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4140A -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4140A
CN110104140A CN201910591766.4A CN201910591766A CN110104140A CN 110104140 A CN110104140 A CN 110104140A CN 201910591766 A CN201910591766 A CN 201910591766A CN 110104140 A CN110104140 A CN 110104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ll
ships
light boats
slide cartridge
suppo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17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4140B (zh
Inventor
于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n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n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n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n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917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4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4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4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4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4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18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2Lifeboats, life-raft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fe-s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U形船身,船身内部设置有船身支撑体,船身支撑体外部设置有船体覆盖层,船体还包括设置于船身支撑体内的放置舱;辅助救援装置,其前端设置于所述船身前部内,其后端伸出所述船身后部;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设置于船身后部位置,位于船身支撑体与船体覆盖层之间;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于放置舱内;与船体相匹配的投掷装置。本发明具有便于救援,耐撞击,使用时无需考虑上下面等优势;本发明采用缓冲装置和装置内设置非牛顿流体的缓冲撞击方法,可将船身收到的冲击力分解吸收,对撞击起到缓冲作用,延长船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艇领域,具体涉及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最常见的救援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和救生船等,在救援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救生圈和救生衣需要投掷到被救援人员附近,但是对于远距离的溺水人员来说,不仅很难投掷,而且也不能保证其准确落到溺水者身边;而救生船虽然其速度快,但是数量有限,不能保证在每次遇险时都有救援船只在岸边等待救援,且救生船对于救援人员的开船技术有要求,需要配备专业人员,在实际的配置过程中存在局限性。故目前无人驾驶救生艇在救援方面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在无人救生艇到达落水者身边,需要落水者爬到救生艇舱内,一般的救生艇的艇身离水面会有一定高度,落水者进入船艇舱内时有一定难度,且容易造成艇身会向一侧倾斜甚至会导致艇身倾覆。同时船舱内没有对落水者进行固定的装置。
2、许多救生艇的材质需要用轻质材料做成,以减轻重量,但在其内部放置有驱动以及控制等装置,若艇身在投掷过程中或工作过程中由于撞击等外力导致破裂时,会造成内装置的损坏,进而影响救援甚至再次危及被救援者的生命,同时降低救援船艇的使用寿命。
3、救生艇投掷一般使用人力投掷,投掷力度不够以及位置不准确,投掷后需要一定的调整时间,导致救援时间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以解决目前无人救生艇救援时,被救援者进入船艇舱内时有一定难度,且容易造成艇身会向一侧倾斜甚至会导致艇身倾覆;以及艇身由于撞击等外力导致破裂时,会造成内装置的损坏,进而影响救援甚至再次危及被救援者的生命,同时降低救援船艇的使用寿命,以及救生艇投掷力度不够以及位置不准确,导致救援时间延长等技术问题,以实现方便快速准确的投掷,及便于被救援者快速进入艇身以及被固定在艇身,且加强艇身强度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包括,
