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1556A - 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1556A
CN110001556A CN201910351107.3A CN201910351107A CN110001556A CN 110001556 A CN110001556 A CN 110001556A CN 201910351107 A CN201910351107 A CN 201910351107A CN 110001556 A CN110001556 A CN 110001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egment
suspend mode
automobile
vehicle bod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11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单丰武
姜筱华
陈立伟
吴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angling Group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angling Group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angling Group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angling Group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11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15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1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1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当判断到所有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时,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本发明通过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的设计,以通过控制所有所述ECU节点进行休眠,从而避免了只有部分系统网段进入休眠的问题,提高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保障了后续汽车唤醒步骤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休眠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车载网络系统中集成的电子控制子系统越来越多。车载网络系统通常包括动力传动系统、底盘安全系统、车身控制系统、仪表显示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至少两个电子控制子系统以及与各个电子控制子系统连接的网关控制器,各电子控制子系统之间通过网关控制器进行通信。电子控制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各个ECU均与网关控制器连接,能够与网络控制器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其中,每个电子控制子系统中的ECU节点作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局域网,多个电子控制子系统对应的相对独立的局域网通过网关控制器连接,构成全局网络,为降低汽车使用过程中电能的浪费,各个系统网段中的休眠控制尤为重要。
现有的汽车网段休眠控制方法过程中,均是采用是否断电的方式进行对应系统网段休眠条件的判断,进而导致判断准确性低,降低了休眠控制的准确度,且现有的汽车网段休眠控制方法过程中,均只能针对单一的系统网段实现休眠控制,进而使得汽车整车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汽车唤醒过操作的失败,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同时进行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
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
当判断到所有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时,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
上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通过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设计,以有效对各个网段的休眠状态进行判定,以判定是否可同时控制多个网段同时进行休眠,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休眠控制的准确性,且通过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的设计,以通过控制所有所述ECU节点进行休眠,从而避免了只有部分系统网段进入休眠的问题,提高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保障了后续汽车唤醒步骤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中所有所述ECU节点的网管地址;
根据所述网管地址分别获取对应所述网关端口的状态响应;
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
若是,则判定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的步骤包括:
分别判断所有所述状态响应中的休眠指示位上的指示值是否为预设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进一步地,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动力网段时,所述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是否均处于下电状态;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进一步地,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车身网段时,所述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车身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对应的车身部件是否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车身部件为车门、车窗和天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是否均处于下电状态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状态响应中存储的发动机转速、车轮转速、曲轴转速和风机转速;
分别判断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车轮转速、所述曲轴转速和所述风机转速在预设时间内是否均小持续于转速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均处于下电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包括:
网段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
休眠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
休眠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到所有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时,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
进一步地,所述休眠判断模块还用于:
分别获取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中所有所述ECU节点的网管地址;
根据所述网管地址分别获取对应所述网关端口的状态响应;
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
若是,则判定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休眠判断模块还用于:
判断所述休眠指示位上的指示值是否为预设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休眠指示位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进一步地,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动力网段时,所述休眠判断模块还用于:
分别判断所有所述状态响应中的休眠指示位上的指示值是否为预设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上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通过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设计,以有效对各个网段的休眠状态进行判定,以判定是否可同时控制多个网段同时进行休眠,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休眠控制的准确性,且通过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的设计,以通过控制所有所述ECU节点进行休眠,从而避免了只有部分系统网段进入休眠的问题,提高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保障了后续汽车唤醒步骤的正常运行。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上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
其中,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每个ECU节点由至少一ECU控制所组成,每个所述ECU节点用于分别对应控制系统内装置的工作状态,例如ECU节点可以控制发动机、车窗、天窗、车载显示器或空调等装置的工作状态;
步骤S20,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
其中,由于每个网络节点对应的休眠条件可以不相同,因此,该步骤用于分别判断每个系统网段内所有的网络节点是否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该休眠条件的判断参数可以为对应的装置是否处于断电状态、对应的装置的当前运行状态是否为预设运行状态或对应装置反馈的状态信息中是否携带预设标记等;
具体的,所述休眠条件用于判断对个系统网段是否可以进行休眠控制;
当步骤S20判断到所有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时,执行步骤S30;
步骤S30,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
