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9639A -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9639A
CN110039639A CN201910453445.8A CN201910453445A CN110039639A CN 110039639 A CN110039639 A CN 110039639A CN 201910453445 A CN201910453445 A CN 201910453445A CN 110039639 A CN110039639 A CN 110039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backform
mould
compacting concrete
rib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34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纪宏
尚勇
郭庆辉
周广利
王万鹏
赵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4534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96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9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96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B28B23/0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the elements being stressed
    • B28B23/043Wire anchoring or tensioning means for the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02Auxiliary parts or elements of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29Moulds or moulding surfaces not covered by B28B7/0058 - B28B7/36 and B28B7/40 - B28B7/465, e.g. moulds assembled from several parts
    • B28B7/0032Moulding tables or similar mainly horizontal mould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29Moulds or moulding surfaces not covered by B28B7/0058 - B28B7/36 and B28B7/40 - B28B7/465, e.g. moulds assembled from several parts
    • B28B7/0055Mould pallets; Mould pane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本公开结构简单,能够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更加快速方便,同时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混凝土叠合板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起模板的作用,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完毕后和现浇部分形成整体,是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它兼具现浇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好和预制板节省模板、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施工速度快、可提高构件质量的优点。而预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除具有以上优点外,还具有承载力高、自重轻等优点,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据发明人了解,普通预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需要对混凝土底板和肋部先后分别进行浇筑和振捣,这样会带来(1)施工工序多,生产时间长,劳动效率低(2)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能太短否则两次施工的混凝土不能结合为一个整体,难以采用凝结时间段和早期强度高的混凝土,降低生产周转效率(3)在特殊条件下可能会有底板和肋部混凝土之间粘结不良的风险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本公开结构简单,能够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更加快速方便,同时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
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
所述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所述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防漏浆堵头为中空的锥体结构,与所述孔洞之间能够卡接。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防漏浆堵头的中空部位为直径不变的空腔,直径与所适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应力钢丝直径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顶模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或/和凸起,或具有一定凹凸深度的图案。
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至少有一部分是可拆卸连接。
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卡接。
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连接的相应模的连接处,其中一个模设置有卡槽,另一个模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卡槽相适配。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架设并固定混凝土侧模与端模;
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
将预应力钢丝穿过端模,同时在端模外侧将锥形防漏浆堵头套在预应力钢丝上;
将预应力钢丝穿过长线台两端张拉平台的预留孔,在预应力钢丝上套锥形预应力夹片,对预应力钢丝进行张拉;
架设抗拉钢筋网架;
架设并固定混凝土顶模;
从顶模上方空缺处连续浇筑已经制备好的自密实混凝土至设计高度;
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混凝土顶模、端模和侧模;
混凝土强度临近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放张预应力钢丝。
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由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和减水剂经搅拌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中各材料的重量比为: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减水剂=(0.4~0.6):(0.1~0.2):(0.25~0.45):(1.62~1.89):(1.49~1.75):(0.32~0.43):(0.003~0.05)。
进一步地,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6~2.9。
进一步地,所述减水剂的减水率大于35%,且1h坍落度损失应小于30mm。
进一步地,所述石子的最大粒径为10mm。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应为42.5或更高强度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为2.5~4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时坍落扩展度应大于600mm,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之差不大于50mm。
进一步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不应有泌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在预应力叠合板中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实现了免振捣施工,可以实现肋部混凝土和底板混凝土一块浇筑,从而可以使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生产减少施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使用量。
本公开模具系统在相互衔接的模板中的一种模板内设置槽形结构,另一种模板的一部分伸入该槽内,可以避免混凝土中的浆体从底模和测模的间隙流出,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损耗。
