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0651A - 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0651A
CN110010651A CN201811529836.5A CN201811529836A CN110010651A CN 110010651 A CN110010651 A CN 110010651A CN 201811529836 A CN201811529836 A CN 201811529836A CN 110010651 A CN110010651 A CN 110010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phase
electrode
chang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98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0651B (zh
Inventor
高圣煜
金治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1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0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30Organic light-emitting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G02F1/0105Illumin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variable-reflection or variable-refraction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15 - G02F1/169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221Static displays, e.g. displaying permanent logo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F21Y2115/15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4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发光装置。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和有机发光层,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该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第一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并且第二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下方。相变材料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下方,并且多个第三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因此,可以基于多个第三电极的形状、相变材料层的相变以及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来实现具有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的图案。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光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实现具有各种颜色的各种图案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自发光器件,其中,来自用于注入电子的阴极和用于注入空穴的阳极的电子和空穴注入至发光层中,并且通过结合所注入的电子和空穴而形成的激发子从激发态降至基态,从而发射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低电压驱动,使得它在功耗方面是有利的。此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优异的响应速度、色彩重现、可视角度和对比度。此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抵抗外部冲击方面强,并且具有简单的制造工艺。
因此,已提出了将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作光源的发光装置。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薄、轻并且具有柔性,从而是可更改的。然而,在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中,有机发光二极管从发光装置的前表面执行表面发光,使得仅可以实现一种颜色照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具有各种颜色的各种图案的发光装置。
此外,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利用相变材料来改变发光装置的颜色的发光装置。
此外,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以低功耗实现具有各种颜色的图案的发光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通过下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地理解上文未提及的其它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该第二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下方;相变材料层,该相变材料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下方;以及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因此,可以基于多个第三电极的形状、相变材料层的相变以及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来实现具有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的图案。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多个相变材料层,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上;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设置在第二电极上;以及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设置在有机发光层上。因此,第二电极由多个相变材料层和有机发光层共享,以使电极的数量和发光装置的厚度最小化。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它详细方面被包括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发光装置中实现具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图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发光装置的颜色或者在发光装置中实现的图案的颜色可以被更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电极由用于实现图案的相变材料层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共享,从而使电极的数量和发光装置的厚度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文所例示的内容,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更多的各种效果。
附图说明
根据与附图结合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其它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平面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4A至图4C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更改发光装置的颜色的原理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平面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平面视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具体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清楚。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实现。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完全理解本公开的公开内容以及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本公开将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为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在附图中例示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量等仅为示例,并且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一般指代相同的元件。此外,在对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可能省略对已知的相关技术的具体解释,以避免不必要地使本公开的主题变得模糊。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包括”、“具有”和“由…组成”这样的术语通常旨在允许添加其他组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仅”一起使用。对单数形式的任何引用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
