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9015A - 涡流式减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涡流式减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89015A CN110089015A CN201780078636.XA CN201780078636A CN110089015A CN 110089015 A CN110089015 A CN 110089015A CN 201780078636 A CN201780078636 A CN 201780078636A CN 110089015 A CN110089015 A CN 1100890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rotor
- magnet
- hole
- tabular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02—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asynchronous induction type
- H02K49/04—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asynchronous induction type of the eddy-current hysteresis type
- H02K49/043—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asynchronous induction type of the eddy-current hysteresis type with a radial airgap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02—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asynchronous induction type
- H02K49/04—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asynchronous induction type of the eddy-current hysteresis ty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1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permanent-magnet type
- H02K49/104—Magnetic couplings consisting of only two coaxial rotary elements, i.e. the driving element and the driven element
- H02K49/106—Magnetic couplings consisting of only two coaxial rotary elements, i.e. the driving element and the driven element with a radial air gap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1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permanent-magnet ty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7—Heat s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减速装置包括转子(1)、多个散热片(8)、多个永磁体(3)、切换机构、第1罩(21)、第2罩(22)以及罩切换机构。散热片(8)设于转子(1)的外周面(1a),相对于转子(1)的旋转方向倾斜。磁体(3)在转子(1)的内侧排列。切换机构用于在制动状态与非制动状态之间切换。第1罩(21)与转子(1)的端面(1c)相对,该第1罩(21)具有多个孔(21a)。第2罩(22)从第1罩(21)的外周缘向转子(1)侧突出。罩切换机构在制动状态时使孔(21a)开放,在非制动状态时将孔(21a)封闭。第1罩(21)配置于散热片(8)的先行端部(8a)所存在的那一侧。减速装置能实现风阻损失的抑制和散热性能的确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辅助制动而搭载于卡车、公共汽车等车辆的减速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产生制动力而使用永磁体(以下也简称为“磁体”)的涡流式减速装置(以下也简称为“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涡流式减速装置具备圆筒状的制动构件。制动构件是安装于车辆的旋转轴的转子。通常,与转子的内周面相对的多个磁体绕旋转轴排列。多个极靴绕旋转轴排列于转子的内周面与磁体之间的间隙。利用切换机构对磁体相对于极靴的位置进行切换,对制动和非制动进行切换。
在制动时,来自磁体的磁通经由极靴到达转子。也就是说,在磁体与转子之间形成有磁路。由此,在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转子的内周面处产生涡流。其结果,对转子作用制动转矩,使旋转轴的旋转速度减小。另一方面,在非制动时,来自磁体的磁通不到达转子。也就是说,在磁体与转子之间未形成磁路。因此,在转子的内周面处不产生涡流,不产生制动转矩。
在制动时,伴随着涡流的产生,转子会发热。若转子发热,则磁体会被来自转子的辐射热加热。这是因为磁体被转子包围。若磁体被过度加热,则磁体所保有的磁力减小,减速装置的性能降低。因此,在转子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散热片。散热片将在转子产生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出。
此处,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即非制动时,散热片与转子一体旋转。散热片暴露于外部,因此会成为妨碍转子(旋转轴)的顺畅的旋转的阻碍。因散热片导致的旋转阻力也被称为风阻损失(日语:風損)。若风阻损失增大则会引起燃料效率的降低。因而,针对减速装置而言,要求抑制因散热片导致的风阻损失。
