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1943A - 光收发器 - Google Patents

光收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1943A
CN110031943A CN201910022674.4A CN201910022674A CN110031943A CN 110031943 A CN110031943 A CN 110031943A CN 201910022674 A CN201910022674 A CN 201910022674A CN 110031943 A CN110031943 A CN 110031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lock
slit
optical transceiv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26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1943B (zh
Inventor
竹内裕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385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2492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31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1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1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1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G02B6/4261Packages with mounting structures to be pluggable or detachable, e.g. having latches or r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7Connectors fixed to housings, casing, frames or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光收发器,该光收发器沿第一方向相对于保持架插入和拔出。该光收发器包括:滑动件,其具有狭缝,狭缝包括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斜面;壳体,其支撑滑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以及锁扣,其具有轴部,轴部相对于突起部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并且轴部在狭缝中滑动,突起部与保持架接合并且沿第二方向从锁扣的表面突出。壳体具有一对凸部,该对凸部与锁扣的在突起部和轴部之间的区域的两个表面彼此接触,并且壳体的该对凸部支撑锁扣滑动。

Description

光收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收发器。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14-120481描述了一种涉及作为光收发器的数据通信模块的技术。该数据通信模块包括:长方体壳体,其沿插入方向延伸到保持架中;T形曲柄,其在曲柄枢轴处连接至壳体;以及致动器手柄,其在腕部枢轴处连接至曲柄。曲柄和致动器手柄构成解锁机构,解锁机构释放数据通信模块和保持架之间的接合。当用户在数据通信模块插入保持架的状态下拉动致动器手柄时,致动器手柄相对于壳体滑动,并且曲柄旋转。随着该旋转,设置在曲柄末端处的销被抬起,并且数据通信模块和保持架之间的接合被释放。
在装入到主机系统的保持架中且从主机系统的保持架中拔出的光收发器中,光学连接器从光收发器的后表面(与保持架相反的表面)延伸。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14-120481中描述的数据通信模块中,当用户拉动致动器手柄时,致动器手柄或曲柄与光学连接器干涉。此外,当在数据通信模块中拉动致动器手柄时,曲柄在壳体外部旋转,并且由此,存在难以在有限空间中使用光收发器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光收发器,该光收发器沿第一方向相对于保持架插入和拔出。该光收发器包括:滑动件,其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斜面;壳体,其支撑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以及锁扣,其具有突起部和轴部,所述轴部相对于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即,所述轴部与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所述轴部在所述狭缝中滑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接合并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锁扣的表面突出。所述壳体具有一对凸部,所述一对凸部与所述锁扣的在所述突起部和所述轴部之间的区域的两个表面彼此接触,并且所述壳体的所述一对凸部支撑所述锁扣滑动。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并阅读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前述和其它目的、方面以及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收发器装入和拔出结构1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光收发器2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是当从上方倾斜观看时光收发器2的视图;
图3是示出光收发器2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是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光收发器2的视图;
图4是示出附接到主体21的盖51的放大透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滑动件22相对于壳体20移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A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而图5B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
图6A和图6B是示出滑动件22和拉动件23的外观的透视图,图6A是当从上方倾斜观看时滑动件22和拉动件23的透视图,而图6B是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滑动件22和拉动件23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主体21的底表面21d的后端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滑动件22的底板22g布置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8A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而图8B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
图9是示出盖51的外观的透视图,并示出了盖51的面向主体21侧的表面的形状;
图10是示出容纳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与盖51之间的其它构件的视图,并且是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拆下盖51的底表面21d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容纳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与盖51之间的其它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锁扣24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2A示出了当从上方倾斜观看时锁扣24的外观,而图12B示出了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锁扣24的外观;
图13是示出锁扣24和狭缝部件26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切开透视图;
图14是示出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的视图,并且是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拆下盖51的底表面21d的透视图;
图15是示出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的切开透视图;
