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1558A -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1558A
CN110051558A CN201910284887.4A CN201910284887A CN110051558A CN 110051558 A CN110051558 A CN 110051558A CN 201910284887 A CN201910284887 A CN 201910284887A CN 110051558 A CN110051558 A CN 110051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stick
cellulose
dyestuff
color transfer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48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51558B (zh
Inventor
王斌
贾剑
康磊
李金鹏
陈克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9102848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51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51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1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51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1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8/497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 A61K8/49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having 6-membered rings or their condensed derivatives, e.g. couma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73Polysaccharides
    • A61K8/731Cellulose; Quaternized cellulose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61Q1/04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for lips
    • A61Q1/06Lipsti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1Particular ingredient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ize
    • A61K2800/413Nanosized, i.e. having sizes below 100 n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2Colour properties
    • A61K2800/43Pigments; D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05Corresponding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codes A61K2800/81 - A61K2800/95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染料溶于乙醇中,得到含有染料的溶液;然后向含有染料的溶液中加入氧化纳米纤维素,于50~80℃条件下进行吸附,待吸附完全后离心、洗涤,得到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2)将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与油脂混合均匀,得到纳米纤维素色浆;(3)将纳米纤维素色浆与蜡类物质混合均匀,得到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口红在嘴唇上存在的色彩迁移的弊端,制得的口红具有防止色彩迁移,对人体无毒,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特点,可将其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制备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当今爱美时代,化妆被普遍视为一种能够提高自信的加分技能,与此同时也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在各种化妆品中,口红深受人们的喜爱。口红是所有唇部彩妆的总称,其包括唇膏、唇棒、唇彩、唇釉等,能让唇部红润有光泽,达到滋润、保护嘴唇,增加面部美感及修正嘴唇轮廓的作用,是女性化妆包里的必备品。
口红基底的主要成分有:油脂、蜡、着色剂(色素)、功能性添加成份、香精香料;其中,油脂和蜡类是唇膏的基本组成,含量一般占90%左右,蜡主要包括棕榈蜡,蜂蜡,地蜡;油脂主要包括蓖麻油,橄榄油,可可脂,单硬脂酸甘油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矿物油;唇膏中的色素分为可溶性染料、不溶性颜料和珠光颜料三类。可溶性染料通过渗入唇部外表面皮肤而发挥着色作用,应用最多的可溶性着色染料是溴酸红染料。
口红可以简单的改变人的面貌状况,让人看起来有魅力,有活力,并且健康,然而口红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个不足,需要研究者去不断开发和改善口红的质量。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710865072.6,名称为“莲花油口红”)中公开了一种莲花油口红,采用莲花油代替矿物油,羊毛脂等,使制备的口红具有安全,触感细腻,滋润唇部,减轻唇纹且着色牢固的优点;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710865072.6,名称为“一种润滑口红”)中公开了一种润滑口红,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汁液作为色素染料,具有增进身体健康,原料来源广泛,制作简便等优点,然而在使用口红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口红在使用结束后卸妆会有部分的色彩残留在嘴唇上,这个影响用户的口红使用体验效果,因此,如何研制出纺织色彩迁移的口红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染料溶于乙醇中,得到含有染料的溶液;然后向含有染料的溶液中加入氧化纳米纤维素,于50~80℃条件下进行吸附,待吸附完全后离心、洗涤,得到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与油脂混合均匀,得到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纳米纤维素色浆与蜡类物质混合均匀,得到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