用于抑制风阻损失的技术例如在日本实开平7-3286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平5-30877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被公开。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减速装置中,以自外周侧覆盖设有散热片的转子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罩。各罩能够以朝向转子的径向上的外侧抬起的方式移动。在非制动时,成为各罩覆盖散热片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因散热片导致的风阻损失。另一方面,在制动时,各罩抬起,成为散热片向外部暴露的状态。因此,能够确保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以往的减速装置中,以自外周侧覆盖设有散热片的转子的方式配置有圆筒状的罩。罩能够沿旋转轴方向滑动。在非制动时,成为罩覆盖散热片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因散热片导致的风阻损失。另一方面,在制动时,罩进行滑动,成为散热片向外部暴露的状态。因此,能够确保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3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3087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减速装置中,多个罩从外周侧覆盖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且,为了确保各罩的径向上的可动区域而将装置本身沿径向扩大。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以往的减速装置中,罩从外周侧覆盖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且,为了确保罩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可动区域而将装置本身沿旋转轴方向扩大。也就是说,在以往的减速装置中,装置本身的扩大成为问题。其原因在于,在车辆中搭载减速装置的空间是有限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装置本身的扩大并且实现风阻损失的抑制和散热性能的确保的涡流式减速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流式减速装置包括圆筒状的转子、多个散热片、多个永磁体、切换机构、圆板状的第1罩、圆筒状的第2罩以及罩切换机构。转子安装于旋转轴。多个散热片设于转子的外周面,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倾斜。多个永磁体以与转子的内周面隔开间隙地相对的方式绕旋转轴排列。切换机构用于在在永磁体与转子之间形成有磁路的制动状态和在永磁体与转子之间没有形成磁路的非制动状态之间切换。第1罩与转子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隔开间隙地相对,该第1罩具有多个孔。第2罩从第1罩的外周缘向转子侧突出。罩切换机构在制动状态时使第1罩的孔开放,在非制动状态时将第1罩的孔封闭。第1罩配置于散热片各自的两个端部中的在转子的旋转方向上先行的端部所存在的那一侧。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流式减速装置,能够抑制装置本身的扩大并且实现风阻损失的抑制和散热性能的确保。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模拟分析中使用的减速装置的模型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减速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从外周侧观察转子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实施气流的热流体分析时的结果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减速装置的非制动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减速装置的制动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减速装置的磁体的排列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减速装置的非制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减速装置的制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与非制动时的风阻损失相关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10是表示与制动时的散热性能相关的评价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人实施各种实验和模拟分析,反复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得到下述的见解。
图1是表示在模拟分析中使用的减速装置的模型的局部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减速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从外周侧观察转子时的俯视图。另外,图2所示的截面是沿着旋转轴线的截面。
参照图1~图3,借助臂5和轮状物6将作为制动构件的圆筒状(筒状)的转子1安装于旋转轴10,使转子1与旋转轴10一体化。转子1与旋转轴10一体地旋转。另外,也可以是,转子1能够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为了对在转子1产生的热进行散热,在转子1的外周面1a设有多个散热片8。各散热片8相对于转子1的旋转方向倾斜。伴随着转子1的旋转各散热片8旋转,各散热片8在气流的作用下受到压力。各散热片8所受到的压力成为旋转的阻力。像这样,各散热片8在气流的作用下受到压力,因此认为其会产生风阻损失。
