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2257A - 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2257A
CN110002257A CN201910005974.1A CN201910005974A CN110002257A CN 110002257 A CN110002257 A CN 110002257A CN 201910005974 A CN201910005974 A CN 201910005974A CN 110002257 A CN110002257 A CN 110002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transmission
abnormal
processo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59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02257B (zh
Inventor
别府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965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005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02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2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02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2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1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double feed or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3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5H2511/528J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5H2511/529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number thereof,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70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29Diagnosis, i.e. identifying a problem by comparison with a normal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24Type of sheet, e.g. colour of paper or transpar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79Adjusting settings, e.g. mode, feeding rate or type of paper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传送装置。连续模式在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状态连续了规定阈值(次数)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累积模式在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总次数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控制部(20)在第一介质的情况下,将检测模式设定为连续模式,在第二介质的情况下,将检测模式设定为累积模式。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装置,特别是,涉及传送印刷介质等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送装置在扫描仪、打印机等中使用。例如,如果是扫描仪,则传送装置使原稿沿着规定的传送路径经由图像读取位置向排出口传送。传送装置使用的驱动源是DC电机等电动机。
传送装置检测到传送异常、例如卡纸(纸堵塞),则停止传送。
如果可以尽早地检测到异常,则可以抑制原稿受到损伤。
专利文献1所示的传送装置监控作为驱动源的DC电机的电流值,并基于发生异常的负载时所产生的电流值的异常值来检测传送异常。即、传送装置根据电流值计算负载的状态,对根据电流值而得到的异常负载状态(超负荷状态)的发生次数进行累计。在该累计值超过了预定的基准值时,传送装置判断为超负荷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5503号公报
该超负荷的判断需要避免不是异常却判断为异常,但又要求如果发生异常则可以迅速检测到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可以恰当地检测纸堵塞等异常状态的传送装置。
传送装置具备:传送机构,具备驱动源,用于传送介质;传感器,检测对应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的负载;以及处理器,输入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所述处理器获取传送的所述介质的种类,并基于获取到的所述介质的种类和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来判断所述传送是正常还是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扫描仪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出指定传送长度的选择画面的图。
图3是示出在扫描仪中进行的传送的异常检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包括纸张选择中的其它选项的选择画面的图。
图5是示出在扫描仪中进行的传送的异常检测的步骤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扫描仪;20控制部;30传送机构;31DC电机;32负载检测传感器;40线传感器;51~55选择区域;70PC。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扫描仪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在图1中扫描仪10具备相当于处理器的控制部20。
控制部20在内部具备CPU、ROM、RAM,控制部20控制扫描仪10内的各构成部件。扫描仪10具备传送机构30和线传感器40。传送机构30具备一个或多个驱动电机和传送路径,如果驱动电机根据来自于控制部20的控制信号而被驱动,则传送机构30吸引供给至未图示的堆叠器的介质的最上面的一张,使其通过所述传送路径而向未图示的排纸堆叠器传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组装于扫描仪10的传送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ASIC来取代CPU,还可以使CPU和ASIC联动。
用于传送机构30的驱动电机是DC电机31。传送机构30具备负载检测传感器32,该负载检测传感器32检测在作为驱动源的DC电机31中流动的电流。负载检测传感器32是检测电流值的计测传感器(电流计),连接于控制部20。控制部20基于负载检测传感器32检测到的电流值(检测结果),获取传送机构30的负载。
