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6629B - 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6629B
CN110036629B CN201780073728.9A CN201780073728A CN110036629B CN 110036629 B CN110036629 B CN 110036629B CN 201780073728 A CN201780073728 A CN 201780073728A CN 110036629 B CN110036629 B CN 110036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osure time
image
camera
control unit
moving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37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6629A (zh
Inventor
胜俣祐辉
关口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36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6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8Control eff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received by the camera, of a built-in light-sensitive device
    • G03B7/091Digital circuits
    • G03B7/093Digital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6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imag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生成动态图像的拍摄装置具备:拍摄元件,其对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进行曝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取得部,其取得速度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部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基于拍摄装置的速度信息控制拍摄元件,以使得从第1曝光时间变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来积蓄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安装于移动的人或物体来拍摄动态图像的拍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有时在拍摄时拍摄装置会移动,但并没有考虑过用于移动地进行拍摄的拍摄条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2051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拍摄装置是用于生成动态图像的拍摄装置,具备:拍摄元件,其对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进行曝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取得部,其取得速度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所述控制部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基于所述拍摄装置的所述速度信息控制所述拍摄元件,以使得从所述第1 曝光时间变为比所述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来积蓄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
(2)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涉及的拍摄装置是用于生成动态图像的拍摄装置,具备:拍摄元件,其积蓄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取得部,其取得所述拍摄装置的速度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速度信息,控制对基于所述动态图像数据的动态图像进行处理的区域。
(3)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涉及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由拍摄装置执行的程序,所述拍摄装置基于来自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生成动态图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第1步骤,取得速度信息;和第2步骤,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基于通过所述第1步骤取得的所述拍摄装置的所述速度信息控制所述拍摄元件,以使得从所述第 1曝光时间变为比所述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来积蓄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
(4)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涉及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由拍摄装置执行的程序,所述拍摄装置基于来自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生成动态图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拍摄步骤,输出动态图像数据;第1步骤,取得所述拍摄装置的速度信息;以及第2步骤,基于通过所述第1步骤取得的速度信息,控制对基于所述动态图像数据的动态图像进行处理的区域。
(5)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涉及的电子设备是用于生成动态图像数据的电子设备,具备:拍摄元件,其对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进行曝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取得部,其取得与所述拍摄元件的移动有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与移动有关的信息,控制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头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将摄像头安装于在滑雪场滑下的滑雪者的头部的样子的图。
图3是由安装于图2所示的滑雪者的头部的摄像头拍摄到的动态图像的某帧的图像的一例,示出了滑雪场的样子。
图4是表示以一定的帧速率进行动态画面拍摄而得的帧与曝光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帧与曝光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帧、曝光时间、在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以及本实施方式中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帧、曝光时间、在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以及在本实施方式中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滑雪者的视场的图。
图12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头的构成的框图。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在帧拍摄得到的图像与本实施方式中得到的图像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处理对象区域以及非对象区域的图。
图16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1的摄像头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对拍摄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一例的数字摄像头的构成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是通过安装于移动的人或物体来拍摄被拍摄对象、从而生成动态图像和/或静止图像的摄像头,例如是称呼为运动摄像头、运动相机、可佩带摄像头等名称的摄像头。另外,不限于被称为运动摄像头等的装置,也可以是数字摄像头、具有摄像头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等。摄像头1具有拍摄光学系统31、拍摄部33、控制部34、加速度传感器35、显示部36、操作部件37以及记录部38。
拍摄光学系统31将来自被拍摄视场的光束导向拍摄部33。在拍摄光学系统31中,除了未图示的透镜之外,还设置有光阑32。拍摄部33包括拍摄元件33a以及驱动部33b,对由拍摄光学系统31成像的被拍摄对象的像进行光电变换,生成电荷。驱动部33b生成为了使拍摄元件33a进行曝光控制、即电荷的积蓄控制所需的驱动信号。对于拍摄部33的曝光时间(积蓄时间)等拍摄指示从控制部34发送给驱动部33b。
控制部34例如由CPU构成,控制摄像头1的整体动作。例如,控制部34基于由拍摄部33取得的光电变换信号进行预定的曝光运算,决定适当曝光所需的拍摄元件33a的电荷积蓄时间(曝光时间)、ISO感光度、光阑32的孔径数(aperture number)等曝光条件,并对驱动部33b和/或光阑32进行指示。
控制部34包括曝光运算部34a、移动速度算出部34b、拍摄控制部34c 以及图像处理部34d。这些部可以通过控制部34执行未图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保存的程序来以软件方式实现,但也可以通过ASIC等构成这些部。
曝光运算部34a基于来自拍摄元件33a的图像信号检测被拍摄对象的明亮度,决定适当曝光所需的曝光时间、ISO感光度和/或孔径数。
移动速度算出部34b基于摄像头1的加速度的信息,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另外,移动速度算出部34b也可以根据来自全球定位系统(GPS) 的信号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
如后所述,拍摄控制部34c基于由移动速度算出部34b算出的摄像头 1的移动速度,变更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积蓄时间)。
图像处理部34d对于由拍摄部33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例如包括颜色插值处理、像素缺陷修正处理、轮廓强调处理、噪声降低(Noise reduction)处理、白平衡调整处理、伽玛修正处理、显示辉度调整处理、彩度调整处理等。进一步,图像处理部34d生成由显示部36 显示的图像。
加速度传感器35检测摄像头1的加速度,将检测结果输出给控制部 34的移动速度算出部34b,移动速度算出部34b基于加速度传感器35检测出的加速度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
显示部36再现显示由图像处理部34d生成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由记录部38读出的图像等。显示部36还进行操作菜单画面和/ 或用于设定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等的显示。
操作部件37由释放按钮和/或菜单按钮等各种操作部件构成。操作部件37将与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发送给控制部34。操作部件37也包括在显示部36的显示面设置的触摸操作部件。
记录部38根据来自控制部34的指示,向由未图示的存储卡等构成的记录介质记录图像数据等。另外,记录部38根据来自控制部34的指示,读出记录于记录介质的图像数据。
这样构成的摄像头1能够拍摄被拍摄对象来生成静止图像和/或动态图像,能够将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另外,该摄像头1适于安装于如图2所示那样移动的人物或物体来进行拍摄、并生成动态图像。图2是以在滑雪场滑下的滑雪者(竞技者)为移动的人物的例子来示意地表示在滑雪者的头部安装了摄像头1的样子的图。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摄像头1安装于滑雪者的头部,但既可以安装于滑雪者的胸部或腕部,也可以安装于滑雪板。
图3是由安装于图2所示的滑雪者的头部的摄像头1拍摄而生成的动态图像的某帧的图像的一例,示出了滑雪场的样子。该图像50中,在积雪的斜面51的两旁侧存在多棵树52。在图像50中,在斜面51的相对侧拍摄到山53,在山53之上拍摄到天空54。
对于这种摄像头,一般而言,拍摄光学系统31以短焦距、即大视场角来进行拍摄,另外多是以比较短的曝光时间来进行拍摄。在拍摄时摄像头 1移动的情况下,当视场角大、曝光时间短时,有时周围风景的图像模糊会减少,有时难以在再现时感到动态图像的流畅度。
由此,当对拍摄而生成的动态图像进行再现时,有可能会导致速度感与实际拍摄时滑雪者身体所感受到的速度感相比会减弱。例如,如图2所示,在摄像头1与人物一起移动的情况下,在由摄像头1拍摄而得到的动态图像中,记录了例如图3中的树52等周围的风景移动的样子,但有可能在再现时难以感到流畅度、速度感会减弱。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基于摄像头1的速度信息控制曝光时间。在此,速度信息例如是指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的信息。通过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在某种程度以上地变快时改变拍摄条件以使得延长曝光时间,从而在以各拍摄帧拍摄而得到的图像中适度地产生图像模糊。具体而言,控制部34如以下那样在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变快时改变拍摄条件以使得曝光时间变长。
控制部34的移动速度算出部34b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35检测出的摄像头1的加速度,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若由移动速度算出部34b 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小于第1预定值V1,则拍摄控制部34c不变更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但是,若由移动速度算出部34b 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 将曝光时间变更为比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长。
详细而言,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V2,则拍摄控制部34c例如将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积蓄时间延长为a倍(a是大于1的值)。另外,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2 预定值V2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例如将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积蓄时间进一步延长为b倍(b>a)。此外,a以及b既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根据ISO感光度、孔径数和/或帧速率等其他曝光条件而变化的可变值。进一步,a以及b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另外,不限于使曝光时间为a倍或者b倍的情况,也可以进行将曝光时间延长c秒等的处理。
