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5970A - 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 Google Patents

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5970A
CN110095970A CN201910072660.3A CN201910072660A CN110095970A CN 110095970 A CN110095970 A CN 110095970A CN 201910072660 A CN201910072660 A CN 201910072660A CN 110095970 A CN110095970 A CN 110095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nsfer mechanism
force transfer
wobble
tight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26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5970B (zh
Inventor
荒川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95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5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5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5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1/00Click devices; Stop clicks; Clutch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1/00Click devices; Stop clicks; Clutches
    • G04B11/006Clutch mechanism between two rotating members with transfer of movement in only one direction (free runn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1/00Click devices; Stop clicks; Clutches
    • G04B11/02Devices allowing the motion of a rotatable part in only one direction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7/00Combined normal and automatic winding up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5/00Automatic winding up
    • G04B5/02Automatic winding up by self-winding caus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wat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动上条时的能量损失。所述卷紧力传递机构具备:摆动传动轮(33),其与通过柄轴(17)的操作而旋转的小钢轮(20)啮合;摆动轮(34),其与摆动传动轮(33)啮合,且被设置成能够绕摆动传动轮(33)的轴心(C)摆动,从而移动至与大钢轮(14)啮合的啮合位置、和解除与大钢轮(14)的啮合的退避位置;以及摆动杆(40),其能够将摆动轮(34)保持于退避位置。

Description

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背景技术
关于将发条作为轮系驱动的能量源的机械式钟表,存在如下情况:并用操作柄轴进行卷紧的手动上条机构、和基于摆锤的旋转的自动上条机构,来作为将发条卷紧的机构。
关于手动上条机构,手动旋转与柄轴成一体的柄头,由此,将该旋转从离合轮经由立轮、小钢轮以及传动中间轮传递至传动轮。然后,使与传动轮啮合的大钢轮旋转,从而将发条卷紧。
另一方面,关于自动上条机构,将摆锤的旋转从与摆锤成一体的外圈(一号轮)传递至一号传动轮,通过该一号轮驱动进给部件,并通过进给部件的驱动而使传动轮向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使得与传动轮啮合的大钢轮旋转,从而将发条卷紧。
在此,在自动上条机构中,通过进给部件使传动轮向一个方向旋转,但是,在该传动轮上啮合有手动上条机构的传动中间轮。在这样的结构中,自动上条机构中的摆锤的旋转能量并不是仅为了将发条卷紧而被消耗的,还被消耗为使手动上条机构的传动中间轮、小钢轮以及立轮旋转。因此,提出有如下的技术:使传动中间轮能够摆动,在使自动上条机构动作时,将传动中间轮与传动轮的啮合解除。
