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2228B -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2228B
CN110012228B CN201910284765.5A CN201910284765A CN110012228B CN 110012228 B CN110012228 B CN 110012228B CN 201910284765 A CN201910284765 A CN 201910284765A CN 110012228 B CN110012228 B CN 1100122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focus
mode
cas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47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2228A (zh
Inventor
太田知宏
泷田聪士
冈田孝一
鹿野公章
上村英孝
石丸哲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72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669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72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931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72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373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72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568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7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047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12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2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2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2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包括: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摄像单元正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以叠加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方式显示表示聚焦程度的显示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聚焦程度有关的信息;以及改变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到的信息,来改变以彼此的位置显示关系表示聚焦程度的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以及表示聚焦位置的第三指标的显示位置和显示形式,其中所述第一指标、所述第二指标和所述第三指标均包括在所述显示项中。

Description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4月5日、申请号为201610206787.6、发明名称为“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显示技术。
背景技术
提出了如下的显示设备,其中该显示设备利用测距传感器和多个摄像传感器来计算被摄体的焦点评价值,并且基于该评价值来显示被摄像的被摄体的前焦点/后焦点状态和离焦程度。
日本特开2002-365710提出了:基于焦点状态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焦点状态,来显示与拍摄镜头的焦点状态是前焦点、后焦点还是聚焦有关的调焦信息。
日本特开2007-279334提出了:在手动调焦时,以转动对称的位置关系显示偏移了与焦点位置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离相对应的量的标记。
日本特开2011-039206提出了能够进行在所检测到的面部的范围内进行测距的面部自动调焦(AF)。还提出了能够在AF模式时通过预定操作构件的一次操作来容易地改变为手动调焦(MF)模式、并且显示示出焦点位置调整的状态(焦点位置已移动至哪个位置)的对话框,由此可以调整焦点位置。
已知有基于从摄像传感器的部分区域的像素而不是从所有的有效像素所读出的信号来记录图像的裁剪拍摄模式。日本特开2005-175683提出了能够选择使用裁剪功能的裁剪拍摄模式或者不使用裁剪功能的正常拍摄模式。还提出了可以通过在裁剪拍摄模式中设置多个裁剪区域的大小和位置来同时获取摄像得到的图像内的多个区域的图像的数字照相机。
还已知有使得能够以放大方式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一部分以详细确认该部分的摄像设备。日本特开2013-201527提出了能够将实时取景图像放大5倍或10倍,其中改变AF框的位置使放大位置根据该位置而改变,但改变放大位置不会使AF框的位置改变。
在图像的中央没有必要一定存在要聚焦的被摄体。此外,拍摄运动图像可能涉及要聚焦的被摄体在图像内运动、或者焦点从一个被摄体向另一被摄体改变。因此,与聚焦有关的引导显示(被称为“聚焦辅助”(focus-assist))所用的对象区域优选可以设置在图像内的任意位置处并且可移动。
在日本特开2002-365710中,调焦信息在显示区域内显示在图像区域外。因此,要聚焦的被摄体和调焦信息的显示位置彼此远离,这导致在观看这两者的同时调整焦点的情况下视线的移动增加,因而在易用性方面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7-279334中,与离焦程度无关地将一定面积的标记叠加显示在图像上,由此损害了被摄体的可视性。
在AF模式中存在可以根据AF的操作状态而显示聚焦程度的情况,但上述的日本特开2011-039206和日本特开2007-279334并未充分研究这些情况。也就是说,上述的日本特开2011-039206和日本特开2007-279334无法根据AF模式中的AF的操作状态来进行适当的聚焦程度的引导显示。
在诸如日本特开2005-175683等的正常拍摄模式和裁剪拍摄模式这两者中执行诸如日本特开2002-365710和日本特开2007-279334等的用于显示与焦点检测区域有关的调焦信息的功能的情况下,发生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在处于正常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如果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在裁剪拍摄模式中所使用的区域的外侧、然后切换为裁剪拍摄模式,则该焦点检测区域将显示在与裁剪拍摄模式中所拍摄到的图像不相关的位置处。
在诸如日本特开2002-365710和日本特开2007-279334等的与焦点有关的信息显示中,将与实时取景中的焦点有关的信息显示在获取到该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区域的位置处,这样便于理解调焦信息与实时取景图像中的哪部分有关。现在,在如日本特开2013-201527那样、上述情形适用于放大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时,获取到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区域的大小在实时取景显示中也增大,因而显示与焦点有关的信息以匹配该区域会导致该信息显示也变大。因而,如果放大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显示以匹配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则增大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倍率会导致获取到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区域没有容纳在放大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范围内。该情形由于无法适当地显示与焦点有关的信息显示因而成为问题。
此外,在如日本特开2013-201527那样、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一部分的放大显示的情况下,期望放大哪部分根据情形而不同。例如,在诸如日本特开2002-365710和日本特开2007-279334等、正显示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可能期望放大获取到调焦信息的焦点检测位置。然而,没有必要一定期望始终放大焦点检测位置,并且还将存在用户想要放大并确认位于与所设置的焦点检测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被摄体的状态的情况。还存在如下情况:用户不重视所设置的焦点检测位置,并且用户没有意识到用户想要放大并确认的被摄体与所设置的焦点检测位置之间的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可以进行对被摄体的可视性的妨碍有所减少的聚焦程度的引导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备以及该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可以根据AF的操作状态来更加适当地进行聚焦程度的引导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备以及该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可以在从不是裁剪模式的操作模式切换为裁剪模式的情况下将调焦信息显示在更加适当的位置处的显示控制设备以及该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可以在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更加适当地显示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显示控制设备以及该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在能够显示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装置上显示放大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可以与情形相对应地进行更适合用户的放大区域的放大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备以及该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摄像单元正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以叠加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显示表示聚焦程度的显示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聚焦程度有关的信息;以及改变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到的信息,来改变以彼此的位置显示关系表示聚焦程度的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以及表示聚焦位置的第三指标的显示位置和显示形式,其中所述第一指标、所述第二指标和所述第三指标均包括在所述显示项中。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显示控制步骤,用于显示摄像单元正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以叠加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显示表示聚焦程度的显示项;获取步骤,用于获取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聚焦程度有关的信息;以及改变步骤,用于基于所述获取步骤中所获取到的信息,来改变以彼此的位置显示关系表示聚焦程度的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以及表示聚焦位置的第三指标的显示位置和显示形式,其中所述第一指标、所述第二指标和所述第三指标均包括在所述显示项中。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自动调焦模式设置单元即AF模式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用以进行连续AF操作的第一AF模式;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将表示作为AF时要聚焦的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的第一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接受单元,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接受用以停止所述连续AF的停止指示;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接受单元接收到所述停止指示并且所述连续AF停止,代替所述第一显示项,而是针对与所述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显示表示聚焦程度的第二显示项。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模式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用以根据来自用户的自动调焦执行指示即AF执行指示来进行AF操作的特定操作模式;接受单元,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接受所述AF执行指示;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状态下,在所述接受单元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之前,将第二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项表示与作为AF时要聚焦的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聚焦程度,以及根据所述接受单元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代替所述第二显示项,而是显示表示所述AF位置的第一显示项。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模式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用以根据来自用户的自动调焦执行指示即AF执行指示来进行AF操作的特定操作模式;接受单元,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接受所述AF执行指示;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状态下,在所述接受单元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之前,在不执行AF的情况下将第二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项表示与作为AF时要聚焦的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聚焦程度,以及根据所述接受单元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基于所述AF位置来执行AF。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自动调焦模式设置步骤即AF模式设置步骤,用于设置用以进行连续AF操作的第一AF模式;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将表示作为AF时要聚焦的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的第一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接受步骤,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接受用以停止所述连续AF的停止指示;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响应于所述接受步骤中接收到所述停止指示并且所述连续AF停止,代替所述第一显示项,而是针对与所述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显示表示聚焦程度的第二显示项。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式设置步骤,用于设置用以根据来自用户的自动调焦执行指示即AF执行指示来进行AF操作的特定操作模式;接受步骤,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接受所述AF执行指示;以及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状态下,在所述接受步骤中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之前,将第二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项表示与作为AF时要聚焦的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聚焦程度,以及根据所述接受步骤中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代替所述第二显示项,而是显示表示所述AF位置的第一显示项。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式设置步骤,用于设置用以根据来自用户的自动调焦执行指示即AF执行指示来进行AF操作的特定操作模式;接受步骤,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接受所述AF执行指示;以及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状态下,在所述接受步骤中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之前,在不执行AF的情况下将第二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项表示与作为AF时要聚焦的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聚焦程度,以及根据所述接受步骤中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基于所述AF位置来执行AF。