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1798A - 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1798A
CN110001798A CN201910231819.1A CN201910231819A CN110001798A CN 110001798 A CN110001798 A CN 110001798A CN 201910231819 A CN201910231819 A CN 201910231819A CN 110001798 A CN110001798 A CN 110001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drive room
outdoor
tempered glass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18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01798B (zh
Inventor
赵长冠
李玉根
高炬
李洪彪
吴骅
单红波
王�忠
李慧
胡文俊
刘懿敏
赵焱明
胡习明
赵民
江思荣
王旭
赵敬民
杨必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Launch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Launch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Launch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Priority to CN2019102318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1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1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1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01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1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1Double glazing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H05B3/28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B3/283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e.g. ceram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驾驶室,包括:左侧驾驶室、分体驾驶室连接件、右侧驾驶室、行车监视装置和电器箱;其中,所述左侧驾驶室通过所述分体驾驶室连接件与所述右侧驾驶室相连接;所述行车监视装置设置于所述右侧驾驶室上;所述电器箱设置于所述左侧驾驶室上。本发明满足整车对底盘操纵、指挥控制系统、测发控系统和车控系统高集成要求;分体式驾驶室有利于降低质心,提升整车机动性。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汽车底盘驾驶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背景技术
某车型总体方案对驾驶室提出高集成要求,驾驶室内不仅包含底盘的操作设备、仪器、仪表,还集成了整车指控、测发控和车控系统设备,是整车的指挥操控中心。整体式驾驶室虽能布置下各系统设备,但效果较差,如线束布置凌乱。另外,发射平台高机动性要求整车质心需要进一步降低,在现有车型基础上,整体式驾驶室难以满足此要求,并且现有的驾驶室采用传统的化学钢化夹层玻璃,无法满足透光率高、厚度薄、电加热范围广、宽频屏蔽性能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驾驶室,满足整车对底盘操纵、指挥控制系统、测发控系统和车控系统高集成要求;分体式驾驶室有利于降低质心,提升整车机动性。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体式驾驶室,包括:左侧驾驶室、分体驾驶室连接件、右侧驾驶室、行车监视装置和电器箱;其中,所述左侧驾驶室通过所述分体驾驶室连接件与所述右侧驾驶室相连接;所述行车监视装置设置于所述右侧驾驶室上;所述电器箱设置于所述左侧驾驶室上。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所述左侧驾驶室为双排单座布置形式,一前一后布置两个座位,前部为驾驶员座位,后部为车长座位。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所述左侧驾驶室的左侧围设置两个车门,两个车门均设置有固定窗和翻转窗,翻转窗能够向上或向下翻转,向下翻转时采用可调阻尼铰链及限位块;车门与左侧驾驶室的车体采用双道密封设计,提升驾驶室的密封性能;在车门的后侧立柱上设置有上车扶手,以方便人员上下车。