本公开在预应力叠合板中设置肋部抗拉钢筋,可以提高叠合板的承载能力,可以增大叠合板的长度或者减少施工中叠合板下面支撑的数量,可以降低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
本公开在顶模下部设置具有凹凸的图案,可以增强叠合板与叠合层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图案的设计增加美观效果或宣传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公开的顶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侧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端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模板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中空防漏浆堵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一种适合于免振捣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具/模板,由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组成。长线台底模的长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侧模,短边上分别设置有一端模,侧模和端模的上端设置有一顶模,形成一个整体模具。
如图4所示,当多个模板一起工作时,相互衔接的模板中的一种模板(例如侧模)内设置槽形结构,另一种模板(例如底模)的一部分伸入该槽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从侧模与底模之间流出从而影响叠合板质量。图4中仅为了表示模具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各模板的比例并不一定如图所示。
如图3所示,端模应预留有可以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另外,端模的两个端部的高度应该与侧模的高度相适配。
端模的长度和底模的宽度相适配。
端模的上沿形状与顶模相适配。至少具有一个凹槽部,以和顶模上设置的凹槽相吻合。
如图5所示,端模还包括一种锥形中空防漏浆堵头,中空部位为直径不变的空腔,其直径与所适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应力钢丝直径相同,用以保证预应力筋够通过。中空防漏浆堵头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实体部位外部为锥形结构,由于采用了锥形并且材质较软,它与端模之间可以实现紧密接触,防止漏浆的发生。
如图1所示,顶模由两个L型截面模板和一个槽形截面模板组成,顶模水平部分的底面刻有具有一定凹凸的图案,当脱掉顶模之后,将会使叠合板具有一定的凹凸纹理,在浇筑上叠合层混凝土后,凹凸纹理将能够提高叠合板混凝土与叠合层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凹凸图案的设计,可以在叠合板上呈现出企业的名称、logo、宣传标语等信息,用于企业的宣传,提高企业形象。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架设并固定混凝土端模;
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应特别注意侧模及底模的脱模剂应涂刷充分;
将预应力钢丝穿过端模,同时在端模外侧将锥形防漏浆堵头套在预应力钢丝上;
将预应力钢丝穿过长线台两端张拉平台的预留孔,在预应力钢丝上套锥形预应力夹片,对预应力钢丝进行张拉;
架设肋部抗拉斜向钢筋或竖向钢筋网。经过力学分析及荷载试验发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肋部纵向四分之一长度处至端部之间承受了较大的拉应力,所受拉应力为斜向或者竖向,容易出现此部位的混凝土受拉破坏,因此在此部位设置抗拉钢筋网,由钢筋来承受拉应力,将可以提高叠合板的承载能力。
为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肋部抗拉斜向钢筋或竖向钢筋网底部钢筋应间隔一定距离放置环钢筋的保护层垫块;
架设并固定混凝土顶模;
从顶模上方空缺处连续浇筑已经制备好的自密实混凝土至设计高度;
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如3.5MPa)后拆除混凝土顶模、端模和侧模;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85%以后,放张预应力钢丝;在设计强度的75%~85%以上时放张预应力钢筋是考虑到预应力钢筋放张后会作为一种荷载作用在混凝土叠合板上,混凝土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预应力的作用,同时还因为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85%以后混凝土的收缩也已经大部分已经产生,此时再放张预应力筋,预应力的损失较小。
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转运出生产车间。
自密实混凝土由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减水剂经搅拌制备而成,各材料的重量比为: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减水剂=(0.4~0.6):(0.1~0.2):(0.25~0.45):(1.62~1.89):(1.49~1.75):(0.32~0.43):(0.003~0.05)。
为保证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实现免振捣,要求对原材料进行选择,主要要求为砂的细度模数为2.6~2.9;减水剂的减水率大于35%,且1h坍落度损失应小于30mm;石子的最大粒径为10mm。为保证叠合板的强度满足要求,所用水泥应为42.5或更高强度等级。
为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密实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长,时间为2.5~4分钟。
为保证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模具,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时的流动性应较好,主要控制指标设置为坍落扩展度应大于600mm,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之差不大于50mm。
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参数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或情况进行自行选择或变化,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简单替换,理应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生产中应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匀质性进行严格把控,自密实混凝土不应有泌水,原因是如果混凝土表面由泌水,将会造成叠合板与叠合层混凝土的结合不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所述顶模至少具有一个凹部;
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
所述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所述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防漏浆堵头为中空的锥体结构,与所述孔洞之间能够卡接;
或,所述防漏浆堵头的中空部位为直径不变的空腔,直径与所适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应力钢丝直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顶模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或/和凸起,或具有一定凹凸深度的图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长线台底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至少有一部分是可拆卸连接;
或,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卡接。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连接的相应模的连接处,其中一个模设置有卡槽,另一个模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卡槽相适配。
6.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架设并固定混凝土侧模与端模;
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
将预应力钢丝穿过端模,同时在端模外侧将锥形防漏浆堵头套在预应力钢丝上;
将预应力钢丝穿过长线台两端张拉平台的预留孔,在预应力钢丝上套锥形预应力夹片,对预应力钢丝进行张拉;
架设抗拉钢筋网架;
架设并固定混凝土顶模;
从顶模上方空缺处连续浇筑已经制备好的自密实混凝土至设计高度;
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混凝土顶模、端模和侧模;
混凝土强度临近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放张预应力钢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由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和减水剂经搅拌制备而成;