船体,包括船身,船身形状为U形;船身包括船身前部以及与船身前部相连接的船身后部,船身内部设置有船身支撑体,船身支撑体外部设置有船体覆盖层,船身后部对称设置且与船身前部共同组成U形结构;船体还包括设置于船身支撑体内的放置舱;
辅助救援装置,辅助救援装置的前端设置于船身前部内,其后端伸出船身后部;
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设置于船身后部位置,位于船身支撑体与船体覆盖层之间;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于放置舱内;
投掷装置,与船体相匹配,投掷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安装有旋转支座,旋转支座与底座转动连接;在旋转支座上转动安装有可在竖直面旋转的调节盘,调节盘外圆周设置有外轮齿;在旋转支座上还转动安装有调节驱动盘,调节驱动盘的内圈设置有内轮齿,调节驱动盘与调节盘相啮合安装;调节盘上固定设置有投掷驱动件,投掷驱动件内部设置有弹性件腔体以及滑动腔;与投掷驱动件固定连接的放置支架,放置支架上设置有与船艇相匹配的放置凹槽,凹槽的中部设置有贯通的孔;放置支架下部设置有弹出件,弹性件的顶端可在放置支架的凹槽的贯通的孔中进行上下滑动。
进一步,辅助救援装置包括:
弹性件放置壳,固定设置于船身前部的内部,弹性件放置壳左右相对的壳臂上设置有凹槽;
弹性件,设置于弹性件放置壳中;
传动杆,包括横杆部以及与横杆部两端相连接的对称设置的杆体,横杆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弹性件放置壳的凹槽中,与弹性件相接触;杆体分别设置于船身后部内,杆体的端部设置有异形端部;
弧形压板,包括弧形面以及端面,弧形压板的端面与传动杆的横杆部相连接;
两个卡接杆,分别铰接于对称设置的船身后部的尾部,并可沿铰接部旋转;卡接杆包括位于其前部的端部凹槽,与端部凹槽相连接的弧形杆体,与弧形杆体相连接的磁板,在磁板作用下可使两个卡接杆贴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空间。
进一步,辅助救援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的弹性绳,卡接杆的磁板上还设置有弹性绳凹槽,弹性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弧形压板上,另一端卡接于弹性绳凹槽内,弹性绳的端部设置有卡接扣。
进一步,缓冲装置包括,滑筒组件,滑筒组件包括多个滑筒,滑筒沿船身支撑体的圆周方向以及轴向均布;伸缩杆,沿圆周方向将相邻的两个滑筒连接在一起,套接在船身支撑体的外部;连接杆,设置于轴向上两两相邻的滑筒之间;滑套,套接于连接杆上,滑套与相邻的两个滑筒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支杆,其一端与滑套转动连接;承重板,设置于滑套的外侧,所述承重板与相邻设置的两个支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滑筒内部设置有内腔,伸缩杆的两端均焊接有挡板,相邻的两个伸缩杆的挡板与滑筒的内腔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中设置有非牛顿流体。
进一步,连接杆与两组相邻的滑筒之间均通过固定座焊接。
进一步,驱动装置为喷水推进器,喷水推进器上设置有双向进水装置,双向进水装置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一挡板,所二进水口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二挡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水上救援船艇的缓冲撞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船身后部受到冲击时,承重板首先受到冲击,向船身一侧移动;此时支杆受到径向的力,带动两个滑套沿连接杆在轴向上向两侧移动;支杆将冲击力分解呈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力,并且通过挤压弹簧吸收轴向方向的力;支杆所产生的径向的力通过连接杆传导至滑筒上,使得滑筒向船身支撑体的方向移动,使得伸缩杆进入滑筒的内部,滑筒内部的非牛顿流体吸收部分冲击力,从而降低伸缩杆受到的冲击力,进而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U形船身,包括船身前部以及与船身前部相连接的船身后部,共同组成U形结构;船身内部设置有船身支撑体,船身支撑体的外部设置有船体覆盖层;放置舱,所述放置舱设置于所述船身支撑体内;辅助救援装置,所述辅助救援装置的前端设置于所述船身前部内,其后端伸出所述船身后部;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船身后部位置,位于所述船身支撑体与所述船体覆盖层之间”以及“投掷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安装有旋转支座,旋转支座与底座转动连接;在旋转支座上转动安装有可在竖直面旋转的调节盘,在旋转支座上还转动安装有调节驱动盘,调节盘上固定设置有投掷驱动件,投掷驱动件固定连接的放置支架,放置支架下部设置有弹出件”等技术方案,U形船身的结构设计,方便落水者进入船艇的U型空间内,通过辅助救援装置将落水者固定在舱体内部,并通过在船身设置缓冲装置,加强U形结构的强度,解决了“救生艇投掷力度不够以及位置不准确,导致救援时间延长,以及落水者进入船艇舱内时有一定难度以及若艇身由于撞击等外力导致破裂时,会造成内装置的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既能方便快速的将救生艇投掷到落水者周边,又能保证落水者便捷进入船艇同时保证艇身强度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中实施例包括“缓冲装置,包括滑筒组件,滑筒组件包括多个滑筒,滑筒沿船身支撑体的圆周方向以及轴向均布;伸缩杆,沿圆周方向将相邻的两个滑筒连接在一起,套接在船身支撑体的外部;连接杆,设置于轴向上两两相邻的滑筒之间;滑套,套接于连接杆上,滑套与相邻的两个滑筒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支杆,其一端与滑套转动连接;承重板,设置于滑套的外侧,承重板与相邻设置的两个支杆转动连接。”