负载检测传感器32监控DC电机31中流动的电流值,但检测负载的因素并不限于电流值。例如,在DC电机31通过PWM控制来控制驱动力的情况下,以PWM控制本身基于负载产生所需的驱动力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因此,由于在PWM控制内检测负载,从而控制部20也可以利用该信息。
在控制部20控制传送机构30将作为介质的纸等沿着规定的传送路径进行传送时,配置为与传送路径正交的线传感器40向控制部20输出对应于介质的明暗或颜色的读取信号。这样,控制部20基于介质的传送情况和读取信号生成图像数据,并将对应于图像数据的输出信号向未图示的外部装置等输出。这样,传送机构30沿着规定的传送路径传送介质。
扫描仪10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USB缆线等与外部的PC70连接。PC70向扫描仪10提供与被读取对象相应的规定信息。
图2是示出指定传送长度的选择画面的图。
被读取对象既有是A4、B4等规格尺寸的情况,也有是规格外的尺寸的情况。在通过PC70控制扫描仪10时,PC70在未图示的显示部上显示如图2所示的画面,从用户接收被读取对象的纸张尺寸的指定。
在图2中,作为被读取对象,显示有A3纵、A4纵、A4横、B4纵、B5纵、B5横的选项、以及可以自由指定长度的自由长度的选项。在用户选择了A3纵、A4纵、A4横、B4纵、B5纵、B5横的规格时,PC70对控制部20指定与各纸张规格对应的传送长度。此外,在用户选择自由长度并指定了规定的长度时,PC70将所指定的长度作为传送长度对控制部20进行指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扫描仪10中的传送装置的情况下,传送长度是指读取长度。
图3是示出扫描仪10中进行的传送的异常检测的步骤的流程图。
一旦开始扫描,则控制部20在步骤S102中对从PC70提供的传送长度(读取长度)L与用于切换检测模式的阈值L_thresh进行比较。PC70对应于用户对于图2所示的选择画面的选择操作,向控制部20通知该传送长度L。不过,控制部20也可以使扫描仪10具备的未图示的显示部显示图2所示的选择画面,从而与用户对选择画面的选择操作相应地获取传送长度L。
在传送长度L比阈值L_thresh长的情况下,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20将检测模式指定为“连续”模式,进而将规定的值B设定为用于判断为传送异常的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另一方面,在传送长度L与阈值L_thresh相同或比阈值L_thresh短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20将检测模式指定为“累积”模式,进而将规定的值A设定为用于判断为传送异常的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
这里,“连续”模式是指在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状态连续了规定阈值(次数)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的检测模式。此外,“累积”模式是指在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总次数成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的检测模式。
在该例子中,控制部20获取传送长度作为介质的种类,将传送长度L比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长的介质作为第一介质,并将连续模式设定为检测模式。控制部20将传送长度L为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以下的介质作为第二介质,并将累积模式设定为检测模式。将15.3英寸指定为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设定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是通过实验而求得最优值,但通常希望设定为10英寸以上且20英寸以下的值,在该例子中,其中的15.3英寸为最希望的值。
值A大于(不小于)值B。在连续模式中,在检测到异常的电流值且该状态持续了一定期间时,判断为异常状态。基于这样的连续状态的出现次数判断为异常。另一方面,在累积模式中,如果检测到异常的电流值,则在每次检测到时进行计数,基于其出现次数判断为异常。由于是如果不连续则不作为异常值进行计数的连续模式、以及即便是发生了一次也作为异常值进行计数的累积模式,因此,前者的阈值B设为小于后者的阈值A的值。
然后,控制部20在步骤S108中,获取无负载状态下的一定区间中的平均电流值PL_Base。在传送机构30以无负载状态驱动时,DC电机31输出驱动构成传送路径的各种驱动机构所需的最小限度的驱动力。输出该驱动力所需的电流值是最小限度所需的电流值,控制部20在步骤S110中使超负荷检测阈值为该最小限度所需的电流值加上补偿所得的值。
如PL_thresh=PL_Base+offset所示,将无负载状态下的规定长度的传送中的电流值的平均值加上规定的补偿值而得的值作为用于判断有无异常的阈值、即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超负荷检测阈值是固定值。但是,缘于DC电机31的劣化、每个扫描仪10中构成传送机构30的机械因素的个体差异,驱动传送机构30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电流值参差不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传送开始前以无负载状态驱动传送机构30,从而对每个扫描仪10获取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电流值,因此,可以进行恰当的超负荷检测。
如果算出了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则控制部20在步骤S112中,从负载检测传感器32获取当前的电流值PL_now,在步骤S114中,将电流值PL_now与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进行对比。
在从负载检测传感器32获取的当前的电流值PL_now低于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时,控制部20在步骤S116中,判断检测模式是否是“连续模式”,只要不是“连续模式”则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步骤S124中,判断是否结束读取。反复进行异常的处理直至读取结束。
如果当前的电流值PL_now低于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则没有异常,不需要特别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16中判断为检测模式为“连续模式”时,控制部20在步骤S118中,将对错误次数进行计数的变量Ec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的流程的开始时间点,变量Ec已经被重置。
变量Ec用于在连续模式中判断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状态是否连续了规定的阈值(次数)以上。因此,可以说在当前的电流值PL_now低于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的时间点变得不连续,从而控制部20在步骤S118中将变量Ec重置。