图4是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实施气流的热流体分析时的结果的图。图4所示的结果表示作用于图3所示的区域A的气体压力的分布。参照图3和图4,各散热片8并不是在整个区域受到均匀的压力。
多个散热片8各自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8a、8b中的在转子1的旋转方向上先行的端部(以下也称为“先行端部”)8a局部受到较高的压力。因此,各散热片8所受到的旋转的阻力在各散热片8的先行端部8a处最高。因而,为了在非制动时有效地抑制风阻损失,降低各散热片8的先行端部8a所受到的气体压力即可。也就是说,利用罩来覆盖各散热片8的包括先行端部8a在内的限定的区域即可。
另外,在该罩设置多个孔,在制动时使这些孔成为开放的状态,在非制动时使这些孔成为封闭的状态即可。在制动时,若将罩的孔开放,则将气体(空气)从外部经由孔向各散热片8导入,能够确保散热片8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见解而完成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流式减速装置包括圆筒状的转子、多个散热片、多个永磁体、切换机构、圆板状的第1罩、圆筒状的第2罩以及罩切换机构。转子安装于旋转轴。多个散热片设于转子的外周面,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倾斜。多个永磁体以与转子的内周面隔开间隙地相对的方式绕旋转轴排列。切换机构用于在在永磁体与转子之间形成有磁路的制动状态和在永磁体与转子之间没有形成磁路的非制动状态之间切换。第1罩与转子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隔开间隙地相对,该第1罩具有多个孔。第2罩自第1罩的外周缘向转子侧突出。罩切换机构在制动状态时使第1罩的孔开放,在非制动状态时将第1罩的孔封闭。第1罩配置于散热片各自的两个端部中的在转子的旋转方向上先行的端部所存在的那一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在非制动时,各散热片的先行端部附近的限定的区域被第1罩和第2罩覆盖,第1罩的孔被封闭。由此,向各散热片的先行端部导入的气体(空气)较少。因此,能够降低各散热片的先行端部所受到的气体压力。其结果,能够抑制因散热片导致的风阻损失。另一方面,在制动时,第1罩的孔开放。由此,气体(空气)从外部经由孔向各散热片导入。其结果,能够确保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第1罩和第2罩并不是从外周侧覆盖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第1罩和第2罩并不可动。因而,抑制了装置本身的扩大。
设于第1罩的孔的个数只要是多个就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孔的作用是用于在制动时从外部向各散热片导入空气。因此,优选的是,孔的总面积较大,并且孔的边缘部的总长度(周长的总和)较小。这是因为,若孔的边缘部的总长度较大,则在导入空气时在边缘部处受到的阻力的影响较大,在将孔的总面积设为恒定的情况下所导入的空气量相对而言减少。在具有恒定的面积的单一孔的情况下,边缘长度最小的孔的形状为圆形。因此,实用的孔的形状为圆形。但是,为了增大孔的总面积,孔的形状既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以及四边形这样的固定形状,也可以是不固定形状。另外,孔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若考虑孔的作用,则优选的是孔的位置靠近各散热片的先行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将转子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设为W,将转子和第2罩重叠的区域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的情况下,长度L相对于长度W的比例L/W超过0%且在16%以下。若比例L/W超过0%,则与没有第1罩和第2罩时相比能够降低风阻损失。为了更有效地降低风阻损失,比例L/W优选为6%以上。另一方面,若比例L/W为16%以下,则能够确保与没有第1罩和第2罩时的散热片的散热性能同等的散热片的散热性能。更优选的是,比例L/W为14%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比例L/W为12%以下。
在典型的例子中,罩切换机构包括与第1罩相邻且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板状构件。板状构件能相对于第1罩旋转,在板状构件使第1罩的孔开放的状态和板状构件将第1罩的孔封闭的状态之间切换。在该情况下,例如以与第1罩的孔各自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在板状构件设置开口即可。开口只要比对应的孔大,其形状就不限定。
在典型的例子中,罩切换机构除了包括板状构件之外,还包括连接于板状构件的流体压缸。利用流体压缸的工作使板状构件相对于第1罩旋转。在该旋转的作用下,对板状构件使第1罩的孔开放的状态和板状构件将第1罩的孔封闭的状态进行切换。该流体压缸为气缸、液压缸等。
在典型的例子中,减速装置包括磁体保持环、壳体以及多个极靴。多个极靴设于转子与永磁体之间的间隙,绕旋转轴排列。磁体保持环用于保持永磁体。壳体将磁体保持环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旋转,并且该壳体保持极靴。切换机构包括连接于磁体保持环的流体压缸。利用流体压缸的工作使磁体保持环相对于极靴旋转,对永磁体相对于极靴的位置进行切换。该流体压缸为气缸、液压缸等。
