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4640A - 马达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达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4640A
CN110034640A CN201810029971.7A CN201810029971A CN110034640A CN 110034640 A CN110034640 A CN 110034640A CN 201810029971 A CN201810029971 A CN 201810029971A CN 110034640 A CN110034640 A CN 110034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ine
terminal pins
motor
main body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99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4640B (zh
Inventor
林伟杰
赤羽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0299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4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4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4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在将卷绕于端子销的线圈线拉断的线圈末端处理中端子销产生的倾斜。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所述马达包括绕线管,该绕线管具有筒状的绕线管主体以及从所述绕线管主体突出且设有端子销的端子台,卷绕于所述绕线管主体的线圈线朝向所述端子销引出并卷绕于所述端子销,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将卷绕于所述端子销的线圈线的末端相对于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背离线圈线的从所述绕线管主体延伸至所述端子销的部分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拉断。

Description

马达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防止卷绕线圈线的端子销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后发生倾斜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马达,其如图9所示,包括绕线管120X,该绕线管120X具有筒状的绕线管主体121X以及从绕线管主体121X突出且设有端子销123X的端子台122X,卷绕于绕线管主体121X的线圈线110X朝向端子销123X引出并卷绕于端子销123X。
在制造上述马达时,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通常如图9和图10所示,将卷绕于端子销123X的线圈线110X的末端110bX相对于端子销123X的轴线OX朝向线圈线110X的从绕线管主体121X延伸至端子销123X的过渡部分110aX所在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110X拉断。
在上述情况下,若因线圈线110X较粗等而在拉断线圈线110X时需要施加的较大的力,则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作用于线圈线110X的过渡部分110aX的力F1和作用于线圈线110X的末端110bX的力F2的作用下,端子销123X会相对于虚线所示的正规位置朝向过渡部分110aX所在的一侧倾倒(参照图11中的箭头),导致制造出的马达不合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在将卷绕于端子销的线圈线拉断的线圈末端处理中端子销产生的倾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所述马达包括绕线管,该绕线管具有筒状的绕线管主体以及从所述绕线管主体突出且设有端子销的端子台,卷绕于所述绕线管主体的线圈线朝向所述端子销引出并卷绕于所述端子销,其中,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将卷绕于所述端子销的线圈线的末端相对于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背离线圈线的从所述绕线管主体延伸至所述端子销的过渡部分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拉断。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将卷绕于端子销的线圈线的末端相对于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背离线圈线的从绕线管主体延伸至端子销的过渡部分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拉断,因此,即使因线圈线较粗等而需要对线圈线的末端作用较大的力才能将线圈线拉断,在与端子销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作用于线圈线的过渡部分的力和作用于线圈线的末端的力也可部分相互抵消,藉此,在将线圈线拉断后,端子销不容易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过渡部分所在的一侧倾倒,有助于降低马达的不合格率。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之前执行的线圈线卷绕工序,在所述线圈线卷绕工序中,将从所述绕线管主体引出的线圈线引至所述端子销之后,沿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远离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将线圈线在所述端子销上卷绕多圈,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沿着与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平行的方向将线圈线拉断。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端子销不仅不容易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过渡部分所在的一侧倾倒,也不容易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其它方向倾倒,有助于降低马达的不合格率。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之前执行的线圈线卷绕工序,在所述线圈线卷绕工序中,将从所述绕线管主体引出的线圈线引至所述端子销之后,沿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远离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将线圈线在所述端子销上卷绕多圈,接着,沿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靠近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将线圈线在所述端子销上卷绕多圈。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有助于使线圈线的过渡部分对端子销施加的力的作用点与线圈线的末端对端子销施加的力的作用点靠近,藉此,端子销不容易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各个方向倾倒。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可采用以下方案: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将线圈线的末端朝向靠近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拉断。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有助于避免在将线圈线拉断的作业中端子销因受到离开绕线管主体的方向的力而从端子台松脱。