步骤(1)中所述的染料为可溶性染料;优选为可溶性口红染料;更优选为酸性红92。
步骤(1)中所述的染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为35~80:1~25。
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纳米纤维素优选为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I)将微晶纤维素加入到浓度为6~8M的盐酸溶液中,于75~95℃条件下搅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离心、静置,弃上清后加入去离子水再次离心,重复4次以上,得到产物A;
(II)向产物A中加入过硫酸铵溶液,于60~80℃条件下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离心,静置,弃上清后加入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离心,直到产物至中性,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步骤(I)中所述的盐酸溶液的浓度优选为6M。
步骤(I)中所述的盐酸溶液的用量为按每克(g)微晶纤维素配比0.6~50ml盐酸溶液计算;优选为按每克(g)微晶纤维素配比0.75~50ml盐酸溶液计算。
步骤(I)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温度优选为90℃。
步骤(I)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20~150min;优选为150min。
步骤(I)中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为:5000r/min离心4~10min;优选为:5000r/min离心5min。
步骤(I)和(II)中所述的静置的时间优选为2min。
步骤(II)中所述的过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为1.0~3.0M;优选为1.0M。
步骤(II)中所述的过硫酸铵溶液优选为按每克(g)所述微晶纤维素配比5~150ml硫酸铵溶液计算。
步骤(II)中所述的反应的温度优选为70℃。
步骤(II)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优选为30min。
步骤(I)中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为:5000r/min离心6~12min;优选为:5000r/min离心8min。
步骤(1)中所述的含有染料的溶液与氧化纳米纤维素的质量比为80:5~25。
步骤(1)中所述的吸附的温度优选为50℃。
步骤(1)中所述的吸附的时间为24~36h;优选为24h。
步骤(1)中所述的洗涤为采用乙醇进行洗涤,以去除未吸附的染料,洗涤至体系中基本无染料为止。
步骤(2)中所述的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与油脂的质量比优选为3~40:40~180。
步骤(2)中所述的油脂为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坚果籽油,葡萄籽油,苯氧乙醇,乳木果油和橄榄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和苯氧乙醇混合得到的油脂;更优选为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和苯氧乙醇按质量比为900~8000:100~2000:500~1500:500~6000:10~100:1~50混合得到的油脂;最优选为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和苯氧乙醇按质量比为8000:2000:1500:6000:10:1混合得到的油脂。
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均匀优选为采用均质的方式混合均匀。
所述的均质为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进行均质;优选为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均质循环两次。
步骤(3)中所述的蜡类物质为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和小烛树蜡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蜂蜡,石蜡和巴西棕榈蜡混合得到的石蜡混合物;更优选为蜂蜡,石蜡和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5~150:20~40:60~80混合得到的石蜡混合物。
步骤(3)中所述的纳米纤维素色浆与蜡类物质的质量比为50~800:10~150;优选为50~800:10~100。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利采用改性的植物微纳米纤维来吸附染料的方法制备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制备工艺过程如下:第一步,制备纳米纤维素;第二步,纳米纤维素吸附染料;第三步,用吸附染料的纳米纤维素替代染料加入口红基材制作当中。最后检验制作的纳米纤维素染料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制得的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具有防止色彩迁移,对人体无毒,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特点,其可以应用在化妆品领域。
2、本发明在制备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植物微纳米纤维在口红中的含量,制备出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有效的解决了口红在嘴唇上存在的色彩迁移弊端,人们在涂口红,卸妆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制备的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硬度结果统计图。
图3是未加入纳米纤维素口红基质和加入纳米纤维素口红基质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其中,图A为未加入纳米纤维素的口红基质;图B为加入纳米纤维素的口红基质。
图4是本发明制备的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涂抹不同时间后色彩残留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实验条件或按照制造厂所建议的实验条件。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各起始原料可从市场购得或按照现有技术方法制备获得。
实施例中涉及的氧化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已经报道的方法得到(Qin Yunfeng.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odified cellulosenanocrystal/cellulose acetate electrospun nanofibers[D].Donghua University,2015.),但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获得不限于该种方式。
