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7661B - 苷元产生促进剂 - Google Patents

苷元产生促进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7661B
CN110087661B CN201780073968.9A CN201780073968A CN110087661B CN 110087661 B CN110087661 B CN 110087661B CN 201780073968 A CN201780073968 A CN 201780073968A CN 110087661 B CN110087661 B CN 110087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lycone
glycoside
bifidobacterium
resveratrol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39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7661A (zh
Inventor
姚瑞卿
清水金忠
小田卷俊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87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7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7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7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6Antihyperlipidem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02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 C12P7/22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aroma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45Hydroxy compounds, e.g. alcohols; Salts thereof, e.g. alcoholates
    • A61K31/05Phen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5Bifido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8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bone diseases, e.g. rachitism, Paget's disease
    • A61P19/1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bone diseases, e.g. rachitism, Paget's disease for osteopo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A61P5/2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sex hormones
    • A61P5/30Oestro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eating ischaemic 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e.g. antianginal drugs, coronary vasodilators, drug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tinopathy, cerebrovascula insufficiency, renal arterioscler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过分解白藜芦醇糖苷、优选分解白藜芦醇糖苷及异黄酮糖苷来促进苷元的产生、从而提高生物体内的吸收性的技术。将双歧杆菌属细菌作为苷元产生促进剂的有效成分,其中,所述苷元产生促进剂是为了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而使用的。在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用药物组合物、或者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中含有该苷元产生促进剂。

Description

苷元产生促进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苷元产生促进剂、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及苷元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苷元的产生促进剂、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苷元的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以及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苷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白藜芦醇及异黄酮为多酚的一种,已知分别包含在葡萄的果皮、大豆等中。白藜芦醇、异黄酮在天然状态下或在食品中大部分以在多酚骨架上结合有葡萄糖等糖链的糖苷状态存在。该糖苷难以直接被吸收到生物体内,如图1所示,通过源自肠道内细菌或存在于小肠微绒毛上的酶(β-葡糖苷酶)的水解而糖链被切断、转变为苷元则可被高效吸收到生物体内。因此,为了提高药理作用,期望白藜芦醇、异黄酮不是以糖苷形态而是以苷元的形态来摄取。
例如,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经口摄取作为异黄酮的苷元的大豆黄素、染料木素后,血浆浓度的最大值与摄取作为各自的糖苷的黄豆苷、染料木苷的情况相比达到5倍以上。还公开了:异黄酮的苷元与糖苷相比,生物体内的吸收率更良好,对冠状动脉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优异。
在生物体内进行异黄酮糖苷或白藜芦醇糖苷的水解的情况下,作为分解酶的β-葡糖苷酶主要由肠道内细菌产生。因此,摄取到生物体内的异黄酮糖苷或白藜芦醇糖苷被水解、以苷元形式吸收到体内的效率取决于各个体的肠道内菌群所具有的糖苷分解能力(β-葡糖苷酶的产生能力)。但是,肠道内菌群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各个体的糖苷分解能力也不一样,摄取糖苷时的体内吸收效率方面产生个体差异。因此,需要不论固有的肠道内菌群如何均可有效地分解糖苷的技术。
截至目前为止,已报道了具有糖苷的分解能力的各种细菌。例如,非专利文献2公开了评价了合计92种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的β-葡糖苷酶活性和异黄酮糖苷分解能力、代谢能力等。
另外,专利文献1中,作为具有水解糖苷的能力的乳酸菌,公开了干酪乳杆菌长谷川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Hasegawa:FERM P-19484),并且公开了该乳酸菌示出对糖苷之一的人参皂苷的水解能力。
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用于分解作为有效成分而包含在生药中的糖苷的组合物,公开了一种糖苷分解用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作为水解酶的柚苷酶和选自乳酸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及枯草芽孢杆菌纳豆变种(Bacillus subtilisvar.natto)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菌体或菌体提取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0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1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zumi,T.et al.,J.Nutr.,Vol.130,No.7,pp.1695-1699,(2000)
非专利文献2:Gaya,P.et al.,Int.J.Food Sci.Nutr.,Vol.67,No.2,pp117-124,(201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虽然已知具有水解某种糖苷的能力的细菌,但具有水解白藜芦醇糖苷的能力的肠道内细菌尚无报道,对异黄酮糖苷具有充分分解活性的肠道内细菌也尚无报道。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分解白藜芦醇糖苷、优选分解白藜芦醇糖苷及异黄酮糖苷来促进苷元的产生、从而提高生物体内的吸收性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发现了双歧杆菌属细菌对异黄酮糖苷及白藜芦醇糖苷具有较高分解能力,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苷元产生促进剂,其是为了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而使用的苷元产生促进剂,其包含双歧杆菌属细菌作为有效成分,上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双歧杆菌属细菌为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苷元还包含异黄酮苷元。