其中,所述休眠指令可以采用电信号、无线信号或语音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所述休眠指令用于触发对应所述ECU节点的休眠程序的运行,以使对应所述ECU节点处于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中,网关作为电动汽车各网段信号的中转或转发的控制器,在整车通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款电动汽车整车网络架构会分为4条网络,分别为动力网段、ChasissCAN、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其中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会参与网络管理规范,网关作为参与网络管理的网络节点,来协调以上3条参与网络管理的网段进行同步休眠(具体休眠方法如上述流程基本逻辑流程图),各网段的网关节点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发出32休眠应答。如此以来,参与网络管理的各网段每次同时休眠;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设计,以有效对各个网段的休眠状态进行判定,以判定是否可同时控制多个网段同时进行休眠,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休眠控制的准确性,且通过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的设计,以通过控制所有所述ECU节点进行休眠,从而避免了只有部分系统网段进入休眠的问题,提高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保障了后续汽车唤醒步骤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
其中,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每个所述ECU节点用于分别对应控制系统内装置的工作状态,例如ECU节点可以控制发动机、车窗、天窗、车载显示器或空调等装置的工作状态;
步骤S21,分别获取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中所有所述ECU节点的网管地址;
其中,通过所述网段地址的获取,有效的方便了针对各个系统中装置运行状态的查询和判断,有效的提高了后续针对所述ECU节点休眠控制的准确性;
步骤S31,根据所述网管地址分别获取对应所述网关端口的状态响应;
具体的,该步骤中,所述状态查询指令用于查询所述ECU节点控制的装置的状态,以方便后续针对对应装置休眠状态的判定;
步骤S41,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
当步骤S41判断到所述状态响应中对应的休眠指示位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时,执行步骤S51;
步骤S51,判定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
其中,所述休眠指令可以采用电信号、无线信号或语音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所述休眠指令用于触发对应所述ECU节点的休眠程序的运行,以使对应所述ECU节点处于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设计,以有效对各个网段的休眠状态进行判定,以判定是否可同时控制多个网段同时进行休眠,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休眠控制的准确性,且通过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的设计,以通过控制所有所述ECU节点进行休眠,从而避免了只有部分系统网段进入休眠的问题,提高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保障了后续汽车唤醒步骤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
其中,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每个所述ECU节点用于分别对应控制系统内装置的工作状态,例如ECU节点可以控制发动机、车窗、天窗、车载显示器或空调等装置的工作状态;
步骤S22,分别获取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中所有所述ECU节点的网管地址;
其中,通过所述网段地址的获取,有效的方便了针对各个系统中装置运行状态的查询和判断,有效的提高了后续针对所述ECU节点休眠控制的准确性;
步骤S32,根据所述网管地址分别获取对应所述网关端口的状态响应;
步骤S42,分别判断所有所述状态响应中的休眠指示位上的指示值是否为预设值;
优选的,该步骤中,还可以采用标记位查询的方式进行所述休眠标记的判断,该标记位置查询的方式可以为:
(1)查询所述状态响应的字节数,并判断该字节数是否等于字节阈值;
(2)查询所述状态响应是否携带预设图像、预设语音或预设字符;
当步骤S4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执行步骤S52;
步骤S52,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
其中,所述休眠指令可以采用电信号、无线信号或语音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所述休眠指令用于触发对应所述ECU节点的休眠程序的运行,以使对应所述ECU节点处于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设计,以有效对各个网段的休眠状态进行判定,以判定是否可同时控制多个网段同时进行休眠,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休眠控制的准确性,且通过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的设计,以通过控制所有所述ECU节点进行休眠,从而避免了只有部分系统网段进入休眠的问题,提高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保障了后续汽车唤醒步骤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
其中,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
步骤S23,分别获取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中所有所述ECU节点的网管地址;
步骤S33,根据所述网管地址分别获取对应所述网关端口的状态响应;
步骤S43,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是否均处于下电状态;
其中,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动力网段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车身网段时,所述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车身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对应的车身部件是否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车身部件为车门、车窗和天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具体的,该步骤中,所述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是否均处于下电状态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状态响应中存储的发动机转速、车轮转速、曲轴转速和风机转速;
分别判断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车轮转速、所述曲轴转速和所述风机转速在预设时间内是否均小持续于转速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均处于下电状态;
当步骤S43判断到所述ECU节点均处于下电状态时,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执行步骤S53;
步骤S53,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
其中,所述休眠指令可以采用电信号、无线信号或语音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所述休眠指令用于触发对应所述ECU节点的休眠程序的运行,以使对应所述ECU节点处于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设计,以有效对各个网段的休眠状态进行判定,以判定是否可同时控制多个网段同时进行休眠,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休眠控制的准确性,且通过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的设计,以通过控制所有所述ECU节点进行休眠,从而避免了只有部分系统网段进入休眠的问题,提高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保障了后续汽车唤醒步骤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网段状态获取模块10、休眠判断模块11和休眠控制模块12,其中:
网段状态获取模块10,用于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其中,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每个ECU节点由至少一ECU控制所组成,每个所述ECU节点用于分别对应控制系统内装置的工作状态,例如ECU节点可以控制发动机、车窗、天窗、车载显示器或空调等装置的工作状态。
休眠判断模块11,用于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其中,由于每个网络节点对应的休眠条件可以不相同,因此,该步骤用于分别判断每个系统网段内所有的网络节点是否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该休眠条件的判断参数可以为对应的装置是否处于断电状态、对应的装置的当前运行状态是否为预设运行状态或对应装置反馈的状态信息中是否携带预设标记等,具体的,所述休眠条件用于判断对个系统网段是否可以进行休眠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休眠判断模块11还用于:分别获取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中所有所述ECU节点的网管地址;根据所述网管地址分别获取对应所述网关端口的状态响应;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若是,则判定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
