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2564B -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52564B CN110052564B CN201910408693.0A CN201910408693A CN110052564B CN 110052564 B CN110052564 B CN 110052564B CN 201910408693 A CN201910408693 A CN 201910408693A CN 110052564 B CN110052564 B CN 1100525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rod
- shaft
- cylinder
-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7 press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8—Accessories for handling work or tools
- B21J13/10—Manipul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8—Accessories for handling work or tools
- B21J13/10—Manipulators
- B21J13/12—Turn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1J5/002—Hybrid process, e.g. forging following ca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自动化锻造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整个锻造过程的所有位移工作均可由机械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大以及锻件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保证工人的安全;本发明的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仅需在加热炉、锻压机以及碾环机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第一翻转装置、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三机械手、第二翻转装置以及第四机械手等即可完成,不需要对原有老生产线进行改造,不需重新规划各设备布局,占用空间小,不耗费人力物力且改造成本低,中小型锻造企业也能承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加热炉加热、锻压机锻压、碾环机碾环等过程。
其中,将物料从加热炉转移到锻压机的粗墩工位、从锻压机的粗墩工位转移到锻压机的成型工位、从锻压机的成型工位转移到锻压机的冲孔工位、从锻压机的冲孔工位转移到碾环机,以及将锻压机锻压后的废料移去均需要位移工作。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锻造企业的锻造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均十分低,这些位移工作通常由工人人工操作完成,而人工操作具有以下问题:
第一,锻造生产线的生产环境恶劣,噪声和烟雾污染严重,长期处于高温和热辐射环境下,对工人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安全性极低;
第二,人工操作方式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第三,若人工操作时,稍有失误,可能会造成机器故障以及对工人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实现锻造自动线的自动化成为了锻造行业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锻造生产线。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加热炉、锻压机、碾环机、第一翻转装置、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三机械手、第二翻转装置以及第四机械手;
所述第一翻转装置用于将经加热炉加热后的物料调整为与锻压机适配的姿态;
所述第一机械手用于将经第一翻转装置调整后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的粗墩工位;
所述第二机械手用于将位于锻压机粗墩工位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的成型工位;
所述第三机械手用于将位于锻压机成型工位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的冲孔工位,以及,用于将位于锻压机冲孔工位的物料传送至第二翻转装置;
所述第二翻转装置用于将第三机械手传送的物料由与锻压机适配的姿态调整为与碾环机适配的姿态;
所述第四机械手用于将经第二翻转装置调整后的物料传送至碾环机;
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包含传送装置、检测装置以及气缸翻转装置;
所述传送装置包含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的第二支架,以及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一支撑杆,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横向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三支撑杆,相邻两个第三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横向的第四支撑杆;第一滑道架设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长度沿同样的方向依次递减使得第一滑道有坡度;
所述检测装置包含半包围式围杆,若干第一连接杆,以及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半包围式围杆相连的若干传感器;所述半包围式围杆的开口朝向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半包围式围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最短的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架最短的第三支撑杆相连;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半包围式围杆内是否有物料,以及,用于给气缸翻转装置发送驱动信号;
所述气缸翻转装置包含第一连接板、第一气缸、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轴、支撑块、接料桶、第二连接轴以及第三连接轴,其中,第一气缸通过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轴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并通过第二连接轴与接料桶相连,接料桶通过支撑块、第三连接轴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一气缸轴,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翼,所述接料桶设有第二连接翼,与第二连接翼相对的第三连接翼,以及若干第四连接翼;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接块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的第一连接翼相接触,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第一连接翼和第一连接块,使得第一气缸可通过第一连接翼绕第一连接块转动;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气缸轴位于接料桶的第二连接翼和第三连接翼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二连接翼、第一气缸轴以及第三连接翼,使得接料桶可被第一气缸轴推动;所述支撑块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方且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四连接翼与支撑块相接触,所述第三连接轴穿过支撑块和第四连接翼,使得接料桶可通过第四连接翼绕支撑块转动;
