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437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4374A
CN110034374A CN201910277977.0A CN201910277977A CN110034374A CN 110034374 A CN110034374 A CN 110034374A CN 201910277977 A CN201910277977 A CN 201910277977A CN 110034374 A CN110034374 A CN 110034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curved por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feed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79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4374B (zh
Inventor
贾玉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79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4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4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3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1912 priority patent/WO20202072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4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弧形部;辐射体,辐射体设置于弧形部,并与弧形部共形;馈电体,馈电体与辐射体间隔设置,并与弧形部共形,馈电体与辐射体在弧形部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馈电体用于通过耦合馈电方式为辐射体馈入激励信号,以激发辐射体在预设方向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通过将辐射体与弧形部共形设计,以使辐射体能够在预设方向范围内(弧形部的弧面朝向上)辐射或接收天线信号,进而实现波束的倾斜,提高辐射体的波束覆盖范围,增加电子设备的通讯性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电子设备的天线而言,越广的空间覆盖越有助于用户的无线体验,但越广的空间覆盖,则往往需要牺牲电子设备外形设计的极致性与吸引力,故在天线波束广覆盖度与电子设备整体竞争力两者间需做适当的权衡。如何设计天线结构,以使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天线的波束覆盖范围,以提高电子设备的通讯性能,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天线的波束覆盖范围,以提高通讯性能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弧形部;辐射体,所述辐射体设置于所述弧形部,并与所述弧形部共形;馈电体,所述馈电体与所述辐射体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弧形部共形,所述馈电体与所述辐射体在所述弧形部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馈电体用于通过耦合馈电方式为所述辐射体馈入激励信号,以激发所述辐射体在预设方向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相互对称设置;第一毫米波模组,包括第一辐射阵列和第一馈电阵列,所述第一辐射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并与所述第一弧形部共形,所述第一馈电阵列与所述第一辐射阵列耦合,用于激发所述第一辐射阵列在第一方向范围内收发毫米波信号;及第二毫米波模组,包括第二辐射阵列和第二馈电阵列,所述第二辐射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部,并与所述第二弧形部共形,所述第二馈电阵列与所述第二辐射阵列耦合,用于激发所述第二辐射阵列在第二方向范围内收发毫米波信号。
通过将辐射体与弧形部共形设计,以使辐射体的形状随着弧形部渐变而发生渐变,即辐射体为弧形,辐射体能够在预设方向范围内(弧形部的弧面朝向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进而提高辐射体的波束覆盖范围,增加电子设备的通讯性能;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弧形部上的位置空间,避免了将辐射体占据着电子设备内其他的位置,实现电子设备的元件位置设计更加合理,提高电子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五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六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五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六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七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八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透光盖板上设置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视角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任何具备天线的设备,例如:电话、电视、平板电脑、手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向。
请参阅图2及图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截面图。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组件10、辐射体2及馈电体3。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至少一个弧形部1。所述至少一个弧形部1为壳体组件10的一部分。所述辐射体2设置于所述弧形部1,并与所述弧形部1共形。所述馈电体3与所述辐射体2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弧形部1共形,所述馈电体3与所述辐射体2在所述弧形部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馈电体3用于通过耦合馈电方式为所述辐射体2馈入激励信号,以激发所述辐射体2在预设方向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所述预设方向范围是指辐射体2弯曲形成的弧形的弧度所对应的角度范围。
可以理解的,壳体组件10为任意的具有弧形部1的结构件。具体的,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100的电池盖、中框、显示屏的透光盖板等。
其中,弧形部1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都为弧面的结构,也包括只具有一个弧面的结构。具体的,所述辐射体2设置于所述弧形部1。其中,辐射体2可以设于弧形部1的外表面、内表面或设于弧形部1内。
具体的,辐射体2与所述弧形部1共形是指,辐射体2随着弧形部1的弧面的渐变而发生渐变,以使辐射体2呈弧形。当辐射体2呈弧形时,辐射体2在弧形朝向的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
所述馈电体3与所述辐射体2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弧形部1共形,所述馈电体3与所述辐射体2在所述弧形部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的,馈电体3与辐射体2的渐变趋势相同。馈电体3与辐射体2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使馈电体3与辐射体2相间隔。当馈电体3接收到激励信号时,馈电体3将该激励信号传输至辐射体2,以使辐射体2收发天线信号。
