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8161B - 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和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和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8161B
CN110018161B CN201910151237.2A CN201910151237A CN110018161B CN 110018161 B CN110018161 B CN 110018161B CN 201910151237 A CN201910151237 A CN 201910151237A CN 110018161 B CN110018161 B CN 110018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l composition
total weight
amount
present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12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8161A (zh
Inventor
董银卯
李静
刘宇红
秦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lihuiping Beiji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li Hui Comment Cosme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li Hui Comment Cosme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li Hui Comment Cosme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12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8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8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8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8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8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斑贴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其中所述斑贴涂覆有包含所述抗刺激产品和刺激物的凝胶组合物;步骤2)测量所述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中的红斑特征值。本发明还公开了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以及凝胶组合物和斑贴。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不仅重复性好,而且能够更加细化地对拮抗刺激的结果进行评分,同时避免了人为主观的影响,从而更加精确、客观地对抗刺激产品的拮抗刺激效果进行评价。

Description

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和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 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妆品原料的刺激性的检测方法以及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凝胶组合物和一种斑贴。
背景技术
斑贴试验受斑贴基质、个体差异、判读方法等因素影响很大。产品刺激性或者拮抗刺激试验的斑贴基质选择很重要,好的基质承载的刺激物产生红斑相对均匀、重复性高,且对添加抑制剂后能否产生稳定量效关系、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基质选择不合理,产生的红斑不均匀、浓度梯度重复性差就难以得到刺激性或者拮抗刺激性检测的准确判断。此外,现有斑贴刺激性试验多为刺激性风险评估,如《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中所述,通过统计产生不良反应的志愿者人数来判断受试物对人体皮肤有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有方法并没有实现对受试物浓度及其刺激性大小的量效关系的判断。
产品刺激性或者拮抗刺激效果的准确、稳定的检测结果对于研究产品的刺激性及抗刺激产品的拮抗刺激效果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斑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斑贴基质对红斑均匀度、重复性、稳定性研究以保障抗刺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斑贴实验判读方法的改进以得到精确、量效化的测试结果等方面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斑贴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其中所述斑贴涂覆有包含所述化妆品原料的凝胶组合物;
步骤2)测量所述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中的红斑特征值。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红斑特征值与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中的红血细胞的浓度满足正相关的关系。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2)中,所述测量采用能够利用血管中红血细胞对绿光吸收的特性得到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中的红血细胞的浓度的装置进行。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化妆品原料选自表面活性剂,优选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化妆品原料的含量可以为0.3-2wt%,优选为0.4-1.5wt%,更优选为0.5-0.8wt%,例如0.6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含成膜剂、增稠剂、促透剂和溶剂。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成膜剂选自聚氨酯-35、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可以为1.0-10.0wt%,优选为2.0-8.0wt%,更优选为3.0-6.0wt%,进一步优选为4.0-5.5wt%,例如5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增稠剂选自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明胶和改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可以为0.5-1.2wt%,优选为0.6-1.0wt%,更优选为0.7-0.9wt%,进一步优选为0.75-0.85wt%,例如0.8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促透剂选自戊二醇或甘油。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可以为0-10.0wt%,优选为0.1-8.0wt%,更优选为1.0-4.0wt%,进一步优选为1.5-3.0wt%,例如2.0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剂选自水性溶剂,优选为水,更优选为去离子水。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可以为74.8-98.5wt%,例如76.0-98.0wt%,80.0-97.0wt%,或85.0-95.0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括防腐剂。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可以为0.3-2.0wt%,优选为0.4-1.5wt%,更优选为0.5-0.8wt%。
在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斑贴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其中所述斑贴涂覆有包含所述抗刺激产品和刺激物的凝胶组合物;