所述气缸翻转装置位于第一滑道的下方;所述接料桶位于半包围式围杆内部;所述接料桶在未受第一气缸推动的状态下,正对第一滑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翼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一连接翼、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一连接翼,使得第一气缸可通过第一连接翼绕第一连接块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连接翼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连接轴依次穿过第四连接翼、支撑块以及第四连接翼,使得接料桶可通过第四连接翼绕支撑块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包围式围杆上与传感器正对的部分开有通孔使得传感器可检测到半包围式围杆内是否有物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装置的第一滑道上设有缓冲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装置用于减慢沿第一滑道滑下的物料的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装置包含第二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对的第三连接板,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相连的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若干第五连接翼;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第五连接翼使得第一挡板可通过第五连接翼绕第二连接杆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连接翼的数量为两个。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在自然垂下的状态下,可全部或部分遮盖第一滑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在自然垂下的状态下,可全部遮盖第一滑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六连接翼以及穿过第六连接翼的拉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连接翼的数量为两个。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有配重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道为圆弧滑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装置上设有半包围式连接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包围式连接杆用于将传送装置与其他装置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包围式连接杆的开口朝向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半包围式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最长的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架最长的第三支撑杆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装置上设有第三连接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杆用于将传送装置与其他装置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检测装置的半包围式围杆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于第二支撑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杆垂直于第四支撑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支撑杆之间互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二支撑杆之间互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三支撑杆之间互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四支撑杆之间互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装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数量为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感器所形成的的夹角为18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料桶为有底和/或无底。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料桶为有底时,第一机械手先从接料桶的正上方将物料夹出,然后将物料传送至锻压机的粗墩工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与锻压机适配的姿态为竖直姿态时,所述接料桶为无底。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料桶为无底时,第一机械手先从接料桶的正下方接住物料,然后将物料传送至锻压机的粗墩工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接料桶为无底时,所述半包围式围杆上正对接料桶的部分需加长或设有组位板以防止经滑道传送至接料桶的物料飞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翻转装置包含底座、固定装置、第二气缸、翻转板、第四连接轴以及第五连接轴,其中,所述第二气缸通过固定装置与底座相连,并通过第四连接轴与翻转板相连,翻转板通过第五连接轴活动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底座包含顶面、底面以及若干侧面;
所述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套圈,与固定套圈相连的第六连接轴,以及与第六连接轴相连的连接支架;所述固定套圈与第二气缸上除第二气缸轴以外的部分相连;所述连接支架与底座的侧面相连,使得固定套圈通过连接支架与底座的侧面相连;所述底座的侧面上正对第二气缸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此凹槽延伸至顶面,使得第二气缸的第二气缸轴可在凹槽内做往复伸缩运动;
所述翻转板正对第二气缸的一面上设有检测装置以及第二连接块,背对第二气缸的一面上设有导向块;所述检测装置包含检测座,贯穿检测座的接触轴,位于检测座内部且两端分别与检测座和接触轴相连的弹性件,与检测座相连的第四连接板,以及位于检测座下方且通过第四连接板与检测座相连的接近开关;当弹性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接触轴从翻转板背对第二气缸的一面贯穿至翻转板正对第二气缸的一面且伸出一段长度,此时,接触轴不在接近开关的感应范围内;当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接触轴从翻转板背对第二气缸的一面穿至翻转板正对第二气缸的一面但未伸出一段长度,此时,接触轴在接近开关的感应范围内;所述接近开关用于给第二气缸发送驱动信号;所述导向块用于将需翻转物料引导至翻转板上的特定位置;
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气缸轴远离固定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设有第七连接翼;所述第四连接轴穿过第七连接翼和第二连接块,使得第二气缸可推动翻转板;
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上设有第四连接块和第五连接块;所述第五连接轴依次穿过第四连接块、翻转板以及第五连接块,使得翻转板可通过第五连接轴绕第四连接块和第五连接块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连接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块靠近翻转板的一侧设有凸起。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翻转板在第二气缸的推动下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翻转板相接触,用于防止翻转板在第二气缸的推动下旋转超过70°,导致翻转板上的需翻转物料掉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翻转板在第二气缸的推动下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翻转板相接触,用于防止翻转板在第二气缸的推动下旋转超过80°,导致翻转板上的需翻转物料掉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翻转板在第二气缸的推动下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翻转板相接触,用于防止翻转板在第二气缸的推动下旋转超过90°,导致翻转板上的需翻转物料掉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用于防止翻转板在下落过程中直接与第五连接板接触,并且,用于弥补第五连接板与第四连接块和第五连接块之间的高度差,使得翻转板在下落后,可处于水平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板背对第二气缸的一面上设有挡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翻转板在第二气缸的推动下旋转时,所述挡块与翻转板上的需翻转物料相接触,防止翻转板上的需翻转物料掉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安装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用于将第二翻转装置与其他装置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连接翼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七连接翼、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七连接翼,使得第二气缸可推动翻转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有四个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架为“A”型支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连接轴和“A”型支架的数量为两个。