即使并未明确地说明,组件也应被理解为包括一般的误差范围。
当使用诸如“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在…之后”这样的术语来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时,一个或更多个部件可以位于所述两个部件之间,除非所述术语与术语“紧接着”或者“直接”一起使用。
当一个元件或层被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该元件或层被直接被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者可以在它们之间插置其它层或元件。
尽管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个组件,但是这些组件并不受这些术语的约束。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和其它组件区分开。因此,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中,将在下文提及的第一组件可以是第二组件。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一般指代相同的元件。
附图中所例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例示的,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所例示的组件的尺寸和厚度。
本公开的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彼此依附或组合,并且能够通过技术上的各种方式互锁和操作,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彼此独立或关联地实施。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立体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平面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包括基板110、绝缘层111、第一电极160、第一焊盘161、有机发光层150、第二电极140、第二焊盘141、相变材料层130、多个第三电极120、多条布线121和多个第三焊盘122。
基板110是用于支承发光装置100中所包括的各个组件的结构,并且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例如,基板110可以由玻璃或诸如聚酰亚胺这样的塑料材料形成。
参照图1,基板110包括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
显示区域AA是其中发射或实现发光装置100的光的区域。在显示区域AA中,可以设置用于实现光的有机发光层150以及分别将电子和空穴供应至有机发光层150的第一电极160和第二电极140。
非显示区域NA是其中不实现光的区域,并且用于将电压施加至设置在显示区域AA中的第一电极160、第二电极140和多个第三电极120的布线或焊盘被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
有机发光层150设置在基板110的显示区域AA上。即,有机发光层150是发射光的自发光元件,分别从第一电极160和第二电极140供应的电子和空穴结合而实现光的发射。有机发光层150可以发射单色光,例如,可以发射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和白色光中的一种。在下文中,描述的是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白光,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此。
第一电极160设置在有机发光层150上。第一电极160的下表面可以被设置为与有机发光层150的整个上表面接触。第一电极160可以将电子供应至有机发光层150。第一电极160也可以被称为阴极。
第一电极160可以由具有低的功函数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第一电极160可以由选自由诸如镁(Mg)、银(Ag)、铝(Al)或钙(Ca)及其合金这样的具有优异的反射性的金属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形成,但是不限于此。
第一电极160电连接至第一焊盘161,以被供应来自第一焊盘161的电压。第一焊盘161设置在基板110的非显示区域NA中,以将电压供应至第一电极160。
第二电极140设置在有机发光层150和基板110之间。第二电极140的上表面可以被设置为与有机发光层150的整个下表面接触。此外,第二电极140的下表面可以被设置为与相变材料层130的整个上表面接触。第二电极140可以将空穴供应至有机发光层150。第二电极140也可以被称为阳极。此外,第二电极140的下表面可以与相变材料层130的整个上表面接触,并且将电压供应至相变材料层130。
第二电极140可以由具有高的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例如,第二电极可以由氧化锡(TO)、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铟锌锡(ITZO)形成,但是不限于此。
第二电极140电连接至第二焊盘141,以被供应来自第二焊盘141的电压。第二焊盘141设置在基板110的非显示区域NA中,以将电压供应至第二电极140。
与此同时,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中,有机发光层150上的第一电极160由具有优异的反射性的导电材料形成。有机发光层150和基板110之间的第二电极14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因此,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穿过在有机发光层150下方的相变材料层130,从而朝向基板110发射。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可以被实现为底部发光类型。
然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被实现为顶部发光类型。在顶部发光类型的情况下,相变材料层130和基板110可以设置在有机发光层150上。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光层150下方的第二电极140由具有高的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由具有优异的反射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反射层可以进一步设置在透明导电材料的下方。此外,有机发光层150上方的第一电极160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使得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能够透射穿过第一电极160。因此,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穿过有机发光层150上方的相变材料层130,从而朝向基板110发射。
相变材料层130设置在第二电极140和基板110之间。相变材料层130可以通过第二电极140和将在下文描述的多个第三电极120而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相变材料层130可以由相变材料(PSM)形成。例如,相变材料可以由GST(Ge2Sb2Te5)或AIST(Ag3In4Sb76Te17)形成,但是不限于此。
相变材料层130可以被转换为晶态和非晶态。在晶态下,形成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材料的原子可以规则地排列。在非晶态下,形成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材料的原子可以不规则地排列。
相变材料层130的初始状态可以是非晶态。当对相变材料层130施加玻璃转变温度(Tg)或更高温度的热量时,相变材料层130可以从非晶态转换为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电压被施加至设置在相变材料层130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二电极140和多个第三电极120时,可以通过焦耳加热来产生热量。在这种情况下,当达到玻璃转变温度时所施加的电压可以被称为相变材料层130的阈值电压。
然而,在相变材料层130被转换为晶态之后,即使温度再次变为等于或低于玻璃转变温度Tg,相变材料层130也不会返回至非晶态,而是继续保持在晶态下。
当对保持在晶态的相变材料层130施加比玻璃转变温度Tg高的熔融温度(TM)或更高温度时,相变材料层130可以被转换为非晶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相变材料层130冷却至等于或低于熔融温度,非晶态也可以得以继续保持。此外,在施加熔融温度或更高温度的热量之后,为了将保持在非晶态的相变材料层130再次转换为晶态,可以将等于或高于玻璃转变温度Tg并且低于熔融温度Tm的热量施加至相变材料层130,从而将状态转换为晶态。
因此,当施加等于或高于玻璃转变温度Tg并且低于熔融温度Tm的热量时,相变材料层130被转换为晶态。当施加等于或高于熔融温度的热量时,相变材料层130可以被转换为非晶态。
与此同时,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单色光可以穿过第二电极140和相变材料层130,以排出至外部。在这种情况下,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穿过相变材料层130,并且被转变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例如,当相变材料层130处于晶态时,穿过相变材料层130的光可以被转变为第一颜色。例如,当相变材料层130处于非晶态时,穿过相变材料层130的光可以被转变为第二颜色。
与此同时,多个第三电极120设置在基板110和相变材料层130之间。多个第三电极120的上表面可以被设置为与相变材料层13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多个第三电极120可以将电压供应至相变材料层130。