图16是示出锁扣24的突起部24b与形成在保持架主体41的锁扣机构201中的开口的边缘201a接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锁扣24的摆动运动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以及方向A2截取的锁扣24和狭缝部件26的截面;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型例的锁扣24A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锁扣24A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
图20是示出锁扣24A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型例的锁扣24B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
图22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型例的锁扣24B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
图23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型例的锁扣24B的摆动运动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以及方向A2截取的锁扣24B和狭缝部件26的截面;
图24是根据第三变型例的光收发器2A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并且是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拆下盖51的底表面21d的透视图;
图25是根据第三变型例的光收发器2A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并且是拆下盖51的光收发器2A的仰视图;
图26A和图26B是示出根据第三变型例的光收发器2A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6A是沿图25的线XXVIa-XXVIa截取的剖视图,图26B是沿图25的线XXVIb-XXVIb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26A和图26B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
图27A和图27B是示出根据第三变型例的光收发器2A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7A和图27B是示出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7A示出了与图26A相同的截面,而图27B示出了与图26B相同的截面;
图28A和图28B是示出根据第四变型例的狭缝部件26A及其周围结构的剖视图,图28A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并且图28B示出了滑动件22的位置与图28A相比稍微变化的状态;
图29是示出根据第五变型例的锁扣24D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
图30是示出根据第五变型例的锁扣24D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并且
图31是示出根据第五变型例的锁扣24D的摆动运动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以及方向A2截取的锁扣24D和狭缝部件26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将通过列举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容来给出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收发器是装入主机系统的保持架并从主机系统的保持架拔出的光收发器,并且该光收发器包括:滑动件,其具有狭缝,狭缝包括相对于第一方向(其为装入和拔出方向)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倾斜的部分;壳体,其将滑动件支撑成能沿第一方向移动;锁扣,其具有突起部和轴部,突起部沿第二方向突起并与保持架接合,并且轴部相对于突起部在第一方向上对准并在狭缝中移动。壳体具有一对凸部,该对凸部设置在锁扣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该对凸部中的每个凸部在突起部与轴部之间与锁扣接触,以便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撑锁扣。
在该光收发器中,当在光收发器装入主机系统的保持架中的状态下滑动件向后移动时,滑动件的狭缝也向后移动,并且由此,锁扣的轴部向光收发器的外侧(保持架侧)移动。由于锁扣被壳体的一对凸部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撑,因此当锁扣的轴部朝向保持架侧移动时,锁扣的突起部向与保持架侧相反的一侧移动。结果,锁扣的突起部与保持架之间的接合被释放。根据这种机构,仅通过滑动件的直线移动和锁扣的摆动就可以释放与保持架的接合,并且不需要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14-120481中那样的大曲柄。因此,可以抑制与光学连接器的干涉,并且即使在有限空间中也可以使用光收发器。
壳体可以包括第一部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件(第二部分),第一部件包括一对凸部中的定位在的保持架侧的一个凸部,第二部件包括另一凸部,并且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彼此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壳体时,通过将锁扣夹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容易地使该一对凸部与锁扣的两侧接触。
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布置有至少包括滑动件的狭缝的部分。结果,可以用第一部件覆盖能移动的该部分,并且可以防止光收发器外部的结构体(保持架等)卡住该部分。因此,可以减少滑动件的脱离和异常运行。
壳体还可以包括另一狭缝,该另一狭缝包括相对于第一方向沿第二方向倾斜的部分,锁扣还可以包括另一轴部,该另一轴部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同所述一对凸部接触的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并且在另一狭缝内移动,并且可以通过使形成在第一部件中的凹部和形成在第二部件中的凹部结合来形成该另一狭缝。以这种方式,可以使锁扣的摆动运动更稳定,这是由于壳体具有另一狭缝并且锁扣具有在该另一狭缝中移动的另一轴部。此外,当组装壳体时,该另一轴部可以容易地容纳在另一狭缝中,这是由于第一部件的凹部和第二部件的凹部彼此结合以形成另一狭缝。
上述光收发器还可以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将滑动件从滑动件的释放锁扣的突起部与保持架之间的接合的位置朝向滑动件的突起部与保持架接合的位置偏压。结果,可以防止锁扣的突起部与保持架之间的接合被无意地释放。
锁扣可以具有形成在与保持架相反的表面上的凹部,并且该凹部可以容纳所述一对凸部中的位于保持架侧的相反侧的凸部,并且该凹部的内表面可以与该凸部接触。结果,限制了锁扣相对于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过度移动,并且锁扣可以稳定地保持在预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方向上,凹部与凸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该间隙可以限定锁扣在第一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结果,可以使锁扣稳定地保持在预定的可移动范围内。作为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凹部在轴部侧的边缘和凸部可以彼此接触,并且锁扣可以围绕凹部的该边缘摆动。结果,可以限制锁扣向轴部的相反侧(即,朝向突起部)的移动。
壳体还可以包括另一狭缝,另一狭缝包括相对于第一方向沿第二方向倾斜的部分,并且锁扣还可以包括另一轴部,该另一轴部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同所述一对凸部接触的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并且在另一狭缝内移动。结果,可以进一步稳定锁扣的摆动运动。
狭缝还可以具有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的部分的远端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结果,当滑动件的移动较小时,锁扣不会摆动,从而可以抑制光收发器和保持架之间的接合被无意地释放。
狭缝可以是弯曲的,并且狭缝的曲率中心可以位于与保持架侧相反的一侧。结果,锁扣的摆动中心变得更容易相对于锁扣定位在保持架的相反侧,并且突起部的移动方向可以设定为当释放接合时倾斜地远离保持架的方向。因此,当释放接合时可以减小突起部与保持架之间的卡阻。
