质量难以保证,它采用的十字镐膨涨移位工艺,连结间距误差2厘米,用100镐安装或者200镐安装合格,没有确切的工艺数据,当枕木与石砟的接触吻合安装时,就是一道世界上的工程学世界难题,枕木底宽23厘米可能属极限尺寸,尺寸越大连结安装合格率就低,尺寸越小连结安装时的合格率就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当安装程序倒排时,安装合格率最高的方法,是石砟的浮力法安装工艺。
6、旧枕木的设计局限缺陷:
如果水泥枕木采用高23cm和底宽23cm的正方体方案,设计成全应力型枕木,当遇到轨道平顺高差调较时,就没有适用的工具,原有的钉镐锄不了这么深,因安装工具的限制,枕木的厚度尺寸不超过18cm,理想的全应力设计只能被迫放弃。常规理论认为:这种安装工艺近乎原始,但安装方法仅有一种没法再改。再改进的规范理由:创新找到新的安装技术工艺,枕木的全应力几何设计才能取得实质意义上的突破。创新猜想:第一个方案是仿生学里的大树根型枕木,倒置三角形是自然界的力学经典。第二方案是与浮力法同源的重叠式船型设计,类似滑雪板与冰力的二合一方案。第三方案是不使用液压设备的前题下,如何实现浮力安装,推理答案:在某种自然力的作用下,实现全吻合接触连结也行,难题是:石砟是固体,怎么变成液态水?
7、旧枕木的工程力学模型限制缺陷:
第一观点:枕木的平底力学模型技术边界线,是饱和式板块地基,例如比萨斜塔,楼高15层它就失去作用。工程力学是否从此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答案是未必。第二观点:枕木高18宽23尺寸,是极限标准因为受限于工程安装,无法再扩大改进,在这样的形体尺寸框架内,就算制成全应力式枕木,石砟床最大受力比值仅为35%,整体受力不均衡依然突出,从这个角度看,第三代枕木设计需要一个一蓝子全新方案,创新突破口排名第一位的就是石砟的现代化安装工艺。关键指标参数:1、石砟床的物理学特性。2、枕木底形状的互动配合设计;3、许可80%放弃铁镐安装工艺仅做有限保留使用。4、三级编程安装和人力半机械化安装工艺。5、相比旧方法安装,工效提高20倍至50倍范围。6、安装合格率98%有工程力学安装保障。7、安装创新要点:尽最大努力避免不可视下的安装质量问题。第三观点:在第三代枕木外形几何设计突破以前,先做一个预案彩排练习,增强创新的理解能力。枕木与钢轨的连结,此时它的作用是力的地区总代理工作,硬连结没有质量问题。枕木与石砟床体的重力贯性连结,此时它的作用是力的批发商,如果它输出的应力覆盖达85%,这样的设计枕木才是全能类型的。按85%指标数据一项要求,第三代枕木底部就必须是一个分力式的倒置三角形,三角体倾斜平面就是力学雷达,进行力的扩散和稳定支撑,类似马鞍斜面的传压作用。1什么叫材料力学,抗拉、抗压、抗扭,现在要研究石砟组合体的物理特性,该答案与枕木的特定设计有关联。第四观点:最新进展报告,石砟堆垒高塌落度内底角为43度,两堆之间的外形吻合角为94度。特别报告:第三代枕木直角底设计方案标准正确,建议采纳。
第三代枕木的设计要点:
1、新枕木型号为中型:现有的23×18规格称为小型枕木,火车站月台80×18称为大型枕木。计划开发的中型号枕木,比小型枕木大50%至1.5倍,枕木中间部位有足够的强度,可以做为全应力式枕木使用,目的是增加力的传输面积,它是解决应力集中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强制力分解,枕木底为尖头三角形,枕木近似尖角底宽6至10cm,枕木底尖角为90度,枕木上体长方形厚15cm,边厚10cm,上斜坡高3cm,下斜坡宽2cm,枕木与枕木之间中心距为60cm,两枕木间隔宽度暂定为15cm,枕木上体宽45cm,枕木体总高约37cm,实体高35cm,枕木脚架底宽15-23cm。特殊设计:枕木中断抗折强度比旧枕木高3至5倍,许可钢轨安装专用构造直接照抄引用,占创新总方案的10%比值,脚架设计待方案验证后再定案。
2、石砟与枕木连结安装工艺:第一步采用石砟流体瀑布安装工艺,安装合格率70%,第二步采用人工半机械化空气冲击震杆加压融合,目的是达合格质量90%,第三步采用石砟自由落体回填安装,确保安装体外观达标合格。以后的常规维护都是10分质量安装,调较安装为30分值,换石砟重新安装为60分值。附注说明:铁镐可以做为辅助简易加压工具使用,在工程量不大的情况下保留使用。
3、枕木设计采用的工程力学方案:
一是大厦地基力学模型原理,经过引用再创新应用,设计形成了双力式新型枕木结构,在此基础上,再部分引用旧枕木的优点设计,主要是科学的引用也是创新的务实内容之一。
二是石砟体的材料力学为塌落分析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动回填,加压时的膨胀与塌落就是要找的浮力安装方法,能与新枕木底有效的融合连结。
三是新枕木的力学元素为三个方面,名称:旧枕木的垂直传压力学,新枕木的倾斜传压分解力学,新产品设计专用静态工程力学。解释说明:三角形枕木作为全应力构造使用强度不足,因此,枕木上部结构采用长方体增加总体强度,来满足全应力枕木的使用要求。