与此同时,由于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透射穿过第二电极140、相变材料层130和多个第三电极120以排出至基板110,因此所述多个第三电极12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以允许光从其中透射穿过。例如,所述多个第三电极120可以由氧化锡(TO)、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铟锌锡(ITZO)形成,但是不限于此。
多个第三电极120电连接至多条布线121和多个第三焊盘122,以被供应来自多个第三焊盘122的电压。多个第三焊盘122设置在基板110的非显示区域NA中,以将电压从电源装置供应至多条布线121和多个第三电极120。
多条布线121可以在与多个第三电极120相同的平面上由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120相同的材料形成。具体地,多条布线121可以将显示区域AA中的多个第三电极120电连接至非显示区域NA中的多个第三焊盘122。多条布线121中的至少一些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AA中。因此,多条布线121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以允许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从其中透射穿过,并且可以与多个第三电极120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多条布线121可以由氧化锡(TO)、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铟锌锡(ITZO)形成,但是不限于此。
与此同时,参照图3,绝缘层111设置在多条布线121和相变材料层130之间。绝缘层111使多条布线121与相变材料层130绝缘,以抑制由于流过多条布线121的电流而导致的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
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发光装置100中实现具有不同颜色的图案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2和图3,显示区域AA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和第二发光区域EA2。
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是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120的区域。具体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是其中第二电极140和第三电极120设置在相变材料层130的两个表面上的区域。在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中,当通过施加至第二电极140和多个第三电极120的电压而产生的热量被施加至相变材料层130时,相变材料层130可以在与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交叠的区域中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因此,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中的每一个可以根据相变材料层130的状态而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
在这种情况下,当电压仅被施加至多个第三电极120中的一些时,可以仅在被设置有第三电极120中的一些的第一发光区域EA1中的一些中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例如,电压仅被施加至设置在显示区域AA的四个角部附近的四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中的四个第三电极120,以转换设置在第一发光区域EA1中的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因此,与被施加电压的第三电极120对应的第一发光区域EA1和与没有被施加电压的第三电极120对应的第一发光区域EA1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通过根据不同的颜色而选择性地将电压施加至多个第三电极120以转换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可以在发光装置100中实现具有各种颜色的各种图案。
第二发光区域EA2是显示区域AA中的除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之外的区域。具体地,第二发光区域EA2是如下这样的区域:其中仅第二电极140设置在相变材料层130的上表面上,使得无论电压是否被施加至多个第三电极120,相变材料层130的状态都被一致地保持。在第二发光区域EA2中,当相变材料层130的初始状态为晶态时,可以仅固定地显示第一颜色。此外,当相变材料层130的初始状态为非晶态时,可以仅固定地显示第二颜色。下文中,将参照图4A至图4C对根据相变材料层130的状态改变来改变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4A至图4C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更改发光装置的颜色的原理的视图。
图4A至图4C的实验示例中所使用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这样的结构:其中,由铝(Al)形成的反射层设置在由玻璃形成的基板上,由氧化铟锡(ITO)形成的下电极设置在反射层上,由GST(Ge2Sb2Te5)形成的相变材料层设置在下电极上,并且由氧化铟锡(ITO)形成的上电极设置在相变材料层上。在图4A至图4C的实验示例中,上电极被形成为具有10nm的厚度,并且在图4A至图4C的实验示例中,相变材料层也被形成为具有10nm的厚度。然而,下电极被形成为在图4A的实验示例中具有50nm的厚度,在图4B的实验示例中具有70nm的厚度,并且在图4C的实验示例中具有120nm的厚度。在图4A至图4C的实验示例中的每一个中,测量在相变材料层的晶态和非晶态下的反射比。
在图4A至图4C的实验示例中,不同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不包括有机发光层,但是在图4A至图4C的实验示例中所使用的发光装置可以作为反射显示装置而操作。因此,图4A至图4C的实验示例中的反射比可以与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亮度成比例。
在图4A至图4C中,水平轴代表入射到发光装置上的光的波长,并且竖直轴代表光的反射比。
参照图4A,当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时,发光装置以最大程度反射具有约380nm的波长的光,并且从380nm至更长的波长,发光装置的反射比逐渐地减小。因此,当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时,发光装置在380nm的波长处具有约52%的最大反射比,而在750nm的波长处具有约15%的最小反射比。
与此同时,当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时,发光装置以最大程度反射具有约370nm的波长的光,并且从370nm至更长的波长,发光装置的反射比减小。因此,在非晶态下,发光装置在370nm的波长处具有约55%的最大反射比,而在750nm的波长处具有约0%的最小反射比。
因此,当发光装置的相变材料层从晶态转换为非晶态时,具有最大反射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长略微偏移,并且在长波长处的反射比可以迅速地下降。因此,当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时,发光装置可以显示蓝色。然而,在晶态下,从短波长到长波长,反射比略微地减小,使得可以不显示纯粹的蓝色。当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时,由于发光装置比在晶态下更少地反射长波长区域中的光,因此对应于短波长区域的蓝色可以被更清楚地显示。因此,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的发光装置可以比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的发光装置显示更深的蓝色。
参照图4B,当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时,发光装置以最大程度反射具有约425nm的波长的光,并且从425nm至更长的波长,发光装置的反射比逐渐地减小。因此,在晶态下,发光装置在425nm的波长处具有约65%的最大反射比,而在750nm的波长处具有约40%的最小反射比。
与此同时,当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时,发光装置以最大程度反射具有约400nm的波长的光,并且从400nm至更长的波长,发光装置的反射比减小。因此,在非晶态下,发光装置在420nm的波长处具有约55%的最大反射比,而在750nm的波长处具有约10%的最小反射比。
因此,当发光装置的相变材料层从晶态转换为非晶态时,具有最大反射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长略微偏移,并且在长波长处的反射比可以迅速地下降。因此,当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时,发光装置可以显示蓝色。然而,在晶态下,从短波长到长波长,反射比略微地减小,使得可以不显示纯粹的蓝色。当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时,由于发光装置比在晶态下更少地反射长波长区域中的光,所以对应于短波长区域的蓝色可以被更清楚地显示。因此,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的发光装置可以比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的发光装置显示更深的蓝色。