通过将辐射体2与弧形部1共形设计,以使辐射体2的形状随着弧形部1的渐变而发生渐变,即辐射体2为弧形,辐射体2能够在预设方向范围内(弧形部1的弧面朝向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进而提高辐射体2的波束覆盖范围,增加电子设备100的通讯性能;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弧形部1上的位置空间,避免了将辐射体2占据着电子设备100内其他的位置,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元件位置设计更加合理,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弧形部1不导电。辐射体2为金属材质。本申请对于辐射体2的组成成份不做限定。辐射体2以贴片或薄层形式贴设于弧形部1上。当辐射体2为金属贴片时,辐射体2可以通过胶粘、螺接、卡合等方式固定于弧形部1上。当辐射体2为金属薄层,辐射体2可以通过涂布、喷涂、印刷等方式成型于弧形部1上。
具体的,辐射体2为辐射天线信号的载体,其中,辐射体2辐射的天线信号可以为低频信号、中频信号或者高频信号。本申请对于辐射体2辐射的天线信号的频段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馈电体3与辐射体2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相同,馈电体3正对辐射体2,以使馈电体3能够将激励信号以最大效率传输至辐射体2。
所述辐射体2、所述馈电体3与弧形部1的位置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弧形部1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11和内表面12。所述辐射体2贴设于所述外表面11,所述馈电体3贴设于所述内表面12。
可以理解的,所述辐射体2和馈电体3可以为贴片或薄层。辐射体2和馈电体3可以通过胶粘、涂布、印刷等方式设于弧形部1上。
可以理解的,弧形部1的外表面11形成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其中,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为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弧形部1的内表面12形成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具体的,所述弧形部1为绝缘材质,以使所述辐射体2与所述馈电体3相互绝缘。
通过将辐射体2和馈电体3分别设于弧形部1的外表面11和内表面12,以充分利用弧形部1的内外形成的弧形空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还确保了辐射体2在弯曲形成的弧形的弧度对应的角度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提高辐射体2的波束覆盖范围。此外,辐射体2设于弧形部1的外表面11,也就是位于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该辐射体2不会受到壳体组件10、电子设备100内的电子元件对于其收发天线信号的影响,提高天线辐射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辐射体2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弧形部1内,所述馈电体3贴设于所述弧形部1的内表面12。具体的,所述辐射体2可以嵌设于弧形部1内部,即所述辐射体2位于所述弧形部1的外表面11和内表面之间,而馈电体3设于弧形部1的内表面12。部分的弧形部1分隔于辐射体2与馈电体3之间,以使辐射体2与馈电体3相绝缘,以使馈电体3将激励信号馈入至所述辐射体2。
本实施例中将辐射体2嵌设于弧形部1内,避免辐射体2裸露于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防止辐射体2受到磨损等损坏;此外,通过将辐射体2和馈电体3设于弧形部1,以充分利用弧形部1的内部空间和弧形部1形成的弧形空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还确保了辐射体2在弯曲形成的弧形的弧度对应的角度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提高辐射体2的波束覆盖范围。此外,辐射体2设于弧形部1内,以使辐射体2不会受到壳体组件10、电子设备100内的电子元件对于其收发天线信号的影响,提高天线辐射的效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辐射体2贴设于所述弧形部1的内表面12。所述馈电体3设于所述辐射体2背离所述弧形部1的内表面12的一侧,且馈电体3与所述辐射体2相绝缘。辐射体2可以充分利用辐射体2上的位置,馈电体3充分利用弧形部1在电子设备100内部形成的弧形空间,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此外,辐射体2在弯曲形成的弧形的弧度对应的角度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提高辐射体2的波束覆盖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绝缘介质层5。所述馈电体3、所述绝缘介质层5与所述辐射体2层叠设置,以使所述馈电体3与所述辐射体2之间耦合馈电。具体的,绝缘介质层5用于使馈电体3与辐射体2之间相绝缘,进而馈电体3可以与辐射体2之间可以耦合馈电。具体的,馈电体3、所述绝缘介质层5与所述辐射体2层叠设置,换而言之,辐射体2、所述绝缘介质层5与所述馈电体3可以形成一个三层结构的膜层,再将该三层结构的膜层贴设于弧形部1的内表面12,以实现辐射体2、馈电体3与弧形部1共形。本实施方式只需将三层结构的膜层经过一次贴合过程即可快速地将辐射体2和馈电体3设于弧形部1上,并使得辐射体2与馈电体3与弧形部1共形,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组装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6支撑于所述馈电体3背离所述辐射体2的一侧,以使所述馈电体3与所述辐射体2相间隔设置。具体的,支架6可以是导电材质,以电连接馈电体3和主电路板8。
通过支架6的一端支撑馈电体3背离辐射体2的一侧,支架6的另一端可以固定于主电路板8或电子设备100内的其他结构上,以使馈电体3与辐射体2相对设置,进而使得馈电体3能够将激励信号馈入辐射体2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射频模块7及主电路板8。主电路板8设于壳体组件10内。所述射频模块7与所述馈电体3设于同一表面上。所述射频模块7与所述弧形部1共形。所述射频模块7包括射频芯片71及匹配电路72。所述射频芯片71电连接主电路板8上的控制芯片,以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产生所述激励信号。所述射频芯片71通过所述匹配电路72电连接所述馈电体3,以将所述激励信号馈入所述馈电体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将馈电体3和射频模块7设置在柔性电路板73上,将柔性电路板73贴合于所述弧形部1的内表面12,将辐射体2设于弧形部1的外表面11或嵌设于所述弧形部1内。通过将馈电体3和射频模块7设置在柔性电路板73上,可以避免将馈电体3设置在弧形部1上,再将射频模块7设置在弧形部1,并使得馈电体3与射频模块7相互电连接这样多个步骤的复杂工序,通过将馈电体3和射频模块7设于柔性电路板73上,再将柔性电路板73贴合于弧形部1的表面,以使馈电体3和射频模块7与弧形部1共形。
具体的,柔性电路板73的一个电连接接头电连接主电路板8上的天线接口,以使所述射频模块7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的激励信号。
通过将射频模块7和馈电体3一体设置,以简化射频模块7和馈电体3于弧形部1上的组装工序,将射频模块7、馈电体3与弧形部1共形,以使馈电体3呈弧形,以使弧形的馈电体3能够与弧形的辐射体2相适配,进而弧形的馈电体3能够将激励信号馈入至弧形的辐射体2中,以使辐射体2在预设方向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此外,将射频模块7设于弧形部1上,以节省射频模块7占据主电路板8上的空间,提高电子设备100内的结构布局的紧凑性。通过将辐射体2和射频模块7都设置在弧形部1上,辐射体2与射频模块7之间的间距减小,进而辐射体2与射频模块7之间的射频线的长度可以较小,进而减少射频线受到的干扰,进一步提高辐射体2的辐射效率,还避免了射频线被其他元件缠绕,且多个射频线与弧形部1共形,使得多个射频线有序地贴合于弧形部1,减少了射频线占据电子设备100内电路板上的位置,优化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布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主电路板8及设于所述主电路板8上的射频模块7。所述射频模块7包括电连接的射频芯片71及匹配电路72。所述射频芯片71电连接主电路板8上的控制芯片,以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产生所述激励信号,所述匹配电路72通过柔性电路板73电连接所述馈电体3,以将所述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馈电体3。