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套圈,两个与固定套圈相连的第六连接轴,以及分别与两个第六连接轴相连的“A”型支架;所述固定套圈与第二气缸上除第二气缸轴以外的部分相连;所述“A”型支架有三个角,两个“A”型支架的其中一个角分别通过两个第六连接轴与固定套圈相连,两个“A”型支架的另外两个角通过螺栓或栓钉与底座的侧面相连,使得固定套圈通过连接支架与底座的侧面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传输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含输送架、电机、第一输送轴、第二输送轴、第三输送轴、第一输送轮、第二输送轮、第三输送轮、第四输送轮、第一传动链以及第二传动链;
所述输送架包含第三支架,与第三支架相对的第四支架,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且将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相连的若干第四连接杆,第一输送杆,以及第二输送杆;所述第三支架包含一个横向的第五支撑杆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六支撑杆;所述第六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五支撑杆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输送杆相连;所述第四支架包含一个横向的第七支撑杆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八支撑杆;所述第八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七支撑杆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杆相连;所述第六支撑杆和第八支撑杆的长度沿同样的方向依次递增使得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有坡度;
所述电机以及电机的第一输送轴位于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下方;所述第二输送轴架设在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上靠近长度最长的第六输送杆和第八输送杆的位置;所述第三输送轴架设在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上靠近长度最短的第六输送杆和第八输送杆的位置;
所述第一输送轮与第一输送轴相连;所述第二输送轮和第三输送轮与第二输送轴相连;所述第四输送轮与第三输送轴相连;所述第一输送轮、第二输送轮以及第一传动链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外侧;所述第三输送轮、第四输送轮以及第二传动链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轴的第一输送轮通过第一传动链与第二输送轴的第二输送轮相连;所述第二输送轴的第三输送轮通过第二传动链与第三输送轴的第四输送轮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含挡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块位于第二传动链上,用于防止第二传动链上的物料由于第二传动链的爬升从第二传动链上滑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含第四输送轴和第五输送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输送轴位于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下方且通过连接架与长度相同的第六支撑杆和第八支撑杆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支撑杆的数量为三个,按长度从短到长依次为第九支撑杆、第十支撑杆和第十一支撑杆;所述第八支撑杆的数量为三个,按长度从短到长依次为第十二支撑杆、第十三支撑杆和第十四支撑杆;所述第九支撑杆的长度等于第十二支撑杆、第十支撑杆的长度等于第十三支撑杆、第十一支撑杆的长度等于第十四支撑杆;所述第四输送轴通过连接架与第十支撑杆和第十三支撑杆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输送轮与第四输送轴相连;所述第五输送轮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输送轴的第三输送轮通过第二传动链与第三输送轴的第四输送轮以及第四输送轴的第五输送轮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含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分别与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相连,用于防止第二传动链上的物料从第二传动链的两侧滑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含第二滑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滑道用于承接第二传动链传送的物料,并且,将第二传动链传送的物料传送至指定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含电机防护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防护罩位于电机外侧,用于保护电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支撑杆垂直于第五支撑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支撑杆垂直于第七支撑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连接杆垂直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支撑杆之间相互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支撑杆之间相互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连接杆之间相互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机械手用于将锻压机冲孔工位冲孔后的废料传送至传输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废料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位于锻压机和废料桶之间,用于将第四机械手传送的废料传送至废料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第五机械手以及输送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机械手用于将位于碾环机的物料传送至输送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在锻造工件方面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件为碾环。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自动化锻造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整个锻造过程的所有位移工作均可由机械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大以及锻件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保证工人的安全;