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多个操作模式其中之一,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摄像单元的第一范围来进行拍摄,以及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使用所述摄像单元的比所述第一范围窄的第二范围来进行拍摄;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单元正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还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上的与焦点检测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示与焦点有关的显示项;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操作模式从设置了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并且所述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范围的内侧的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操作模式的情况下,不改变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位置,以及在操作模式从设置了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并且所述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范围的外侧的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位置改变为所述第二范围的内侧。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步骤,用于设置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多个操作模式其中之一,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摄像单元的第一范围来进行拍摄,以及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使用所述摄像单元的比所述第一范围窄的第二范围来进行拍摄;显示控制步骤,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单元正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还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上的与焦点检测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示与焦点有关的显示项;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操作模式从设置了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并且所述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范围的内侧的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操作模式的情况下,不改变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位置,以及在操作模式从设置了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并且所述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范围的外侧的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位置改变为所述第二范围的内侧。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显示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以叠加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显示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有关的显示项;放大单元,用于利用包括比正常倍率大的第一倍率和比所述第一倍率大的第二倍率的多个倍率中的任一倍率来进行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显示;以及控制单元,用于使所述显示项的显示形式根据按所述第一倍率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和按所述第二倍率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而不同。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放大单元,用于利用包括比正常倍率大的第一倍率和比所述第一倍率大的第二倍率的多个倍率中的任一倍率来显示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放大单元按所述第一倍率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以叠加在按所述第一倍率进行放大后的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来显示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有关的显示项,以及在所述放大单元按所述第二倍率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不显示所述显示项而是显示按所述第二倍率进行放大后的实时取景图像。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显示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还以叠加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显示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有关的显示项;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是否显示所述显示项;放大单元,用于利用包括比正常倍率大的第一倍率和比所述第一倍率大的第二倍率的多个倍率中的任一倍率来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成不显示所述显示项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所述放大单元按所述第二倍率的放大,以及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成显示所述显示项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所述放大单元按所述第二倍率的放大。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显示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以叠加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显示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有关的显示项;放大步骤,用于利用包括比正常倍率大的第一倍率和比所述第一倍率大的第二倍率的多个倍率中的任一倍率来进行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显示;以及控制步骤,用于使所述显示项的显示形式根据按所述第一倍率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和按所述第二倍率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而不同。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放大步骤,用于利用包括比正常倍率大的第一倍率和比所述第一倍率大的第二倍率的多个倍率中的任一倍率来显示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放大步骤中按所述第一倍率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以叠加在按所述第一倍率进行放大后的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来显示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有关的显示项,以及在所述放大步骤中按所述第二倍率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不显示所述显示项而是显示按所述第二倍率进行放大后的实时取景图像。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显示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还以叠加在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显示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有关的显示项;设置步骤,用于设置是否显示所述显示项;放大步骤,用于利用包括比正常倍率大的第一倍率和比所述第一倍率大的第二倍率的多个倍率中的任一倍率来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成不显示所述显示项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所述放大步骤中按所述第二倍率的放大,以及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成显示所述显示项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所述放大步骤中按所述第二倍率的放大。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以叠加在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来显示表示针对焦点检测位置的焦点的信息的显示项;显示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是否显示所述显示项;放大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以与正常倍率相比放大的方式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显示设置单元设置成显示所述显示项时所述放大单元进行放大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放大之前的焦点检测位置的放大范围的放大显示,以及在所述显示设置单元设置成不显示所述显示项并且处于特定操作模式时所述放大单元进行放大的情况下,进行不基于放大之前的焦点检测位置的放大范围的放大显示。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以叠加在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方式来显示表示针对焦点检测位置的焦点的信息的显示项;显示设置步骤,用于设置是否显示所述显示项;放大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以与正常倍率相比放大的方式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显示设置步骤中设置成显示所述显示项时所述放大步骤中进行放大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放大之前的焦点检测位置的放大范围的放大显示,以及在所述显示设置步骤设置成不显示所述显示项并且处于特定操作模式时所述放大步骤中进行放大的情况下,进行不基于放大之前的焦点检测位置的放大范围的放大显示。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数字照相机的结构框图。
图2A和2B是摄像装置的受光面的说明图。
图3A~3D是拍摄模式处理的流程图。
图4A~4C是画面类型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聚焦辅助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图像大小设置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7A和7B是放大处理的流程图。
图8A~8D是聚焦辅助显示示例。
图9A和9B是聚焦辅助显示的画面显示示例。
图10A~10C是聚焦辅助的其它显示示例。
图11A~11G是确定画面类型之后的画面显示示例。
图12A~12H是最大大小的画面显示示例和裁剪模式中的画面显示示例。
图13A~13E是与聚焦辅助功能设置相对应的放大处理之前和之后的画面显示示例。
图14A~14C是与显示(Display)级别相对应的放大处理之前和之后的画面显示示例。
图15A~15D是各放大倍率的第一画面显示示例。
图16A~16D是各放大倍率的第二画面显示示例。
图17A~17D是各放大倍率的第三画面显示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硬件结构
图1示出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控制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数字照相机10的硬件结构的示例。
壳体100是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多个组件的外包装。各种操作构件以及显示单元107和外部输出单元121在壳体100的表面上露出。
可更换镜头101是包括多个透镜组(内部包含调焦透镜、变焦透镜和移位透镜)的拍摄镜头,并且还包括光圈。
摄像装置102具有包含光电转换元件的多个像素二维地排列的结构。摄像装置102对利用可更换镜头101进行成像得到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该光学图像进一步由A/D转换电路进行模数转换,由此输出以像素为单位的图像信号(RAW图像数据)。后面将连同图2A和2B一起说明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摄像装置102和相关的测距单元108的详情。
与镜头所设置的光圈分开地,向数字照相机10设置中性密度(ND)滤波器103,以调整入射光量。
图像处理单元118校正由于摄像装置102而产生的电平差。除使用光学黑(OB)区域的像素来校正有效区域中的像素的电平外,还使用周围像素来校正缺陷像素。所进行的处理的其它示例包括针对周边光量下降的校正、颜色校正、边缘增强、噪声降低、伽玛校正、去拜尔和压缩等。在对从摄像装置102输入的RAW图像进行了上述处理之后,图像处理单元118将校正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其它控制单元。
记录介质接口单元104是记录介质105和数字照相机10之间的接口,从而控制将从图像处理单元118输入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105中以及从记录介质105读出所记录的图像数据。
记录介质105是用以记录所拍摄到的视频和图像数据的包括半导体存储器等的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接口单元104的控制下,记录图像数据并且读出所记录的图像数据。记录介质105是可拆卸存储卡等,而且还可以是内部记录介质。
图形处理单元GPU 115是将摄像机的各种信息显示和菜单画面绘制在视频随机存取存储器(VRAM)中的渲染引擎。除字符串和形状的绘制功能外,GPU 115还具有放大/缩小绘制功能、旋转绘制功能和层合成功能。VRAM具有表示透明度的阿尔法通道,因而VRAM中所绘制的显示对象可以由显示用接口单元106以在屏方式显示在所拍摄图像和重放图像上。
显示用接口单元106对来自图像处理单元118的视频数据(所拍摄图像和重放图像)以及利用GPU 115在VRAM中所绘制的显示对象进行叠加合成和调整大小处理,并且输出(显示)至显示单元107。在处于放大显示模式的情况下,显示用接口单元106对视频数据的部分区域进行叠加合成和调整大小处理。结果,在放大显示模式中,将与正常相比被放大得更大的图片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因而拍摄者可以更加正确地进行手动调焦(MF)中的焦点调整操作。
显示单元107是显示从显示用接口单元106输出的图像数据以供确认视角的从壳体100侧可观看的外部监视器,或者是取景器内的显示单元。显示单元107可以是使用液晶显示器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所配置成的。
主体微控制器119是控制数字照相机10整体的操作的控制单元,并且是使用微处理器等所配置成的。主体微控制器119具有CPU 119a、只读存储器(ROM)119b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19c。CPU 119a将ROM 119b中所存储的程序载入RAM 119c并且执行该程序,由此执行后面所述的流程图的操作。
以下所述的增益控制单元109、快门控制单元110、ND控制单元111和光圈控制单元112是曝光控制所用的各块。这些块由主体微控制器119基于该主体微控制器119计算从图像处理单元118输出的图像数据的亮度水平的结果或者基于拍摄者手动设置的操作参数来控制。增益控制单元109控制摄像装置102的增益。
快门控制单元110控制摄像装置102的快门速度。ND控制单元111控制经由ND滤波器103向摄像装置102的入射光量。光圈控制单元112控制可更换镜头101的光圈。
调焦控制单元113根据主体微控制器119中所保持的调焦驱动状态是AF还是MF来进行不同的操作。在AF的情况下,在主体微控制器119中参考从图像处理单元118输出的图像数据来计算调焦信息,并且基于此,调焦控制单元113控制可更换镜头101内的调焦透镜。可选地,调焦控制单元113基于通过摄像面相位差检测所获得的从测距单元108输出的散焦量来控制可更换镜头101内的调焦透镜。
可以在图像数据的部分区域中设置AF框,并且可以仅基于该AF框中的被摄体来计算调焦信息。根据主体微控制器119的行为,在AF模式下存在两个操作模式。一个操作模式是单拍AF模式,其中在该单拍AF模式中,仅在按压单拍AF键129的情况下才进行AF控制,并且在确定了聚焦是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停止调焦控制单元113的控制。另一操作模式是连续AF模式(伺服AF),其中在该连续AF模式中,连续进行AF控制。然而,注意,即使在处于连续AF模式的情况下,在通过按压AF锁定键130而处于AF锁定状态时,也停止调焦控制单元113的控制。通过改变菜单画面中的设置来进行这两个模式之间的切换。
在处于MF模式的情况下,停止调焦控制单元113所进行的AF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者可以通过转动组装到可更换镜头101的调焦环134来进行期望的调焦控制。