在上述的典型的例子中,能够将流体压缸兼用作罩切换机构的流体压缸和切换机构的流体压缸。具体而言,切换机构的流体压缸还连接于罩切换机构的板状构件。在该情况下,利用流体压缸的工作使磁体保持环相对于极靴旋转,并且使板状构件相对于第1罩旋转。由此,对永磁体相对于极靴的位置进行切换,并且,在板状构件使第1罩的孔开放的状态和板状构件将第1罩的孔封闭的状态之间切换。这样的结构在减少零件个数和切换控制的容易性方面是有用的。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涡流式减速装置,详细说明其实施方式。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剖视图。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减速装置的非制动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减速装置的制动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该减速装置的磁体的排列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减速装置的非制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减速装置的制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图5所示的截面是沿着旋转轴线的截面。图8A和图8B所示的截面是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截面。
参照图5~图8B,减速装置包括圆筒状的转子1和配置于转子1的内侧的定子7。转子1相当于用于施加制动转矩的制动构件。转子1借助臂5和轮状物6固定于车辆的旋转轴10(例:传动轴、驱动轴等)。由此,转子1与旋转轴10一体地旋转。在转子1的外周面1a设有多个散热片8。各散热片8相对于转子1的旋转方向以预定的角度(例:30°~60°的范围)倾斜(参照图3)。散热片8的作用在于对在转子1产生的热进行散热。
定子7包括多个永磁体3、圆筒状的磁体保持环2、多个极靴4以及未图示的壳体。磁体保持环2与转子1呈同心状地配置。磁体保持环2被壳体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10旋转。壳体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辆的非旋转部(例:变速器罩)。
在磁体保持环2的外周固定有多个永磁体3。磁体3与转子1的内周面1b隔开间隙地彼此相对,磁体3绕旋转轴10排列。各磁体3的磁极(N极、S极)的配置方向是以旋转轴10为中心的径向。彼此相邻的磁体3彼此的磁极的配置交替地不同(参照图7)。
在转子1的内周面1b与磁体3之间的间隙配置有多个强磁性体的极靴4。极靴4绕旋转轴10排列。极靴4绕旋转轴10配置的配置角度与磁体3绕旋转轴10配置的配置角度一致(参照图8A和图8B)。利用壳体保持极靴4的各自的两侧部。
未图示的杆自磁体保持环2平行于旋转轴10地突出。借助未图示的连杆机构将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该杆。气缸相当于流体压缸。气缸固定于壳体。
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指令,将压缩空气作为动力而使气缸工作。利用气缸的工作使活塞杆进退。利用活塞杆的进退使磁体保持环2旋转,对磁体3相对于极靴4的位置进行切换。由此,对制动状态和非制动状态进行切换。
参照图5、图6A以及图6B,转子1具有两个端面1c、1d。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也将散热片8的先行端部8a所存在的那一侧的一个端面1c称为第1端面。也将另一个端面1d称为第2端面。以与转子1的第1端面1c隔开间隙c1地相对的方式配置圆板状的第1罩21。第1罩21固定于壳体。在第1罩21设有多个圆形的孔21a。多个孔21a在同一圆周上彼此隔开恒定的间隔地配置。
圆筒状的第2罩22从第1罩21的外周缘向转子侧突出。第1罩21和第2罩22是一体的。在第2罩22与散热片8的顶面8c之间设有间隙c2。另外,在将转子1的在旋转轴10方向上的长度(以下也称为“转子全长”)设为W,将转子1和第2罩22重叠的区域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以下也称为“第2罩重叠长度”)设为L的情况下,第2罩重叠长度L相对于转子全长W的比例L/W超过0%且为16%以下。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散热片8的先行端部8a附近的限定的区域被第1罩21和第2罩22覆盖。
与第1罩21相邻地配置有板状构件23。将板状构件2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第1罩21绕旋转轴10旋转。在板状构件23以与第1罩21的孔21a各自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设有多个缺口23a。缺口23a相当于开口。缺口23a各自的大小大于孔21a各自的大小。
未图示的杆自板状构件23平行于旋转轴10地突出。借助未图示的连杆机构将上述的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该杆。也就是说,磁体保持环2和板状构件23连接于同一气缸。
利用气缸的工作使活塞杆进退。利用活塞杆的进退使板状构件23相对于第1罩21旋转,对孔21a和缺口23a的相对的位置进行切换。由此,对板状构件23使第1罩21的孔21a开放的状态和板状构件23将第1罩21的孔21a封闭的状态进行切换。
在非制动时,如图8A所示,极靴4均等地跨彼此相邻的磁体3。在该状态下不产生制动转矩。
非制动时的来自磁体3的磁通成为如下这样的状况。参照图8A,从彼此相邻的磁体3中的一个磁体3的N极出来的磁通在经过了极靴4之后到达另一个磁体3的S极。从另一个磁体3的N极出来的磁通经由磁体保持环2而到达一个磁体3的S极。也就是说,在磁体3与转子1之间没有形成磁路。因而,在与旋转轴10一体地旋转的转子1处没有产生制动转矩。
另外,在非制动时,如图6A所示,成为板状构件23将第1罩21的孔21a封闭的状态。这样的话,能利用第1罩21和第2罩22来妨碍空气向各散热片8的先行端部8a的导入。由此,向各散热片8的先行端部8a导入的空气变少。因此,能够减小各散热片8的先行端部8a受到的气体压力。其结果,能够抑制因散热片8导致的风阻损失。
另一方面,在制动时,如图8B所示,磁体保持环2自非制动时的状态旋转与磁体3的配置角度的一半相应的量。在该情况下,极靴4与磁体3完全重叠。
制动时的来自磁体3的磁通成为如下这样的状况。参照图8B,自彼此相邻的磁体3中的一个磁体3的N极出来的磁通贯穿极靴4,到达转子1。到达了转子1的磁通经由极靴4到达另一个磁体3的S极。从另一个磁体3的N极出来的磁通经由磁体保持环2到达一个磁体3的S极。也就是说,在沿着圆周方向彼此相邻的磁体3、磁体保持环2、极靴4以及转子1之间形成有由磁体3形成的磁路。这样的磁路在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以其磁通的朝向交替地成为相反朝向的方式形成。在该情况下,在转子1的内周面产生涡流。由此,在与旋转轴10一体旋转的转子1处产生与旋转方向相反朝向的制动转矩。并且,转子1发热。