以及“滑筒内部设置有内腔,伸缩杆的两端均焊接有挡板,相邻的两个伸缩杆的挡板与滑筒的内腔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中设置有非牛顿流体”等技术方案,当所述船身后部受到冲击时,所述承重板首先受到冲击,利用支杆将冲击力分解呈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力,并且通过挤压弹簧吸收轴向方向的力;径向的力通过连接杆传导至滑筒上,使得所有的滑筒向船身支撑体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伸缩杆进入所述滑筒的内部,所述滑筒内部的非牛顿流体对所述伸缩杆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进而降低船艇后部受到的冲击力时的破坏程度,提高了U形船艇的强度,延长船艇使用寿命。
3.本发明实施例包括“辅助救援装置包括弹性件放置壳,设置于弹性件放置壳中的弹性件,传动杆,弧形压板,铰接于对称设置的船身后部的尾部并可沿铰接部旋转的两个卡接杆;卡接杆设置有磁板,磁板可使两个卡接杆贴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空间。”等技术方案,当人接触到弧形压板,靠在上面时,即可压缩弹性件,使得传动杆的头部脱离卡接杆端部凹槽的卡接,卡接杆由于磁力相吸,两个卡接杆端部贴合在一起,将落水者卡在船艇中。U形船艇不便于固定落水者的技术问题,达到只要进入U形圈,即可将落水者固定在船艇上的技术效果。
4.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双向进水装置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一挡板,第二进水口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二挡板”等技术方案,可通过挡板的自重进行翻转,堵住进水口或者打开进水口,达到无论救援机器人从船上、岸上、或者飞机上被投掷进水中时的朝上面如何,救援机器人都能被正常的喷水推进,以此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水上救援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船身支撑体与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中D-D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新型水上救援艇的投掷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新型水上救援艇的投掷装置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新型水上救援艇在投掷装置上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0-船体、11-船身、111-船身前部、112-船身后部、113-U形尾部、114船身支撑体、115-船体覆盖层、12-放置舱、13-拖拽把手;20-辅助救援装置、21-弹性件放置壳、22-弹性件、23-弧形压板、24-传动杆、241-杆体、242-异形端部、25-卡接杆、251-端部凹槽、252-弧形杆体、253-磁板、254-弹性绳凹槽、26-弹性绳;30-缓冲装置、31-伸缩杆、32-滑筒、33-连接杆、34-支杆、35-连接基座、36-承重板、37-非牛顿流体、38-挡板、39-滑套;40-驱动装置、50-双向进水装置、51-第一进水口、52-第一挡板、53-第二挡板、54-第二进水口;60-投掷装置、61-底座、62-旋转支座、621-转轴、63-调节盘、64-调节驱动盘、641-操作杆、65-投掷驱动件、651-滑动腔、652-弹性件腔体、653-让位凹槽、 66-放置支架、67-固定支架、68-弹出件、681-滑动杆、682-压缩杆、683-操作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救援船艇的结构如图1到图7所示,主要包括船体10,辅助救援装置20,缓冲装置30,驱动装置40。
船体10,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船身11和放置舱12,船身11形状为U形;船身11包括船身前部111以及与船身前部111相连接的船身后部112;船身后部112对称设置且与船身前部111共同组成U形结构;船身11内部设置有船身支撑体114;船身支撑体114的外部设置有船体覆盖层115。放置舱12,设置于船身支撑体114内。辅助救援装置20,辅助救援装置20的前端设置于船身前部111内,其后端伸出船身后部112。缓冲装置30,设置于船身后部112位置,位于船身支撑体114与船体覆盖层115之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U形船身的设计,方便落水者进入船艇,通过辅助救援装置20将落水者固定在舱体内部,并通过在船身后部112设置缓冲装置30,加强U形结构的强度,解决了“落水者进入船艇舱内时有一定难度以及若艇身由于撞击等外力导致破裂时,会造成内装置的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既能保证落水者便捷进入船艇同时保证艇身强度的技术效果。