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油脂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和苯氧乙醇,以及蜡类物质如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等均购于名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例1
一种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制备方法如下:
(1)以10g微晶纤维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50ml浓度为6M盐酸溶液为原料,在90℃下搅拌反应150min后将其产物倒入烧瓶中,随后将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5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去离子水再次循环离心,总共循环4遍后得其产物。将产物与150ml浓度为1.0M的过硫酸铵溶液混合均匀,在70℃温度下反应30min后,将其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8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直到将产物离心到中性,离心后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2)将乙醇和酸性红92染料(cas18472-87-2)按照质量比50:1混合均匀,将溶于乙醇后的染料和制备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按照80:25的质量比经均质后达到充分混合,然后在50℃下保温吸附24h,用乙醇离心洗涤未吸附的染料,至吸附液乙醇基本无染料为止;再将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绝干和口红基材中的各种油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苯氧乙醇=8000:2000:1500:6000:10:1;w/w)按照质量比3:40进行油脂裹覆,然后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均质循环两次,得到待用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纳米纤维素色浆和口红基材中的石蜡混合物(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5:20:80)按照800:60的质量比混合后,灌模,冷却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口红。
(4)对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进行检测:将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涂抹在胳膊三处不同的位置上(编号为1、2、3),每个样品涂抹人数为2人,在1h内用纸擦拭,用色密度计(日本美能达FD-5)检测色彩残留情况结果如表1。
(5)用拉伸压缩材料测试机检测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硬度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实施例2
(1)以1g微晶纤维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6ml浓度为6M盐酸溶液为原料,在90℃下搅拌反应150min后将其产物倒入烧瓶中,随后将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5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去离子水再次循环离心,总共循环4遍后得其产物。将产物与150ml浓度为1.0M的过硫酸铵溶液混合均匀,在70℃温度下反应30min后,将其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8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直到将产物离心到中性,离心后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2)乙醇和酸性红92染料(cas18472-87-2)按照质量比80:25混合均匀,将溶于乙醇后的染料和制备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按照80:20的质量比经均质后达到充分混合,然后在50℃下保温吸附24h,用乙醇离心洗涤未吸附的染料,至吸附液乙醇基本无染料为止;再将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绝干和口红基材中的各种油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苯氧乙醇=8000:2000:1500:6000:10:1;w/w)按照质量比40:180进行油脂裹覆,然后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均质循环两次,得到待用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纳米纤维素色浆和口红基材中的石蜡混合物(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5:40:60)按照120:10的质量比混合后,灌模,冷却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口红。
(4)对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进行检测:将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涂抹在胳膊三处不同的位置上(编号为1、2、3),每个样品涂抹人数为2人,在1h内用纸擦拭,用色密度计(日本美能达FD-5)检测色彩残留情况结果如表1。
(5)用拉伸压缩材料测试机检测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硬度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实施例3