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所述固定窗的玻璃和所述翻转窗的玻璃的结构一样,所述玻璃包括:导电铜箔、室外钢化玻璃、ITO屏蔽膜、PVB中间膜、汇流条、丝印银浆、加热膜、室内钢化玻璃、丝印黑边、引出线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导电铜箔包设于所述室外钢化玻璃的外周端;所述室外钢化玻璃的一表面通过所述ITO屏蔽膜与所述PVB中间膜的一表面相连接;所述PVB中间膜的另一表面通过所述加热膜与所述室内钢化玻璃的一表面相连接;所述汇流条和所述丝印银浆均设置于所述PVB中间膜内,所述丝印银浆的一表面与所述加热膜相连接,所述丝印银浆的另一表面与所述汇流条相连接;所述丝印黑边涂设于所述室外钢化玻璃的内表面的周边;所述引出线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相连接,另一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ITO屏蔽膜与PVB中间膜之间;温度控制器通过引出线传递电流给汇流条,然后经过汇流条将电流传递给丝印银浆,丝印银浆导电后将电流传递给加热膜,加热膜从而对室内钢化玻璃和室外钢化玻璃两块玻璃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检测电加热玻璃的温度,将温度信号转换后送入到温度控制器内,通过与温度控制器设定的预设温度点比对来控制加热玻璃电流的通断,从而实现定温控制,自动的将玻璃温度控制在为25~33℃的状态。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所述ITO屏蔽膜的线电阻不大于4Ω,电磁屏蔽效能满足不小于27.6dB,透光率不小于70%;所述室外钢化玻璃的热容为837.4J/kg·℃,密度为2.5kg/m2·mm,厚度为3mm,表面积为1m2;所述室内钢化玻璃的热容为837.4J/kg·℃,密度为2.5kg/m2·mm,厚度为2mm,表面积为1m2;所述PVB中间膜的热容为1287J/kg·℃,密度为1.08kg/m2·mm;所述PVB中间膜的厚度为1.14mm;所述加热膜室外侧的热阻为0.0531℃/W。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加热膜向室内消耗的功率为Pi=△T/R1·s;加热膜向室外消耗的功率为:Po=△T/R2·s;其中,△T为加热膜与室内外的平均温差;R1为加热膜室外侧热阻;R2为加热膜室内侧热阻;s为室外钢化玻璃的表面积。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该玻璃从-18℃加热到0℃过程中消耗的热量为QC=(d2+d8)·ρg·Cg+d4·ρp·Cp;其中,d2为室外钢化玻璃的厚度,d8为室外钢化玻璃的厚度,ρg为室外钢化玻璃的密度,Cg为室外钢化玻璃的热容,ρp为PVB中间膜的密度,Cp为PVB中间膜的热容。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所述左侧驾驶室的地板设置有三防滤毒通风装置安装接口和暖风装置安装接口,所述左侧驾驶室通过三防滤毒通风装置安装接口与三防滤毒通风装置相连接,所述左侧驾驶室通过暖风装置安装接口与暖风装置相连接,所述左侧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制冷装置接口,所述左侧驾驶室通过制冷装置接口与制冷装置相连接。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所述右侧驾驶室为双排单座布置形式,一前一后布置两个座位,前部为测发控座位,后部为测发控座位。
上述分体式驾驶室中,所述右侧驾驶室的地板设置有三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接口和电源逆变器安装接口;所述右侧驾驶室通过三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接口与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相连接,所述右侧驾驶室通过电源逆变器安装接口与电源逆变器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现有的整体驾驶室分成左侧驾驶室和右侧驾驶室两个相互独立的驾驶室,通过两个独立的驾驶室均匀的设置各系统设备,使得降低了质心,提升整车机动性;并且满足整车对底盘操纵、指挥控制系统、测发控系统和车控系统高集成要求;
(2)本发明采用化学钢化玻璃分层设计,室外钢化玻璃采用IT0透明屏蔽膜镀在内表面,室内钢化玻璃采用加热膜镀在内表面,中间层采用PVB膜,温度传感器置于ITO屏蔽膜与PVB膜之间,适时感知玻璃表面温度。
(3)本发明的室外玻璃内表面的ITO屏蔽膜面的任意部位1cm之间的直流电阻不大于4Ω,当电磁波入射到镀膜屏蔽玻璃上时,室外钢化玻璃内表面的ITO屏蔽膜感应电流,ITO屏蔽膜将电磁波屏蔽,分别经过室外钢化玻璃周边的其他导电铜箔、导电橡胶、金属车体将表面感应电流导入到大地,达到电磁屏蔽的目的,同时玻璃透光率不小于70%。
(4)本发明的室内玻璃内表面镀以加热膜,在室内钢化玻璃的上、下边缘分别布置丝印银浆与汇流条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器相连,安装于玻璃夹层内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加热玻璃的温度,将温度信号转换后送入到温度控制器内,通过与控制器设定的预设温度点比对来控制加热玻璃电流的通断,从而实现定温控制,自动的将玻璃温度控制在为25~33℃的状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左侧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左侧驾驶室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左侧驾驶室的内饰布置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玻璃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分体式驾驶室包括:左侧驾驶室100、分体驾驶室连接件200、右侧驾驶室300、行车监视装置400和电器箱500。其中,