与上述救援船艇相匹配的投掷装置60,如图8-图10所示,主要包括底座61,在底座61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支座62,在旋转支座62上转动安装有可在竖直面旋转进行角度调节的调节盘63,调节盘63上固定有弹出装置,所述弹出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弹出件,通过弹出装置驱动第二弹出件给到放置在放置支架66上的船艇推力,将船艇投掷到需要救援者的附近。投掷装置60与本申请的救援船艇相配合,既可以作为救援船艇放置装置又可以在投掷的时候通过水平与竖直角度的调节,以及调节弹力的大小,进而将救生艇投掷到合适的位置,能使得救援艇快速靠近北救援者,节省救援时间。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投掷装置,包括:
船体10,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船身11和放置舱12。船身11形状为U形,U形船身11方便落水者进入船艇;船身11包括船身前部111以及与船身前部111相连接的船身后部112;船身后部112对称设置且与船身前部111共同组成U形结构,船身后部112设置有U形尾部113;船身11还设置有拖拽把手13,便于落水者抓握或拖拽船艇;船身11内部设置有船身支撑体114,船身支撑体114的材质属于轻质材料,但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船身支撑体114内部可以设置放置物品的舱体;船身支撑体114的外部设置有船体覆盖层115。放置舱12,设置于船身支撑体114内,用于放置控制装置,驱动装置40等部件。
辅助救援装置20,如图1、图5、图6及图7所示,辅助救援装置20的前端设置于船身前部111内,其后端伸出船身后部112。具体的,辅助救援装置20包括:
弹性件放置壳21,固定设置于船身前部111的内部,弹性件放置壳21左右相对的壳臂上设置有凹槽;
弹性件22,设置于弹性件放置壳21中;
传动杆24,包括横杆部以及与横杆部两端相连接的对称设置的杆体241,横杆部滑动设置于弹性件放置壳21的凹槽中,与弹性件22相接触;杆体241分别设置于船身后部112内,杆体241的端部设置有异形端部242,异形端部242的头部是滑动圆头。
弧形压板23,包括弧形面以及端面,弧形压板23的端面与传动杆24的横杆部相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两个卡接杆25,分别铰接于对称设置的船身后部112的U形尾部113,并可沿铰接部旋转。卡接杆25包括位于其前部的端部凹槽251,与端部凹槽251相连接的弧形杆体252,位于其尾端部与弧形杆体252连接的磁板253,在磁板253的磁力作用下可使两卡接杆25贴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空间。端部凹槽251内设置有凹坑,凹坑与滑动圆头相配合,滑动圆头可在端部凹槽251内滑动,端部凹槽251的宽度大于卡接杆25的直径,使得传动杆24的滑动圆头脱离卡接杆25的端部凹槽251中的凹坑后,两个卡接杆25在磁板253作用下可绕各自的铰接点旋转相吸,端部凹槽251旋转一定角度,此时传动杆24的滑动圆头可以与端部凹槽251相滑动卡接。当施救完成,落水者从U形艇身中出去后,卡接杆25分离复位时,传动杆24的滑动圆头可以沿着卡接杆25的端部凹槽251滑动,重新卡接到端部凹槽251的凹坑中,以备下次使用。弧形杆体252形状为弧形。
为了保证固定更加牢固,辅助救援装置20还包括对称设置的弹性绳26,卡接杆25的磁板253上还设置有弹性绳凹槽254,弹性绳2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弧形压板23上,另一端卡接于弹性绳凹槽254内,两侧的弹性绳26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磁性卡接扣,使得两侧的弹性绳26在两个磁板253互相贴合时通过磁性卡扣卡接,同时将弹性绳26从弹性绳凹槽254内部弹出,使得弹性绳26收缩压住落水者。
当人接触到弧形压板23,靠在上面时,即可压缩弹性件22,使得传动杆24的头部脱离卡接杆25端部凹槽251的卡接,卡接杆25由于磁力相吸,两个卡接杆25端部贴合在一起,将落水者卡在船艇中。U形船艇不便于固定落水者的技术问题,达到只要进入U形圈,即可将落水者固定在船艇上。
缓冲装置30,设置于船身后部112位置,位于船身支撑体114与船体覆盖层115之间。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缓冲装置30包括滑筒组件,伸缩杆31,连接杆33,滑套39,支杆34和承重板36,其中:
滑筒组件包括多个滑筒32,滑筒32沿船身支撑体114的圆周方向以及轴向均布。伸缩杆31,沿圆周方向将相邻的两个滑筒32连接在一起,套接在所述船身支撑体114的外部,伸缩杆31的两端均焊接有挡板38;所述滑筒32内部设置有内腔,相邻的两个伸缩杆31的挡板38与滑筒32的内腔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中设置有非牛顿流体37,通过非牛顿流体37承受冲击力。连接杆33,设置于轴向上两两相邻的所述滑筒32之间。滑套39,套接于连接杆33上,滑套39与相邻的两个滑筒32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连接杆33与两组相邻的滑筒32之间均通过固定座焊接,提高连接杆33与滑筒32之间的稳定性。支杆34,其一端与滑套39转动连接。承重板36,设置于滑套39的外侧,承重板36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基座35,承重板36与相邻设置的两个支杆34之间通过连接基座35转动连接,使得支杆34与承重板36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