(1)以1g微晶纤维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50ml浓度为6M盐酸溶液为原料,在90℃下搅拌反应150min后将其产物倒入烧瓶中,随后将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5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去离子水再次循环离心,总共循环4遍后得其产物。将产物与150ml浓度为1.0M的过硫酸铵溶液混合均匀,在70℃温度下反应30min后,将其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8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直到将产物离心到中性,离心后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2)乙醇和酸性红92染料(cas18472-87-2)按照质量比80:25混合均匀,将溶于乙醇后的染料和制备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按照80:25的质量比经均质后达到充分混合,然后在50℃下保温吸附24h,用乙醇离心洗涤未吸附的染料,至吸附液乙醇基本无染料为止;再将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绝干和口红基材中的各种油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苯氧乙醇=8000:2000:1500:6000:10:1;w/w)按照质量比3:180进行油脂裹覆,然后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均质循环两次,得到待用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纳米纤维素色浆和口红基材中的石蜡混合物(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150:20:60)按照100:10的质量比混合后,灌模,冷却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口红。
(4)对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进行检测:将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涂抹在胳膊三处不同的位置上(编号为1、2、3),每个样品涂抹人数为2人,在1h内用纸擦拭,用色密度计(日本美能达FD-5)检测色彩残留情况结果如表1。
(5)用拉伸压缩材料测试机检测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硬度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实施例4
(1)以5g微晶纤维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30ml浓度为6M盐酸溶液为原料,在90℃下搅拌反应150min后将其产物倒入烧瓶中,随后将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5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去离子水再次循环离心,总共循环4遍后得其产物。将产物与75ml浓度为1.0M的过硫酸铵溶液混合均匀,在70℃温度下反应30min后,将其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8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直到将产物离心到中性,离心后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2)将乙醇和酸性红92染料(cas18472-87-2)按照质量比40:1混合均匀溶于乙醇后的染料和制备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按照80:25的质量比经均质后达到充分混合,然后在50℃下保温吸附24h,用乙醇离心洗涤未吸附的染料,至吸附液乙醇基本无染料为止;再将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绝干和口红基材中的各种油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苯氧乙醇=8000:2000:1500:6000:10:1;w/w)按照质量比20:40进行油脂裹覆,然后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均质循环两次,得到待用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纳米纤维素色浆和口红基材中的石蜡混合物(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150:20:80)按照80:10的质量比混合后,灌模,冷却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口红。
(4)对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进行检测:将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涂抹在胳膊三处不同的位置上(编号为1、2、3),每个样品涂抹人数为2人,在1h内用纸擦拭,用色密度计(日本美能达FD-5)检测色彩残留情况结果如表1。
(5)用拉伸压缩材料测试机检测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硬度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实施例5
(1)以5g微晶纤维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6ml浓度为6M盐酸溶液为原料,在90℃下搅拌反应150min后将其产物倒入烧瓶中,随后将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5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去离子水再次循环离心,总共循环4遍后得其产物。将产物与50ml浓度为1.0M的过硫酸铵溶液混合均匀,在70℃温度下反应30min后,将其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8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直到将产物离心到中性,离心后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2)将乙醇和酸性红92染料(cas18472-87-2)按照质量比35:10混合均匀,将溶于乙醇后的染料和制备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按照80:25的质量比经均质后达到充分混合,然后在50℃下保温吸附24h,用乙醇离心洗涤未吸附的染料,至吸附液乙醇基本无染料为止;再将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绝干和口红基材中的各种油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苯氧乙醇=8000:2000:1500:6000:10:1;w/w)按照质量比40:100进行油脂裹覆,然后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均质循环两次,得到待用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纳米纤维素色浆和口红基材中的石蜡混合物(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5:40:80)按照50:10的质量比混合后,灌模,冷却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口红。