图像稳定控制单元114使用主体微控制器119参考从图像处理单元118输出的图像数据所计算出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以基于所计算出的运动矢量来控制可更换镜头101内的移位透镜,从而抵消由于把持照相机的手发生抖动所引起的图像抖动。可选地,图像稳定控制单元114进行电子图像稳定处理,其中在该电子图像稳定处理中,在抵消由于把持照相机的手发生抖动所引起的图像抖动的方向上切出运动图像的帧中的图像。
存储器接口单元116将针对从摄像装置102输出的所有像素的RAW图像数据写入存储器117,并且还读出存储器117中所保持的RAW数据并输出至图像处理单元118。存储器117是存储有针对多个帧的所有像素的RAW图像数据的易失性记录介质。
图像处理单元118对从存储器接口单元116发送来的针对所有像素的RAW图像数据进行控制所需的图像处理。
外部输出用接口单元120对来自图像处理单元118的视频数据进行调整大小。外部输出用接口单元120还进行适合外部输出单元121的标准的信号转换和控制信号的施加,并且向外部输出单元121进行输出。
外部输出单元121是用于向外部输出视频数据的端子,诸如串行数字接口(SDI)端子或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注册商标))端子等。可以由此连接诸如监视器显示器和外部记录装置等的外部装置。
外部操作用接口单元122从外部操作单元123接收控制指示,并且向主体微控制器119通知这些控制指示。示例包括红外线远程控制光感受器、无线局域网(LAN)接口和本地应用控制总线系统(LANC(注册商标))。
外部操作单元123向外部操作用接口单元122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命令)。可以发送与壳体100和可更换镜头101中所包括的操作构件124~135的操作相对应的指示(命令),并且还可以发送用以改变显示单元107上所显示的菜单画面中的设置的信息。
操作构件124~135包括诸如键(按钮)、拨盘、触觉开关、环和触摸面板等的构件。所有这些构件用于接受拍摄者所进行的操作,并且向主体微控制器119通知控制指示。操作构件124~133是组装到壳体100的主单元侧操作构件。操作构件134和135是组装到可更换镜头101的镜头侧操作构件。通过在菜单画面中所进行的设置,可以使这些操作构件的一部分交换角色或者使该部分分配至其它功能。
菜单键124给出用以在显示单元107上显示菜单画面、或者在菜单画面已打开的情况下关闭该菜单画面的指示。
十字键125和拨盘126这两者给出用以在菜单画面内移动光标以选择项、或者使与焦点相对应的框显示在拍摄者所期望的方向上移动的指示。十字键125是包括上键、下键、左键和右键的方向键。这四个键各自可以是单独的操作构件,或者可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按压的位置来指示四个方向其中之一的单个构件。拨盘126是可以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操作和逆时针方向的操作的转动操作构件。
设置键127用于在菜单画面内选择光标所位于的项,并且确认各种设置操作。
取消键128用于进行用以返回至菜单画面的当前选择层级的前一层级、并且丢弃各种类型的设置操作的指示。
单拍AF键129用于给出用以在AF模式是单拍AF的情况下利用调焦控制单元113来进行AF驱动的指示。
AF锁定键130用于给出用以在AF模式是连续AF模式的情况下停止调焦控制单元113所进行的控制、并且解除控制停止状态的指示。
放大键131给出用以放大显示单元107上所显示的视频并且返回至原始大小的指示。
显示键132用于给出用以改变主体微控制器119中所保持的显示级别的指示。基于所选择的显示级别来限制显示单元107上的各种信息的显示,由此可以显示更详细的信息、或者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视频。
开始/停止键133用于给出用以开始和停止记录介质接口单元104所进行的记录的指示。
调焦环134用于在调焦驱动状态是MF的情况下,使可更换镜头101内的调焦透镜移动,以使得可以进行焦点调整。
AF/MF开关135用于使调焦驱动状态在AF和MF之间进行切换。
摄像面相位差检测
图2A和2B示出用作图像传感器的摄像装置102的受光面的一部分。摄像装置102具有针对各微透镜包括两个(作为用作光电转换器的受光器的)光电二极管的像素部的阵列,以实现摄像面相位差AF。因而这些像素部可以接收来自可更换镜头101的分割出射光瞳的光束。
为了参考,图2A示出具有红色(R)、蓝色(B)和绿色(Gb,Gr)的示例性拜尔阵列图像传感器的表面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2B示出与图2A所示的彩色滤波器阵列相对应地针对每个微透镜具有两个作为光电转换器的光电二极管的示例性像素部。
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传感器能够从各像素部输出相位差检测所用的两个信号(以下还称为“A图像信号”和“B图像信号”)。还可以输出用于记录通过将两个光电二极管的信号相加(A信号+B信号)所获得的图像的信号。在该相加信号的情况下,输出与具有图2A大体所述的示例性拜尔阵列的图像传感器的输出相同的信号。
测距单元108使用来自用作这种图像传感器的摄像装置102的输出信号以进行这两个信号的相关计算,由此计算诸如散焦量和各种可靠性等的信息。基于A信号和B信号之间的差来计算像面处的散焦量。该散焦量具有正/负值,因而可以根据该散焦量的值为正还是负来找出焦点状态是前焦点还是后焦点。散焦量的绝对值给出距离聚焦的程度,并且如果散焦量为0,则焦点状态是聚焦。也就是说,测距单元108针对关于测距位置(测距区域、焦点检测位置、焦点检测区域)所计算出的散焦量,将与是前焦点还是后焦点有关的信息输出至CPU 119a等。测距单元108还基于散焦量的绝对值,将表示聚焦程度(焦点差异程度)的聚焦程度信息输出至CPU 119a等。在散焦量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输出是前焦点还是后焦点的信息,并且在散焦量的绝对值在预定值内的情况下,输出表示聚焦的信息。输出聚焦程度信息作为如下的值:散焦量已被换算为用于使调焦环134转动直到聚焦为止的操作量。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从摄像装置102输出摄像所用的信号和相位差检测所用的两个信号的总共三个信号。然而,该方法并非限制性的。例如,可以输出摄像信号以及相位差AF所用的两个摄像信号其中之一的总共两个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来自摄像装置102的两个输出信号来计算这两个相位差检测图像信号中的另一个信号。
图2B示出针对各微透镜具有两个(作为用作光电转换器的受光器的)光电二极管的像素部的阵列的示例。然而,可以是针对各微透镜排列具有三个以上的用作光电转换器的光电二极管的像素部的配置。还可以是受光器的开口位置相对于微透镜具有多个不同的像素部的配置。也就是说,只要作为结果可以获得相位差检测所用的两个信号(诸如使得能够进行相位差检测的A信号和B信号等)就足够了。
图3A~6是示出数字照相机10所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主体微控制器119(更具体为CPU 119a)通过根据ROM 119b中所存储的程序控制数字照相机10的各组件,来实现这些流程图的操作。
拍摄模式处理
图3A~3D是示出在数字照相机10处于拍摄模式的情况下的整体操作的流程图。在启动数字照相机10并设置成拍摄时,开始图3A的处理。
在S301中,CPU 119a确定显示单元107上要显示的画面的类型。在该处理中,基于诸如面部检测功能是开启(on)还是关闭(off)、调焦被设置为AF还是MF、作为AF的结果是否处于聚焦以及聚焦辅助设置为开启还是关闭等的信息,来确定是否显示AF框、面部框、聚焦辅助框及其显示格式。后面将参考图4A~4C来详细说明该处理。
在S302中,CPU 119a判断S301中所确定的画面类型是否是可以进行聚焦辅助显示的状态下的画面。更具体地,作为后面将说明的图4A~4C的处理的结果,在图4A~4C中判断“聚焦辅助:是(YES)”是否为真。在可以进行聚焦辅助显示的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03;否则,流程进入S305。
在S303中,CPU 119a判断显示级别的信息是否处于非显示状态。显示级别是指与叠加显示在所拍摄图像上的各种信息显示、将以何种详细程度显示何种类型的信息有关的多个阶段的信息显示级别。在显示级别设置为非显示状态的情况下,在所拍摄图像上不显示信息。后面将在S336中说明显示级别的设置。在显示级别设置为非显示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05;否则,流程进入S304。
在S304中,CPU 119a进行聚焦辅助显示处理。该聚焦辅助显示处理是用以显示作为如下的显示项的聚焦辅助的处理,其中该显示项用于基于从测距单元108获取到的信息,来针对所拍摄图像中的特定位置(测距位置、焦点检测位置)处的被摄体显示聚焦程度和向着聚焦的操作方向。后面将参考图5来详细说明该处理。
在S305中,CPU 119a在不进行聚焦辅助显示的情况下,在显示单元107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实时取景图像是摄像装置102进行摄像得到的并且由图像处理单元118进行了图像处理以用作实时取景图像的所拍摄图像。按预定的帧频顺次更新实时取景图像。
在S306中,CPU 119a判断是否对拨盘126进行了操作(以接受移动指示)。在对拨盘126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07;否则,流程进入S308。
在S307中,基于拨盘126的操作来跳过测距位置(测距区域、焦点检测位置、焦点检测区域)(使测距位置移动至多个特定场所中的任一场所)。例如,如果图片已按照黄金比(约为5:8)进行了纵横分割,则存在四个交点,并且从离紧前的测距位置最近的交点向转动了拨盘126的方向上的交点的位置进行跳跃(改变测距位置)。RAM 119c中所保持的测距位置被更新为进行了移动的测距位置。在测距位置改变的情况下,聚焦辅助显示位置也与该测距位置相关联地移动。通常,认为在图片中主要被摄体位于黄金比的交点处的构图稳定。因此,在考虑到黄金比而正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用户将使作为焦点控制对象的被摄体位于这四个交点其中之一处。因而,根据拨盘126的操作而从黄金比的一个交点向另一交点顺次跳过测距位置,这样使得测距位置能够快速改变为位于黄金比的交点处的期望进行焦点调整的被摄体的位置。注意,如下配置是可以的:由于用户可能没有考虑黄金比,因此仅在正显示黄金比的网格线的操作模式下才进行S306和S307的处理,否则不进行通过对拨盘126进行操作来跳过测距位置。这也不限于黄金比,并且可以向图片纵横三分割的线的交点以及中央等进行跳跃。此外,可以根据显示中的网格线的类型来向不同位置进行跳跃。例如,在正显示黄金比的网格线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测距位置根据拨盘126的操作而在黄金比的交点之间顺次移动。另一方面,在正显示对图片进行纵横三分割的网格线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测距位置根据拨盘126的操作而在对图片进行纵横三分割的线的交点之间顺次移动。
在S308中,CPU 119a判断是否对十字键125进行了操作(以接受移动指示)。在对十字键125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09;否则,流程进入S310。
在S309中,CPU 119a使测距位置在与十字键125中所操作的键相对应的方向(上下左右方向其中之一)上移动了预定量。RAM 119c中所保持的测距位置被更新为进行了移动的测距位置。在测距位置移动的情况下,聚焦辅助的位置也以关联方式移动。如下配置是可以的:在继续对十字键125进行操作(按压预定时间量以上)的情况下,测距位置的移动速度根据按压的持续时间而加速。因而,测距位置可以快速移动至不靠近移动之前的测距位置的位置处的被摄体。在与拨盘126的操作相对应的测距位置的移动是正在多个预定位置之间跳跃的情况下,与十字键125的操作相对应的测距位置的移动是在用户画面上向期望位置的移动。如下配置是可以的:如果图像处理单元118进行了面部检测控制,则测距位置移动至对十字键125进行了操作的方向上所存在的所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这样使得能够立即使测距位置到达不太近的面部。
注意,诸如S306~S309中所述的能够根据用户操作来移动测距位置仅限于在S314中后面所述的面部检测功能关闭的情况。在面部检测功能开启的情况下,测距位置与所检测到的面部中被判断为主面部的面部的位置相关联地移动。因此,在面部检测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即使对拨盘126或十字键125进行了操作,测距位置也不改变。
在S310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菜单键124。在按压了菜单键134的情况下,流程进入图3B的S311;否则流程进入图3C的S324。
在S311中,CPU 119a将作为与数字照相机10有关的设置项(菜单项)的列表的菜单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在该菜单画面中,使用十字键125或拨盘126来选择这些菜单项其中之一,并且使用设置键127来进行选择和确定操作,从而允许改变数字照相机10的各种功能的设置。
在S312中,CPU 119a判断是否选择了将聚焦辅助功能切换成开启和关闭的菜单项、并且是否从该项进行了用以将聚焦辅助功能切换成开启或关闭的切换操作。在进行了用以将聚焦辅助功能切换成开启或关闭的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13;否则流程进入S314。
在S313中,CPU 119a改变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关闭设置(辅助显示的显示设置)。在将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将表示设置成开启的信息记录在ROM 119b中。在将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关闭的情况下,将表示设置成关闭的信息记录在ROM 119b中。在从菜单设置项中将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关闭的情况下,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进行聚焦辅助显示。另一方面,即使在从菜单设置项中将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也不是始终进行聚焦辅助显示;而是基于诸如是设置为AF还是MF等的条件以及诸如显示级别等的各种条件,来根据情形进行聚焦辅助显示。
在S314中,CPU 119a判断是否选择了将面部检测功能切换成开启和关闭的菜单项、并且是否从该项进行了用以将面部检测功能切换成开启或关闭的切换操作。在进行了用以将面部检测功能切换成开启或关闭的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15;否则流程进入S316。
在S315中,CPU 119a改变面部检测功能开启/关闭设置,并且将表示设置为开启的信息记录在ROM 119b中。在面部检测功能开启的情况下,从正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所拍摄图像)中检测人物的面部(特定被摄体)的区域。向所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附加面部框并进行显示。在设置了AF的情况下,基于诸如大小大、靠近画面中央或是所登记的特定个人等的条件,来对所检测到的多个面部中被判断为是主要面部(主面部)的面部进行AF(即,进行面部AF)。在面部检测功能已设置为开启或者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测距位置被该主面部的位置覆盖。也就是说,用于进行后面所述的聚焦辅助的位置与所检测到的主面部的位置相关联。
在S316中,CPU 119a判断是否选择了用于改变AF模式设置的菜单项、并且是否进行了AF模式的改变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存在单拍AF和连续AF这两个AF模式。单拍AF模式是如下的操作模式:根据用户对单拍AF键129进行了一次按压而进行一次AF,否则焦点位置不移动。每次按压单拍AF键129时均进行AF。另一方面,连续AF是如下的操作模式:继续进行AF以针对预定被摄体处于聚焦。即使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如果处于聚焦的被摄体移动或数字照相机10移动,也连续调整焦点位置。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这两个类型作为AF模式,但这并非限制性的,并且还可选择其它的AF模式。在进行了AF模式改变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17;否则流程进入S318。
在S317中,CPU 119a根据用以改变AF模式的操作而设置为用户所选择的AF模式(在本实施例中为单拍AF或连续AF)。将表示所设置的AF模式的信息记录在ROM 119b中。
在S318中,CPU 119a判断是否选择了用于设置图像大小的菜单项、并且是否进行了用以设置图像大小的改变操作。在改变了图像大小设置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19;否则流程进入S320。
在S319中,CPU 119a根据用户操作来改变图像大小设置。将表示改变后的图像大小设置的设置值的信息记录在ROM 119b中。在进行了拍摄和记录的情况下,按这里所设置的图像大小来记录数据。后面将参考图6来说明该处理的详情。
在S320中,CPU 119a判断在菜单画面中关于除以上在S312~S319中所述的设置项以外的设置项是否进行了设置改变操作。在进行了设置改变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21;否则流程进入S322。在S321中,CPU 119a根据S320中所进行的操作来改变设置。
在S322中,CPU 119a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以关闭菜单画面的操作。用以关闭菜单画面的操作是按压菜单键124或在选择了菜单结束项的状态下按压设置键127的操作。在进行了用以关闭菜单画面的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23;否则,流程返回至S312并且重复该处理。
在S323中,CPU 119a结束菜单画面显示,再次显示实时取景画面,并且进入图3C的S324。
在图3C的S324中,CPU 119a判断利用AF/MF开关135是否进行了AF和MF之间的切换操作。在对AF和MF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25;否则,流程进入S326。
在S325中,CPU 119a根据AF/MF开关135的操作来在AF和MF之间进行切换。在已切换为AF的情况下,将表示已切换为AF的信息记录在ROM 119b中,并且开始按照AF设置的操作。在已切换为AF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将单拍AF模式和连续AF模式中的无论哪个模式设置为当前AF模式所表示的操作。
在S326中,CPU 119a判断AF/MF开关135是否设置为AF、并且该AF模式是单拍AF模式。如果为真,则流程进入S327;否则流程进入S329。
在S327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单拍AF键129(以接受AF执行指示)。如果按压了单拍AF键129,则流程进入S328;否则流程进入S329。