所述左侧驾驶室100通过所述分体驾驶室连接件200与所述右侧驾驶室300相连接;所述行车监视装置400设置于所述右侧驾驶室300上;所述电器箱500设置于所述左侧驾驶室100上。
左侧驾驶室由车身、内饰及可装配附件(如座椅、方向盘、后视镜、雨刮器等)组成,右侧驾驶室由车身、内饰、及可装配附件等组成,分体驾驶室连接件主要由保险杠和前围面罩组成,行车监视系统由图像采集装置、图像显示器及电缆网组成,电气箱由箱体、箱盖和密封条组成。汽车照明装置安装于保险杠两端,发动机和散热器总成安装于左、右侧驾驶室之间。
如图2(a)和图2(b)所示,左侧驾驶室100为双排单座布置形式,一前一后布置两个座位,前部为驾驶员位,后部为车长位。
左侧驾驶室左侧围设置两个车门101,车门101上安设固定窗和翻转窗,翻转窗可向上或向下翻转,向下翻转时采用可调阻尼铰链及限位块。车门与左侧围采用双道密封设计,提升驾驶室的密封性能。在车门后侧立柱上设置外部上车扶手102,以方便人员上下车。左侧围踏步采用镂空防滑结构设计,不易堆积杂物。
左侧驾驶室右侧围设置两个可拆卸透明维修窗,维修窗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满足隔音隔热要求的同时,驾驶室内人员亦可通过透明维修窗观察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在发动机出现故障时,通过维修窗对发动机等进行维修。
左侧驾驶室地板预留三防滤毒通风装置安装接口和暖风装置安装接口,并设置进气法兰盘接口,顶部设置制冷装置接口及驾驶室吊装接口,在安装三防系统和空调系统设备后,驾驶室处在复杂恶劣环境下(如有毒气或化学制剂污染的环境中)亦能提供给室内人员安全的生存环境。所述左侧驾驶室100的地板设置有三防滤毒通风装置安装接口和暖风装置安装接口,所述左侧驾驶室100通过三防滤毒通风装置安装接口与三防滤毒通风装置相连接,所述左侧驾驶室100通过暖风装置安装接口与暖风装置相连接,所述左侧驾驶室100的顶部设置有制冷装置接口,所述左侧驾驶室100通过制冷装置接口与制冷装置相连接。
左侧驾驶室后围预留电气箱500安装接口(电气箱亦可与后围焊接连接),电气箱500里面安放发动机、变矩器等部件控制器及各种继电器、保险等底盘电器。后围开设驾驶室内设备电缆穿舱转接板,转接板与后围螺接,并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条。
如图3所示,左侧驾驶室内饰与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由仪表台、右侧副台和操控台组成。仪表台集成底盘行驶操控显示屏、行车监视显示屏、底盘操控开关和报警指示灯安装接口,右侧副台贯通前后两座位,并与地板和右侧围共同形成电缆通道,并在两座位处设置维修口,副台前部集成换挡操纵装置、底盘操控开关、号手终端等安装接口,后部集成综合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设备安装接口;操控台集成综合控制系统显示器和操作键盘安装接口。
右侧驾驶室为双排单座布置形式,一前一后布置两个座位,前后均为测发控座位,驾驶室主体结构与左侧相似,区别之处如下:
右侧驾驶室地板设置三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和电源逆变器安装接口;后围设置发动机散热器水箱安装接口,设置驾驶室内设备电缆接口。所述右侧驾驶室通过三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接口与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相连接,所述右侧驾驶室通过电源逆变器安装接口与电源逆变器相连接。
右侧驾驶室内饰与测发控系统设备一体化设计。
左、右侧驾驶室密封条采用导电胶条,风窗玻璃采用屏蔽玻璃,驾驶室即可具备抗核电磁脉冲能力,屏蔽效能可实现不小于40dB。
右侧驾驶室右侧围也设置两个车门,车门上安设固定窗和翻转窗,翻转窗可向上或向下翻转,向下翻转时采用可调阻尼铰链及限位块。车门与左侧围采用双道密封设计,提升驾驶室的密封性能。在车门后侧立柱上设置外部上车扶手,以方便人员上下车。左侧围踏步采用镂空防滑结构设计,不易堆积杂物。
右侧驾驶室的车门上安装的固定窗和翻转窗所用的玻璃与左侧驾驶室的车门上安装的固定窗和翻转窗所用的玻璃的结构一样。
玻璃主要由导电铜箔1、室外钢化玻璃2、ITO屏蔽膜3、PVB中间膜4、汇流条5、丝印银浆6、加热膜7、室内钢化玻璃8、丝印黑边9、引出线10、温度传感器11组成,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的结构如图4所示。
1)导电铜箔1(宽度6-8mm)包设于室外钢化玻璃2的外周端,导电铜箔1的一表面与ITO屏蔽膜3的一表面相贴;
2)室外钢化玻璃2的一表面(内表面)通过ITO屏蔽膜3与PVB中间膜4的一表面相连贴;
3)PVB中间膜4的另一表面通过加热膜7与室内钢化玻璃8的一表面相连接;
4)丝印银浆6一表面烧结在室内钢化玻璃8的内表面(上、下两端均有),与加热膜7紧密相连;
5)丝印银浆6另一表面与汇流条5(上、下两端均有)一表面相贴,汇流条5另一表面与PVB中间膜4相贴;
6)丝印黑边9涂设于室外钢化玻璃2的内表面的周边(宽度2cm-3cm,优选的宽度3.3cm);
7)引出线10的一端与汇流条5相连接,另一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
8)温度传感器11设置于加热膜7与PVB中间膜4之间。
9)采用化学钢化玻璃分层设计,室外钢化玻璃2采用ITO屏蔽膜3镀在内表面,室内钢化玻璃8采用加热膜7镀在内表面,中间层采用PVB中间膜4,温度传感器11置于加热膜7与PVB中间膜4之间,适时感知室外钢化玻璃2和室内钢化玻璃8间的温度,防止其处于较高温度状态(如60℃),导致PVB中间膜4老化、变性,影响粘接性能。