(4)对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进行检测:将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涂抹在胳膊三处不同的位置上(编号为1、2、3),每个样品涂抹人数为2人,在1h内用纸擦拭,用色密度计(日本美能达FD-5)检测色彩残留情况结果如表1。
(5)用拉伸压缩材料测试机检测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硬度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实施例6
(1)以8g微晶纤维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6ml浓度为6M盐酸溶液为原料,在90℃下搅拌反应150min后将其产物倒入烧瓶中,随后将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5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去离子水再次循环离心,总共循环4遍后得其产物。将产物50ml浓度为1.0M的过硫酸铵溶液混合均匀,在70℃温度下反应30min后,将其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8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直到将产物离心到中性,离心后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2)将乙醇和酸性红92染料(cas18472-87-2)按照质量比80:25混合均匀,将溶于乙醇后的染料和制备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按照80:5的质量比经均质后达到充分混合,然后在50℃下保温吸附24h,用乙醇离心洗涤未吸附的染料,至吸附液乙醇基本无染料为止;再将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绝干和口红基材中的各种油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苯氧乙醇=8000:2000:1500:6000:10:1;w/w)按照质量比10:80进行油脂裹覆,然后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均质循环两次,得到待用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纳米纤维素色浆和口红基材中的石蜡混合物(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150:40:80)按照100:25的质量比混合后,灌模,冷却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口红。
(4)对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进行检测:将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涂抹在胳膊三处不同的位置上(编号为1、2、3),每个样品涂抹人数为2人,在1h内用纸擦拭,用色密度计(日本美能达FD-5)检测色彩残留情况结果如表1。
(5)用拉伸压缩材料测试机检测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硬度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实施例7
(1)以8g微晶纤维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6ml浓度为6M盐酸溶液为原料,在90℃下搅拌反应150min后将其产物倒入烧瓶中,随后将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5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去离子水再次循环离心,总共循环4遍后得其产物。将产物与50ml浓度为1.0M的过硫酸铵溶液混合均匀,在70℃温度下反应30min后,将其产物在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下离心8min,静置2min,倒掉上清液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直到将产物离心到中性,离心后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2)将乙醇和酸性红92染料(cas18472-87-2)按照质量比80:25混合均匀,将溶于乙醇后的染料和制备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按照80:25的质量比经均质后达到充分混合,然后在50℃下保温吸附24h,用乙醇离心洗涤未吸附的染料,至吸附液乙醇基本无染料为止;再将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绝干和口红基材中的各种油脂(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苯氧乙醇=8000:2000:1500:6000:10:1;w/w)按照质量比25:70进行油脂裹覆,然后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均质循环两次,得到待用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纳米纤维素色浆和口红基材中的石蜡混合物(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5:30:60)按照360:100的质量比混合后,灌模,冷却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口红。
(4)对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进行检测:将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涂抹在胳膊三处不同的位置上(编号为1、2、3),每个样品涂抹人数为2人,在1h内用纸擦拭,用色密度计(日本美能达FD-5)检测色彩残留情况结果如表1。
(5)用拉伸压缩材料测试机检测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硬度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对比例1传统口红的制备
将油脂(按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苯氧乙醇=1200:700:100:400:30:5的质量比例混合)和蜡类物质(蜂蜡,石蜡和巴西棕榈蜡=5:30:60的质量比例混合)按照质量比7:3混合,得到油脂和蜡类混合物。
(2)将上述获得的油脂和蜡类混合物与色浆(购于名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177491)按照质量比为6:3在烧杯中混合,在温度为90℃下加热30min后灌模,冷却制备得到传统口红。
(3)对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皮肤上的色彩迁移情况进行检测:将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涂抹在胳膊三处不同的位置上(编号为1、2、3),每个样品涂抹人数为2人,在1h内用纸擦拭,用色密度计(日本美能达FD-5)检测色彩残留情况结果如表1。
表1 1h后口红在皮肤上的残留情况