另外,在该技术中还具有弹簧状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用于在自动上条时维持传动中间轮与传动轮的啮合状态。由此,在手动上条时,传动中间轮与传动轮的啮合状态被维持。与此相对,在自动上条时,克服保持部件的弹力而将传动中间轮与传动轮的啮合解除,从而不会使传动中间轮、小钢轮以及立轮旋转。由此,减少了自动上条机构的能量损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9667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的以往技术的情况下,需要在自动上条时克服保持部件的弹力使自动上条机构动作。因此,很难说能够有效地解决自动上条机构的能量损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动上条时的能量损失的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卷紧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卷紧力传递机构具备:摆动传动轮,其与通过柄轴的操作而旋转的小钢轮啮合;摆动轮,其与所述摆动传动轮啮合,且被设置成能够绕所述摆动传动轮的旋转中心摆动,从而移动至与大钢轮啮合的啮合位置、和解除与大钢轮的啮合的退避位置;以及退避位置保持构件,其能够将所述摆动轮保持于所述退避位置。
这样,摆动轮被退避位置保持构件保持于通常的解除了与大钢轮的啮合的退避位置。即,在自动上条时而使大钢轮旋转时,大钢轮和摆动轮不啮合,且该状态被维持。因此,不会对大钢轮施加多余的负荷,防止了大钢轮的旋转被传递至摆动传动轮或小钢轮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动上条时的能量损失。
本发明的卷紧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卷紧力传递机构具备啮合位置保持构件,所述啮合位置保持构件能够将所述摆动轮保持于所述啮合位置。
通过这样构成,在手动上条时,能够使摆动轮和大钢轮一直啮合。因此,能够尽可能减少在摆动轮和大钢轮啮合时所产生的声音和冲击的次数。因此,能够提供好用的卷紧力传递机构。
本发明的卷紧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卷紧力传递机构具备摆动支承件,所述摆动支承件支承所述摆动轮,且沿着所述摆动轮的摆动轨迹形成有开口部,所述摆动轮被固定于摆动轮轴的一端,所述摆动轮轴被贯穿插入所述开口部中,所述摆动轮轴夹着所述摆动支承件在基端设置有与所述摆动支承件接触的凸缘部,所述退避位置保持构件和所述啮合位置保持构件是施加将所述凸缘部按压于所述摆动支承件的力的弹性体。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利用在将凸缘部按压于摆动支承件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而将摆动轮保持于退避位置或啮合位置。因此,能够使退避位置保持构件和啮合位置保持构件成为简单的结构,且能够尽可能地使其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卷紧力传递机构中,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是末端介于所述摆动支承件与所述摆动轮之间的板簧,所述板簧的基端被支承成能够绕所述摆动传动轮的旋转中心旋转。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弹性体配置于较小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卷紧力传递机构更加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卷紧力传递机构中,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具有:C字状的支承部,其形成为将支承所述摆动传动轮的支承轴的周围包围;和杆部,其从所述支承部的两端部向所述摆动轮伸出,所述杆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在所述摆动轮轴的轴向上弹性地倾倒。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弹性体成为简单的结构,且能够将其配置于小空间中。另外,通过调整支承部与杆部的弯曲角度,能够容易地调整对摆动轮轴的凸缘部进行按压的作用力。因此,能够提供小型且好用的卷紧力传递机构。
本发明的机芯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卷紧力传递机构。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供可有效地减少自动上条时的能量损失的机芯。
本发明的机械式钟表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机芯。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供可有效地减少自动上条时的能量损失的机械式钟表。
根据本发明,摆动轮被退避位置保持构件保持于通常的解除了与大钢轮的啮合的退避位置。即,在自动上条时而使大钢轮旋转时,大钢轮和摆动轮不啮合,且该状态被维持。因此,不会对大钢轮施加多余的负荷,防止了大钢轮的旋转被传递至摆动传动轮或小钢轮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动上条时的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械式钟表的外观俯视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俯视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柄轴和卷紧力传递机构周边的详情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I-I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摆动杆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摆动杆在自然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将自然状态下的摆动杆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芯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机械式钟表;10:机芯;14:大钢轮;17:柄轴;20:小钢轮;30:卷紧力传递机构;32:摆动支承件;33:摆动传动轮;34:摆动轮;38:开口部;39:摆动轮轴;40:摆动杆(退避位置保持构件、啮合位置保持构件);41:轴主体;42:头部(凸缘部);44:支承部;45a、45b:杆部;C:轴心(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机械式钟表)