步骤2)测量所述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中的红斑特征值。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红斑特征值与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中的红血细胞的浓度满足正相关的关系。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2)中,所述测量采用能够利用血管中红血细胞对绿光吸收的特性得到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中的红血细胞的浓度的装置进行。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刺激物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或十二烷基磺酸钠。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刺激物的含量可以为0.3-2.0wt%,优选为0.4-1.5wt%,更优选为0.5-0.8wt%,例如0.6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抗刺激产品的含量为0.5-5.0wt%。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抗刺激产品为IrriBate刺激抑制因子,主要组成成分为水、甘油、海藻糖、扭刺仙人掌(Opuntia Streptacantha)茎提取物和木薯淀粉。该产品可以通过商购从淼森股份有限公司获得。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含成膜剂、增稠剂、促透剂和溶剂。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成膜剂选自聚氨酯-35、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可以为1.0-10.0wt%,优选为2.0-8.0wt%,更优选为3.0-6.0wt%,进一步优选为4.0-5.5wt%,例如5.0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增稠剂选自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明胶和改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可以为0.5-1.2wt%,优选为0.6-1.0wt%,更优选为0.7-0.9wt%,进一步优选为0.75-0.85wt%,例如0.8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促透剂选自戊二醇或甘油。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可以为0-10.0wt%,优选为0.1-8.0wt%,更优选为1.0-4.0wt%,进一步优选为1.5-3.0wt%,例如2.0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剂选自水性溶剂,优选为水,更优选为去离子水;优选地,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为74.8-98.5wt%,例如76.0-98.0wt%,80.0-97.0wt%,或85.0-95.0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括防腐剂。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可以为0.3-2.0wt%,优选为0.4-1.5wt%,更优选为0.5-0.8wt%。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抗刺激产品和刺激物的质量比为1:4到50:3。
在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凝胶组合物,其包含成膜剂、增稠剂、促透剂、溶剂、刺激物和抗刺激产品。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刺激物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或十二烷基磺酸钠。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刺激物的含量可以为0.3-2.0wt%,优选为0.4-1.5wt%,更优选为0.5-0.8wt%,例如0.6wt%。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含成膜剂、增稠剂、促透剂和溶剂。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成膜剂选自聚氨酯-35、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可以为1.0-10.0wt%,优选为2.0-8.0wt%,更优选为3.0-6.0wt%,进一步优选为4.0-5.5wt%,例如5.0wt%。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增稠剂选自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明胶和改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可以为0.5-1.2wt%,优选为0.6-1.0wt%,更优选为0.7-0.9wt%,进一步优选为0.75-0.85wt%,例如0.8wt%。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促透剂选自戊二醇或甘油。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可以为0-10.0wt%,优选为0.1-8.0wt%,更优选为1.0-4.0wt%,进一步优选为1.5-3.0wt%,例如2.0wt%。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剂选自水性溶剂,优选为水,更优选为去离子水。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可以为74.8-98.5wt%,例如76.0-98.0wt%,80.0-97.0wt%,或85.0-95.0wt%。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括防腐剂。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可以为0.3-2.0wt%,优选为0.4-1.5wt%,更优选为0.5-0.8wt%。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抗刺激产品和刺激物的质量比为1:4到50:3。
根据上述凝胶组合物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抗刺激产品的含量为0.5-5.0wt%。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抗刺激产品为IrriBate刺激抑制因子,主要组成成分为水、甘油、海藻糖、扭刺仙人掌(Opuntia Streptacantha)茎提取物和木薯淀粉。该产品可以通过商购从淼森股份有限公司获得。
在第四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斑贴,其涂覆有根据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凝胶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不仅重复性好,而且能够更加细化地对化妆品原料造成的刺激的结果进行评分,同时避免了人为主观的影响,从而更加精确、客观地对化妆品原料的刺激性进行评价。
本发明提供的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不仅重复性好,而且能够更加细化地对拮抗刺激的结果进行评分,同时避免了人为主观的影响,从而更加精确、客观地对抗刺激产品的拮抗刺激效果进行评价。
本发明提供的凝胶组合物和斑贴能够改善拮抗刺激斑贴结果不稳定的问题,减少因为刺激物造模不稳定而造成的结果误判。由本发明斑贴产生的红斑均匀,稳定性和重复性高,使得斑贴刺激实验和拮抗刺激实验的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7与对比例1-4的产品获得的红斑的对比。
图2为打分标准图例。
图3为添加不同浓度刺激抑制因子的红斑图片(左图:偏振光图片;右图TiVi软件分析图片)。
图4为添加不同浓度刺激抑制因子的红斑分析结果。
图5为实施例1的产品获得的红斑图片(左图:偏振光图片;右图TiVi软件分析图片)。
图6为实施例1的产品获得的红斑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实施例1配方得到的产品(见表1)逐一加入到斑试器的小室中,在背部封闭敷贴24h后,于接下后24h观察结果,图1显示,实施例1造成的红斑非常均匀,10个小室均出现红斑,且小室内和小室见红斑均匀,发明人用实施例2-6制备的产品进行了同样的斑贴实验,相较于对比例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均匀性。