注:表中“ΔL”“+”表示偏白,“ΔL”“-”表示偏黑;“Δa”“+”表示偏红,“Δa”“-”表示偏绿;“Δb”“+”表示偏黄,“Δb”“-”表示偏蓝;“ΔE”总色差的大小。
表2添加植物微纳米纤维的口红硬度变化
编号 纳米纤维素色浆+油脂/g 蜡类/g 硬度
1(实施例1) 18 1.35
2(实施例2) 18 1.5
3(实施例3) 18 1.8
4(实施例4) 18 2.25
5(实施例5) 18 3.6 适中
6(实施例6) 18 4.5
7(实施例7) 18 5
表3未植物微纳米纤维的口红硬度变化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涂抹1h后,植物纳米纤维素染料口红有比较好的防止色彩迁移能力,植物纳米纤维素染料口红色彩迁移的ΔE值普遍在5(NBS)以下,肉眼观察不明显,而传统口红的ΔE值则超过15(NBS),残留色彩较多,因此,植物纳米纤维素吸附染料来代替染料制作口红看起来有一定的实践可能性,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1号、2号、3号、4号(即实施例1~4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口红)的口红相对于传统口红(表3)偏软,5号样品(实施例5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口红)的硬度和传统口红的硬度比较接近,6号和7号样品(实施例6、7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口红)较硬。
(6)将五号样品(实施例5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口红,简称CNC口红)和传统口红涂抹在皮肤上,用色密度计检测色彩残留情况,3次重复,经过不同时间(2、6、8、12、24h)段后的色彩迁移的数据结果如表4和图4所示,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
表4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纳米纤维素口红较传统配方口红涂抹在皮肤1h擦拭色彩残留极少,肉眼观察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h到12h的时间里,纳米纤维素植物纤维口红较原配方口红涂抹在皮肤色彩残留ΔE值也普遍在20(NBS)以下,是传统配方口红色彩残留值的一半还少,24h的色彩残留数据结果显示原配方口红的色彩残留上升至62(NBS),纳米纤维素口红色彩残留上升23.61(NBS),这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状态的染料较分散的染料有较强的迁移能力,与皮肤的结合也更加紧密,色彩残留增加的也更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纳米纤维素口红可以有效的降低口红的色彩迁移问题。从上表中可以清楚的看见,防色彩迁移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明显比普通口红在防止色彩迁移方面的效果好很多,达到了防色彩迁移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染料溶于乙醇中,得到含有染料的溶液;然后向含有染料的溶液中加入氧化纳米纤维素,于50~80℃条件下进行吸附,待吸附完全后离心、洗涤,得到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与油脂混合均匀,得到纳米纤维素色浆;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纳米纤维素色浆与蜡类物质混合均匀,得到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油脂为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坚果籽油,葡萄籽油,苯氧乙醇,乳木果油和橄榄油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3)中所述的蜡类物质为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和小烛树蜡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油脂为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二聚季戊四醇,甘油硬脂酸酯,氢化聚异丁烯,葡萄籽油和苯氧乙醇按质量比为900~8000:100~2000:500~1500:500~6000:10~100:1~50混合得到的油脂;
步骤(3)中所述的蜡类物质为蜂蜡,石蜡和巴西棕榈蜡按质量比5~150:20~40:60~80混合得到的石蜡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纳米纤维素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I)将微晶纤维素加入到浓度为6~8M的盐酸溶液中,于75~95℃条件下搅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离心、静置,弃上清后加入去离子水再次离心,重复4次以上,得到产物A;
(II)向产物A中加入过硫酸铵溶液,于60~80℃条件下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离心,静置,弃上清后加入无水乙醇再次循环离心,直到产物至中性,得到氧化纳米纤维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I)中所述的盐酸溶液的用量为按每克微晶纤维素配比0.6~50ml盐酸溶液计算;
步骤(II)中所述的过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为1.0~3.0M;
步骤(II)中所述的过硫酸铵溶液为按每克所述微晶纤维素配比5~150ml硫酸铵溶液计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I)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20~150min;
步骤(I)中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为:5000r/min离心4~10min;
步骤(I)和(II)中所述的静置的时间为2min;
步骤(I)中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为:5000r/min离心6~12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染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为35~80:1~25;
步骤(1)中所述的含有染料的溶液与氧化纳米纤维素的质量比为80:5~25;
步骤(2)中所述的吸附染料后的纳米纤维素与油脂的质量比为3~40:40~180;
步骤(3)中所述的纳米纤维素色浆与蜡类物质的质量比为50~800:10~1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染料为酸性红92;
步骤(1)中所述的吸附的时间为24~36h;
步骤(1)中所述的洗涤为采用乙醇进行洗涤,以去除未吸附的染料;
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均匀为采用均质的方式混合均匀;所述的均质为在压力参数为20000PSI的条件下进行均质。