此外,根据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以两个阶段延长曝光时间仅是一个例子,既可以是一个阶段,也可以是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像上述那样根据移动速度V来阶段性地增长曝光时间,而是根据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V来连续性地增长曝光时间。具体而言,也可以为: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越快,越增长曝光时间。例如,也可以为:在初始设定中,预先使曝光时间为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的1/4至1/2的值之间的曝光时间 A,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越快,使曝光时间比曝光时间A越长。
曝光运算部34a在根据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而增长了曝光时间的情况下,使ISO感光度降低以使得在拍摄控制部34c变更后的曝光时间下成为适当曝光,从而使得不会成为曝光过度。此外,曝光运算部34a也可以代替使ISO感光度降低或者与使ISO感光度降低一起地使光阑F数增大。
图4是表示以一定的帧速率进行了动态画面拍摄而得到的帧与曝光时间的关系的图。在图4中,横轴表示时刻t。
时刻t1~t6是各帧F1~F6的曝光开始时刻。设为在时刻t1~t2,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小于第1预定值V1。在该情况下,拍摄控制部34c 在从时刻t1、t2起开始曝光的各帧F1、F2中,不改变由曝光运算部34a 决定的曝光时间Ta。
当在时刻t2~时刻t3期间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化为第1预定值 V1以上时,拍摄控制部34c将从时刻t3开始曝光的帧F3的曝光时间变更为比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Ta长的曝光时间Tb。此外,如上所述,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 V2,则拍摄控制部34c将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Ta变更为a 倍。另外,如上所述,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将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Ta变更为b倍。
若时刻t3~时刻t4期间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将帧F4的曝光时间维持为Tb。即,若时刻t3~时刻t4期间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V2,则帧F4的曝光时间成为曝光时间Ta的a倍。另外,若时刻t3~时刻t4期间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帧F4的曝光时间成为曝光时间Ta的b倍。
然后,例如当在时刻t4~t5期间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再次变化为小于第1预定值V1时,拍摄控制部34c使从时刻t5开始曝光的帧F5的曝光时间恢复到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Ta。
当时刻t5~时刻t6期间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仍然小于第1预定值V1时,拍摄控制部34c将帧F6的曝光时间维持为Ta。
如此,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曝光时间变长,因此,能对动态图像赋予适度的图像模糊。由此,动态图像被流畅地再现,能够抑制速度感会减弱,能够给动态图像的阅览者提供身临其境感。
此外,曝光时间无法超过根据所设定的帧速率决定的时间地变长。因此,曝光时间存在基于所设定的帧速率的上限值。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在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而算出的曝光时间超过上述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使预先设定的帧速率降低。具体而言,控制部34如以下所述那样使预先设定的帧速率降低。在此,上述的“上限值”既可以是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例如1/30秒),也可以是比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短的时间。在此,比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短的时间例如是指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的4/5的值。但是,4/5仅仅是例示,既可以在摄像头1预先地设定,也可以是用户能够设定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通过拍摄开始前的用户的设定操作等,帧速率被预先设定为预定的值。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样预先设定的帧速率称为第1帧速率。
拍摄控制部34c如上所述那样地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来算出曝光时间,对所算出的曝光时间与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进行比较。并且,当判断为所算出的曝光时间超过了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时,拍摄控制部34c将帧速率变更为比第1帧速率小的第2帧速率。
此外,第2帧速率只要是能够确保拍摄控制部34c算出的曝光时间和从拍摄元件33a读出电荷等所需的时间的帧速率即可。因此,第2帧速率既可以是预先与第1帧速率相关联的帧速率,也可以是基于所算出的曝光时间和从拍摄元件33a读出电荷等所需的时间来算出的帧速率。另外,例如,也可以为第1帧速率的1/2或者1/3。
当判断为所算出的曝光时间不超过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时,拍摄控制部34c将帧速率设定为第1帧速率。
图5是表示帧与曝光时间的关系的图。在从时刻t7、t8开始曝光的各帧F7、F8中,以基于作为第1预定值V1以上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算出的曝光时间Tb(Tb>Ta)来进行曝光。但是,帧F7、F8的曝光时间Tb 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以下,帧F7、F8的帧速率保持第1 帧速率不变。
设为在时刻t8~时刻t9的期间中,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进一步变快,例如成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在该情况下,拍摄控制部34c基于第2 预定值V2以上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算出曝光时间Tc,对该曝光时间 Tc与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进行比较。当所算出的曝光时间 Tc超过上述的上限值时,拍摄控制部34c将帧F9的帧速率变更为比第1 帧速率小的第2帧速率,并且,将帧F9的曝光时间设定为曝光时间Tc。
在时刻t9~时刻t10期间中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保持时刻t8~时刻 t9期间的移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拍摄控制部34c将帧F10的帧速率维持为第2帧速率,并且,将曝光时间也维持为Tc。
此外,虽未图示,但在时刻t10以后的时刻,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 V变慢、基于移动速度V算出的曝光时间成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以下,则拍摄控制部34c使帧速率恢复到第1帧速率,并且,以所算出的曝光时间进行曝光控制。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1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记录于摄像头1的未图示的存储器等。当摄像头 1的未图示的电源开关接通(on)时,由控制部34执行图6所示的处理。在步骤S11中,控制部34进行读入由用户预先设定的帧速率的值等的初始设定,进入步骤S13。在步骤S13中,控制部34待机到释放按钮被操作等而指示拍摄开始,当指示拍摄开始时,以初始设定的拍摄条件开始动态画面拍摄,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34的曝光运算部34a基于来自拍摄元件33a 的图像信号,检测被拍摄对象的明亮度,决定提供适当曝光的曝光时间、 ISO感光度和/或孔径数,进行所决定的曝光条件下的拍摄动作,进入步骤 S17。在步骤S17中,控制部34的移动速度算出部34b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35检测的摄像头1的加速度的信息,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进入步骤S19。
在步骤S19中,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34c对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是否小于第1预定值V1进行判断。当步骤S19作出肯定判断时,进入步骤S21,控制部34控制拍摄部33以及光阑32,以使得不变更在步骤S15中算出的曝光时间、ISO感光度和/或孔径数地进行拍摄,进入步骤S35。
若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时,步骤S19作出否定判断,进入步骤S23。在步骤S23中,控制部34 的拍摄控制部34c对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是否为第 2预定值V2以上进行判断。
若在步骤S17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步骤S23作出肯定判断,进入步骤S25,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34c使在步骤S15中算出的曝光时间为b倍,进入步骤S29。
若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小于第2预定值V2,则步骤S23作出否定判断,进入步骤S27,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34c使在步骤S15中算出的曝光时间为a倍(a<b),进入步骤S29。
在步骤S29中,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34c对在步骤S25或者步骤 S27中算出的曝光时间是否超过了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进行判断。当步骤S29作出肯定判断时,进入步骤S31,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34c将帧速率变更为比第1帧速率低的第2帧速率,进入步骤S33。若在步骤S25或者步骤S27中算出的曝光时间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以下时,步骤S29作出否定判断,进入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控制部34的曝光运算部34a变更ISO感光度和/或孔径数,以使得在步骤S25或者步骤S27中算出(变更)的曝光时间下成为适当曝光。并且,控制部34控制拍摄部33以及光阑32以使得以变更后的曝光时间、ISO感光度和/或孔径数进行拍摄,进入步骤S35。
在步骤S35中,控制部34对是否指示了动态图像的拍摄结束进行判断。当步骤S35作出否定判断时,返回步骤S15,当步骤S35作出肯定判断时,进入步骤S37。
在步骤S37中,控制部34对未图示的电源开关是否已断开(off)进行判断。当步骤S37作出否定判断时,返回步骤S13,当步骤S37作出肯定判断时,使本程序结束。
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能够实现如下的作用效果。
(1)摄像头1具备能够进行动态图像的拍摄的拍摄元件33a、检测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的加速度传感器35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4b、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35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4b检测的移动速度V来对拍摄元件33a的动态画面拍摄的曝光时间进行变更的拍摄控制部34c。因此,能够在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了的情况下增长曝光时间。由此,能通过适度的图像模糊流畅地再现动态图像,因此,阅览所再现的动态图像的阅览者能够感受到速度感,能够体会到身临其境感。
(2)拍摄控制部34c在由加速度传感器35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4b 检测的移动速度V变快了的情况下增长曝光时间。由此,能通过适度的图像模糊流畅地再现动态图像,因此,阅览了所再现的动态图像的阅览者能够感受到速度感,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感。
(3)拍摄控制部34c在由加速度传感器35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4b 检测的移动速度V变快了的情况下增长曝光时间,在移动速度V进一步变快了的情况下,使动态画面拍摄的帧速率降低,并且,进一步增长曝光时间。因此,即使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进一步变快,也能够进一步延长曝光时间。由此,即使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进一步变快,也能适当地提供图像模糊,流畅地进行拍摄得到的动态图像的再现,因此,阅览了所再现的动态图像的阅览者能够感受到速度感,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感。
(4)若增长了曝光时间,则控制部34使拍摄元件33a的感光度降低。由此,能够以适当曝光进行拍摄,因此,拍摄得到的图像的画质变得良好。
(5)若增长了曝光时间,则控制部34使拍摄光学系统的光阑32的孔径数降低。由此,能够以适当曝光进行拍摄,因此,拍摄得到的图像的画质变得良好。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7以及图8,对拍摄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标号,以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对于不特别说明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是相同的。