在锁扣中,与一对凸部接触的部分的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可以随着接近突起部而逐渐增大。结果,锁扣的摆动中心变得更容易相对于锁扣定位在保持架的相反侧,并且突起部的移动方向可以设定为当释放接合时倾斜地远离保持架的方向。因此,当释放接合时可以减小突起部与保持架之间的卡阻。
一对凸部的与锁扣接触的表面可以是在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截取的截面中弯曲的曲面。因此,可以使锁扣的摆动运动更平滑。
[本发明实施例的细节描述]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具有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围以及对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同内容的全部改变和修改。在附图的描述中,彼此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或符号将指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且不重复进行解释。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装入和拔出结构1的构造的透视图。如图所示,光收发器装入和拔出结构1包括光收发器2和设置在主机3中的保持架4。主机3具有印刷电路板31,并且印刷电路板31的安装表面31a上安装有大量电子元件。保持架4也安装在安装表面31a上。保持架4具有沿装入和拔出方向(第一方向)A1延伸的保持架主体41。保持架主体41的垂直于装入和拔出方向的截面形状例如为矩形。保持架主体41具有用于容纳光收发器2的空间。此外,保持架主体41在该空间的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的一端处具有开口42。开口42位于印刷电路板31的边缘处并且面向印刷电路板31的外侧。保持架4例如由金属制成。
光收发器2符合SFP标准并且实施全双工双向光通信。光收发器2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通过开口42装入保持架4的保持架主体41中并从保持架4的保持架主体41拔出。图2和图3是示出光收发器2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当从上方倾斜观看时光收发器2的透视图,并且图3是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光收发器2的透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光收发器2包括壳体20、滑动件22和拉动件23。顺便提及,图2和图3不仅示出了装入和拔出方向A1,还示出了与装入和拔出方向A1交叉(例如,垂直)的方向A2(第二方向),以及与装入和拔出方向A1和方向A2交叉(例如,垂直)的方向A3。
壳体20包括主体21和盖51。主体2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部件。主体21是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延伸的细长金属部件。主体21的垂直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的截面形状例如为矩形。主体21具有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延伸的一对侧表面21a和21b、顶表面21c以及底表面21d。此外,主体21在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的一端处容纳有一对光学插座211和212,该对光学插座211和212联接至设置在光纤的远端处的光学连接器。此外,主体21在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的另一端处容纳有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连接至设置在保持架4内部的电连接器。在下文的描述中,朝向光收发器2的电连接器侧的一端的方向将被称为前侧,并且朝向光学插座211和212侧的一端的方向将被称为后侧。
图4是示出附接到主体21的盖51的放大透视图。盖5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部件。如图4所示,盖51通过螺钉52和53固定至主体21的底表面21d。盖51为沿底表面21d延伸的板状部件,并且覆盖底表面21d的定位在光学插座211和212的正下方的部分(换言之,底表面21d的后端附近的部分)。盖51例如是由锌压铸件制成。
滑动件22是附接到壳体20的部件,并且相对于壳体20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移动。滑动件22主要由金属制成并且设置在壳体20的后端附近的位置处。滑动件22围绕壳体20的主体21的矩形截面中的三个边(图3所示的侧表面21a和21b、底表面21d中的每个的一部分)。例如通过使板状部件弯曲来形成滑动件22。滑动件22在底表面21d上的部分布置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
拉动件23是连接至滑动件22的大致U形部件。拉动件23由比壳体20和滑动件22更软的材料(例如,挠性树脂)制成。当大致U形拉动件23和滑动件22彼此联接时,它们构成环形结构。作业者可以将手指插入该环形结构中以沿拔出方向拉拔拉动件23。顺便提及,通过作业者的夹紧等沿拔出方向可以拔出拉动件23就足够了,并且拉动件23的形状不限于大致U形。
图5A和图5B是示出滑动件22相对于壳体20移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A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并且图5B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即,沿拔出方向拔出拉动件23的状态)。当沿拔出方向拔出拉动件23时,施加于拉动件23的力被传递给滑动件22。结果,滑动件22相对于壳体20向后移动。当拔拉动件23的力消失时,滑动件22通过将在后文中描述的弹性部件的作用相对于壳体20自动地向前移动,并且返回到初始位置。
图6A和图6B是示出滑动件22和拉动件23的外观的透视图,图6A是当从上方倾斜观看时滑动件22和拉动件23的透视图,并且图6B是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滑动件22和拉动件23的透视图。滑动件22具有一对侧板22a和22b以及将这些侧板22a和22b彼此连接起来的底板22g。侧板22a和22b分别位于壳体20的主体21的侧表面21a和21b上,并且分别沿侧表面21a和21b延伸。壳体20的主体21具有一对引导件21t(见图5A和图5B,图中仅示出一个引导件21t),该对引导件21t沿方向A1延伸并向外突出(沿方向A3),并且侧板22a和22b中的每一个在底板22g的相反侧的一端与引导件21t接触并且沿着引导件21t在方向A1上滑动。结果,抑制了移动期间滑动件22的倾斜。底板22g位于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上并且沿底表面21d延伸。如上所述,底板22g布置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与盖51之间。
底板22g中形成有多个开口(孔)22c至22f和22h。这些开口22c至22f和22h形成为以装入和拔出方向A1作为纵向。开口22c和开口22d沿与装入和拔出方向A1交叉的方向A3排列,并且位于底板22g的沿方向A3的两端处。开口22e和开口22f沿方向A3排列,并且在方向A3上位于开口22c与开口22d之间。开口22h形成在开口22e与开口22f之间,并且在底板22g的沿方向A3的大致中央处。
图7是示出主体21的底表面21d的后端附近的放大透视图。如图7所示,一对钩形突起部21e和21f从底表面21d突起。突起部21e和21f沿方向A3排列,并且在突起部21e和21f之间具有间隔。突起部21e布置在将底表面21d的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的中心轴线夹置在中间的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中,并且突起部21f布置在另一个区域中。此外,底表面21d上设置有具有半圆柱状表面的凸部21g至21j。凸部21g和21h中每一个沿方向A3延伸。凸部21g和21h布置在底表面21d的所述中心轴线上,并且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排列,使得凸部21h相对于凸部21g位于前方。在凸部21h的更前方形成有凹部21r。凸部21h形成为覆盖凹部21r的后端的边缘。凸部21i和21j中的每一个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延伸。凸部21i和21j分别布置在将底表面21d的中心轴线夹置在中间的两侧,并且沿方向A3排列。此外,主体21设置有一对壁21v和21w,该对壁21v和21w是形成在底表面21d上的台阶的侧表面。壁21v和21w沿方向A3排列,并且壁21v和21w的法线沿方向A1延伸。壁21v和21w沿方向A2从底表面21d突出。