另一方面,在累积模式中,变量Ec用于对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总次数进行计数。因此,即便是当前的电流值PL_now低于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也与总次数没有关系,因此,控制部20不重置变量Ec。
在步骤S114中的对比的结果是从负载检测传感器32获取的当前的电流值PL_now为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以上时,控制部20在步骤S120中对计数错误次数的变量Ec的值进行了增量之后,在步骤S122中判断变量Ec是否达到规定的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以上。
不论是连续模式时,还是累积模式时,用于进行步骤S122的判断的值在步骤S104、S106中均被设置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因此,控制部20将当前的错误次数的变量Ec与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进行对比,在错误次数的变量Ec达到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以上的时间点,在步骤S126中,判断为发生了卡纸错误。
(长形原稿的情况)
在作为长形的一个例子,传送长度为100英寸的情况下,PC70获取用户对图2所示的选择画面的选择操作并通知给控制部20。控制部20在步骤S102中根据传送长度L辨别介质的种类。即、作为处理器的控制部20根据传送长度L的信息获取介质的种类。在该例子中,作为传送长度L的100英寸超过了作为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的15.3英寸,控制部20在步骤S106中,将检测模式设为“连续”模式,将值B设定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
在传送长形原稿的期间,在传送机构30中有可能成为超负荷的状态。但是,只要不是原本的异常,就不会连续一定时间地成为超负荷的状态,即便是错误次数的变量Ec增量,变量Ec实际上也是在达到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以上之前已经被重置。即便是传送机构30多次成为了超负荷的状态,在连续模式下,如果超负荷的状态不连续,则会重置变量Ec,因此,并不会因为是长形则易于检测为超负荷。当然,如果真发生了纸堵塞(卡纸),则马上错误次数的变量Ec成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以上,并通知纸堵塞。
(A4原稿的情况)
在用户于图2所示的选择画面中选择了A4纵时,PC70将传送长度设为A4纵的长度、即11.7英寸并通知给控制部20。控制部20在步骤S102中根据传送长度L辨别介质的种类。在该例子中,作为传送长度L的11.7英寸不超过作为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的15.3英寸,因此,控制部20在步骤S104中将检测模式设为“累积”模式,将值A设定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
在传送A4纵原稿的期间,在传送机构30中有可能成为超负荷的状态。但是,只要不是原本的异常,则其发生次数不多。即便是错误次数的变量Ec增量,传送实际上也是在变量Ec达到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以上之前结束。当然,可以预料大多数情况下一次错误都没有发生。因此,控制部20在累积模式下将错误发生次数的累积值作为变量Ec进行存储也不会有问题。
当然,在A4原稿的情况下,如果真发生了纸堵塞(卡纸),则马上错误次数的变量Ec成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以上,并通知纸堵塞。
(总结)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扫描仪10具备传送机构30、负载检测传感器32以及作为处理器的控制部20,该控制部20输入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并控制传送机构30的传送。此外,控制部20获取传送机构30传送的介质的种类,基于所获取的介质的种类以及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判断所述传送是正常还是异常。即、控制部20根据介质的种类而改变传送异常的判断基准,从而可以更加恰当地检测异常状态。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若接收到的介质是第一介质,则控制部20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达到规定阈值(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以上的状态连续了规定的阈值(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传送异常,若接收到的介质是第二介质,则控制部20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达到规定阈值(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以上的总次数为规定阈值(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传送异常。即、控制部20根据介质的种类(是第一介质、第二介质中哪一种),切换利用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异常值的连续发生次数以及所述异常值的发生总次数中哪一个来判断传送异常。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20通过将传送长度比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长的介质判断为第一介质,将传送长度比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短的介质判断为第二介质来获取介质的种类。因此,可以分别针对传送长度比阈值长的种类的介质(第一介质)、传送长度比阈值短的种类的介质(第二介质)恰当地判断传送异常。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参照图3的流程图,控制部20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为电流值PL_now连续值B次以上地为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以上的波形(第一模式)时,若介质是第一介质,则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值B,因此,从步骤S122进入步骤S126的判断。但是,即便是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表现为第一模式时,如果介质是第二介质,则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值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值B<值A,因此,不会从步骤S122进入步骤S126的判断,而是进入步骤S124。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进行了第一模式的输出时,若接收到的介质为第一介质,则控制部20判断为传送异常,若接收到的介质为第二介质,则控制部20判断为不是传送异常。