如第1实施方式中也进行了说明的那样,曝光时间存在与帧速率相应的上限值。于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在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算出的曝光时间超过上述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对通过拍摄生成的第 1拍摄帧和在第1拍摄帧后生成的第2帧进行合成。在此,合成例如是指第1拍摄帧和第2拍摄帧的加法运算平均。例如,基于在时间上相邻的两个拍摄帧分别得的图像信号,得到新的图像数据。具体而言,控制部34 如以下那样基于在时间上相邻的两个拍摄帧分别得到的图像信号,得到新的图像数据。
在第2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能够进一步进行如下的加法运算处理:通过对拍摄元件33a在第1拍摄帧生成的第1信号和拍摄元件33a在接着第1拍摄帧拍摄到的第2拍摄帧生成的第2信号进行加法运算,从而生成新的图像数据。
图7是表示帧、曝光时间、在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以及在本实施方式中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若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算出的曝光时间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则第2实施方式中的摄像头1的控制部34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例如,设为:在时刻t11、t12,在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在从时刻t11、t12开始曝光的各帧 F11、F12中,曝光时间变更为比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Ta长的曝光时间Tb。其中,设为帧F11、F12的曝光时间Tb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以下。在帧F11的拍摄中,得到图像511的图像数据。在帧F12的拍摄中,得到图像512的图像数据。
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为:在时刻t12~时刻t13的期间摄像头 1的移动速度V进一步变快、例如成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基于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V算出的曝光时间超过了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在该情况下,拍摄控制部34c将帧F13及其接下来的帧F14的曝光时间 Td设定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在帧F13的拍摄中,得到图像513的图像数据,在帧F14的拍摄中,得到图像514的图像数据。
图像处理部34d通过进行对在帧F13拍摄得到的图像513的图像数据和在帧F14拍摄得到的图像514的图像数据进行加法运算的加法运算处理,从而生成图像601的图像数据。此外,若只是在生成图像601的图像数据时单纯地对图像513的图像数据和图像514的图像数据进行了加法运算,则进行加法运算而得到的图像601的明亮度有可能过亮而变为不适当。于是,图像处理部34d优选在对在帧F13拍摄得到的图像513的图像数据和在帧F14拍摄得到的图像514的图像数据进行加法运算时,使各图像 513、514的图像数据的信号值分别为0.5倍后,进行对各个图像数据进行加法运算的处理。此外,图像处理部34d也可以通过算出在帧F13拍摄得到的图像513的图像数据和在帧F14拍摄得到的图像514的图像数据的平均值,生成图像601的图像数据。
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仍然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拍摄控制部 34c将帧F14的接下来的帧的曝光时间Td设定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图像处理部34d通过进行对在帧F14拍摄得到的图像514的图像数据和在帧F14的接下来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加法运算的加法运算处理,生成图像602的图像数据。
如此,通过从两个拍摄帧的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图像数据,得到具有适度的图像模糊的动态图像。由此,能流畅地再现动态图像,因此,阅览了所再现的动态图像的阅览者能够感受到速度感,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感。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1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第2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1的拍摄有关的处理,除了步骤S29作出肯定判断后的处理之外,与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相同。
当步骤S29作出肯定判断时,进入步骤S51,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 34c将曝光时间设定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进入步骤S53。在步骤S53中,控制部34的曝光运算部34a变更ISO感光度和/或孔径数,以使得在步骤S51中设定(变更)后的曝光时间下成为适当曝光。并且,控制部34控制拍摄部33以及光阑32以使得以变更后的曝光时间、ISO感光度和/或孔径数进行拍摄,进入步骤S55。在步骤S55中,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进行上述的加法运算处理,进入步骤S35。
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如下的作用效果。
(1)摄像头1还具备图像处理部34d,该图像处理部34d对拍摄元件 33a在第1拍摄帧生成的第1信号和拍摄元件33a在接着第1拍摄帧而拍摄到的第2拍摄帧生成的第2信号进行加法运算。拍摄控制部34c在由加速度传感器35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4b检测出的移动速度V变快了的情况,增长曝光时间。图像处理部34d在移动速度V进一步变快了的情况下,对第1信号和第2信号进行加法运算。
因此,通过从两个拍摄帧的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图像数据,能得到具有适度的图像模糊的动态图像。由此,能流畅地再现动态图像,因此,阅览了所再现的动态图像的阅览者能够感受到速度感,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感。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9以及图10,对拍摄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关于不特别说明的方面,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
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说明过的,曝光时间存在与帧速率相应的上限值。于是,在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在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 算出的曝光时间超过上述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对于在某拍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参照在其接下来的拍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来附加图像模糊。具体而言,控制部34如以下那样基于在时间上相邻的两个拍摄帧分别得到的图像信号,得到新的图像数据。
在第3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能够进一步进行如下的图像模糊附加处理,该图像模糊附加处理为基于拍摄元件33a在接着第1拍摄帧而拍摄到的第2拍摄帧生成的第2信号,对于拍摄元件33a在第1拍摄帧生成的第1信号附加图像模糊。
图9是表示帧、曝光时间、在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以及在本实施方式中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若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算出的曝光时间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则第3实施方式中的摄像头1的控制部34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例如,设为:在时刻t21、t22,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在从时刻t21、t22开始曝光的各帧F21、 F22中,曝光时间被变更为比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Ta长的曝光时间Tb。其中,设为帧F21、F22的曝光时间Tb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以下。在帧F21的拍摄中,得到图像521的图像数据。在帧F22的拍摄中,得到图像522的图像数据。
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为:在时刻t22~时刻t23的期间摄像头 1的移动速度V进一步变快、例如成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基于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V算出的曝光时间超过了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在该情况下,拍摄控制部34c将帧F23及其接下来的帧F24的曝光时间 Td设定为第1帧速率下的曝光时间的上限值。在帧F23的拍摄中,得到图像523的图像数据,在帧F24的拍摄中,得到图像524的图像数据。
图像处理部34d基于在帧F23拍摄得到的图像523的图像数据和在帧 F24拍摄得到的图像524的图像数据,如以下那样对图像523的图像数据附加图像模糊。图像处理部34d对在帧F23拍摄得到的图像523的图像数据和在帧F24拍摄得到的图像524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算出每单位时间的图像523中的像的移动量X。并且,图像处理部34d算出上述移动量X与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而算出的曝光时间之积,即算出假定为使得曝光了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而算出的曝光时间的情况下的图像523 中的像的图像模糊量。并且,图像处理部34d进行对图像523附加与所算出的图像模糊量相当的图像模糊的图像处理。由此,能得到附加与使得曝光了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而算出的曝光时间的情况同样的图像模糊后的图像611的图像数据。
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仍然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对在帧F24拍摄得到的图像524也进行上述的图像模糊附加处理。即,图像处理部34d 基于在帧F24拍摄得到的图像524的图像数据和在帧F24的接下来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对图像524的图像数据附加了图像模糊的图像612的图像数据。
如此,通过基于在时间上相邻的两个拍摄帧的图像数据,生成附加了图像模糊的图像数据,能得到具有适度的图像模糊的动态图像。由此,能流畅地再现动态图像,因此,阅览了所再现的动态图像的阅览者能够感受到速度感,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感。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1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对于第3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1的拍摄有关的处理,除了代替图8的步骤 S55的处理而进行步骤S61的处理这一点之外,与图8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相同。
当执行步骤S53后,进入步骤S61,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进行上述的图像模糊附加处理,进入步骤S35。
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如下的作用效果。
(1)摄像头1具备对拍摄元件33a生成的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34d。拍摄控制部34c在由加速度传感器35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4b 检测出的移动速度V变快了的情况下增长曝光时间。图像处理部34d在移动速度V进一步变快了的情况下进行附加图像模糊的图像处理。
由此,能得到具有适度的图像模糊的动态图像。这样得到的动态图像,能流畅地进行再现,因此,阅览了所再现的动态图像的阅览者能够感受到速度感,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感。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图14,对拍摄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标号,以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对于不特别说明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第4实施方式中,主要是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代替增长曝光时间而变更动态图像的视场角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一般而言,人的视场具有该人的移动速度越快、则视场越窄的倾向。图11是与图3同样的图,是由安装于图2所示的人物的头部的摄像头1 拍摄到的动态图像的某帧的图像的一例,示出滑雪场的样子。摄像头1拍摄图像50所示的范围,但当滑雪者的滑降速度变快时,例如滑雪者的视场会变窄为由框81所示那样的范围。
于是,在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为了使动态图像的阅览者阅览与滑雪者观看到的视场相近的动态图像,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使得所再现的动态图像的范围变窄。即,在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仅切取拍摄得到的图像的一部分,放大切取的图像来进行记录。如此,在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随着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拍摄而记录的动态图像的范围变窄。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的构成的框图。控制部34A包括曝光运算部34a、移动速度算出部34b以及图像处理部34d。图像处理部34d还能够进行裁剪处理和放大处理。
裁剪处理是切取拍摄得到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处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裁剪处理切取的区域称为裁剪区域。例如,图像处理部34d针对拍摄得到的图11的图像50,将由框81包围的范围设定为裁剪区域。