通过将射频模块7设于主电路板8上,避免射频模块7于弧形部1上设置不牢等问题。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主电路板8及射频模块7。所述射频模块7包括射频芯片71及匹配电路72。所述射频芯片71设于所述主电路板8上,射频芯片71电连接主电路板8上的控制芯片,以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产生所述激励信号。所述匹配电路72与所述馈电体3设于同一表面上。所述匹配电路72与所述弧形部1共形。所述匹配电路72电连接所述馈电体3。所述匹配电路72通过柔性电路板73电连接所述射频芯片71,以将所述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馈电体3。通过将匹配电路72和射频芯片71分别设于弧形部1和主电路板8上,以使射频模块7灵活地设置于弧形部1和主电路板8上,以为其他元件提供避让空间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辐射体2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辐射单元21。所述多个辐射单元21呈一维直线阵或矩阵排列。所述馈电体3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馈电单元。每个所述馈电单元在所述弧形部1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辐射单元21在所述弧形部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每个所述辐射单元21通过一个所述馈电单元接收所述激励信号。
请参阅图10,具体的,N个天线单元沿Y轴方向排列。或者,N个天线单元沿大致呈X轴方向排列。或者,N个天线单元沿与Y轴方向相交的方向排列。或者,N*M个天线单元以N行和M列的矩阵排列。其中,以上的N和M为正整数。本申请对于辐射单元21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每个辐射单元21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具体的,辐射单元21可以呈正方形、矩形、圆形、环形、三角形等。本申请对于辐射单元21的具体形状和尺寸不做具体的限制。
具体的,馈电单元与辐射单元21一一对应,即一个馈电单元将射频模块7传输的激励信号通过耦合馈电至一个辐射单元,以使该辐射单元收发天线信号。
通过设置辐射体2具有多个辐射单元21,多个辐射单元21所发射或接收的波束之间可以具有相位差,以使多个辐射单元21所发射或接收的波束相互叠加,增加天线信号的增益。当多个辐射单元21呈弧形时,不同的辐射单元21所发射或接收天线信号的方向不同,即不同的辐射单元21所对应的波束发生倾斜,以使辐射体2发射或接收波束覆盖范围广,从而可以设置较少的辐射体2而满足辐射体2的辐射覆盖范围较大,进而可以减少辐射体2的数量的设置,节省电子设备100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辐射单元21辐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换而言之,所述辐射单元21辐射毫米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体2还可以是一块金属片或金属层,以辐射非毫米波段的天线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51。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4及盖合于壳体4上的透光盖板52。所述壳体4包括中框41和电池盖42。所述透光盖板52盖合于所述中框41一侧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01。所述显示屏51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内,所述电池盖42与盖合于所述中框41另一侧以形成第二容置空间102,所述射频模块7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内。其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与第二容置空间102可以相隔开;或者,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与第二容置空间102可以相贯通。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进行举例说明。具体的,壳体4具有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用于收容电路板、摄像头、电池等元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所述弧形部1设于所述壳体4上。可以理解的,壳体4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确保电子设备100防摔。壳体4的边缘区包括多个弧形部分,以使所述壳体4形成内凹的内部空间,且壳体4的外表面光滑及便于握持。所述弧形部1可以为壳体4的多个弧形部1分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弧形部1分。
通过将壳体4作为辐射体2的载体,有效地利用了壳体4上的位置,壳体4为辐射体2提供了足够的铺展面积,且辐射体2的厚度小,不会额外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弧形部1可以设于壳体4的边缘区,该区域相对远离主电路板8上的电子元件,不仅减少了电子元件对于辐射体2发射或接收天线信号的干扰,还利于形成较大的净空区域,提高辐射体2的辐射天线信号的效率;利用壳体4的弧形部1的弧度,使得辐射体2发射或接收的波束倾斜,增大了辐射体2发射或接收的波束的覆盖范围。
而且,壳体4满足了辐射体2具有所需要的面积,相较于辐射体2设于电子设备100的电路板或其他位置而言,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有效地节省了电子设备100内的空间,对辐射体2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提高辐射体2的辐射性能的同时促进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及图11,所述壳体4包括中框41和电池盖42。所述中框41连接在所述电池盖42与所述显示屏51之间。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所述中框41包括四个边框。四个边框上可以设置电源键的按钮、音量键的按扭、铃声模式与静音模式的切换拨扭、出音孔、充电接口、耳机接口等。中框41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收容电路板、电池等器件。电池盖42盖接于所述中框41背离显示屏51的一侧,所述电池盖42用于保护电池等。电池盖42可以为弧形盖,以使电池盖42具有内部空间,以收容器件。
具体的,请参阅图12,所述弧形部1为电池盖42。可以理解的,电池盖42可以不导电材质。电池盖42为具有内凹空间的曲面壳体4,电池盖42上具有较大的面积,以铺设多个阵列排布的多个辐射单元21,以使辐射体2能够辐射毫米波天线。
具体的,请参阅图12,所述电池盖42可以为3D玻璃电池盖、3D陶瓷电池盖、3D蓝宝石电池盖、3D塑料电池盖等。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中框41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中框41为金属材质时,以方便可以增加壳体4的强度,另一方面,中框41可以作为天线辐射体2,以实现壳体4的复用,无需另外再设置天线辐射体2,节省了电子设备100内的空间,壳体4作为天线辐射体2还避免了天线辐射体2受到壳体4的干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当中框41为金属材质时,所述中框41对于其遮罩的辐射体2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通常会在中框41上开孔,以使辐射体2能够透过中框41上的开孔辐射天线信号,但是这样会增加对中框41的加工工艺,还会减小中框41的结构强度,不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的防摔性能。本实施例通过将辐射体2设于电池盖42上,以使辐射体2不会受到中框41的屏蔽作用,避免了在中框41上开孔,减少了辐射体2受到的干扰,提高辐射体2的辐射效率。