此外,这样的构成也可以表现为: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进行了第一模式的输出时,若接收到的介质为第一介质,则控制部20判断为传送异常,若接收到的介质为传送长度比第一介质短的第二介质,则控制部20判断为不是传送异常。
此外,控制部20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为电流值PL_now总计值A次以上地达到超负荷检测阈值PL_thresh以上的波形(第二模式)时,如果介质是第二介质,则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值A,因此,从步骤S122进入步骤S126的判断。但是,第二模式≠第一模式。因此,即便是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表现为第二模式时,如果介质是第一介质,也不会从步骤S122进入步骤S126的判断,而是进入步骤S124。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进行了第二模式的输出时,若接收到的介质为第二介质,则控制部20判断为传送异常,若接收到的介质为第一介质,则控制部20判断为不是传送异常。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传送长度来指定传送的介质的种类,并选择与传送长度相应的检测模式,从而恰当地检测出超负荷状态。但是,选择检测模式的主要因素并不限定于传送长度。
图4示出了包括纸张选择中的其它选项的选择画面。
在图4中,示出了和图2同样的纸张尺寸的选择区域51、纸厚的选择区域52、纸种类的选择区域53、传送机构30的传送速度的选择区域54、以及检测灵敏度的选择区域55。纸张尺寸的选择区域51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
在纸厚的选择区域52中准备有厚纸、薄纸、以及不明的选项。与厚纸相比,在薄纸的情况下,尽早地判断出传送异常较好,因此,在选择厚纸的情况下,控制部20将检测模式设为连续模式。此外,例如,选择厚纸时与选择薄纸时相比,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也可以更大。关于纸厚,也可以是用户输入厚度,控制部20将用户输入的厚度与规定的厚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比厚度阈值厚则判断为厚纸,如果是厚度阈值以下的薄度则判断为薄纸。但是,也可以依据用户的主观意识来主观地选择。
在纸种类的选择区域53中准备有普通纸、塑料卡、以及不明的选项。塑料卡和厚纸同样地,传送负载大,关于作为传送异常的超负荷状态,与塑料卡相比,在普通纸的情况下,尽早地判断出传送异常较好,因此,控制部20在选择塑料卡的情况下,将检测模式设为连续模式。此外,选择塑料卡时与选择普通纸时相比,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也可以更大。
在传送速度的选择区域54中准备有普通和高速的选项。高速和厚纸同样地,传送负载大,关于作为传送异常的超负荷状态,与高速相比,在普通的情况下,尽早地判断出传送异常较好。因此,控制部20在选择高速的情况下,将检测模式设为连续模式。此外,选择高速时与选择普通时相比,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也可以更大。
在检测灵敏度的选择区域55中准备有普通灵敏度模式和高灵敏度模式的选项,可以设定任一种。高灵敏度模式可以说是希望尽早地检测出传送异常的情况,因此,选择普通灵敏度模式时与选择高灵敏度模式时相比,控制部20也可以使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传送速度和检测灵敏度不是介质的种类。即、即便是不是介质的种类的因素,也可以成为选择传送异常的检测模式的主要因素。
基于以上的设定方针对流程图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扫描仪中进行的传送的异常检测的步骤的流程图。
该流程图相当于图3所示的流程图的一部分,替换步骤S102、S104、S106。
一旦开始扫描,则控制部20从PC70接收PC70通过图4所示的选择画面接收到的有关纸张尺寸、纸厚、纸种类、传送速度以及检测灵敏度的选择信息的通知。当然,控制部20也可以通过使扫描仪10具备的未图示的显示部显示图4所示的选择画面来接收用户对于选择画面的选择操作。
控制部20首先在步骤S202中对传送长度(读取长度)L和用于切换检测模式的阈值L_thresh进行比较。该处理与步骤S102同样。在传送长度L比阈值L_thresh长的情况下,在步骤S218中,控制部20将检测模式指定为“连续”模式,进而将规定的值B设定为用于判断为传送异常的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
另一方面,在传送长度L与阈值L_thresh相同或比阈值L_thresh短的情况下,控制部20在步骤S204中判断纸厚的信息是否是厚纸,是厚纸时,与长形的情况同样地,在步骤S218中将检测模式指定为“连续”模式。
进而,在纸厚不是厚纸的情况下,控制部20在步骤S206中判断纸种类的信息是否是塑料卡,是塑料卡时,与长形的情况同样地,在步骤S218中将检测模式指定为“连续”模式。
进而,在纸种类不是塑料卡的情况下,控制部20在步骤S208中判断传送速度的信息是否是高速,是高速时,与长形的情况同样地,在步骤S218中将检测模式指定为“连续”模式。
在传送速度的信息不是高速的情况下,控制部20从步骤S208进入步骤S210,将检测模式指定为“累积”模式。
在步骤S202、S204、S206任一步骤中判断为“是”时,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控制部20判断为介质是第一介质,在步骤S218中,将检测模式指定为连续模式。在将检测模式指定为连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达到规定阈值以上的状态连续了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
在步骤S202、S204、S206中均判断为“否”时,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控制部20判断为介质是第二介质。在将检测模式指定为累积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在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达到规定阈值以上的总次数成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
在选择画面中存在检测灵敏度的选择、且选择了高灵敏度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在步骤S212中判断为是高灵敏度模式,在步骤S214中,将规定的值a1设定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另一方面,在不是选择了高灵敏度模式,而是选择了普通灵敏度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在步骤S212中判断为是普通灵敏度模式,在步骤S216中,将规定的值a2设定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
这样,在高灵敏度模式下设定值a1,在普通灵敏度模式下设定值a2。这些值为a1<a2的关系。即、在高灵敏度模式时,检测为传送异常时的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的值小,可以尽早地检测为传送异常。
如上所述,一旦在步骤S210、S218任一步骤中设定了检测模式,在步骤S214、S216、S218任一步骤中设定了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则控制部20执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08以下的处理。