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还可采用以下方案: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沿着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的延伸方向将线圈线拉断。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能可靠地避免端子销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各个方向倾倒。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端子台具有端子台主体和凸部,所述端子台主体具有面向马达的径向外侧的基板承载面,所述凸部从所述端子台主体的基板承载面朝向远离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突出,所述端子销的根部埋入所述端子台主体,所述凸部至少从相对于所述端子销与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相反的一侧销抵于所述端子。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能可靠地防止端子销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与过渡部分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倾倒。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可采用以下方案:所述端子销的根部埋入所述凸部。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有助于避免端子销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各个方向倾倒。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可采用以下方案:所述凸部的靠近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的面是沿着所述过渡部分相对于所述端子销的轴线倾斜的斜面。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有助于避免线圈线的过渡部分因接触凸部而发生断线。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端子销的埋入所述端子台的根部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相对于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背离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的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有助于避免端子销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与过渡部分所在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倾倒,有助于降低马达的不合格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将卷绕于端子销的线圈线的末端相对于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背离线圈线的从绕线管主体延伸至端子销的过渡部分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拉断,因此,即使因线圈线较粗等而需要对线圈线的末端作用较大的力才能将线圈线拉断,在与端子销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作用于线圈线的过渡部分的力和作用于线圈线的末端的力也可部分相互抵消,藉此,在将线圈线拉断后,端子销不容易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过渡部分所在的一侧倾倒,有助于降低马达的不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图,且将马达的一部分切除地示出。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主视图,且表示从输出侧观察在马达的制造过程中将线圈线卷绕于绕线管主体和端子销后的情况。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变形例的马达的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的局部主视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主视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主视图。
图8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变形例的马达的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的局部主视图。
图9是示意表示现有的马达的局部主视图。
图10是示意表示现有的马达的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的局部主视图。
图11是示意表示现有的马达的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出现的情况的局部主视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2 定子
3 转子
4 第一端板
5 第一轴承
6 第二端板
7 第二轴承
8 第一壳体
9 第二壳体
11 第一线圈卷绕体
12 第二线圈卷绕体
21 第一定子组
22 第二定子组
31 转轴
32 转子磁体
35 小齿轮
110、140 线圈线
110a、110a’、110a” 过渡部分
140a、140a’、140a” 过渡部分
110b、140b 末端
120、150 绕线管
121、151 绕线管主体
122、122’、122” 端子台
152、152’、152” 端子台
122a、152a 突出部
123~125、153~155 端子销
123’、123” 端子销
153’、153” 端子销
1231”、1531” 折弯部
127、157 凸缘部
211、221 外定子铁芯
212、222 内定子铁芯
213、223 极齿
L 马达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对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图,且将马达的一部分切除地示出,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主视图,且表示从输出侧观察在马达的制造过程中将线圈线卷绕于绕线管主体和端子销后的情况,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的局部俯视图。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马达轴线方向设为L,并将马达轴线方向的一侧即输出侧设为L1,将马达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即输出相反侧设为L2。
<马达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包括圆筒状的定子2和配置在定子2的内周侧的转子3。转子3具有转轴31和转子磁体32,其中,转子磁体32呈圆筒状,且同轴地安装于转轴31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并且,在转轴31的输出侧的端部固接有小齿轮35。在定子2中,在输出侧的端面固定有第一端板4,在该第一端板4上保持着第一轴承5,该第一轴承5将转轴31支承为能绕马达轴线旋转。在定子2中,在输出相反侧的端面固定有第二端板6,在该第二端板6上保持着第二轴承7,该第二轴承7将转轴31支承为能绕马达轴线旋转。