具体的,中框41作为天线辐射体2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3,所述辐射体2与所述中框41相耦合,所述辐射体2激发所述中框41辐射天线信号。可以理解的,中框41上可以设有多个绝缘体,多个绝缘体将中框41分隔成多个相绝缘的金属段410,其中,一个或多个金属段410与辐射体2相耦合。由于金属段410与辐射体2的尺寸不同,所以金属段410所接收或发射的天线信号的频段和辐射体2所辐射的天线信号的频段不同,以使所述电子设备100能够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段的天线信号,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频段的覆盖率。此外,金属段410接收和发射天线信号的覆盖范围与辐射体2接收和发射天线信号的覆盖范围重叠较小,从而中框41作为天线辐射体2可以进一步地增大电子设备100对天线信号的覆盖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与上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辐射体2和中框41上的金属段410通过不同的馈电点和射频模块7激发而发射天线信号。换而言之,辐射体2与金属段410之间不会耦合,而是形成相互独立的天线模组。
在另一实施例中,中框41为绝缘材质,以减少壳体4的制作支撑和加工成本。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中框41上设置辐射体2,该辐射体2可以为贴片天线、阵列天线、偶极子天线等。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4为一体式的中框41和电池盖42。所述壳体4为不导电材质。所述壳体4为3D玻璃壳体、3D陶瓷壳体、3D蓝宝石壳体、3D塑料壳体等。通过将壳体4设置成一体式的中框41和电池盖42,避免需要单独的加工中框41和电池盖42,及后续还要连接中框41和电池盖42,减少壳体4的制作工艺和成本;还提高了壳体4的密封性。壳体4设置成一体式,壳体4上的承载面积较大,辐射体2可以灵活地设置于壳体4上,优化了电子设备100的器件布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部1设于所述壳体4上。具体的,弧形部1可以是一个弧形板件,该弧形板件可以贴合于所述壳体4的弧面。当弧形板件与壳体4的弧面共形时,弧形板件可以无间隙地与壳体4的弧面相贴合,以节省电子设备100内的空间,促进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通过将辐射体2成型与弧形部1上,再将弧形部1与壳体4共形,相对于将辐射体2直接共形于壳体4上,可以有效地避免辐射体2在壳体4上成型失败时,造成整个壳体4成为废料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以弧形部1为电池盖42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弧形部1位于所述电池盖42上。具体的,电池盖42具有相背设置的外表面421和内表面422。所述内表面422朝向所述显示屏51。辐射体2可以设于电池盖42的外表面421或设于电池盖42内。馈电体3可以设于电池盖42的内表面421或电池盖42的内表面421与主电路板8之间形成的弧形空间内。
通过在电池盖42的外表面421上设置辐射体2,以减少电池盖42对辐射体2辐射天线信号的干扰或阻挡,还使得辐射体2不会占据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将辐射体2的颜色设置成与电池盖42的外表面421的颜色一致,以将辐射体2隐藏于电池盖42上,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一致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中框41具有四个边框411、412、413、414。请参阅图12,所述电池盖42包括背部43、四个侧弧部441、442、443、444及四个拐角弧部451、452、453、454。所述背部43与所述显示屏51相背设置。所述四个侧弧部441、442、443、444分别连接于所述背部43的四个边和所述中框41的四个边框411、412、413、414之间。所述四个拐角弧部451、452、453、454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侧弧部之间。所述弧形部1包括所述四个侧弧部441、442、443、444和所述四个拐角弧部451、452、453、454中的任意一个弧部。
具体的,请参阅图12,所述背部4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431和第二边432,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433和第四边434。所述第三边433和所述第四边434连接在所述第一边431和所述第二边432之间。请参阅图5,所述中框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411和第二边框412,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413及第四边框414。所述第三边框413和所述第四边框414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411和所述第二边框412之间。其中,第一边431与第一边框411相对,第二边432与第二边框412相对,第三边433与第三边框413相对,第四边434与第四边框414相对。连接所述背部43与多个边框之间的面为多个侧弧部。在一实施方式中,辐射体2可以设于所述多个侧弧部上的任意位置。
举例而言,请参阅图11及图12,所述电池盖42包括第一侧弧部441、第二侧弧部442、第三侧弧部443、第四侧弧部444、第一拐角弧部451、第二拐角弧部452、第三拐角弧部453、第四拐角弧部454。其中,第一侧弧部441连接在背部43的第一边431和第一边框411之间,第二侧弧部442连接在背部43的第二边432和第二边框412之间,第三侧弧部443连接在背部43的第三边433和第三边框413之间,第四侧弧部444连接在背部43的第四边434和第四边框414之间。第一拐角弧部451连接在第一侧弧部441与所述第三侧弧部443之间,且第一拐角弧部451连接在背部43与边框之间。所述第二拐角弧部452连接在第三侧弧部443与所述第二侧弧部442之间,且第一拐角弧部451连接在背部43与边框之间。所述第三拐角弧部453连接在第二侧弧部442与所述第四侧弧部444之间,且第三拐角弧部453连接在背部43与边框之间。所述第四拐角弧部454连接在第四侧弧部444与所述第一侧弧部441之间,且第四拐角弧部454连接在背部43与边框之间。
请参阅图14,所述弧形部1可以包括第一侧弧部441、第二侧弧部442、第三侧弧部443、第四侧弧部444、第一拐角弧部451、第二拐角弧部452、第三拐角弧部453、第四拐角弧部454中的任意一个弧部或多个弧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5,背部43至少部分为弧形,所述弧形部1包括所述背部43上为弧形的部分,以使所述辐射体2设于所述背部43上。
请参阅图14,当辐射体2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辐射体2可以设于第一侧弧部441、第二侧弧部442、第三侧弧部443、第四侧弧部444、第一拐角弧部451、第二拐角弧部452、第三拐角弧部453、第四拐角弧部454中的任意一个弧面上。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举例说明,请参考图14,所述辐射体2可以设于手机电池盖42的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或右侧面,以使辐射体2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电池盖42上的位置,节省辐射体2占据的电子设备100内的空间;电池盖42的侧弧部呈弧面,以使辐射体2成型为弧形,进而使得辐射体2能够朝向不同的方向辐射或接收天线信号,实现了辐射体2发射或接收的波束倾斜,进而增大辐射体2的波束覆盖范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效率。例如,当辐射体2设于水平面上时,所述辐射体2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角度为60度。当辐射体2设于弧面上时,所述辐射体2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角度为120度。
或者,请参阅图16,辐射体2可以设于手机电池盖42的四个拐角的弧面处,辐射体2设于拐角的弧面,以使辐射体2能够在三维空间内辐射天线信号,能够进一步增加天线信号的辐射方向,进而进一步地提高天线信号的波束覆盖范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效率。例如,当辐射体2设于拐角的弧面上时,所述辐射体2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角度为120度,及辐射体2在垂直方向上的辐射角度可以为120度,进一步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波束覆盖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当所述辐射体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辐射体2与所述四个侧弧部441、442、443、444、所述背部43、所述四个拐角弧部451、452、453、454中的任意一个弧形部1或多个弧形部1共形。具体的,多个辐射体2可以为相同的弧形部1上,或者多个辐射体2可以设于不同的弧形部1上。