进而,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短双歧杆菌为选自由短双歧杆菌ATCC15700、短双歧杆菌BCCM LMG23729、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及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用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上述苷元产生促进剂。
作为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其为含有上述苷元产生促进剂和多酚糖苷的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上述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进而,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为一种苷元产生促进用饮食品组合物,其是为了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而使用的苷元产生促进用饮食品组合物,其包含双歧杆菌属细菌作为有效成分,上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苷元产生促进剂中所含的双歧杆菌属细菌为短双歧杆菌。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糖苷还包含异黄酮糖苷。
进而,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短双歧杆菌为选自由短双歧杆菌ATCC15700、短双歧杆菌BCCM LMG23729、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及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苷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糖苷的存在下培养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工序;及,回收上述培养后的培养物中所产生的苷元的工序,上述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双歧杆菌属细菌为短双歧杆菌。
进而,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糖苷还包含异黄酮糖苷。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优选方式为:上述短双歧杆菌为选自由短双歧杆菌ATCC15700、短双歧杆菌BCCM LMG23729、及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进而,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为一种新型双歧杆菌属细菌、即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制造为了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而使用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中的应用,其中,上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另外,本发明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中的应用,其中,上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进而,本发明为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的方法,其包括在糖苷的存在下培养双歧杆菌属细菌,上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制造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用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另外,本发明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中的应用。
进而,本发明为预防和/或治疗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对动物给药双歧杆菌属细菌。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及多酚糖苷在制造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中的应用,其中,上述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提高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在体内的吸收性、提高多酚的药理作用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双歧杆菌属细菌是原本就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肠道内菌群中的细菌,优选方式对生物体的安全性高、且可以调整肠道内菌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糖苷接受β-葡糖苷酶的水解而转换为苷元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然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定,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自由变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百分率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则为基于质量的表示。
<苷元产生促进剂>
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是为了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而使用的,其包含双歧杆菌属细菌作为有效成分。通常,通过水解糖苷而产生苷元,但是在本发明的双歧杆菌属细菌所产生的β-葡糖苷酶的作用下,糖苷的糖链结合部位被切断,苷元的产生得到促进。通过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而促进了产生的苷元为多酚苷元,多酚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优选还包含异黄酮苷元。另外,成为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的作用对象的糖苷为多酚糖苷,多酚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优选还包含异黄酮糖苷。另外,成为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的作用对象的糖苷通常不包含芦丁和/或橙皮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制造为了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而使用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中的应用,其中,上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另外,另一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中的应用,其中,上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另外,另一方面为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的方法,其包括在糖苷的存在下培养双歧杆菌属细菌,其中,上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这些方式中的糖苷、苷元及双歧杆菌属细菌以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中的说明为基准。
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也可以称为糖苷的分解促进剂。即,特征在于包含双歧杆菌属细菌作为有效成分,通过该细菌所产生的β-葡糖苷酶的作用而切断糖苷的糖链结合部位,因此可以用于促进使糖苷分解为苷元。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制造糖苷的分解促进剂中的应用,其中,上述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