另外,在制动时,如图6B所示,板状构件23自非制动时的状态旋转。这样的话,板状构件23的缺口23a与第1罩21的孔21a一致,成为使孔21a开放的状态。由此,空气自外部经由孔21a向各散热片8导入。其结果,能够确保散热片8的散热性能。使在转子1产生的热自各散热片8向外部散出。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的效果,实施了热流体分析。
[试验条件]
制作具备所述图5~图8B所示的第1罩和第2罩的减速装置的分析模型。在分析中,对第2罩重叠长度L进行各种变更。作为比较例1,设想通常的减速装置,没有第1罩和第2罩。作为比较例2,设想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减速装置,以第2罩重叠长度L相对于转子全长W的比例L/W成为50%的方式设定第2罩重叠长度L。
在分析中使用的主要的各特征如下所述。
·转子的转速:3000rpm
·转子全长W:1.000
·包含散热片在内的的转子的外周半径R:2.552
·第1罩与转子的第1端面之间的间隙c1:0.058
·第2罩与散热片的顶面之间的间隙c2:0.058
·第1罩的孔的半径r:0.081
·从旋转轴的轴心到第1罩的孔的中心的距离X:2.344
·第1罩的孔的个数:40个
此处,没有记载单位的特征W、R、c1、c2、r和X的数值表示以转子全长W为基准1.000而得到的比值。
[评价方法]
对非制动时的因散热片导致的风阻损失和制动时的散热片的散热性能进行评价。为了评价风阻损失,对因全部散热片在气流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而在转子处产生的阻力转矩进行计算。阻力转矩越低,则表示风阻损失的抑制越优异。因而,能够通过对阻力转矩进行比较来评价风阻损失。另外,在用于评价风阻损失的分析中,设想非制动时的状态,使第1罩的孔封闭。
为了评价散热性能,对在转子的外周侧暴露的面(全部散热片和转子的外周面)的平均传热系数进行计算。此处,暴露面的平均传热系数和暴露面的总面积的乘积表示来自暴露面的散热量。散热量越大,则表示散热性能越优异。在本分析中,暴露面的总面积是统一的,因此平均传热系数越大,则表示散热性能越优异。因而,能够通过对平均传热系数进行比较来评价散热性能。另外,在用于评价散热性能的分析中,设想制动时的状态,使第1罩的孔开放。
[结果]
图9是表示与非制动时的风阻损失相关的评价结果的图。图10是表示与制动时的散热性能相关的评价结果的图。在图9中,横轴表示第2罩重叠长度L相对于转子全长W的比例L/W。纵轴表示成为风阻损失的指标的阻力转矩。另外,纵轴的阻力转矩的数值表示相对于比较例1(没有第1罩和第2罩)的阻力转矩的比例(%)。在图10中,横轴与图9同样,表示第2罩重叠长度L相对于转子全长W的比例L/W。纵轴表示成为散热性能的指标的平均传热系数。另外,图10的纵轴的平均传热系数的数值表示相对于比较例1(没有第1罩和第2罩)的平均传热系数的比例(%)。
如图9所示,在比例L/W增加至6%左右的区间,风阻损失急剧减小。即使比例L/W进一步增加,也几乎无法识别到风阻损失的减小。根据该结果可知,如果利用第1罩和第2罩覆盖各散热片的先行端部附近的区域,则能够抑制因散热片导致的风阻损失。因而,若比例L/W超过0%,优选为6%以上,则能够抑制因散热片导致的风阻损失。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可知,若比例L/W增加,则散热性能大致单调地减小。特别是,若比例L/W为16%以下,则能够将散热性能的降低抑制为10%以内。因而,若比例L/W为16%以下,优选为14%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则能够确保散热性能。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这是不言而喻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使用了永磁体的涡流式减速装置中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子;1a、转子的外周面;1b、转子的内周面;1c、转子的端面(第1端面);1d、转子的端面(第2端面);2、磁体保持环;3、永磁体;4、极靴;5、臂;6、轮状物;7、定子;8、散热片;8a、散热片的端部(先行端部);8b、散热片的端部;8c、散热片的顶面;10、旋转轴;21、第1罩;21a、孔;22、第2罩;23、板状构件;23a、缺口。
Claims (7)
1.一种涡流式减速装置,其中,
该涡流式减速装置包括:
转子,其为圆筒状,安装于旋转轴;
散热片,其为多个,设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倾斜;
永磁体,其为多个,以与所述转子的内周面隔开间隙地相对的方式绕所述旋转轴排列;
切换机构,其在在所述永磁体与所述转子之间形成有磁路的制动状态和在所述永磁体与所述转子之间没有形成磁路的非制动状态之间切换;
第1罩,其为圆板状,与所述转子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隔开间隙地相对,具有多个孔;
第2罩,其为圆筒状,从所述第1罩的外周缘向所述转子侧突出;以及
罩切换机构,其在所述制动状态时使所述第1罩的所述孔开放,在所述非制动状态时将所述第1罩的所述孔封闭,
所述第1罩配置于所述散热片各自的两个端部中的在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上先行的端部所存在的那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式减速装置,其中,
在将所述转子的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设为W,将所述转子和所述第2罩重叠的区域的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的情况下,所述长度L相对于所述长度W的比例L/W超过0%,且为16%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流式减速装置,其中,
所述比例L/W为6%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流式减速装置,其中,
所述罩切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1罩相邻且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板状构件,
所述板状构件能相对于所述第1罩旋转,在所述板状构件使所述第1罩的所述孔开放的状态和所述板状构件将所述第1罩的所述孔封闭的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流式减速装置,其中,
