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7446A -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7446A
CN110047446A CN201811309029.2A CN201811309029A CN110047446A CN 110047446 A CN110047446 A CN 110047446A CN 201811309029 A CN201811309029 A CN 201811309029A CN 110047446 A CN110047446 A CN 110047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electrode
electrode line
pixel circuit
lin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90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井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47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7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pix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05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several lines in flat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52Improving the response spe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在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与像素电路的列对应而具有2以上的第一数量的源极线,栅极线驱动电路在相同的期间选择第一数量的栅极线。显示面板在源极线与像素电路连接的连接位置的一部分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布线,该第一连接布线形成于与栅极线相同的布线层,并具有与源极线连接的一端,且沿与栅极线相同的方向延伸而在俯视时与其他源极线交叉;和第二连接布线,其形成于与源极线相同的布线层,并与第一连接布线的另一端连接。由此,提供画面更新时间短的低成本的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等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薄型、轻型、低耗电量的显示装置而被广泛利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包括多个栅极线、多个源极线以及多个像素电路在内的液晶面板、栅极线驱动电路、及源极线驱动电路。栅极线也被称为扫描线,源极线也被称为数据线,栅极线驱动电路也被称为扫描线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源极线驱动电路也被称为数据线驱动电路、源极驱动器。
对于典型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而言,栅极线驱动电路在各水平期间中选择1根栅极线,相对于选择出的栅极线施加供像素电路内的写入控制晶体管接通的电压。源极线驱动电路在各水平期间中相对于多个源极线施加与视频信号对应的电压。由此,在各水平期间中选择1行的量的像素电路,相对于选择出的像素电路写入与视频信号对应的电压。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写入开始直至画面变化结束为止的时间(以下,称为画面更新时间)由(栅极线的根数)×(水平期间的长度)+(液晶的响应时间)被给予。
在具有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动画模糊,进行仅在各帧期间内设定的点亮期间使背光源点亮的脉冲驱动。对于进行脉冲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为了在点亮期间的开始前使液晶的响应结束而需要缩短画面更新时间。另外,公知有:为了进行高品质显示而以90Hz、120Hz、240Hz等高帧率动作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以高帧率动作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液晶的响应结束也需要缩短画面更新时间。
作为缩短画面更新时间的方法,公知有在各水平期间中选择多个栅极线,并在多行像素电路写入电压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平2-214818号公报记载有:在像素电路的列的两侧1根1根设置有源极线,在相同的期间选择2根栅极线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像素电路的列的两侧2根2根设置有源极线,在相同的期间选择4根栅极线的液晶显示装置。日本特开平5-210089号公报记载有:在像素电路的列的单侧2根2根设置有源极线,在相同的期间选择2根栅极线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在相同的期间在多行的像素电路写入电压,需要与像素电路的列对应地设置多个源极线,并在规定的位置将源极线与像素电路连接。在源极线与像素电路之间不存在其他源极线的情况下,能够使源极线分支而容易地将源极线与像素电路连接。但是,在源极线与像素电路之间存在其他源极线的情况下,需要不与其他源极线连接而将源极线与像素电路连接。因此,需要避开其他源极线来设置用于将源极线与像素电路连接的布线(以下,称为连接布线)。
日本特开平2-214818号公报针对在源极线与像素电路之间存在其他源极线的情况下设置怎样的连接布线,未有具体记载。日本特开平5-210089号公报记载有将栅极线、源极线以及连接布线形成于不同的布线层。然而,若使用3层布线的液晶面板,则液晶显示装置的成本变高。相同的问题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也产生。
发明内容
因此,作为课题可举出:提供画面更新时间短的低成本的显示装置。
上述的课题例如能够通过显示装置来解决,该显示装置为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且具备:显示面板,其包括沿行方向延伸的多个栅极线、沿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源极线、以及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像素电路;栅极线驱动电路,其驱动栅极线;以及源极线驱动电路,其驱动源极线,源极线与像素电路的列对应地按每2以上的第一数量设置,栅极线驱动电路在相同的期间选择第一数量的栅极线,显示面板在源极线与像素电路连接的连接位置的一部分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布线,该第一连接布线形成于与栅极线相同的布线层,并具有与源极线连接的一端,且沿行方向延伸而在俯视时与其他源极线交叉;和第二连接布线,其形成于与源极线相同的布线层,并与第一连接布线的另一端连接。