举例而言,请参阅图17,所述辐射体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所述辐射体2可以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弧部441和第二侧弧部442上。第一侧弧部441和第二侧弧部442为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弧面。其中,一个所述辐射体2设于所述第一侧弧部441在X方向上的辐射角度范围可以为120度,另一个所述辐射体2设于所述第一侧弧部441在X方向上的辐射角度范围可以为120度。由于第一侧弧部441和第二侧弧部442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以使设于第一侧弧部441上的辐射体2的辐射范围与设于第二侧弧部442上的辐射体2的辐射范围的重叠较小,进而设于第一侧弧部441上的辐射体2的辐射范围与设于第二侧弧部442上的辐射体2共同形成的辐射范围较大,例如,设于第一侧弧部441上的辐射体2的辐射范围与设于第二侧弧部442上的辐射体2在X方向上共同形成的辐射角度达到180度,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波束覆盖范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8,辐射体2还可以设于第一拐角弧部451、第二拐角弧部452、第三拐角弧部453、第四拐角弧部454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弧面上。例如,设于第一侧弧部441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二侧弧部442上的辐射体2、设于背部43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一拐角弧部451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四拐角弧部454上的辐射体2,共同形成的辐射范围较大,多个辐射体2在X方向上共同形成的辐射角度达到180度,及多个辐射体2在Y方向上共同形成的辐射角度达到180度,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波束覆盖范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9,辐射体2还可以设于背部43上。此时,背部43可以为平面或弧面。设于第一侧弧部441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二侧弧部442上的辐射体2、设于背部43上的辐射体2,共同形成的辐射范围较大,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效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弧部441和第二侧弧部442可以为沿Y方向排列的两个弧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0,辐射体2还可以设于第三侧弧部443上。设于第一侧弧部441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二侧弧部442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三侧弧部443上的辐射体2、设于背部43上的辐射体2,共同形成的辐射范围较大,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1,辐射体2还可以设于第四侧弧部444上。设于第一侧弧部441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二侧弧部442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三侧弧部443上的辐射体2、设于第四侧弧部444上的辐射体2、设于背部43上的辐射体2,共同形成的辐射范围较大,多个辐射体2在X方向上共同形成的辐射角度达到180度,及多个辐射体2在Y方向上共同形成的辐射角度达到180度,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天线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所述透光盖板52为曲面透光盖板,所述弧形部1为所述透光盖板52上具有曲面的部分。所述辐射体2的材质为透明材质。通过将辐射体2设于所述透光盖板52上,以增大辐射体2的可设置位置,以便于辐射体2能够灵活设置于电子设备100上的多个位置上。
具体而言,透光盖板52为3D曲面形。辐射体2为透明材质,以不影响显示屏51的显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体2设于透光盖板52上对应于所述显示屏51的非显示区的位置,所述辐射体2可以为不透光材质。举例而言,所述显示屏51的非显示区涂布有油墨层,通过将辐射体2设置成与油墨层一样的颜色,以起到隐藏辐射体2的作用。可以理解的,辐射体2的射频模块7可以设于显示屏51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上。
请参阅图2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组件20、第一毫米波模组30及第二毫米波模组40。壳体组件20包括第一弧形部201和第二弧形部202。所述第二弧形部202和所述第二弧形部202相互对称设置。第一毫米波模组30包括第一辐射阵列301和第一馈电阵列302。所述第一辐射阵列301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部201,并与所述第一弧形部201共形。所述第一馈电阵列302与所述第一辐射阵列301耦合,用于激发所述第一辐射阵列301在第一方向范围内收发毫米波信号。第二毫米波模组40包括第二辐射阵列401和第二馈电阵列402。所述第二辐射阵列401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部202,并与所述第二弧形部202共形。所述第二馈电阵列402与所述第二辐射阵列401耦合,用于激发所述第二辐射阵列401在第二方向范围内收发毫米波信号。
具体的,请参阅图23,壳体组件20可以是电子设备200的电池盖,第一弧形部201和第二弧形部202分别设于壳体的相对两侧,通过将第一毫米波模组30和第二毫米波模组40分别设于第一弧形部201和第二弧形部202上,以使第一毫米波模组30和第二毫米波模组40能够朝向第一方向范围和第二方向范围内收发毫米信号,而由于第一弧形部201和第二弧形部202分别设于壳体的相对两侧,第一方向范围和第二方向范围之间的交叠范围较小,进而第一方向范围和第二方向范围组合成的辐射范围较大,以使电子设备200的毫米波天线覆盖范围较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所述第一毫米波模组30还包括第一射频模块303。所述第一射频模块303与所述第一馈电阵列302设于同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射频模块303与所述第一弧形部201共形。所述第一射频模块303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阵列302。所述第一射频模块303用于产生第一激励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馈电阵列302将所述第一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辐射阵列301。所述第二毫米波模组40包括第二射频模块403。所述第二射频模块403与所述第二馈电阵列402设于同一表面,且所述第二射频模块403与所述第二弧形部202共形。所述第二射频模块403用于产生第二激励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馈电阵列402将所述第二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辐射阵列401。