(2)本发明的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仅需在加热炉、锻压机以及碾环机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第一翻转装置、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三机械手、第二翻转装置以及第四机械手等即可完成,不需要对原有老生产线进行改造,不需重新规划各设备布局,占用空间小,不耗费人力物力且改造成本低,中小型锻造企业也能承担。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自动化锻造生产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自动化锻造生产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第一翻转装置的传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一翻转装置的传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一翻转装置的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一翻转装置的气缸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第二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第二翻转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第二翻转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第二翻转装置的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传输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传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传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加热炉100、锻压机200、碾环机300、第一翻转装置400、第一机械手500、第二机械手600、第三机械手700、第二翻转装置800、第四机械手900、传输装置1000、废料桶1100、第五机械手1200、输送线1300、传送装置401、检测装置402、气缸翻转装置403、第一支架404、第二支架405、第一滑道406、第一支撑杆407、若干第二支撑杆408、第三支撑杆409、第四支撑杆410、半包围式围杆411、第一连接杆412、传感器413、第一连接板414、第一气缸415、第一连接块416、第一连接轴417、支撑块418、接料桶419、第二连接轴420、第三连接轴421、第一气缸轴422、第一连接翼423、第二连接翼424、第三连接翼425、第四连接翼426、通孔427、阻位板428、缓冲装置429、第二连接板430、第三连接板431、第二连接杆432、第一挡板433、第五连接翼434、第六连接翼435、拉轴436、半包围式连接杆437、第三连接杆438、底座801、固定装置802、第二气缸803、翻转板804、第四连接轴805、第五连接轴806、顶面807、底面808、若干侧面809、固定套圈810、第六连接轴811、连接支架812、第二气缸轴813、凹槽814、检测装置815、第二连接块816、导向块817、检测座818、接触轴819、弹性件820、第四连接板821、接近开关822、第二气缸轴823、第七连接翼824、第五连接板825、第四连接块826、第五连接块827、第一限位块828、凸起829、第二限位块830、第三限位块831、挡块832、安装板833、输送架1001、电机1002、第一输送轴1003、第二输送轴1004、第三输送轴1005、第一输送轮1006、第二输送轮1007、第三输送轮1008、第四输送轮1009、第一传动链1010、第二传动链1011、第三支架1012、第四支架1013、第四连接杆1014、第一输送杆1015、第二输送杆1016、第五支撑杆1017、第六支撑杆1018、第七支撑杆1019、第八支撑杆1020、挡块1021、第四输送轴1022、第五输送轮1023、第九支撑杆1024、第十支撑杆1025、第十一支撑杆1026、第十二支撑杆1027、第十三支撑杆1028、第十四支撑杆1029、第二挡板1030、第三挡板1031、第二滑道1032、电机防护罩1033以及连接架10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2,本发明的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加热炉100、锻压机200、碾环机300、第一翻转装置400、第一机械手500、第二机械手600、第三机械手700、第二翻转装置800以及第四机械手900;
所述第一翻转装置400用于将经加热炉100加热后的物料调整为与锻压机200适配的姿态;
所述第一机械手500用于将经第一翻转装置400调整后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200的粗墩工位;
所述第二机械手600用于将位于锻压机200粗墩工位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200的成型工位;
所述第三机械手700用于将位于锻压机200成型工位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200的冲孔工位,以及,用于将位于锻压机200冲孔工位的物料传送至第二翻转装置800;
所述第二翻转装置800用于将第三机械手700传送的物料由与锻压机200适配的姿态调整为与碾环机300适配的姿态;
所述第四机械手900用于将经第二翻转装置800调整后的物料传送至碾环机300;
如图3-7,所述第一翻转装置400包含传送装置401、检测装置402以及气缸翻转装置403;
所述传送装置401包含第一支架404,与第一支架404相对的第二支架405,以及第一滑道406;所述第一支架404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一支撑杆407,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407之间连接有横向的第二支撑杆408;所述第二支架405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三支撑杆409,相邻两个第三支撑杆409之间连接有横向的第四支撑杆410;第一滑道406架设在第一支架404和第二支架405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07和第三支撑杆409的长度沿同样的方向依次递减使得第一滑道406有坡度;
所述检测装置402包含半包围式围杆411,若干第一连接杆412,以及通过第一连接杆412与半包围式围杆411相连的若干传感器413;所述半包围式围杆411的开口朝向第一支架404和第二支架405且所述半包围式围杆4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404最短的第一支撑杆407以及第二支架405最短的第三支撑杆409相连;所述传感器413用于检测半包围式围杆411内是否有物料,以及,用于给气缸翻转装置403发送驱动信号;
所述气缸翻转装置403包含第一连接板414、第一气缸415、第一连接块416、第一连接轴417、支撑块418、接料桶419、第二连接轴420以及第三连接轴421,其中,第一气缸415通过第一连接块416、第一连接轴417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14上,并通过第二连接轴420与接料桶419相连,接料桶419通过支撑块418、第三连接轴421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14上;所述第一气缸415的一端设有第一气缸轴422,所述第一气缸415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翼423,所述接料桶419设有第二连接翼424,与第二连接翼424相对的第三连接翼425,以及若干第四连接翼426;所述第一气缸415和第一连接块416位于第一连接板414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块41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414,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415的第一连接翼423相接触,所述第一连接轴417穿过第一连接翼423和第一连接块416,使得第一气缸415可通过第一连接翼423绕第一连接块416转动;所述第一气缸415的第一气缸轴422位于接料桶419的第二连接翼424和第三连接翼425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依次穿过第二连接翼424、第一气缸轴422以及第三连接翼425,使得接料桶419可被第一气缸轴422推动;所述支撑块418位于第一连接板414的上方且与第一连接板414相连,所述第四连接翼426与支撑块418相接触,所述第三连接轴421穿过支撑块418和第四连接翼426,使得接料桶419可通过第四连接翼426绕支撑块418转动;
所述气缸翻转装置403位于第一滑道406的下方;所述接料桶419位于半包围式围杆411内部;所述接料桶419在未受第一气缸415推动的状态下,正对第一滑道40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翼42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417依次穿过第一连接翼423、第一连接块416以及第一连接翼423,使得第一气缸415可通过第一连接翼423绕第一连接块416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连接翼42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连接轴421依次穿过第四连接翼426、支撑块418以及第四连接翼426,使得接料桶419可通过第四连接翼426绕支撑块418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半包围式围杆411上与传感器413正对的部分开有通孔427使得传感器413可检测到半包围式围杆411内是否有物料。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401的第一滑道406上设有缓冲装置429。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429用于减慢沿第一滑道406滑下的物料的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429包含第二连接板430,与第二连接板430相对的第三连接板431,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430和第三连接板431相连的第二连接杆432,以及第一挡板433;所述第一挡板433上设有若干第五连接翼434;所述第二连接杆432穿过第五连接翼434使得第一挡板433可通过第五连接翼434绕第二连接杆432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连接翼434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板433在自然垂下的状态下,可全部或部分遮盖第一滑道40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板433在自然垂下的状态下,可全部遮盖第一滑道40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板433上设有第六连接翼435以及穿过第六连接翼435的拉轴436。