图1是机械式钟表1的外观俯视图。
并且,通常将机械式钟表1的包含驱动部分的机械体称作“机芯10”。将表盘4、指针(时针5、分针6、秒针7)安装于该机芯10后放入钟表壳体3中而形成为完成品的状态被称为机械式钟表的“成品”。将构成机械式钟表1的基板的底板11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体3的玻璃2的一侧(存在表盘的一侧)称作机芯10的“背面侧”。另外,将底板11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体3的壳体后盖的一侧(与表盘相反的一侧)称作机芯10的“正面侧”。另外,以下说明的各齿轮都是以机芯10的正反面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来设置的。
如图1所示,机械式钟表1的成品在由未图示的壳体后盖和玻璃2构成的钟表壳体3内具备:机芯10;表盘4,其具有表示至少与时间相关的信息的刻度等;以及指针,其包括表示小时的时针5、表示分钟的分针6以及表示秒钟的秒针7。机械式钟表1是所谓的自动上条式的手表。在自动上条时,机械式钟表1借助用户的移动而使未图示的摆锤旋转,由此,作为动力源的未图示的发条通过自动上条轮系(包含后述的大钢轮14)而被卷紧。另外,对于机械式钟表1,也能够手动地通过大钢轮14来将未图示的发条卷紧。在手动上条时,在机械式钟表1中,通过使柄头8旋转,由此通过后述的卷紧力传递机构30(手动上条轮系)将发条23卷紧(在后面叙述卷紧力传递机构30的详细动作)。
(机芯)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机芯10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机芯10具备:底板11;设置于底板11的柄轴17;配置得比底板11靠正面侧的轮系支承件12;卷紧力传递机构30,其被设置于轮系支承件12;以及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底板11和轮系支承件12之间的条盒轮13、大钢轮14、未图示的正面侧轮系及擒纵调速机构18等,其中,所述大钢轮14被配置成与条盒轮13同轴。未图示的正面侧轮系是将条盒轮13的动力传递至擒纵调速机构18的动力传递机构,具有二号轮、三号轮、四号轮(均未图示)等。擒纵调速机构具有摆轮游丝机构15、擒纵轮16等,并且借助通过正面侧轮系传递的条盒轮13的动力以固定的周期振动。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柄轴17和卷紧力传递机构30周边的详情的俯视图,示出了将图2的底板11和轮系支承件12卸下后的状态。
柄轴17以能够在与正面侧轮系的旋转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移动、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底板11。柄轴17通过具有拉档、离合杆、离合杆弹簧等的未图示的切换机构(未图示)来决定轴方向上的位置。另外,立轮24以能够相对于柄轴17旋转、且不能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柄轴17的引导轴部。
在这样的柄轴17的基端,一体地设置有柄头8。在使柄头8旋转时,柄轴17旋转。
另外,离合轮19以能够相对于柄轴17在轴向上移动且不能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柄轴17的比立轮24靠末端侧处。这些立轮24和离合轮19被设置成能够互相啮合。另外,离合轮19构成为能够与未图示的拨针轮啮合,其中,所述拨针轮在进行对时时被使用。另一方面,小钢轮20与立轮24啮合。小钢轮20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小钢轮轴22(参照图4),所述小钢轮轴22被设置于轮系支承件12。
基于这样的结构,在对机械式钟表1手动上条时,将柄轴17设置在沿着轴向最靠近机芯10的内侧的第1柄轴位置处(第0级)。在该第1柄轴位置,立轮24和离合轮19啮合。如果在状态下使柄轴17旋转,则立轮24通过离合轮19的旋转而旋转。并且,通过使该立轮24旋转,由此使得与该立轮24啮合的小钢轮20旋转。并且,通过使该小钢轮20旋转,由此,大钢轮14通过卷紧力传递机构30而旋转。通过使该大钢轮14旋转,由此将收纳于条盒轮13的未图示的发条卷紧。
图4是沿图2中的I-I线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条盒轮13具备:收纳有未图示的发条的条盒21;以及,被底板11和未图示的条盒夹板支承成能够旋转的条轴等。并且,通过使大钢轮14旋转,由此,条轴旋转,发条被卷紧。另外,条盒21借助发条开卷时的弹力而旋转,从而驱动正面侧轮系。
(卷紧力传递机构)
如图3、图4所示,卷紧力传递机构30的主结构为:摆动支承件32,其通过固定小螺钉31被固定于轮系支承件12的正面侧;摆动传动轮33,其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摆动支承件32;摆动轮34,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摆动支承件32;以及摆动杆40,其使摆动轮34相对于摆动支承件32产生摩擦阻力。
