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2036U -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82036U CN210082036U CN201920787845.8U CN201920787845U CN210082036U CN 210082036 U CN210082036 U CN 210082036U CN 201920787845 U CN201920787845 U CN 201920787845U CN 210082036 U CN210082036 U CN 2100820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long
- mould
- self
- prestres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所述顶模至少具有一个凹部;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本公开结构简单,能够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更加快速方便,同时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混凝土叠合板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起模板的作用,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完毕后和现浇部分形成整体,是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它兼具现浇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好和预制板节省模板、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施工速度快、可提高构件质量的优点。而预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除具有以上优点外,还具有承载力高、自重轻等优点,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据发明人了解,普通预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需要对混凝土底板和肋部先后分别进行浇筑和振捣,这样会带来(1)施工工序多,生产时间长,劳动效率低(2)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能太短否则两次施工的混凝土不能结合为一个整体,难以采用凝结时间段和早期强度高的混凝土,降低生产周转效率(3)在特殊条件下可能会有底板和肋部混凝土之间粘结不良的风险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本公开结构简单,能够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更加快速方便,同时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
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
所述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所述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防漏浆堵头为中空的锥体结构,与所述孔洞之间能够卡接。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防漏浆堵头的中空部位为直径不变的空腔,直径与所适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应力钢丝直径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顶模的底面设置若干凹槽或/和凸起,或具有一定凹凸深度的图案。
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至少有一部分是可拆卸连接。
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卡接。
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连接的相应模的连接处,其中一个模设置有卡槽,另一个模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卡槽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在预应力叠合板中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实现了免振捣施工,可以实现肋部混凝土和底板混凝土一块浇筑,从而可以使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生产减少施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使用量。
本公开模具系统在相互衔接的模板中的一种模板内设置槽形结构,另一种模板的一部分伸入该槽内,可以避免混凝土中的浆体从底模和测模的间隙流出,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损耗。
本公开在顶模下部设置具有凹凸的图案,可以增强叠合板与叠合层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图案的设计增加美观效果或宣传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公开的顶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侧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端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模板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中空防漏浆堵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一种适合于免振捣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具/模板,由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组成。长线台底模的长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侧模,短边上分别设置有一端模,侧模和端模的上端设置有一顶模,形成一个整体模具。
如图4所示,当多个模板一起工作时,相互衔接的模板中的一种模板(例如侧模)内设置槽形结构,另一种模板(例如底模)的一部分伸入该槽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从侧模与底模之间流出从而影响叠合板质量。图4中仅为了表示模具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各模板的比例并不一定如图所示。
如图3所示,端模应预留有可以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另外,端模的两个端部的高度应该与侧模的高度相适配。
端模的长度和底模的宽度相适配。
端模的上沿形状与顶模相适配。至少具有一个凹槽部,以和顶模上设置的凹槽相吻合。
如图5所示,端模还包括一种锥形中空防漏浆堵头,中空部位为直径不变的空腔,其直径与所适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应力钢丝直径相同,用以保证预应力筋够通过。中空防漏浆堵头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实体部位外部为锥形结构,由于采用了锥形并且材质较软,它与端模之间可以实现紧密接触,防止漏浆的发生。
如图1所示,顶模由两个L型截面模板和一个槽形截面模板组成,顶模水平部分的底面刻有具有一定凹凸的图案,当脱掉顶模之后,将会使叠合板具有一定的凹凸纹理,在浇筑上叠合层混凝土后,凹凸纹理将能够提高叠合板混凝土与叠合层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凹凸图案的设计,可以在叠合板上呈现出企业的名称、logo、宣传标语等信息,用于企业的宣传,提高企业形象。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架设并固定混凝土端模;
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应特别注意侧模及底模的脱模剂应涂刷充分;
将预应力钢丝穿过端模,同时在端模外侧将锥形防漏浆堵头套在预应力钢丝上;
将预应力钢丝穿过长线台两端张拉平台的预留孔,在预应力钢丝上套锥形预应力夹片,对预应力钢丝进行张拉;
架设肋部抗拉斜向钢筋或竖向钢筋网。经过力学分析及荷载试验发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肋部纵向四分之一长度处至端部之间承受了较大的拉应力,所受拉应力为斜向或者竖向,容易出现此部位的混凝土受拉破坏,因此在此部位设置抗拉钢筋网,由钢筋来承受拉应力,将可以提高叠合板的承载能力。
为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肋部抗拉斜向钢筋或竖向钢筋网底部钢筋应间隔一定距离放置环钢筋的保护层垫块;