根据上述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相同的期间选择多个栅极线,并在相同的期间在多行像素电路进行写入,从而能够缩短画面更新时间(从写入开始直至画面变化结束为止的时间)。另外,在将源极线与像素电路连接时,使用包括形成于与栅极线相同的布线层的第一连接布线、和形成于与源极线相同的布线层的第二连接布线的连接部,因此能够使用双层布线的显示面板。因此,能够提供画面更新时间短的低成本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布局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时间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时间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源极线驱动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与源极线驱动电路的连接形态的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以及液晶面板与源极线驱动电路的连接形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是具备液晶面板11、背光源12、显示控制电路13、栅极线驱动电路14、源极线驱动电路15以及背光源驱动电路16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以下,m以及p为2以上的整数,n为p的倍数。此外,此处为了方便说明,n为p的倍数,但一般n也可以不一定是p的倍数。
液晶面板11包括n根栅极线17、(m×p)根源极线18、以及(n×m)个像素电路20。n根栅极线17彼此平行地配置。(m×p)根源极线18彼此平行,并且以与n根栅极线17正交的方式配置。以下,将栅极线17的延伸方向(附图中横向)称为行方向,将源极线18的延伸方向(附图中纵向)称为列方向。(n×m)个像素电路20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以二维状配置。像素电路20的行的数量为n,像素电路20的列的数量为m。(m×p)根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的列对应地各设置有p根。
显示控制电路13相对于栅极线驱动电路14输出控制信号C1,相对于源极线驱动电路15输出控制信号C2和视频信号V1,相对于背光源驱动电路16输出控制信号C3。例如,控制信号C1包括栅极开始脉冲、栅极时钟,控制信号C2包括源极开始脉冲、源极时钟,控制信号C3包括背光源12的点亮控制信号。
栅极线驱动电路14基于控制信号C1来驱动n根栅极线17。源极线驱动电路15基于控制信号C2和视频信号V1,来驱动(m×p)根源极线18。背光源驱动电路16基于控制信号C3,来驱动背光源12。背光源12配置于液晶面板11的背面侧,向液晶面板11的背面照射光。
对于液晶显示装置10而言,在1帧期间内设定有(n/p)个水平期间。n根栅极线17每p根被分类为(n/p)个组。各组所包含的p根栅极线的一端连接于相同的节点。(n/p)个节点分别与栅极线驱动电路14所具有的(n/p)个输出端子连接。
此外,栅极线驱动电路14至少具有(n/p)个输出端子即可。例如,在栅极线驱动电路14具有n个输出端子的情况下,将(n/p)个的节点按每p个连接于栅极线驱动电路14的输出端子即可。该栅极线驱动电路14按每p个的输出端子进行相同的动作,实现与具有(n/p)个输出端子的栅极线驱动电路相同的状态。另外,例如在p为偶数,栅极线驱动电路14具有(n/2)个输出端子的情况下,将(n/p)个节点按每(p/2)个与各栅极线驱动电路14所具有的输出端子连接即可。该情况下,栅极线驱动电路14按每(p/2)个输出端子进行相同的动作,实现与具有(n/p)个输出端子的栅极线驱动电路相同的状态。
栅极线驱动电路14基于控制信号C1在各水平期间,从一个输出端子输出高电平电压,从余下的输出端子输出低电平电压。由此,栅极线驱动电路14在相同的水平期间选择一个组所包含的p根栅极线17。在各水平期间,选择与p根栅极线17对应的(m×p)个像素电路20。源极线驱动电路15基于控制信号C2而在各水平期间,将与视频信号V1对应的(m×p)个电压分别施加于(m×p)根源极线18。由此,在选择出的(m×p)个像素电路20分别写入有与视频信号V1对应的(m×p)个电压。
在1帧期间内的垂直回扫期间设定有背光源12的点亮期间。控制信号C3所包含的点亮控制信号在点亮期间成为高电平,除此以外成为低电平。背光源12在点亮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点亮,在点亮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熄灭。这样液晶显示装置10仅在各帧期间内设定的点亮期间进行使背光源12点亮的脉冲驱动。通过进行脉冲驱动,从而能够减少动画模糊。
对于液晶面板11而言,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在规定的位置连接。在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之间不存在其他源极线18的情况下,在源极线18设置有分支部,将源极线18的分支部与像素电路20连接。在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之间存在其他源极线18的情况下,在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的连接位置避开其他源极线18而设置有将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的连接部(详细情况将后述)。液晶面板11在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的连接位置的一部分具有连接部。以下,对p=3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是液晶面板11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液晶面板11的布局图。液晶面板11具有双层布线层。下层是栅极布线层,上层是源极布线层。在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中,粗线表示形成于栅极布线层的布线,其他布线表示形成于源极布线层的布线。细虚线的矩形表示像素电路,虚线的矩形表示连接部。在图3中,点图案部表示栅极布线层的图案,斜线部表示源极布线层的图案,虚线的矩形表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
像素电路20包括TFT21和液晶容量22。液晶容量22具有像素电极23和共用电极24。像素电路20连接于1根栅极线17和1根源极线18。TFT21的栅极端子连接于栅极线17,TFT21的源极端子连接于源极线18。TFT21的漏极端子连接于像素电极23,在共用电极24施加有共用电极电压Vcom。TFT21作为写入控制晶体管发挥功能。
图2以及图3记载有配置于第(3i-2)~(3i+3)行、并且第j以及(j+1)列的12个像素电路20。液晶面板11具有:以3行1列的像素电路20为单位的重复构造。此处,将第(3i-2)~3i行j列的像素电路20分别称为P1~P3,对像素电路P1~P3、以及与像素电路P1~P3连接的布线进行说明。液晶面板11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像素电路P1~P3的上侧(附图中的上侧)分别配置有栅极线Gai~Gci。在像素电路P1~P3的左侧配置有源极线Saj、Sbj,在像素电路P1~P3的右侧配置有源极线Scj。栅极线Gai~Gci被分类为相同的组,栅极线Gai~Gci的一端(附图中左端)连接于相同的节点。该节点使用布线Gxi而与栅极线驱动电路14的第i个输出端子连接。栅极线驱动电路14通过在与布线Gxi连接的节点施加供TFT21接通的电压,从而在相同的期间选择栅极线Gai~Gci。源极线Saj~Scj的一端(附图中下端)连接于源极线驱动电路15。