参照图4C,当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时,发光装置以最大程度反射具有约600nm的波长的光,并且以最小程度反射具有470nm的波长的光。此外,从600nm至更长的波长,发光装置的反射比逐渐地减小。从600nm到470nm,发光装置的反射比迅速地减小。因此,当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时,发光装置在600nm的波长处具有约80%的最大反射比,而在470nm的波长处具有约0%的最小反射比。
与此同时,当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时,发光装置以最大程度反射具有约520nm的波长的光,并且从520nm到长波长和短波长,发光装置的反射比减小。因此,当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时,发光装置在520nm的波长处具有约75%的最大反射比,而在410nm的波长处具有约0%的最小反射比。
因此,当发光装置的相变材料层从晶态转换为非晶态时,具有最大反射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长略微偏移,并且在长波长处的反射比可以迅速地下降。因此,当相变材料层处于晶态时,发光装置可以显示橙色。此外,当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时,发光装置比在相变材料层的晶态下更少地反射长波长区域中的光,并且对应于约520nm的波长的绿色以最大程度反射。因此,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的发光装置可以显示绿色。
总之,发光装置的对于每个波长的反射比可以根据相变材料层的相变或相变状态而改变。发光装置的对于每个波长的反射比可以根据相变材料层处于非晶态还是晶态而改变,并且峰值波长带可以改变。因此,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中的相变材料层130时,基于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状态以及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颜色,能够在发光装置100中实现各种颜色的光。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中,相变材料层130被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以实现各种颜色的光。
与此同时,发光装置的最大反射比的波长和反射比可以根据上述下电极的厚度而改变。例如,参照图4A至图4C,在相变材料层的非晶态和晶态二者下,随着下电极的厚度增大,峰值波长从短波长向长波长偏移。即,随着下电极变薄,具有最大反射比的峰值波长为相对短的波长。随着下电极变厚,具有最大反射比的峰值波长为相对长的波长。因此,即使相变材料层的相变状态相同,也可以通过调整下电极的厚度(即,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中的第二电极140的厚度)来实现各种颜色的光。
由于使用相关技术的有机发光层的发光装置使用仅发射单色光的有机发光层,因此仅可以产生单一颜色。例如,在相关技术的发光装置中,发射白光的一个有机发光层设置在发光装置的前表面上。因此,相关技术的发光装置仅可以显示白光。为了在相关技术的发光装置中显示特定的图案,可以通过利用具有特定图案形状的覆盖物覆盖发光装置的发光区域来实现图案。然而,即使实现了图案,发光装置仅能够实现单色光,使得在实现各种颜色和各种图案方面存在限制。
然而,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中,相变材料层130设置在有机发光层150和基板110之间,以根据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而改变发光装置100的光的颜色。因此,可以在发光装置100中实现各种颜色和图案。具体地,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中,设置仅发射单色光的有机发光层150,并且相变材料层130设置在有机发光层150和基板110之间。相变材料层130可以通过施加在相变材料层130的上表面上的第二电极140和相变材料层130的下表面上的多个第三电极120之间的电压(即,通过焦耳加热进行加热)而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反射光的反射比和波长可以根据相变材料层130处于晶态还是非晶态而改变。因此,来自有机发光层150的光穿过相变材料层130,以转变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在这种情况下,并非整个相变材料层130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而是仅在与相变材料层130相接触的多个第三电极120的区域中,相变材料层130被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因此,当电压被选择性地施加至多个第三电极120时,发光装置100可以基于被设置有多个第三电极120并且被施加电压的区域而同时显示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或者显示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的任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在有机发光层150上透射穿过相变材料层130以显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状态、有机发光层150的颜色和相变材料的类型而改变。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可以实现具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图案,使得可以增大设计自由度。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中,相变材料层130和有机发光层150共享第二电极140,使得结构能够得到简化。具体地,为了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的目的,第二电极140和多个第三电极120设置在相变材料层130的两个表面上。此外,为了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光,第一电极160和第二电极140设置在有机发光层150的两个表面上。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中,第二电极140用作用于使有机发光层150发射光的电极。第二电极140用作用于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的电极。因此,发光装置100的结构可以简化,并且其厚度可以减小。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视图。图5的发光装置500与图1至图3的发光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多条布线521不同并且进一步包括了黑底BM,但是其它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
参照图5,多条布线521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多条布线521可以由铜(Cu)、铝(Al)、钼(Mo)、镍(Ni)、钛(Ti)、铬(Cr)或其合金构造,但是不限于此。
黑底BM设置在多条布线521和基板110之间。由于多条布线521由具有良好的反射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因此黑底BM被设置在多条布线521上,以使多条布线521对外部光的反射最小化。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500中,多条布线521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黑底BM设置在多条布线521和基板110之间。具体地,当多条布线521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这样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时,外部光不被反射而是被透射,使得可以不设置黑底BM。然而,与金属材料相比,透明导电材料具有高的比电阻,使得它可能在功耗和热发生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500中,多条布线521由具有低的比电阻的金属材料形成,以减小产生的热量的量并且改善功耗。此外,黑底BM被用于抑制对多条布线521的识别。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平面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视图。仅图6和图7的发光装置600的多个薄膜晶体管670、多条选通线621G、多条数据线621D、多个第三选通焊盘622G和多个第三数据焊盘622D与图1至图3的发光装置100不同。其它配置大致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
参照图6和图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00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670。多个薄膜晶体管670设置在基板110和多个第三电极120之间,并且电连接至多个第三电极120。此外,多条选通线621G和多条数据线621D分别连接至多个薄膜晶体管670。
多条选通线621G连接至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多个第三选通焊盘622G。多个选通焊盘622G将选通电压供应至多条选通线621G。
多条数据线621D连接至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多个第三数据焊盘622D。多个第三数据焊盘622D将数据电压供应至多条数据线621D。
参照图7,薄膜晶体管670的有源层671设置在基板110上。
栅极672设置在有源层671上。栅极672被供应来自选通线621G的选通电压,以使薄膜晶体管670导通或截止。
栅绝缘层612设置在栅极672和有源层671之间。栅绝缘层612是用于使栅极672与有源层671绝缘的层,并且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例如,栅绝缘层612可以由单层或双层的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化物(SiNx)配置,但是不限于此。