实施例1红斑图片及红斑值分析结果见图5、6。
表1实施例1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051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06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2-戊二醇搅拌均匀,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聚氨脂-35(C1004),搅拌均匀,加入A相,搅拌均匀;
3、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实施例2
表2实施例2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062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2-戊二醇搅拌均匀,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聚氨脂-35(C1004),搅拌均匀,加入A相,搅拌均匀;
3、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实施例3
表3实施例3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07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2-戊二醇搅拌均匀,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聚氨脂-35(C1004),搅拌均匀,加入A相,搅拌均匀;
3、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实施例4
表4实施例4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072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08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甘油搅拌均匀,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聚氨脂-35(C1004),搅拌均匀,加入A相,搅拌均匀;
3、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实施例5
表5实施例5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082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酰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AVC)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2-戊二醇搅拌均匀,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聚氨脂-35(C1004),搅拌均匀,加入A相,搅拌均匀;
3、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实施例6
表6实施例6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09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戊二醇搅拌均匀,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阿拉伯树胶,搅拌均匀,加入A相,搅拌均匀;
3、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实施例7
实施例7配方得到的产品(见表7)逐一加入到斑试器的小室中,在背部封闭敷贴24h后,于接下后24h观察结果,图1显示,实施例7造成的红斑不均匀,虽然10个小室均出现红斑,但6个小室的红斑非常微弱。
表7实施例7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0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2-戊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升温至60℃,搅拌均匀;
3、搅拌降温,40℃以下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A相,搅拌均匀;
4、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对比例1
对比例1配方得到的产品(见表8)逐一加入到斑试器的小室中,在背部封闭敷贴24h后,于接下后24h观察结果,图1显示,对比例1造成的红斑不均匀,虽然10个小室均出现红斑,但5个小室的红斑都很微弱,与其它小室产生的红斑相差太多。
表8对比例1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02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1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2戊二醇搅拌均匀,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A相,搅拌均匀;
3、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对比例2
对比例2配方得到的产品(见表9)逐一加入到斑试器的小室中,在背部封闭敷贴24h后,于接下后24h观察结果,图1显示,对比例2造成的红斑不均匀,虽然10个小室均出现红斑,但7个小室的红斑都很微弱,仅有3个小室红斑较为明显,但也不均匀。
表9对比例2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12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加入甘油、明胶、羟丙基淀粉磷酸酯(STRUCTURE XL),升温至60℃,搅拌均匀;
3、搅拌降温,40℃以下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A相,搅拌均匀;
4、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对比例3
对比例3配方得到的产品(见表10)逐一加入到斑试器的小室中,在背部封闭敷贴24h后,于接下后24h观察结果,图1显示,对比例3造成的红斑不均匀,5个小室未出现红斑,其余5个小室的红斑非常微弱。
表10对比例3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2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加入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升温至60℃,搅拌均匀;
3、搅拌降温,40℃以下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A相,搅拌均匀;
4、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对比例4
对比例4配方得到的产品(见表11)逐一加入到斑试器的小室中,在背部封闭敷贴24h后,于接下后24h观察结果,图1显示,对比例4造成的红斑不均匀,虽然10个小室均出现红斑,但4个小室红斑非常微弱,与其余6个小室的红斑相差较大。
表11对比例4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22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3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甘油,升温至60℃,搅拌均匀;
3、搅拌降温,40℃以下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A相,搅拌均匀;
4、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抗刺激产品的功效性实验
为验证拮抗刺激产品的功效性,所以在安全斑贴基础上开发了功效斑贴,将一定浓度刺激物与不同浓度拮抗刺激产品混合(设计浓度梯度,至少3个浓度),使用24h封闭斑贴的方法,通过分析揭下斑贴后24h的红斑现象,确定产品拮抗刺激效果的优劣。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目前确定了适合的斑试器(Finn Chamber)、刺激物及刺激物浓度(0.6%SDS)、基质(成膜啫喱)、结果判读方法。多次重复试验证明此方法重复性好,可以很好的检测产品的拮抗刺激效果。
阳性对照:选用的阳性对照为0.6%SDS成膜啫喱(浓度依据产品的性质而定,多数情况选用0.6%SDS成膜啫喱)。
样品制备
成膜啫喱配方如下表12所示。