9.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
CN201910284887.4A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0051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4887.4A CN110051558B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4887.4A CN110051558B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1558A true CN110051558A (zh) 2019-07-26
CN110051558B CN110051558B (zh) 2022-03-25

Family

ID=67318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4887.4A Active CN110051558B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5155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9183A (zh) * 2019-11-11 2020-06-09 苏州紫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护肤因子的纳米纤维口红及制备方法
CN112472611A (zh) * 2019-09-11 2021-03-12 海南光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湿固色作用的口红类产品
CN114514294A (zh) * 2019-09-27 2022-05-17 爱媛县 水性涂料、陶瓷器类和彩烧方法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2661A (en) * 1979-01-30 1980-08-06 Sanyo Kokusaku Pulp Co Ltd Deep red coloring composi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JPS60206871A (ja) * 1984-03-30 1985-10-18 Nippon Youriyokuso Kk ベニバナ赤色素の製造法
JPH05214264A (ja) * 1992-02-05 1993-08-24 Kanebo Ltd 改質粉体
US5240966A (en) * 1990-09-20 1993-08-31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Granular coloran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H0762263A (ja) * 1993-08-30 1995-03-07 Kanebo Ltd 改質粉体および化粧料
JPH10158537A (ja) * 1996-11-28 1998-06-16 Den Material Kk 赤色顔料、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化粧料
JP2000119559A (ja) * 1998-10-16 2000-04-25 Oriental Kasei Kk カラー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284321A (zh) * 1999-05-20 2001-02-21 莱雅公司 含有纤维和多元醇的无水护理或化妆组合物
CN1404383A (zh) * 2000-11-15 2003-03-19 莱雅公司 含有聚合物颗粒分散体和颜料分散体的化妆品组合物
JP2004091758A (ja) * 2002-09-04 2004-03-25 Gumma Prefecture 着色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56086A (ja) * 2005-08-23 2007-03-08 Daito Kasei Kogyo Kk 顔料内包セルロースパウダー並びにそ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樹脂および塗料
JP2008163092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yo Ink Mfg Co Ltd ベニバナ着色微粒子および製剤
CN101795729A (zh) * 2007-08-13 2010-08-04 宝洁国际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染料吸附颗粒的组合物
CN103003376A (zh) * 2010-05-12 2013-03-27 斯托拉恩索公司 包含微纤维化纤维素的组合物和制备组合物的方法
WO2014135915A1 (en) * 2013-03-08 2014-09-12 Chanel Parfums Beaute Non bleeding and solvent resistant pigments for cosmetic applications
CN104144673A (zh) * 2012-03-02 2014-11-12 赢创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粉状纤维素在化妆品应用中的用途
CN105209010A (zh) * 2013-03-14 2015-12-30 雅芳产品公司 长期耐久的光泽唇膏
CN106074212A (zh) * 2016-06-23 2016-11-09 江南大学 一种多孔淀粉在化妆品物理改性中的应用
CN107074982A (zh) * 2014-07-28 2017-08-18 阿诺梅拉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官能化纳米晶纤维素的方法和由此产生的官能化纳米晶纤维素
CN107119470A (zh) * 2017-05-25 2017-09-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纤维素的高效染色方法
CN108603042A (zh) * 2015-11-30 2018-09-28 阿诺米拉公司 纤维素基有机颜料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2661A (en) * 1979-01-30 1980-08-06 Sanyo Kokusaku Pulp Co Ltd Deep red coloring composi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JPS60206871A (ja) * 1984-03-30 1985-10-18 Nippon Youriyokuso Kk ベニバナ赤色素の製造法
US5240966A (en) * 1990-09-20 1993-08-31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Granular coloran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H05214264A (ja) * 1992-02-05 1993-08-24 Kanebo Ltd 改質粉体
JPH0762263A (ja) * 1993-08-30 1995-03-07 Kanebo Ltd 改質粉体および化粧料