层间绝缘层613设置在栅极672上。层间绝缘层613是用于保护层间绝缘层613下方的配置的层。层间绝缘层613可以由与栅绝缘层612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层间绝缘层613可以由单层或双层的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化物(SiNx)配置,但是不限于此。
源极673和漏极674设置在层间绝缘层613上。源极673和漏极674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613中的接触孔而电连接至有源层671。在这种情况下,源极673接收来自数据线621D的数据电压,以将数据电压传输至漏极674和第三电极120。源极673和漏极674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源极673和漏极674可以由铜(Cu)、铝(Al)、钼(Mo)、镍(Ni)、钛(Ti)、铬(Cr)或其合金配置,但是不限于此。
平整层614设置在薄膜晶体管670上。平整层614将基板110的上部平坦化。平整层614可以由单层或双层配置,并且可以由有机材料形成。例如,平整层614可以由丙烯酸类有机材料形成,但是不限于此。
多个第三电极120设置在平整层614上,并且堤615设置在第三电极120上。堤615可以被设置为仅覆盖第三电极120的边缘,以使第三电极12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敞开,并且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00通过在多个第三电极120中设置多个薄膜晶体管670来以有源矩阵的方式驱动多个第三电极120。因此,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670针对各个第一发光区域EA1更精确且迅速地执行相变材料层130的相变。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00可以设置薄膜晶体管670,以有利地控制由发光装置600呈现的精细图案并且快速地改变发光装置600的颜色,从而改进发光装置600的设计自由度和性能。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平面视图。仅图8的发光装置800的多个相变材料层830和多个第三电极820与图1至图3的发光装置100的不同,但是其它配置大致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在图8中,为了便于描述,仅例示了发光装置800的各个配置当中的基板110、多个相变材料层830、多个第三电极820、多条布线121和多个第三焊盘122。
参照图8,多个相变材料层830和多个第三电极820被设置为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即,多个相变材料层830中的每一个和多个第三电极820中的每一个被设置为彼此交叠,并且如图8中所例示,可以被设置为彼此完全交叠。
多个相变材料层830和多个第三电极82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如将在下文所描述的,多个相变材料层8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820的形状确定了第一发光区域EA1的形状。因此,多个相变材料层8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820的形状可以基于将由发光装置800呈现的各种颜色和图案而确定。尽管在图8中例示出多个相变材料层830和多个第三电极820具有圆形形状,但是多个相变材料层830和多个第三电极820的形状不限于此。
与此同时,显示区域AA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和第二发光区域EA2。
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是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820和多个相变材料层830的区域。具体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是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820和多个相变材料层830这二者的区域。在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中,当通过施加至第二电极140和多个第三电极820的电压而产生的热量被施加至多个相变材料层830时,多个相变材料层83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因此,在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中的每一个中,多个相变材料层830中的每一个可以根据施加至多个第三电极820的电压而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因此,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中的每一个可以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
第二发光区域EA2是显示区域AA中的除第一发光区域EA1之外的区域。具体地,第二发光区域EA2是如下这样的区域:其中,没有设置相变材料层830,而仅在有机发光层150的上表面上设置第二电极140,使得无论相变材料层830的状态如何以及是否向多个第三电极820施加电压,都发射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因此,在第二发光区域EA2中,可以显示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颜色。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800中,多个第三电极820和多个相变材料层830仅设置在显示区域AA的局部区域中,以显示包括通过相变材料层830的相变实现的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以及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颜色的三种颜色。具体地,在没有设置相变材料层830的显示区域AA中,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颜色可以与相变材料层830的相变无关地显示。在设置有相变材料层830的显示区域AA中,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中的任一种可以根据相变材料层830的相变显示。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800可以提供具有各种颜色的照明。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800可以通过自由地更改多个相变材料层8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820的形状来提供具有各种图案的照明。具体地,具有特定的形状的多个相变材料层830和多个第三电极820被设置为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此外,多个相变材料层8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820的形状可以限定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因此,发光装置800中的图案可以通过改变多个相变材料层8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820的形状而自由地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800能够通过自由地更改多个相变材料层8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820的形状来实现具有各种图案的照明,由此增大了设计自由度。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平面视图。仅图9的发光装置900的多个相变材料层930和多个第三电极920与图8的发光装置800的不同,但是其它配置大致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
参照图9,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900包括多个相变材料层930和多个第三电极920。多个相变材料层930和多个第三电极92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多个相变材料层930可以与多个第三电极920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相接触。
与此同时,显示区域AA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多个第二发光区域EA2和第三发光区域EA3。
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是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920的区域。具体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是其中第二电极140和多个第三电极920设置在相变材料层930的两个表面上的区域。在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中,当通过施加至第二电极140和多个第三电极920的电压而产生的热量被施加至多个相变材料层930时,多个相变材料层930可以在与第一发光区域EA1交叠的区域中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因此,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中的每一个可以根据相变材料层930的状态而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
