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683A -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683A
CN110023683A CN201780070207.8A CN201780070207A CN110023683A CN 110023683 A CN110023683 A CN 110023683A CN 201780070207 A CN201780070207 A CN 201780070207A CN 110023683 A CN110023683 A CN 110023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ing water
heating
heater box
electric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02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3683B (zh
Inventor
朴雨成
李胜济
金正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7/01278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088860A2/ko
Publication of CN11002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3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201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 F24H9/2021Storage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8Electric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2Fluid distribution means
    • F24D2220/0207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4Sensors
    • F24D2220/042Temperatur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作为感测电锅炉的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并控制此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包括:加热箱,存储循环的供暖水,并设置有加热所述供暖水的加热手段;加热箱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加热箱并测量加热的供暖水的温度;供暖水供给管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将所述供暖水从所述加热箱供给至所述电锅炉的外部的供暖水供给线上并测量循环的供暖水的温度;及控制单元,计算作为由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加热箱温度与作为由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供暖水温度的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的运行。

Description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能够利用电锅炉的加热箱的温度和供暖水供给线上的温度差有效地感测并控制电锅炉的循环异常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锅炉的供暖装置通过循环供暖水而实现供暖,作为其热源使用电的称之为电锅炉。电锅炉通常构成为当水循环时将电供应至设置于在加热箱内的加热器以进行加热。如此,电锅炉以存在水流动时将电供应至加热器而进行加热的方法来制作热水以能够使用于供暖及供应热水。
图1示出普通的电锅炉的循环结构。
电锅炉100包括:加热箱110,构成为存储水并将其加热;控制单元120,执行运行包括加热箱110在内的电锅炉100所需的各种控制;晶闸管130,构成为从外部电源131接收电流,将其作为设置于加热箱110内的加热手段132所需的电流而供给,并借由所述控制单元120而控制电流供给的开/关;主供给线140,将加热至预设温度的温水供给至所述加热箱110外部;供暖水供给线141及旁通线145,借由设置于此主供给线140上的三通阀150(Threeway valve)而朝两个方向分支。
并且,所述供暖水供给线141与排列于每个房间的供暖水循环线(未图示)连接,此供暖水循环线通过供暖水回收线连接至所述加热箱110。此时,为了测量供暖水循环线的供暖水温度,在供暖水供给线141的预设位置设置有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
在所述加热箱110内加热的供暖水可借由这样的循环系统而循环作为供暖对象物的每个房间的同时执行供暖。所述供暖水换水线142上可设置供暖水循环泵160及供暖流动开关165。所述供暖流动开关160执行在发生供暖水循环异常等的情况下感测其并将其通知控制单元120的功能。并且,所述供暖水换水线142上设置有由氮气填充的膨胀箱170,以执行控制因水加热时体积膨胀而可能发生的供暖水线上的压力变化的功能。
另外,所述旁通线145上配备有板状热交换器180,使得通过旁通线145的供暖水与通过直供水线144及温水供给线143的水交叉。由此,通过上述三通阀150供给至旁通线145的高温的供暖水与通过直供水线144供给的常温的直供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直供水生成为温水,如此生成的温水供给至温水供给线143。
如上所述,根据现有的电锅炉的循环结构,构成为可借由设置于所述供暖水换水线142的供暖流动开关165感测供暖水循环异常。由于供暖水循环泵故障、旁通阀故障、供暖水循环线堵塞等发生供暖水循环异常的情况下,所述供暖流动开光165将循环异常感测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120,并且控制单元120关闭设置于加热箱110的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从而防止锅炉的过热。
然而,在供暖水的循环过程中,供暖水可包括管道的锈成分、石灰等各种异物质,若这种异物质固着于供暖流动开关165,则频繁地发生使供暖流动开关165误运行的问题。换句话说,发生为了应付供暖水循环异常而设置的装置反而成为了供暖水循环异常的主要原因的问题。从而,正要求不使用诸如供暖流动开光165等的流量测量装备以减少因供暖水循环异常导致的故障频率的全新的锅炉过热防止手段的开发。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满足现有的要求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一种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即,无需要设置供暖流动开关,而是利用设置于电锅炉的加热箱内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供暖水供给线上的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的差来有效地感测并控制电锅炉的循环异常。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作为感测电锅炉100的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并对其进行控制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构成为包括:加热箱110,存储循环的供暖水,并设置有加热所述供暖水的加热手段132;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安装于所述加热箱110并测量加热的供暖水的温度;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安装于将所述供暖水从所述加热箱110供给至所述电锅炉100的外部的供暖水供给线141并测量循环的供暖水的温度;及控制单元120,计算作为由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加热箱温度与作为由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温度的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