摆动支承件32是在从条盒21的外周部中的稍微离开小钢轮20的位置到小钢轮20的外周部之间以变长的方式延伸的板状的部件。摆动支承件32的长度方向上的、位于条盒21的外周侧的基端侧被固定小螺钉31固定于轮系支承件12。另外,在摆动支承件32上,在长度方向上的位于小钢轮20侧的末端侧,形成有能够供轮系支承件12的圆筒部35插入的贯通孔32a。
轮系支承件12的圆筒部35以朝向正面侧突出的方式形成。该圆筒部35的末端被插入摆动支承件32的贯通孔32a中。在圆筒部35中插入有支承小螺钉36。支承小螺钉36的头部36a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将支承小螺钉36的与头部36a相反的一侧的末端从圆筒部35的正面侧插入,以头部36a和摆动支承件32抵接的方式将轮系支承件12和摆动支承件32的末端侧固定在一起。
另外,在轮系支承件12与摆动支承件32之间,带凸缘的衬套37的内周面嵌合于圆筒部35的外周面上。带凸缘的衬套37以外凸缘部37a朝向摆动支承件32侧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带凸缘的衬套37,在轮系支承件12与摆动支承件32之间确保有间隙。摆动传动轮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该间隙中的带凸缘的衬套37的除外凸缘部37a之外的外周面上。摆动传动轮33与小钢轮20啮合。
另外,在摆动支承件32上,在固定小螺钉31与支承小螺钉36之间的大致中间处形成有开口部38。在从正面侧观察时,开口部38形成为以支承小螺钉36的轴心C为中心的圆弧状。在开口部38中贯穿插入有摆动轮轴39。
摆动轮轴39具有:轴主体41;和圆板状的头部42,其一体地形成于轴主体41的基端侧。开口部38在短边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形成为能够使轴主体41贯穿插入且不能使头部42贯穿插入的大小。并且,将摆动轮轴39的与头部42相反的一侧的末端从摆动支承件32的正面侧插入,使头部42与摆动支承件32的正面侧的面32b抵接。因此,摆动轮轴39能够沿着开口部38摆动,即,能够以支承小螺钉36的轴心C为中心进行摆动。
另外,在轴主体41上,在轴向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整周地通过阶梯而缩颈形成的收缩部43。收缩部43与头部42之间的宽度W被设定为比摆动支承件32的板厚稍大的程度。并且,摆动轮34被嵌合固定于轴主体41的比收缩部43靠末端侧处。因此,摆动轮34与摆动轮轴39成一体地旋转。
摆动轮34与摆动传动轮33啮合。由于摆动轮34与沿着摆动支承件32的开口部38摆动的摆动轮轴39成为一体,因此,摆动轮34一边维持与摆动传动轮33的啮合一边进行摆动。
另外,摆动轮34的摆动方向是接近/远离大钢轮14的方向。摆动轮34形成为还能够与大钢轮14啮合。因此,摆动轮34随着摆动而与大钢轮14啮合或者解除啮合。
图5是摆动杆40的俯视图。
如图3~图5所示,摆动杆40沿着摆动支承件32配置在与摆动轮轴39的收缩部43对应的位置处。
摆动杆40是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形成的板簧。摆动杆40具有支承部44,所述支承部44能够滑动地嵌合于带凸缘的衬套37的外凸缘部37a的外周面上。在从正面侧观察时,支承部44形成为C字状,且以开口朝向摆动轮轴39侧的方式配置。在支承部44的两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朝向摆动轮轴39侧伸出的一对杆部45a、45b。
这些杆部45a、45b的末端侧被安装于摆动轮轴39的收缩部43。在杆部45a、45b上,分别在与收缩部4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接纳该收缩部43的凹部46a、46b。在从正面侧观察时,凹部46a、46b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各凹部46a、46b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与收缩部43的半径大致相等。
另外,杆部45a、45b形成为:它们之间的除了凹部46a、46b之外的间隙K小于摆动轮轴39的轴径。摆动轮轴39的收缩部43被这样形成的杆部45a、45b从径向外侧夹持。
而且,在杆部45a、45b的末端的互相对置的侧边上,以杆部45a、45b的间隔随着朝向末端而逐渐扩大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部47a、47b。这些倾斜部47a、47b作为将摆动轮轴39从杆部45a、45b的末端侧插入时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
即,在将摆动轮轴39插入杆部45a、45b之间时,摆动轮轴39被倾斜部47a、47b平滑地引导至杆部45a、45b之间。而且,在将杆部45a、45b朝向摆动轮轴39推入时,杆部45a、45b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被摆动轮轴39扩开。然后,在摆动轮轴39到达杆部45a、45b的凹部46a、46b时,这些杆部45a、45b由于杆部45a、45b的复原力而接近。这样,杆部45a、45b以将摆动轮轴39搭扣固定的方式进行夹持。
图6是摆动杆40在安装于收缩部43之前的自然状态(以下,仅称为自然状态)下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将自然状态的摆动杆40组装于机械式钟表1(机芯10)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在此,如图6所示,在自然状态下,摆动杆40以杆部45a、45b相对于支承部44成规定角度θ的方式弯曲形成。