定子2包括沿转轴31的轴线方向(马达轴线方向L)配置的第一定子组21和第二定子组22。在第一定子组21中使用了第一线圈卷绕体11,该第一线圈卷绕体11将线圈线110卷绕于绕线管120,相对于第一线圈卷绕体11在马达轴线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圆环状的外定子铁芯211和圆环状的内定子铁芯212。外定子铁芯211和内定子铁芯212均由磁性金属部件形成,且形成磁路。外定子铁芯211和内定子铁芯212分别包括从内周缘立起的极齿213。外定子铁芯211的极齿213与内定子铁芯212的极齿213在第一线圈卷绕体11的内周侧沿周向交替排列,且与转子磁体32的外周面相对。与第一铁芯组21相同,在第二铁芯组22中也使用了第二线圈卷绕体12,该第二线圈卷绕体12将线圈线140卷绕于绕线管150,相对于第二线圈卷绕体12在马达轴线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圆环状的外定子铁芯221和圆环状的内定子铁芯222。外定子铁芯221和内定子铁芯222均由磁性金属部件形成,且形成磁路。外定子铁芯221和内定子铁芯222分别包括从内周缘立起的极齿223。外定子铁芯221的极齿223与内定子铁芯222的极齿223在第二线圈卷绕体12的内周侧沿周向交替排列,且与转子磁体32的外周面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铁芯组21的外周侧被筒状的第一壳体8覆盖,第二铁芯组22的外周侧被筒状的第二壳体9覆盖。第一壳体8和第二壳体9可采用与外定子铁芯211、221一体地形成于外定子铁芯211、221外周侧的结构,也可采用与外定子铁芯211、221分体地形成于外定子铁芯211、221外周侧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8和第二壳体9采用了与外定子铁芯211、221一体地形成于外定子铁芯211、221外周侧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定子2除了线圈线110、140和绕线管120、150(第一线圈卷绕体11和第二线圈卷绕体12)之外,还包括具有第一壳体8的外定子铁芯211、内定子铁芯212、内定子铁芯222、具有第二壳体9的外定子铁芯221、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等定子部件。
在第一线圈卷绕体11中,绕线管120具有:卷绕线圈线110的绕线管主体部121;在绕线管主体部121的输出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径的凸缘部126;在绕线管主体部121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径的凸缘部127;从凸缘部127的径向外侧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台122;从端子台122朝向径向外侧(图1中的上方)立起的多个端子销123、124、125。端子台122呈在凸缘部127的径向外侧端部沿周向延伸规定尺寸的形状。端子销123、124、125在沿周向分离的位置处从端子台122的面向径向外侧的面竖立且笔直地延伸。上述端子销123、124、125可以是在对绕线管120进行树脂成型时同时形成的树脂端子,也可以是在对绕线管120进行树脂成型时嵌件成型的金属端子,还可以是在对绕线管120进行树脂成型后固接的金属端子。卷绕于绕线管主体121的线圈线110朝向端子销123、124、125中的位于周向两侧的端子销123、125引出并卷绕于端子销123、125。端子台122的面向径向外侧的面是重叠配置柔性配线基板(未图示)的基板承载面。并且,端子台122具有比凸缘部127朝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突出部122a,突出部122a呈在凸缘部127的径向外侧端部沿周向延伸规定尺寸的形状。在此,突出部122a的径向内侧部分122s是与外定子铁芯211的外周端部211s的形状大致一致的圆弧面。上述端子台122、端子销123、124、125从第一壳体8的开口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与第一线圈卷绕体11相同,第二线圈卷绕体12具有绕线管150和卷绕于绕线管150的线圈线140。绕线管150具有:卷绕线圈线140的绕线管主体部151;在绕线管主体部151的输出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径的凸缘部156;在绕线管主体部151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径的凸缘部157;从凸缘部157的径向外侧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台152;从端子台152朝向径向外侧(图1中的上方)立起的多个端子销153、154、155。端子台152呈在凸缘部157的径向外侧端部沿周向延伸规定尺寸的形状。端子销153、154、155在沿周向分离的位置处从端子台152的面向径向外侧的面竖立且笔直地延伸。上述端子销153、154、155可以是在对绕线管150进行树脂成型时同时形成的树脂端子,也可以是在对绕线管150进行树脂成型时嵌件成型的金属端子,还可以是在对绕线管150进行树脂成型后固接的金属端子。卷绕于绕线管主体151的线圈线140朝向端子销153、154、155中的位于周向两侧的端子销153、155引出并卷绕于端子销153、155。端子台152的面向径向外侧的面是重叠配置柔性配线基板(未图示)的基板承载面。并且,端子台152具有比凸缘部157朝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突出部152a,突出部152a呈在凸缘部157的径向外侧端部沿周向延伸规定尺寸的形状。在此,突出部152a的径向内侧部分152s是与内定子铁芯222的外周端部222s的形状大致一致的圆弧面。上述端子台152、端子销153、154、155从第二壳体9的开口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马达的制造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先执行线圈线卷绕工序,然后执行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
在上述线圈线卷绕工序中,将从绕线管主体121(151)引出的线圈线110(140)引至端子销123(153)之后,沿端子销123(153)的轴线朝向远离绕线管主体121(151)的方向将线圈线110(140)在端子销123、125(153、155)上卷绕多圈。
在上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如图2~图4所示,将卷绕于端子销123(153)的线圈线110(140)的末端110b(140b)相对于端子销123(153)的轴线朝向背离线圈线110(140)的从绕线管主体121(151)延伸至端子销123(153)的过渡部分110a(140a)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110(140)拉断。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将卷绕于端子销123(153)的线圈线110(140)的末端110b(140b)相对于端子销123(153)朝向背离线圈线110(140)的从绕线管主体121(151)延伸至端子销123(153)的过渡部分110a(140a)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110(140)拉断,因此,在与端子销123(153)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作用于线圈线110(140)的过渡部分110a(140a)的力F1和作用于线圈线110(140)的末端110b(140b)的力F2可部分相互抵消(此处,F1的方向与F2的方向并非必须平行),藉此,在将线圈线110(140)拉断后,端子销123(153)不容易相对于正规位置朝向过渡部分110a(140a)所在的一侧倾倒,有助于降低马达的不合格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卷绕于端子销123(153)的线圈线110(140)的末端相同的方式对卷绕于端子销125(155)的线圈线110(140)的末端实施拉断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端子台122(152)上设置有三个端子销,但端子销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线圈线卷绕工序中,将从绕线管主体引出的线圈线引至端子销之后,沿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远离绕线管主体的方向将线圈线在端子销上卷绕多圈,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5所示,在线圈线卷绕工序中,也可在将从绕线管主体引出的线圈线引至端子销123(153)之后,沿端子销123(153)的轴线朝向远离绕线管主体的方向(远离端子台122(152)的方向,图5中的上方)将线圈线在端子销123(153)上卷绕多圈,接着,沿端子销123(153)的轴线朝向靠近绕线管主体的方向(靠近端子台122(152)的方向)将线圈线在端子销123(153)上卷绕多圈。在这种情况下,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优选如图5所示,以力F2将线圈线的末端朝向靠近绕线管主体的方向(靠近端子台122(152)的方向)牵拉,并通过力F1和力F2等的作用将线圈线拉断。当然,在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也可沿着线圈线的过渡部分的延伸方向将线圈线拉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也可采用以下方案:端子台122’(152’)具有端子台主体1221’(1521’)和凸部1222’(1522’),其中,端子台主体1221’(1521’)具有上述基板承载面,凸部1222’(1522’)从端子台主体1221’(1521’)朝向远离绕线管主体的基板承载面的方向(远离端子台122’(152’)的方向)突出,端子销123’(153’)的根部埋入凸部1222’(1522’)和端子台主体1221’(1521’)。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优选凸部1222’(1522’)的靠近线圈线110’(140’)的过渡部分110a’(140a’)的面是大致沿着过渡部分110a’(140a’)相对于端子销的轴线倾斜的斜面SF。