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在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在第一变化量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锅炉循环异常,并且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或在所述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超过所述第一变化量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减少至所述第一变化量,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作为感测电锅炉100的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并对其进行控制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安装于存储循环的供暖水并设置有加热所述供暖水的加热手段132的加热箱110的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在所述加热箱110加热的供暖水的温度;通过安装于将所述供暖水从所述加热箱110供给至所述电锅炉100的外部的供暖水供给线141上的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循环的供暖水温度;及设置于所述电锅炉100上的控制单元120计算作为由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加热箱温度与作为由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并根据该计算结果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作为一实施例,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的步骤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在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锅炉循环异常,并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的步骤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的步骤可构成为还包括: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
作为另一实施例,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的步骤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在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在第一变化量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锅炉循环异常,并且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的步骤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或在所述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超过所述第一变化量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的步骤可构成为还包括: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减少至所述第一变化量,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
技术效果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无需使用设置于现有的电锅炉的供暖水循环线上的供暖流动开关,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供暖水循环异常导致的电锅炉的过热。
并且,不使用上述供暖流动开关,从而解决了因供暖水的异物质而导致的频繁发生所述供暖流动开关的误启动的问题,其结果可以减少电锅炉的循环异常发生次数。
并且,增加相对低廉的温度传感器,而不是使用相对昂贵的供暖流动开关,从而能够更加经济地设置防止根据供暖水循环异常的电锅炉的过热的装置。
并且,依据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比较电锅炉的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并且只有在此温度差以第一温度差以上维持第一小时以上的情况下才判定为循环异常并停止供暖水的加热,从而即使发生瞬间的温度差,只要恢复至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并不会判定为循环异常,从而能够更佳正确地判定循环异常。
并且,依据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在比较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的同时,只有在供暖水供给温度变化量满足第一变化量以下的条件的情况下才判定为循环异常,从而能够解决在供暖水供给线的供暖水温度上升的同时与温水箱温度以第一温度差以上维持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虽然其不是循环异常但误判为循环异常的问题,据此可正确地判断锅炉的循环异常与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般的电锅炉循环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锅炉循环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锅炉循环异常的感测原理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锅炉循环异常的具体的方法的曲线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在加热箱温度和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并以预设温度差维持预设时间以上的情况下的温度曲线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电锅炉 110:加热箱
115:加热箱温度传感器 120:控制单元
130:晶闸管 131:外部电源
132:加热手段 140:主供给线
141:供暖水供给线 142:供暖水换水线
143:温水供给线 144:直供水供给线
145:旁通线 150:三通阀
160:循环泵 165:供暖流动开关
170:膨胀箱 180:板状热交换器
190: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以相互不同的多种形态实现,只是提供本实施例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完善并且向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完整地告知发明的范畴,而且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畴所定义。作为参考,在说明本发明时,在判断针对相关的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的说明将不必要的混淆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整体上与参照图1说明的电锅炉的基本结构类似。因此,以下简单说明电锅炉的基本结构之后,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构成。
电锅炉100包括:加热箱110,构成为存储水并将其加热;控制单元120,执行运行包括加热箱110在内的电锅炉100所需的各种控制;晶闸管130,构成为从外部电源131接收电流,将其作为设置于加热箱110内的加热手段132所需的电流而供给,并借由所述控制单元120控制电流供给的开/关;主供给线140,将加热至预设温度的温水供给至所述加热箱110外部;供暖水供给线141及旁通线145,借由设置于此主供给线140上的三通阀150(Threeway valve)而朝两个方向分支。
并且,所述供暖水供给线141与排列于每个房间的供暖水循环线(未图示)连接,此供暖水循环线通过供暖水换水线142连接至所述加热箱110。此时,为了测量供暖水循环管的供暖水温度,在供暖水供给线141的预设位置设置有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
借由此种循环系统,在所述加热箱110内加热的供暖水在作为供暖对象物的每个房间循环的同时执行供暖。所述供暖水换水线142上设置有提供供暖水循环动力的供暖水循环泵160。
并且,所述供暖水换水线142上设置有由氮气填充的膨胀箱170,以执行控制因水加热时产生的体积膨胀而可能发生的供暖水线上的压力变化的功能。
另外,在所述旁通线145上配备有板状热交换器180,使得通过旁通线145的供暖水与通过直供水线144及温水供给线143的水交叉。由此,通过上述三通阀150供给至旁通线145的高温的供暖水与通过直供水线144供给的常温的直供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直供水生成为温水,如此生成的温水供给至温水供给线134。
根据本发明,所述供暖水换水线142上仅设置有供暖水循环泵160,并不会设置图1中所图示的供暖流动开关165。
此供暖流动开关165执行在由于供暖水循环泵160的故障等而在供暖水循环上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停止供暖水整体的流动的功能。