并且,如图7所示,在将摆动杆40组装于机械式钟表1(机芯10)时,首先,使摆动轮轴39夹持摆动杆40的杆部45a、45b。换言之,使杆部45a、45b介于摆动支承件32与摆动轮34之间。此时,以支承部44相对于杆部45a、45b来说从摆动支承件32离开的方式组装摆动杆40。然后,以将支承部44朝向摆动支承件32抬起的方式使摆动杆40弹性变形。从而,支承部44和杆部45a、45b处于同一平面上(参照图7中的箭头Y1)。
这样,借助摆动杆40的复原力,摆动轮34被向背面侧(图7中的下侧)按压(参照图7中的箭头Y2)。并且,固定有摆动轮34的摆动轮轴39也被向背面侧按压。如果摆动轮轴39被按压,则摆动轮轴39的头部42被压在摆动支承件32的正面侧的面32b上。因此,摆动支承件32的正面侧的面32b与摆动轮轴39的头部42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
(卷紧力传递机构的动作)
接下来,根据图3对卷紧力传递机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手动上条时进行说明。
在手动上条时,将柄轴17设置在沿着轴向最接近机芯10的内侧的第1柄轴位置处(第0级)。在该第1柄轴位置,立轮24和离合轮19啮合。如果在状态下使柄轴17旋转,则立轮24通过离合轮19的旋转而旋转。并且,通过使该立轮24旋转,与立轮24啮合的小钢轮20沿着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图3中的箭头Y3方向)旋转。
这样,卷紧力传递机构30的与小钢轮20啮合的摆动传动轮33沿着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图3中的箭头Y4方向)旋转。接着,与摆动传动轮33啮合的摆动轮34沿着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图3中的箭头Y5方向)旋转。
在此,摆动轮34通过摆动轮轴39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摆动支承件32摆动。即,摆动轮34沿着接近/远离大钢轮14的方向摆动。另外,摆动轮34在被从摆动传动轮33传递旋转力时,由于该旋转力而被朝向接近大钢轮14的方向施力(参照图3中的箭头Y6)。
另外,卷紧力传递机构30的摆动杆40的支承部44相对于带凸缘的衬套37的外凸缘部37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因此,摆动轮34朝向接近大钢轮14的方向移动,并且,摆动杆40也追随摆动轮34而以支承小螺钉36的轴心C为中心旋转。由此,摆动轮34与大钢轮14啮合(啮合位置)。
这样,大钢轮14沿着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图3中的箭头Y7方向)旋转。通过使该大钢轮14旋转,由此,收纳于条盒轮13的未图示的发条被卷紧。
另外,在卷紧力传递机构30中,由于摆动杆40的弹力,使得摆动支承件32的正面侧的面32b与摆动轮轴39的头部42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通过该摩擦阻力,在手动上条时,摆动轮34被保持在与大钢轮14啮合的啮合位置。即,在手动上条的动作中,大钢轮14与摆动轮34的啮合不会解除,从而使得手动上条动作顺畅地进行。
接下来,对自动上条时进行说明。
在自动上条时,柄轴17被设置于第1柄轴位置(第0级),立轮24和离合轮19啮合。
在该状态下,通过摆锤经由外圈(均未图示)对大钢轮14赋予旋转力。然后,大钢轮14沿着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图3中的箭头Y7方向)旋转。通过使该大钢轮14旋转,由此,收纳于条盒轮13的未图示的发条被卷紧。
此时,大钢轮14的旋转力被传递至与大钢轮14啮合的摆动轮34。并且,由于该旋转力,摆动轮34被施加朝向从大钢轮14离开的方向的力(参照图3中的箭头Y8)。因此,摆动轮34朝向从大钢轮14离开的方向移动,并且,摆动杆40也追随摆动轮34而以支承小螺钉36的轴心C为中心旋转。由此,大钢轮14与摆动轮34的啮合被解除(退避位置)。
在该摆动轮34的退避位置处,卷紧力传递机构30的摆动杆40的弹力也起作用。即,在摆动支承件32的正面侧的面32b与摆动轮轴39的头部42之间作用有摩擦阻力。因此,在自动上条时,摆动轮34一旦移动至退避位置,则摆动轮34被保持在该退避位置。从而,在自动上条的动作中,不会导致大钢轮14和摆动轮34啮合,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自动上条动作。
这样,上述的卷紧力传递机构30具备:摆动传动轮33,其与小钢轮20啮合;摆动轮34,其与摆动传动轮33啮合,并且被设置成能够绕摆动传动轮33的旋转中心(支承小螺钉36的轴心C)摆动,从而向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以及摆动杆40,其能够将摆动轮34保持在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
因此,在手动上条时,能够使大钢轮14和摆动轮34一直啮合。因此,能够尽可能减少在大钢轮14和摆动轮34啮合时所产生的声音和冲击的次数,从而能够提供好用的卷紧力传递机构30。
例如,设想如下的情况:摆动轮34被始终朝向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的任意一方施力。这种情况下,在手动上条时或自动上条时,每次执行该上条动作时,大钢轮14和摆动轮34都啮合。其结果是,每次都会产生大钢轮14和摆动轮34啮合时的碰撞声或冲击。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紧力传递机构30,摆动轮34被保持在啮合位置或退避位置,因此,能够尽可能减少在大钢轮14和摆动轮34啮合时所产生的声音和冲击的次数。