栅极线Gai~Gci和布线Gxi一体地形成于栅极布线层。源极线Saj~Scj与像素电路P1~P3中的像素电极23分别形成于源极布线层。像素电路P1连接于栅极线Gai和源极线Sbj,像素电路P2连接于栅极线Gbi和源极线Saj,像素电路P3连接于栅极线Gci和源极线Scj。
栅极线Gai具有:与像素电路P1对应的分支部(附图中向下方分支的部分)。由于在栅极线Gai与像素电路P1之间不存在其他栅极线,所以能够使栅极线Gai分支而容易地将栅极线Gai与像素电路P1连接。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栅极线Gbi与像素电路P2连接,将栅极线Gci与像素电路P3连接。
源极线Sbj具有:与像素电路P1对应的分支部(附图中向右方分支的部分)。在源极线Sbj与像素电路P1之间不存在其他源极线,因此能够使源极线Sbj分支而容易地将源极线Sbj与像素电路P1连接。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源极线Scj与像素电路P3连接。
在源极线Saj与像素电路P2之间存在源极线Sbj。为了避开源极线Sbj而将源极线Saj与像素电路P2连接,在液晶面板11设置有连接部30。连接部30包括:2根连接布线31、32、和2个接触孔33、34。连接布线31形成于栅极布线层,并具有与源极线Saj连接的一端(附图中左端),沿行方向延伸而在俯视时与源极线Sbj交叉。连接布线32形成于源极布线层,并具有与连接布线31的另一端连接的一端(附图中左端),且沿行方向延伸。接触孔33将源极线Saj与连接布线31的一端连接。接触孔34将连接布线31的另一端与连接布线32的一端连接。
像素电路P1、P3的像素电极23分别具有:与源极线Sbj、Scj的分支部对置的部分(图3中记载于虚线的矩形中的部分)。像素电路P2的像素电极23具有:与连接布线32的另一端对置的部分。在像素电路P1~P3中,在2个部件所对置的部分的下层(栅极布线层)分别存在有栅极线Gai~Gci的分支部。由此,在图3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形成有TFT21。栅极线Gai~Gci的分支部的端部作为TFT21的栅极端子发挥功能。源极线Sbj、Scj的分支部的端部、以及连接布线32的另一端(附图中右端)作为TFT21的源极端子发挥功能。像素电极23的一部分作为TFT21的漏极电极发挥功能。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4中,在涂覆了底涂层42的玻璃基板41上隔着绝缘层43而形成有双层的布线层。在栅极布线层形成有栅极线Gai~Gci和连接布线31,在源极布线层形成有源极线Saj。在连接布线31的上方形成有贯通绝缘层43的接触孔33。源极线Saj与连接布线31利用接触孔33而连接。
这样在液晶面板11中,在像素电路20的第一侧(左侧)按距像素电路20远离的顺序依次配置有第一以及第二源极线(源极线Saj、Sbj),在像素电路20的第二侧(右侧)配置有第三源极线(源极线Scj)。连接部30避开第二源极线而将像素电路20与第一源极线连接。相同行的像素电路20与第一~第三源极线中的任一个连接。连接有相同列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18在第一~第三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按源极线Sbj、Saj、Scj的顺序变化)。
在针对源极线Sbj、Scj包括分支部而视为1根布线,针对源极线Saj包括连接部30而视为1根布线的情况下,除非进行特殊设计,否则源极线Saj的电阻变得比源极线Sbj、Scj的电阻大。在源极线间的电阻差较大时,有时在显示画面产生亮度不均。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也可以使源极线Saj的线宽比源极线Sbj、Scj的线宽粗。由此,能够缩小源极线间的电阻差,从而能够减少产生于显示画面的亮度不均。
作为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认为有以下液晶显示装置,其具备:包括n根栅极线、m根源极线、以及(n×m)个像素电路在内的液晶面板,并进行脉冲驱动。图5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时间图。图6是液晶显示装置10的时间图。在图5以及图6中,H表示水平期间,Blon表示背光源的点亮期间,TR*(*为任意的文字列)表示与栅极线G*连接的像素电路的透射率。
对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图5)而言,在1帧期间内设定n个水平期间,栅极线驱动电路在各水平期间中选择1根栅极线。在第一水平期间,栅极线G1的电压成为高电平,在与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电路写入电压。与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电路的透射率TR1在第一水平期间以后朝向电平Ls变化。在第n水平期间,栅极线Gn的电压成为高电平,在与栅极线Gn连接的像素电路写入电压。与栅极线Gn连接的像素电路的透射率TRn在第n水平期间以后朝向电平Le变化。背光源仅在点亮期间BLon点亮。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与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电路的透射率TR1在点亮期间BLon的开始前到达电平Ls。但是,与栅极线Gn连接的像素电路的透射率TRn在点亮期间BLon的开始前未到达电平Le。在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的响应没来得及,因此有时在显示画面中之后变化的部分的亮度在点亮期间BLon的开始时未到达所希望的电平。若在液晶的响应没来得及的情况下进行脉冲驱动,则在显示画面中先变化的部分以正确的亮度进行显示,但在显示画面中之后变化的部分无法以正确的亮度进行显示。
在液晶显示装置10(图6)中,在1帧期间内设定(n/p)个水平期间,栅极线驱动电路14在各水平期间中选择p根栅极线。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压写入期间(在所有的像素电路进行写入的期间)被缩短为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压写入期间的1/p。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与栅极线Ga1连接的像素电路20的透射率TRa1在点亮期间BLon的开始前到达电平Ls。另外,由于电压写入期间较短,所以与栅极线Gcn/3连接的像素电路20的透射率TRcn/3也在点亮期间BLon的开始前到达电平Le。这样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液晶的响应来得及,因此不仅显示画面中先变化的部分的亮度,显示画面内中之后变化的部分的亮度也在点亮期间BLon的开始前达到所希望的电平。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减少动画模糊,并且能够在显示画面整体中以正确的亮度进行显示。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的列对应地各设置有2以上的第一数量(每p根),栅极线驱动电路14在相同的期间选择第一数量的栅极线17(p根栅极线)。显示面板(液晶面板11)在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的连接位置的一部分具有连接部30,该连接部30包括:第一连接布线(连接布线31),该第一连接布线形成于与栅极线17相同的布线层,并具有与源极线18连接的一端,且沿行方向延伸而在俯视时与其他源极线18交叉;和第二连接布线(连接布线32),该第二连接布线形成于与源极线18相同的布线层,并与第一连接布线的另一端连接。