所述罩切换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板状构件的流体压缸,
利用所述流体压缸的工作使所述板状构件相对于所述第1罩旋转,在所述板状构件使所述第1罩的所述孔开放的状态和所述板状构件将所述第1罩的所述孔封闭的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流式减速装置,其中,
所述减速装置包括:
极靴,其为多个,设于所述转子与所述永磁体之间的所述间隙,绕所述旋转轴排列;
磁体保持环,其用于保持所述永磁体;以及
壳体,其将所述磁体保持环支承为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并且该壳体保持所述极靴,
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磁体保持环的流体压缸,
利用所述流体压缸的工作使所述磁体保持环相对于所述极靴旋转,对所述永磁体相对于所述极靴的位置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流式减速装置,其中,
所述减速装置包括:
极靴,其为多个,设于所述转子与所述永磁体之间的所述间隙,绕所述旋转轴排列;
磁体保持环,其用于保持所述永磁体;以及
壳体,其将所述磁体保持环支承为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并且该壳体保持所述极靴,
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磁体保持环的流体压缸,
所述罩切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1罩相邻且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板状构件,
所述流体压缸还连接于所述板状构件,
利用所述流体压缸的工作使所述磁体保持环相对于所述极靴旋转,并且使所述板状构件相对于所述第1罩旋转,由此,对所述永磁体相对于所述极靴的位置进行切换,并且,在所述板状构件使所述第1罩的所述孔开放的状态和所述板状构件将所述第1罩的所述孔封闭的状态之间切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47562 | 2016-12-21 | ||
JP2016247562 | 2016-12-21 | ||
PCT/JP2017/036037 WO2018116575A1 (ja) | 2016-12-21 | 2017-10-03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89015A true CN110089015A (zh) | 2019-08-02 |
Family
ID=62627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8636.XA Pending CN110089015A (zh) | 2016-12-21 | 2017-10-03 | 涡流式减速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067397A1 (zh) |
EP (1) | EP3562014A4 (zh) |
JP (1) | JP6737345B2 (zh) |
KR (1) | KR20190094434A (zh) |
CN (1) | CN110089015A (zh) |
WO (1) | WO20181165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66633B2 (ja) * | 2016-12-21 | 2020-10-14 |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80180U (ja) * | 1992-03-31 | 1993-10-29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の風損低減構造 |
JPH06253527A (ja) * | 1993-03-01 | 1994-09-09 |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 リターダ |
JP2001045737A (ja) * | 1999-07-29 | 2001-02-16 | Isuzu Motors Ltd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JP2001320870A (ja) * | 2000-05-09 | 2001-11-16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JP2005210846A (ja) * | 2004-01-23 | 2005-08-04 | Isuzu Motors Ltd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CN102497084A (zh) * | 2011-12-23 | 2012-06-13 | 浙江大学 | 一种径向阵列的永磁涡流缓速器 |
CN105720789A (zh) * | 2016-04-26 | 2016-06-29 | 贾建伟 | 一种永磁联轴器 |
CN105993119A (zh) * | 2014-02-17 | 2016-10-05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带电力产生功能的涡流式减速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286A (ja) * | 1992-04-20 | 1995-01-06 | Kagoshima Pref Gov Keizai Nogyo Kyodo Kumiai Rengokai | やきいも香料の製造方法 |
JP2757683B2 (ja) * | 1992-04-30 | 1998-05-25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の風損低減装置 |
-
2017