此外,在图6所示的方案中,端子销123’(153’)的根部也可不埋入凸部1222’(1522’),例如,如图7所示,凸部呈槽状,且从两侧夹持端子销,当然,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凸部至少从相对于端子销与线圈线的过渡部分相反的一侧抵接于端子销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也可采用以下方案:端子销123”(153”)的埋入端子台122”(152”)的根部具有折弯部1231”(1531”),该折弯部1231”(1531”)相对于端子销123”(153”)的轴线(沿图7中的上下方向延伸)朝向背离线圈线110”(140”)的过渡部分110a”(140a”)的方向延伸。

Claims (9)

1.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所述马达包括绕线管,该绕线管具有筒状的绕线管主体以及从所述绕线管主体突出且设有端子销的端子台,卷绕于所述绕线管主体的线圈线朝向所述端子销引出并卷绕于所述端子销,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
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将卷绕于所述端子销的线圈线的末端相对于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背离线圈线的从所述绕线管主体延伸至所述端子销的过渡部分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拉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之前执行的线圈线卷绕工序,
在所述线圈线卷绕工序中,将从所述绕线管主体引出的线圈线引至所述端子销之后,沿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远离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将线圈线在所述端子销上卷绕多圈,
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沿着与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平行的方向将线圈线拉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之前执行的线圈线卷绕工序,
在所述线圈线卷绕工序中,将从所述绕线管主体引出的线圈线引至所述端子销之后,沿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远离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将线圈线在所述端子销上卷绕多圈,接着,沿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靠近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将线圈线在所述端子销上卷绕多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将线圈线的末端朝向靠近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牵拉,并将线圈线拉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线末端处理工序中,沿着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的延伸方向将线圈线拉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具有端子台主体和凸部,
所述端子台主体具有面向马达的径向外侧的基板承载面,
所述凸部从所述端子台主体的基板承载面朝向远离所述绕线管主体的方向突出,
所述端子销的根部埋入所述端子台主体,
所述凸部至少从相对于所述端子销与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相反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端子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销的根部埋入所述凸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靠近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的面是沿着所述过渡部分相对于所述端子销的轴线倾斜的斜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销的埋入所述端子台的根部具有折弯部,
所述折弯部相对于所述端子销的轴线朝向背离线圈线的所述过渡部分的方向延伸。
CN201810029971.7A 2018-01-12 2018-01-12 马达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034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9971.7A CN110034640B (zh) 2018-01-12 2018-01-12 马达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9971.7A CN110034640B (zh) 2018-01-12 2018-01-12 马达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640A true CN110034640A (zh) 2019-07-19
CN110034640B CN110034640B (zh) 2020-07-28

Family

ID=6723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9971.7A Active CN110034640B (zh) 2018-01-12 2018-01-12 马达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4640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5238A (ja) * 1993-03-05 1994-11-08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端子ピン付きボビン
JP2930432B2 (ja) * 1990-12-14 1999-08-03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ーのボビン構造
CN1489265A (zh) * 2002-07-25 2004-04-14 ��ʽ������Э���������� 步进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78221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步进电机
JP2009077596A (ja) * 2007-09-22 2009-04-09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1078152A (ja) * 2009-09-29 2011-04-14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2035282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圈卷绕体和电动机