通过将第一射频模块303与第一馈电阵列302一体式设置,以减少第一射频模块303占据主电路板8上的面积,提高电子设备200内的空间利用率;还可以使得第一射频模块303与第一馈电阵列302之间相隔较近,及第二射频模块403与第二馈电阵列402之间相隔较近,以使第一射频模块303与第一馈电阵列302之间的射频线及第二射频模块403与第二馈电阵列402之间的射频线较短,进而射频线受到的电磁干扰较小。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4,所述电子设备200还包括主电路板8、第一柔性电路板304及第二柔性电路板404。所述第一毫米波模组30还包括第一射频模块303。所述第一射频模块303设于所述主电路板8上。所述第一射频模块303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304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阵列302。所述第一射频模块303用于产生第一激励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馈电阵列302将所述第一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辐射阵列301。所述第二毫米波模组40包括第二射频模块403。所述第二射频模块403设于所述主电路板8上。所述第二射频模块403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404电连接所述第二馈电阵列402。所述第二射频模块403用于产生第二激励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馈电阵列402将所述第二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辐射阵列401。通过将第一射频模块303和第二射频模块403设于主电路板8上,避免了第一射频模块303和第二射频模块403于第一弧形部201和第二弧形部202上成型难度较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弧形部;
辐射体,所述辐射体设置于所述弧形部,并与所述弧形部共形;及
馈电体,所述馈电体与所述辐射体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弧形部共形,所述馈电体与所述辐射体在所述弧形部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馈电体用于通过耦合馈电方式为所述辐射体馈入激励信号,以激发所述辐射体在预设方向范围内收发天线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辐射体贴设于所述外表面,所述馈电体贴设于所述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弧形部内,所述馈电体贴设于所述弧形部的内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贴设于所述弧形部的内表面,所述馈电体设于所述辐射体背离所述弧形部的内表面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绝缘介质层,所述馈电体、所述绝缘介质层与所述辐射体层叠设置,以使所述馈电体与所述辐射体之间耦合馈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馈电体背离所述辐射体的一侧,以使所述馈电体与所述辐射体相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电路板及射频模块,所述主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射频模块包括射频芯片及匹配电路,所述射频芯片电连接所述主电路板,以产生所述激励信号,所述射频芯片通过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所述馈电体,以将所述激励信号馈入所述馈电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块设于所述主电路板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馈电体设于同一表面上,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弧形部共形,所述匹配电路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射频芯片,以将所述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馈电体。
10.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辐射单元,所述多个辐射单元呈一维直线阵或矩阵排列;所述馈电体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馈电单元,每个所述馈电单元在所述弧形部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弧形部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每个所述辐射单元通过一个所述馈电单元接收所述激励信号。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电池盖、中框及透光盖板,所述透光盖板盖合于所述中框一侧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电池盖与盖合于所述中框另一侧以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射频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具有四个边框,所述电池盖包括背部、四个侧弧部及四个过渡弧部,所述背部与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所述四个侧弧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背部的四个边和所述中框的四个边框之间;所述四个过渡弧部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侧弧部之间;所述至少一个弧形部包括所述四个侧弧部和所述四个过渡弧部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辐射体与所述中框相耦合,以激发所述中框辐射天线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板为曲面透光盖板,所述弧形部为所述透光盖板上具有曲面的部分,所述辐射体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的材质为绝缘材质。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相互对称设置;
第一毫米波模组,包括第一辐射阵列和第一馈电阵列,所述第一辐射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并与所述第一弧形部共形,所述第一馈电阵列与所述第一辐射阵列耦合,用于激发所述第一辐射阵列在第一方向范围内收发毫米波信号;及
第二毫米波模组,包括第二辐射阵列和第二馈电阵列,所述第二辐射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部,并与所述第二弧形部共形,所述第二馈电阵列与所述第二辐射阵列耦合,用于激发所述第二辐射阵列在第二方向范围内收发毫米波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毫米波模组还包括第一射频模块,所述第一射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阵列,所述第一射频模块用于产生第一激励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馈电阵列将所述第一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辐射阵列;所述第二毫米波模组包括第二射频模块,所述第二射频模块用于产生第二激励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馈电阵列将所述第二激励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辐射阵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与所述第一馈电阵列设于同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与所述第一弧形部共形;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与所述第二馈电阵列设于同一表面,且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与所述第二弧形部共形。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电路板、第一柔性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射频模块设于所述主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射频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阵列;所述第二射频模块设于所述主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射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馈电阵列。