4、枕木几何设计创新:
旧枕木通常采用长方形或者梯形两种几何外形方案,外形变化对力学模型没有影响,尺寸偏小和剪应力集中,如果采用枕木中心间距40cm值连结排列,石砟构体变形调较将成工程难题,它的安全施工间距为20cm,但仍会造成石砟受力的逃匿区。理论上,旧枕木的应用方法,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主要是石砟受力时的磨损控制质量问题,旧枕木单一几何外形方案无法解决,如果通过枕木的排列都无法有效解决,就应该确定是原枕木的设计质量问题。
新枕木外形设计: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综合连结形状,其中包括一些旧枕木标准工程学外形。它的优点:1、全应力设计;2、安装工艺简单高效;3、高差平顺调较方便和质量有保证;4、检修周期相比提高三倍;5、枕木使用时的受力稳定可靠性,目前无法做出最后判断,有待全面研究考虑;6、中断说明:新枕木单个使用时的情况对比,确实比旧枕木的平底结构稳定质量差10倍,新枕木的设计几乎木以成舟,现在发现意外情况,原所有的研究与努力可能面临全盘报废的危局;7、新枕木的稳定性设计确实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以前从未经历过。
第三代枕木的实验与验证:
1、选择的实验方案:是在旧枕木与新枕木之间的中点位置,设计一种亚型新枕木,它有一半的旧枕木特征和也有一半新枕木特征,通过这样的方案,检查人们对创新有多少正确的认识。
2、实验枕木尺寸方案:采用美学原理,枕木上体宽30cm,边斜1cm,边厚6cm,枕木高18cm,枕木底宽15cm,枕木底斜角近似45度。设计要点:联体平面式脚架,是否便易安装?创新性评分是多少?第二点采用稍为创新的方法,能否设计出全应力型枕木,设计师意见:如果是全应力型枕木,底宽15cm就够了,可以与23cm的旧枕木在传压性能上相抗衡。
从外观造型上看,它像旧枕木的倒置使用,平底脚架方案淡化了三角形的分力式作用,可能被误认为是梯形与上体长方形的组合构造。
第三代枕木的转折点设计:
关于创新,一直都希望设计的图形分值越高越好,例如钢轨的安装构造传统设计占了10分,新枕木构造占90分,现在,为了产品的设计成功,主结构创新分降为80分。脚架结构新设计方案:平面型脚架改为线性组合式脚架,引用旧枕木底宽23cm参数并进行局域融合连结,保留引用10%其余大部分雕空,枕木底宽6cm,横线脚架23×10cm规格。设计目的:工程安装专用结构,横线共计三条,两条边线一条中间线布置方案。从总体构图上看:有利于突出三角形分力式枕木的最新原创设计,不影响专业化判断或导致发生误解。
关于钢轨安装专用构造的创新:设计得更厚实并带一点云设计的特征,希望在这一点设计上个性化更强。
总论:新枕木尺寸增大一倍,枕木与钢轨的硬连结可采用双螺栓方案。连结质量更优。
第三代枕木设计的高端学术会议:
枕木的稳定性设计是创新的雄关天险,再难也要过。
第三代枕木的动态工程力学验收设计:
1、石砟受力时的标准力学模型,要求受力时不发生崩溃,逃匿,床体静态受力几何结构不变形。旧枕木的技术问题:枕木底与地面的距离为40cm时,石砟颗粒直径4cm值,垂直叠加排列有十颗参与力传导,它们的稳定性数值模型:1234554321。枕木底与地面两层石砟稳定性高,中间层石砟逐步变差,受力时是中间爆开,而枕木的间距过大,没有形成密封式结构,成了力爆的排泄区。目前的主要控制技术措施是升级更换大型号钢轨,跨度刚性大就可以抑制力爆的程度,减缓石砟的受力磨损。总之,它不是完全绝对的解决方案。
2、新枕木的尺寸更新设计方案:三角形的作用是产生力分解和尽可能多的获得99%的回传支反力。长方体的作用:一是产生足够大的全应力使用强度,二是产生溢流控制作用。因此,枕木与枕木的间距12-13cm为最佳值。主要设计目的:石砟受力时会转变成钝感流体,只要不发生体积能外溢形变和溢流排空,尖底枕木就不会下沉。枕木上体宽度尺寸改进方案:加大3cm,宽度值48cm,或者调整中心距数值。
3、尖底枕木稳定设计的工程力学原理:1)引用蓝本方案:人在跳远运动时采用的预应力保护装置是沙坑。工业化应用的预应力技术是汽车轮胎,一种自带的预应力安全装置,才使得汽车能够普及。它的力学原理:全封密和饱和加压,柔软的空气也如同钢铁般强硬,是该科学方法创造了动态工程学奇迹。2)引用创新设计方案:枕木上体尺寸采用极限饱和设计方法,实现对石砟溢流的控制作用。全密封设计接近80%水平,即轨道与地面为组合式密封体结构,两侧不是主要传力方向,加阻流柱就可实现密封目标。如果石砟床发生拉面微塌陷效应,对应措施是采用枕木两端各加长15cm增大变形阻力即可。3)引用创新的工程力学名称:现代饱和预应力。4)引用说明:在铁路轨道领域,新枕木在组合限流措施状态下,与旧枕木不受控方法对比它是超稳定,如果坚定相信科学真理的话,这一点小改变应予肯定。