或,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中各材料的重量比为: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减水剂=(0.4~0.6):(0.1~0.2):(0.25~0.45):(1.62~1.89):(1.49~1.75):(0.32~0.43):(0.003~0.0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6~2.9;
或,所述减水剂的减水率大于35%,且1h坍落度损失应小于30mm;
或,所述石子的最大粒径为10mm;
或,所述水泥应为42.5或更高强度等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为2.5~4分钟。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时坍落扩展度应大于600mm,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之差不大于50mm。
CN201910453445.8A 2019-05-28 2019-05-28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Pending CN1100396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3445.8A CN110039639A (zh) 2019-05-28 2019-05-28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3445.8A CN110039639A (zh) 2019-05-28 2019-05-28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9639A true CN110039639A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83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3445.8A Pending CN110039639A (zh) 2019-05-28 2019-05-28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963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6190A1 (en) * 2009-12-22 2011-06-2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alf precast slab and method for structuring half precast slab
CN201924599U (zh) * 2010-12-29 2011-08-10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外露连接钢筋灌注混凝土堵漏止浆塞
CN202162891U (zh) * 2011-08-16 2012-03-14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预制构件预埋钢筋止浆装置
CN203344161U (zh) * 2013-06-09 2013-12-1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预制构件制作穿模具甩筋脱模结构
CN105178487A (zh) * 2015-10-14 2015-12-23 山东隆和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式叠合楼板
CN105799046A (zh) * 2016-05-31 2016-07-27 河北晶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肋预应力薄板一体化浇筑模具及浇筑方法
CN105926843A (zh) * 2016-06-29 2016-09-07 河北晶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肋预应力薄板及其浇筑模具与浇筑方法
CN208197159U (zh) * 2018-05-10 2018-12-07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 装配式预制构件外露大直径钢筋定位限位装置
CN210082036U (zh) * 2019-05-28 2020-02-18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6190A1 (en) * 2009-12-22 2011-06-2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alf precast slab and method for structuring half precast slab
CN201924599U (zh) * 2010-12-29 2011-08-10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外露连接钢筋灌注混凝土堵漏止浆塞
CN202162891U (zh) * 2011-08-16 2012-03-14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预制构件预埋钢筋止浆装置
CN203344161U (zh) * 2013-06-09 2013-12-1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预制构件制作穿模具甩筋脱模结构
CN105178487A (zh) * 2015-10-14 2015-12-23 山东隆和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式叠合楼板
CN105799046A (zh) * 2016-05-31 2016-07-27 河北晶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肋预应力薄板一体化浇筑模具及浇筑方法
CN105926843A (zh) * 2016-06-29 2016-09-07 河北晶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肋预应力薄板及其浇筑模具与浇筑方法
CN208197159U (zh) * 2018-05-10 2018-12-07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 装配式预制构件外露大直径钢筋定位限位装置
CN210082036U (zh) * 2019-05-28 2020-02-18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8831B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预制拼装式拱肋及其制作安装方法
CN108457421A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u形框架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6592426A (zh) 横向预应力全宽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预制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7326810A (zh) 预制拼装桥墩的预留灌浆孔连接方法
CN104499498B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方法
CN101125440A (zh)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CN107165336A (zh) 一种组合梁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13230A (zh) 用于梯段预制的非定型、可周转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30532B (zh) 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新浇筑方法
CN105735470B (zh) 差别化使用高性能材料的预制混凝土框架体系
CN20879250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墙体和装配结构
CN110039639A (zh)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CN105064500A (zh) 一种阳台梁板内侧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整体浇筑施工方法
CN101806112B (zh) 现浇砼空心板的制作方法
CN105155474B (zh) 急流槽施工用定型模具和急流槽的施工方法
CN105625571B (zh) 一种采用中强预应力筋的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
CN109811787A (zh) 一种采用拼装式预制基础构件外加电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082036U (zh)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CN110405918A (zh) 一种混凝土人工鱼礁体的预制工艺
CN106182362A (zh) 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微缝地板的模具组件及其应用
CN206477251U (zh) 横向预应力全宽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预制模板体系
CN207436515U (zh) 高效预制楼板施工的吊装梁
CN1769624B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心管
CN215671157U (zh) 一种控制楼板厚度的预制结构
CN109371824B (zh) 具有高强度支座垫石的桥墩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