CN201910277977.0A 2019-04-08 2019-04-08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034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7977.0A CN110034374B (zh) 2019-04-08 2019-04-08 电子设备
PCT/CN2020/081912 WO2020207275A1 (zh) 2019-04-08 2020-03-28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7977.0A CN110034374B (zh) 2019-04-08 2019-04-08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374A true CN110034374A (zh) 2019-07-19
CN110034374B CN110034374B (zh) 2022-05-17

Family

ID=67237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7977.0A Active CN110034374B (zh) 2019-04-08 2019-04-0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4374B (zh)
WO (1) WO2020207275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380A (zh) * 2019-04-30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76557A (zh) * 2019-09-23 2020-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天线辐射体的制备方法
CN111244605A (zh) * 2020-01-16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40218A (zh) * 2020-06-29 2020-10-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207275A1 (zh) * 2019-04-08 2020-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207276A1 (zh) * 2019-04-08 2020-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310658A (zh) * 2019-07-25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310652A (zh) * 2019-07-3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1065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10653A (zh) * 2019-07-3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1082968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52343A (zh) * 2021-01-25 2021-06-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68267A (zh) * 2021-02-01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022160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070907A (zh) * 2020-07-30 2022-02-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镜头装饰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117521A (zh) * 2022-06-23 2022-09-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弧形电池及用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9960B (zh) * 2020-11-30 2023-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38679A (zh) * 2020-12-24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电子设备、穿戴设备以及无线耳机
CN112995374B (zh) * 2021-02-09 2023-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7968A (zh) * 2003-06-30 2005-02-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天线结构和通信装置
US20170294705A1 (en) * 2016-04-11 2017-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olarization-agile phased-array antenna
US20180108995A1 (en) * 2016-05-18 2018-04-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 on a multifunction platform
CN108288760A (zh) * 2017-01-10 2018-07-17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包含其的穿戴式电子装置
CN108376828A (zh) * 2018-01-25 2018-08-07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8990339A (zh) * 2018-07-27 2018-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066068A (zh) * 2018-07-24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149069A (zh) * 2018-08-12 2019-01-04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Aog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US20190089052A1 (en) * 2017-09-18 2019-03-21 Apple Inc. Antenna Arrays with Etched Substra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7523A (zh) * 2014-01-20 2016-08-31 旭硝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无线装置
CN204424446U (zh) * 2015-01-28 2015-06-24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和采用所述天线模组的移动终端设备
RU2629534C1 (ru) * 2016-04-11 2017-08-29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Фазированная антенная решетка с адаптируемой поляризацией
CN206480754U (zh) * 2017-01-24 2017-09-08 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全金属背盖手机的可覆盖lte高频段的天线
CN108539373B (zh) * 2018-04-02 2020-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34374B (zh) * 2019-04-08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7968A (zh) * 2003-06-30 2005-02-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天线结构和通信装置
US20170294705A1 (en) * 2016-04-11 2017-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olarization-agile phased-array antenna
US20180108995A1 (en) * 2016-05-18 2018-04-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 on a multifunction platform