10)室外钢化玻璃2内表面的ITO屏蔽膜3表面的任意部位1cm之间的直流电阻不大于4Ω时,电磁屏蔽效能可满足不小于27.6dB,当电磁波入射到室外钢化玻璃2表面时,室外钢化玻璃2内表面的ITO屏蔽膜3感应电流,ITO屏蔽膜3将电磁波进行屏蔽。感应电流分别经过室外钢化玻璃2周边的导电铜箔1、其他导电铜箔、导电橡胶、金属车体导入到大地,达到电磁屏蔽的目的,同时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透光率不小于70%。
11)室内钢化玻璃8内表面镀以加热膜7,在室内钢化玻璃8的上、下边缘分别布置丝印银浆6与汇流条5通过导线10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10传递电流给汇流条5,然后经过汇流条5将电流传递给丝印银浆6,丝印银浆6导电后将电流传递给加热膜7,加热膜7从而对室内钢化玻璃8和室外钢化玻璃2两块玻璃进行加热,安装于加热膜7与PVB中间膜4间的温度传感器11用于检测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将温度信号转换后送入到温度控制器内,通过与温度控制器设定的预设温度点比对来控制导线10电流的通断,从而实现定温控制,自动的将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温度控制在25~33℃的状态。
1)ITO屏蔽膜3的线电阻X=4Ω/□时,由电磁波的反射率R=|(377-X)/(377+X)|,电磁屏蔽效能SE=20lg(1-R),可得,电磁屏蔽效能SE约为27.6dB。由于ITO屏蔽膜3厚度越厚其线电阻X越小,电磁屏蔽效能SE越好,但ITO屏蔽膜3厚度越厚,将影响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的透光率,因此,选用的ITO屏蔽膜3的线电阻X≤4Ω/□时,可满足电磁屏蔽效能SE不小于20dB,透光率不小于70%。
2)室外钢化玻璃2、室内钢化玻璃8的热容:Cg=837.4J/kg·℃;密度:ρg=2.5kg/m2·mm;PVB中间膜4的热容:Cp=1287J/kg·℃、密度:ρp=1.08kg/m2·mm;室外钢化玻璃2厚度d2=3mm;室外钢化玻璃8厚度d8=2mm;PVB中间膜4厚度d4=1.14mm;室外钢化玻璃2、室外钢化玻璃8表面积S=1m2;加热膜7室外侧热阻R1=0.0531℃/W;热膜7室内侧热阻R2=0.128℃/W。
根据以上的各个参数,在加热过程中,加热膜7与室内外的平均温差为9℃,则加热膜7向室内消耗的功率为:Pi=△T/R1·s=70.3W/m2;加热膜7向室外消耗的功率为:Po=△T/R2·s=169.5W/m2;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从-18℃加热到0℃过程中消耗的热量QC=(d2+d8)·ρp·Cg+d4·ρp·Cp=216937J;20min将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从-18℃加热到0℃需要功率Pc=QC/h·S=180.8W/m2;则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消耗的功率总和为P=Pi+Po+Pc=420.6w/m2;因此,综合各种实际工况,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消耗的功率采用450w/m2,可满足环境温度为-18℃±3℃时,在20min内至少将A区的80%面积的霜除净。
抗核电磁脉冲功能主要由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车身窗框、导电铜箔、玻璃压板、导电胶条等实现,如图5所示,具体如下:
1)车身窗框由钢质折弯件焊接制成,玻璃压板为可拆卸式,便于对破损玻璃进行维修及更换;
2)车身窗框表面喷涂导电涂层,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夹层中ITO屏蔽膜3引出的导电铜箔1通过外加的铜箔与车身窗框导电涂层相连,实现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与车身窗框的电连续性;
3)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与压板之间设置导电胶条,起到防尘、防雨和实现车身窗框与玻璃压板电连续的作用;
4)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相关尺寸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2、电加热功能的实施
电加热功能主要由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输入电源、导线10、温度控制器等实现,温度控制器可同时控制前挡风玻璃、前围角窗玻璃、车门固定玻璃、车门翻转玻璃、侧围角窗玻璃,5路控制均为独立控制,互不影响,如图6所示,具体如下:
1)该温度控制器温度设定点为(25±1)℃~(33±1)℃,即当玻璃温度低于25±1℃时,开始加热,当温度升到33±1时,停止加热,此时玻璃自然冷却,当温度降至25℃时,再开始加热,不断循环控制;
2)安装于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夹层内的温度传感器11将信号转换后送入到温度控制器内,温度控制器通过与预设温度进行比对进而控制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电流的通断,自动的控制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3)加热膜7通过输入的电流实现对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的电加热功能,从而起到除霜除雾的作用;