图8A和图8B是示出滑动件22的底板22g布置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8A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并且图8B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如这些附图所示,底表面21d上的突起部21e和21f分别装入并接合到滑动件22的开口22c和22d。结果,可调节滑动件22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的移动范围(主要为后侧),并且限制滑动件22沿方向A3的移动。根据开口22c和22d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的长度,确定滑动件22沿相同方向的移动范围。此外,图7所示的底表面21d上的凸部21g、21i和21j与滑动件22的底板22g接触。底板22g在与凸部21g、21i和21j接触的同时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滑动。顺便提及,底表面21d上的凸部21h不被底板22g覆盖并且从底板22g露出。如图8A所示,当滑动件22向前移动时,滑动件22的底板22g的在方向A1上的前端与壁21v和21w接触。结果,限制了滑动件22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朝向前侧的移动范围。根据使滑动件22与壁21v和21w(其中壁21v和21w为形成在底表面21d上的台阶的侧表面)接触的这种结构,与使用突起部21e和21f限制滑动件22的情况相比,当施加大的力时变形的风险较低,并且可以减小滑动件22的卡阻。
图9是示出盖51的外观的透视图,并示出了盖51的面向主体21侧的表面的形状。如图9所示,盖51设置有凸部51a至51d。凸部51a至51c具有半圆柱状表面。凸部51d具有面向主体21的顶表面以及面向后侧的侧表面。此外,顶表面与侧表面之间的边界(边缘)被倒圆以形成弯曲部。凸部51a和51d中每一个沿方向A3延伸。凸部51a和51d布置在盖51的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的中心轴线上,并且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排列,使得凸部51d相对于凸部51g位于前方。凸部51a和51d分别面向上述主体21的凸部21g和21h(见图7)。凸部51a和51d相对于凸部21g和21h位于保持架主体41侧。凸部51b和51c中的每一个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延伸。凸部51b和51c分别布置在将盖51的中心轴线夹置在中间的两侧,并且沿方向A3排列。凸部51b和51c分别面向上述主体21的凸部21i和21j(见图7)。凸部51a至51c与滑动件22的底板22g接触。底板22g在与凸部51a至51c接触的同时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滑动。滑动件22的底板22g被夹置在主体21的凸部21g、21i和21j中的每一个与盖51的凸部51a至51c中对应的一个之间。结果,限制了滑动件22在与装入和拔出方向A1和方向A3两者交叉的方向A2上的移动。即,夹置在壳体20的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与盖51之间的滑动件22被壳体20支撑,从而能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移动。
以这种方式,滑动件22被夹置在盖51与壳体20之间。因此,与不设置盖且滑动件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构造相比,即使在向滑动件22施加过大的力时,也可以防止滑动件22与壳体20脱离。因此,不必提供用于防止脱离和掉落的各种结构,对于没有设置盖并且滑动件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构造而言这些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地说,在滑动件因滑动件夹住壳体而被支撑的系统中,滑动件移动时的滑动阻力趋于变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滑动件22由盖51支撑,因此可以减小滑动件22移动时的滑动阻力。此外,可以使诸如滑动件22等可移动部分在壳体20外部运行(动作)。因此,与例如可移动部分位于壳体20内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用于从外部访问壳体20内部的可移动部分的机构。因此,可以使光收发器2小型化。
壳体20和盖51在具有半圆柱状表面的凸状形状(凸部21g、21i和21j以及凸部51a至51c)处与滑动件22接触。结果,壳体20和盖51几乎不受来自滑动件22的弯曲应力的影响,并且在滑动时不容易受滑动件22的形状(边缘等)影响。因此,滑动件22可以相对于壳体20和盖51平滑地滑动。此外,容易提高精度,并且由此,即使在底板22g沿方向A1的尺寸较短时也可以稳定运行,这有助于进一步使光收发器2小型化。
本实施例的滑动件22可以通过诸如金属板加工(弯曲和冲压)等简单步骤制造。因此,可以以高尺寸精度容易地制造滑动件22。此外,在组装时,仅通过将滑动件22放置在主体21上并将盖51拧到主体21上,就可以容易地进行组装。此外,在组装时不需要使滑动件22变形(打开等),并且由此,由组装引起的滑动件22的无意变形的风险低。
图10和图11是示出容纳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与盖51之间的其它构件的视图。图10是从下方倾斜观察时拆下盖51的底表面21d的透视图,并且图11是分解透视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2还包括锁扣24和弹性部件25。此外,滑动件22还包括由锌压铸件制成的狭缝部件26。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22的狭缝部件26和其它部分(底板22g等)形成为单独主体,但也可以彼此固定以一体化,或者可以使用相同材料一体模制。
狭缝部件26具有狭缝26a。狭缝26a是沿方向A3穿透狭缝部件26的细长开口,并且狭缝26a的延伸方向包括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沿方向A2倾斜的部分。该倾斜的方向随着接近光收发器2的前端而接近保持架主体41。狭缝部件26配合在形成于滑动件22的底板22g中的大致矩形开口22h(见图6A、图6B、图8A和图8B)中,并且与滑动件22一起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移动。如图7所示,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上形成有引导狭缝部件26的浅的凹槽21x。凹槽21x的平面形状例如是大致矩形形状。凹槽21x沿着装入和拔出方向A1延伸,并且在底表面21d的沿方向A3的中央部分中形成在凸部21g和凸部21h之间。此外,如图9所示,在盖51中还形成有用于引导狭缝部件26的浅的凹槽51f。凹槽51f在面向凹槽21x的同时沿着装入和拔出方向A1延伸,并且在盖51的沿方向A3的中央部分中形成在凸部51a和凸部51d之间。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锁扣24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2A示出了当从上方倾斜观看时锁扣24的外观,并且图12B示出了当从下方倾斜观看时锁扣24的外观。如这些图所示,锁扣24具有设置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的后端部的摆动轴24a和设置在前端部的突起部24b,并且以拔出方向A1作为纵向。摆动轴24a和突起部24b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并排布置。摆动轴24a是沿方向A3延伸的柱状部分。突起部24b沿方向A2朝向与主体21相反的一侧(即,图1所示的保持架主体41侧)突起。当光收发器2装入到保持架4中时,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接合。此外,锁扣24具有下表面24c和上表面24d。下表面24c面向盖51,并且上表面24d面向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下表面24c和上表面24d是平坦的并且与方向A2交叉。下表面24c和上表面24d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方向上设置在摆动轴24a与突出部24b之间。
图13是示出锁扣24和狭缝部件26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切开透视图。如图13所示,锁扣24的摆动轴24a配合在狭缝部件26的狭缝26a中,并沿狭缝26a的延伸方向在狭缝26a内移动。盖51的凸部51d和形成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上的凸部21h构成本实施例中的一对凸部,并且位于锁扣24在方向A2上的两侧。锁扣24的下表面24c与盖51的凸部51d接触。锁扣24的上表面24d与形成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上的凸部21h接触。结果,一对凸部51d和21h在沿着装入和拔出方向A1和方向A2的假想平面内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锁扣24。图13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此时,锁扣24的突起部24b下降以与保持架主体41接合。
锁扣24的与一对凸部51d和21h接触的部分(即,夹置在下表面24c与上表面24d之间的部分)的在方向A2上的宽度Wa随着接近突起部24b而逐渐增大。换言之,上表面24d相对于下表面24c略微倾斜。此外,一对凸部51d和21h的与锁扣24接触的表面是在沿着装入和拔出方向A1和方向A2截取的截面中弯曲的曲面。