在S328中,CPU 119a控制调焦控制单元113以进行AF,由此与AF框相对应的测距位置处的被摄体聚焦。
在S329中,CPU 119a判断AF/MF开关135是否设置为AF、并且该AF模式是否是连续AF模式。如果为真,则流程进入S330;否则流程进入图3D的S335。
在S330中,CPU 119a判断AF锁定键130的按压是否引起了AF锁定状态。如果处于AF锁定状态,则流程进入S331;否则流程进入S332。AF锁定状态是暂时不进行AF、并且焦点位置固定于进行连续AF的操作模式的状态。
在S331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AF锁定键130(以接受停止指示或解除指示)。在按压了AF锁定键130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32;否则流程进入S335。
在S332中,CPU 119a解除AF锁定状态并进行连续AF,并且继续控制调焦控制单元113以使得与AF框相对应的被摄体聚焦。
在S333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AF锁定键130。在按压了AF锁定键130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34;否则流程进入S335。
在S334中,CPU 119a停止连续AF并且锁定AF(实行AF锁定状态)。也就是说,调焦控制单元113所进行的AF控制停止。因此,尽管通过AF的焦点位置的改变停止,但可以使用调焦环134来进行手动调焦。
在S335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显示键132。在按压了显示键132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36;否则流程进入S337。
在S336中,CPU 119a根据按压了显示键132来切换显示级别。将改变后的显示级别记录在ROM 119b中,并且根据改变后的显示级别来进行信息显示。
在S337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放大键131。在按压了放大键131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38;否则流程进入S339。
在S338中,CPU 119a进行放大处理。后面将参考图7A和7B来说明该处理的详情。
在S339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开始/停止键133。在按压了开始/停止键133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40;否则流程进入S343。
在S340中,CPU 119a判断当前是否正进行运动图像的记录操作(即,是否进行拍摄和记录)。如果正进行拍摄和记录,则流程进入S342;否则(如果处于拍摄待机状态),则流程进入S341。
在S341中,CPU 119a开始记录运动图像。也就是说,在图像处理单元118中对摄像装置102进行摄像得到的记录图像进行记录所用的处理,并且根据预定文件格式作为运动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105中。
在S342中,CPU 119a停止记录运动图像。在停止记录运动图像时,进行诸如向所记录的运动图像文件附加属性和关闭文件等的运动图像结束处理。
在S343中,CPU 119a判断是否发生了除上述步骤中所列出的事件以外的事件。在存在其它事件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344;否则,流程进入S345。在S344中,CPU 119a进行与S343中所发生的事件相对应的处理。
在S345中,CPU 119a判断是否存在用以结束拍摄模式处理的事件。在存在终止事件的情况下,结束拍摄模式;否则,流程返回至S301并且重复该处理。终止事件的示例包括断开数字照相机10的电源的操作、由于电源电压低因而电源断开、由于在拍摄待机状态下在预定时间量内没有进行操作因此自动关机、转变为诸如重放模式或通信模式等的除拍摄模式以外的操作模式。
尽管进行了与仅在S314中所设置的面部检测功能关闭的情况下才根据用户操作来移动测距位置有关的说明,但如下配置也是可以的:即使在面部检测功能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用户操作来移动测距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S306~S309所述的用户操作以移动测距位置之前,测距位置与所检测到的主面部的位置相关联。在进行用户操作以移动测距位置的情况下,测距位置与主面部的位置无关地根据用户操作而移动。在测距位置根据用户操作而移动之后,测距位置与主面部的位置不相关联。之后,如果进行返回操作(重置操作)以返回至测距位置与主面部相关联的状态,则测距位置再次处于主面部的位置,之后测距位置与主面部的位置相关联。可考虑的重置操作是按压取消键128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后面所述的S321中聚焦辅助功能已设置为开启、并且显示聚焦辅助,则在测距位置与主面部的位置相关联的情况下不显示表示主面部的面部框。在进行用户操作以移动测距位置的情况下,测距位置与主面部的位置无关地根据用户操作而移动,并且聚焦辅助位置也相应地移动。与该操作连动地新显示表示主面部的位置的面部框。在随后进行返回操作以使测距位置和主面部的位置重新相关联的情况下,表示主面部的面部框被隐藏。
画面类型确定处理
将说明图3A的S301所述的画面类型确定处理。首先,将说明画面类型。图11A~11G示出显示单元107上的各种显示状态(各种画面类型)的显示示例。注意,除非显示级别被设置为非显示,否则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叠加显示除聚焦辅助、AF框(AF区域)和面部框以外的与该显示级别相对应的信息,但从图11A~11G中省略了该信息。除面部框以外的与显示级别相对应的信息包括网格线、剩余电池电量和剩余拍摄时间等。注意,将S314和S315所述的面部检测功能被设置为开启的情况简称为面部检测开启,并且将面部检测功能被设置为关闭的情况简称为面部检测关闭。
图11A是面部检测关闭且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关闭的情况、以及面部检测关闭且AF、单拍AF模式和聚焦辅助的功能设置为关闭的情况的显示示例。这里在显示单元107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并且不显示聚焦辅助、AF框和面部框。
图11B是在除面部检测关闭且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的条件外、以下条件其中之一为真的情况下的显示条件:调焦模式为MF;调焦模式处于单拍AF模式且尚未进行AF操作;以及调焦模式是连续AF模式且处于AF锁定状态。在显示单元107上,聚焦辅助1101叠加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聚焦辅助1101是表示显示有聚焦辅助1101的位置(测距位置、焦点检测位置)处的被摄体处于聚焦、前焦点或后焦点以及聚焦程度(离焦程度)的项。用户可以参考聚焦辅助1101来在MF时调整焦点。后面将参考图8A~8D来说明聚焦辅助1101的详情。
图11C是在面部检测关闭的状态下以单拍AF模式或连续AF模式进行AF操作期间或者在面部检测关闭的状态下以单拍AF模式进行了AF操作之后、显示单元107的显示示例。显示AF框1102以表示作为AF控制(AF操作)的对象的被摄体区域(测距位置、AF位置、焦点检测位置)以及AF控制状态。AF框1102的位置表示作为AF控制的对象的被摄体区域(测距位置、AF位置)。AF框1102的颜色表示AF操作的状态。在进行连续AF(连续AF操作的状态)并且在从开始单拍AF起直到聚焦为止,用白色显示AF框1102。在通过单拍AF实现了聚焦的情况下,用绿色显示AF框1102。
图11D是在AF/MF设置被设置为AF并且在连续AF模式中发生了AF锁定状态的情况下、聚焦辅助功能被设置为关闭的显示示例。用灰色显示叠加在实时取景图像上的AF框1103,从而表示没有正进行AF操作。
图11E是在面部检测开启的状态下、在单拍AF模式或连续AF模式中正进行AF操作的情况或者进行了AF操作之后的显示示例。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叠加显示面部框1104、1105和1106。面部框1104~1106显示于在所拍摄图像中检测到面部的位置。面部框1106是表示所检测到的面部中要作为面部AF的对象的面部(主面部)的框,并且面部框1104和1105是表示除主面部以外的面部(次面部)的框。显示形式针对主面部的面部框1106以及次面部的面部框1104和1105有所不同,使得用户可以识别出面部框1106是表示主面部的面部框。例如,利用颜色、是单线还是双线等来进行区分。在图11E的示例中,框的两侧的三角形表示该框是主面部框。框的两侧的三角形还表示可以通过按压左右键(即,根据用户操作)来将主面部改变为其它面部。这意味着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指定所检测到的多个面部中的哪个面部是面部AF所用的主面部(可以从所检测到的多个特定被摄体区域中选择要用作AF区域的区域)。为了表示AF的操作状态,由于次面部的面部框1104和1105不是AF的对象,因此用灰色显示这两者。表示主面部的面部框1106在以单拍AF或连续AF进行AF的情况下用白色显示,并且在利用单拍AF的面部AF中实现了聚焦的情况下用绿色显示。
图11F是在除面部检测开启且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关闭的条件外、以下条件其中之一为真的情况下的显示条件:调焦模式设置为MF;调焦模式设置为单拍AF模式且处于进行AF之前的状态;以及调焦模式在AF锁定状态下是连续AF模式。面部框1104和1105是表示次面部的面部框,并且面部框1107是表示主面部的面部框。然而,注意,针对面部框1107不进行AF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进行AF操作,因此用灰色来显示表示主面部的面部框1107以及表示次面部的面部框1104和1105这两者。此外,面部框107的显示形式使得可以将该面部框辨识为主面部(利用面部框107的两侧的三角形来表示为主面部的面部框)。
图11G是在除面部检测开启且聚焦辅助功能开启的条件外、以下条件其中之一为真的情况下的显示条件:调焦模式设置为MF;调焦模式是单拍AF模式且处于进行AF之前的状态;以及调焦模式在AF锁定状态下是连续AF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主面部的位置处显示聚焦辅助1101,而不是诸如图11E和11F中所显示的面部框等的面部框。次面部的面部框1104和1105用灰色显示,并且聚焦辅助1101用白色显示,以表示AF操作的状态。也就是说,作为聚焦辅助1101的位置的测距位置与所检测到的主面部的位置相关联。聚焦辅助1101在实时取景图像上的显示位置也与主面部的位置相关联。
接着,将说明图3A的S301中所述的画面类型确定处理的详细流程。图4A~4C是图3A的S301中所述的画面类型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4A的S401中,CPU 119a参考ROM 119b中所存储的设置信息,并且判断面部检测功能是否被设置为开启。在上述的S315中面部检测功能已被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这里判断为面部检测功能开启。如果设置为开启,则流程进入S430;否则,流程进入S402。
在S402中,CPU 119a判断利用AF/MF开关135是否设置了AF。如果设置为AF,则流程进入S406;否则(即,如果设置为MF),则流程进入S403。
在S403中,CPU 119a参考ROM 119b中所存储的设置信息,并且判断聚焦辅助功能是否被设置为开启。在上述的S313中聚焦辅助功能已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这里判断为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在聚焦辅助功能已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404;否则,流程进入S405。
在S404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调焦模式被设置为MF且聚焦辅助开启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有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B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在S405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调焦模式被设置为MF且聚焦辅助关闭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A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在S406中,CPU 119a参考ROM 119b中所存储的设置信息,并且判断AF模式是否被设置为单拍AF模式。在上述的S317中AF模式已被设置为单拍AF模式的情况下,这里判断为AF模式被设置为单拍AF模式。如果设置为单拍AF,则流程进入S407;否则(即,在AF模式被设置为连续AF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415。
在S407中,CPU 119a判断通过单拍AF是否进行了AF操作。这是关于在单拍AF模式中是否按压了单拍AF键129的判断。在判断为已进行了单拍AF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408;否则(尚未按压单拍AF键129),流程进入S411。
在S408中,CPU 119a判断通过单拍AF聚焦于AF对象是否成功(是否成功实现了聚焦)。如果聚焦,则流程进入S409;否则(开始单拍AF操作、但尚未实现聚焦),流程进入S410。
在S409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调焦模式被设置为单拍AF且聚焦已成功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绿色(表示聚焦)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C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其中用绿色显示AF框。
在S410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调焦模式被设置为单拍AF且聚焦尚未成功(AF操作中)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白色(表示AF操作中)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C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其中用白色显示AF框。
在S411中,与S403相同,CPU 119a判断聚焦辅助功能是否被设置为开启。如果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则流程进入S414;否则流程进入S412。
在S412中,CPU 119a判断是否进行了AF框移动操作。例如,可以沿十字键125上所按压的键的方向来移动AF框。在判断为进行了AF框移动操作的情况下,AF框的位置根据移动操作而移动,并且流程进入S410。否则,流程进入S413。在从S412到达S410的情况下,在AF框移动操作结束之后在预定时间量(约数秒)内用白色显示AF框,并且AF框被设置为非显示。
在S413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调焦模式被设置为单拍AF且尚未进行单拍AF操作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A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该画面是在对单拍AF键129进行操作之前的AF待机状态,并且是聚焦辅助功能被设置为关闭的情况下的画面。
在图4C的S414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并且调焦模式处于单拍AF模式但尚未进行单拍AF操作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有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B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对调焦环134进行操作并且进行手动调焦。因此,显示聚焦辅助1101提供了针对用户MF操作的支持。如针对图3A中的S306~S309所述,可以移动聚焦辅助1101的位置。移动聚焦辅助1101的位置还使测距位置和AF位置移动。在之后按压单拍AF键129时,显示S410中的显示状态,然后转变为S409中的显示状态。也就是说,在单拍AF模式下聚焦辅助功能被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在按压单拍AF键129之前在测距位置处显示聚焦辅助。在按压单拍AF键129的情况下,在该位置处进行AF,并且利用AF框替换聚焦辅助显示。
在S415中,CPU 119a判断是否处于AF锁定状态。如果在上述的S334中设置了AF锁定状态,则这里判断为该状态是AF锁定状态。在AF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417;否则,流程进入S416。
在S416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调焦模式是连续AF模式并且不实现AF锁定(正执行连续AF)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白色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C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其中用白色显示AF框1102。
在S417中,与S403相同,CPU 119a判断聚焦辅助功能是否被设置为开启。如果聚焦辅助功能被设置为开启,则流程进入S419;否则流程进入S418。
在S418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聚焦辅助功能被设置为关闭并且状态在连续AF模式中是AF锁定状态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灰色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D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在S419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关闭、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并且状态在连续AF模式中是AF锁定状态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无
聚焦辅助显示:有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B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在该状态下,如S334所述,可以对调焦环134进行操作并且进行手动调焦。因此,显示聚焦辅助1101提供了针对用户MF操作的支持。如针对图3A中的S306~S309所述,可以移动聚焦辅助1101的位置。移动聚焦辅助1101的位置还使测距位置和AF位置移动。在之后解除AF锁定并且执行连续AF的情况下,显示S416中的显示状态,并且利用AF框1102替换聚焦辅助显示1101。