表12成膜啫喱配方及制备工艺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32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41
制备工艺:
1、A相搅拌溶解均匀;
2、B相的水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U20)浸泡溶胀完全后,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戊二醇搅拌均匀,加入10%NaOH调节PH至5.5-6,加入聚氨脂-35C1004,搅拌均匀,加入A相,搅拌均匀后出料。
样品配方及制备工艺
使用0.6%SDS成膜啫喱,并按照浓度梯度稀释拮抗产品的过程如下所示:
表13样品配方明细表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42
样品Z2:
0.5%刺激抑制因子(0.6%SDS成膜啫喱)制备工艺(共50g)
取适量去离子水,加热煮沸约5min,冷却至50-55℃,备用
取已用75%酒精消毒、烘干后的80mL样品瓶,编号,依据表4.4本次送检啫喱配方
明细表制备每个样品。
加入47.5g制备好的成膜啫喱(0.6%SDS),
加入2.25g煮沸后的去离子水及0.25g拮抗刺激产品_20190121,机械搅拌5min
得Z2:0.5%刺激抑制因子(0.6%SDS成膜啫喱)
样品Z1、Z3、Z4的制备方法与Z2相同,根据实际样品配制需求进行提取液的添加,务必按照表13制备样品。
测试第一天
用相应的注射器将样品加入斑试器上对应的小室内,一次推入注射器上最小刻度的一半(约为0.020g~0.025g)。
贴斑试器,记下贴斑试器的时间,通常情况背部斑贴为4贴斑试器。
测试第二天
揭斑试器:在与前一天贴上斑试器的同一时间揭下斑试器(前后可有2个小时的偏差)。
擦拭样品:由于还会有样品残留在皮肤上,所以要完全擦干净残留样品。
标记部位:用马克笔标记小室的部位:在志愿者受试部位的每个小室下面画一道横线。
记下揭掉斑试器的时间。
测试第三天
24h结果观察:从揭掉斑试器后开始计时24h(前后可以有两小时偏差),24h后方可进行结果的判读并记录。
结果判读
结果的判读采用细化打分(主观打分)及软件分析(客观打分)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结果基本一致,目前当主观打分难以确定结果的时候,借助软件分析的图片进行参考打分,软件分析还没有作为主要的打分依据。
细化打分(主观):与传统打分方式(《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相比,细化的打分方式更能拉开同一产品的不同浓度之间的差异,分级评分见表3(细化的打分方式是借鉴上海家化的斑贴判读标准,经查阅,此标准的积分结果出现在了上海家化发表的文章中,但未说明具体的做法),总积分均值为,每个志愿者的积分之和除以志愿者总人数,(以样品Z2为例,打分结果见表4中积分均值):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61
表14人体斑贴试验皮肤刺激反应分级评分
Figure BDA0001981533670000162
图2为打分标准图例,目前功效斑贴很少出现1分以上的红斑,并且仅有的几个1分以上的红斑图片效果很差,在此不做展示。
软件分析:采用TiVi700的数据进行结果的判读,TiVi700系统利用红细胞吸收的波长依赖性,首先将光束分成红光和绿光,然后应用算法将绿光矩阵中的每一张图片元素的值从对应的红光矩阵的值中减去,最终输出的矩阵代表局部皮下的红细胞浓度(皮下0.5mm深),刺激反应越强烈的地方一般红斑会更严重,此处的红细胞浓度也相对较高,比人眼观察的结果更客观。
逐个圈定红斑区域进行分析,将TiVi Max值作为最终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图3及图4为量化分析的例子,图3为TiVi偏振光图片及TiVi软件分析图片的对比,图4为逐个红斑分析的结果(仅举了刺激抑制因子的例子做参考,其余的分析方式同刺激抑制因子),图4中每个点的主观打分积分均值与TiVi Max值相对应,趋势完全相同,说明主观打分和软件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认为软件分析的结果可代替主观打分。
本发明所述方法重复性好,可以准确的检测产品刺激性或拮抗刺激的效果。

Claims (60)

1.一种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斑贴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其中所述斑贴涂覆有包含所述化妆品原料的凝胶组合物;
步骤2)测量所述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中的红斑特征值;
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含成膜剂、增稠剂、促透剂和溶剂;
所述成膜剂为聚氨酯-35;所述增稠剂选自丙烯酸和/或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促透剂选自戊二醇或甘油;所述溶剂选自水性溶剂;
所述化妆品原料的含量为0.3-2wt%;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1.0-10.0wt%;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5-1.2wt%;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0-10.0wt%;所述溶剂的含量为74.8-98.5wt%。
2.一种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斑贴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其中所述斑贴涂覆有包含所述抗刺激产品和刺激物的凝胶组合物;
步骤2)测量所述皮肤或皮肤模拟物的图像中的红斑特征值;
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含成膜剂、增稠剂、促透剂和溶剂;
所述成膜剂为聚氨酯-35;所述增稠剂选自丙烯酸和/或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促透剂选自戊二醇或甘油;所述溶剂选自水性溶剂;
所述抗刺激产品的含量为0.5-5.0wt%;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1.0-10.0wt%;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5-1.2wt%;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0-10.0wt%;所述溶剂的含量为74.8-98.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红斑特征值与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中的红血细胞的浓度满足正相关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测量采用能够利用血管中红血细胞对绿光吸收的特性得到处理后的皮肤或皮肤模拟物中的红血细胞的浓度的装置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原料选自表面活性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原料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化妆品原料的含量为0.4-1.5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化妆品原料的含量为0.5-0.8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化妆品原料的含量为0.6wt%。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物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或十二烷基磺酸钠。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刺激物的含量为0.3-2.0wt%。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刺激物的含量为0.4-1.5wt%。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刺激物的含量为0.5-0.8wt%。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刺激物的含量为0.6wt%。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2.0-8.0wt%。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3.0-6.0wt%。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4.0-5.5wt%。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5wt%。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6-1.0wt%。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7-0.9wt%。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75-0.85wt%。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8wt%。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0.1-8.0wt%。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1.0-4.0wt%。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1.5-3.0wt%。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2.0wt%。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为76.0-98wt%。