图14和图15是示出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的视图。图14是从下方倾斜观察时拆下盖51的底表面21d的透视图,并且图15是切开透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当滑动件22向后移动时,狭缝部件26也向后移动,并且由此,摆动轴24a在狭缝26a内相对移动。由于狭缝26a的延伸方向包括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沿方向A2倾斜的部分,因此摆动轴24a向下(向保持架主体41侧)移动。此时,由于在方向A2上的移动受到锁扣24的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的中央部分附近的一对凸部51d和21h的限制,因此突起部24b被抬起。即,突起部24b朝向主体21的底表面21d移动,并且容纳在形成于底表面21d中的凹部21r中。结果,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狭缝部件26和滑动件22形成为单独主体。因此,当滑动件22推动和拉动容纳在开口22h中的狭缝部件26时,锁扣24间接地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滑动件22不直接移动锁扣24,因此锁扣运行几乎不受滑动件22的姿态(倾斜等)的影响。
这里,将再次参考图10和图11。弹性部件25布置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和盖51之间,并且缠绕在从底表面21d突起以限制移动的突起部21e和21f上。弹性部件25向前推动狭缝部件26的后端部,并且将滑动件22从滑动件22的释放锁扣24的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的位置朝向滑动件22的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接合的位置偏压。如上所述,当拉动拉动件23的力消失时,滑动件22自动向前移动并返回到初始位置。本实施例的弹性部件25具有诸如所谓的扭转弹簧等形状,并且具有一对卷绕部25a以及从各个卷绕部25a沿相反方向突出的一对端部25b。突起部21e和21f中的每一个插入穿过一对卷绕部25a中的对应的一个。一对端部25b与狭缝部件26的后端部接触,并向前偏压狭缝部件26。
将描述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光收发器2获得的操作效果。如上所述,当用户在光收发器2装入到主机系统的保持架主体41中的状态下向后拉动拉动件23时,滑动件22在光收发器2中随着用户的拉动而向后移动。此时,滑动件22的狭缝26a也向后移动,并且由此,锁扣24的摆动轴24a向光收发器2的外侧(保持架主体41侧)移动。锁扣24由壳体20的一对凸部21h和51d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当锁扣24的摆动轴24a移动到保持架主体41侧时,锁扣24的突起部24b移动到与保持架主体41侧相反的一侧(见图14和图15)。结果,锁扣24的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释放。根据这种机构,仅通过滑动件22的直线移动和锁扣24的摆动就可以释放与保持架主体41的接合,并且不需要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14-120481中那样的大曲柄。因此,可以抑制与光学连接器的干涉,并且即使在有限空间中也可以使用光收发器。
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壳体20可以包括盖51和主体21,盖51包括一对凸部21h和51d中位于保持架主体41侧的一个凸部51d,主体21包括另一凸部21h,并且主体21和盖51可以彼此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壳体20时,通过将锁扣24夹置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可以容易地使该对凸部21h和51d与锁扣24的两侧接触。
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主体21与盖51之间可以布置有至少滑动件22的包括狭缝26a的部分(狭缝部件26和底板22g)。结果,可以用盖51覆盖能移动的狭缝部件26和底板22g,并且可以防止光收发器2外部的结构体(保持架主体41等)卡住光收发器2。因此,可以减少滑动件22的脱离和异常运行。
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光收发器2还可以包括弹性部件25,并且弹性部件25可以将滑动件22从滑动件22的释放锁扣24的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的位置朝向滑动件22的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接合的位置偏压。结果,可以防止锁扣24的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无意地释放。
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一对凸部21h和51d的与锁扣24接触的表面可以是在沿着装入和拔出方向A1和方向A2截取的截面中弯曲的曲面。因此,可以使锁扣24的摆动运动更平滑。
这里,将描述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2获得的另一操作效果。图16是示出锁扣24的突起部24b与形成在保持架主体41的锁扣机构201中的开口的边缘201a接合的状态的剖视图。如果当该接合被释放时突起部24b如图中箭头B所示倾斜地向后侧抬起,则存在突起部24b的后端部卡在边缘201a上而突起部24b不能平滑地抬起的风险。因此,存在光收发器2不能从保持架主体41移除的风险。
图1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锁扣24的摆动运动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以及方向A2截取的锁扣24和狭缝部件26的剖视图。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狭缝26a的中心轴线是弯曲的,并且中心轴线的曲率中心位于保持架主体41侧(即,盖51侧)的相反侧(主体21侧)。因此,狭缝26a的弯曲变为朝向保持架主体41的凸出。另外,如上文所述,锁扣24的与一对凸部51d和21h接触的部分的在方向A2上的宽度Wa随着接近突起部24b而逐渐增大。此外,锁扣24没有固定到主体21和盖51,而是仅由一对凸部51d和21h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这种构造中,本实施例的锁扣24的摆动中心是图中的点C。点C位于锁扣24的外部,并且相对于锁扣24位于保持架主体41的相反侧。在这种构造中,当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释放时,摆动轴24a在以点C为中心的弧C1上移动,并且突起部24b在以点C为中心的弧C2上移动。因此,突起部24b沿相对于方向A2向前侧而不是向后侧倾斜的方向移动。以这种方式,当释放接合时,突起部24b的移动方向变成倾斜地远离保持架主体41的方向,并且由此,可以防止在释放接合时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卡阻,并且可以降低光收发器2未从保持架主体41移除的风险。
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狭缝26a可以是弯曲的,并且狭缝26a的曲率中心可以位于与保持架主体41侧相反的一侧。结果,锁扣24的摆动中心(点C)变得更容易相对于锁扣24定位在保持架主体41的相反侧上,并且突起部24b的移动方向可以设定为当释放接合时倾斜地远离保持架主体41的方向。因此,当释放接合时可以减少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卡阻。
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锁扣24的宽度Wa随着接近突起部24b而逐渐增大。结果,锁扣24的摆动中心(点C)变得更容易相对于锁扣24定位在保持架主体41的相反侧上,并且突起部24b的移动方向可以设定为当释放接合时倾斜地远离保持架主体41的方向。因此,当释放接合时可以减小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卡阻。
(第一变型例)
图18是示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的锁扣24A的外观的透视图。如图18所示,本变型例的锁扣24A具有凹部24e而不是上述实施例的平坦的上表面24d。凹部24e形成在下表面24c的相反侧的表面(即,保持架主体41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凹部24e沿着方向A3延伸。锁扣24A的其它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的锁扣24的构造相似。