本发明中涉及的非牛顿流体37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广泛存在于生活、生产和大自然之中。绝大多数生物流体都属于现在所定义的非牛顿流体。人身上血液、淋巴液、囊液等多种体液,以及像细胞质那样的“半流体”都属于非牛顿流体。
本发明的新型水上救援船艇的缓冲撞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船身后部112受到冲击时,承重板36首先受到冲击,向船身11一侧移动;此时支杆34受到径向的力,带动两个滑套39沿连接杆33在轴向上向两侧移动;支杆34将冲击力分解呈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力,并且通过挤压弹簧吸收轴向方向的力;支杆34所产生的径向的力通过连接杆33传导至滑筒32上,使得所有的滑筒32向船身支撑体114的方向移动,使得伸缩杆31进入所述滑筒32的内部,在此过程,滑筒32内部的非牛顿流体吸收部分冲击力,从而降低伸缩杆31受到的冲击力,进而起到缓冲的作用,解决船艇后部受到较大冲击力易破损的问题,延长船艇使用寿命。
驱动装置40,设置于放置舱12内,驱动装置40可以为喷水推进器,喷水推进器上设置有双向进水装置50。如图2所示,双向进水装置50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进水口51和第二进水口54,第一进水口51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一挡板52,第二进水口54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二挡板53,喷水推进器可以为电动喷水推进器。具体的第一进水口51和第二进水口54分别设置于喷水推进器的上下两侧,第一进水口51和第二进水口54优选设置为水平方向,以实现与水接触面积的最大化。船身11上对应第一进水口51和第二进水口54位置处设有相应的开口。
第一挡板52和第二挡板53形状大小的设计原则为: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第一挡板52和第二挡板53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可以分别盖住所述第一进水口51或第二进水口54,以阻挡水流的进入。同时,双向进水装置50的进水控制原理为:当第一进水口51在上,第二进水口54在下时,第一挡板52自然盖住第一进水口51并阻挡水流从第一进水口51进入,第二挡板53与第二进水口54内壁相贴,完全将第二进水口54打开,此时水可以从第二进水口54进入,实现喷水推进;而当第二进水口54在上,第一进水口51在下时,第一挡板52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绕铰接轴翻转,使第一进水口51畅通,同时第二挡板53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绕铰接轴翻转,盖住第二进水口54,此时水可以从第一进水口51进入,同样实现喷水推进。该双向进水装置50可通过第一挡板52和第二挡板53的自重进行翻转,堵住进水口或者打开进水口,达到无论救援船艇从船上、岸上、或者飞机上被投掷进水中时的朝上面如何,救援救援船艇都能被正常的喷水推进,以此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的技术效果。
投掷装置60,如图10 所示,投掷装置60与上述新型救援艇的船体10相匹配,如图8和图9所示,投掷装置60主要包括底座61,底座61上竖直安装有旋转支座62,旋转支座62的底部设置有转轴621,旋转支座62通过转轴621安装在底座61上,使得旋转支座62可以在底座61上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
旋转支座6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旋转安装有调节盘63,调节盘6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外轮齿,调节盘63旋转配合安装有调节驱动盘64,调节驱动盘64的内圈设置有内轮齿,调节驱动盘64的内轮齿与调节盘63的外圆周上的轮齿相配合,调节驱动盘64与旋转支座62的凹槽旋转配合,调节驱动盘64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操作杆641,便于操作者抓握,对调节盘63的角度进行调节。调节盘63上固定设置有投掷驱动件65,可通过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投掷驱动件65内部设置有弹性件腔体652和滑动腔651,弹性件腔体652内部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件腔体652的外侧上设置有让位凹槽653。弹性件腔体652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腔651。
旋转支座62的上部固定设置有放置支架66,如图8及图9所示,放置支架66通过固定支架67固定于投掷驱动件65上,放置支架66的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凹槽的宽度与船艇的厚度相适应,便于船艇的固定与放置。放置支架66的凹槽底部中心的为贯通的,使得船艇放入后,船艇的船身前部111卡到凹槽底部中心贯通的位置,如图10 所示。凹槽底部中心的下部设置有弹出件68,弹出件68可沿凹槽底部中心上下滑动,弹出件68的上部与船艇的船身前部111相接触,弹出件68的下部连接有滑动杆681,滑动杆681与滑动腔651滑动配合,滑动腔651设置有防止滑动杆681脱出的限位环。弹出件68的下部还连接有压缩杆682,压缩杆682的下端面与弹性件腔体652中的弹性元件相接触,压缩杆682上还设置有操作把手683,操作把手683可以通过让位凹槽653向下移动。