另外,另一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促进糖苷的分解中的应用,其中,上述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
这些方式中的糖苷、苷元及双歧杆菌属细菌以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中的说明为基准。
“糖苷”是糖的半缩醛羟基被非糖化合物(苷元)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根据非糖化合物的种类而存在各种糖苷。本发明中的糖苷通常是指多酚糖苷。在本发明中,将包含白藜芦醇作为非糖化合物的糖苷称为“白藜芦醇糖苷”。另外,将包含具有异黄酮骨架的化合物作为非糖化合物的糖苷称为“异黄酮糖苷”。
另外,“苷元”是指:从糖苷中切断糖链而生成的非糖化合物。本发明中简称为“白藜芦醇”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则该白藜芦醇表示苷元。另外,将具有异黄酮骨架的苷元称为“异黄酮苷元”。
(1)双歧杆菌属细菌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则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公知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可列举例如: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角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假长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在这些中,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短双歧杆菌。作为短双歧杆菌,可以从公知的属于短双歧杆菌的细菌中自由选择、使用。作为本发明的短双歧杆菌,可适当使用短双歧杆菌ATCC15700、短双歧杆菌BCCM LMG23729、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另外,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作为新型双歧杆菌属细菌的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
双歧杆菌属细菌既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任意两种以上。
赋予了ATCC编号的细菌可以由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12301ParklawnDrive,Rockville,Maryland 20852,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获得。
BCCM LMG23729可以由比利时的保藏机构-比利时微生物协调保藏中心BelgianCoordinated Collections of Microorganisms,BCCM)(地址:比利时、B-1000Brussels,Cyans Avenue(Waitens Cup Avenue)8)获得。
FERM BP-11175于平成21年8月25日在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现在的国家高级工业科学技术学院,国际专利生物保藏中心、邮政编码:292-0818、地址: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5-8 120号室)进行了基于布达佩斯条约的国际保藏,被赋予了保藏编号FERM BP-11175。
DSM10140可以由德国的保存机构德国微生物保藏中心(the Deutsche Sammlung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GmbH(DSMZ))(地址:Mascheroder Weg 1b,D-38124Braunschweig,Germany)获得。
JCM5820可以由日本的保藏机构-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微生物材料开发室(Japan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JCM))(地址:〒305-0074茨城县筑波市高野台3-1-1)获得。
本发明的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是以人类婴儿肠道为分离源而分离出的新型双歧杆菌属细菌。为了调查本细菌的遗传学性质,按照常规方法对16SrRNA基因碱基序列进行了鉴定。进而,对于各双歧杆菌属细菌的16SrRNA基因碱基序列,利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数据库通过BLAST分析进行了上述碱基序列的同源性检索。
其结果是,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与短双歧杆菌的标准株-短双歧杆菌DSM20213关于上述碱基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确认为属于短双歧杆菌的双歧杆菌属细菌。
NITE BP-02460于平成29年4月24日在国家高级工业科学技术学院,国际专利生物保藏中心(邮政编码:292-0818、地址: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5-8 122号室)进行了基于布达佩斯条约的国际保藏,被赋予保藏编号NITE BP-02460。
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中的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使用频率、使用量、摄取者的饮食内容和量、摄取者的年龄等自由设定。例如,苷元产生促进剂中的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含量优选设为1×106~1×1012CFU/g或1×106~1×1012CFU/mL,更优选设为1×107~1×1011CFU/g或1×107~1×1011CFU/mL,进一步优选设为1×108~1×1010CFU/g或1×108~1×1010CFU/mL。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位CFU为colony forming units的缩写,为菌落形成单位。
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使用长期用于食品、药剂中且在动物的肠道内也存在的双歧杆菌属细菌作为有效成分,因此可以期待对生物体的安全性高。因此,可认为不易产生副作用、依赖性,能够长期、连续地摄取。
另外,双歧杆菌属细菌在动物的肠道内作为所谓的有益菌而存在,因此对于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还可以期待肠道内菌群的平衡调整作用。
(2)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糖苷
白藜芦醇为具有下述化学式(1)所示结构的苷元。另外,本发明的白藜芦醇糖苷只要是包含白藜芦醇作为非糖化合物的糖苷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本发明的白藜芦醇糖苷,可以例示下述化学式(2)所示的反式白藜芦醇苷(反式虎杖苷)、在白藜芦醇二聚体上结合有糖链的显轴买麻藤苷。
Figure GDA0003464097430000081
Figure GDA0003464097430000091
(3)异黄酮及异黄酮糖苷
通常将以下述化学式(3)所示的结构为基本骨架的类黄酮化合物称为异黄酮类。异黄酮类包含异黄酮苷元及异黄酮糖苷。
在本发明中,将具有上述基本骨架的苷元特别称为异黄酮苷元。作为本发明的异黄酮苷元,可例示大豆黄素、乙酰基大豆黄素、丙二酰大豆黄素、染料木素、乙酰基染料木素、丙二酰染料木素、黄豆黄素、乙酰基黄豆黄素、丙二酰黄豆黄素。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在上述基本骨架上结合有糖的化合物称为异黄酮糖苷。作为异黄酮糖苷,只要是在异黄酮苷元上结合有糖链的物质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例示下述化学式(4)所示的黄豆苷、乙酰基黄豆苷、丙二酰黄豆苷、染料木苷、乙酰基染料木苷、丙二酰染料木苷、黄豆黄苷、乙酰基黄豆黄苷、丙二酰黄豆黄苷。
Figure GDA0003464097430000092
<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双歧杆菌属细菌安全性高、且对肠道内菌群也带来好的影响,因此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可以作为药物组合物使用。根据本发明,双歧杆菌属细菌可以通过分解白藜芦醇糖苷及异黄酮糖苷而促进生物体内的吸收性高的白藜芦醇、异黄酮苷元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长期用于食品中的双歧杆菌属细菌为有效成分,因此对罹患各种疾病的患者也可以安心地给药。另外,双歧杆菌属细菌也存在于动物的肠道内,因此可期待即使长期、连续地给药也不易产生副作用。
在将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作为药物组合物来利用时,该药物组合物可以为经口给药及非经口给药中的任一种,优选经口给药。作为非经口给药,可列举例如直肠给药等。