多个第二发光区域EA2是设置有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930的区域中的除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之外的区域。具体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EA2是如下这样的区域:其中,仅第二电极140设置在相变材料层930的上表面上,使得无论电压是否被施加至多个第三电极920,相变材料层930的状态都被一致地保持。在多个第二发光区域EA2中,当相变材料层930的初始状态例如是晶态时,仅可以固定地显示第一颜色。此外,当相变材料层930的初始状态是非晶态时,仅可以固定地显示第二颜色。
第三发光区域EA2是显示区域AA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EA1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EA2之外的区域。具体地,第三发光区域EA3是如下这样的区域:其中,没有设置相变材料层930,而仅在有机发光层150的上表面上设置第二电极140,使得无论相变材料层930的状态如何以及是否向多个第三电极920施加电压,都发射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因此,在第三发光区域EA3中,可以显示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颜色。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900中,仅在显示区域AA的局部区域中设置多个相变材料层930和多个第三电极920。具体地,发光装置900的显示区域AA被分为仅显示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颜色的区域、通过相变材料层930的相变而选择性地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的区域以及根据相变材料层930的初始状态而固定地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的区域。因此,包括通过相变材料层930实现的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以及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颜色的三种颜色可以显示在显示区域AA中。具体地,在设置有多个第三电极920和相变材料层930的第一发光区域EA1中,随着相变材料层930进行相变换,可以选择性地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在仅设置有相变材料层930而没有设置多个第三电极920的第二发光区域EA2中,可以根据相变材料层930的初始状态而固定地显示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的任一种。在没有设置相变材料层930的第三发光区域EA3中,可以显示从有机发光层150发射的光的颜色。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900中,多个相变材料层930仅设置在显示区域AA的局部区域中,以提供具有各种颜色的照明。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900可以通过自由地更改多个相变材料层9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920的形状来提供具有各种图案的照明。此外,在具有特定图案的多个相变材料层930中的一个中,设置多个第三电极920当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第三电极920。此外,多个相变材料层9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920的形状可以限定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发光区域EA2和第三发光区域EA3。因此,发光装置900中的图案可以通过改变多个相变材料层930的形状和多个第三电极920的形状而自由地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900能够通过自由地更改多个相变材料层930和多个第三电极920的形状来实现具有各种图案的照明,由此增大了设计自由度。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可以被描述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该第二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下方;相变材料层,该相变材料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下方;以及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所述有机发光层的整个上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下表面接触,并且所述相变材料层的整个上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焊盘,所述多个焊盘被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多条布线,所述多条布线将所述多个第三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焊盘;以及绝缘层,该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布线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
所述多条布线可以由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相同的平面上。
所述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黑底,该黑底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多条布线之间。所述多条布线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
所述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显示区域中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之间。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可以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三电极。
所述显示区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在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中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以及第二发光区域,该第二发光区域是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可以根据所述相变材料层的相变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可以仅显示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的一种颜色。
相变材料层可以通过施加至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而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
所述显示区域中所发射的光的颜色可以基于由所述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和所述相变材料层的相变而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多个相变材料层,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上;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被设置所述在第二电极上;以及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设置在有机发光层上。
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中的每一个可以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接触。
所述显示区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在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中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多个第二发光区域,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是设置有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的区域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第三发光区域,该第三发光区域是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可以根据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的相变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可以仅显示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并且所述第三发光区域可以显示由所述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
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可以被设置为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所述显示区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在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中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和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以及第二发光区域,该第二发光区域是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可以根据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的相变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可以显示由所述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
