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5440A -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5440A
CN101125440A CNA200710049901XA CN200710049901A CN101125440A CN 101125440 A CN101125440 A CN 101125440A CN A200710049901X A CNA200710049901X A CN A200710049901XA CN 200710049901 A CN200710049901 A CN 200710049901A CN 101125440 A CN101125440 A CN 101125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muscle
muscle
concrete
broken line
straigh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499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宏伟
王强
韩伟
唐浩先
陈杰
王心利
钱纪民
孙祖红
周文武
钟士全
申超
袁东
周玉兴
钟卫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j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j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j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ju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499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25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25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5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主要工序包括施工准备、调整底模、安装导向装置、安装侧模、吊装底腹板钢筋、安装端模、钢横梁、穿钢绞线及PVC管、吊装内模、吊装桥面钢筋、钢绞线初拉、折线筋终拉、直线筋终拉、梁体混凝土灌筑、梁体混凝土养护、放松内模侧模、折线筋放张、切割导向装置、直线筋放张、吊移钢横梁、拆除端模内模、吊移梁体、割丝封锚等。该施工方法采用直线和折线配筋,可满足32m/900t级大跨度、大吨位的梁桥预制施工需要;同时,该施工方法选择适合52000kN大吨位张拉力的张拉、放张工艺,可保证箱梁受力均衡,提高张拉及放张的效率和安全性等。

Description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梁桥预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由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而来,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简称,它对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抗震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降低工程造价、改善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和扩大钢筋混凝土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已广泛应用在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轨枕、压力管道、电杆、桩、储液和储气池罐等方面。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和试制先张梁,但由于配筋形式采用直线配筋,常用先张梁最大跨度局限于20m以下。此外,我国先张梁在预应力的施加方面通常采用一端张拉,另一端在张拉前要设置好固定装置或安放好预应力筋的放松装置;张拉工艺方面,有采用单根张拉和多根张拉,但由于张拉吨位小,所选用的千斤顶吨位比较小,行程小,油路装置压力小,千斤顶在张拉过程中的保护支撑多采用铁垫块,工效低;在放松预应力方面,采用的方法有小吨位千斤顶先拉后松、砂箱放松、滑楔放松和螺杆放松等,这些预应力放松方法安全性不高,两端同步性较差,效率也比较低。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国内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桥梁(特别是跨海大桥)正朝“整体预制、运输和架设”的方向发展。如国内已建成的秦沈客运专线即首次设计使用了整体预制、运输和架设技术,但其箱梁仅有20m和24m两种,最大重量570t(吨),箱梁运架施工的难度均较小,且在国外有完全相同的施工技术可借鉴。