在S430中,CPU 119a判断利用AF/MF开关135是否设置了AF。如果设置为AF,则流程进入S434;否则,流程进入S431。
在S431中,以与S403相同的方式,CPU 119a判断聚焦辅助功能是否被设置为开启。如果开启,则流程进入S432;否则,流程进入S433。
在S432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调焦模式被设置为MF且聚焦辅助开启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为无、对于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在主面部的位置处为有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G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在S433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调焦模式被设置为MF并且聚焦辅助关闭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和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F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在S434中,以与S406相同的方式,CPU 119a判断AF模式是否被设置为单拍AF模式。如果设置为单拍AF,则流程进入S435;否则,流程进入S442。
在S435中,与S407相同,CPU 119a判断通过单拍AF是否进行了AF操作。在判断为已进行了单拍AF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436;否则流程进入S439。
在S436中,以与S408相同的方式,CPU 119a判断通过单拍AF聚焦于AF对象是否成功。如果聚焦,则流程进入S437;否则流程进入S438。
在S437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调焦模式被设置为单拍AF模式、并且作为进行了单拍AF的结果使得焦点状态是聚焦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为绿色、对于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E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其中以绿色显示面部框1106。
在S438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调焦模式被设置为单拍AF并且聚焦尚未成功(AF操作中)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为白色、对于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E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其中用白色显示面部框1106。
在S439中,与S403相同,CPU 119a判断聚焦辅助功能是否被设置为开启。如果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则流程进入S441;否则流程进入S440。
在S440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聚焦辅助功能关闭并且调焦模式是单拍AF(其中,尚未进行单拍AF)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和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F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在S441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并且状态是尚未进行单拍AF操作的单拍AF模式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为无、对于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在主面部的位置处为有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G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在该状态下,如S334所述,可以对调焦环134进行操作并且进行手动调焦。因此,显示聚焦辅助1101提供了针对用户MF操作的支持。之后按压单拍AF键129使得经由S438中的显示状态转变为S437中的显示状态。也就是说,在单拍AF模式下聚焦辅助功能被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在按压单拍AF键129之前在测距位置处显示聚焦辅助。一旦按压了单拍AF键129,则在该位置处进行面部AF,并且利用聚焦的面部框显示来替换聚焦辅助。
在S442中,以与S415相同的方式,CPU 119a判断是否处于AF锁定状态。如果处于AF锁定状态,则流程进入S444;否则流程进入S443。
在S443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为白色、对于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E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其中用白色显示面部框1106。
在S444中,与S403相同,CPU 119a判断聚焦辅助功能是否设置为开启。如果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则流程进入S446;否则流程进入S445。
在S445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聚焦辅助功能关闭并且在连续AF模式的情况下处于AF锁定状态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为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和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无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F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在S446中,CPU 119a确定面部检测开启、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并且在AF锁定状态下状态是连续AF模式的显示类型。画面被设置成如下:
AF框显示:无
面部框显示:对于主面部为无、对于次面部为灰色
聚焦辅助显示:在主面部的位置处为有
并且这些设置保持在RAM 119c中。结果,将诸如上述的图11G所示等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在该状态下,如S334所述,可以对调焦环134进行操作并且进行手动调焦。因此,显示聚焦辅助1101提供了针对用户MF操作的支持。之后解除AF锁定状态并且进行连续AF转变为S443中的显示状态,并且利用面部框1106替换聚焦辅助1101。
聚焦辅助显示处理
图5是详细示出以上在图3A的S304中所述的聚焦辅助显示处理的流程图。在S501中,CPU 119a读出RAM 119c中所保持的测距位置(焦点检测位置)。
在S502中,CPU 119a针对与S501中所获取到的测距位置相对应的被摄体,从测距单元108获取调焦信息以及与测距是否成功有关的信息。如前面所述,调焦信息包括利用散焦量所计算出的与状态是聚焦/前焦点/后焦点中的哪个有关的信息以及聚焦程度。
在S503中,CPU 119a基于S501和S502中所获取到的信息,来确定GPU115所绘制的聚焦辅助(辅助显示或聚焦引导显示)的框显示位置、指标角度和显示颜色。框显示位置被确定为在测距位置处。指标角度是基于与聚焦、前焦点还是后焦点有关的信息以及在前焦点或后焦点的情况下的聚焦程度所确定的。显示颜色是基于与聚焦、前焦点还是后焦点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测距是否成功有关的信息所确定的。后面将说明详情。
在S504中,CPU 119a参考S502中所获取到的测距成功信息,并且判断测距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流程进入S505;否则流程进入S510。
在S505中,CPU 119a基于S502中所获取到的信息来判断被摄体是处于聚焦状态还是失焦状态。如果处于聚焦状态,则流程进入S507,并且如果处于失焦状态,则流程进入S506。
在S506中,CPU 119a基于S502中所获取到的信息来判断被摄体是处于前焦点状态还是后焦点状态。如果处于前焦点状态,则流程进入S508,并且如果处于后焦点状态,则流程进入S509。
在S507中,CPU 119a选择指标图案A,其中该指标图案A是与在被摄体聚焦的情况下的指标显示形式相对应的聚焦辅助数据。在图8A中示出该指标和框的数据的显示形式。指标801表示后面所述的指标804和指标805彼此重叠且一体化、并且进一步与指标803(指标803表示的位置)邻接的聚焦状态(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被摄体聚焦的状态)。颜色是绿色,这不同于其它状态。通过使用该表现,在聚焦位置及附近,指标的显示面积与其它形式相比变小,由此在拍摄者观看图片的情况下对图片的可视性所产生的影响较小。框802表示实时取景图像上的与S501中所获取到的测距位置相对应的区域。
在S508中,CPU 119a选择指标图案B,其中该指标图案B是与在被摄体处于前焦点状态的情况下的指标显示形式相对应的聚焦辅助数据。在图8B-1和8B-2中示出指标和框的数据的显示示例。指标803表示利用指向框802的白色三角形所表现的朝向聚焦状态的指标804和指标805的目标地点。指标804和指标805利用彼此的距离来表示测距位置处的聚焦程度,其被表现为指向得远离框802的三角形。在被摄体和数字照相机10之间的距离改变的情况下,聚焦程度发生改变,因而指标804和指标805的显示位置之间的间隙相应地动态改变为更宽或更窄。基于聚焦程度信息,指标804和指标805之间的距离(角度)以如下方式发生改变:与在焦点检测区域中离焦程度大的情况相比,在离焦程度较小(较窄、角度较小)的情况下,显示距离变小。也就是说,图8B-1示出被摄体处于小失焦状态(离焦程度小)的情况,而图8B-2表示被摄体处于大失焦状态(离焦程度大)的情况。指标803、指标804和指标805是在聚焦附近顶点彼此相对的三角形的该配置使得能够容易地从视觉上识别出细微的离焦状态。将各指标显示在框802的附近,因而拍摄者可以在无需远离被摄体进行观看的情况下,确认聚焦状态。在能够针对多个位置进行聚焦辅助显示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理解各框和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S509中,CPU 119a选择指标图案C,其中该指标图案C是与被摄体处于后焦点状态的情况下的指标显示形式相对应的聚焦辅助数据。在图8C-1和8C-2中示出指标和框的数据的显示示例。不同于图8B-1和8B-2,指标803被表示为指向得远离框802的白色三角形,并且指标804和指标805被表示为朝向框802的白色三角形。因此,看一眼就可以理解状态是前焦点还是后焦点。图8C-1示出被摄体处于小失焦状态(离焦程度小)的情况,而图8C-2示出被摄体处于大失焦状态(离焦程度大)的情况。
在S510中,CPU 119a选择指标图案D,其中该指标图案D是与在被摄体处于大失焦状态的情况下的指标显示形式相对应的聚焦辅助数据。在图8D中示出指标和框的数据的显示示例。指标803、指标804和指标805各自被表现为与图8A~8C-2中的指标的形状不同的方形形状。这些指标的显示颜色为灰色。这从视觉上表示前焦点/后焦点的判断失败(即,测距失败),并且状态是大失焦状态。
在S511中,CPU 119a使用GPU 115来将S507~S510其中之一所选择的指标和框数据按S503中所确定出的显示位置、指标角度和显示颜色绘制在框显示用VRAM。
在S512中,CPU 119a将除聚焦辅助以外的各种显示元素绘制到在屏显示(OSD)用VRAM。
在S513中,CPU 119a使用GPU 115来将S512中所绘制的OSD VRAM合成在S511中所绘制的框显示用VRAM上。
在S514中,CPU 119a将S513中合成后的VRAM在显示用接口单元106处与视频(实时取景图像)叠加,并且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图9A和9B示出此时显示单元107上所显示的画面的结构。聚焦辅助901a和聚焦辅助901b这两者都是使用图8A~8D所示的框和指标所配置成的。图标902表示利用AF/MF开关135将调焦模式设置为MF。被摄体903和被摄体904是摄像装置102进行摄像的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的一部分)。在该画面中还显示与本发明的关系较低的其它信息显示元素。这些其它信息显示元素是在S512中所绘制的,但没有利用任何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图9A中,S501中所获得的测距位置与被摄体903相对应,并且被摄体903处于聚焦状态。另一方面,图9B示出使用十字键125或拨盘126、测距位置已从图9A的位置移动的状态。测距位置在被摄体904的位置处,并且被摄体904处于前焦点状态。由于S513中的合成,因此聚焦辅助901b的指标的一部分隐藏于其它显示元素的下方(即,进行了将其它显示元素置于其上方的叠加)。这些指标为三个形状,因而即使在这种状态下,也可以通过其它露出的指标来确认焦点状态。
因而,聚焦辅助表示应在哪侧对调焦环314进行多大程度的操作,直到测距位置(焦点检测位置)处的被摄体聚焦为止。换句话说,聚焦辅助表示测距位置的聚焦程度(离焦程度)。再次重述,聚焦辅助表示在测距位置处的被摄体聚焦的情况下的焦距与当前焦距之间的差。然而,换言之,聚焦辅助表示焦点位置(当前聚焦的位置和数字照相机10)与到被摄体的距离(数字照相机10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聚焦辅助的显示形式的变形例
在图10A~10C中示出图8A~8D所示的框和指标的显示形式的其它示例。图10A示出与图8A相对应的聚焦状态。指标1001与指标801相对应,并且框1002与框802相对应。指标1001是后面所述的指标1003、指标1004和指标1005这三者彼此重叠且一体化的表现。以与图8A相同的方式,这样在拍摄者观看的情况下对图片的可视性的影响较小。
图10B是与图8B-2相对应的前焦点状态。指标1003与指标803相对应,指标1004与指标804相对应,并且指标1005与指标805相对应。箭头1006表示调焦环134朝向聚焦的转动方向。因此,即使在拍摄者不习惯调焦环134的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无需猜测转动方向的情况下沿聚焦方向对调焦环134进行操作。在显示单元107相对于取向可以折叠、转动、翻转或以其它方式改变的情况下,这样可能会改变应相对于显示单元107的取向和位置来显示针对调焦环134的箭头的方式。如下配置是可以的:检测取向的状态,并且适当地绘制箭头1006以反映该状态。
图10C是与图8C-2相对应的后焦点状态。指标1004和指标1005与图10B相比处于相反位置。因此,拍摄者看一眼就可以区别是前焦点还是后焦点。箭头1006正指向与图10B相反的方向,这表示沿聚焦方向的操作所用的调焦环134的转动方向相反。
图像大小设置切换处理(裁剪设置)
将说明前面在图3B的S318和S319中所述的图像大小设置切换处理。数字照相机10在菜单画面的菜单项中具有与图像大小设置(分辨率设置)有关的项。在用户选择图像大小设置的菜单项的情况下,显示具有以下选项的子菜单,并且用户可以选择这些选项中的任一选项。
设置1...4K:4096个像素×2160个像素
设置2...4K:3840个像素×2160个像素
设置3...2K:2048个像素×1080个像素
设置4...2K:1920个像素×1080个像素
设置5...2K裁剪:2048个像素×1080个像素
设置6...2K裁剪:1920个像素×1080个像素
设置1是可以设置到数字照相机10的最大大小。摄像装置102的最大像素数在一定程度上大于4096个像素×2160个像素,但作为图像大小(记录像素数)可以设置的最大大小(有效像素)是4096个像素×2160个像素。
设置3和4是对摄像装置102中的从与设置1和2相同的范围和相同的像素数所读出的图像进行了调整大小并已缩小的大小。因此,存在视角与设置1和2的情况相同的各个图片。
设置5和6是仅从摄像装置102的包括中央的部分范围(设置5是从摄像装置102的中央起的2048个像素×1080个像素的范围,并且设置6是从摄像装置102的中央起的1920个像素×1080个像素的范围)的像素进行读出的设置。也就是说,存在仅使用来自与设置1~4相比更窄的范围的像素的、视角与设置1~4相比更窄的图像。也就是说,存在包括摄像装置102的中央的部分区域已被切出的大小。将使用设置5和6的拍摄统称为“裁剪模式”。如下配置是可以的:裁剪模式不是处于与设置1~6相同的层级的菜单项,而是图像大小设置中的处于第一层级的被称为“裁剪模式”的选项,其中在选择该裁剪模式的情况下,该裁剪模式使得能够从裁剪模式子菜单中选择2048个像素×1080个像素或者1920个像素×1080个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裁剪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测距位置是否在裁剪模式中的拍摄范围内;如果测距位置不在裁剪模式中的拍摄范围内,则将测距位置改变为中央。将参考图12A~12H来说明该概念。
图12A是以最大大小(设置1)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的示例。使用摄像装置102中的与最大大小相对应的范围的像素进行了设置,因而获取到具有拍摄范围1201的图像。裁剪范围1202表示在裁剪拍摄中所切出的范围。
图12B是利用摄像装置102中的与图12A的裁剪范围1202相对应的范围的像素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的示例。
图12C是在设置了最大大小(设置1)并且测距位置在裁剪范围1202的外侧的区域中的情况下的聚焦辅助1203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示例。
图12D是在图像大小设置已从图12C的状态切换为裁剪模式(即,图像大小已设置为设置5和6其中之一)的情况下的聚焦辅助1203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示例。在图12C中,测距位置在裁剪范围1202的外侧的区域中,因而根据改变为裁剪模式,测距位置已改变为裁剪模式中的拍摄范围的中央(摄像装置102的中央)。即使在裁剪模式的情况下,在摄像装置102上,测距所用的区域的大小自身也不改变。也就是说,在裁剪模式中,相对于摄像装置102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大小变小(拍摄范围变窄),因而相对于实时取景图像的测距范围(焦点检测范围)相对增大。因此,与图12C相比,在图12D中,叠加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的聚焦辅助1203也变大。
图12E是在设置了最大大小(设置1)并且测距位置在裁剪范围1202的内侧的区域中的情况下的聚焦辅助1203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示例。