尽管已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出于例示的目的而提供,而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的,而不限制本公开。应当基于所附的权利要求来解释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且在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都应该被理解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能够被组合以提供其它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上述详细说明的教导下对实施方式进行这些和其它改变。总之,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该被理解为将权利要求限制于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应该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权利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因此,权利要求不受本公开的限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27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81532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到本文中。

Claims (20)

1.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
基板,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中;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该第二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下方;
相变材料层,该相变材料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下方;以及
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的整个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下表面接触,并且所述相变材料层的整个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下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还包括:
多个焊盘,所述多个焊盘被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
多条布线,所述多条布线将所述多个第三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焊盘;以及
绝缘层,该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布线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条布线由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相同的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还包括:
黑底,该黑底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多条布线之间,
其中,所述多条布线由金属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还包括:
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显示区域中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三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区域包括:
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在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中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以及
第二发光区域,该第二发光区域是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根据所述相变材料层的相变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仅显示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中的一种颜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层响应于施加至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而转换为晶态或非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区域中所发射的光的颜色是基于由所述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和所述相变材料层的相变而确定的。
12.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
基板,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
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多个相变材料层,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上,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彼此间隔开;
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上;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以及
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被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区域包括:
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在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中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
多个第二发光区域,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是设置有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的区域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
第三发光区域,该第三发光区域是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根据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的相变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仅显示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并且所述第三发光区域显示由所述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被设置为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区域包括:
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在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中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和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以及
第二发光区域,该第二发光区域是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除了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根据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的相变显示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区域显示由所述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
19.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
基板,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
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在所述基板上;
至少一个相变材料层,所述至少一个相变材料层在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上;
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至少一个相变材料层上;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二电极上;以及