3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为80.0-97.0wt%。
3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为85-95.0wt%。
3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括防腐剂。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为0.3-2.0wt%。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为0.4-1.5wt%。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为0.5-0.8wt%。
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抗刺激产品和刺激物的质量比为1:4到50:3。
37.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中的凝胶组合物,其包含成膜剂、增稠剂、促透剂、溶剂、刺激物和抗刺激产品;
所述成膜剂为聚氨酯-35;所述增稠剂选自丙烯酸和/或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促透剂选自戊二醇或甘油;所述溶剂选自水性溶剂;
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抗刺激产品的含量为0.5-5.0wt%;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1.0-10.0wt%;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5-1.2wt%;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0-10.0wt%;所述溶剂的含量为74.8-98.5wt%。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2.0-8.0wt%。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3.0-6.0wt%。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4.0-5.5wt%。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成膜剂的含量为5wt%。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6-1.0wt%。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7-0.9wt%。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75-0.85wt%。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增稠剂的含量为0.8wt%。
46.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0.1-8.0wt%。
47.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1.0-4.0wt%。
4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1.5-3.0wt%。
4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促透剂的含量为2.0wt%。
5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
5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5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为76.0-98wt%。
5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为80.0-97.0wt%。
5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溶剂的含量为85-95.0wt%。
5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组合物还包括防腐剂。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为0.3-2.0wt%。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为0.4-1.5wt%。
5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凝胶组合物的总重计,所述防腐剂的含量为0.5-0.8wt%。
59.根据权利要求37-58中任一项所述的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抗刺激产品和刺激物的质量比为1:4到50:3。
60.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中的斑贴,其涂覆有根据权利要求37-59中任一项所述的凝胶组合物。
CN201910151237.2A 2019-02-28 2019-02-28 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和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10018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1237.2A CN110018161B (zh) 2019-02-28 2019-02-28 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和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1237.2A CN110018161B (zh) 2019-02-28 2019-02-28 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和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8161A CN110018161A (zh) 2019-07-16
CN110018161B true CN110018161B (zh) 2022-05-20

Family

ID=67189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1237.2A Active CN110018161B (zh) 2019-02-28 2019-02-28 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和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8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3944B (zh) * 2020-08-26 2023-03-28 南京新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化妆品对皮肤刺激性的方法
CN113101378B (zh) * 2021-04-13 2021-11-16 黑龙江省医院 一种化妆品过敏原的检测方法及过敏原斑贴试剂盒
CN113702586A (zh) * 2021-08-26 2021-11-26 广州美域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品舒缓修护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CN113848099A (zh) * 2021-09-03 2021-12-28 三立慧评(北京)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性评价的基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7225A (ja) * 2001-10-25 2003-10-02 Bioland Ltd 細胞増殖作用と皮膚保湿及び刺激緩和効能を持つレバンを含む化粧料組成物