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通过在相同的期间选择多个栅极线17,在多行像素电路20在相同的期间进行写入,从而能够缩短画面更新时间(从写入开始直至画面变化结束为止的时间)。另外,在将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时,使用包括形成于与栅极线17相同的布线层的第一连接布线、和形成于与源极线18相同的布线层的第二连接布线的连接部30,因此能够使用双层布线的显示面板(液晶面板11)。因此,能够提供画面更新时间短的低成本的液晶显示装置。
连接部30包括:将源极线18与第一连接布线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接触孔(接触孔33);和将第一连接布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布线连接的第二接触孔(接触孔34)。第二连接布线沿行方向延伸,第二接触孔将第一连接布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布线的一端连接。通过使用这样的2个接触孔,能够构成避开其他源极线18而将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的连接部。像素电路20包括写入控制晶体管(TFT21),第二连接布线的另一端作为写入控制晶体管的一方的导通端子(源极端子)发挥功能。通过使用这样的第二连接布线,从而能够构成写入控制晶体管。第一数量的栅极线17的一端连接于相同的节点,栅极线驱动电路14对节点施加电压。由此,能够容易地在相同的期间选择第一数量的栅极线17。
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背光源12;和背光源驱动电路16,其仅在1帧期间内设定的点亮期间Blon使背光源12点亮。在1帧期间内最后写入了电压的像素电路20中的透射率的变化在点亮期间BLon的开始前结束。因此,防止动画模糊,并且能够在显示画面整体中以正确的亮度进行显示。
此外,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以下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不进行脉冲驱动而以比60Hz高的帧率(例如,90Hz、120Hz、240Hz)动作。根据变形例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液晶的响应而进行高品质显示。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将源极线驱动电路15置换为以下所示的源极线驱动电路的结构。在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成为p=3。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源极线驱动电路的构成的框图。图7所示的源极线驱动电路50包括:接口电路51、第一~第三线性存储器52a~52c、以及第一~第三源极输出电路53a~53c。第一~第三线性存储器52a~52c分别与第一~第三源极输出电路53a~53c对应。第一~第三源极输出电路53a~53c具有相同的构成,且并列动作。
接口电路51接受从显示控制电路13输出的控制信号C2和视频信号V1,并从视频信号V1抽出显示数据D1。显示数据D1根据显示画面中的位置而被写入第一~第三线性存储器52a~52c的任一个。第一源极输出电路53a将与第一线性存储器52a所存储的显示数据对应的m个电压分别施加于m根源极线Sa1~Sam。第二源极输出电路53b将与第二线性存储器52b所存储的显示数据对应的m个电压分别施加于m根源极线Sb1~Sbm。第三源极输出电路53c将与第三线性存储器52c所存储的显示数据对应的m个电压分别施加于m根源极线Sc1~Scm。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11与源极线驱动电路50的连接形态的图。如图8所示,内置有源极线驱动电路50的IC芯片具有多个输入端子54和3m个输出端子55。这些端子具有突起状的形状,并设置于IC芯片的背面(将这样的端子称为凸块)。3m个输出端子55以3层交错配置。在交错排列的第一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aj、Saj+1等连接的输出端子55。在交错排列的第二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bj、Sbj+1等连接的输出端子55。在交错排列的第三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cj、Scj+1等连接的输出端子55。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源极线驱动电路50包括:2以上的第一数量的线性存储器(p个线性存储器52)、和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并列动作的第一数量的输出电路(p个源极输出电路5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将源极线驱动电路50分开在多个部分而容易地设计,能够提高源极线驱动电路50的布局效率。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将液晶面板11置换为以下所示的液晶面板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p=3。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61的等效电路图。图9记载有配置于第(3i-2)~(3i+3)行、并且第j~(j+2)列的18个像素电路20。液晶面板61具有:以3行3列的像素电路20为单位的重复构造。此处,将第(3i-2)~3i行j列的像素电路20称为Q1~Q3,将第(3i-2)~3i行(j+1)列的像素电路20称为Q4~Q6,将第(3i-2)~3i行(j+2)列的像素电路20称为Q7~Q9,对像素电路Q1~Q9、以及与像素电路Q1~Q9连接的布线进行说明。液晶面板61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像素电路Q1、Q4、Q7的上侧、像素电路Q2、Q5、Q8的上侧、以及像素电路Q3、Q6、Q9的上侧分别配置有栅极线Gai~Gci。在像素电路Q1~Q3的左侧配置有源极线Saj~Scj,在像素电路Q4~Q6的左侧配置有源极线Saj+1~Scj+1,在像素电路Q7~Q9的左侧配置有源极线Saj+2~Scj+2。栅极线Gai~Gci被分类为相同的组,栅极线Gai~Gci的一端与相同的节点连接。该节点使用布线Gxi而与栅极线驱动电路14的第i个输出端子连接。源极线Saj~Scj、Saj+1~Scj+1、Saj+2~Scj+2的一端与源极线驱动电路15连接。
栅极线Gai~Gci和布线Gxi一体地形成于栅极布线层。源极线Saj~Scj、Saj+1~Scj+1、Saj+2~Scj+2与像素电路Q1~Q9中的像素电极23分别形成于源极布线层。像素电路Q1~Q3与栅极线Gai连接,像素电路Q4~Q6与栅极线Gbi连接,像素电路Q7~Q9与栅极线Gci连接。像素电路Q1~Q9分别与源极线Scj、Sbj、Saj、Saj+1、Scj+1、Sbj+1、Sbj+2、Saj+2、Scj+2连接。
栅极线Gai具有:与像素电路Q1、Q4、Q7对应的分支部。在栅极线Gai与像素电路Q1、Q4、Q7之间不存在其他栅极线,因此能够使栅极线Gai分支而容易地将栅极线Gai与像素电路Q1、Q4、Q7连接。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栅极线Gbi与像素电路Q2、Q5、Q8连接,将栅极线Gci与像素电路Q3、Q6、Q9连接。