另外,在自动上条时而使大钢轮14旋转时,大钢轮14和摆动轮34不啮合,且该状态被维持。因此,不会对大钢轮14施加多余的负荷,防止了大钢轮14的旋转被传递至摆动传动轮33或小钢轮20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动上条时的能量损失。
另外,在将摆动轮34保持于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时,在对摆动轮34进行固定的摆动轮轴39上设有圆板状的头部42,且利用摆动杆40弹性地按压该头部42。由此,使摆动支承件32与头部4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并且,利用该摩擦阻力将摆动轮34保持在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摆动轮34保持在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尽可能地使卷紧力传递机构30小型化。
另外,摆动杆40是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形成的板簧。并且,将支承部44能够滑动地嵌合在带凸缘的衬套37的外凸缘部37a的外周面。因此,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配置使摆动支承件32与摆动轮轴39的头部4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的结构,并且能够使摆动杆40追随摆动轮34的摆动。因此,无需在摆动轮34的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分别设置用于按压摆动轮轴39的弹性体。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卷紧力传递机构30小型化。
而且,摆动杆40由C字状的支承部44、和从支承部44的两端伸出的杆部45a、45b构成。并且,在自然状态下,摆动杆40以杆部45a、45b相对于支承部44成规定角度θ的方式弯曲形成。以支承部44和杆部45a、45b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使这样的摆动杆40弹性变形,来组装卷紧力传递机构30。并且,使摆动支承件32与头部42之间产生有摩擦阻力。
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和较小的空间使摆动支承件32与头部4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另外,通过调整自然状态下的、支承部44与杆部45a、45b的弯曲角度θ,能够容易地调整头部42对摆动支承件32的作用力。即,能够容易地调整摆动支承件32与头部42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大小。因此,能够提供小型且好用的卷紧力传递机构30。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的情况。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相对于大钢轮14的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摆动轮34都被摆动杆40保持。可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至少能够保持在退避位置即可。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可靠地减少自动上条时的能量损失。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设置有作为板簧的摆动杆40,来作为在摆动轮34的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进行保持的构件。可是,并不限于此,卷紧力传递机构30只要是能够将摆动轮34保持在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代替摆动杆40,在与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螺旋弹簧。通过该螺旋弹簧,将摆动轮轴39的头部42朝向摆动支承件32弹性地按压,由此能够将摆动轮34保持在啮合位置和退避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将摆动支承件32固定于轮系支承件12,使摆动传动轮33和摆动轮3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摆动支承件32。可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摆动传动轮33或摆动轮3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轮系支承件12。这种情况下,只要在轮系支承件12上形成摆动支承件32的开口部38即可。

Claims (7)

1.一种卷紧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紧力传递机构具备:
摆动传动轮,其与通过柄轴的操作而旋转的小钢轮啮合;
摆动轮,其与所述摆动传动轮啮合,且被设置成能够绕所述摆动传动轮的旋转中心摆动,从而移动至与大钢轮啮合的啮合位置、和解除与大钢轮的啮合的退避位置;以及