使用时,依据救生艇的使用场景,底座61可以选择固定在的某一位置,也可在底座61底部设置滑轮,便于随时移动。未使用时,救生艇船头朝下放在放置支架66上,当需要投掷时,依据救生艇与需要救援者的位置,通过水平旋转旋转支座62,以及通过操作杆641转动调节驱动盘64,进而驱动调节盘63旋转,使得调节盘63进行一定角度的倾斜,带动放置支架66倾斜一定角度, 进而使得船艇保持一个恰当的投掷角度。投掷之前握住操作把手683将压缩杆682向下移动,压缩弹性件腔体652中的弹性元件,依据投射的远近控制压缩量,然后松开,使得弹性元件给到压缩杆682弹力,进而弹出件68推动船艇前端,将其推出放置支架66,投向被救援者,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投掷方位比较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中,U形船身11方便落水者进入船艇,通过辅助救援装置20将落水者固定在舱体内部,并通过在船身后部112设置缓冲装置30,加强U形结构的强度,解决了“落水者进入船艇舱内时有一定难度以及若艇身由于撞击等外力导致破裂时,会造成内装置的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既能保证落水者便捷进入船艇同时保证艇身强度的技术效果,同时双向进水装置50可以使得施救者不用考虑船艇的向上面,将救援船艇扔到水里即可,加快救援进程,降低救援难度,利用投掷装置60可以既可以便于U型艇在母船上或者岸上的放置,也便于需要救援时,能快速找准方向,利用投掷装置60适当的弹力,将救援艇投掷到需要救援者的附近,可以节省救援时间,缩短救援进程,且投掷装置60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专业技巧即可操作,适用性广。
本发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只为描述结构的方便,并不形成对技术方案的限定。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所述船体包括船身,所述船身形状为U形;所述船身包括船身前部以及与所述船身前部相连接的船身后部,所述船身内部设置有船身支撑体,所述船身支撑体外部设置有船体覆盖层,所述船身后部对称设置且与所述船身前部共同组成U形结构;所述船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船身支撑体内的放置舱;
辅助救援装置,所述辅助救援装置的前端设置于所述船身前部内,其后端伸出所述船身后部;
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船身后部位置,位于所述船身支撑体与所述船体覆盖层之间;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放置舱内;
投掷装置,与所述船体相匹配,所述投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竖直安装有旋转支座,所述旋转支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支座上转动安装有可在竖直面旋转的调节盘,所述调节盘外圆周设置有外轮齿;在所述旋转支座上还转动安装有调节驱动盘,所述调节驱动盘的内圈设置有内轮齿,所述调节驱动盘与所述调节盘相啮合安装;所述调节盘上固定设置有投掷驱动件,所述投掷驱动件内部设置有弹性件腔体以及滑动腔;与所述投掷驱动件固定连接的放置支架,所述放置支架上设置有与船艇相匹配的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部设置有贯通的孔;所述放置支架下部设置有弹出件,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可在所述放置支架的凹槽的贯通的孔中进行上下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救援装置包括:
弹性件放置壳,固定设置于所述船身前部的内部,所述弹性件放置壳左右相对的壳臂上设置有凹槽;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弹性件放置壳中;
传动杆,包括横杆部以及与所述横杆部两端相连接的对称设置的杆体,所述横杆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弹性件放置壳的凹槽中,与所述弹性件相接触;所述杆体分别设置于所述船身后部内,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异形端部;
弧形压板,包括弧形面以及端面,所述弧形压板的端面与所述传动杆的横杆部相连接;