另外,在制剂化时,除了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以外,还可以使用通常用于制剂化的赋形剂、pH调节剂、着色剂、矫味剂等成分。另外,只要含有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即可,也可以将公知的或将来发现的对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具有预防和/或治疗的效果的成分与本发明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并用。
进而,可以根据给药方法适当制剂化成期望的剂型。例如,在经口给药的情况下,可以制剂化成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溶液剂、糖浆剂、悬浮剂、乳剂等液体制剂等。另外,在非经口给药的情况下,可以制剂化成栓剂、软膏剂等。
而且,制剂化可以根据剂型而适当利用公知方法来实施。在制剂化时,可以适当配合制剂载体而进行制剂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配合制剂载体的情况下,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剂型并基于每天的摄取量或给药量适当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每千克体重、每天的双歧杆菌属细菌的摄取量或给药量优选为1×106~1×1012CFU/kg/天,更优选为1×107~1×1011CFU/kg/天,进一步优选为1×108~1×1010CFU/kg/天。
另外,作为上述制剂载体,可根据剂型使用各种有机或无机的载体。作为固态制剂情况下的载体,可列举例如赋形剂、结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稳定剂、矫味矫臭剂等。
作为赋形剂,可列举例如:乳糖、白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等糖衍生物;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α-淀粉、糊精、羧甲基淀粉等淀粉衍生物;结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钙等纤维素衍生物;阿拉伯胶;葡聚糖;普鲁兰多糖;轻质无水硅酸、合成硅酸铝、偏硅酸铝酸镁等硅酸盐衍生物;磷酸钙等磷酸盐衍生物;碳酸钙等碳酸盐衍生物;硫酸钙等硫酸盐衍生物等。
作为结合剂,例如除了上述赋形剂以外还可列举:明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Macrogol等。
作为崩解剂,例如除了上述赋形剂以外还可列举: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经化学修饰的淀粉或纤维素衍生物等。
作为润滑剂,可列举例如:滑石;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硬脂酸金属盐;硅胶;胶状硅酸镁铝(VEEGUM)、鲸蜡等蜡类;硼酸;甘醇;富马酸、己二酸等羧酸类;苯甲酸钠等羧酸钠盐;硫酸钠等硫酸盐类;亮氨酸;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镁等月桂基硫酸盐;硅酸酐、硅酸水合物等硅酸类;淀粉衍生物等。
作为稳定剂,可列举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氯代丁醇、苯甲醇、苯乙醇等醇类;苯扎氯铵;乙酸酐;山梨酸等。
作为矫味矫臭剂,可列举例如甜味剂、酸味剂、香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经口给药用的液体制剂所使用的载体,可列举水等溶剂、矫味矫臭剂等。
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对于分解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而促进苷元的产生而言,是有用的。因此,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通过与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同时摄取、或者在摄取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的之前/之后摄取,从而可以将该糖苷转换为苷元而提高体内的吸收性、提高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所具有的药理作用。因此,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能够作为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白藜芦醇、异黄酮等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摄取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之前/之后摄取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的情况下,优选在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摄取前12小时~摄取后5小时的范围内摄取,更优选在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摄取前4小时~摄取后3小时的范围内摄取,进一步优选在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摄取之前/之后1小时的范围内摄取。
白藜芦醇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骨质疏松症(J.Feng et al.,ActaBiochim.Biophys.Sin.,46(12),pp.1024-33,2014、H.Zhao et al.,British Journal ofNutrition,Volume 111,Issue 5,pp.836-846,2014)、记忆力减退(H.Zhao et al.,BrainRes.,Vol.1467,pp.67-80,2012)、缺血性脑血管障碍(S.I.Jeong et al.,NeurobiolAging.,Vol.44,pp.74-84,2016)或更年期脑功能障碍(H.M.Evans et al.,Nutrients,8(3),150,2016)等起因于女性激素减少的疾病、动脉硬化(S.B.Vasamsettiet al.,FreeRadic.Biol.Med.,Vol.96,pp.392-405,2016)、脂质代谢异常(Tanko Y.et al.,Niger.J.Physiol.Sci.,31(1),pp.71-75,2016)、心血管疾病(Chekalina NI et al.,Wiad.Lek.,69(3pt 2),pp.475-479,2016)或皮肤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或肺癌等癌(A.Bishayee et al.,Cancer Prev.Res.,2(5),pp.409-18,2009)。
因此,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骨质疏松症、记忆力减退、缺血性脑血管障碍或脑功能障碍等起因于女性激素减少的疾病、动脉硬化、脂质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或皮肤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或肺癌等癌等。
另一方面,已知异黄酮对预防和/或治疗骨质疏松症(Y.Tousen et al.,BritishJournal of Nutrition,Volume 116,Issue 2,pp.247-257,2016)等起因于女性激素减少的疾病、动脉硬化(V.B.Gencel et al.,Mini Rev.Med.Chem.,Vol.12(2),pp.149-174,2012)或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肠癌或黑素瘤等癌(石见佳子·池上幸江、日本营养·食粮学会志、Vol.51、No.5、pp.294-298、1998)等有效。
因此,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骨质疏松症等起因于女性激素减少的疾病、动脉硬化或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肠癌或黑素瘤等癌等。
进而,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更优选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白藜芦醇及异黄酮均有效地发挥作用的起因于女性激素减少的疾病、动脉硬化、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制造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用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另外,另一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在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中的应用。
另外,另一方面为预防和/或治疗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对动物给药双歧杆菌属细菌。在此,动物优选为人。