此外,裁剪区域的中心位置既可以为拍摄得到的图像的中心位置,也可以为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方向求得的位置。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后述的放大处理,裁剪区域优选是具有与拍摄得到的图像相同的宽高比的矩形形状,但不限于这些。例如,裁剪区域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其他形状。
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V2,则图像处理部34d对拍摄得到的图像设定第1裁剪区域。另外,若摄像头 1的移动速度V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设定比第1裁剪区域小的第2裁剪区域。
放大处理是将通过上述的裁剪处理切取的裁剪区域的图像放大到裁剪处理前的原始图像的大小的处理。
图像处理部34d代替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将通过上述的裁剪处理以及放大处理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来处理。
此外,若由移动速度算出部34b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小于第 1预定值V1,则图像处理部34d不进行上述的裁剪处理和放大处理,将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来处理。此外,对于拍摄而进行了裁剪处理的图像,也可以为在记录时不进行通过裁剪生成的动态图像的放大处理而进行记录。
图13是表示在各帧拍摄得到的图像和在本实施方式中得到的图像的关系的图。
在时刻t31、t32,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小于第1预定值V1。在该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4d对在从时刻t31、t32开始曝光的各帧F31、F32 拍摄得到的图像531、532不进行上述的裁剪处理以及放大处理。图像处理部34d将在各帧F31、F32拍摄得到的图像531、532的图像数据作为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来处理。
例如,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为:在时刻t32~时刻t33的期间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例如成为第1预定值V1以上。在该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4d对在从时刻t33开始曝光的帧F33中拍摄得到的图像533 进行上述的裁剪处理以及放大处理。即,图像处理部34d对在从时刻t33 开始曝光的帧F33中拍摄得到的图像533,设定裁剪区域833,切取所设定的裁剪区域833。
此外,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且小于第2 预定值V2,则图像处理部34d对图像533设定第1裁剪区域。另外,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对图像 533设定第2裁剪区域。
并且,图像处理部34d进行将裁剪区域833的图像放大到裁剪处理前的原始的图像533的大小的处理,取得图像733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 34d将图像733的图像数据作为帧F33的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来处理。
在时刻t33~时刻t34的期间,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对于在从时刻t34开始曝光的帧F34中拍摄得到的图像534也进行上述的裁剪处理以及放大处理。即,图像处理部 34d对图像534设定裁剪区域834,切取所设定的裁剪区域834。并且,图像处理部34d进行将裁剪区域834的图像放大为裁剪处理前的原始的图像 534的大小的处理,取得图像734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34d将图像734 的图像数据作为帧F34的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来处理。
如此,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所记录的图像的范围变小,因此,当阅览由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拍摄到的动态图像时,阅览者会感受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视场变窄了。由此,能够抑制速度感减弱,能够对动态图像的阅览者提供身临其境感。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1的拍摄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当摄像头1的未图示的电源开关接通时,由控制部34执行图14所示的处理。步骤S11~步骤S17与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当执行步骤S17后,进入步骤S18,控制拍摄部33以及光阑32以使得以在步骤S15中算出的曝光时间、ISO感光度和/或孔径数进行拍摄,进入步骤S19。在步骤S19中,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34c对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是否小于第1预定值V1进行判断。当步骤 S19作出肯定判断时,进入步骤S35。步骤S35以后的处理与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若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则步骤S19作出否定判断,进入步骤S23。在步骤S23中,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34c对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是否为第2预定值V2以上进行判断。
若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步骤S23作出肯定判断,进入步骤S71,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如上所述那样进行切取第2裁剪区域的裁剪处理,进入步骤S75。
若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小于第2预定值V2,则步骤S23作出否定判断,进入步骤S73,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如上所述那样进行切取第1裁剪区域的裁剪处理,进入步骤S75。
在步骤S75中,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对通过步骤S71或者步骤S73的裁剪处理切取的裁剪区域的图像进行上述的放大处理,进入步骤 S35。
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如下的作用效果。
(1)摄像头1具备对拍摄元件33a生成的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34d。图像处理部34d在由加速度传感器35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4b 检测出的移动速度V变快了的情况下,仅切取拍摄而得到的图像的一部分,将所切取的图像放大。记录部38记录图像处理部34d放大后的图像。
当阅览由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拍摄到的动态图像时,阅览者会感受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视场变窄了。由此,能够抑制速度感减弱,能够对动态图像的阅览者提供身临其境感。
---第5实施方式---
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拍摄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以及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标号,以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关于不特别说明的方面,与第1以及第4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第5实施方式中,主要在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代替变更动态图像的视场角而降低图像的周边部分的像的鲜明度这一点与第4实施方式不同。
如上所述,一般而言,人的视场存在该人的移动速度越快、则视场越变窄的倾向。于是,在第5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为了使动态图像的阅览者阅览与滑雪者看到的视场相近的动态图像,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 变快时,使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周边部分的鲜明度降低来进行记录。
第5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的构成与图12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头 1的构成相同。此外,在第5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控制部34A的图像处理部34d能够代替裁剪处理以及放大处理而进行使图像的周边部分的鲜明度降低的鲜明度降低处理。以下,对鲜明度降低处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鲜明度降低处理是对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周边侧的区域进行在以下的(a)~(d)例举出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的处理。
(a)使图像变模糊。例如使图像的轮廓不鲜明。
(b)使对比度降低。
(c)使彩度降低。
(d)使明度降低。
以下的说明中,将进行鲜明度降低处理的区域称为处理对象区域,将不进行鲜明度降低处理的区域称为非对象区域。图15是用于说明处理对象区域以及非对象区域的图。例如,图像处理部34d对于拍摄得到的图像50,将框82的外侧的加了影线的区域设定为处理对象区域83。框82的内侧的区域是非对象区域84。此外,图15中的框82以及影线的线是为了便于说明而标示的,在图像50的再现时不出现。
此外,非对象区域84的中心位置既可以为拍摄得到的图像的中心位置,也可以为基于摄像头1的移动方向求出的位置。另外,非对象区域84 的形状既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为椭圆形,也可以为圆形,还可以为矩形,又可以为由直线和/或曲线构成的闭合形状。
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1预定值V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 V2,则图像处理部34d对于拍摄得到的图像设定第1处理对象区域。另外,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设定比第1处理对象区域大的第2处理对象区域。即,图像处理部34d设定处理对象区域83,以使得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越快、处理对象区域83越大,换言之非对象区域84越小。并且,图像处理部34d对于所设定的处理对象区域进行上述的鲜明度降低处理。
此外,图像处理部34d既可以进行鲜明度降低处理以使得处理对象区域的整体相同程度地成为不鲜明,也可以进行鲜明度降低处理以使得随着从非对象区域远离而变得更不鲜明。具体而言,图像处理部34b随着从非对象区域远离而增大使图像变模糊的程度。另外,例如图像处理部34b也可以随着从非对象区域远离,使对比度、彩度或者明度中至少某一个降低。这些模糊化、对比度的降低、彩度的降低、明度的降低,既可以仅进行某一种图像处理,也可以一并进行两种以上的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部34d代替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而将实施了上述的鲜明度降低处理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来处理。
此外,图像处理部34d若由移动速度算出部34b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小于第1预定值V1,则不进行上述的鲜明度降低处理地将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来处理。
如此,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所记录的图像的周边部分的鲜明度降低,因此,当阅览由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拍摄到的动态图像时,阅览者会感受到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视场变窄了。由此,能够抑制速度感减弱,能够对动态图像的阅览者提供身临其境感。
图16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与摄像头1的拍摄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当摄像头1的未图示的电源开关接通(on)时,由控制部34执行图16所示的处理。步骤S11~步骤S23与图14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相同。
在步骤S23中,控制部34的拍摄控制部34c对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是否为第2预定值V2以上进行判断。
若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为第2预定值V2以上,则步骤S23作出肯定判断,进入步骤S81,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如上所述那样设定第2处理对象区域,进行鲜明度降低处理,进入步骤S35。
若在步骤S17中算出的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小于第2预定值V2,则步骤S23作出否定判断,进入步骤S83,控制部34的图像处理部34d如上所述那样设定第1处理对象区域,进行鲜明度降低处理,进入步骤S35。
第5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如下的作用效果。
(1)摄像头1具备对拍摄元件33a生成的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34d。图像处理部34d在由加速度传感器35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4b 检测出的移动速度V变快了的情况下进行使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周边部分的鲜明度降低的鲜明度降低处理。记录部38记录进行了鲜明度降低处理后的图像。
当阅览由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拍摄到的动态图像时,阅览者会感受到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视场变窄了。由此,能够抑制速度感减弱,能够对动态图像的阅览者提供身临其境感。
如下那样的变形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将变形例的一个或者多个与上述实施方式相组合。