然而,此供暖流动开关165在包括有异物质的供暖水通过的过程中频繁的引起故障,反而起到了作为导致供暖水循环异常的另一个原因。本发明考虑到这点而并未设置供暖流动开关165以减少循环异常次数的同时,在发生供暖水循环异常的情况下停止加热箱内的供暖水加热,从而能够预防电锅炉的过热。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电锅炉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包括:加热箱110,存储循环的供暖水并设置有对此供暖水进行加热的加热手段132;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配置于所述加热箱110上并测量加热的供暖水的温度;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配置于将所述供暖水从所述加热箱110供给至所述电锅炉100的外部的供暖水供给线141上并测量循环的供暖水的温度;控制单元120,计算作为由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加热箱温度与作为由所述供暖水供给线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温度的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并基于此计算结果对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进行开/关。
所述加热箱110暂时存储包括电锅炉的供暖系统所使用的水,并将这些水加热至必要温度以上并进行供给。此时,存储于加热箱内110的水包括沿布置于每个房间的供暖水循环线流动的供暖水和在浴室或水槽使用的温水的全部,然而本发明是用于控制这些中的供暖水的循环异常的装置,因此在供暖水和温水中仅以供暖水为对象进行说明。
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设置于所述加热箱110内部以测量在加热箱内存储并加热的供暖水的温度,并将此测量结果实时地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120。通常存储于加热箱115内的供暖水会加热至60~90℃的程度之后通过主供给线140供给至外部。即,在加热箱110内借由所述加热手段132加热至高温的供暖水排出至加热箱110的外部同时,通过供暖水换水线142相对低温的供暖水重新流入至加热箱110内部。因此,在没有供暖水的循环异常的状态下所述加热手段132以开启状态持续提供热量从而将存储于加热箱110内的供暖水的温度维持在预设的目标温度范围内。
然而,若由于供暖水循环泵160的故障等而发生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则存储于加热箱110内的供暖水无法排出至外部并借由所述加热手段132持续加热从而温度会急剧上升。若将此搁置不管,可能因过热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防止在这种供暖水循环异常时发生的锅炉的过热,而追加设置了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并将由其测量的加热箱110内的供暖水温度与由已设置的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供给线上的供暖水温度进行比较,从而可测量存储于加热箱内的供暖水的温度是否相对地急剧上升与否。
此时,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为了测量循环的供暖水的温度可设置于更佳合适的位置。换句话说,若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设置于供暖水供给线141中位于电锅炉100内部的位置的话,则与所述加热箱110之间的相隔距离相对短,从而通过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与通过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差并不大,因此难以确定以此为基础感测循环异常所需的基准。
相反,若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设置于供暖水供给线141中位于电锅炉100外部的位置并倾向于连接至每个房间的供暖水循环管侧,则与所述加热箱110之间的相隔距离相对变长,从而通过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与通过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差表现为较大,因此会发生稍微过热也判定为循环异常的危险。
考虑到此类问题,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优选地设置于供暖水供给线141中位于电锅炉100的外部并且适当地与加热箱110内部的温度发生温度差从而能够最有效地判断供暖水循环异常的位置。具体的设置位置并不能一律地决定,而是要综合考虑电锅炉的容量、加热箱的适中加热温度范围、供暖水供给温度、循环异常判断基准等而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图3中所图示的一样,所述控制单元120构成为计算作为由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温度的加热箱温度与作为由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温度的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并根据此计算结果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120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在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锅炉循环异常,并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换句话说,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增加至第一温度差以上时会发生将此判定为循环异常的可能性。如图3中所示,若发生电锅炉的供暖水循环异常,在供暖水供给线141上的供暖水将持续位于一个位置,因此温度一定程度地维持。
与此相反,在加热箱110内部的供暖水被加热手段132持续加热而温度会上升。其结果,在供暖水正常地循环的状态下具有几乎相同的温度曲线的加热箱温度和供暖水供给温度从发生循环异常的时间点(t1)温度差开始变大。
然而,即使发生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在其差异细微,或即使变为预设基准差异以上但很快恢复至可看作正常状态的温度差范围以内的情况下,无需判定为循环异常。因此,如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构成为: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在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锅炉循环异常,并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作为一实施例,可设定所述第一温度差为10℃,所述第一时间为5秒,所述第二温度差为5℃。作为另一实施例,可设定所述第一温度差为5℃,所述第一时间为5秒,所述第二温度差为5℃或比5℃低的温度。然而,所述第一温度差和第一时间及第二温度差可根据电锅炉的使用目的及状态设定为其他值。
参照图4更佳详细地说明根据上述的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20的操作。
首先,电锅炉100在启动并且供暖水正常地循环的状态下,几乎不会发生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差异。
然而,从第一次发生供暖水的循环异常的时间点t1,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开始变大。控制单元120从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时间点t2,看作存在发生循环异常的可能性,执行是否循环异常的判断。
当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差异在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时间点t3时,所述控制单元120判定在电锅炉发生了循环异常,并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从而防止加热箱110内的供暖水过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作为用于防止电锅炉的过热的更为稳定的方法,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从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时间点t2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之后,当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从而与加热箱温度之间的差异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时间点t4时,判断为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已解除,并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以加热供暖水。此时,如图4一样,在t3时间点之后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可解释为意味着加热箱内的高温的供暖水重新开始循环。