对于32m/900t级梁桥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其跨度大,吨位大,施工难度也较大,而其施工技术及配套设备目前在国内均无研究纪录,在国外也没有相同的施工技术可供借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可适用于32m/900t级大跨度、大吨位的梁桥预制施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工序包括:
(1)、施工准备,
(2)、调整底模、安装导向装置,
(3)、安装侧模,
(4)、吊装底腹板钢筋(骨架钢筋),
(5)、安装端模、钢横梁,
(6)、穿钢绞线(即预应力筋,包括直线筋和折线筋)及PVC管
(7)、吊装内模,
(8)、吊装桥面钢筋,
(9)、钢绞线初拉,
(10)、折线筋终拉,
(11)、直线筋终拉,
(12)、梁体混凝土灌筑,
(13)、梁体混凝土养护,
(14)、放松内模侧模,
(15)、折线筋放张,
(16)、切割导向装置,
(17)、直线筋放张,
(18)、吊移钢横梁,
(19)、拆除端模内模,
(20)、吊移梁体,
(21)、割丝封锚等;
其中:
梁体腹板的预应力筋采用折线筋,每根折线筋有两个弯折处,共分成三段,中部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直段,两端为倾斜段,两端对称;其倾斜段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小、各段长度,均可根据梁体对预应力大小的要求计算而得;底板的预应力筋采用直线筋;
所述的钢绞线初拉、折线筋终拉和直线筋终拉为张拉工艺;折线筋(折线预应力筋)和直线筋(直线预应力筋)均采用两端同步分级张拉方式,按照“单根初调、整体终拉”的张拉工艺施工,其张拉顺序为:先初调直线预应力筋,再初调和张拉折线预应力筋,最后张拉直线预应力筋,其张拉程序如下:
初始状态观测、初调直线筋至0.2σ(σ为张拉控制应力)、初调折线筋至0.2σ、张拉折线筋至0.6σ、张拉折线筋至0.8σ、张拉折线筋至1.0σ、张拉直线筋至0.3σ、张拉直线筋至0.6σ、张拉直线筋至0.8σ、张拉直线筋至1.0σ、补足折线筋至1.0σ、结束;(其终张拉程序如图2所示)
所述的折线筋放张、切割导向装置和直线筋放张为放张工艺;各预应力筋(包括折线筋和直线筋)的放张程序如下(如图3所示):
折线筋的放张程序为:
折线筋为1.0σ-1.0MPa、试松螺栓支撑、放张至折线筋为1.0σ+0.5MPa时以千斤顶顶松支撑螺杆、从1.0σ降到0.6σ、继续降至折线筋0.3σ、折线筋0σ、切割导向装置;
直线筋的放张程序为:
直线筋为1.0σ-1.0MPa、试松螺栓支撑、放张至直线筋为1.0σ+0.5MPa时以千斤顶顶松支撑螺杆、放张直线筋从1.0σ降至直线筋0.6σ、继续放张至直线筋0.3σ、直线筋0、结束。
上述张拉程序中,所述“单根初调、整体终拉”的张拉工艺具体操作如下:
①单根初调:
折线筋两端初调,顺序从上到下初调;直线筋采用单端初调,顺序从中间向两边初调,直线筋调完一遍后,由于钢横梁产生变形,会导致中间部分钢绞线预应力损失;初调前在中部钢绞线和两侧钢绞线安装传感器,观测损失值,如果损失超限,必须对中间部分钢绞线补拉;
②整体终张拉:
单根钢绞线应力初调完成后,进行钢绞线整体张拉:在梁体两端分别采用千斤顶(如YD600-180型液压千斤顶)同步张拉至1.0σ,在张拉的过程中,螺栓保护支撑要不断跟进。
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中的割丝封锚工艺中,最好采用砂轮片切割;预应力筋及梁底导向装置凹穴部位封堵(封锚)前,将封堵处梁体混凝土凿毛,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封堵,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体相同;封堵后,可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
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中,各预应力筋(包括底、腹板钢筋和面筋)在预扎架上集中预扎后再按施工工序安装;吊装底、腹板钢筋过程中,为避免与钢绞线相碰,架立钢筋可设置在底板混凝土振动带;为方便安装折线筋,端部部份钢筋可在折线筋安装完毕后绑扎;
布筋穿孔前,预应力筋、钢横梁上相应孔位可按设计顺序编号标识,以避免出现眼孔错位、交叉等问题,影响张拉;预应力筋安装自下而上,分列、分层进行,先穿直线预应力筋,再穿折线预应力筋;预应力筋连同隔离套管在钢筋骨架完成后一并穿入就位,从而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安装符合设计位置要求。
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中的模板系统,可采用发明人自行研制的下述液压内模和整体外模系统:
①液压内模系统:该系统包括标准段(梁体中间段)、变截面段(梁体腹板变厚段)和孔口段,模板与箱梁内箱轮廓尺寸一致;标准段和变截面段均由模板系、车架系统(含支撑)和液压系统组成,孔口段由模板系和车架系统(含支撑)组成;其中,模板系为大块钢模组拼结构,分侧模下部、中部、边部和顶部模板四个部分,可由14#工钢、14#钢槽、6-12mm钢板组焊而成;车架系统包括车架桁架、走行支架和走行轮,可由型钢[20、[14、∠14×10和10、16mm钢板组焊而成;
内模安装首先是内模预先在拼装平台上分节拼装,然后逐节联结成一个整体,用两台龙门吊整体吊装就位;将内模整体吊入台座上底腹板钢筋骨架内,将台车上的螺杆撑杆支撑于预留孔中,使内模稳定安装于底模上。