作为优选,所述第六连接翼435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板433上设有有配重块。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道406为圆弧滑道。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401上设有半包围式连接杆437。
作为优选,所述半包围式连接杆437用于将传送装置401与其他装置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半包围式连接杆437的开口朝向第一支架404和第二支架405且所述半包围式连接杆43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404最长的第一支撑杆407以及第二支架405最长的第三支撑杆409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401上设有第三连接杆438。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杆438用于将传送装置401与其他装置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杆438与检测装置402的半包围式围杆411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407垂直于第二支撑杆408。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支撑杆409垂直于第四支撑杆410。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第一支撑杆407之间互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第二支撑杆408之间互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第三支撑杆409之间互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第四支撑杆410之间互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407与第三支撑杆409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杆408与第四支撑杆410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401第一支撑杆407和第三支撑杆40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408和第四支撑杆410的数量为一个。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4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感器413所形成的的夹角为180°。
作为优选,所述接料桶419为有底和/或无底。
作为优选,所述接料桶419为有底时,第一机械手500先从接料桶419的正上方将物料夹出,然后将物料传送至锻压机200的粗墩工位。
作为优选,所述与锻压机200适配的姿态为竖直姿态时,所述接料桶419为无底。
作为优选,所述接料桶419为无底时,第一机械手500先从接料桶419的正下方接住物料,然后将物料传送至锻压机200的粗墩工位。
作为优选,接料桶419为无底时,所述半包围式围杆411上正对接料桶419的部分需加长或设有阻位板428以防止经第一滑道406传送至接料桶419的物料飞出。
作为优选,如图8-11,所述第二翻转装置800包含底座801、固定装置802、第二气缸803、翻转板804、第四连接轴805以及第五连接轴806,其中,第二气缸803通过固定装置802与底座801相连,并通过第四连接轴805与翻转板804相连,翻转板804通过第五连接轴806活动连接在底座801上;
所述底座801包含顶面807、底面808以及若干侧面809;
所述固定装置802包含固定套圈810,与固定套圈810相连的第六连接轴811,以及与第六连接轴811相连的连接支架812;所述固定套圈810与第二气缸803上除第二气缸轴813以外的部分相连;所述连接支架812与底座801的侧面809相连,使得固定套圈810通过连接支架812与底座801的侧面809相连;所述底座801的侧面809上正对第二气缸803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814,此凹槽814延伸至顶面807,使得第二气缸803的第二气缸轴811可在凹槽814内做往复伸缩运动;
所述翻转板804正对第二气缸803的一面上设有检测装置815以及第二连接块816,背对第二气缸803的一面上设有导向块817;所述检测装置815包含检测座818,贯穿检测座818的接触轴819,位于检测座818内部且两端分别与检测座818和接触轴819相连的弹性件820,与检测座818相连的第四连接板821,以及位于检测座818下方且通过第四连接板821与检测座818相连的接近开关822;当弹性件820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接触轴819从翻转板804背对第二气缸803的一面贯穿至翻转板804正对第二气缸803的一面且伸出一段长度,此时,接触轴819不在接近开关822的感应范围内;当弹性件820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接触轴819从翻转板804背对第二气缸803的一面穿至翻转板804正对第二气缸803的一面但未伸出一段长度,此时,接触轴819在接近开关822的感应范围内;所述接近开关822用于给第二气缸803发送驱动信号;所述导向块807用于将需翻转物料引导至翻转板804上的特定位置;
所述第二气缸803的第二气缸轴823远离固定装置80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块823;所述第三连接块823上设有第七连接翼824;所述第四连接轴805穿过第七连接翼824和第二连接块816,使得第二气缸803可推动翻转板804;
所述底座801的顶面807设有第五连接板825;所述第五连接板825上设有第四连接块826和第五连接块827;所述第五连接轴806依次穿过第四连接块826、翻转板804以及第五连接块827,使得翻转板804可通过第五连接轴806绕第四连接块826和第五连接块827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连接板825上设有第一限位块828。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块828靠近翻转板804的一侧设有凸起829。
作为优选,当翻转板804在第二气缸803的推动下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块828与翻转板804相接触,用于防止翻转板804在第二气缸803的推动下旋转超过70°,导致翻转板804上的需翻转物料掉落。
作为优选,当翻转板804在第二气缸803的推动下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块828与翻转板804相接触,用于防止翻转板804在第二气缸803的推动下旋转超过80°,导致翻转板804上的需翻转物料掉落。
作为优选,当翻转板804在第二气缸803的推动下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块828与翻转板804相接触,用于防止翻转板804在第二气缸803的推动下旋转超过90°,导致翻转板804上的需翻转物料掉落。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连接板825上设有第二限位块830和第三限位块831。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块830和第三限位块831用于防止翻转板804在下落过程中直接与第五连接板825接触,并且,用于弥补第五连接板825与第四连接块826和第五连接块827之间的高度差,使得翻转板804在下落后,可处于水平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板804背对第二气缸803的一面上设有挡块832。