退避位置保持构件,其能够将所述摆动轮保持于所述退避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紧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紧力传递机构具备啮合位置保持构件,所述啮合位置保持构件能够将所述摆动轮保持于所述啮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紧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紧力传递机构具备摆动支承件,所述摆动支承件支承所述摆动轮,且沿着所述摆动轮的摆动轨迹形成有开口部,
所述摆动轮被固定于摆动轮轴的一端,所述摆动轮轴被贯穿插入所述开口部中,
所述摆动轮轴夹着所述摆动支承件在基端设置有与所述摆动支承件接触的凸缘部,
所述退避位置保持构件和所述啮合位置保持构件是施加将所述凸缘部按压于所述摆动支承件的力的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紧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是末端介于所述摆动支承件与所述摆动轮之间的板簧,
所述板簧的基端被支承成能够绕所述摆动传动轮的旋转中心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紧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具有:
C字状的支承部,其形成为将支承所述摆动传动轮的支承轴的周围包围;和
杆部,其从所述支承部的两端部向所述摆动轮伸出,
所述杆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在所述摆动轮轴的轴向上弹性地倾倒。
6.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芯具备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卷紧力传递机构。
7.一种机械式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式钟表具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芯。
CN201910072660.3A 2018-01-30 2019-01-25 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Active CN110095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3664 2018-01-30
JP2018013664A JP7071831B2 (ja) 2018-01-30 2018-01-30 巻上力伝達機構、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機械式時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5970A true CN110095970A (zh) 2019-08-06
CN110095970B CN110095970B (zh) 2021-09-24

Family

ID=67400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2660.3A Active CN110095970B (zh) 2018-01-30 2019-01-25 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71831B2 (zh)
CN (1) CN110095970B (zh)
CH (1) CH714615B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9814A (en) * 1966-03-23 1969-11-25 Gustav Kruger Drive for electric clocks
CN2078893U (zh) * 1990-10-31 1991-06-12 李金芬 手表的全自动装置
CN101825861A (zh) * 2009-03-03 2010-09-08 雅克德罗手表有限公司 用于时计机构的解耦装置及包括该解耦装置的手表机芯
CN202141890U (zh) * 2011-06-22 2012-02-08 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机械手表薄型全自动上条机构
CN104049518A (zh) * 2013-03-12 2014-09-1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转矩调整装置、机芯及机械式钟表
CN203909476U (zh) * 2014-06-16 2014-10-29 李秋生 一种钟表擒纵展示器用发条单向旋转手柄
CN104777739A (zh) * 2014-01-15 2015-07-15 爱彼(雷诺和帕皮机芯厂)股份公司 用于时钟的换向器
CN105511247A (zh) * 2014-10-17 2016-04-20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的自动上弦脱开机构
CN107515520A (zh) * 2017-09-28 2017-12-26 得利时钟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械手表机芯的换向轮式自动上条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89110A (fr) * 1951-04-24 1953-02-28 Montres Helvetia General Watch Pièce d'horlogerie à remontoirs manuel et automatique.