②整体外模(侧模)系统:由于传力柱占用侧模板的理想支撑区,传力柱受力时会发生压缩变形,因此侧模不能全部支撑在传力柱上(除传力柱顶部的螺栓支撑外),支撑系统需绕过传力柱;为增大侧模板的刚度,将先张梁侧模板的竖向加劲肋设计为[320号槽钢,顶板加劲工字钢设计为双[200槽钢;每侧模板都有两个支撑点,一个设置在传力柱顶面居中位置,另一个设在张拉作业区中部基础上,均采用螺栓支撑;为提供模板安装及浇筑混凝土作业时必要的操作空间,在台座与传力柱间预留50cm间隙;并按设计要求设置梁体预留压缩量和反拱量:如梁体上缘预留压缩量为6mm、下缘预留压缩量为17mm,跨中预设反拱值为26mm;
为保证箱梁放张时梁体两端底部变截斜面的正常移动,可将底模变截斜面模板设计为活动模板,并设计10cm断缝,采用活动节拼结;为增强梁底板混凝土的密实度,保证钢绞线与混凝土充分粘结,可在底模上设置振动器;
在端模上按照钢绞线设计位置钻孔,为减少摩擦阻力,眼孔应打磨光滑,眼孔直径应大于钢绞线直径5mm,对于φ17.8直线筋,端模孔径取23mm,对于φ15.2折线筋,端模孔径取21mm;为保证端部钢绞线切割处形成凹穴以便对钢绞线封端,导向装置安装时可配置穴模,穴模深约40mm。
上述侧模系统的传力柱可采用下述设计:A、传力柱端部设计成为台阶状,以便在台阶上安装张拉上横梁,满足箱梁折线筋张拉;B、传力柱端部扩宽至2.5m,以便安装千斤顶和螺旋支撑;C、传力柱采用C50钢筋混凝土结构,端部千斤顶作用位置采用30mm厚钢板、弹簧筋和4层钢筋网片加强,以满足箱梁52000kN张拉力而不失稳,并保证在52000kN张拉力下端部混凝土的局部承压强度。
另一方面,为满足箱梁适应100年耐久性的需要,发明人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大量的性能检验、上千组配合比试验,并结合现场的临时工程进行了反复地工艺试验,开发出采用常规原材料、常规工艺、掺加粉煤灰、矿碴粉掺合料及高效外加剂,经配比优化而配制的具有高耐久性和良好工作性的箱梁C50高性能耐久混凝土,作为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中梁体所用的混凝土优选方案(也可采用目前梁桥预制中常用的混凝土),其组成及最佳重量份配比为:
水泥262份,矿渣140份,粉煤灰68份,砂742份,
石1068份,外加剂3.9份,水141份。
其中的外加剂为高效减水剂。
上述梁体混凝土灌筑可采用三台搅拌站,三台输送泵,三台布料杆从两端向中间以水平分层左右对称方式一次灌筑成型;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式连续灌筑,灌筑顺序按照图4中标注的①、②、③、④先后顺序,布料先从箱梁两侧腹板同步对称均匀进行,先浇筑腹板与底板结合处混凝土,再浇筑腹板混凝土,当两侧腹板混凝土浇筑到与顶板面结合部位时,改用从内模顶面预留的下料孔补浇底板混凝土,最后浇筑桥面板混凝土;在灌筑腹板混凝土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在箱梁内侧底部泛浆,可采用木板堵截混凝土或采用较小的坍落度(如160mm左右)以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梁体混凝土灌筑时间可选择在早上或晚上,气温较高时可通过在混凝土搅拌水中加冰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水化热温度,从而减小温度造成的预应力筋应力损失,保证混凝土质量,减小箱梁徐变上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中的配筋形式同时采用直线和折线配筋,可满足32m/900t级大跨度、大吨位的梁桥预制施工需要;
(2)本发明选择适合52000kN大吨位张拉力的张拉、放张工艺,可保证箱梁受力均衡,提高张拉及放张的效率和安全性;
张拉工艺采用单根初调、整体张拉的方式,采用单根初调,可使钢绞线初始应力一致,预应力钢筋得到有效利用且使张拉作业更安全;采用整体张拉的方式,则可避免单根张拉带来的低效率、不安全等因素;
放张工艺采用大吨位千斤顶整体分级放张,并辅以螺旋支撑跟进保护放张工艺,可保证箱梁受力均衡、放张安全,提高放张效率;
(3)本发明优选方案选择适合32m/900t级先张梁施工的钢筋绑扎及预应力钢绞线安装方法,可保证梁体钢筋与预应力钢绞线互不冲突,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安装符合设计位置;
(4)本发明优选方案选择适合32m/900t级先张梁施工的模板系统,可避免预应力筋放张时梁体压缩变形挤压底模;避免侧模支撑系统与传力柱相互影响;减小张拉时端模眼孔对钢绞线的摩擦阻力,提高有效预应力;
(5)本发明优选方案选择适合32m/900t级先张梁施工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可减小混凝土水化热对预应力损失,减小箱梁徐变上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工艺过程中的终张拉程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工艺过程中的放张程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工艺过程中的梁体混凝土灌筑顺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其主要工序包括:
(1)、施工准备,
(2)、调整底模、安装导向装置,
(3)、安装侧模,