两个卡接杆,分别铰接于对称设置的所述船身后部的尾部,并可沿铰接部旋转;所述卡接杆包括位于其前部的端部凹槽,与所述端部凹槽相连接的弧形杆体,与所述弧形杆体相连接的磁板,在所述磁板所用下可使两个所述卡接杆贴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救援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的弹性绳,所述磁板上还设置有弹性绳凹槽,所述弹性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形压板上,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弹性绳凹槽内,所述弹性绳的端部设置有卡接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筒组件,所述滑筒组件包括多个滑筒,所述滑筒沿所述船身支撑体的圆周方向以及轴向均布;伸缩杆,沿圆周方向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滑筒连接在一起,套接在所述船身支撑体的外部;连接杆,设置于轴向上两两相邻的所述滑筒之间;滑套,套接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滑套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滑筒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支杆,其一端与所述滑套转动连接;承重板,设置于所述滑套的外侧,所述承重板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杆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筒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焊接有挡板,相邻的两个所述伸缩杆的挡板与滑筒的内腔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中设置有非牛顿流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两组相邻的所述滑筒之间均通过固定座焊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喷水推进器,所述喷水推进器上设置有双向进水装置,所述双向进水装置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侧壁上铰接有第二挡板。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上救援船艇的缓冲撞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船身后部受到冲击时,所述承重板首先受到冲击,向船身一侧移动;此时所述支杆受到径向的力,带动两个所述滑套沿所述连接杆在轴向上向两侧移动;所述支杆将冲击力分解呈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力,并且通过挤压所述弹簧吸收轴向方向的力;所述支杆所产生的径向的力通过所述连接杆传导至所述滑筒上,使得所述滑筒向船身支撑体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伸缩杆进入所述滑筒的内部,所述滑筒内部的所述非牛顿流体吸收部分冲击力,从而降低所述伸缩杆受到的冲击力,进而起到缓冲的作用。
CN201910591766.4A 2019-07-03 2019-07-03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Active CN110104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1766.4A CN110104140B (zh) 2019-07-03 2019-07-03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1766.4A CN110104140B (zh) 2019-07-03 2019-07-03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4140A true CN110104140A (zh) 2019-08-09
CN110104140B CN110104140B (zh) 2019-09-20

Family

ID=67495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1766.4A Active CN110104140B (zh) 2019-07-03 2019-07-03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414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7192A (zh) * 2020-11-25 2021-02-26 烟台职业学院 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
CN117048808A (zh) * 2023-07-28 2023-11-14 吉艾尼氢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抓取功能的无人救生船
CN117048808B (zh) * 2023-07-28 2024-06-07 吉艾尼氢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抓取功能的无人救生船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7380A (ja) * 1993-02-27 1994-09-06 Achilles Corp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ボート
CN207257949U (zh) * 2017-10-16 2018-04-20 武汉深海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推进装置及水上推进装置
CN108482583A (zh) * 2018-02-13 2018-09-04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无人艇布放回收的四自由度弹射机构