图19和图20是示出锁扣24A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9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即,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接合的状态),并且图20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即,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的状态)。如这些附图所示,凹部24e容纳一对凸部21h和51d中的位于保持架主体41侧的相反侧的凸部21h,并且凹部24e的内表面与凸部21h接触。凹部24e的内表面在沿着装入和拔出方向A1和方向A2截取的截面中的形状是椭圆的一部分,该椭圆的长轴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倾斜。即,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在凹部24e与凸部21h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限定了锁扣24A相对于壳体20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的可移动范围。
如在本变型例中那样,锁扣24A可以具有形成在保持架主体41的相反侧的表面上的凹部24e,凹部24e可以容纳凸部21h并且凹部24e的内表面与凸部21h接触。结果,限制了锁扣24A相对于壳体20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的过度移动,并且锁扣24A可以稳定地保持在预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凹部24e与凸部21h之间的间隙可以限定锁扣24A在该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因此,锁扣24A可以稳定地保持在预定可移动范围内。
(第二变型例)
图21和图22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型例的锁扣24B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1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即,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接合的状态),并且图22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即,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的状态)。本变型例的锁扣24B具有凹部24f而不是上述实施例的平坦的上表面24d,这与根据第一变型例的锁扣24A相似。凹部24f形成在下表面24c的相反侧的表面(即,保持架主体41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凹部24f沿着方向A3延伸。锁扣24B的其它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的锁扣24的构造相似。
然而,本变型例的凹部24f的截面形状不同于第一变型例的凹部24e的截面形状。即,凹部24f的内表面的在沿着装入和拔出方向A1和方向A2截取的截面中的形状包括平坦部24j和24k和弯曲部24i。平坦部24j从凹部24f的后端的边缘沿方向A2朝向下表面24c延伸。平坦部24k从凹部24f的前端的边缘沿相对于方向A2倾斜的方向朝向下表面24c延伸。弯曲部24i具有诸如半圆筒的内表面等形状,并且将平坦部24j和平坦部24k彼此连接。
本实施例的主体21具有凸部21k而不是上述实施例的凸部21h。凸部21k设置在与凸部21h相同的位置,并且以与凸部21h相同的方式沿方向A3延伸。然而,凸部21k的在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和方向A2截取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不是凸部21h那样的半圆柱形形状,而是具有配合到上述凹部24f的形状。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变型例的锁扣24B的摆动运动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以及方向A2截取的锁扣24B和狭缝部件26的剖视图。如图23所示,锁扣24B在凹部24f的内表面的摆动轴24a侧的边缘处与主体21的凸部21k接触。然后,锁扣24B围绕凹部24f的摆动轴24a侧的该边缘摆动。即,在本变型例中,锁扣24B的中心C位于凹部24f的摆动轴24a侧的该边缘上。此外,当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释放时,摆动轴24a在以点C为中心的弧C1上移动,并且突起部24b在以点C为中心的弧C2上移动。因此,突起部24b沿相对于方向A2向前倾斜的方向移动。以这种方式,当释放接合时,突起部24b的移动方向变成倾斜地远离保持架主体41的方向,并且由此,可以防止在释放接合时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卡阻,并且可以降低光收发器2未从保持架主体41移除的风险。
此外,如上所述,本变型例的锁扣24B具有形成在保持架主体41的相反侧的表面上的凹部24f,凹部24f容纳凸部21k且凹部24f的内表面与凸部21k接触。结果,限制了锁扣24B相对于壳体20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的过度移动,并且锁扣24B可以稳定地保持在预定位置。
(第三变型例)
图24至图27B是示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第三变型例的光收发器2A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4是从下方倾斜观察时拆下盖51的底表面21d的透视图,并且图25是其仰视图。图26A是沿图25的线XXVIa-XXVIa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26B是沿图25的线XXVIb-XXVIb截取的剖视图。图26A和图26B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图27A和图27B是示出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7A示出了与图26A相同的截面,并且图27B示出了与图26B相同的截面。
如图24和图25所示,本变型例的光收发器2A中的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上形成有突起部21m和21n。突起部21m和21n设置为沿方向A3排列,并且底表面21d的中心轴线夹在突起部21m和21n之间。突起部21m和21n分别具有凹部21p和21q。此外,如图26A和图26B所示,盖51具有面向凹部21p的凹部51e,以及具有与凹部51e相同的形状并且面向凹部21q的凹部(未示出)。当凹部51e和凹部21p彼此结合时,形成了不同于狭缝26a的狭缝61。类似地,当盖51的另一凹部与凹部21q彼此结合时,形成了不同于狭缝26a的狭缝(未示出)。
狭缝61包括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沿方向A2倾斜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整个狭缝61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倾斜。该倾斜的方向与狭缝26a的倾斜的方向(见图11)相同,并且随着接近光收发器2A的前端而接近保持架主体41。然而,狭缝61的延伸方向是直线的,并且不像狭缝26a那样是弯曲的。此外,狭缝61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的倾斜角度大于狭缝26a相对于相同方向(A1)的倾斜角度。此外,狭缝61的长度短于狭缝26a的长度。通过使盖51的另一凹部与凹部21q彼此结合形成的另一狭缝也具有与狭缝61相同的形状。
如图24所示,本变型例的光收发器2A设置有锁扣24C而不是上述实施例的锁扣24。除上述实施例的锁扣24的构造以外,锁扣24C还包括轴部24g和24h。轴部24g和24h是不同于摆动轴24a的轴部。轴部24g和24h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设置于同一对凸部21h和51d接触的部分(即,下表面24c和上表面24d)与摆动轴24a之间。轴部24g和24h位于沿方向A3延伸的一个轴线上,并且均具有以该一个轴线为中心线的柱状形状。轴部24g配合在上述狭缝61中,并且在狭缝61内相对地移动。轴部24h配合在另一狭缝中,并且在该另一狭缝内相对地移动。
如在本变型例中那样,壳体20还可以包括狭缝61,狭缝61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沿方向A2倾斜,并且锁扣24C还可以包括轴部24g,轴部24g设置于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同一对凸部21h和51d接触的部分与摆动轴24a之间,并且在狭缝61内移动。结果,可以进一步稳定锁扣24C的摆动运动。此外,如本变型例中那样,狭缝61可以通过将形成在主体21中的凹部21p与形成在盖51中的凹部51e彼此结合而构成。结果,在装配壳体20时,轴部24g可以容易地容纳在狭缝61中。
(第四变型例)