因此,为了更为精密的控制,可构成为将所述加热箱温度和供暖水供给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区分成加热箱温度下降而导致的情况和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而导致的情况而进行控制。例如,只有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之间的差异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是因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而导致成的情况下,可判断为循环异常解除,并重新开启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最后,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差异重新增加至第一温度差以上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最终确定锅炉循环异常。根据优选的一实施例,在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三十分钟以内反复3次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确定锅炉循环异常,并启动锅炉的故障警报功能来使锅炉能够得到维修。
另外,参照图6,在电锅炉100中,三通阀150的开闭操作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可发生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的同时与加热箱温度之间的温度差T1、T2、T3以第一温度差以上维持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当如前述的实施例中一样,以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为基准判断循环异常时,可具有即使并不是实际的供暖水循环异常,也会误判为循环异常的问题。
作为用于防止这种问题的补充对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20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差异在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维持第一时间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在第一变化量以下的情况下判定锅炉循环异常,并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所述第一变化量可设定为每一秒0.5℃的温度变化量。
如上所述,在加热手段132的运行关闭的状态下,在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或所述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超过第一变化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进行控制来开启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并且,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减少至第一变化量,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最终确定锅炉循环异常。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构成为:只有在同时满足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感测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条件和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在第一变化量以下的情况(即,感测到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细微),从而判断为供暖水在供暖水供给线141停滞的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循环异常,因此如图6所图示,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可正确地判断循环异常与否。
以下,参照图5,针对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电锅炉开始启动时,控制单元120通过加热手段132加热加热箱110的供暖水(S10)。所述控制单元120通过安装于加热箱110的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在所述加热箱110加热的供暖水的温度。并通过安装于将供暖水从所述加热箱110供给至电锅炉100的外部的供暖水供给线141上的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循环的供暖水的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120计算作为由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加热箱温度与作为由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S20)。
在作为所述S20步骤的计算结果,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差异未满第一温度差的情况下,判断为电锅炉未发生循环异常,并维持正常运行状态并持续执行所述S20步骤的测量及计算。
在作为所述S20步骤的计算结果,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在第一温度差以上的情况下,视作具有发生循环异常的可能性,从而执行循环异常与否判断。即,所述控制单元120在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在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维持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在电锅炉发生循环异常(S40、S50),并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从而防止加热箱内的供暖水过热(S6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作为用于防止电锅炉的过热的更佳稳定的方法,如上所述,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构成为:从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变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时间点,立即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所述控制单元120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之后,持续感测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其结果,在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已被解除,并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以加热所述供暖水(S70、S80)。此时,与图4相同,t3时间点以后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可解释为意味着加热箱内的高温的供暖水重新开始循环。
此时,为了更为精密的控制,如上所述,可构成为:将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区分成加热箱温度下降而导致的情况和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而导致的情况而进行控制。例如,只有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之间的差异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是供暖水供给温度上升而导致的情况下可判断为循环异常解除,并重新开启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最后,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第一温度差以上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最终确定锅炉循环异常。根据优选的一实施例,在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三十分钟以内反复3次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确定锅炉循环异常,并启动锅炉的故障警报功能使得锅炉得到修理(S90、S100)。