源极线Scj具有:与像素电路Q1对应的分支部。在源极线Scj与像素电路Q1之间不存在其他源极线,因此能够使源极线Scj分支而容易地将源极线Scj与像素电路Q1连接。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源极线Scj+1与像素电路Q5连接,将源极线Scj+2与像素电路Q9连接。
在源极线Sbj与像素电路Q2之间存在源极线Scj。为了避开源极线Scj而将源极线Sbj与像素电路Q2连接,在液晶面板61设置有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30相同的构成的连接部62。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源极线Sbj+1与像素电路Q6连接,将源极线Sbj+2与像素电路Q7连接。
在源极线Saj与像素电路Q3之间存在源极线Sbj、Scj。为了避开源极线Sbj、Scj而将源极线Saj与像素电路Q3连接,在液晶面板61设置有具有与连接部30相同的构成的连接部63。但是,形成于栅极布线层的连接布线不仅在俯视时与源极线Scj交叉还与源极线Sbj交叉。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源极线Saj+1与像素电路Q4连接,将源极线Saj+2与像素电路Q8连接。
在液晶面板61中,在像素电路20的第一侧(左侧)按距像素电路20远离的顺序依次配置有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源极线(源极线Saj~Scj)。一部分的连接部62避开第三源极线而将第二源极线与像素电路20连接。余下的连接部63避开第二以及第三源极线而将第一源极线与像素电路20连接。连接有相同行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一~第三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按源极线Scj、Sbj、Saj的顺序变化)。连接有相同列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一~第三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按源极线Scj、Saj+1、Sbj+2的顺序变化)。源极线驱动电路15根据将哪一个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来对从显示控制电路13输出的视频信号V1所包含的显示数据的顺序进行变更,并将与顺序变更后的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向(m×p)根源极线18施加。
对于液晶面板61而言,在第一~第三源极线中,第一源极线的电阻最大,第二源极线的电阻第二大,第三源极线的电阻最小。对于液晶面板61而言,连接有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一~第三源极线中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周期性地变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如上述那样将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从而能够使像素的亮度的误差在显示画面中以二维状分散,进而难以视认在显示画面产生的亮度不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源极线Saj配置于距像素电路20最远的左侧,但也可以将源极线Saj配置于距像素电路20最近的右侧。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70具备液晶面板71、背光源12、显示控制电路72、栅极线驱动电路73、2个源极线驱动电路81、82、以及背光源驱动电路16。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p=4。
源极线驱动电路81沿着液晶面板71的上边配置,源极线驱动电路82沿着液晶面板71的下边配置。显示控制电路72相对于栅极线驱动电路73输出控制信号C1,相对于源极线驱动电路81输出控制信号C2和视频信号V2,相对于源极线驱动电路82输出控制信号C2和视频信号V3,相对于背光源驱动电路16输出控制信号C3。栅极线驱动电路73基于控制信号C1,来驱动多个栅极线17。源极线驱动电路81基于控制信号C2和视频信号V2,来驱动多个源极线18中的第奇数个源极线18。源极线驱动电路82基于控制信号C2和视频信号V3,来驱动多个源极线18中的第偶数个源极线18。
图11是表示液晶面板71的等效电路、以及液晶面板71与源极线驱动电路81、82的连接形态的图。图11记载有配置于第(4i-3)~(4i+4)行、并且第j~(j+2)列的24个像素电路20。液晶面板71具有:以4行2列的像素电路20为单位的重复构造。此处,将第(4i-3)~4i行j列的像素电路20称为R1~R4,将第(4i-3)~4i行(j+1)列的像素电路20称为R5~R8,对像素电路R1~R8、以及与像素电路R1~R8连接的布线进行说明。液晶面板71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像素电路R1、R5的上侧、像素电路R2、R6的上侧、像素电路R3、R7的上侧、以及像素电路R4、R8的上侧分别配置有栅极线Gai~Gdi。在像素电路R1~R4的左侧配置有源极线Saj、Sbj,在像素电路R1~R4的右侧配置有源极线Scj、Sdj。在像素电路R5~R8的左侧配置有源极线Saj+1、Sbj+1,在像素电路R5~R8的右侧配置有源极线Scj+1、Sdj+1。栅极线Gai~Gdi被分类为相同的组,栅极线Gai~Gdi的一端连接于相同的节点。该节点使用布线Gxi而与栅极线驱动电路73的第i个输出端子连接。此外,栅极线驱动电路73具有(n/4)个输出端子。源极线Saj、Scj等第奇数个源极线18的一端(附图中上端)与源极线驱动电路81连接。源极线Sbj、Sdj等第偶数个源极线18的一端(附图中下端)与源极线驱动电路82连接。
栅极线Gai~Gdi和布线Gxi一体地形成于栅极布线层。源极线Saj~Sdj、Saj+1~Sdj+1和像素电路R1~R8中的像素电极23分别形成于源极布线层。像素电路R1、R5连接于栅极线Gai,像素电路R2、R6连接于栅极线Gbi,像素电路R3、R7连接于栅极线Gci,像素电路R4、R8连接于栅极线Gdi。像素电路R1~R8分别与源极线Sbj、Saj、Scj、Sdj、Saj+1、Sbj+1、Sdj+1、Scj+1连接。
栅极线Gai具有:与像素电路R1、R5对应的分支部。在栅极线Gai与像素电路R1、R5之间不存在其他栅极线,因此能够使栅极线Gai分支而容易地将栅极线Gai与像素电路R1、R5连接。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栅极线Gbi与像素电路R2、R6连接,将栅极线Gci与像素电路R3、R7连接,将栅极线Gdi与像素电路R4、R8连接。
源极线Sbj具有:与像素电路R1对应的分支部。在源极线Sbj与像素电路R1之间不存在其他源极线,因此能够使源极线Sbj分支而容易地将源极线Sbj与像素电路R1连接。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源极线Scj与像素电路R3连接,将源极线Sbj+1与像素电路R6连接,将源极线Scj+1与像素电路R8连接。
在源极线Saj与像素电路R2之间存在源极线Sbj。为了避开源极线Sbj而将源极线Saj与像素电路R2连接,在液晶面板71设置有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30相同的构成的连接部74。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源极线Sdj与像素电路R4连接,将源极线Saj+1与像素电路R5连接,将源极线Sdj+1与像素电路R7连接。