JPH10158537A (ja) * 1996-11-28 1998-06-16 Den Material Kk 赤色顔料、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化粧料
JP2000119559A (ja) * 1998-10-16 2000-04-25 Oriental Kasei Kk カラー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162142C (zh) * 1999-05-20 2004-08-18 莱雅公司 含有纤维和多元醇的无水护理或化妆组合物
CN1284321A (zh) * 1999-05-20 2001-02-21 莱雅公司 含有纤维和多元醇的无水护理或化妆组合物
CN1404383A (zh) * 2000-11-15 2003-03-19 莱雅公司 含有聚合物颗粒分散体和颜料分散体的化妆品组合物
JP2004091758A (ja) * 2002-09-04 2004-03-25 Gumma Prefecture 着色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56086A (ja) * 2005-08-23 2007-03-08 Daito Kasei Kogyo Kk 顔料内包セルロースパウダー並びにそ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樹脂および塗料
JP2008163092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yo Ink Mfg Co Ltd ベニバナ着色微粒子および製剤
CN101795729A (zh) * 2007-08-13 2010-08-04 宝洁国际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染料吸附颗粒的组合物
CN103003376A (zh) * 2010-05-12 2013-03-27 斯托拉恩索公司 包含微纤维化纤维素的组合物和制备组合物的方法
CN104144673A (zh) * 2012-03-02 2014-11-12 赢创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粉状纤维素在化妆品应用中的用途
WO2014135915A1 (en) * 2013-03-08 2014-09-12 Chanel Parfums Beaute Non bleeding and solvent resistant pigments for cosmetic applications
CN105209010A (zh) * 2013-03-14 2015-12-30 雅芳产品公司 长期耐久的光泽唇膏
CN107074982A (zh) * 2014-07-28 2017-08-18 阿诺梅拉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官能化纳米晶纤维素的方法和由此产生的官能化纳米晶纤维素
CN108603042A (zh) * 2015-11-30 2018-09-28 阿诺米拉公司 纤维素基有机颜料
CN106074212A (zh) * 2016-06-23 2016-11-09 江南大学 一种多孔淀粉在化妆品物理改性中的应用
CN107119470A (zh) * 2017-05-25 2017-09-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纤维素的高效染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秦云峰: "改性纤维素纳米晶_醋酸纤维素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2611A (zh) * 2019-09-11 2021-03-12 海南光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湿固色作用的口红类产品
CN114514294A (zh) * 2019-09-27 2022-05-17 爱媛县 水性涂料、陶瓷器类和彩烧方法
CN111249183A (zh) * 2019-11-11 2020-06-09 苏州紫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护肤因子的纳米纤维口红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1558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1558A (zh) 一种防色彩迁移的植物微纳米纤维口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A2815996C (en) Semi-permanent mascara compositions
CN101199461A (zh) 含有青刺果油的护肤及护发产品
CN109998944A (zh) 天然色素口红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62330B1 (ko) 헤나 및 뽕나무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염모제용 조성물
JPH0559885B2 (zh)
CN112641672A (zh) 一种水性持久型唇彩
CN109260042A (zh) 一种保湿口红配方
CN111249183A (zh) 一种负载护肤因子的纳米纤维口红及制备方法
CN107898682A (zh) 一种红花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一种唇膏及制备方法
JP3046843B2 (ja) 5−メトキシ−8−メチル−2−フェニル−7h−1−ベンゾピラン−7−オン誘導体の少なくとも1種を着色剤として含有する化粧料組成物
Tijare et al. Formulation of tinted lip gloss from lotus flower and date seed oil
CN105326757A (zh) 一种人参眼影膏及其制备方法
JP4826989B2 (ja) 藍入り石け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678212B2 (ja) メイクアツプ化粧料
CN114344221B (zh) 一种纯天然乳剂型口红或唇釉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7350A (zh) 一种杏仁眼影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67555A (zh) 一种化妆品用液态粉的制备方法
JP2779753B2 (ja) 化粧料
CN114886820A (zh) 一种枸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在生产化妆品中的应用
JPS6121601B2 (zh)
Liaquat et al. Evaluation and Extraction of Natural Hair colors from different Herbal and Dry Fruit Items for Formulation.
Ravichandran et al. STUDY OF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RBAL HAIR DYE
CN116869865A (zh) 一种保湿口红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95449A (zh) 一种薏仁眼影膏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