作为优选,当翻转板804在第二气缸803的推动下旋转时,所述挡块832与翻转板804上的需翻转物料相接触,防止翻转板804上的需翻转物料掉落。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801的底面808设有安装板833。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833用于将第二翻转装置800与其他装置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第七连接翼82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连接轴805依次穿过第七连接翼824、第二连接块816以及第七连接翼824,使得第二气缸803可推动翻转板804。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820为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801有四个侧面809。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支架812为“A”型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第六连接轴811和“A”型支架812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802包含固定套圈810,两个与固定套圈810相连的第六连接轴811,以及分别与两个第六连接轴811相连的“A”型支架812;所述固定套圈810与第二气缸803上除第二气缸轴813以外的部分相连;所述“A”型支架812有三个角,两个“A”型支架812的其中一个角分别通过两个第六连接轴811与固定套圈810相连,两个“A”型支架812的另外两个角通过螺栓或栓钉与底座801的侧面809相连,使得固定套圈810通过连接支架812与底座801的侧面809相连。
作为优选,如图1-2,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传输装置1000。
作为优选,如图12-16,所述传输装置1000包含输送架1001、电机1002、第一输送轴1003、第二输送轴1004、第三输送轴1005、第一输送轮1006、第二输送轮1007、第三输送轮1008、第四输送轮1009、第一传动链1010以及第二传动链1011;
所述输送架1001包含第三支架1012,与第三支架1012相对的第四支架1013,位于第三支架1012和第四支架1013之间且将第三支架1012和第四支架1013相连的若干第四连接杆1014,第一输送杆1015,以及第二输送杆1016;所述第三支架1012包含一个横向的第五支撑杆1017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六支撑杆1018;所述第六支撑杆1018的一端与第五支撑杆1017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输送杆1015相连;所述第四支架1013包含一个横向的第七支撑杆1019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八支撑杆1020;所述第八支撑杆1020的一端与第七支撑杆1019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杆1016相连;所述第六支撑杆1018和第八支撑杆1020的长度沿同样的方向依次递增使得第一输送杆1015和第二输送杆1016有坡度;
所述电机1002以及电机1002的第一输送轴1003位于第一输送杆1015和第二输送杆1016下方;所述第二输送轴1004架设在第一输送杆1015和第二输送杆1016上靠近长度最长的第六输送杆1018和第八输送杆1020的位置;所述第三输送轴1005架设在第一输送杆1015和第二输送杆1016上靠近长度最短的第六输送杆1018和第八输送杆1020的位置;
所述第一输送轮1006与第一输送轴1003相连;所述第二输送轮1007和第三输送轮1008与第二输送轴1004相连;所述第四输送轮1009与第三输送轴1005相连;所述第一输送轮1006、第二输送轮1007以及第一传动链1010位于第三支架1012和第四支架1013外侧;所述第三输送轮1008、第四输送轮1009以及第二传动链1011位于第三支架1012和第四支架1013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轴1003的第一输送轮1006通过第一传动链1010与第二输送轴1004的第二输送轮1007相连;所述第二输送轴1004的第三输送轮1008通过第二传动链1011与第三输送轴1005的第四输送轮1009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1000包含挡块1021。
作为优选,所述挡块1021位于第二传动链1011上,用于防止第二传动链1011上的物料由于第二传动链1011的爬升从第二传动链1011上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1000包含第四输送轴1022和第五输送轮1023。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输送轴1022位于第一输送杆1015和第二输送杆1016下方且通过连接架1021与长度相同的第六支撑杆1018和第八支撑杆1020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第六支撑杆1018的数量为三个,按长度从短到长依次为第九支撑杆1024、第十支撑杆1025和第十一支撑杆1026;所述第八支撑杆1020的数量为三个,按长度从短到长依次为第十二支撑杆1027、第十三支撑杆1028和第十四支撑杆1029;所述第九支撑杆1024的长度等于第十二支撑杆1027、第十支撑杆1025的长度等于第十三支撑杆1028、第十一支撑杆1026的长度等于第十四支撑杆1029;所述第四输送轴1022通过连接架1021与第十支撑杆1025和第十三支撑杆1028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输送轮1023与第四输送轴1022相连;所述第五输送轮1023位于第三支架1012和第四支架1013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轴1004的第三输送轮1008通过第二传动链1011与第三输送轴1005的第四输送轮1009以及第四输送轴1022的第五输送轮1023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1000包含第二挡板1030和第三挡板1031。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挡1031板和第三挡板1031分别与第一输送杆1015和第二输送杆1016相连,用于防止第二传动链1011上的物料从第二传动链1011的两侧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1000包含第二滑道1032。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滑道1032用于承接第二传动链1011传送的物料,并且,将第二传动链1011传送的物料传送至指定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1000包含电机防护罩1033。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防护罩1033位于电机1002外侧,用于保护电机1002。
作为优选,所述第六支撑杆1018垂直于第五支撑杆1017。
作为优选,所述第八支撑杆1020垂直于第七支撑杆1019。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连接杆1014垂直于第三支架1012和第四支架1013。
作为优选,所述第六支撑杆1018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八支撑杆1020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连接杆1014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机械手900用于将锻压机200冲孔工位冲孔后的废料传送至传输装置1000。
作为优选,如图1-2,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废料桶1100。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1000位于锻压机200和废料桶1100之间,用于将第四机械手900传送的废料传送至废料桶1100。
作为优选,如图1-2,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第五机械手1200以及输送线130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机械手1200用于将位于碾环机300的物料传送至输送线1300。
本发明自动化锻造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如下:
物料经加热炉100加热后从加热炉的出料口传出到达第一翻转装置400的第一滑道406,然后经第一滑道406传送至正对第一滑道406的接料桶419。传感器413检测到接料桶419中有物料后,给气缸翻转装置403发送信号,第一气缸415的第一气缸轴422推动正对第一滑道406的接料桶419使其变为竖直状态使得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到达第一机械手500的夹料手爪上。物料下落后,传感器413检测到接料桶419中无物料并给气缸翻转装置403发送信号,第一气缸415的第一气缸轴422恢复原始状态使得竖直状态的接料桶419变为正对第一滑道416的姿态。第一机械手500接到物料后,将夹料手爪上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200的粗墩工位。锻压机200对粗墩工位上的物料进行加工。第二机械手600将位于锻压机200粗墩工位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200的成型工位。锻压机200对成型工位上的物料进行加工。第三机械手700将位于锻压机200成型工位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200的冲孔工位。锻压机200对冲孔工位上的物料进行加工。第三机械手700将位于锻压机200冲孔工位的物料传送至第二翻转装置800的翻转板804上。物料到达第二翻转装置800的翻转板804上后,会压下翻转板804上凸出的接触轴819,使得与接触轴819相连的弹簧820变成拉伸状态,同时,接触轴819进入接近开关822的感应范围。接近开关822接收到翻转板804上有物料的信号后,给第二气缸803发送信号,第二气缸803的第二气缸轴813推动翻转板804使其倾斜为与碾环机300适配的角度。第四机械手900用于将经第二翻转装置800调整后的物料传送至碾环机300,此时,弹簧820恢复自由状态,接触轴819在弹簧820的作用下恢复原状。碾环机300对物料进行加工。第五机械手1200用于将位于碾环机300的物料传送至输送线1300。