4)温度控制器内有“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当控制电源得电后,“电源”指示灯(绿)亮;当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处于加热状态时,“加热”指示灯(红)亮,温度达到上限后,停止加热,“加热”指示灯(红)灭;当温度信号异常,“故障”指示灯(黄)亮,信号恢复正常后,“故障”指示灯(黄)灭,自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该发明适用于新一代特种汽车的驾驶室上,可用于驾驶室的前挡风窗,前围角窗、车门固定窗、车门翻转窗等,抗电磁脉冲、电加热功能一体化设计的风窗玻璃可提高人员及电子设备的战场生存环境。能达到的效果如下:
1)抗核电磁脉冲能力:在场强峰值50kv/m、上升沿2.5ns、半高宽23ns(双指数波)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环境中屏蔽能力不低于20dB;
2)电加热能力:环境温度为-18℃±3℃时,在20min内至少将A区的80%面积的霜除净,在40min内至少将B区的95%面积的霜除净;在10min内至少将A区和B区的80%面积的雾除净。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驾驶室(100)、分体驾驶室连接件(200)、右侧驾驶室(300)、行车监视装置(400)和电器箱(500);其中,
所述左侧驾驶室(100)通过所述分体驾驶室连接件(200)与所述右侧驾驶室(300)相连接;
所述行车监视装置(400)设置于所述右侧驾驶室(300)上;
所述电器箱(500)设置于所述左侧驾驶室(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驾驶室(100)为双排单座布置形式,一前一后布置两个座位,前部为驾驶员座位,后部为车长座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驾驶室(100)的左侧围设置两个车门(101),两个车门(101)均设置有固定窗和翻转窗,翻转窗能够向上或向下翻转,向下翻转时采用可调阻尼铰链及限位块;车门与左侧驾驶室(100)的车体采用双道密封设计,提升驾驶室的密封性能;在车门的后侧立柱上设置有上车扶手(102),以方便人员上下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窗的玻璃和所述翻转窗的玻璃的结构一样,所述玻璃包括:导电铜箔(1)、室外钢化玻璃(2)、ITO屏蔽膜(3)、PVB中间膜(4)、汇流条(5)、丝印银浆(6)、加热膜(7)、室内钢化玻璃(8)、丝印黑边(9)、引出线(10)和温度传感器(11);其中,
所述导电铜箔(1)包设于所述室外钢化玻璃(2)的外周端;
所述室外钢化玻璃(2)的一表面通过所述ITO屏蔽膜(3)与所述PVB中间膜(4)的一表面相连接;
所述PVB中间膜(4)的另一表面通过所述加热膜(7)与所述室内钢化玻璃(8)的一表面相连接;
所述汇流条(5)和所述丝印银浆(6)均设置于所述PVB中间膜(4)内,所述丝印银浆(6)的一表面与所述加热膜(7)相连接,所述丝印银浆(6)的另一表面与所述汇流条(5)相连接;
所述丝印黑边(9)涂设于所述室外钢化玻璃(2)的内表面的周边;
所述引出线(10)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5)相连接,另一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11)设置于ITO屏蔽膜(3)与PVB中间膜(4)之间;
温度控制器通过引出线(10)传递电流给汇流条(5),然后经过汇流条(5)将电流传递给丝印银浆(6),丝印银浆(6)导电后将电流传递给加热膜(7),加热膜(7)从而对室内钢化玻璃(8)和室外钢化玻璃(2)两块玻璃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11)检测电加热玻璃的温度,将温度信号转换后送入到温度控制器内,通过与温度控制器设定的预设温度点比对来控制加热玻璃电流的通断,从而实现定温控制,自动的将玻璃温度控制在为25~33℃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屏蔽膜(3)的线电阻不大于4Ω,电磁屏蔽效能满足不小于27.6dB,透光率不小于70%;
所述室外钢化玻璃(2)的热容为837.4J/kg·℃,密度为2.5kg/m2·mm,厚度为3mm,表面积为1m2
所述室内钢化玻璃(8)的热容为837.4J/kg·℃,密度为2.5kg/m2·mm,厚度为2mm,表面积为1m2
所述PVB中间膜(4)的热容为1287J/kg·℃,密度为1.08kg/m2·mm;
所述PVB中间膜(4)的厚度为1.14mm;
所述加热膜(7)室外侧的热阻为0.0531℃/W。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加热膜(7)向室内消耗的功率为Pi=△T/R1·s;加热膜(7)向室外消耗的功率为:Po=△T/R2·s;其中,△T为加热膜(7)与室内外的平均温差;R1为加热膜(7)室外侧热阻;R2为加热膜(7)室内侧热阻;s为室外钢化玻璃的表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该玻璃从-18℃加热到0℃过程中消耗的热量为QC=(d2+d8)·ρg·Cg+d4·ρp·Cp;其中,d2为室外钢化玻璃(2)的厚度,d8为室外钢化玻璃(8)的厚度,ρg为室外钢化玻璃的密度,Cg为室外钢化玻璃的热容,ρp为PVB中间膜(4)的密度,Cp为PVB中间膜(4)的热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驾驶室(100)的地板设置有三防滤毒通风装置安装接口和暖风装置安装接口,所述左侧驾驶室(100)通过三防滤毒通风装置安装接口与三防滤毒通风装置相连接,所述左侧驾驶