以下,参照图7,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进行说明,但对于与前述的图5中的实施例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附图符号,并对重复的内容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以下以与前述的实施例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开始启动电锅炉(S10),测量及计算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S20)。
作为所述S20步骤的计算结果,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在第一温度差以上(S30)、温度差维持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S40)及供暖水供给温度变化量在第一变化量以下的条件(S45)全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执行锅炉循环异常与否判断(S50)。若不能满足所述S30、S40、S45步骤的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则看作并不是循环异常从而继续执行S20步骤的测量及计算。所述第一变化量可设定为每1秒0.5℃的温度变化量。
若在所述S50步骤中判定为循环异常,则关闭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从而终止加热箱110的加热操作(S60)。
所述控制单元120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之后,将继续感测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其结果,在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或供暖水供给温度变化量超出第一变化量的情况下,判断为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已被解除,并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从而加热供暖水(S70-1、S80)。
最后,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第一温度差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变化量减少至第一变化量以下,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可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S90、S100)。
以上,参照附图并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主旨或未变更必要技术特征的情况下实施为其他具体形态。因此,应理解为在上述的实施例在整个方面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局限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相比上述详细的说明,应当以权利要求范围解释,并且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意义、范围及从其等同概念导出的全部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解释为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作为感测电锅炉(100)的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并对其进行控制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箱(110),存储循环的供暖水,并设置有加热所述供暖水的加热手段(132);
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安装于所述加热箱(110)并测量加热的供暖水的温度;
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安装于将所述供暖水从所述加热箱(110)供给至所述电锅炉(100)的外部的供暖水供给线(141)上并测量循环的供暖水的温度;及
控制单元(120),计算作为由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加热箱温度与作为由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并根据该计算结果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在第一变化量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判定为锅炉循环异常,并且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或在所述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超过所述第一变化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减少至所述第一变化量,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120)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
8.一种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作为感测电锅炉(100)的供暖水的循环异常并对其进行控制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安装于存储循环的供暖水并设置有加热所述供暖水的加热手段(132)的加热箱(110)的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在所述加热箱(110)加热的供暖水的温度;
通过安装于将所述供暖水从所述加热箱(110)供给至所述电锅炉(100)的外部的供暖水供给线(141)上的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循环的供暖水的温度;及
设置于所述电锅炉(100)的控制单元(120)计算作为由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15)测量的供暖水的温度的加热箱温度和作为由所述供暖水供给线温度传感器(190)测量的供暖水温度的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并根据其计算结果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锅炉循环异常,并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的运行的步骤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的运行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的运行的步骤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为第一温度差以上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在第一变化量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锅炉循环异常,并且关闭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的运行的步骤为,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减少至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或在所述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超过所述第一变化量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所述加热手段(132)的运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开启/关闭所述加热手段的运行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加热箱温度与供暖水供给温度的温度差重新增加至所述第一温度差以上的同时供暖水供给温度的变化量减少至所述第一变化量,从而判定为循环异常的次数在预设时间内重复预设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为锅炉循环异常。