图12F是在图像大小设置已从图12E的状态切换为裁剪模式的情况(图像大小设置为设置5或6的情况)下的聚焦辅助1203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示例。在图12E中,测距位置在裁剪范围1202的内侧,因而即使在改变为裁剪模式的情况下,测距位置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除非数字照相机10或被摄体移动,否则聚焦辅助1203在切换为裁剪模式之前和之后设置在同一被摄体上的位置(这里例示为狗的头部)。
此外,在如图12G所示、以最大大小(设置1)表示测距位置的聚焦辅助1203的框部分在裁剪范围1202的内侧并且部分在裁剪范围1202的外侧的情况下,切换为裁剪模式之后的测距位置(测距范围)如图12H所示。也就是说,测距位置移动,以使得测距范围整体容纳在裁剪模式中的拍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测距位置没有移动到中央。
在解除裁剪模式的情况(从设置5和6其中之一切换为设置1~4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测距位置没有改变(维持测距位置)。也就是说,如果图像大小设置从图12F的状态改变为设置1,则在图12E所示的位置显示聚焦辅助1203。
图6示出图像大小设置切换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是图3B的S319的详情。
在S601中,CPU 119a判断是否设置了裁剪模式。也就是说,判断是否设置了上述的设置1~6中的设置5和6其中之一。在设置了裁剪模式的情况下(设置为设置5或设置6),流程进入S602;否则,流程进入S607。
在S602中,CPU 119a将来自传感器(摄像装置102)的读取区域改变为与所设置的裁剪模式相对应的裁剪范围。也就是说,在设置了设置5的情况下,将读取区域设置为以摄像装置102的中央为中心的2048个像素×1080个像素的范围。在设置了设置6的情况下,将读取区域设置为以摄像装置102的中央为中心的1920个像素×1080个像素的范围。
在S603中,CPU 119a判断当前测距位置和测距范围整体是否在S602中所设置的读取范围(裁剪范围)的外侧。在判断为测距范围整体在裁剪范围的外侧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604;否则,流程进入S605。
在S604中,CPU 119a将测距位置改变为摄像装置102的中央(拍摄范围的中央)。因此,测距位置改变成诸如上述的图12C和12D所示等,并且还更新了聚焦辅助1203的显示位置。
在S605中,CPU 119a判断当前测距范围是否部分地在裁剪范围的外侧(部分在裁剪范围内)。在判断为测距范围的并非全体而是一部分在裁剪范围的外侧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606。否则、即在测距范围全体在裁剪范围内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608,而无需改变测距位置。
在S606中,CPU 119a将测距位置改变为使得测距范围整体容纳在裁剪范围内的位置。更具体地,在改变测距位置之前、测距范围的一部分从裁剪范围起仅在X方向(横方向)延伸的情况下,Y方向(纵方向)上的位置没有移动,并且测距位置与X轴平行地向裁剪范围的内侧移动了与向外延伸量相对应的量。在改变测距位置之前、测距范围的一部分从裁剪范围起仅在Y方向(纵方向)延伸的情况下,X方向(横方向)上的位置没有移动,并且测距位置与Y轴平行地向裁剪范围的内侧移动了与向外延伸量相对应的量。在改变测距位置之前、测距范围的一部分从裁剪范围起在X方向和Y方向上都延伸的情况下,测距位置以测距范围容纳在裁剪范围内的方式移动,其中离改变之前的测距位置最近的裁剪范围的顶点与改变之后的测距范围的顶点一致。因此,测距位置从上述的图12G~12H中的状态改变,并且还更新了聚焦辅助1203的显示位置。如下配置是可以的:不进行S605和S606的处理,其中在甚至测距范围的一部分在裁剪范围的外侧的情况下,流程也进入S604并且将测距位置设置为中央。
在S607中,将图像大小设置设置为用户所设置的除裁剪模式以外的设置(上述的设置1~4),并且将表示设置值的信息记录在ROM 119b中。
与聚焦辅助功能的设置是开启还是关闭无关地,进行上述的S604和S606的处理。也就是说,即使聚焦辅助功能的设置关闭,在设置为裁剪模式时测距范围的全部或一部分在裁剪范围的外侧的情况下,也进行S604和S606的处理。
在通过图6所示的处理设置了裁剪模式之后、关闭菜单以返回至实时取景画面的情况下,发生诸如图12C~12H所述等的画面转变。
放大处理
将说明放大处理。在按正常倍率(与记录大小相对应的拍摄范围的实时取景图像整体恰好容纳在显示单元107中的倍率)的实时取景期间按压放大键131(放大按钮),这使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转变为放大模式。在放大模式下,将实时取景图像以放大方式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在通过按压放大键131转变为放大模式的情况下,最初,使用先前放大模式中最后显示的放大倍率(2倍、4倍和8倍其中之一)来进行放大显示。注意,默认值是2倍,并且在接通电源之后首先转变为放大模式的情况下,使放大显示为2倍的倍率。在放大模式中,每次按压设置键127时,放大倍率按2倍→4倍→8倍→2倍→…的顺序进行切换。在放大模式中按压放大键131的情况下,与倍率无关地退出放大模式,并且返回至按正常倍率的实时取景显示。
在图3B的S313中所设置的聚焦辅助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并且在利用AF/MF开关135将调焦模式设置为AF的情况下,以测距位置(与AF的情况下的AF位置相同)作为中心来进行放大。也就是说,在放大之前显示了聚焦辅助的情况下,以聚焦辅助的框位于中心的方式确定放大范围。在测距位置在拍摄范围的边缘附近的情况下,测距位置可能不必是放大范围的中心。对包括测距位置但没有与拍摄范围的外侧交叉的范围进行放大。也就是说,以在进行放大显示时不存在图像缺失的空白部分的方式进行放大显示。在任意情况下,基于放大之前所设置的测距位置,来以测距位置(测距范围的中心)包括在放大范围中的方式进行放大显示。
另一方面,在图3B的S313中所设置的聚焦辅助功能关闭、并且还利用AF/MF开关135将调焦模式设置为MF的情况下,与测距位置无关地,以拍摄范围的中央作为中心来进行放大。
将参考图13A~13E来说明与放大显示有关的画面的转变。图13A是在图3B的S313中所设置的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并且利用AF/MF开关135将调焦模式设置为MF的情况下的显示单元107上的显示示例。聚焦辅助1301叠加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在这种状态下按压放大键131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以测距位置(显示聚焦辅助1301的位置)作为中心的方式放大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显示表示正放大显示拍摄范围整体中的哪个范围的放大范围引导件1302。
从图13A的状态起,如图3A和3B中的S310~S313所述,打开菜单画面、将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关闭、然后关闭菜单画面,这一操作使得在显示单元107上产生诸如图13C所示等的显示。聚焦辅助功能已设置为关闭,因而在实时取景图像上没有显示聚焦辅助1301。这种状态下按压放大键131,这样进行诸如图13D所示等的不是以测距位置作为中心而是以拍摄范围的中央作为中心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此时将RAM 119c中所保持的测距位置更新为放大中心位置。也就是说,测距位置改变为拍摄范围的中央并进行存储。在图13D的状态下再次按压放大键131,这样解除了放大模式。此外,如图3A和3B中的S310~S313所述,打开菜单画面并将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会产生图13E的显示。此时,测距位置已改变为拍摄范围的中央,因而不同于图13A的情况,聚焦辅助1301的位置是拍摄范围的中央。因而,在通过将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关闭并将调焦模式设置为MF来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放大范围来改变通过聚焦辅助1301提供辅助的测距位置。即使在由于显示级别已设置为信息的非显示因而不显示聚焦辅助的状态下进行进行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只要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则测距位置也不与放大范围关联。
将参考图14A~14C来说明由于切换了显示级别所引起的画面转变。以与图13A相同的方式,图14A是在图3B的S313中所设置的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并且利用AF/MF开关135将调焦模式设置为MF的情况下的显示单元107上的显示示例。在从该状态起按压放大键131的情况下,进行诸如14B所示等的显示,并且在之后解除放大时,显示返回至图14A的显示。该画面转变与从图13A向图13B以及从图13B向图13A的转变相同。另一方面,通过将显示级别从图14A的状态切换为信息的非显示状态,显示是不显示聚焦辅助1301的诸如图14C所示等的显示。在从该状态起进行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基于RAM 119c中所保持的测距位置来放大以测距位置为中心的范围,因而显示将如图14B所示的显示那样。之后解除放大会产生图14C的显示,并且之后将聚焦辅助功能的设置改变为开启会产生图14A的显示。也就是说,即使在由于设置为信息的非显示因此不显示聚焦辅助的状态下进行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只要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则在进行放大显示时,测距位置也不与放大范围关联。
图7A和7B是上述的放大显示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是图3D的S338的处理的详情。
在S701中,CPU 119a读入RAM 119c中所存储的先前放大模式时的放大倍率。
在S702中,CPU 119a判断所读入的放大倍率是否是2倍。在该放大倍率是2倍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703;否则,流程进入S722。
在S703中,CPU 119a参考ROM 119b中所存储的设置信息,并且判断聚焦辅助功能是否设置为开启。在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这里判断为聚焦辅助功能开启。在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704;否则,流程进入S705。
在S704中,CPU 119a基于RAM 119c中所保持的当前测距位置来确定放大范围,并且将放大为正常倍率的2倍倍率的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基本上,以测距位置是放大范围的中心的方式来确定放大范围。在使用测距位置作为放大范围的中心将导致放大范围超过拍摄范围的情况下,将包括测距位置但没有与拍摄范围的外侧交叉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在任意情况下,基于测距位置,以测距位置(测距范围的中心)包括在放大范围中的方式进行放大显示。前面所述的图13B是该情况的显示示例。在放大模式(放大处理)中的放大后的实时取景图像中,即使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开启,也不显示聚焦辅助。因而,在正进行放大以详细确认焦点的情况下,防止了聚焦辅助妨碍放大后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查看。
在S705中,CPU 119a判断利用AF/MF开关135是否将调焦模式设置为MF。如果设置为MF,则流程进入S706;否则、即如果设置为AF,则流程进入S704。
在S706中,CPU 119a确定以拍摄范围的中央(按正常倍率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中央)为中心的放大范围,并且将实时取景图像以放大为正常倍率的2倍倍率的状态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前面所述的图13D是该情况的示例。
在S707中,CPU 119a根据放大位置来更新RAM 119c中所保持的测距位置。也就是说,将拍摄范围的中央(按正常倍率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中央)设置为测距位置(将测距位置设置为中心是拍摄范围的中央的范围)。结果,在解除了放大模式并且显示聚焦辅助的情况下,如图13E所示,显示聚焦辅助的位置是与进行放大处理之前的图13A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在图7B的S708中,CPU 119a判断是否对十字键125进行了操作(以接受放大范围移动指示)。在对十字键125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709;否则,流程进入S712。
在S709中,CPU 119a使放大中心位置在与十字键125中的所操作的键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拍摄范围中的显示单元107上放大显示的范围根据放大显示期间所进行的十字键125的操作而改变。
在S710中,CPU 119a判断利用AF/MF开关135是否将调焦模式设置为MF。如果设置为MF,则流程进入S711;否则、如果设置为AF,则流程进入S712。
在S711中,CPU 119a根据在S709中进行了移动的放大中心位置来更新RAM 119c中所保持的测距位置。也就是说,将测距位置设置为移动之后的放大范围的中心(测距范围改变为以移动之后的放大范围的中央作为中心的范围)。
在S712中,CPU 119a判断是否发生了其它事件。其它事件的示例包括菜单键124的按压、开始/停止键133的按压以及用以设置各种拍摄参数的操作等。在发生了其它事件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713;否则,流程进入S714。
在S713中,进行与所发生的其它事件相对应的处理。在按压了开始/停止键133的情况下,例如,开始运动图像的记录。也就是说,即使在放大显示状态下也可以记录运动图像。
在S714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设置键127。在判断为按压了设置键127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716;否则,流程进入S715。
在S715中,CPU 119a判断是否按压了放大键131。在按压了放大键131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717;否则,流程返回至S708并且重复该处理。
在S717中,将当前放大倍率存储在RAM 119c中,解除放大(返回至正常倍率),并且该处理结束。注意,可以将当前放大倍率存储在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ROM 119b中而不是存储在RAM 119c中。这样使得即使在反复开电源之后,也能够从前次使用的放大倍率开始放大模式。
在S716中,CPU 119a以当前放大位置作为基准来将放大倍率从2倍改变为4倍,并且将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在S722中,CPU 119a判断S701中所读取的放大倍率是否是4倍。在放大倍率是4倍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723;否则(即,在放大倍率是8倍的情况下),流程进入S743。
除放大倍率不是2倍而是4倍以外,S723~S735是与S703~S715相同的处理,因而将省略说明。在S736中,CPU 119a以当前放大位置作为基准,将放大倍率从4倍改变为8倍并且将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除放大倍率不是2倍而是8倍以外,S743~S755是与S703~S715相同的处理,因而将省略说明。在S756中,CPU 119a以当前放大位置作为基准,将放大倍率从8倍改变为2倍并且将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07上。
放大模式中的聚焦辅助显示处理(变形例)
尽管说明了在参考图7A、7B和13A~14C所述的放大模式(放大处理)中的放大后的实时取景图像中没有显示聚焦辅助的示例,但这并非限制性的,并且在放大模式中也可以显示聚焦辅助。以下说明在将聚焦辅助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显示上的情况下的处理。
第一变形例
将参考图15A~15D来说明与放大模式中的聚焦辅助的显示有关的第一变形例。图15A是在按正常倍率(正常视角)的实时取景显示中聚焦辅助功能开启以显示聚焦辅助1501的情况下的显示单元107上的显示示例。在聚焦辅助1501中,方形的框部表示测距位置(测距范围),并且圆环上的三角形表示散焦量和由于焦点移动所引起的焦点状态的变化。圆环下方的箭头显示表示对调焦环134进行操作的方向。
图15B是作为图7A的S70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2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正常倍率的2倍的大小,并且聚焦辅助1501也按2倍大小显示。尽管聚焦辅助1501的显示大小是2倍大小,但实时取景图像也是2倍大小,因而聚焦辅助1501的矩形部分所表示的测距位置在摄像装置102上的区域与正常倍率的情况相同。
图15C是作为图7A的S72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4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4倍的大小,并且不显示聚焦辅助1501。
图15D是作为图7A的S74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8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8倍的大小,并且不显示聚焦辅助1501。
因而,在第一变形例中,在放大倍率为2倍以下的情况下显示聚焦辅助,并且在放大倍率超过2倍的情况下,不显示聚焦辅助。如上所述,在放大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该实时取景图像上的聚焦辅助的大小也增大。因此,如果使聚焦辅助的显示与测距范围匹配,则聚焦辅助的显示大小也需要根据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倍率而放大。然而,如果进行该操作,则聚焦辅助的三角形和圆环部分在显示单元107的显示区域的外侧。进一步放大将还使聚焦辅助的矩形框处于显示区域的外侧。这意味着无法适当地显示聚焦辅助。用户还可能发现在三角形和圆环的大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手动调焦的操作变得不自然。第一变形例可以通过在放大倍率超过2倍的情况下隐藏聚焦辅助来防止该情形。
尽管将聚焦辅助的显示/非显示描述为使用2倍作为阈值来进行切换,但这并非限制性的。在可以将倍率设置为除仅2倍、4倍和8倍以外的更精细设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的计算表达式来对显示/非显示进行切换。