4、工程力学的相似性说明:动态的意思就是物体的运动,在陆地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自带预应力技术,火车是唯一的例外,或许轨道饱和预应力技术普及引用是最佳方案。目前铁路的现代化升级,如果在钢轨型号与新枕木的技术应用升级情况下,将实现重载货运与高速客运的双优发展目标,同时极大的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展现新成就。
5、枕木间距设计说明:它采用12-13cm间距设置,有利于石砟再次更换和对轨道平顺的周期检修调较,第三个作用是阻止石砟受力时转变成流体,以静止不动的形态输出作用力和石砟床体不变形的回力支撑,新设计保证了应力覆盖达90%范围,能有效的减缓石砟的受力磨损,从而延长轨道的检修周期。新枕木创新验收的科学性:主要是多根枕木的预应力饱和组合连结,有效消除旧枕木排列中的力爆排泄区技术问题,从而实现新尖底枕木的静态传压功能。另一项进步:枕木与石砟的连结安装工艺实现了升级,因此枕木的尺寸可采用极限值设计方案,新枕木的刚性强度达标,即可以采用最是简单的全应力布置方法来简化施工时的操作难度,并且施工与安装速度快质量高。最后简约说明:新枕木能采用浮力法安装工艺是经过科学创新的标准化首创设计,请予批准该产品的创新发明,它是社会文明的又一座科学丰碑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包括有枕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枕木本体上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本体包括有位于地表上的地表部和填埋于地表下的填埋部,所述填埋部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所述填埋部具有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两侧倾斜的斜面,两所述斜面上均隔延伸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所述枕木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相邻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阻流槽,所述阻流槽呈直角槽开设,所述阻流槽的斜边与所述斜面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沿所述枕木本体宽度方向的长度为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沿所述枕木本体宽度方向的长度为2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底面的夹角呈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限位台以及设置在两所述限位台之间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地表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本体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钢筋,所述钢筋沿所述枕木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地表部内的钢筋呈网格状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部内的钢筋分布于所述阻流槽的周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部的边缘呈倒角设置。
CN201910309768.XA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06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9768.XA CN110106745B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9768.XA CN110106745B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6745A CN110106745A (zh) 2019-08-09
CN110106745B true CN110106745B (zh) 2021-05-14

Family