KR20060133139A (ko) * 2005-06-20 2006-12-26 오상준 피부검사용 부착제
CN101112304A (zh) * 2006-07-24 2008-01-30 许越 一种检测护肤品对皮肤刺激强度的方法与装置
CN101843475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强生消费者公司 测定皮肤红斑的方法
CN105158449A (zh) * 2015-10-08 2015-12-16 广州艾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品及其原材料的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3558A (zh) * 2016-09-23 2019-07-16 何韶衡 一种透明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7225A (ja) * 2001-10-25 2003-10-02 Bioland Ltd 細胞増殖作用と皮膚保湿及び刺激緩和効能を持つレバンを含む化粧料組成物
KR20060133139A (ko) * 2005-06-20 2006-12-26 오상준 피부검사용 부착제
CN101112304A (zh) * 2006-07-24 2008-01-30 许越 一种检测护肤品对皮肤刺激强度的方法与装置
CN101843475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强生消费者公司 测定皮肤红斑的方法
CN105158449A (zh) * 2015-10-08 2015-12-16 广州艾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品及其原材料的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pplication of a 4-h human patch test method for comparative and investigative assessment of skin irritation;MICHAEL K. ROBINSON, MARY A. PERKINS AND DAVID A. BASKETTER;《Contact Dermatitis》;19971203;全文 *
Maarten Verberk.Variation in barrier impairment and inflammation of human skin as determined by SLS penetration rate.《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6, *
Variation in barrier impairment and inflammation of human skin as determined by SLS penetration rate;Maarten Verberk;《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60531;第132页Single 24-h sodium lauryl sulphate irritation tes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8161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8161B (zh) 化妆品原料刺激性的检测方法和抗刺激产品的抗刺激性的检测方法
Lowe et al. Effects of oil on digestive cells in mussels: quantitative alterations in cellular and lysosomal structure
NO132415B (zh)
TWI596338B (zh)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stratum corneum state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tratum corneum of the cosmetic material
US5015263A (en) Composition for coloring skin and method
CN110013558A (zh) 一种透明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99205B (zh) 凝胶组合物、斑贴及其应用
CN105504873B (zh) 用于神经组织尼氏体染色的染料组合物、染液及染色方法
CN114344180B (zh) 一种改善皮肤状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070212304A1 (en) Method to assess surfactant adsorption on skin
KR20140055342A (ko) 화장료의 지속성 측정 방법
CN109781492A (zh) 一种着色持久的组织固定液
DE102004046364A1 (de)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von DNA- Schäden und Vielkammer-Behälter
CN112284861B (zh) 用于真姬菇担孢子显微观察的固定液、制备方法、固定方法及应用
CN108338950A (zh) 具有稳定表皮与真皮间黏连作用的抗衰老组合物及其用途
DE102009028132A1 (de) Verwendung von Lipochroman-6 in einer kosmetischen Zusammensetzung für strahlenderen Hautteint, insbesondere des Gesichts
KR101481172B1 (ko) 화장품의 항산화능 측정방법 및 장치
Dykes et al.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of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mouse cardiac myocytes during post‐natal maturation
KR20150071856A (ko) 지질 염색을 이용한 피부의 장벽 기능 평가방법
CN110384641A (zh) 一种含有富勒烯的护肤组合物、眼霜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6102461A1 (de) Medium zur Empfindlichkeitstestung von Hefepilzen gegen Azol-Antimykotika
De Silva et al. Biospeckl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reveals the mitigation of the harmful effects of heavy metal zinc in combination with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in lentil seeds
Rabino-Massa et al. The histology of naturally desiccated and mummified bodies
CN116725927B (zh) 一种含牡丹活性成分的空间结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U2782891C2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качества рогового слоя клеточных моделей кожи челове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401 80703, 7th floor, education practice building, No.11 Xueyuan North Street, Gongchen sub district office,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anlihuiping (Beijing)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01 80703, 7th floor, education practice building, No.11 Xueyuan North Street, Gongchen sub district office,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anli Hui Comment Cosmetic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