(变形例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提及模糊修正功能。变形例1的摄像头1在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所具有的各功能之外还具备模糊修正功能。
图17是表示变形例1的摄像头1的构成的框图。变形例1的摄像头1 的构成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摄像头1的构成还具备以下构成。拍摄光学系统31A还具备用于进行模糊修正的未图示的模糊修正透镜、和驱动模糊修正透镜的防振驱动部41。控制部34B还包括控制防振驱动部41的模糊修正控制部34e。模糊修正控制部34e对防振驱动部41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得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35检测出的摄像头1的加速度来抑制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模糊。防振驱动部41根据来自模糊修正控制部34e的控制信号驱动未图示的模糊修正透镜。
摄像头1的振动的强弱根据摄像头1安装于哪个位置而不同。例如,在如图2所示那样摄像头1安装于人物的头部的情况下,与摄像头1安装于滑雪板的情况相比,摄像头1的振动减弱。
于是,变形例1的摄像头构成为用户能够设定摄像头1的安装位置,基于设定内容来变更模糊修正的强度。另外,变形例1的摄像头基于上述设定内容,变更作为第1实施方式中的曝光时间的延长倍数的a以及b的值。在变形例1的摄像头1中,作为摄像头1的安装位置,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部件37的操作来设定“人体”和“物体”这两个部位。
当“人体”被设定为摄像头1的安装位置时,控制部34B的模糊修正控制部34b对防振驱动部41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得以第1强度进行模糊修正。由此,防振驱动部41以第1强度驱动未图示的模糊修正透镜。
另外,当“人体”被设定为摄像头1的安装位置时,控制部34B的拍摄控制部34c在延长曝光时间的情况下,以使作为曝光时间的延长倍数的a 以及b的值不相比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值而变更的方式延长曝光时间。
当“物体”被设定为摄像头1的安装位置时,控制部34B的模糊修正控制部34b对防振驱动部41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得以比第1强度强的第2 强度进行模糊修正。由此,防振驱动部41以第2强度驱动未图示的模糊修正透镜。因此,与摄像头1的安装位置设定在“人体”的情况相比,模糊修正变强,因此,图像模糊被抑制。
另外,当设定“物体”作为摄像头1的安装位置时,控制部34B的拍摄控制部34c在延长曝光时间的情况下对作为曝光时间的延长倍数的a以及 b的值以比第1实施方式中的值小的方式进行变更。由此,与摄像头1的安装位置设定在“人体”的情况相比,延长后的曝光时间变短,因此,图像模糊被抑制。
(变形例2)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曝光运算部34a为了不会因增长曝光时间而成为曝光过度,使ISO感光度降低以使得在拍摄控制部 34c变更后的曝光时间下成为适当曝光。在变形例2中,为了不会因增长曝光时间而成为曝光过度,也可以代替使ISO感光度降低、或者与使ISO 感光度降低一起地由控制部34进行控制以将ND滤波器插入到光路中。
(变形例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4的移动速度算出部34b 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35检测出的摄像头1的加速度,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在变形例3中,根据基于来自拍摄元件的信号求出的离焦量来算出到被拍摄对象为止的距离,根据所算出的到被拍摄对象为止的距离的变化来求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
在变形例3的摄像头1中,拍摄元件33a是能够通过像面相位差方式进行测距的拍摄元件。控制部34使用来自拍摄元件33a的信号,通过光瞳分割型的相位差检测方式来算出离焦量,基于所算出的离焦量来算出到被拍摄对象为止的距离。并且,控制部34基于所算出的到被拍摄对象为止的距离的变化,算出被拍摄对象与摄像头1的相对速度,将所算出的相对速度作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
(变形例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 V而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35。在变形例4中,代替加速度传感器35而使用所谓的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传感器。
TOF传感器是在公知的TOF法中使用的图像传感器。TOF法是如下技术:从未图示的光源部向被拍摄对象发出光脉冲(照射光),基于到由被拍摄对象反射后的光脉冲返回TOF传感器为止的时间,检测到被拍摄对象为止的距离。控制部34基于检测出的到被拍摄对象为止的距离的变化,算出被拍摄对象与摄像头1的相对速度,将所算出的相对速度作为摄像头 1的移动速度V。
此外,也可以将拍摄元件33a利用于TOF传感器。
(变形例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 V而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35。在变形例5中,代替加速度传感器35而使用GPS传感器。
例如,若在GPS传感器输出的信息中存在移动速度的信息,则控制部 34将从GPS传感器输出的移动速度的信息作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的信息来处理。例如,在GPS传感器输出的信息中不存在移动速度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34的移动速度算出部34b基于GPS传感器输出的当前位置的信息的变化来算出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
(变形例6)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为了在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 V变快时使动态图像的阅览者感受为动态图像的范围变小了,当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通过裁剪处理和放大处理,仅切取拍摄得到的图像的一部分,将所切取的图像放大。在变形例6中,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 V变快时,缩短拍摄光学系统的焦距,以使得拍摄得到的图像的视场角变窄。即,使拍摄光学系统31具有焦距的调节功能,控制部34控制拍摄光学系统31的变焦透镜的驱动,以使得当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V变快时缩短焦距。由此,能够得到与第4实施方式中的通过裁剪处理和放大处理来仅切取拍摄得到的图像的一部分、并将所切取的图像放大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摄像头1与特定对象物之间的距离的信息。这是因为:当摄像头1的速度变快时,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变化量会改变。具体而言,摄像头1基于摄像头1与特定对象物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的大小 (变化量、变化率),变更曝光时间。
在这样的例子中,控制部34取得从摄像头1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信息。距离信息例如既可以根据离焦量来取得(算出),也可以根据上述的 TOF传感器的输出来算出。控制部34根据所取得的距离信息算出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若在第1定时算出的每单位时间的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小于第1预定值K1,则拍摄控制部34c不变更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但是,若由控制部34算出的距离的变化量K (或者变化率)为第1预定值K1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变更曝光时间,以使得变为比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长。
详细而言,若距离的变化量K为第1预定值K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K2(K1<K2),则拍摄控制部34c例如使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积蓄时间为a倍(a为大于1的值)。另外,若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成为第2预定值K2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例如使由曝光运算部 34a决定的曝光积蓄时间为b倍(b>a)。
此外,根据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来以两个阶段的方式延长曝光时间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是一个阶段,也可以是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来阶段性地增长曝光时间,而是根据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来连续地延长曝光时间。具体而言,也可以为: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越大,越增长曝光时间。例如,也可以为:在初始设定中,使曝光时间预先为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间隔的1/4~1/2的值之间的曝光时间A,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越大,则使得比曝光时间A越长。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这是因为:当摄像头1 的速度变快时,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量会改变。具体而言,摄像头1 基于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大小(变化量、变化率),变更曝光时间。
在这样的例子中,控制部34取得正拍摄的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对于大小的信息,使用被拍摄对象识别(物体识别)的技术和/或边缘的提取技术取得即可。控制部34根据所取得的特定被拍摄对象的大小信息,算出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若在第1定时算出的每单位时间的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小于第1预定值M1,则拍摄控制部34c不变更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但是,若由控制部34算出的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为第1预定值M1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变更曝光时间,以使得变为比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长。
详细而言,若大小的变化量M为第1预定值M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M2(M1<M2),则拍摄控制部34c例如使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积蓄时间为a倍(a为大于1的值)。另外,若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成为第2预定值M2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例如使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积蓄时间为b倍(b>a)。
此外,根据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以两个阶段的方式延长曝光时间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是一个阶段,也可以是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大小的变化量M来阶段性地增长曝光时间,而是根据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来连续地延长曝光时间。具体而言,也可以为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增长曝光时间。例如,在初始设定中,使曝光时间预先为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间隔的1/4~1/2的值之间的曝光时间A,若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越大,则使得比曝光时间A越长。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 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声音的大小。这是因为:摄像头1的速度越快,则取得的声音的大小(特别是风噪声(wind noise)的大小)越大。具体而言,摄像头1基于拍摄时取得的声音的大小,变更曝光时间。
在这样的例子中,控制部34取得拍摄时的声音的大小的信息。对于声音的大小的信息,对拍摄并记录的声音进行解析即可取得。另外,也可以为:控制部34取得与风噪声对应的特定频带的声音大小的信息。控制部 34根据取得的声音大小的信息,算出声音的大小S。若声音的大小S小于第1预定值S1,则拍摄控制部34c不变更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但是,若声音的大小S为第1预定值S1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变更曝光时间,以使得变为比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时间长。
详细而言,若声音的大小S为第1预定值S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S2(S1<S2),则拍摄控制部34c例如使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积蓄时间为a倍(a为大于1的值)。另外,若声音的大小S成为第2预定值S2以上,则拍摄控制部34c例如使由曝光运算部34a决定的曝光积蓄时间为b倍(b>a)。
此外,根据声音的大小S以两个阶段的方式延长曝光时间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是一个阶段,也可以是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声音的大小S来阶段性地增长曝光时间,而是根据声音的大小S来连续地增长曝光时间。具体而言,也可以为:若声音的大小S 越大,则越增长曝光时间。例如,在初始设定中,使曝光时间预先为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间隔的1/4~1/2的值之间的曝光时间A,若声音的大小 S越大,则使得比曝光时间A越长。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对基于移动速度V、距离的变化量K(变化率)、大小的变化量M(变化率)、声音的大小S来增长曝光时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当然,在移动速度V相对变慢了的情况下(距离的变化量K变小了的情况下、大小的变化量变小了的情况下、声音的大小变小了的情况下),相对地缩短曝光时间即可。