CH305464A (fr) * 1952-11-06 1955-02-28 Bueren Watch Company S A Montre à remontage automatique et à remontage manuel.
JP2003279667A (ja) 2002-03-25 2003-10-02 Seiko Epson Corp 時 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9814A (en) * 1966-03-23 1969-11-25 Gustav Kruger Drive for electric clocks
CN2078893U (zh) * 1990-10-31 1991-06-12 李金芬 手表的全自动装置
CN101825861A (zh) * 2009-03-03 2010-09-08 雅克德罗手表有限公司 用于时计机构的解耦装置及包括该解耦装置的手表机芯
CN202141890U (zh) * 2011-06-22 2012-02-08 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机械手表薄型全自动上条机构
CN104049518A (zh) * 2013-03-12 2014-09-1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转矩调整装置、机芯及机械式钟表
CN104777739A (zh) * 2014-01-15 2015-07-15 爱彼(雷诺和帕皮机芯厂)股份公司 用于时钟的换向器
CN203909476U (zh) * 2014-06-16 2014-10-29 李秋生 一种钟表擒纵展示器用发条单向旋转手柄
CN105511247A (zh) * 2014-10-17 2016-04-20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的自动上弦脱开机构
CN107515520A (zh) * 2017-09-28 2017-12-26 得利时钟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械手表机芯的换向轮式自动上条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32652A (ja) 2019-08-08
CN110095970B (zh) 2021-09-24
CH714615A2 (fr) 2019-07-31
CH714615B1 (fr) 2022-09-30
JP7071831B2 (ja)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97859B2 (ja) 時計機構の連結レバーおよび連結装置
JP5455115B2 (ja) 時計用軸受、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携帯用時計
CN107870549B (zh) 陀飞轮和带陀飞轮的表
JP5681301B2 (ja) 筐体を回転させるためのスイベル機構
JP4537160B2 (ja) 互いに回転可能な2つのケースを含む時計
AU6062598A (en) Horological timepiece, in particular wrist-watch
JP2020517922A (ja) 時計用のブロック装置
CN100524097C (zh) 动力储备指示机构
CN105425572A (zh) 自动日历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02253639A (zh) 日历机构以及具备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CN107168032A (zh) 换日轮、日历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10095970A (zh) 卷紧力传递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JP2001349962A (ja) 貯蔵動力表示器機構および該機構を備えた時計
CN110308635A (zh) 复位弹簧、轮系机构、钟表用机芯和机械式钟表
JP3282051B2 (ja) 手巻きまたは自動巻きの極薄型ウオッチのムーブメント
US20080304371A1 (en) Automated, mechanical elevator for mainspring of mechanical clockwork of wristwatch, and wristwatch with such a mechanical elevator
JP5870151B2 (ja) 時計
JP5320368B2 (ja) 時計
CN112305890B (zh) 包括两个弹性停止元件的钟表托架停止装置
CN208239815U (zh) 一种手表拨针装置
CN104238339B (zh) 显示机构、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US20210003970A1 (en) Watch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wrist watch and method thereof
JP7014873B2 (ja) 準瞬間的なジャンプを伴う機構のための計時器用運動機構
JP5918448B2 (ja) 計時器用バレル
JP2021099319A (ja) 表示切換え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