这样,控制部20在步骤S202、S204、S206中判断介质的种类,在步骤S208中判断传送速度的设定。因此,第二实施方式提供控制部20基于传送机构30的传送速度、介质的种类以及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判断传送是正常还是异常的构成。
此外,控制部20通过用户对图4的选择画面的操作,可以至少设定普通灵敏度和高灵敏度作为对于传送异常的检测灵敏度,并在步骤S212中判断检测灵敏度的设定。因此,第二实施方式提供控制部20基于检测灵敏度、介质的种类以及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判断传送是正常还是异常的构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控制部20不仅根据介质的种类,而且还根据介质的种类以外的因素,改变传送异常的判断基准,能够更加恰当地检测异常状态。
在图4的选择画面中,在传送速度的选择区域54中除了普通、高速之外,也可以设置有例如低速等选项。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控制部20可根据传送速度的设定是否是高速来进行步骤S208的判断即可。
此外,在图4的选择画面中,在检测灵敏度的选择区域55中除了普通灵敏度模式、高灵敏度模式之外,也可以设置有例如低灵敏度模式等选项。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控制部20可根据检测灵敏度的设定是否是高灵敏度模式来进行步骤S212的判断即可。或者,控制部20也可以在检测灵敏度的设定为低灵敏度模式时,将大于步骤S216中设定的值a2的值设定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
本实施方式也揭示省略了图5的流程图的一部分步骤的构成。
可以在图5的流程图中提取不包括例如步骤S212、S214、S216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0在步骤S210中将检测模式设定为累积模式、将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设定为规定的值A,或者在步骤S218中将检测模式设定为连续模式、将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设定为规定的值B,然后执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08以下的处理。
此外,在图5的流程图中,可以提取不包括步骤S208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控制部20在步骤S202、S204、S206所有步骤中作出了否的判断,也就是说,如果判断为介质的种类为第二介质,则进入步骤S210。
此外,在图5的流程图中,可以提取不包括步骤S208、S212、S214、S216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控制部20在步骤S202、S204、S206所有步骤中作出了否的判断,则进入步骤S210。于是,控制部20在步骤S210中将检测模式设定为累积模式、将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设定为规定的值A,或者在步骤S218中将检测模式设定为连续模式、将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设定为规定的值B,然后执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08以下的处理。
控制部20在介质的种类包括多个因素的情况下,基于预定的优先顺序来确定用在是第一介质还是第二介质的判断中的种类的因素。也就是说,控制部20通过按照预定的优先顺序执行关于介质的传送长度、厚度、纸种类这多个因素的各判断,从而作为结果,以图5所示的顺序执行步骤S202、S204、S206的各判断。除此之外,根据优选顺序另外创建列表,判断是否从该列表的上层的类别开始依次进行了选择,在有被选择为最上层的类别时,根据该介质的类别选择检测模式、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即可。此外,也可以是,辨别有没有符合连续模式的类别,在没有的情况下,优先设定所选择的介质的类别中的、应该设定为错误次数阈值Err_thresh的值最小的类别。
进而参照图5,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提取不包括步骤S206、S208、S212、S214、S216的构成、不包括步骤S204、S208、S212、S214、S216的构成等。
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阈值进行比较的各因素大体上不是超过比较对象的阈值,就是低于比较对象的阈值。因此,关于在与阈值一致的情况下使处理如何分支,也可以在实施时自由地进行设定。例如,根据图3、图5的说明,将传送长度L与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相同或比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短的介质分类为第二介质、或者存在分类为第二介质的可能性,但在传送长度L与传送长度阈值L_thresh相同时,也可以分类为第一介质。此外,根据到此为止的说明,将厚度为厚度阈值以下的介质判断为不是厚纸,分类为第二介质、或者存在分类为第二介质的可能性,但在厚度与厚度阈值相同时,也可以分类为厚纸、即第一介质。
此外,在这些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便实际上是传送相同的介质,在用户于选择画面上选择了正确的介质的种类的情况和用户于选择画面上选择了错误的介质的种类的情况下会选择不同的模式,如果是选择了正确的介质的种类,则可以检测到传送异常而中断传送,但由于选择了错误的介质的种类,则可能会导致无法检测到传送异常而继续进行传送,使得损伤介质。相反,若选择了正确的介质的种类,则正常地完成了传送,但由于选择了错误的介质的种类,从而也可能导致误判断为是传送异常。因此,作为花费成本但追求高精度的方法,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方法:使用介质辨别用的传感器自动地辨别实际传送的介质的种类,根据所辨别的介质的种类来选择模式。介质辨别用的传感器例如可考虑是计测介质的厚度的厚度计测器、或者是与埋入介质的IC芯片进行通信的芯片通信机。
需要说明的是,毋庸置疑,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如下所述的内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被揭示:
·关于所述实施例中揭示的可以相互替换的部件及构成等,适当地变更其组合进行应用;
·适当替换为在前述实施例中未揭示,但作为公知技术的、可以和前述实施例中揭示的部件及构成等相互替换的部件及构成等,并变更其组合来进行应用;
·适当替换为在前述实施例中未揭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公知技术等设想作为前述实施例中揭示的部件及构成等的代用的部件及构成等,并变更其组合来进行应用。
例如,传送装置除了应用于将其应用于扫描仪而若没有传送异常时则输出通过扫描生成的图像的装置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将其应用于印刷装置而若没有传送异常则输出印刷后的印刷物的装置,或者应用于将其应用于装订装置而若没有传送异常则输出书本的装置等,可将传送装置应用于各种装置。