CN108288760A (zh) * 2017-01-10 2018-07-17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包含其的穿戴式电子装置
US20190089052A1 (en) * 2017-09-18 2019-03-21 Apple Inc. Antenna Arrays with Etched Substrates
CN108376828A (zh) * 2018-01-25 2018-08-07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9066068A (zh) * 2018-07-24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90339A (zh) * 2018-07-27 2018-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149069A (zh) * 2018-08-12 2019-01-04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Aog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宗宁: ""有源天线及连续微带共形天线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7275A1 (zh) * 2019-04-08 2020-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207276A1 (zh) * 2019-04-08 2020-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034380A (zh) * 2019-04-30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034380B (zh) * 2019-04-30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10658B (zh) * 2019-07-25 2023-04-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310658A (zh) * 2019-07-25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310652A (zh) * 2019-07-3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1065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10653A (zh) * 2019-07-3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10655B (zh) * 2019-07-31 2022-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10653B (zh) * 2019-07-31 2023-04-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76557B (zh) * 2019-09-23 2021-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1057557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天线辐射体的制备方法
CN110676557A (zh) * 2019-09-23 2020-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天线辐射体的制备方法
WO2021082968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244605A (zh) * 2020-01-16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44605B (zh) * 2020-01-16 2021-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40218A (zh) * 2020-06-29 2020-10-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022160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070907A (zh) * 2020-07-30 2022-02-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镜头装饰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070907B (zh) * 2020-07-30 2024-03-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镜头装饰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952343A (zh) * 2021-01-25 2021-06-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52343B (zh) * 2021-01-25 2023-1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68267A (zh) * 2021-02-01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68267B (zh) * 2021-02-01 2023-07-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117521A (zh) * 2022-06-23 2022-09-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弧形电池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374B (zh) 2022-05-17
WO2020207275A1 (zh)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4374A (zh) 电子设备
EP2493009B1 (en) Mobile terminal
CN110048224A (zh)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1257093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768006A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3947039A (zh) 具有折叠单极和环路模式的天线
CN111799545B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3904417A (zh) 移动装置
US1164105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80331430A1 (en) Antenna assembl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mote control having the same
WO2023206842A1 (zh) 无线通信结构、显示面板和无线通信装置
KR101870760B1 (ko)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CN112542699A (zh) 集成毫米波天线模块
TWI779577B (zh) 天線模組及電子設備
CN112821050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969304B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JP2019506790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端末
EP3425731B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remote control having same
CN11438900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7060051A (zh) 天线馈入耦合模块及电子装置
TWM463428U (zh) 無線收發模組(二)
CN209496992U (zh) 终端
CN112448136A (zh) 天线及移动终端
JP2000315905A (ja)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カード型無線端末
CN111370843A (zh) 透波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