图28A和图28B是示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第四变型例的狭缝部件26A及其周围结构的剖视图。图28A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并且图28B示出了滑动件22的位置与图28A相比稍微变化的状态。如这些附图所示,本变型例的狭缝部件26A具有狭缝26b而不是上述实施例的狭缝26a。狭缝26b包括部分26b1和部分26b2。部分26b1是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狭缝26a相同形状的部分,并且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倾斜。部分26b2连接至部分26b1的后端,并且部分26b2的延伸方向沿着装入和拔出方向A1延伸。
在本变型例中,锁扣24的摆动轴24a仅在狭缝26b的部分26b2中移动,并且如果移动较小,即使当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时锁扣24也不会摆动(图28B)。当滑动件22的移动距离超过部分26b2的长度时,摆动轴24a在部分26b1中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锁扣24的摆动释放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
如在本变型例中那样,狭缝26b可以具有部分26b2,部分26b2连接至相对于装入和拔出方向A1倾斜的部分26b1的后端,并且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延伸。结果,当滑动件22的移动较小时,锁扣24不会摆动。因此,可以抑制光收发器2与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无意地释放。
(第五变型例)
图29和图30是示出根据第五变型例的锁扣24D容纳在主体21与盖51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9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前移动的状态(即,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接合的状态),并且图30示出了滑动件22已向后移动的状态(即,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的状态)。本变型例的锁扣24D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4d上的凸部24s。凸部24s沿着方向A3延伸并且朝向壳体20的主体21突起。凸部24s与上表面24d之间的边界24t是平滑的凹曲面,并且在一个实例中对应于具有恒定不变的曲率半径的圆筒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凸部24s的远端为平滑的凸曲面,并且在一个实例中对应于具有恒定不变的曲率半径的圆柱表面的一部分(半圆柱表面)。锁扣24D的其它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的锁扣24的构造相似。
在本变型例中,在主体21的底表面21d上形成有容纳凸部24s的凹部21y。凹部21y设置为在凸部21h的后侧(摆动轴24a侧)与凸部21h相邻,并且凸部21h和凹部21y通过壁21z平滑地连接。凸部24s的前端部24u与壁21z接触。此外,凹部21y具有后壁21s,并且凸部24s的后端部24w与后壁21s接触。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变型例的锁扣24D的摆动运动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沿装入和拔出方向A1以及方向A2截取的锁扣24D和狭缝部件26的剖视图。如图31所示,锁扣24D围绕凸部24s的前端部24u摆动。即,在本变型例中,锁扣24D的中心C位于凸部24s的前端部24u上。此外,当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接合被释放时,摆动轴24a在以点C为中心的弧C1上移动,并且突起部24b在以点C为中心的弧C2上移动。因此,在释放接合时,突起部24b沿相对于方向A2向前倾斜的方向移动。即,当释放接合时,突起部24b的移动方向为倾斜地远离保持架主体41的方向。因此,可以抑制在释放接合时突起部24b和保持架主体41之间的卡阻,并且可以降低光收发器2未从保持架主体41移除的风险。
如上所述,本变型例的锁扣24D具有形成在保持架主体41的相反侧的表面上的凸部24s,并且凸部24s容纳在凹部21y中并且在前端部24u处与壁21z接触。此外,凸部24s的后端部24w与凹部21y的后壁21s接触。结果,限制了锁扣24D相对于壳体20在装入和拔出方向A1上的过度移动,并且锁扣24D可以稳定地保持在预定位置。
在本变型例中,中心C位于基准平面L1(底表面21d的主表面)的主体21侧的内侧,这不同于第二变型例。由于中央C位于主体21侧的内侧,因此与第二变型例相比,可以沿进一步向前倾斜的方向移动突起部24b。因此,在释放接合时,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突起部24b与保持架主体41的卡阻。
根据本发明的光收发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其它各种修改。例如,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例可以根据必要的目的和效果彼此组合。
本申请要求2018年1月11日提交的日本申请No.JP2018-002547以及2018年12月20日提交的日本申请No.JP2018-238567的优选权,这些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13)

1.一种光收发器,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保持架插入和拔出,所述光收发器包括:
滑动件,其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斜面;
壳体,其支撑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以及
锁扣,其具有突起部和轴部,所述轴部相对于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并且所述轴部在所述狭缝中滑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接合并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锁扣的表面突出,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对凸部,所述一对凸部与所述锁扣的在所述突起部和所述轴部之间的区域的两个表面彼此接触,并且
所述壳体的所述一对凸部支撑所述锁扣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壳体的所述一对凸部中的位于所述保持架侧的一个凸部,而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壳体的所述一对凸部中的另一凸部,并且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彼此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包括所述滑动件的所述狭缝的第三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另一狭缝,所述另一狭缝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斜面,
所述锁扣具有在所述另一狭缝中滑动的另一轴部,所述另一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同所述一对凸部接触的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并且
通过使所述第一部分的凹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凹部彼此接合而构成所述另一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滑动件从所述滑动件的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偏压,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锁扣的所述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的接合被释放,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锁扣的所述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锁扣在与所述保持架相反的表面中具有凹部,
所述凹部将所述一对凸部中的与所述保持架侧相反的凸部容纳在所述锁扣中,并且
与所述保持架侧相反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内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收发器,
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锁扣的所述凹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确定所述锁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滑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锁扣的所述凹部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凸部接触,并且