CN207875944U (zh) * 2018-01-26 2018-09-18 深圳九洲海全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救生设备、遥控器及遥控救生系统
CN109250048A (zh) * 2018-11-02 2019-01-22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救生器
CN109436248A (zh) * 2018-11-21 2019-03-08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航海用救援装置
CN209064330U (zh) * 2018-11-08 2019-07-05 上海丞士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推进装置的救生船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7380A (ja) * 1993-02-27 1994-09-06 Achilles Corp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ボート
CN207257949U (zh) * 2017-10-16 2018-04-20 武汉深海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推进装置及水上推进装置
CN207875944U (zh) * 2018-01-26 2018-09-18 深圳九洲海全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救生设备、遥控器及遥控救生系统
CN108482583A (zh) * 2018-02-13 2018-09-04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无人艇布放回收的四自由度弹射机构
CN109250048A (zh) * 2018-11-02 2019-01-22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救生器
CN209064330U (zh) * 2018-11-08 2019-07-05 上海丞士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推进装置的救生船
CN109436248A (zh) * 2018-11-21 2019-03-08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航海用救援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7192A (zh) * 2020-11-25 2021-02-26 烟台职业学院 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
CN117048808A (zh) * 2023-07-28 2023-11-14 吉艾尼氢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抓取功能的无人救生船
CN117048808B (zh) * 2023-07-28 2024-06-07 吉艾尼氢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抓取功能的无人救生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4140B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13207A (en) Airborne rescue device
CN110104140B (zh) 新型水上救援船艇及其缓冲撞击方法
KR20190102342A (ko) 해상구조드론
CN208585393U (zh) 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
WO2022037041A1 (zh) 一种水上急救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CN108674603B (zh) 一种智能湖面救生船及救生方法
US9284029B2 (en) Helicopter external life raft pod
WO2018121226A1 (zh) 一种水上滑行设备
CN209795782U (zh) 一种救援落水人员的带圆环救援设备
CN111409795A (zh) 一种基于救生浮板的救生控制方法
CN108791755A (zh) 一种船用海上撤离系统
CN210000532U (zh) 一种薄冰面救援设备
US2704192A (en) Aircraft combining balloon and helicopter
US2361949A (en) Torpedo carrier and discharger
CN217048996U (zh) 一种用于海洋救援用无人机
CN211969697U (zh) 一种拆分组合式救生船
CN208731186U (zh) 一种伸缩装置及使用该伸缩装置的船用海上撤离系统
CN108263577B (zh) 遥控救生圈
CN207809728U (zh) 遥控救生圈
CN22022863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充气船用组装式拍摄支架
CN207029504U (zh) 一种水上救援绳索抛投器
CN215826947U (zh) 一种防汛应急用自救装置
CN220786096U (zh) 一种水上救生手环
CN108891541A (zh) 一种伸缩装置及使用该伸缩装置的船用海上撤离系统
CN218786072U (zh) 一种海上救援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