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相变材料层包括多个相变材料层,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中的每一个相变材料层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中的每一个相变材料层在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中的一个第三电极被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中的一个相变材料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位置处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并且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中的每一个相变材料层在仅所述第二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相变材料层中的一个相变材料层的上表面上的位置处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区域。
CN201811529836.5A 2017-12-27 2018-12-14 发光装置 Active CN110010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81532 2017-12-27
KR1020170181532A KR102491605B1 (ko) 2017-12-27 2017-12-27 조명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0651A true CN110010651A (zh) 2019-07-12
CN110010651B CN110010651B (zh) 2023-04-07

Family

ID=6695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9836.5A Active CN110010651B (zh) 2017-12-27 2018-12-14 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0608B2 (zh)
KR (1) KR102491605B1 (zh)
CN (1) CN1100106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3618B1 (en) 2016-12-12 2019-11-20 Bodle Technologies Limited Transflective, pcm-based display device
GB201621180D0 (en) 2016-12-13 2017-01-25 Bodle Tech Ltd Display apparatus
GB201621178D0 (en) 2016-12-13 2017-01-25 Bodle Tech Ltd Display apparatus
US11522128B2 (en) * 2018-03-02 2022-12-06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etasurface phase change communicator
KR20220006682A (ko) * 2020-07-08 2022-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4439A1 (ja) * 2008-09-01 2010-03-04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共役系高分子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色変換膜、多色発光有機elデバイス
CN102064184A (zh) * 2009-10-27 2011-05-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130264546A1 (en) * 2012-04-05 2013-10-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40284563A1 (en) * 2013-03-20 2014-09-25 Soo-Min Baek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O2014175681A1 (en) * 2013-04-24 2014-10-30 LG Display Co.,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5097468A1 (en) * 2013-12-23 2015-07-02 Isis Innovation Limited Display device based on phase-change materials
US20150236074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960857A (zh) * 2016-01-08 2017-07-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6265A (ja) 2003-11-28 2005-06-23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4439A1 (ja) * 2008-09-01 2010-03-04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共役系高分子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色変換膜、多色発光有機elデバイス
CN102064184A (zh) * 2009-10-27 2011-05-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130264546A1 (en) * 2012-04-05 2013-10-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40284563A1 (en) * 2013-03-20 2014-09-25 Soo-Min Baek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O2014175681A1 (en) * 2013-04-24 2014-10-30 LG Display Co.,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5097468A1 (en) * 2013-12-23 2015-07-02 Isis Innovation Limited Display device based on phase-change materials
US20150236074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960857A (zh) * 2016-01-08 2017-07-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98820A1 (en) 2019-06-27
US10720608B2 (en) 2020-07-21
CN110010651B (zh) 2023-04-07
KR20190079377A (ko) 2019-07-05
KR102491605B1 (ko)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0651A (zh) 发光装置
CN104617124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230304B (en) Display device with reflecting layer
TWI691070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5679802B (zh) 显示装置和有机el发光装置
CN108269823A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和使用其的多屏幕显示装置
CN106373978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TW200908787A (en) Organic E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817790A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5101258A1 (zh) 一种透明 oled 器件及采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6449693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TW201515208A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257514B (en) Display
CN109461744A (zh)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3715220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22949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1300900A (zh) 有机el发光装置
CN108493350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TWI246360B (en) Electrod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9860229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388059A (zh) 一种固态全反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196279A1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器
KR102411565B1 (ko)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977762A (zh) 显示装置
CN110352379A (zh) 基于相变材料的透反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