这些方式中的苷元及其糖苷、双歧杆菌属细菌、以及疾病以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及药物组合物中的说明为基准。
<饮食品组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能够通过与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一起加工成饮食品形态而制成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通常,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以包含它们的饮食品原料的形态供于上述加工。即,本发明的饮食品组合物可以通过将本发明的双歧杆菌属细菌以及含有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的饮食品原料组合来制造。或者,也可以通过将本发明的双歧杆菌属细菌以及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添加到公知的饮食品中来进行制造,还可以将其混合到饮食品的原料中而制造新的饮食品组合物。
通过经口摄取所述饮食品组合物,从而通常在体内(肠道内)增殖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将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分解,因此可以高效地产生苷元。
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本身作为饮食品组合物的形式。即,也可以将把双歧杆菌属细菌作为有效成分配合到饮食品中而成的产物直接作为苷元产生促进用饮食品组合物。
本发明中的饮食品组合物无论液态、膏状、固体、粉末等形态,除了片剂状糖果、流食、饲料(包括宠物用)等以外,还可列举例如:小麦粉制品、速食食品、农产加工品、水产加工品、畜产加工品、乳/乳制品、油脂类、基础调味料、复合调味料/食品类、冷冻食品、点心类、饮料、这些以外的市售品等。
另外,本发明中定义的饮食品组合物可以以标示出与异黄酮、白藜芦醇等的苷元的功能性相关的用途的饮食品形式来提供/贩卖。
“标示”行为包括用于使需要者知悉上述用途的全部行为,只要是可想起/类推上述用途的表现方式则不论标示目的、标示内容、标示对象物/介质等如何,均相当于本发明的“标示”行为。
另外,“标示”优选通过使需要者直接意识到上述用途的表现方式来进行。具体而言,可列举对在饮食品的商品或商品的包装上记载了上述用途的物品进行转让、交货、为了转让或交货而进行展示、进口的行为;在与商品有关的广告、价格表或交易文件中记载上述用途并展示或发布、或在以这些为内容的信息中记载上述用途并通过电磁方法(互联网等)进行提供的行为;等。
另一方面,标示内容优选为得到行政等许可的标示(例如,基于行政规定的各种制度而得到许可、并以基于该得到许可的形态进行的标示)。另外优选在包装、容器、商品目录、宣传手册、POP等销售现场的宣传材料、其他文件等中带有这样的标示内容。
另外,作为“标示”,可例示出作为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经肠营养食品、特别用途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功能性标示食品、药物用部外品等的标示。这些中,可特别列举:经消费厅许可的标示,例如被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功能食品、或功能性标示食品相关的制度、或与这些类似的制度许可的标示等。具体可列举:作为特定保健用食品的标示、作为附加条件的特定保健用食品的标示、主旨为对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带来影响的标示、降低疾病风险的标示、基于科学根据的功能性的标示等,更具体而言,典型的例子为:作为关于健康增进法中规定的特别用途标示的许可等的内阁府令(平成二十一年八月三十一年内阁府令第五十七号)所确定的特定保健用食品的标示(特别是保健用途的标示)及与其类似的标示。
需要说明的是,制造饮食品组合物时的双歧杆菌属细菌以及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基于每天的摄取量适当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每千克体重每天的双歧杆菌属细菌的摄取量优选为1×106~1×1012CFU/kg/天,更优选为1×107~1×1011CFU/kg/天,进一步优选为1×108~1×1010CFU/kg/天。另外,白藜芦醇糖苷的每天的摄取量或给药量优选为1mg/天~700mg/天,更优选为5mg/天~200mg/天,进一步优选为10mg/天~20mg/天。进而,异黄酮糖苷的一天的摄取量或给药量优选为10mg/天~120mg/天,更优选为15mg/天~100mg/天,进一步优选为20mg/天~80mg/天。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由于安全性高且对肠道内菌群的平衡有好的影响,因此可以作为人或动物用的饮食品组合物使用。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可以促进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的分解,提高异黄酮或白藜芦醇的生物体内的吸收性。因此,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可以作为通过将异黄酮糖苷或白藜芦醇糖苷组合而产生异黄酮或白藜芦醇的苷元产生用的饮食品组合物使用。
如上所述,已知白藜芦醇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记忆力减退、缺血性脑血管障碍或脑功能障碍等起因于女性激素减少的疾病、动脉硬化、脂质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或皮肤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或肺癌等癌等有效。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已知异黄酮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起因于女性激素减少的疾病、动脉硬化或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肠癌或黑素瘤等癌等有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双歧杆菌属细菌及多酚糖苷在制造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中的应用,其中,上述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
该方式中的苷元、糖苷、双歧杆菌属细菌、及饮食品组合物的用途以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药物组合物及饮食品组合物中的说明为基准。
进而,本发明的饮食品组合物更优选将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与异黄酮糖苷和白藜芦醇糖苷组合。
<饲料>
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还可以用于饲料。关于饲料的制备,可以将本发明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与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添加到公知的饲料中、或混合到饲料的原料中来制备具有苷元产生效果的饲料。
作为上述饲料的原料,可列举例如:玉米、小麦、大麦、黑麦等谷类;麸皮、麦糠、米糠、脱脂米糠等糠类;玉米面筋粉、玉米胚芽粉等加工粕类;脱脂奶粉、乳清、鱼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类;啤酒酵母等酵母类;磷酸钙、碳酸钙等矿物质饲料;油脂类;氨基酸类;糖类等。另外,作为上述饲料的形态,可列举例如:观赏动物用饲料(宠物食品等)、家畜饲料、养鱼饲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制造饲料时的双歧杆菌属细菌以及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基于每天的摄取量适当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每千克体重每天的双歧杆菌属细菌的摄取量优选为1×106~1×1012CFU/kg/天,更优选为1×107~1×1011CFU/kg/天,进一步优选为1×108~1×1010CFU/kg/天。另外,白藜芦醇糖苷的每天的摄取量或给药量优选为1mg/天~700mg/天,更优选为5mg/天~200mg/天,进一步优选为10mg/天~20mg/天。进而,异黄酮糖苷的每天的摄取量或给药量优选为10mg/天~120mg/天,更优选为15mg/天~100mg/天,进一步优选为20mg/天~80mg/天。
<苷元的制造方法>
另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制造苷元的方法。
该制造方法包含:在糖苷的存在下培养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工序;及,回收上述培养后的培养物中所产生的苷元的工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
在上述培养工序中,双歧杆菌属细菌产生β-葡糖苷酶,在该β-葡糖苷酶的作用下,培养物中的糖苷被分解,因此可以制造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的苷元。