对于液晶面板71而言,在像素电路20的第一侧(左侧)按距像素电路20远离的顺序配置有第一以及第二源极线(源极线Saj、Sbj),在像素电路20的第二侧(右侧)按距像素电路20靠近的顺序依次配置有第三以及第四源极线(源极线Scj、Sdj)。一部分的连接部74避开第二源极线而将第一源极线与像素电路20连接。余下的连接部74避开第三源极线而将第四源极线与像素电路20连接。相同行的像素电路20与第一以及第二源极线、以及第三以及第四源极线的任一方交替地连接。连接有相同列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一~第四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按源极线Sbj、Saj、Scj、Sdj的顺序变化)。源极线驱动电路81、82根据将哪一个源极线18与像素电路20连接,对从显示控制电路72输出的视频信号V2、V3所包含的显示数据的顺序进行变更,将与顺序变更后的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向(m×p/2)根源极线。
内置有源极线驱动电路81的IC芯片具有:多个输入端子83和2m个输出端子85。2m个输出端子85以4层交错排列。在交错排列的第一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aj、Saj+2等连接的输出端子85。在交错排列的第二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cj、Scj+2等连接的输出端子85。在交错排列的第三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aj+1、Saj+3等连接的输出端子85。在交错排列的第四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cj+1、Scj+3等连接的输出端子85。
内置有源极线驱动电路82的IC芯片具有:多个输入端子84和2m个输出端子86。2m个输出端子86以4层交错排列。在交错排列的第一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bj、Sbj+2等连接的输出端子86。在交错排列的第二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dj、Sdj+2等连接的输出端子86。在交错排列的第三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bj+1、Sbj+3等连接的输出端子86。在交错排列的第四层配置有与源极线Sdj+1、Sdj+3等连接的输出端子86。源极线驱动电路81、82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规格的IC芯片。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70,能够提供画面更新时间短的低成本的液晶显示装置。
以上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构成各种变形例。例如,对于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p(第一数量)可以为2以上的任意的整数。在第一数量为第二数量与第三数量的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像素电路20的第一侧(例如,左侧)配置第二数量的源极线,在像素电路20的第二侧(例如,右侧)配置第三数量的源极线。连接部避开在源极线与像素电路20之间配置的其他源极线而将源极线与像素电路20连接。特别是也可以相同行的像素电路20与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的任一个连接,连接有相同列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源极线的宽度也可以随着距与源极线连接的像素电路20的距离越长则越粗。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二数量为2、第三数量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或者,也可以连接有相同行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二数量的源极线、以及第三数量的源极线中的一方中周期性地变化,连接有相同列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第二数量与第三数量为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或者,也可以在像素电路20的一侧(例如,左侧)配置第一数量的源极线。连接部避开在源极线与像素电路20之间配置的其他源极线而将源极线与像素电路20连接。特别是,也可以连接有相同行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连接有相同列的像素电路20的源极线在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数量为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另外,在以上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源极线18配置于邻接的像素电路20之间。该情况下,也可以以覆盖源极线18的方式设置黑色金属,对源极线18进行遮光。或者,也可以将源极线18配置于像素电路20的下层。另外,也可以通过与以上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构成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Claims (24)

1.一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其包括沿行方向延伸的多个栅极线、沿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源极线、以及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像素电路;
栅极线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栅极线;以及
源极线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源极线,
所述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列对应地按每2以上的第一数量设置,
所述栅极线驱动电路在相同的期间选择所述第一数量的栅极线,
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的连接位置的一部分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布线,其形成于与所述栅极线相同的布线层,并具有与所述源极线连接的一端,且沿行方向延伸而在俯视时与其他源极线交叉;和第二连接布线,其形成于与所述源极线相同的布线层,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布线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所述源极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布线的一端的第一接触孔、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布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布线的第二接触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布线沿行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接触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布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布线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写入控制晶体管,