在利用x1表示聚焦辅助的框部分的矩形区域的左上坐标的水平地址、利用y1表示垂直地址、利用Width1表示水平大小、利用Height1表示垂直大小并且利用N表示放大倍率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如下所述计算放大之后的左上坐标(x2,y2)和大小(Width2,Height2)。
x2=x1-(Width1×N-Width1)/N
y2=y1-(Height1×N-Height1)/N
Width2=Width1×N
Height2=Height1×N
这里,判断x2和y2其中之一或者x2+Wdith2和y2+Height2其中之一是否将处于显示区域的外侧,并且在该显示将处于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情况下隐藏显示,这使得还能够应对设置了任意倍率的情况。
第二变形例
将参考图16A~16D来说明与放大模式中的聚焦辅助的显示有关的第二变形例。图16A是在按正常倍率(正常视角)的实时取景显示中聚焦辅助功能开启以显示聚焦辅助1601的情况下的显示单元107上的显示示例。
图16B是作为图7A的S70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2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正常倍率的2倍大小,并且聚焦辅助1601的矩形框部分1601a(表示测距范围)也按2倍大小显示。表示散焦量和由于焦点移动所引起的焦点状态的变化的圆环、表示对调焦环134进行操作的方向的箭头、以及三角形部分1601b是以与正常倍率的情况相同的大小进行显示的,并且以半透明颜色进行显示,以使得背景的实时取景图像是可见的。
图16C是作为图7A的S72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4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4倍的大小,并且仅聚焦辅助1601的矩形框部分1601a也按4倍的大小显示。圆环、箭头和三角形部分1601b是以与正常倍率的情况相同的大小进行显示的,并且以半透明颜色进行显示,以使得背景的实时取景图像是可见的。
图16D是作为图7A的S74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8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8倍的大小,并且仅聚焦辅助1601的矩形框部分1601a隐藏不可见。圆环、箭头和三角形部分1601b是以与正常倍率的情况相同的大小进行显示的,并且以半透明颜色进行显示,以使得背景的实时取景图像是可见的。
根据第二变形例,根据放大倍率来放大显示矩形框部分1601a,只要实时取景图像中的测距范围的大小没有超过显示单元107的显示区域即可,由此可以使用户正确地识别测距范围。另一方面,其它部分1601b即使在实时取景图像被放大的情况下也是以相同的显示大小进行显示的,并且以半透明颜色进行显示。因此,用户可以在不会妨碍实时取景显示的查看的情况下,识别聚焦程度、是前焦点还是后焦点、以及应使调焦环134沿哪个方向转动等,由此辅助用户的手动调焦操作。放大显示经常用在期望进行焦点的严格调整的情况中,因而如第二变形例那样,在放大显示时也辅助手动调焦操作对于用户而言是有用的。
第三变形例
将参考图17A~17D来说明与放大模式中的聚焦辅助的显示有关的第三变形例。图17A是在按正常倍率(正常视角)的实时取景显示中聚焦辅助功能开启以显示聚焦辅助1701的情况下的显示单元107上的显示示例。
图17B是作为图7A的S70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2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正常倍率的2倍大小,并且聚焦辅助1701的矩形框部分1701a(表示测距范围)也按2倍大小显示。除矩形框部分1701a以外的部分(即,圆环、箭头和三角形部分1701b)是以与正常倍率的情况相同的大小进行显示的,但其显示位置改变为与测距位置无关的显示单元107的显示区域的左下角。通过改变除表示测距范围的矩形框部分1701a以外的部分1701b的显示位置,可以防止这些部分1701b妨碍实时取景的中心部分显示(特别是测距范围的中心部分)的查看。
图17C是作为图7A的S72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4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4倍的大小,并且仅聚焦辅助1701的矩形框部分1701a也以4倍的大小显示。圆环、箭头和三角形部分1701b是以与正常倍率的情况相同的大小进行显示的,但其显示位置改变为与测距位置无关的显示单元107的显示区域的左下角。
图17D是作为图7A的S744中的显示的变形例的在放大模式中在放大倍率为8倍的状态下正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被摄体(实时取景图像)是8倍的大小,并且仅聚焦辅助1701的矩形框部分1701a隐藏不可见。圆环、箭头和三角形部分1701b是以与正常倍率的情况相同的大小进行显示的,但其显示位置改变为与测距位置无关的显示单元107的显示区域的左下角。
根据第三变形例,根据放大倍率来放大显示矩形框部分1701a,只要实时取景图像中的测距范围的大小没有超过显示单元107的显示区域即可,因而可以使用户正确地识别测距范围。另一方面,其它部分1701b即使在实时取景图像被放大的情况下也是以相同的显示大小进行显示的,并且是以显示位置移动至与测距范围不重叠的位置的状态进行显示的。因此,用户可以在不会妨碍实时取景显示的查看的情况下,识别聚焦程度、是前焦点还是后焦点、以及应使调焦环134沿哪个方向转动等,由此辅助用户的手动调焦操作。由于位置已移动,因此不必以透明颜色来显示部分1701b,因而与第二变形例相比,可以提高部分1701b的可视性。放大显示经常用在期望进行焦点的严格调整的情况中,因而如第三变形例那样,在放大显示时也辅助手动调焦操作对于用户而言是有用的。
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所述的聚焦辅助的显示配置不限于这些显示配置,并且还可以使用图8A~10C所述的任何显示配置。除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外,还可以基于聚焦辅助功能是设置为开启还是关闭,针对可以进行放大的倍率来设置限制。例如,在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关闭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使用2倍、4倍和8倍。另一方面,如下配置是可以的:在聚焦辅助功能设置为关闭的情况下,不能设置4倍和8倍(即使进行诸如按压设置键127等的倍率改变操作,也无法进行向4倍或8倍的大小调整)。
其它变形例
注意,如CPU 119a所执行的上述的各种控制可以由一个硬件配置来执行、或者可以在多个配置之间分担,以控制设备整体。
尽管通过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实施例,并且没有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各种配置也包括在本发明内。此外,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执行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且可以适当组合这些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已应用于数字照相机10的示例,但该示例并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可以显示与测距位置有关的调焦信息的任何显示控制装置。本发明不限于如上述那样在主体中具有摄像装置的数字照相机,并且还可适用于如下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在主单元中不具有摄像传感器自身,但可以远程地接收在外部摄像设备进行摄像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显示与测距位置有关的调焦信息。例如,本发明可适用于使用无线地或经由线缆连接至摄像设备的智能电话或平板PC等的远程拍摄时的显示控制。因而,本发明可适用于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电话终端和便携型图像查看器、音乐播放器、游戏机和电子书阅读器等。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将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程序经由网络或存储介质供给至系统或设备,并且该系统或设备处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出并执行该程序。本发明还可以由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对被摄体的可视性的妨碍较少的聚焦程度的引导显示。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AF的操作状态来更加适当地实现聚焦程度的引导显示。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在从不是裁剪模式的操作模式切换为裁剪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关于裁剪模式中的适当位置显示焦点的信息。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即使在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显示与焦点有关的信息。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在能够显示与焦点有关的信息的设备上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状况来进行更适合用户的放大范围的放大显示。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
自动调焦模式设置单元即AF模式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用以进行连续AF操作的第一AF模式;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以叠加在AF时要聚焦的对象上的方式将作为所述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处的第一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
接受单元,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接受用以停止所述连续AF的停止指示;
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接受单元接收到所述停止指示并且所述连续AF停止,代替所述第一显示项,而是以叠加在所述对象上的方式针对与所述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显示表示聚焦程度的第二显示项;以及
显示设置单元,用于在手动调焦模式即MF模式中设置是否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显示设置单元中设置成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接受单元接收到所述停止指示并且所述连续AF停止,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而是改变所述第一显示项的显示形式。
2.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
模式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用以根据来自用户的自动调焦执行指示即AF执行指示来进行AF操作的特定操作模式;
接受单元,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接受所述AF执行指示;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状态下,
在所述接受单元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之前,以叠加在AF时要聚焦的对象上的方式将第二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项表示与作为所述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聚焦程度,以及
根据所述接受单元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代替所述第二显示项,而是显示表示所述AF位置的第一显示项,
显示设置单元,用于在手动调焦模式即MF模式中设置是否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显示设置单元中设置成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的情况下,即使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但所述接受单元尚未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也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
移动指示接受单元,用于接受用以移动所述AF位置的移动指示,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实行控制,以使得:
在所述显示设置单元中设置成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的情况下,并且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且所述移动指示接受单元接受到所述移动指示之前所述接受单元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显示项显示在根据所述移动指示而移动的所述AF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从所拍摄图像中检测特定被摄体区域,
其中,在处于用以针对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进行AF的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AF位置是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是人物的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项的显示形式根据是用以针对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进行AF的操作模式的情况还是其它情况而不同,并且在用以针对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进行AF的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项具有表示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的显示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
在用以针对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进行AF的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项是面部框,以及
在不是用以针对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进行AF的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项是AF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用以针对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进行AF的操作模式、并且检测到多个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的情况下,根据用户操作来选择多个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域中要用作AF的对象的区域。
9.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自动调焦模式设置步骤即AF模式设置步骤,用于设置用以进行连续AF操作的第一AF模式;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以叠加在AF时要聚焦的对象上的方式将作为所述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处的第一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
接受步骤,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接受用以停止所述连续AF的停止指示;
控制步骤,用于响应于所述接受步骤中接收到所述停止指示并且所述连续AF停止,代替所述第一显示项,而是以叠加在所述对象上的方式针对与所述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显示表示聚焦程度的第二显示项;以及
显示设置步骤,用于在手动调焦模式即MF模式中设置是否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设置了所述第一AF模式并且正进行连续AF的情况下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显示设置步骤中设置成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的情况下,响应于在所述接受步骤中接收到所述停止指示并且所述连续AF停止,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而是改变所述第一显示项的显示形式。
10.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式设置步骤,用于设置用以根据来自用户的自动调焦执行指示即AF执行指示来进行AF操作的特定操作模式;
接受步骤,用于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接受所述AF执行指示;以及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实行控制,以使得在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的状态下,
在所述接受步骤中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之前,以叠加在AF时要聚焦的对象上的方式将第二显示项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项表示与作为所述对象的位置的AF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聚焦程度,以及
根据所述接受步骤中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代替所述第二显示项,而是显示表示所述AF位置的第一显示项,