另外,本发明的苷元的制造方法也可以称之为糖苷的分解方法。
优选将双歧杆菌属细菌与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添加到培养基中并进行培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糖苷在培养双歧杆菌属细菌时的至少一部分时间内存在于培养基中即可,通过在培养的开始时刻和/或培养的过程中将糖苷添加到培养基中,由此可以作为本发明的方法的培养工序。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培养基,只要是能够培养属于双歧杆菌属细菌的细菌的培养基,则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可以从公知的培养基中适当选择。具体可列举MRS(de Man,Rogosa Sharpe)培养基等。
另外,作为该培养基,还可以使用奶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印度牛、牦牛、马、驴、驯鹿等的各种乳及乳制品以及糠床、蔬菜类、鱼贝类、米类等食品。
本发明中的培养可以采用能够培养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公知培养条件。例如,可以在25~45℃下进行培养,优选在30~42℃下、特别是37~42℃下进行培养。
另外,关于培养条件,优选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可以边通入二氧化碳等厌氧气体边进行培养。另外,还可以在液体静置培养等微好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在仅培养双歧杆菌属细菌之后,添加白藜芦醇糖苷和/或异黄酮糖苷进一步培养。
关于培养时间,可以在1~72小时内边观察增殖速度边适当调节,优选为16~48小时、特别是16~24小时。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可以将如上所述地制造的苷元与细菌分离,并且回收包含苷元的级分。苷元与细菌的分离、以及从培养物中回收包含苷元的级分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从培养物中除去细菌之后再从培养物中回收包含苷元的级分。或者,可以通过有机溶剂提取等公知的提取法从培养物中直接提取、分离苷元。
作为从培养物除去细菌的方法,可列举例如:利用膜的过滤、离心分离等。膜可以是平膜及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中的任一者。在使用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进行过滤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苷元与微生物的分离、以及从培养物中回收包含苷元的级分。
另外,作为从除去了细菌的培养物中回收包含苷元的级分的工序,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可列举例如凝胶过滤、反相HPLC等各种色谱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目标物即苷元的种类适当选择。色谱法可以是低压色谱也可以是高压(HPLC)色谱。
包含苷元的级分只要不损害作为苷元的效果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含培养基成分,也可以是彻底纯化或部分纯化后的。苷元的纯化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回收包含苷元的级分的方法来进行。
包含苷元的级分的性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液体,也可以为通过冷冻干燥等得到的粉体。
通过本发明而制造的苷元可以基于苷元所具有的生理作用而配合到药物、准药物、皮肤外用剂、化妆品、饮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饲料等组合物中。配合到该组合物中的苷元可以是分离纯化后的苷元、包含苷元的级分中的任一者。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
[试验例1]
进行了确认双歧杆菌属细菌分解作为白藜芦醇糖苷的反式白藜芦醇苷、促进白藜芦醇的产生的试验。
(1)培养液的制备
将用10%脱脂乳培养基进行了冷冻保存的以下12种双歧杆菌属细菌的菌液100μL分别添加到MRS液体培养基3mL中,使得双歧杆菌属细菌的菌数为1×109CFU/mL,在37℃下厌氧培养16小时。MRS液体培养基如下制备:将Difco Lactobacilli MRS Broth(BD公司制)5.5g及L-半胱氨酸单盐酸盐一水合物(和光纯药工业公司制)50mg溶解于纯水而达到100mL,用HCl水溶液调节成pH6.5,在121℃下灭菌15分钟,由此而制备。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longum)ATCC15707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ATCC15697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ATCC15700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BCCM LMG23729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FERM BP-11175
·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ATCC29521
·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ATCC15703
·角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gulatum)ATCC27535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DSM10140
·假长双歧杆菌球形亚种(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 subsp.globosum)JCM5820
·假长双歧杆菌假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subsp.pseudolongum)ATCC25526
·嗜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thermophilum)ATCC25525
(2)反式白藜芦醇苷与双歧杆菌属细菌的混合培养
分别向上述12种培养液100μL中各添加0.2μL的将反式白藜芦醇苷(长良Science株式会社制)以250mM浓度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而得的溶液,由此制备混合液,在37℃下厌氧培养24小时。
(3)白藜芦醇的定量
将培养后的培养液用乙酸乙酯提取后,从提取液中除去溶剂并干燥,得到干燥物。向该干燥物中添加甲醇25μL进行溶解,将溶解液5μL点样到硅胶薄层色谱板(TLC)上,用甲苯:丙酮=2:1的展开溶剂进行展开。展开结束后,照射UV来检测白藜芦醇。检测结果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J)分析并与对照及标准试样进行比较,由此定量白藜芦醇,计算糖苷的分解率。对照是将不含细菌的MRS液体培养基100μL和0.2μL的糖苷溶液混合而制备的。另外,将用甲醇溶解白藜芦醇而制备成2mM的液体作为标准试样。
(4)结果
利用上述12种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反式白藜芦醇苷分解率如表1所示。确认到,所有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均分解反式白藜芦醇苷而产生白藜芦醇。
[表1]
表1
Figure GDA0003464097430000211
[试验例2]
对于以下11种双歧杆菌属细菌,进行确认分解作为异黄酮糖苷的黄豆苷而促进作为异黄酮苷元的大豆黄素的产生的试验。本试验中,使用黄豆苷(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来代替试验例1中的反式白藜芦醇苷,并且用甲醇溶解作为苷元的大豆黄素并制备成2mM而作为标准试样使用,除此以外通过与试验例1同样的步骤来进行。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ATCC15697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ATCC15700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BCCM LMG23729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FERM BP-11175
·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ATCC15703
·角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gulatum)ATCC27535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DSM10140
·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animalis)ATCC25527
·假长双歧杆菌球形亚种(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 subsp.globosum)JCM5820