所述锁扣以所述凹部的所述边缘为中心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另一狭缝,所述另一狭缝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斜面,并且
所述锁扣具有在所述另一狭缝中滑动的另一轴部,所述另一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一对凸部与所述轴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狭缝具有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斜面的端部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狭缝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中心位于与所述保持架相反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锁扣中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对凸部接触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随着接近所述锁扣的所述突起部而逐渐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对凸部接触的表面是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截取的截面内弯曲的表面。
CN201910022674.4A 2018-01-11 2019-01-10 光收发器 Active CN1100319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2547 2018-01-11
JP2018002547 2018-01-11
JP2018238567A JP2019124927A (ja) 2018-01-11 2018-12-20 光トランシーバ
JP2018-238567 2018-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1943A true CN110031943A (zh) 2019-07-19
CN110031943B CN110031943B (zh) 2022-08-05

Family

ID=67139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2674.4A Active CN110031943B (zh) 2018-01-11 2019-01-10 光收发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4449B2 (zh)
CN (1) CN1100319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0052A (zh) * 2019-12-31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解锁装置、光模块及光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1704A (zh) * 2018-01-02 2019-07-0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收发模块
JP7052943B2 (ja) * 2018-02-16 2022-04-12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光トランシーバ
US11372177B2 (en) * 2020-04-21 2022-06-28 Ii-Vi Delaware, Inc. Pluggable transceiver retainer
US11340411B2 (en) 2020-04-21 2022-05-24 Ii-Vi Delaware, Inc. Pluggable transceiver retain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392A (zh) * 2011-09-16 2014-04-09 浩亭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电连接件的锁定装置
CN203734061U (zh) * 2014-02-20 2014-07-23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06461884A (zh) * 2014-03-17 2017-02-22 菲尼萨公司 用于模块的闩锁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0022B2 (en) 2012-12-18 2014-07-29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Pluggable data communication module with slider-crank delatch mechanism
JP7092301B2 (ja) * 2017-05-11 2022-06-28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光トランシーバ及び光トランシーバ挿抜機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392A (zh) * 2011-09-16 2014-04-09 浩亭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电连接件的锁定装置
CN203734061U (zh) * 2014-02-20 2014-07-23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06461884A (zh) * 2014-03-17 2017-02-22 菲尼萨公司 用于模块的闩锁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0052A (zh) * 2019-12-31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解锁装置、光模块及光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1943B (zh) 2022-08-05
US20190212509A1 (en) 2019-07-11
US10444449B2 (en) 2019-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1943A (zh) 光收发器
JP4720824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US7300291B2 (en) Card connector adapted for cards having different width dimensions
US9379487B2 (en) Card connector
JP4203345B2 (ja) カード型通信端末
JP4730092B2 (ja) ラッチ機構及びラッチ機構付き電子モジュール
JP3313732B2 (ja) スマートカード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用の電子接続ボックス
JP4633102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EP1557781A2 (en) A card connecto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contact used therein
EP1653264A1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shutter
US8837125B2 (en) Electric apparatus
JP5218799B2 (ja) カバー及び筐体
JP2008218045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6309967A (ja) 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
US7097475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door
JP4937710B2 (ja) カード装着装置
TWI749528B (zh) 連接器用托架與連接器
JP7092301B2 (ja) 光トランシーバ及び光トランシーバ挿抜機構
JP4703493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7498525B2 (en) Card type peripheral apparatus
US20220140510A1 (en) Card retain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set
JP2005276676A (ja) 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944550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5108763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05108764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