CN201780070207.8A 2016-11-14 2017-11-13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023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60151083 2016-11-14
KR10-2016-0151083 2016-11-14
KR1020170124870A KR102216717B1 (ko) 2016-11-14 2017-09-27 전기 보일러의 순환이상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17-0124870 2017-09-27
PCT/KR2017/012785 WO2018088860A2 (ko) 2016-11-14 2017-11-13 전기 보일러의 순환이상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683A true CN110023683A (zh) 2019-07-16
CN110023683B CN110023683B (zh) 2021-03-02

Family

ID=6229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0207.8A Active CN110023683B (zh) 2016-11-14 2017-11-13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21520759.8U Active CN209101575U (zh) 2016-11-14 2017-11-14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20759.8U Active CN209101575U (zh) 2016-11-14 2017-11-14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216717B1 (zh)
CN (2) CN110023683B (zh)
RU (1) RU2751685C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913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液晶器件温控系统和温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6717B1 (ko) * 2016-11-14 2021-02-17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전기 보일러의 순환이상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192323B1 (ko) 2020-06-25 2020-12-17 주식회사 명보에너지 전극보일러용 컨트롤러 시스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8628A (ja) * 1992-06-17 1994-03-04 Miura Co Ltd 温水ボイラにおける循環ポンプの能力低下検出方法
JP2004232947A (ja) * 2003-01-30 2004-08-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装置
KR200398108Y1 (ko) * 2005-07-18 2005-10-12 박명섭 온수 보일러의 제어장치
JP2007155194A (ja) * 2005-12-02 2007-06-21 Corona Corp 貯湯式給湯装置
CN104776607A (zh) * 2015-04-23 2015-07-15 陕西海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智能控制系统
CN209101575U (zh) * 2016-11-14 2019-07-12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5891B1 (ko) * 1995-08-29 1998-04-25 문영달 온수난방장치의 온수순환방법
KR100207840B1 (ko) * 1997-06-19 1999-07-15 전주범 가스보일러의 온수온도제어방법
KR100291486B1 (ko) * 1998-11-30 2001-06-01 김우련 가스보일러의 난방관로 저항증가 검출방법
KR100559249B1 (ko) * 2004-07-23 2006-03-15 주식회사 경동네트웍 가스보일러의 난방배관 누수 자동 검출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1154003A2 (en) * 2010-06-10 2011-12-15 Danfoss A/S One-pipe heat supply system with flow reg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8628A (ja) * 1992-06-17 1994-03-04 Miura Co Ltd 温水ボイラにおける循環ポンプの能力低下検出方法
JP2004232947A (ja) * 2003-01-30 2004-08-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装置
KR200398108Y1 (ko) * 2005-07-18 2005-10-12 박명섭 온수 보일러의 제어장치
JP2007155194A (ja) * 2005-12-02 2007-06-21 Corona Corp 貯湯式給湯装置
CN104776607A (zh) * 2015-04-23 2015-07-15 陕西海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智能控制系统
CN209101575U (zh) * 2016-11-14 2019-07-12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913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液晶器件温控系统和温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9118271A (ru) 2020-12-14
KR102216717B1 (ko) 2021-02-17
RU2019118271A3 (zh) 2020-12-14
CN110023683B (zh) 2021-03-02
CN209101575U (zh) 2019-07-12
RU2751685C2 (ru) 2021-07-15
KR20180054425A (ko) 2018-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8411A (zh) 防干烧控制方法、防干烧控制系统和饮水装置
CN110023683A (zh) 电锅炉的循环异常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00248176A1 (en) Boiler control methods
US10345006B2 (en) Pulsed power-based dry fire protection for electric water heaters
JP4391471B2 (ja) 貯湯式給湯装置
JP2006271586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JP4264081B2 (ja) 貯湯式給湯装置
CN105066451A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出水温度控制方法和热水系统
KR101810769B1 (ko) 급탕시스템
JP3775705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JP4036126B2 (ja) 貯湯式給湯システム
JP4867282B2 (ja) 給湯装置
JP3117955B2 (ja) 給湯装置
JPH07167495A (ja) 複合熱源器を備えた大能力給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温度センサのセルフチェック方法
JP7184582B2 (ja) 給湯装置及び給湯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341002B2 (ja) 給湯装置
JP5063575B2 (ja) 温水暖房システム
JP3650983B2 (ja) 自動風呂装置
JPH07174411A (ja) 自動給湯風呂装置
JP2020165555A (ja) 燃焼機器
JP2000240955A (ja) 給湯暖房機
JP2001248897A (ja) ふろ循環装置
JPH11325597A (ja) 燃焼機器
KR20000043531A (ko) 가스보일러의 순환펌프의 작동상태 표시방법
KR20000032699A (ko) 가스 보일러의 온수유량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