所述第二连接布线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写入控制晶体管的一方的导通端子发挥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量的栅极线的一端连接于相同的节点,
所述栅极线驱动电路向所述节点施加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极线驱动电路包括:
所述第一数量的线性存储器;和
所述第一数量的输出电路,其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并列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极线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子以所述第一数量的层交错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量为3,
在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侧按距所述像素电路远离的顺序依次配置有第一以及第二源极线,在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二侧配置有第三源极线,
所述连接部避开所述第二源极线而将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源极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同行的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至第三源极线中的任一个连接,
连接有相同列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源极线的线宽比所述第二以及第三源极线的线宽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量为3,
在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侧按距所述像素电路远离的顺序依次配置有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源极线,
一部分的所述连接部避开所述第三源极线而将所述第二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余下的所述连接部避开所述第二以及第三源极线而将所述第一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有相同行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
连接有相同列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量为4,
在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侧按距所述像素电路远离的顺序依次配置有第一以及第二源极线,在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二侧按距所述像素电路靠近的顺序依次配置有第三以及第四源极线,
一部分的所述连接部避开所述第二源极线而将所述第一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余下的所述连接部避开所述第三源极线而将所述第四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同行的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以及所述第二源极线、及所述第三以及第四源极线的任一方交替地连接,
连接有相同列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量为第二数量与第三数量的和,
在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数量的源极线,在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二侧配置有所述第三数量的源极线,
所述连接部避开在所述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之间配置的其他源极线而将所述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同行的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的任一个连接,
连接有相同列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极线的宽度随着距与所述源极线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的距离越长而越粗。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有相同行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二数量的源极线、以及所述第三数量的源极线中任一方中周期性地变化,
连接有相同列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电路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一数量的源极线,
所述连接部避开在所述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之间配置的其他源极线而将所述源极线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有相同行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
连接有相同列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源极线在所述第一数量的源极线中周期性地变化。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面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背光源;以及
背光源驱动电路,其仅在1帧期间内设定的点亮期间使所述背光源点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1帧期间内最后写入电压的所述像素电路的透射率的变化在所述点亮期间的开始前结束。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比60Hz高的帧率动作。