ID=6748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976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06745B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674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3491A (en) * 1975-08-18 1978-04-11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Synthetic railroad crosstie
CN1083147A (zh) * 1992-07-20 1994-03-02 埃利瓦德工业公司 用于在道上不用渣石支承铁轨的装置
CN2173270Y (zh) * 1993-07-16 1994-08-03 陈德学 一种混凝土轨枕
DE202008005961U1 (de) * 2007-09-19 2008-08-14 Vitacon Ag Eisenbahnoberbauvorrichtungen
CN106758563A (zh) * 2017-03-02 2017-05-31 兰州理工大学 用于无砟轨道新旧混凝土粘结的轨枕构造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3491A (en) * 1975-08-18 1978-04-11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Synthetic railroad crosstie
CN1083147A (zh) * 1992-07-20 1994-03-02 埃利瓦德工业公司 用于在道上不用渣石支承铁轨的装置
CN2173270Y (zh) * 1993-07-16 1994-08-03 陈德学 一种混凝土轨枕
DE202008005961U1 (de) * 2007-09-19 2008-08-14 Vitacon Ag Eisenbahnoberbauvorrichtungen
CN106758563A (zh) * 2017-03-02 2017-05-31 兰州理工大学 用于无砟轨道新旧混凝土粘结的轨枕构造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6745A (zh) 2019-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14069U (zh) 一种采用eps和固化粉煤灰组合回填的桥头路基结构
CN108589514A (zh) 承重与抗震机制分离式预制拼装桥墩体系
CN204455724U (zh) 用于深厚软土地区路基轨道的一体化结构
CN203487475U (zh) 既有线顶进桥涵施工用线路架空加固结构
CN209412614U (zh) 一种双块式轨枕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
CN107805987A (zh) 深厚软基路段的厚垫层泡沫轻质土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1892631B (zh) 桥梁伸缩缝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04112169U (zh) 城市轨道系统
CN110106745B (zh) 一种全应力自吻合中型轨枕
CN214992786U (zh)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
CN206828906U (zh) 一种用于地铁深基坑的临时路面铺盖结构
CN209775994U (zh) 一种高强度雕塑结构
CN210507176U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CN204875404U (zh) 路面预埋式管道交叉结构
CN208167420U (zh)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体
CN206127866U (zh) 一种预防高填土路基桥头跳车的台背
CN211547092U (zh) 一种自适应翻砟轨枕
CN205821906U (zh) 一种埋入式扣件防护罩
CN111877679B (zh) 地铁空间内高强度地板施工工艺
CN220952731U (zh)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层泥岩螺杆桩复合路基
CN208792056U (zh) 路基高桩板
CN105908579A (zh) 一种铁路轨道基础在线加固方法
CN205676745U (zh) 一种防止塌陷和裂纹的高速公路路面支撑结构
CN201835228U (zh) 桥梁伸缩缝结构
CN204875494U (zh) 适用于桥梁的简易式可伸缩桥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