此外,在判断为传送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用户、装置的管理者通知发生了传送异常这一主旨,并立刻停止传送,但也可以以在排出了传送中的介质之后不传送下一介质的方式进行停止。

Claims (14)

1.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传送机构,传送介质;
传感器,检测对应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的负载;以及
处理器,输入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
所述处理器获取传送的所述介质的种类,并基于获取到的所述介质的种类和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来判断所述传送是正常还是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获取到的介质的种类是第一介质,则所述处理器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达到规定阈值以上的状态连续了规定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
若获取到的介质的种类是第二介质,则所述处理器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达到规定阈值以上的总次数成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质是传送长度比传送长度阈值长的介质,所述第二介质是传送长度比所述传送长度阈值短的介质,所述处理器将介质的传送长度与所述传送长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获取介质的种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长度阈值为10英寸以上且20英寸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质是厚度比厚度阈值厚的介质,所述第二介质是厚度比所述厚度阈值薄的介质,所述处理器将介质的厚度与所述厚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获取介质的种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质是塑料卡,所述第二介质是普通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介质的种类包括多个因素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基于预定的优先顺序来确定用在是第一介质还是第二介质的判断中的种类的因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速度、所述介质的种类以及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来判断所述传送是正常还是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普通灵敏度和高灵敏度能够设定作为对于传送异常的灵敏度,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设定的所述灵敏度、所述介质的种类以及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来判断所述传送是正常还是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是驱动源的电流值的计测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将无负载状态下的规定长度的传送中的电流值的平均值加上规定的补偿值而得的值作为用于判断有无异常的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进行了第一模式的输出时,若获取到的介质的种类为第一介质,则所述处理器判断为传送异常,若获取到的介质的种类为第二介质,则所述处理器判断为不是传送异常,
在所述传感器进行了第二模式的输出时,若获取到的介质的种类为所述第二介质,则所述处理器判断为传送异常,若获取到的介质的种类为所述第一介质,则所述处理器判断为不是传送异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进行了第一模式的输出时,若获取到的介质的种类为第一介质,则所述处理器判断为传送异常,若获取到的介质的种类为传送长度比所述第一介质短的第二介质,则所述处理器判断为不是传送异常。
13.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传送机构,传送介质;以及
处理器,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介质的种类,
在传送从用户接收到是第一种类的介质的规定的传送介质时,所述处理器判断为发生了传送异常,在传送从用户接收到是第二种类的介质的所述传送介质时,所述处理器判断为未发生传送异常。
14.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传送机构,传送介质;以及
处理器,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介质的种类,
在传送从用户接收到是第二种类的介质的规定的传送介质时,所述处理器判断为发生了传送异常,在传送从用户接收到是第一种类的介质的所述传送介质时,所述处理器判断为未发生传送异常。
CN201910005974.1A 2018-01-05 2019-01-03 传送装置 Active CN110002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0582 2018-01-05
JP2018000582 2018-01-05
JP2018-096513 2018-05-18
JP2018096513A JP7200503B2 (ja) 2018-01-05 2018-05-18 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2257A true CN110002257A (zh) 2019-07-12
CN110002257B CN110002257B (zh) 2020-11-10

Family

ID=6714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5974.1A Active CN110002257B (zh) 2018-01-05 2019-01-03 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4089B2 (zh)
CN (1) CN1100022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6694A (zh) * 2019-12-23 2021-07-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6421849B2 (en) * 2016-08-30 2022-11-2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duct identification system
JP6971775B2 (ja) * 2017-10-24 202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7551A (ja) * 1994-04-12 1995-10-24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CN1854040A (zh) * 2005-04-27 2006-11-01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传输控制方法及成像装置