CN201811309029.2A 2018-01-16 2018-11-05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0474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4663A JP2019124797A (ja) 2018-01-16 2018-01-16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JP2018-004663 2018-0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7446A true CN110047446A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12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9029.2A Pending CN110047446A (zh) 2018-01-16 2018-11-05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19879A1 (zh)
JP (1) JP2019124797A (zh)
CN (1) CN1100474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0817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86783B1 (ko) * 2018-10-05 2023-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0089A (ja) * 1992-01-31 1993-08-20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70063959A1 (en) * 2005-07-29 2007-03-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778794A (zh) * 2012-03-26 2012-11-1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217843A (zh) * 2013-03-25 2013-07-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面板
US20150021708A1 (en) * 2010-08-31 2015-01-2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ixel structure
CN104849890A (zh) * 2015-05-26 2015-08-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0089A (ja) * 1992-01-31 1993-08-20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70063959A1 (en) * 2005-07-29 2007-03-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021708A1 (en) * 2010-08-31 2015-01-2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ixel structure
CN102778794A (zh) * 2012-03-26 2012-11-1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217843A (zh) * 2013-03-25 2013-07-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面板
CN104849890A (zh) * 2015-05-26 2015-08-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0817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19879A1 (en) 2019-07-18
JP2019124797A (ja) 2019-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872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scan signal drive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rive method, scan signal drive method,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975852B (zh) 采用时分驱动和翻转驱动的lcd面板驱动
US866519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rive method,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815544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4876005B2 (ja) 表示装置
CN1991546B (zh) 阵列基底和具有该阵列基底的液晶显示设备
KR102233626B1 (ko) 표시 장치
JP362259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231827B (zh)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9712563A (zh)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TWI269260B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circuit
CN107170408A (zh)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00441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18006862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1251692A (zh) 显示装置
CN111768740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JP440746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525018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637532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9545137A (zh) 子像素单元、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38707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DE102005029995A1 (de) Anzeigevorrichtung und Ansteuerungsverfahren derselben
CN102081270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047446A (zh)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CN104620307B (zh) 电光学设备和驱动电光学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