显示设置步骤,用于在手动调焦模式即MF模式中设置是否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
其中,在所述显示控制步骤中实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显示设置步骤中设置成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的情况下,即使设置了所述特定操作模式、但所述接受步骤尚未接受到所述AF执行指示,也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项。
CN201910284765.5A 2015-04-03 2016-04-05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012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7206 2015-04-03
JP2015-077208 2015-04-03
JP2015077207A JP6566695B2 (ja) 2015-04-03 2015-04-03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77210 2015-04-03
JP2015077208A JP6529312B2 (ja) 2015-04-03 2015-04-03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77207 2015-04-03
JP2015077206A JP6537325B2 (ja) 2015-04-03 2015-04-03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77209A JP6525688B2 (ja) 2015-04-03 2015-04-03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77209 2015-04-03
JP2015077210A JP6604736B2 (ja) 2015-04-03 2015-04-03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01610206787.6A CN106060377B (zh) 2015-04-03 2016-04-05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6787.6A Division CN106060377B (zh) 2015-04-03 2016-04-05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2228A CN110012228A (zh) 2019-07-12
CN110012228B true CN110012228B (zh) 2021-01-29

Family

ID=5693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4765.5A Active CN110012228B (zh) 2015-04-03 2016-04-05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1610206787.6A Active CN106060377B (zh) 2015-04-03 2016-04-05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2010543512.8A Active CN111756994B (zh) 2015-04-03 2016-04-05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6787.6A Active CN106060377B (zh) 2015-04-03 2016-04-05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2010543512.8A Active CN111756994B (zh) 2015-04-03 2016-04-05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491828B2 (zh)
KR (2) KR101955987B1 (zh)
CN (3) CN110012228B (zh)
DE (1) DE102016105879B4 (zh)
GB (3) GB25393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10043A4 (en) * 2015-06-10 2019-01-16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HEAD-MOUNTED DISPLAY,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6203282A1 (en) * 2015-06-18 2016-12-22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apture photographs using mobile devices
JP6562773B2 (ja) * 2015-08-26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6611614B2 (ja) * 2016-01-06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JP6774233B2 (ja) * 2016-06-21 2020-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52681B2 (ja) * 2016-10-19 2020-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6833498B2 (ja) * 2016-12-21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のプログラム
JP6806572B2 (ja) * 2017-01-16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WO2018168578A1 (ja) 2017-03-15 2018-09-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映像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映像信号処理方法
JP6625093B2 (ja) * 2017-05-24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041590B (zh) * 2017-12-11 2021-02-1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动对焦的提示方法、控制装置、拍摄设备及控制器
JP7062455B2 (ja) * 2018-02-07 2022-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027205B2 (ja) * 2018-03-19 2022-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27207B2 (ja) * 2018-03-19 2022-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49163B2 (ja) * 2018-04-09 2022-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7079161B2 (ja) * 2018-06-29 2022-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641572B1 (ja) * 2018-08-24 2020-02-05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決定装置、制御装置、撮像装置、決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21612B2 (ja) * 2018-09-14 2022-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20118764A (ja) * 2019-01-21 2020-08-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EP3923570A4 (en) 2019-03-20 2022-04-1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1245851B2 (en) * 2019-07-31 2022-0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0719403A (zh) * 2019-09-27 2020-01-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7423325B2 (ja) * 2020-01-29 202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2156874A (ja) * 2021-03-31 2022-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3253A (zh) * 2007-08-22 2009-02-25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8961A (ja) 2000-01-26 2001-08-03 Nikon Corp カメラ
JP2001309210A (ja) 2000-04-27 2001-11-02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480446B2 (ja) 2001-01-11 2003-12-22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2365710A (ja) 2001-06-04 2002-12-1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ピント表示装置
JP2003140247A (ja) 2001-11-06 2003-05-14 Kyocera Corp フォーカスモード切換方式
KR100945617B1 (ko) * 2002-05-30 2010-03-04 소니 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JP4325384B2 (ja) 2003-12-09 2009-09-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344299B2 (ja) 2004-09-16 2009-10-14 富士通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合焦時間報知方法
JP4367955B2 (ja) 2005-04-21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248507A (ja) 2006-03-13 2007-09-27 Fujinon Corp ピント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JP2007279334A (ja) 2006-04-06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装置
JP4724890B2 (ja) * 2006-04-24 2011-07-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再生装置、画像再生方法、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009340A (ja) 2006-06-30 2008-01-17 Sony Corp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撮像装置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方法
JP4717766B2 (ja) * 2006-09-14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撮像装置、画像表示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12661B2 (ja) 2006-09-22 2011-06-29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9690168B2 (en) * 2006-11-20 2017-06-27 Red.Com, Inc. Focus assist system and method
JP2008276115A (ja) * 2007-05-07 2008-11-13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46788B2 (ja) 2007-08-10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055160A (ja) 2007-08-24 2009-03-12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2009118083A (ja) 2007-11-05 2009-05-28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043626B2 (ja) 2007-12-13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64816B2 (ja) 2008-03-27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82743B2 (ja) 2009-08-07 2014-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248181A (ja) * 2010-05-28 2011-12-08 Hitachi Ltd 撮像装置
KR101817650B1 (ko) * 2010-09-08 2018-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점 조절 장치
JP5748436B2 (ja) 2010-09-10 2015-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697963B1 (en) 2011-05-06 2018-02-28 Red.Com, Llc Focus assist system and method
JP5936404B2 (ja) 2012-03-23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86668B2 (ja) 2013-05-22 2018-03-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画像の表示方法
JP6102558B2 (ja) * 2013-06-20 2017-03-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表示方法、ならびに情報処理装置
US9066005B2 (en) * 2013-10-15 2015-06-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otographing device for displaying a manual focus guide and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3253A (zh) * 2007-08-22 2009-02-25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98491A (ko) 2018-09-04
US20190124268A1 (en) 2019-04-25
CN110012228A (zh) 2019-07-12
KR20160118969A (ko) 2016-10-12
DE102016105879B4 (de) 2021-11-11
GB2539308A (en) 2016-12-14
US20160295120A1 (en) 2016-10-06
GB2572718A (en) 2019-10-09
CN106060377A (zh) 2016-10-26
KR101983543B1 (ko) 2019-05-29
US10812725B2 (en) 2020-10-20
DE102016105879A1 (de) 2016-10-06
GB201816881D0 (en) 2018-11-28
GB201909526D0 (en) 2019-08-14
CN111756994A (zh) 2020-10-09
GB2569429B (en) 2019-12-04
CN106060377B (zh) 2020-06-30
KR101955987B1 (ko) 2019-03-08
GB2539308B (en) 2019-05-22
CN111756994B (zh) 2022-03-22
US10491828B2 (en) 2019-11-26
GB2572718B (en) 2019-12-04
GB2569429A (en) 2019-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2228B (zh)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040718B (zh)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642420B2 (ja) 撮像装置
JP6537325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7968913B (zh) 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7049163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US10587811B2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JP6703164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66695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25688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0107956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29312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604736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745682B2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7374952B2 (ja) 表示制御装置
JP7418083B2 (ja)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8155904A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66496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