架设并固定混凝土顶模;
从顶模上方空缺处连续浇筑已经制备好的自密实混凝土至设计高度;
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如3.5MPa)后拆除混凝土顶模、端模和侧模;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85%以后,放张预应力钢丝;在设计强度的75%~85%以上时放张预应力钢筋是考虑到预应力钢筋放张后会作为一种荷载作用在混凝土叠合板上,混凝土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预应力的作用,同时还因为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85%以后混凝土的收缩也已经大部分已经产生,此时再放张预应力筋,预应力的损失较小。
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转运出生产车间。
自密实混凝土由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减水剂经搅拌制备而成,各材料的重量比为: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减水剂=(0.4~0.6):(0.1~0.2):(0.25~0.45):(1.62~1.89):(1.49~1.75):(0.32~0.43): (0.003~0.05)。
为保证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实现免振捣,要求对原材料进行选择,主要要求为砂的细度模数为2.6~2.9;减水剂的减水率大于35%,且1h坍落度损失应小于30mm;石子的最大粒径为10mm。为保证叠合板的强度满足要求,所用水泥应为42.5或更高强度等级。
为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密实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长,时间为2.5~4分钟。
为保证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模具,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时的流动性应较好,主要控制指标设置为坍落扩展度应大于600mm,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之差不大于50mm。
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参数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或情况进行自行选择或变化,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简单替换,理应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生产中应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匀质性进行严格把控,自密实混凝土不应有泌水,原因是如果混凝土表面由泌水,将会造成叠合板与叠合层混凝土的结合不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7)
1.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
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
所述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所述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防漏浆堵头为中空的锥体结构,与所述孔洞之间能够卡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防漏浆堵头的中空部位为直径不变的空腔,直径与所适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应力钢丝直径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顶模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或/和凸起,或具有一定凹凸深度的图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长线台底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至少有一部分是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卡接。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连接的相应模的连接处,其中一个模设置有卡槽,另一个模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卡槽相适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87845.8U CN210082036U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87845.8U CN210082036U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82036U true CN210082036U (zh) | 2020-02-18 |
Family
ID=69480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8784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82036U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820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39639A (zh) * | 2019-05-28 | 2019-07-23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
-
2019
- 2019-05-28 CN CN201920787845.8U patent/CN21008203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39639A (zh) * | 2019-05-28 | 2019-07-23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82036U (zh) |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 | |
CN104972550A (zh) | 一种现场预制混凝土桩的多边型模具及制作方法 | |
CN103741944B (zh) | 固定组件、含该固定组件的模板系统及墙体浇筑方法 | |
CN210507502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板胎膜结构 | |
CN101327614A (zh) | 一种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制作方法 | |
CN106193450A (zh) | 一种内置软钢的高耗能混凝土连梁 | |
CN110761561A (zh) | 一种补偿抗裂特种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 |
CN212027114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模板 | |
CN108589939A (zh) | 混凝土结构接缝处纤维连续的施工方法 | |
CN211164491U (zh) | 一种用于制备uhpc预制板的模板 | |
CN208323721U (zh) | 一种十字拖具模具和十字拖具 | |
CN110405918A (zh) | 一种混凝土人工鱼礁体的预制工艺 | |
CN112376799A (zh) | 一种新型trc永久模板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284651A (zh) | 一种预制框架楼板钢筋的连接方法 | |
CN207077584U (zh) | 十字型多孔混凝土桩用模板 | |
CN220129103U (zh) | 用于墙面加固的装配式高延性混凝土板的生产装置 | |
CN215671157U (zh) | 一种控制楼板厚度的预制结构 | |
CN201514354U (zh) | 一种浇筑变截面水泥基材料试件的试模 | |
CN101761164A (zh) | 一种楼房大跨度楼盖 | |
JP7430013B1 (ja) | プレキャスト気泡混合軽量土 | |
CN221186969U (zh) | 一种预制砼块铝模模具 | |
CN213038678U (zh) | 一种新型trc永久模板钢-混凝土组合梁 | |
CN201217873Y (zh) | 一种楼房现浇楼盖 | |
CN111074754B (zh) | 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墩柱 | |
CN218170815U (zh) | 一种混凝土预制件的粗糙面制作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