在整个物料加工的过程中,第四机械手900将锻压机200冲孔工位冲孔后的废料传送至传输装置1000的第二传动链1011。传输装置1000的电机1002驱动第一输送轴1003转动,第一输送轴1003通过第一传动链1010带动第二输送轴1004、第三输送轴1005和第四输送轴1006转动,第二输送轴1004、第三输送轴1005和第四输送轴转动1006带动第二传动链1012不断爬升,将第二传动链1012上的废料传送至第二滑道1032。第二滑道1032将第二传动链1012传送的废料传送至废料桶1100。
其中,第一机械手500记载于公开号为CN207448512A的专利申请文本中;第二机械手600和第三机械手700记载于公开号为CN107745393A的专利申请文本中;第四机械手900、第五机械手1200记载于公开号为CN106808468A的专利申请文本中。
加热炉100的型号为GTCL-650kw;锻压机200的型号为J31-400B,其工位为竖直加工;碾环机300的型号为D51Y-250E,其工位为倾斜加工;输送线1300为板链输送线。
第一翻转装置400位于加热炉100与锻压机200之间,通过半包围式连接杆437与加热炉100相连且通过第三连接杆438与锻压机200相连;第一机械手500位于第一翻转装置400正下方且所述第一机械手500的夹料手爪位于第一翻转装置400的接料桶419呈竖直状态时的正下方;第一翻转装置400的第一滑道406正对加热炉100的出料口;第一翻转装置400的接料桶419为无底。
第二翻转装置800通过安装板833固定于锻压机200与碾环机300之间;第二翻转装置800的翻转板804平行于水平面;第二翻转装置800的弹簧处于自由状态。
传输装置1000位于碾环机300和废料桶1100之间;废料桶1100正对传输装置1000的第二滑道1032。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6)
1.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加热炉、锻压机、碾环机、第一翻转装置、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三机械手、第二翻转装置以及第四机械手;
所述第一翻转装置用于将经加热炉加热后的物料调整为与锻压机适配的姿态;
所述第一机械手用于将经第一翻转装置调整后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的粗墩工位;
所述第二机械手用于将位于锻压机粗墩工位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的成型工位;
所述第三机械手用于将位于锻压机成型工位的物料传送至锻压机的冲孔工位,以及,用于将位于锻压机冲孔工位的物料传送至第二翻转装置;
所述第二翻转装置用于将第三机械手传送的物料由与锻压机适配的姿态调整为与碾环机适配的姿态;
所述第四机械手用于将经第二翻转装置调整后的物料传送至碾环机;
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包含传送装置、检测装置以及气缸翻转装置;
所述传送装置包含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的第二支架,以及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一支撑杆,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横向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架包含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三支撑杆,相邻两个第三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横向的第四支撑杆;第一滑道架设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长度沿同样的方向依次递减使得第一滑道有坡度;
所述检测装置包含半包围式围杆,若干第一连接杆,以及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半包围式围杆相连的若干传感器;所述半包围式围杆的开口朝向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半包围式围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最短的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架最短的第三支撑杆相连;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半包围式围杆内是否有物料,以及,用于给气缸翻转装置发送驱动信号;
所述气缸翻转装置包含第一连接板、第一气缸、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轴、支撑块、接料桶、第二连接轴以及第三连接轴,其中,第一气缸通过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轴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并通过第二连接轴与接料桶相连,接料桶通过支撑块、第三连接轴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一气缸轴,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翼,所述接料桶设有第二连接翼,与第二连接翼相对的第三连接翼,以及若干第四连接翼;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接块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的第一连接翼相接触,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第一连接翼和第一连接块,使得第一气缸可通过第一连接翼绕第一连接块转动;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气缸轴位于接料桶的第二连接翼和第三连接翼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二连接翼、第一气缸轴以及第三连接翼,使得接料桶可被第一气缸轴推动;所述支撑块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方且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四连接翼与支撑块相接触,所述第三连接轴穿过支撑块和第四连接翼,使得接料桶可通过第四连接翼绕支撑块转动;
所述气缸翻转装置位于第一滑道的下方;所述接料桶位于半包围式围杆内部;所述接料桶在未受第一气缸推动的状态下,正对第一滑道;
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传输装置;
所述第四机械手用于将锻压机冲孔工位冲孔后的废料传送至传输装置;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第五机械手以及输送线,所述第五机械手用于将位于碾环机的物料传送至输送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含输送架、电机、第一输送轴、第二输送轴、第三输送轴、第一输送轮、第二输送轮、第三输送轮、第四输送轮、第一传动链以及第二传动链;
所述输送架包含第三支架,与第三支架相对的第四支架,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且将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相连的若干第四连接杆,第一输送杆,以及第二输送杆;所述第三支架包含一个横向的第五支撑杆以及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六支撑杆;所述第六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五支撑杆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输送杆相连;所述第四支架包含一个横向的第七支撑杆以及两个以上的竖向的第八支撑杆;所述第八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七支撑杆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杆相连;所述第六支撑杆和第八支撑杆的长度沿同样的方向依次递增使得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有坡度;
所述电机以及电机的第一输送轴位于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下方;所述第二输送轴架设在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上靠近长度最长的第六输送杆和第八输送杆的位置;所述第三输送轴架设在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上靠近长度最短的第六输送杆和第八输送杆的位置;