·假长双歧杆菌假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 subsp.pseudolongum)ATCC25526
·嗜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thermophilum)ATCC25525
其结果是,利用上述11种双歧杆菌属细菌的黄豆苷分解率如表2所示。可确认所有双歧杆菌属细菌均分解黄豆苷而产生大豆黄素。
[表2]
表2
Figure GDA0003464097430000221
[试验例3]
对于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进行确认分解作为白藜芦醇糖苷的反式白藜芦醇苷而促进白藜芦醇的产生、以及分解作为异黄酮糖苷的黄豆苷而促进作为异黄酮苷元的大豆黄素的产生的试验。在该试验例中,除了混合培养中的培养时间以外,反式白藜芦醇苷的分解通过与试验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黄豆苷的分解通过与试验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本试验例中的反式白藜芦醇苷或黄豆苷与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的混合培养设为37℃下1小时或37℃下3小时,对于各培养时间来定量白藜芦醇或大豆黄素。
其结果是,利用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的反式白藜芦醇苷或黄豆苷的分解率如表3所示。可确认到,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在培养时间为1小时或3小时时均分解反式白藜芦醇苷或黄豆苷而产生白藜芦醇或大豆黄素,因此确认在短时间培养时也具有苷元产生促进效果。
[表3]
表3
培养1小时 培养3小时
反式白藜芦醇苷分解率(%) 19.4 29.9
黄豆苷分解率(%) 37.4 56.3
[比较试验例1]
作为比较例,进行了确认双歧杆菌属细菌对芦丁及橙皮苷的苷元产生促进效果的试验。
使用作为多酚糖苷的芦丁(东京化成化学工业公司制)或橙皮苷(东京化成化学工业公司制)来代替试验例1的反式白藜芦醇苷,除此以外通过与试验例1同样的步骤来进行。另外,将双歧杆菌属细菌设为在试验例1及试验例2中黄豆苷及反式白藜芦醇苷的分解率特别高的以下3种。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ATCC15700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BCCM LMG23729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FERM BP-11175
其结果是,对于所有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在培养后的培养液中均未确认到芦丁或橙皮苷的苷元。即,确认到,所有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对于芦丁及橙皮苷均不具有分解活性。由此确认,对异黄酮糖苷或白藜芦醇糖苷具有水解能力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并非对其它多酚糖苷均显示苷元产生促进作用。
[试验例4]
对于在试验例1及2中黄豆苷及反式白藜芦醇苷的分解率高的双歧杆菌属细菌,进行确认黄豆苷或反式白藜芦醇苷的分解的经时变化的试验。
(1)培养液的制备
对于短双歧杆菌BCCM LMG23729及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通过与试验例1同样的步骤制备培养液。
(2)糖苷与双歧杆菌属细菌的混合培养
将培养时间设为1、3、6或24小时这四种,除此以外在与试验例1同样的条件下将(1)的培养液与黄豆苷溶液或反式白藜芦醇苷溶液混合和进行培养。
(3)苷元的定量
在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薄层色谱而定量大豆黄素或白藜芦醇,计算糖苷的分解率。
(4)结果
反式白藜芦醇苷的经时分解率如表4所示。可知短双歧杆菌BCCM LMG23729及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的分解率均经时提高,且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糖苷的分解。
[表4]
表4
Figure GDA0003464097430000241
黄豆苷的经时分解率如表5所示。可知短双歧杆菌BCCM LMG23729及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的分解率均经时提高,且均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糖苷的分解。
[表5]
表5
Figure GDA0003464097430000242
[试验例5]
对于本发明的双歧杆菌属细菌,进行了用于确认实际提高生物体内的苷元吸收性的试验。
使用18只6周龄的Wistar系雌性大鼠(日本Charles River株式会社),以未使用大豆原材料的饲料(F2PLD1)驯化饲养1周。然后将这些大鼠分成不给药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对照组、给药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的试验组A、及给药短双歧杆菌NITE BP-02460的试验组B的3个组,每组6只,再饲养1周。这期间,对于试验组A及B的大鼠,将以活菌形式包含3.0×109CFU/mL的各双歧杆菌属细菌的10%脱脂奶粉溶液1mL用灌胃器经口给药,1天1次。对于对照组,将不含双歧杆菌属细菌的10%脱脂奶粉溶液1mL同样地经口给药,1天1次。
在末次给药(第7天),在对各组给药各自的脱脂奶粉溶液后,接着将制备成10mg/mL浓度的黄豆苷(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水溶液按照黄豆苷的给药量为50mg/kg体重的方式对各大鼠经口给药。在该给药前及给药起1小时后,对全部的大鼠进行采血。
将采集的血液在4℃、10000×g下离心分离4分钟而得到血浆样品。然后,向上述血浆样品50μL中加入作为内标的包含20ng大豆黄素-d6(Toronto Research公司制)的标准试样1μL,进而,为了以苷元体形式分离出当在生物体内被吸收时发生葡糖醛酸内酯共轭或硫酸共轭而共轭化的血浆样品中的大豆黄素,添加含有100单位的β-葡萄糖醛酸酶(SIGMA公司制)的乙酸缓冲液(0.2mol/L、pH5.0)50μL,在37℃下静置15小时。然后将混合液添加到400μL的甲醇中,进行超声波处理并搅拌均匀,在4℃、5000×g下离心分离5分钟,将上清液用0.45μm过滤单元过滤后回收。用LC/MS定量该上清液中的大豆黄素含量,求出血药浓度。通过t检验来验证试验组给药黄豆苷1小时后的大豆黄素的血药浓度相对于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
其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确认:给药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及短双歧杆菌NITEBP-02460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给药黄豆苷1小时后的大豆黄素的血药浓度均增加,至少成为1.3倍。因此,该结果表明:通过一起摄取糖苷和双歧杆菌属细菌,可以提高苷元的生物体内的吸收性。
[表6]
表6
Figure GDA0003464097430000261
*0.05<P<0.1:VS对照组(给药黄豆苷1小时后)
**P<0.05:VS对照组(给药黄豆苷1小时后)
由该结果可知,双歧杆菌属细菌具有分解作为糖苷的黄豆苷及反式白藜芦醇苷而产生作为苷元的大豆黄素及白藜芦醇的作用。尤其是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仅3小时就将90%以上的黄豆苷分解、将50%以上的反式白藜芦醇苷分解,因此可知具有在短时间内分解糖苷的能力。另外可知,本发明的双歧杆菌属细菌可通过与糖苷一起摄取而提高苷元的生物体内的吸收性。

Claims (7)

1.一种苷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糖苷的存在下培养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的工序;及
回收所述培养后的培养物中所产生的苷元的工序,其中,
所述糖苷至少包含白藜芦醇糖苷,
所述短双歧杆菌为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糖苷还包含异黄酮糖苷。
3.一种短双歧杆菌在制造为了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而使用的苷元产生促进剂中的应用,其中,
所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所述短双歧杆菌为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苷元产生促进剂为饮食品组合物的形态。
5.一种短双歧杆菌在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中的应用,其中,
所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所述短双歧杆菌为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
6.一种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的方法,其包括在糖苷的存在下培养短双歧杆菌,其中,