CN101264834A (zh) * 2007-03-16 2008-09-17 小森公司 纸张异常检测设备和方法
CN102079180A (zh) * 2009-11-30 2011-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CN106586620A (zh) * 2016-12-13 2017-04-26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输送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3992B2 (ja) 2010-07-21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3151091A (ja) * 2012-01-24 2013-08-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6045A (ja) * 2013-10-30 2015-05-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9867B2 (ja) * 2014-08-28 2018-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6237695B2 (ja) * 2015-05-01 2017-11-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736922B2 (ja) * 2016-03-15 2020-08-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41950B2 (ja) * 2016-04-08 2018-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7551A (ja) * 1994-04-12 1995-10-24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CN1854040A (zh) * 2005-04-27 2006-11-01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传输控制方法及成像装置
CN101264834A (zh) * 2007-03-16 2008-09-17 小森公司 纸张异常检测设备和方法
CN102079180A (zh) * 2009-11-30 2011-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CN106586620A (zh) * 2016-12-13 2017-04-26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输送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6694A (zh) * 2019-12-23 2021-07-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13086694B (zh) * 2019-12-23 2023-09-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54089B2 (en) 2021-03-23
CN110002257B (zh) 2020-11-10
US20190210826A1 (en)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2257A (zh) 传送装置
US1012941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11016429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that selects feeding mode according to type of insertion sheet
US8764007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having function of correcting skew of sheet
US20170353611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US103621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image forming system
US8224198B2 (en) Humidity det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5652943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for detecting whether the fed sheet is an OHP or plain paper sheet
US10686945B2 (en) Diagnosis system, diagnosi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11006018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that reads original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025684A1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11002606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the same
US20150103372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aper discharging device, paper discharging device, printer and printing system
US20070140711A1 (en) Media path diagnostics with hyper module elements
JP20140842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094749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6170974B (zh) 在自动化的动态比例修正的情况下扫描大尺寸格式的扫描模板的方法
US9258456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22154381A (ja) 読取装置、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00503B2 (ja) 搬送装置
TWI574906B (zh) 紙張尺寸偵測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CN10125172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954382B2 (en)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spection apparatus
JP2019152769A (ja) 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EP3510756B1 (en) Scanner apparatus having an optical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