(4)、吊装底腹板钢筋,
(5)、安装端模、钢横梁,
(6)、穿钢绞线及PVC管
(7)、吊装内模,
(8)、吊装桥面钢筋,
(9)、钢绞线初拉,
(10)、折线筋终拉,
(11)、直线筋终拉,
(12)、梁体混凝土灌筑,
(13)、梁体混凝土养护,
(14)、放松内模侧模,
(15)、折线筋放张,
(16)、切割导向装置,
(17)、直线筋放张,
(18)、吊移钢横梁,
(19)、拆除端模内模,
(20)、吊移梁体,
(21)、割丝封锚等。
其中,梁体腹板的预应力筋采用折线筋,共2列,每列56根,每根折线筋有两个弯折处,共分成三段,中部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直段,两端为倾斜段,两端对称,倾斜段与水平面夹角为8°,各段长度根据梁体对预应力大小的要求计算而得,使最底端折线筋的平直段位置比底板的直线筋位置略高;底板的预应力筋采用直线筋,共3排,每排56根;
其中的钢绞线初拉、折线筋终拉和直线筋终拉为张拉工艺;折线筋和直线筋均采用两端同步分级张拉方式,按照“单根初调、整体终拉”的张拉工艺施工,其张拉顺序为:先初调直线预应力筋,再初调和张拉折线预应力筋,最后张拉直线预应力筋,其张拉程序如下:
初始状态观测、初调直线筋至0.2σ(σ为张拉控制应力)、初调折线筋至0.2σ、张拉折线筋至0.6σ、张拉折线筋至0.8σ、张拉折线筋至1.0σ、张拉直线筋至0.3σ、张拉直线筋至0.6σ、张拉直线筋至0.8σ、张拉直线筋至1.0σ、补足折线筋至1.0σ、结束;(其终张拉程序如图2所示)
“单根初调、整体终拉”的张拉工艺具体操作如下:
①单根初调:
折线筋两端初调,顺序从上到下初调;直线筋采用单端初调,顺序从中间向两边初调,直线筋调完一遍后,由于钢横梁产生变形,会导致中间部分钢绞线预应力损失;初调前在中部钢绞线和两侧钢绞线安装传感器,观测损失值,如果损失超限,必须对中间部分钢绞线补拉;
②整体终张拉:
单根钢绞线应力初调完成后,进行钢绞线整体张拉:在梁体两端分别采用YD600-180型液压千斤顶同步张拉至1.0σ,在张拉的过程中,螺栓保护支撑不断跟进。
其中的折线筋放张、切割导向装置和直线筋放张为放张工艺;各预应力筋的放张程序如下(如图3所示):
折线筋的放张程序为:
折线筋为1.0σ-1.0MPa、试松螺栓支撑、放张至折线筋为1.0σ+0.5MPa时以千斤顶顶松支撑螺杆、从1.0σ降到0.6σ、继续降至折线筋0.3σ、折线筋0σ、切割导向装置;
直线筋的放张程序为:
直线筋为1.0σ-1.0MPa、试松螺栓支撑、放张至直线筋为1.0σ+0.5MPa时以千斤顶顶松支撑螺杆、放张直线筋从1.0σ降至直线筋0.6σ、继续放张至直线筋0.3σ、直线筋0、结束。
其中的割丝封锚工序中,采用砂轮片切割;预应力筋及梁底导向装置凹穴部位封堵前,将封堵处梁体混凝土凿毛,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封堵,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体相同;封堵后,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
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中需要的各预应力筋在预扎架上集中预扎后再按施工工序安装;吊装底、腹板钢筋过程中,为避免与钢绞线相碰,架立钢筋可设置在底板混凝土振动带;为方便安装折线筋,端部部份钢筋可在折线筋安装完毕后绑扎;
布筋穿孔前,预应力筋、钢横梁上相应孔位可按设计顺序编号标识,以避免出现眼孔错位、交叉等问题,影响张拉;预应力筋安装自下而上,分列、分层进行,先穿直线预应力筋,再穿折线预应力筋;预应力筋连同隔离套管在钢筋骨架完成后一并穿入就位,从而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安装符合设计位置要求。
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中的模板系统,采用发明人自行研制的下述液压内模和整体外模系统:
①液压内模系统:该系统包括标准段(梁体中间段)、变截面段(梁体腹板变厚段)和孔口段,模板与箱梁内箱轮廓尺寸一致;标准段和变截面段均由模板系、车架系统(含支撑)和液压系统组成,孔口段由模板系和车架系统(含支撑)组成;其中,模板系为大块钢模组拼结构,分侧模下部、中部、边部和顶部模板四个部分,可由14#工钢、14#钢槽、6-12mm钢板组焊而成;车架系统包括车架桁架、走行支架和走行轮,可由型钢[20、[14、∠14×10和10、16mm钢板组焊而成;
内模安装首先是内模预先在拼装平台上分节拼装,然后逐节联结成一个整体,用两台龙门吊整体吊装就位;将内模整体吊入台座上底腹板钢筋骨架内,将台车上的螺杆撑杆支撑于预留孔中,使内模稳定安装于底模上;
②整体外模(侧模)系统:由于传力柱占用侧模板的理想支撑区,传力柱受力时会发生压缩变形,因此侧模不能全部支撑在传力柱上(除传力柱顶部的螺栓支撑外),支撑系统需绕过传力柱;为增大侧模板的刚度,将先张梁侧模板的竖向加劲肋设计为[320号槽钢,顶板加劲工字钢设计为双[200槽钢;每侧模板都有两个支撑点,一个设置在传力柱顶面居中位置,另一个设在张拉作业区中部基础上,均采用螺栓支撑;为提供模板安装及浇筑混凝土作业时必要的操作空间,在台座与传力柱间预留50cm间隙;并按设计要求设置梁体预留压缩量和反拱量:梁体上缘预留压缩量为6mm、下缘预留压缩量为17mm,跨中预设反拱值为26mm;
为保证箱梁放张时梁体两端底部变截斜面的正常移动,本实施例中将底模变截斜面模板设计为活动模板,并设计10cm断缝,采用活动节拼结;并在底模上设置振动器,以增强梁底板混凝土的密实度,保证钢绞线与混凝土充分粘结;