另外,在如上所述那样缩短了曝光时间的情况下,当曝光时间变为比根据帧速率决定的时间间隔短时,也可以提高帧速率。例如,在以1/30秒的间隔进行了动态图像的拍摄的情况下,当所算出的曝光时间变为比1/60 秒小时,也可以为将动态图像的拍摄变更为1/60秒间隔的拍摄。
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摄像头1与特定对象物之间的距离的信息。这是因为:当摄像头 1的速度变快时,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变化量会改变。具体而言,摄像头1基于摄像头1与特定对象物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的大小(变化量、变化率),变更裁剪区域。
在这样的例子中,控制部34A取得从拍摄时的摄像头1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信息。对于距离信息,如上所述,例如既可以根据离焦量来取得(算出),也可以根据TOF传感器的输出来算出。也可以为:这些信息在拍摄时取得并进行记录。控制部34A根据所取得的距离信息算出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若在第1定时算出的每单位时间的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小于第1预定值K1,则图像处理部34d不变更裁剪区域。但是,若由控制部34A算出的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为第 1预定值K1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使得缩小裁剪区域。
详细而言,关于距离的变化量K为第1预定值K1以上、且小于第2 预定值K2(K1<K2)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第1裁剪区域。另外,关于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为第2预定值K2以上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比第1裁剪区域小的第2裁剪区域。
此外,根据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以两个阶段的方式变更裁剪区域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为一个阶段,也可以为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距离的变化的大小来阶段性地增大裁剪区域,而是根据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连续地变更裁剪区域。具体而言,也可以为若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缩小裁剪区域。例如,也可以为:在初始设定中,不设定裁剪区域(例如全视场角显示),若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缩小裁剪区域。
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子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这是因为:当摄像头1的速度变快时,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量会改变。具体而言,摄像头1基于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大小(变化量、变化率),来缩小裁剪区域。
在这样的例子中,控制部34A取得所拍摄的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对于大小的信息,如上所述,使用被拍摄对象识别(物体识别)的技术和/ 或边缘的提取技术来取得即可。图像处理部34d根据所取得的特定被拍摄对象的大小的信息,算出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若在第1定时算出的每单位时间的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小于第1预定值M1,则图像处理部34d不变更裁剪区域。但是,若由显示电路101算出的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为第1预定值M1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使得缩小裁剪区域。
详细而言,关于大小的变化量M为第1预定值M1以上、且小于第2 预定值M2(M1<M2)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第1裁剪区域。另外,关于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为第2预定值M2以上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比第1裁剪区域小的第2裁剪区域。此外,根据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以两个阶段的方式变更裁剪区域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为一个阶段,也可以为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大小的变化量M来阶段性地增大裁剪区域,而是根据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来连续地变更裁剪区域。具体而言,也可以为若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增长曝光时间。例如,也可以为:在初始设定中,不设定裁剪区域(例如全视场角显示),若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缩小裁剪区域。
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声音的大小。这是因为:摄像头1的速度越快,则所取得的声音的大小(特别是风噪声的大小)越大。具体而言,摄像头1基于在拍摄时取得的声音的大小,缩小裁剪区域。
在这样的例子中,控制部34A取得拍摄时的声音的大小的信息。对于声音的大小的信息,如上所述,对拍摄而记录的声音进行解析即可取得。另外,也可以为:控制部34A取得与风噪声对应的特定频带的声音大小的信息。控制部3根据所取得的声音大小的信息,算出声音的大小S。若声音的大小S小于第1预定值S1,则图像处理部34d不变更裁剪区域。但是,若声音的大小S为第1预定值S1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使得缩小裁剪区域。
详细而言,关于声音的大小S为第1预定值S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S2(S1<S2)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第1裁剪区域。另外,关于声音的大小S为第2预定值S2以上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比第1裁剪区域小的第2裁剪区域。此外,根据声音的大小S以两个阶段的方式变更裁剪区域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是一个阶段,也可以是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声音的大小S来阶段性地增长裁剪区域,而是根据声音的大小S来连续性地变更裁剪区域。具体而言,也可以为若声音的大小S越大,则越缩小裁剪区域。例如,可以为:在初始设定中,不设定裁剪区域(例如全视场角显示),若声音的大小S越大,则越缩小裁剪区域。
另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基于移动速度V、距离的变化量 K(变化率)、大小的变化量M(变化率)、声音的大小S来缩小裁剪区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当然,在移动速度V相对变慢了的情况下(距离的变化量K变小了的情况下、大小的变化量变小了的情况下、声音的大小变小了的情况下),相对地增大裁剪区域即可。
接着,对在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降低鲜明度的处理对象区域的设定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在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说明了降低图像的周边部分的鲜明度的处理,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摄像头1与特定对象物之间的距离的信息。具体而言,摄像头1基于摄像头1与特定对象物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的大小(变化量、变化率),变更处理对象区域。
控制部34A根据所取得的距离信息算出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若在第1定时算出的每单位时间的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 小于第1预定值K1,则图像处理部34d不变更处理对象区域。但是,若由控制部34A算出的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为第1预定值K1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使得增大处理对象区域。
详细而言,关于距离的变化量K为第1预定值K1以上、且小于第2 预定值K2(K1<K2)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第1处理对象区域。另外,关于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为第2预定值K2 以上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比第1处理对象区域大的第 2处理对象区域。
此外,根据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以个两阶段的方式变更裁剪区域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是一个阶段,也可以是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距离的变化的大小来阶段性地增长处理对象区域,而是根据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来连续性地变更处理对象区域。具体而言,也可以为若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增大处理对象区域。例如,也可以为:在初始设定中,不设定处理对象区域(例如全视场角显示),若距离的变化量K(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增大处理对象区域。
在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具体而言,摄像头1基于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大小(变化量、变化率),使得增大处理对象区域。
在这样的例子中,控制部34A取得拍摄到的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若在第1定时算出的每单位时间的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小于第1预定值M1,则图像处理部34d不变更处理对象区域。但是,若由控制部 34A算出的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为第1预定值M1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使得增大处理对象区域。
详细而言,关于大小的变化量M为第1预定值M1以上、且小于第2 预定值M2(M1<M2)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第1处理对象区域。另外,关于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为第2预定值 M2以上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比第1处理对象区域大的第2处理对象区域。此外,根据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以两个阶段的方式变更处理对象区域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为一个阶段,也可以为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为: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大小的变化量 M来阶段地增长处理对象区域,而是根据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 来连续地变更处理对象区域。具体而言,也可以为:若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增大处理对象区域。例如,也可以为:在初始设定中,不设定处理对象区域(例如全视场角显示),若大小的变化量M(或者变化率)越大,则越增大处理对象区域。
在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速度信息,以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速度信息不限于摄像头1的移动速度。例如,速度信息也可以是声音的大小。具体而言,摄像头1基于在拍摄时取得的声音的大小,增大处理对象区域。
在这样的例子中,控制部34A取得拍摄时的声音的大小的信息。对于声音的大小的信息,对拍摄而记录的声音进行解析即可取得。另外,也可以为:控制部34A取得与风噪声对应的特定频带的声音的大小的信息。控制部34A根据所取得的声音的大小的信息,算出声音的大小S。若声音的大小S小于第1预定值S1,则图像处理部34d不变更处理对象区域。但是,若声音的大小S为第1预定值S1以上,则图像处理部34d使得增大处理对象区域。
详细而言,关于声音的大小S为第1预定值S1以上、且小于第2预定值S2(S1<S2)的帧,图像处理部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第1处理对象区域。另外,关于声音的大小S为第2预定值S2以上的帧,图像处理部 34d对该帧的图像设定比第1处理对象区域大的第2处理对象区域。此外,根据声音的大小S以两个阶段的方式变更处理对象区域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为一个阶段,也可以为三个阶段以上。另外,也可以是: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根据声音的大小S来阶段性地增大处理对象区域,而是根据声音的大小S来连续地变更处理对象区域。具体而言,也可以为:若声音的大小 S越大,则越增大处理对象区域。例如,也可以为:在初始设定中,不设定处理对象区域(例如全视场角显示),若声音的大小S越大,则越缩小处理对象区域。
另外,在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中,对基于移动速度V、距离的变化量 K(变化率)、大小的变化量M(变化率)、声音的大小S来增大处理对象区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当然,在移动速度V相对地变慢了的情况下(距离的变化量K变小了的情况下、大小的变化量变小了的情况下、声音的大小变小了的情况下),相对地缩小处理对象区域即可。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中,作为拍摄部33,也可以使用或者能够在拍摄元件33a的拍摄面的整个区域中以相同的条件进行拍摄、或者能够按拍摄元件33a的拍摄面的各个区域而以不同的条件进行拍摄的拍摄部。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与第5实施方式中的处理对象区域83相当的拍摄面的区域和与非对象区域84相当的拍摄面的区域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处理对象区域83相当的拍摄面的区域称为第1 区域,将与非对象区域84相当的拍摄面的区域称为第2区域。