JP2011259677A (ja) * 2010-06-11 2011-12-22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
CN102570650A (zh) * 2010-11-11 2012-07-11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线圈骨架及旋转电机
CN203504343U (zh) * 2012-10-29 2014-03-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203554083U (zh) * 2013-11-15 2014-04-1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4104172A (zh) * 2013-04-08 2014-10-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4167847A (zh) * 2013-05-17 2014-11-26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卷线轴和旋转电机
JP2015061351A (ja) * 2013-09-17 2015-03-3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15192466A (ja) * 2014-03-27 2015-11-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コイル巻回体
CN206610718U (zh) * 2017-03-30 2017-11-03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固体绝缘的变压器骨架
CN107408867A (zh) * 2015-03-05 2017-11-28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混合式步进马达
CN206685996U (zh) * 2017-04-25 2017-11-28 余姚市爱优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0432B2 (ja) * 1990-12-14 1999-08-03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ーのボビン構造
JPH06315238A (ja) * 1993-03-05 1994-11-08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端子ピン付きボビン
CN1489265A (zh) * 2002-07-25 2004-04-14 ��ʽ������Э���������� 步进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78221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步进电机
JP2009077596A (ja) * 2007-09-22 2009-04-09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2035282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圈卷绕体和电动机
JP2011078152A (ja) * 2009-09-29 2011-04-14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1259677A (ja) * 2010-06-11 2011-12-22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
CN102570650A (zh) * 2010-11-11 2012-07-11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线圈骨架及旋转电机
CN203504343U (zh) * 2012-10-29 2014-03-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3795178A (zh) * 2012-10-29 2014-05-1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4104172A (zh) * 2013-04-08 2014-10-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4167847A (zh) * 2013-05-17 2014-11-26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卷线轴和旋转电机
JP2015061351A (ja) * 2013-09-17 2015-03-3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CN203554083U (zh) * 2013-11-15 2014-04-1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JP2015192466A (ja) * 2014-03-27 2015-11-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コイル巻回体
CN107408867A (zh) * 2015-03-05 2017-11-28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混合式步进马达
CN206610718U (zh) * 2017-03-30 2017-11-03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固体绝缘的变压器骨架
CN206685996U (zh) * 2017-04-25 2017-11-28 余姚市爱优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640B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5660A (zh) 旋转致动器及机器人
CN103986295A (zh) 内置永磁体电机
CN107251373B (zh)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
CN110212662A (zh) 拼块铁芯、定子、电机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7887148A (zh) 一种无线供电磁芯结构
CN106849398A (zh)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US20080265694A1 (en)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a motor stator assembly and structure thereof
CN110034640A (zh) 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6374652A (zh) 转子铁芯、转子及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
CN204947745U (zh) 一种盘式电机
CN204597662U (zh) 一种整体式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子
CN106091811B (zh) 一种电磁力式环保型礼花发射装置
US8847459B2 (en) Coil for slotless electric motors having compact radial heads
CN101860150A (zh) 四极罩极异步电动机定子
CN202931045U (zh) 交流发电机组合爪极及转子
CN205647078U (zh) 一种转子冲片
CN101345459B (zh) 一种新型有限转角电动机及制作方法
CN103106954A (zh) 线缆组件
CN206206400U (zh) 一种磁轴承绕线骨架式装配结构
CN203644495U (zh) 一种粘结钕铁硼磁环充磁铁芯
CN209462096U (zh) 一种组装式电机定子
CN201699559U (zh) 一种同步电机
CN209562257U (zh) 新型电机定子的顶盖结构
CN217445109U (zh) 一种电机绕组及空心杯电机
CN109217503A (zh) 定子铁芯、定子组件、电机、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