在端模上按照钢绞线设计位置钻孔,并将眼孔打磨光滑,以减少摩擦阻力,眼孔直径大于钢绞线直径约5mm,对于φ17.8直线筋,端模孔径取23mm,对于φ15.2折线筋,端模孔径取21mm;为保证端部钢绞线切割处形成凹穴以便对钢绞线封端,在导向装置安装时配置穴模,穴模深约40mm。
上述侧模系统的传力柱采用下述设计:A、传力柱端部设计成为台阶状,以便在台阶上安装张拉上横梁,满足箱梁折线筋张拉;B、传力柱端部扩宽至2.5m,以便安装千斤顶和螺旋支撑;C、传力柱采用C50钢筋混凝土结构,端部千斤顶作用位置采用30mm厚钢板、弹簧筋和4层钢筋网片加强,以满足箱梁52000kN张拉力而不失稳,并保证在52000kN张拉力下端部混凝土的局部承压强度。
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中采用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耐久混凝土作为梁体灌筑用混凝土:
水泥262份,矿渣140份,粉煤灰68份,砂742份,
石1068份,外加剂3.9份,水141份;
其中的外加剂选用上海城诚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LEX-9H液体减水剂。
梁体混凝土灌筑采用三台搅拌站,三台输送泵,三台布料杆从两端向中间以水平分层左右对称方式一次灌筑成型;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式连续灌筑,灌筑顺序按照图4中标注的①、②、③、④先后顺序,布料先从箱梁两侧腹板同步对称均匀进行,先浇筑腹板与底板结合处混凝土,再浇筑腹板混凝土,当两侧腹板混凝土浇筑到与顶板面结合部位时,改用从内模顶面预留的下料孔补浇底板混凝土,最后浇筑桥面板混凝土;在灌筑腹板混凝土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在箱梁内侧底部泛浆,可采用木板堵截混凝土或采用较小的坍落度(160mm左右)以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中梁体混凝土灌筑时间为晚上,气温较高,通过在混凝土搅拌水中加冰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水化热温度,从而减小温度造成的预应力筋应力损失,保证混凝土质量,减小箱梁徐变上拱。

Claims (10)

1.一种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主要工序包括:
施工准备、调整底模、安装导向装置、安装侧模、吊装底腹板钢筋、安装端模、钢横梁、穿钢绞线及PVC管、吊装内模、吊装桥面钢筋、钢绞线初拉、折线筋终拉、直线筋终拉、梁体混凝土灌筑、梁体混凝土养护、放松内模侧模、折线筋放张、切割导向装置、直线筋放张、吊移钢横梁、拆除端模内模、吊移梁体、割丝封锚,
其中:
梁体腹板的预应力筋采用折线筋,每根折线筋有两个弯折处,共分成三段,中部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直段,两端为倾斜段,两端对称;底板的预应力筋采用直线筋;
折线筋和直线筋均采用两端同步分级张拉方式,按照“单根初调、整体终拉”的张拉工艺施工,其张拉顺序为:先初调直线预应力筋,再初调和张拉折线预应力筋,最后张拉直线预应力筋,其张拉程序为:
初始状态观测、初调直线筋至0.2σ、初调折线筋至0.2σ、张拉折线筋至0.6σ、张拉折线筋至0.8σ、张拉折线筋至1.0σ、张拉直线筋至0.3σ、张拉直线筋至0.6σ、张拉直线筋至0.8σ、张拉直线筋至1.0σ、补足折线筋至1.0σ、结束;
折线筋的放张程序为:
折线筋为1.0σ-1.0MPa、试松螺栓支撑、放张至折线筋为1.0σ+0.5MPa时以千斤顶顶松支撑螺杆、从1.0σ降到0.6σ、继续降至折线筋0.3σ、折线筋0σ、切割导向装置;
直线筋的放张程序为:
直线筋为1.0σ-1.0MPa、试松螺栓支撑、放张至直线筋为1.0σ+0.5MPa时以千斤顶顶松支撑螺杆、放张直线筋从1.0σ降至直线筋0.6σ、继续放张至直线筋0.3σ、直线筋0、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单根初调、整体终拉”的张拉工艺为:
①单根初调:
折线筋两端初调,顺序从上到下初调;直线筋采用单端初调,顺序从中间向两边初调;初调前在中部钢绞线和两侧钢绞线安装传感器,观测预应力损失值,损失超限时对中间部分钢绞线补拉;
②整体终张拉:
单根钢绞线应力初调完成后,进行钢绞线整体张拉:在梁体两端分别采用千斤顶同步张拉至1.0σ,在张拉的过程中,螺栓保护支撑不断跟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割丝封锚工序中,采用砂轮片切割;各预应力筋及梁底导向装置凹穴部位封堵前,将封堵处梁体混凝土凿毛,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封堵,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体相同;封堵后,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腹板钢筋和面筋在预扎架上集中预扎后再按施工工序安装;吊装底腹板钢筋时,将架立钢筋设置在底板混凝土振动带,端部部份钢筋在折线筋安装完毕后绑扎;
布筋穿孔前,将预应力筋、钢横梁上相应孔位按设计顺序编号标识;预应力筋安装自下而上,分列、分层进行,先穿直线预应力筋,再穿折线预应力筋;预应力筋连同隔离套管在钢筋骨架完成后一并穿入就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模采用下述液压内模系统:
该系统包括标准段、变截面段和孔口段,模板与箱梁内箱轮廓尺寸一致;标准段和变截面段均由模板系、车架系统和液压系统组成,孔口段由模板系和车架系统组成;其中,模板系为大块钢模组拼结构,分侧模下部、中部、边部和顶部模板四个部分;车架系统包括车架桁架、走行支架和走行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的底模变截面段模板设计为活动模板,并设计10cm断缝,采用活动节拼结;并在底模上设置振动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侧模,每侧模板都有两个支撑点,一个设置在传力柱顶面居中位置,另一个设在张拉作业区中部基础上,均采用螺栓支撑;并在台座与传力柱间预留50cm间隙;同时按设计要求设置梁体预留压缩量和反拱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力柱采用下述设计:
A、传力柱端部设计成为台阶状;
B、传力柱端部扩宽至2.5m;
C、传力柱采用C50钢筋混凝土结构,端部千斤顶作用位置采用30mm厚钢板、弹簧筋和4层钢筋网片加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梁体混凝土灌筑方法为:
采用三台搅拌站,三台输送泵,三台布料杆从两端向中间以水平分层左右对称方式一次灌筑成型;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式连续灌筑,布料先从箱梁两侧腹板同步对称均匀进行,先浇筑腹板与底板结合处混凝土,再浇筑腹板混凝土,当两侧腹板混凝土浇筑到与顶板面结合部位时,改用从内模顶面预留的下料孔补浇底板混凝土,最后浇筑桥面板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梁体混凝土灌筑工序中,当气温较高时,通过在混凝土搅拌水中加冰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水化热温度。
CNA200710049901XA 2007-08-31 2007-08-31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1125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49901XA CN101125440A (zh) 2007-08-31 2007-08-31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49901XA CN101125440A (zh) 2007-08-31 2007-08-31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5440A true CN101125440A (zh) 2008-02-20

Family

ID=3909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49901XA Pending CN101125440A (zh) 2007-08-31 2007-08-31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2544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681B (zh) * 2009-12-22 2011-04-06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0m折线配筋混凝土T梁先张法施工工艺
CN102259388A (zh) * 2011-08-17 2011-11-30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预应力先张法混凝土u形梁预制施工工艺
CN102101320B (zh) * 2009-12-18 2013-04-17 北京中铁房山桥梁有限公司 用于张拉并固定预应力钢筋的装置
CN106007510A (zh) * 2016-05-20 2016-10-12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多孔火山岩骨料混凝土轨枕的制造方法
CN107553716A (zh) * 2017-08-30 2018-01-09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预应力简支t梁梁端裂纹的施工方法
CN108472777A (zh) * 2018-03-30 2018-08-31 深圳市君盈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迁移式钢筋加工方法
CN109291240A (zh) * 2018-09-26 2019-02-01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一种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桥面板制备工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1320B (zh) * 2009-12-18 2013-04-17 北京中铁房山桥梁有限公司 用于张拉并固定预应力钢筋的装置