例如,控制部34也可以将第1区域的感光度设定为比第2区域的感光度低。由此,处理对象区域83的图像与非对象区域84的图像相比而明度降低,因此,能得到与进行了上述的鲜明度降低处理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例如,控制部34也可以将第1区域的曝光时间设定为比第2区域的曝光时间长,将第1区域的感光度设定为比第2区域的感光度低以使得即使曝光时间根据区域而不同、也成为适当曝光。由此,处理对象区域83的图像的图像模糊的量比非对象区域84的图像的图像模糊的量多,因此,能得到与对处理对象区域83的图像附加了图像模糊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例如,控制部34使第1区域的帧速率相比于第2区域的帧速率而降低。由此,能够将第1区域的曝光时间设定为比第2区域的曝光时间更长,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如上所述那样附加了图像模糊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也包括如下所述的拍摄装置。
(1)一种拍摄装置,用于生成动态图像,具备对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进行曝光并输出动态图像数据的拍摄元件、取得速度信息的取得部以及控制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曝光,基于上述拍摄装置的上述速度信息,控制上述拍摄元件以使得从上述第1曝光时间变为比上述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来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积蓄。
(2)在如(1)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取得部取得上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的信息,上述控制部随着上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变快,增长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3)在如(2)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成为比第1移动速度快的第2移动速度时,将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4)在如(1)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取得部取得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信息,上述控制部随着到上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变化的大小变大,增长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5)在如(4)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到上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变化的大小成为比第1大小大的第2大小时,将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6)在如(1)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取得部取得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上述控制部随着上述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变大,增长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7)在如(6)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大小成为比第1大小大的第2大小时,将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8)在如(1)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取得部取得声音的信息,上述控制部随着上述声音变大,增长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9)在如(8)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基于上述声音的信息的声音成为比第1音量大的第2音量时,将上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10)在如(9)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声音中的特定频率成分的声音成为比第1音量大的第2音量时,控制为比上述第1曝光时间长的上述第2曝光时间。
(11)在如(1)~(10)中任一个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拍摄元件以第1时间间隔输出动态图像数据,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第1时间间隔和上述第2曝光时间,变更上述第1时间间隔。
(12)在如(11)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2曝光时间成为根据上述第1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以上时,变更上述第1时间间隔。
(13)在如(1)~(11)中任一个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拍摄元件以第1时间间隔输出动态图像数据,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第1时间间隔和上述第2曝光时间,对以上述第1时间间隔输出的动态图像数据中的第1 图像数据和在上述第1图像数据后输出的第2图像数据进行合成。
(14)在如(13)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2曝光时间成为根据上述第1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以上时,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和上述第2图像数据进行合成。
(15)一种拍摄装置,用于生成动态图像,具备:拍摄元件,其积蓄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取得部,其取得上述拍摄装置的速度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上述取得部所取得的速度信息,控制对基于上述动态图像数据的动态图像进行处理的区域。
(16)在如(15)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速度信息,使从上述拍摄元件输出的动态图像数据中的一部分范围的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
(17)在如(16)那样的拍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速度信息,将对从上述拍摄元件输出的动态图像数据中的一部分区域附加图像处理后的动态图像数据记录于上述记录介质。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也包括如下那样的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18)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由拍摄装置执行的程序,上述拍摄装置基于来自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生成动态图像,上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第1步骤,取得速度信息;和第2步骤,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曝光,基于通过上述第1步骤取得的上述拍摄装置的上述速度信息,控制上述拍摄元件,以使得从上述第1曝光时间变为比上述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来积蓄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
(19)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由拍摄装置执行的程序,上述拍摄装置基于来自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生成动态图像,上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拍摄步骤,输出动态图像数据;第1步骤,取得上述拍摄装置的速度信息;第2步骤,基于通过上述第1步骤取得的速度信息,控制对基于上述动态图像数据的动态图像进行处理的区域。
在上述,对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为这些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能想到的其他技术方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下的优先权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引用文被合并于此。
日本国专利申请2016年第194630号(2016年9月30日申请)
标号说明
1:摄像头;31、31A:拍摄光学系统;32:光阑;33a:拍摄元件; 34、34A:控制部;34a:曝光运算部;34b:移动速度算出部;34c:拍摄控制部;34d:图像处理部。

Claims (16)

1.一种拍摄装置,用于生成动态图像,具备:
拍摄元件,其对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进行曝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
取得部,其取得所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所述控制部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在所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成为比第1移动速度快的第2移动速度时,控制所述拍摄元件,以使得从所述第1曝光时间变为比所述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来积蓄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
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变快而增长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3.一种拍摄装置,用于生成动态图像,具备:
拍摄元件,其对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进行曝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
取得部,其取得从所述拍摄装置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在从所述拍摄装置到所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变化的大小成为比第1大小大的第2大小时,将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装置,
所述控制部随着从所述拍摄装置到所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变化的大小变大而增长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5.一种拍摄装置,用于生成动态图像,具备:
拍摄元件,其对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进行曝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
取得部,其取得由所述拍摄元件拍摄的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在所述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的大小成为比第1大小大的第2大小时,将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装置,
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变大而增长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7.一种拍摄装置,用于生成动态图像,具备:
拍摄元件,其对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进行曝光,输出动态图像数据;
取得部,其取得与所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的信息相关的特定频率成分的声音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在所述特定频率成分的声音成为比第1音量大的第2音量时,将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拍摄装置,
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特定频率成分的声音变大而增长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所述拍摄元件以第1时间间隔输出动态图像数据,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时间间隔和所述第2曝光时间,变更所述第1时间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2曝光时间成为根据所述第1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以上时,变更所述第1时间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所述拍摄元件以第1时间间隔输出动态图像数据,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时间间隔和所述第2曝光时间,对以所述第1时间间隔输出的动态图像数据中的第1图像数据和在所述第1图像数据后输出的第2图像数据进行合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2曝光时间成为根据所述第1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以上时,对所述第1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图像数据进行合成。
13.一种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拍摄装置基于来自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生成动态图像,
所述方法包括:
第1步骤,取得所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的信息;和
第2步骤,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在通过所述第1步骤取得的所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成为比第1移动速度快的第2移动速度时,控制所述拍摄元件,以使得从所述第1曝光时间变为比所述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来积蓄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