室(100)通过暖风装置安装接口与暖风装置相连接,所述左侧驾驶室(100)的顶部设置有制冷装置接口,所述左侧驾驶室(100)通过制冷装置接口与制冷装置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驾驶室(300)为双排单座布置形式,一前一后布置两个座位,前部为测发控座位,后部为测发控座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驾驶室(300)的地板设置有三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接口和电源逆变器安装接口;所述右侧驾驶室通过三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接口与防系统控制监测组合装置相连接,所述右侧驾驶室通过电源逆变器安装接口与电源逆变器相连接。
CN201910231819.1A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Active CN110001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1819.1A CN110001798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1819.1A CN110001798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1798A true CN110001798A (zh) 2019-07-12
CN110001798B CN110001798B (zh) 2020-07-14

Family

ID=67168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1819.1A Active CN110001798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179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7055A (zh) * 2019-09-27 2020-01-17 北京神导科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直升机风挡玻璃加温控制盒
CN111319432A (zh) * 2020-04-22 2020-06-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 一种雷达车辆驾驶舱车窗的电磁防护方法及车窗
CN111483913A (zh) * 2019-01-29 2020-08-04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起吊结构
CN115140204A (zh) * 2022-07-29 2022-10-04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抗强电磁脉冲的驾驶室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1232A (ja) * 1998-04-16 1999-11-02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低床型ダブルキャブ車両
US6149290A (en) * 1999-03-23 2000-11-21 Oshkosh Truck Corporation Front discharge concrete vehicle having two operator stations in a cab enclosure
CN202787366U (zh) * 2012-08-31 2013-03-13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双司机室矿用挖掘机
CN203034518U (zh) * 2012-12-13 2013-07-03 安徽合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的双司机室结构
CN104401408A (zh) * 2014-11-26 2015-03-11 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方向盘可独立操作的汽车驾驶室
CN205168104U (zh) * 2015-11-16 2016-04-20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装甲车辆舱室空气环境一体化控制系统
CN106247856A (zh) * 2016-09-28 2016-12-21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全面防护防弹结构及驾驶室及防弹车
CN107874673A (zh) * 2017-09-29 2018-04-06 太仓耀华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电加热功能的夹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07790897U (zh) * 2018-01-30 2018-08-31 北京中卓时代消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车用驾驶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1232A (ja) * 1998-04-16 1999-11-02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低床型ダブルキャブ車両