所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所述短双歧杆菌为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
7.一种短双歧杆菌在制造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用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其中,
所述苷元至少包含白藜芦醇,
所述短双歧杆菌为短双歧杆菌FERM BP-11175。
CN201780073968.9A 2016-11-29 2017-06-19 苷元产生促进剂 Active CN110087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1320 2016-11-29
JP2016231320 2016-11-29
PCT/JP2017/022538 WO2018100776A1 (ja) 2016-11-29 2017-06-19 アグリコン産生促進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7661A CN110087661A (zh) 2019-08-02
CN110087661B true CN110087661B (zh) 2022-10-21

Family

ID=6224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3968.9A Active CN110087661B (zh) 2016-11-29 2017-06-19 苷元产生促进剂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81654A1 (zh)
EP (1) EP3549593A4 (zh)
JP (1) JP6976965B2 (zh)
CN (1) CN110087661B (zh)
AU (1) AU2017367332B2 (zh)
CA (1) CA3045276A1 (zh)
WO (1) WO2018100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8943A1 (ja) * 2018-03-26 2019-10-03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脳血流低下の予防及び/又は改善用組成物
JP7287638B2 (ja) * 2018-11-09 2023-06-06 株式会社東洋発酵 脳機能改善組成物
US11730778B2 (en) * 2019-09-24 2023-08-22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level and production of metabolized phytonutrients in a subject
JP7368484B2 (ja) * 2019-09-27 2023-10-24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組成物並びに該組成物含有する飲食品組成物および調製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1685A1 (en) * 2002-10-09 2004-04-15 Devin Houst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lant polyphenols
JP2005160373A (ja) 2003-12-02 2005-06-23 Hideo Hasegawa 配糖体分解性プロバイオティクス
WO2007125558A1 (en) * 2006-05-03 2007-11-08 Anidral S.R.L. Symbio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non-digestible polysaccharides and bifidobacteria which metabolize them and its uses
CN102970997B (zh) * 2009-09-17 2014-12-10 森永乳业株式会社 抗肥胖剂、抗肥胖用饮食品、糖耐量改善剂和糖耐量改善用饮食品
JP2012001510A (ja) 2010-06-18 2012-01-05 Nitto Yakuhin Kogyo Kk 配糖体分解用組成物
JP5980785B2 (ja) * 2011-09-08 2016-08-31 株式会社ヤクルト本社 新規ビフィズス菌及びその利用
KR101381112B1 (ko) * 2011-11-30 2014-04-14 한국식품연구원 홍삼을 이용한 홍경천 발효물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피로 회복 및 운동능력 향상용 조성물
JP5836236B2 (ja) * 2012-09-25 2015-12-24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日本健康増進支援機構 乳幼児用アレルギー疾患予防剤
PL2914136T3 (pl) * 2012-11-02 2021-11-29 N.V. Nutricia Połączenie synbiotyków do poprawy czynności mózgu
JP6297441B2 (ja) * 2014-07-31 2018-03-20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ビフィドバクテリウム属細菌含有カプ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82027B2 (ja) * 2014-08-26 2018-08-29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ビフィズス菌及びアブラナ科野菜を含有する経口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49593A1 (en) 2019-10-09
JPWO2018100776A1 (ja) 2019-10-17
WO2018100776A1 (ja) 2018-06-07
CN110087661A (zh) 2019-08-02
CA3045276A1 (en) 2018-06-07
JP6976965B2 (ja) 2021-12-08
AU2017367332A1 (en) 2019-07-04
US20200181654A1 (en) 2020-06-11
EP3549593A4 (en) 2020-08-12
AU2017367332B2 (en) 2020-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55795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microbial preparation and microbial preparation produced by the same
CN110087661B (zh) 苷元产生促进剂
KR101807328B1 (ko) 경구용 dna 손상 수복 촉진제 및 엘라스타아제 활성 억제제
JP2008061584A (ja) エクオール生産能を持つ微生物及び飲食品、医薬品、動物飼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4811760B2 (ja) ダイゼイン資化によるエコール生成能を改善するための腸内細菌およびその利用
AU2019260952B2 (en) Composition for inhibiting fat accumulation
JP2010047504A (ja) アトピー性皮膚炎緩和剤
EP3704958A1 (en) Muscle-building composition
CN111787933A (zh) 阿片肽分解用组合物
KR102543494B1 (ko) 신규 프로바이오틱스 및 이의 용도
JP4610525B2 (ja) エクオール産生乳酸菌含有組成物
KR101689746B1 (ko) 프로바이오틱스로 사용될 수 있는 신규 유산균 및 이의 용도
CA3086031C (en) Composition for contact dermatitis
JP7072151B2 (ja) 腸内菌叢改善剤
JPWO2007013547A1 (ja) 更年期障害予防・改善剤および機能性飲食品
KR20190018204A (ko) 위액산 내성과 담즙산 내성이 탁월하고 높은 가바 생산성을 갖는 락토바실러스 브레비스 wcp02 균주, 이를 이용한 생균제제 및 발효식품
JP5603036B2 (ja) プロバイオティクス増殖促進剤
WO2004009800A1 (ja) ラクトバシラス・カゼイ 亜種 カゼイ増殖促進用組成物
KR101882475B1 (ko) 베타-글루코시다제 활성을 갖는 신규 유산균 및 이의 용도
CA3085995C (en) Composition for type i allergy
JP6968540B2 (ja) 経口組成物
JP7430312B2 (ja) 腸内短鎖脂肪酸産生促進用組成物及びこれを含む飲食品
EP4356757A1 (en) Microbial method for reproducing the human urolithin metabotypes in vitro and in vivo
WO2023054625A1 (ja) トレオン酸含有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20120643A (ko) 비피도박테리아로부터의 리포테이코산의 용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