14.一种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拍摄装置基于来自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生成动态图像,
所述方法包括:
第1步骤,取得从所述拍摄装置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信息;和
第2步骤,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在通过所述第1步骤取得的从所述拍摄装置到所述特定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变化的大小成为比第1大小大的第2大小时,将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15.一种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拍摄装置基于来自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生成动态图像,
所述方法包括:
第1步骤,取得由所述拍摄元件拍摄的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信息;和
第2步骤,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在通过所述第1步骤取得的所述特定对象物的大小的变化的大小成为比第1大小大的第2大小时,将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16.一种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拍摄装置基于来自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拍摄元件的输出,生成动态图像,
所述方法包括:
第1步骤,取得与所述拍摄装置的移动速度的信息相关的特定频率成分的声音的信息;和
第2步骤,使来自被拍摄对象的光以第1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在通过所述第1步骤取得的所述特定频率成分的声音成为比第1音量大的第2音量时,将所述拍摄元件的曝光时间控制为比第1曝光时间长的第2曝光时间。
CN201780073728.9A 2016-09-30 2017-09-29 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 Active CN1100366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4630 2016-09-30
JP2016194630 2016-09-30
PCT/JP2017/035653 WO2018062537A1 (ja) 2016-09-30 2017-09-29 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6629A CN110036629A (zh) 2019-07-19
CN110036629B true CN110036629B (zh) 2021-08-24

Family

ID=61760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3728.9A Active CN110036629B (zh) 2016-09-30 2017-09-29 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0703B2 (zh)
JP (1) JP7159866B2 (zh)
CN (1) CN110036629B (zh)
WO (1) WO2018062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85047B1 (de) * 2018-06-20 2021-03-24 ZKW Group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stellung von hochkontrastbildern
US11601587B2 (en) * 2018-09-09 2023-03-07 Viewnetic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lants in plant growing areas
JP7331483B2 (ja) * 2019-06-18 2023-08-23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撮像制御装置
JP2021026180A (ja) * 2019-08-08 2021-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KR20210053377A (ko) * 2019-11-01 2021-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미지 신호 처리기를 포함하는 이미지 장치, 및 이미지 센서의 동작 방법
CN113077413A (zh) * 2020-01-06 2021-07-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自移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25823A (zh) * 2021-04-16 2022-10-2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315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1640801A (zh) * 2008-07-31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2986208A (zh) * 2010-05-14 2013-03-20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用于在其上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268C (zh) * 1999-06-30 2005-05-1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实现运动模糊化的图像处理
US8045009B2 (en) * 2004-05-10 2011-10-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exposure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detecting motion of a camera to terminate exposure
JP3952049B2 (ja) * 2004-08-12 2007-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WO2007031808A1 (en) * 2005-09-14 2007-03-22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otion-driven multi-shot image stabilization
US20070237514A1 (en) * 2006-04-06 2007-10-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Varying camera self-determination based on subject motion
US7952612B2 (en) * 2006-06-22 2011-05-3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age construction using multiple exposures
JP2008079222A (ja) * 2006-09-25 2008-04-03 Nikon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174078A (ja) 2007-01-18 2008-07-31 Xanavi Informatics Corp 車載カメラ制御装置、車載カメラ制御方法
CN201937736U (zh) * 2007-04-23 2011-08-17 德萨拉技术爱尔兰有限公司 数字照相机
JP2009017474A (ja) * 2007-07-09 2009-01-22 Fujitsu Ten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666012B2 (ja) * 2008-06-20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228400B2 (en) * 2009-04-17 2012-07-24 Sony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simulated long exposure images in response to multiple short exposures
US9661232B2 (en) * 2010-08-12 2017-05-23 John G. Posa Apparatus and method providing auto zoom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movement of target subject matter
JP2012205163A (ja) 2011-03-28 2012-10-22 Panasonic Corp ウェアラブルカメラ
KR101896026B1 (ko) * 2011-11-08 2018-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에서 움직임 블러를 생성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610818B2 (en) * 2012-01-18 2013-12-1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video stutter in high resolution progressive video
US9609236B2 (en) * 2013-09-16 2017-03-28 Kyle L. Baltz Camera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03745455B (zh) * 2013-12-20 2016-06-1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运动模糊的场景空间划分方法
JP2015144407A (ja) 2013-12-27 2015-08-0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視界支援装置、視界支援方法、及び視界支援プログラム
US9955065B2 (en) * 2014-08-27 2018-04-24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Dynamic motion path blur user interface
CN105763785A (zh) * 2014-12-15 2016-07-13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动态调整快门速度的拍照系统及方法
JP6489879B2 (ja) * 2015-03-09 2019-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再生装置及び画像再生方法
CN105139619A (zh) * 2015-09-15 2015-12-09 武汉穆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套可以模拟遥控运动设备运动姿态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315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1640801A (zh) * 2008-07-31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2986208A (zh) * 2010-05-14 2013-03-20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用于在其上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59588A1 (en) 2020-02-20
CN110036629A (zh) 2019-07-19
JP7159866B2 (ja) 2022-10-25
WO2018062537A1 (ja) 2018-04-05
JPWO2018062537A1 (ja) 2019-08-08
US11190703B2 (en)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6629B (zh) 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执行的方法
CN109997171B (zh) 显示装置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JP2003008966A (ja) 撮像装置、ソフトフォーカス画像撮影方法
EP2302903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4935302B2 (ja)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08149925A1 (ja) 撮像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
US8712207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the method
US9253406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that can display review image, image captur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KR20100013171A (ko) 오토 포커스 영역의 움직임 보상 방법 및 장치, 이를이용한 오토 포커스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95600B1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매체
JP2011239267A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018346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251472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553134B2 (ja) 画像生成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WO2018179522A1 (ja) 電子機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再生装置
JP2010124039A (ja) 撮像装置
JP5948960B2 (ja) カメラ、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29464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97680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13619B2 (ja) カメラ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028237A (ja)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パラメータ決定方法
JP2008252242A (ja) 撮像装置
JP2018026838A (ja) カメラ、画像処理装置
JP2024033748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7048169A (ja) 検出画像領域決定装置および対象画像の特徴量算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