US6149290A (en) * 1999-03-23 2000-11-21 Oshkosh Truck Corporation Front discharge concrete vehicle having two operator stations in a cab enclosure
CN202787366U (zh) * 2012-08-31 2013-03-13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双司机室矿用挖掘机
CN203034518U (zh) * 2012-12-13 2013-07-03 安徽合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的双司机室结构
CN104401408A (zh) * 2014-11-26 2015-03-11 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方向盘可独立操作的汽车驾驶室
CN205168104U (zh) * 2015-11-16 2016-04-20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装甲车辆舱室空气环境一体化控制系统
CN106247856A (zh) * 2016-09-28 2016-12-21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全面防护防弹结构及驾驶室及防弹车
CN107874673A (zh) * 2017-09-29 2018-04-06 太仓耀华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电加热功能的夹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07790897U (zh) * 2018-01-30 2018-08-31 北京中卓时代消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车用驾驶室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3913A (zh) * 2019-01-29 2020-08-04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起吊结构
CN110697055A (zh) * 2019-09-27 2020-01-17 北京神导科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直升机风挡玻璃加温控制盒
CN111319432A (zh) * 2020-04-22 2020-06-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 一种雷达车辆驾驶舱车窗的电磁防护方法及车窗
CN115140204A (zh) * 2022-07-29 2022-10-04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抗强电磁脉冲的驾驶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1798B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1798A (zh) 一种分体式驾驶室
CN207264071U (zh)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玻璃
EP3157774B1 (en) Panoramic extended windshield with integrated non-moving blind
EP1526999B1 (en) Aircraft window with an electrochromic pane assembly
CN109862639A (zh) 一种具有电加热和屏蔽功能的玻璃
JP6439471B2 (ja) 車両用防曇解氷装置
US8530792B2 (en) Heated side window glass
MX2007004729A (es) Sistema de quitar el vaho/hielo de parabrisas de avion y metodo de usarlo.
CN113454039A (zh) 装配玻璃单元及其生产方法
CN218888732U (zh) 调光玻璃及窗体总成
CN203851308U (zh) 车辆前窗玻璃电加热装置
CN209022724U (zh) 一种电动汽车
CN201127128Y (zh) 汽车用热反射膜加热除霜雾夹层玻璃
EP1980138B1 (en) Heating circuits for automotive glazings
CN104512426B (zh) 非金属整体司机室
CN214576578U (zh) 船舶驾驶室新型窗系统
CN208149019U (zh) 玻璃侧窗
CN207902134U (zh) 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14450179U (zh) 电加热功能的防撞多层中空保温隔热隔音玻璃窗
CN219382163U (zh) 一种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
CN111231631A (zh) 窗帘系统及卡车
CN108749519A (zh) 一种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取暖方法
CN210174813U (zh) 一种感应式电热汽车挡风玻璃控制电路
CN216102414U (zh) 一种牵引车模块化的前面罩总成
CN110753618A (zh) 具有全景玻璃外观的不透明夹层玻璃车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