CN101748681B (zh) * 2009-12-22 2011-04-06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0m折线配筋混凝土T梁先张法施工工艺
CN102259388A (zh) * 2011-08-17 2011-11-30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预应力先张法混凝土u形梁预制施工工艺
CN106007510A (zh) * 2016-05-20 2016-10-12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多孔火山岩骨料混凝土轨枕的制造方法
CN107553716A (zh) * 2017-08-30 2018-01-09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预应力简支t梁梁端裂纹的施工方法
CN107553716B (zh) * 2017-08-30 2019-08-16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预应力简支t梁梁端裂纹的施工方法
CN108472777A (zh) * 2018-03-30 2018-08-31 深圳市君盈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迁移式钢筋加工方法
CN109291240A (zh) * 2018-09-26 2019-02-01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一种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桥面板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011C (zh)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CN103898831B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预制拼装式拱肋及其制作安装方法
CN101125440A (zh) 先张梁整孔预制施工方法
US10273691B2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reinforced compound concrete beam containing demolished concrete lumps
CN100587165C (zh) 装配式支架原位现浇制梁施工方法
CN106702910A (zh) 一种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的主梁施工工艺
CN105839510B (zh) 一种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83418A (zh) 抗震型预制混凝土实心方桩及其生产方法
CN106013432B (zh) 一种高延性装配整体式框架中节点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185755U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
CN109281249A (zh) 一种uhpc-nc叠合栈桥桥面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297095A (zh) 预置空腔硬质薄壁构件现浇钢筋砼空心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39828A (zh) 一种隧道预应力仰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65336A (zh) 一种组合梁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75812B (zh) 超高性能混凝土板接缝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168405A (zh) 矮塔斜拉桥钢混混合y形塔施工工法
CN107401113B (zh) 一种高墩内置劲性骨架横系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422435A (zh) 波形板钢模一体组合结构桥面系及其施工工艺
CN104532754B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封端模板施工方法
CN105735099B (zh) 施工期采用体外预应力的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05100082U (zh) 一种预制组装型钢混组合梁桥
CN204475145U (zh) 自锚式悬索桥锚固跨现浇混凝土箱梁
CN107724241B (zh) 一种配重施工斜拉桥桥面附属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951984B (zh) 一种高延性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643041A (zh)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