所述第一输送轮与第一输送轴相连;所述第二输送轮和第三输送轮与第二输送轴相连;所述第四输送轮与第三输送轴相连;所述第一输送轮、第二输送轮以及第一传动链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外侧;所述第三输送轮、第四输送轮以及第二传动链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轴的第一输送轮通过第一传动链与第二输送轴的第二输送轮相连;所述第二输送轴的第三输送轮通过第二传动链与第三输送轴的第四输送轮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包含废料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位于锻压机和废料桶之间,用于将第四机械手传送的废料传送至废料桶。
5.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在锻造工件方面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为碾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08693.0A CN110052564B (zh) | 2019-05-16 | 2019-05-16 |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08693.0A CN110052564B (zh) | 2019-05-16 | 2019-05-16 |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2564A CN110052564A (zh) | 2019-07-26 |
CN110052564B true CN110052564B (zh) | 2024-04-19 |
Family
ID=6732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08693.0A Active CN110052564B (zh) | 2019-05-16 | 2019-05-16 |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52564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62540A (ja) * | 1999-08-25 | 2001-03-13 | Sumitomo Heavy Ind Ltd | 熱間自動鍛造ライン設備およびその稼働方法 |
JP2003136176A (ja) * | 2001-11-06 | 2003-05-14 | Sintokogio Ltd | 軽合金製薄肉製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CN203599445U (zh) * | 2013-12-11 | 2014-05-21 | 包头市和维德机电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抽油杆自动生产线 |
US9308574B1 (en) * | 2014-12-15 | 2016-04-12 | Joseph Mele | Net shape forging press and system |
CN206815849U (zh) * | 2017-06-14 | 2017-12-29 | 张燕平 | 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 |
CN107745393A (zh) * | 2017-10-15 | 2018-03-02 | 无锡市盛宝嘉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轴承套圈锻压上下料的平面关节机械手 |
CN207608878U (zh) * | 2017-12-11 | 2018-07-13 | 北华大学 | 一种沙滩清理车 |
CN108657746A (zh) * | 2018-04-11 | 2018-10-16 | 益阳赫山链条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甘蔗输送机 |
CN208728602U (zh) * | 2018-07-18 | 2019-04-12 | 东莞辉科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球笼锻造加工生产线 |
CN210498174U (zh) * | 2019-05-16 | 2020-05-12 | 无锡市盛宝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57585B2 (en) * | 2016-05-26 | 2020-12-08 | Daido Steel Co., Ltd. | Transfer device of multistage forging press machine |
-
2019
- 2019-05-16 CN CN201910408693.0A patent/CN1100525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62540A (ja) * | 1999-08-25 | 2001-03-13 | Sumitomo Heavy Ind Ltd | 熱間自動鍛造ライン設備およびその稼働方法 |
JP2003136176A (ja) * | 2001-11-06 | 2003-05-14 | Sintokogio Ltd | 軽合金製薄肉製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CN203599445U (zh) * | 2013-12-11 | 2014-05-21 | 包头市和维德机电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抽油杆自动生产线 |
US9308574B1 (en) * | 2014-12-15 | 2016-04-12 | Joseph Mele | Net shape forging press and system |
CN206815849U (zh) * | 2017-06-14 | 2017-12-29 | 张燕平 | 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 |
CN107745393A (zh) * | 2017-10-15 | 2018-03-02 | 无锡市盛宝嘉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轴承套圈锻压上下料的平面关节机械手 |
CN207608878U (zh) * | 2017-12-11 | 2018-07-13 | 北华大学 | 一种沙滩清理车 |
CN108657746A (zh) * | 2018-04-11 | 2018-10-16 | 益阳赫山链条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甘蔗输送机 |
CN208728602U (zh) * | 2018-07-18 | 2019-04-12 | 东莞辉科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球笼锻造加工生产线 |
CN210498174U (zh) * | 2019-05-16 | 2020-05-12 | 无锡市盛宝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2564A (zh) | 2019-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23151U (zh) | 一种自动翻转上下料机构 | |
CN110404786B (zh) | 一种基于二维视觉的自动分拣线包裹上件系统及上件方法 | |
CN106607925A (zh) | 一种新型垃圾处理机械手系统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 |
CN105858187A (zh) | 多轴机械手搬运机构 | |
CN110404785B (zh) | 一种基于三维视觉的自动分拣线包裹上件系统及上件方法 | |
CN206318475U (zh) | 一种瓷砖在线分拣装置 | |
CN110479891B (zh) | 一种冲床加工中心 | |
CN110498090B (zh) | 一种自动装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8213945B (zh) | 仪表自动化生产线 | |
CN106335787B (zh) | 一种瓷砖在线分拣装置及其工作流程 | |
CN108356605A (zh) | 一种用于盘类工件检测的生产线 | |
CN110052564B (zh) |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 |
CN210498174U (zh) | 一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 |
CN113753330A (zh) | 能够同时抓取多个酒瓶的自动装盒系统 | |
CN210475384U (zh) | 一种翻转装置及含有此翻转装置的锻造生产线 | |
CN203542202U (zh) | 饰件上料设备 | |
CN107891010A (zh) | 一种结构优化型纸盒分拣装置 | |
CN104440117A (zh) | 一种减震钢板自动生产线 | |
CN217703411U (zh) | 一种物料高效自动装夹机构 | |
JP5901579B2 (ja) | 製品加工装置と製品加工方法 | |
CN110525930A (zh) | 一种高速列车车轮入库对中方法 | |
CN206316047U (zh) | 瓷砖在线分拣装置的吸取机构及瓷砖在线分拣装置 | |
CN106391515B (zh) | 瓷砖在线分拣装置 | |
CN212263894U (zh) | 自动检测线 | |
CN210498200U (zh) | 一种自动化翻转装置及含此自动化翻转装置的锻造生产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