- 2017-10-03 KR KR1020197020721A patent/KR20190094434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10-03 US US16/466,105 patent/US2020006739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10-03 JP JP2018557552A patent/JP67373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0-03 WO PCT/JP2017/036037 patent/WO2018116575A1/ja unknown
- 2017-10-03 CN CN201780078636.XA patent/CN110089015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0-03 EP EP17883898.3A patent/EP356201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80180U (ja) * | 1992-03-31 | 1993-10-29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の風損低減構造 |
JPH06253527A (ja) * | 1993-03-01 | 1994-09-09 |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 リターダ |
JP2001045737A (ja) * | 1999-07-29 | 2001-02-16 | Isuzu Motors Ltd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JP2001320870A (ja) * | 2000-05-09 | 2001-11-16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JP2005210846A (ja) * | 2004-01-23 | 2005-08-04 | Isuzu Motors Ltd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CN102497084A (zh) * | 2011-12-23 | 2012-06-13 | 浙江大学 | 一种径向阵列的永磁涡流缓速器 |
CN105993119A (zh) * | 2014-02-17 | 2016-10-05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带电力产生功能的涡流式减速装置 |
CN105720789A (zh) * | 2016-04-26 | 2016-06-29 | 贾建伟 | 一种永磁联轴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62014A4 (en) | 2020-07-22 |
US20200067397A1 (en) | 2020-02-27 |
EP3562014A1 (en) | 2019-10-30 |
KR20190094434A (ko) | 2019-08-13 |
WO2018116575A1 (ja) | 2018-06-28 |
JP6737345B2 (ja) | 2020-08-05 |
JPWO2018116575A1 (ja) | 2019-10-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36943B (zh) | 涡流式减速装置 | |
US20160276884A1 (en) |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 |
JP6327474B2 (ja) |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可変界磁式モータ | |
WO2011045697A2 (en) |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 |
JP2013529887A (ja) | スポーク開口部を備える回転子ディスク | |
CN103516071A (zh) | 具有周向的转子和壳体散热片的电机 | |
JP2008307917A (ja) | 車両用ホイール駆動装置 | |
WO2011108479A1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 |
CN110089015A (zh) | 涡流式减速装置 | |
JP6410037B2 (ja) |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可変界磁式モータ | |
JP2017089746A (ja) | 車両の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CN105765257A (zh) | 用于离合器装置的操作装置 | |
CN106026611B (zh) | 一种液冷式双转子永磁缓速器 | |
JP6515346B2 (ja)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07534289A (ja) | 内燃機関の可変バルブ制御装置用の、ヒステリシス構成体を備えたヒステリシスブレーキ | |
JP5825428B2 (ja)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
JP7510055B2 (ja)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
KR102474601B1 (ko) | 쿨링 개선 구조를 갖는 공력휠 | |
JP6879159B2 (ja)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
JP4010279B2 (ja)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
JP6766633B2 (ja)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
JP7537447B2 (ja) | 電動機 | |
JP2007110804A (ja)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
JP4815963B2 (ja) |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 |
WO2011137993A2 (en) | A rotor for a permanent magnet retard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