优选的,所述休眠判断模块11还用于:判断所述休眠指示位上的指示值是否为预设值;若是,则判定所述休眠指示位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休眠判断模块11还用于:分别判断所有所述状态响应中的休眠指示位上的指示值是否为预设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休眠判断模块11还用于: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动力网段时,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是否均处于下电状态;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更进一步地,所述休眠判断模块11还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状态响应中存储的发动机转速、车轮转速、曲轴转速和风机转速;分别判断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车轮转速、所述曲轴转速和所述风机转速在预设时间内是否均小持续于转速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均处于下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休眠判断模块11还用于: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车身网段时,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车身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对应的车身部件是否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车身部件为车门、车窗和天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休眠控制模块12,用于当判断到所有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时,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其中,所述休眠指令可以采用电信号、无线信号或语音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所述休眠指令用于触发对应所述ECU节点的休眠程序的运行,以使对应所述ECU节点处于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设计,以有效对各个网段的休眠状态进行判定,以判定是否可同时控制多个网段同时进行休眠,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休眠控制的准确性,且通过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的设计,以通过控制所有所述ECU节点进行休眠,从而避免了只有部分系统网段进入休眠的问题,提高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协同效果,保障了后续汽车唤醒步骤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
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
当判断到所有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时,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完成,即将存储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而图1-4中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亦采用图5中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来实现。本发明所称的单元、模块等是指一种能够被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中的处理器(图未示)所执行并功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其均可存储于所述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的存储设备(图未示)内。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
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
当判断到所有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时,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中所有所述ECU节点的网管地址;
根据所述网管地址分别获取对应所述网关端口的状态响应;
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
若是,则判定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的步骤包括:
分别判断所有所述状态响应中的休眠指示位上的指示值是否为预设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动力网段时,所述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是否均处于下电状态;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车身网段时,所述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车身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对应的车身部件是否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车身部件为车门、车窗和天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是否均处于下电状态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状态响应中存储的发动机转速、车轮转速、曲轴转速和风机转速;
分别判断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车轮转速、所述曲轴转速和所述风机转速在预设时间内是否均小持续于转速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均处于下电状态。
7.一种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段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汽车上动力网段、车身网段和信息网段的网段状态,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内的网络节点分别由对应汽车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内ECU节点所构成;
休眠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是否均满足对应的休眠条件;
休眠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到所有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时,分别发送休眠指令至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以控制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上所述网络节点对应的所述ECU节点同时进行休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休眠判断模块还用于:
分别获取所述动力网段、所述车身网段和所述信息网段中所有所述ECU节点的网管地址;
根据所述网管地址分别获取对应所述网关端口的状态响应;
判断所述状态响应中是否均携带有休眠标记;
若是,则判定获取到的所述网段状态均满足对应的所述休眠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休眠判断模块还用于:
分别判断所有所述状态响应中的休眠指示位上的指示值是否为预设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状态响应的发送端为所述动力网段时,所述休眠判断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状态响应分别判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内的所述ECU节点是否均处于下电状态;
若是,则判定所述状态响应中均携带有所述休眠标记。
CN201910351107.3A 2019-04-28 2019-04-28 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00015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1107.3A CN110001556A (zh) 2019-04-28 2019-04-28 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1107.3A CN110001556A (zh) 2019-04-28 2019-04-28 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1556A true CN110001556A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74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1107.3A Pending CN110001556A (zh) 2019-04-28 2019-04-28 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155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4819A (zh) * 2020-03-30 2020-07-1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由功能的网络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38140A (zh) * 2021-05-20 2021-09-2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can总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032932A (zh) * 2022-06-30 2022-09-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中央网关控制器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4043A (ja) * 2003-02-19 2004-09-09 Denso Corp 車両内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CN103312548A (zh) * 2013-06-21 2013-09-18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sek标准的休眠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4452098U (zh) * 2014-12-19 2015-07-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中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CN106184070A (zh) * 2016-07-13 2016-12-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341283A (zh) * 2016-11-15 2017-01-1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网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851798A (zh) * 2016-12-28 2017-06-1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网络控制方法及整车网络系统
CN107196771A (zh) * 2017-05-10 2017-09-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网络系统同步休眠方法、系统及网关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4043A (ja) * 2003-02-19 2004-09-09 Denso Corp 車両内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CN103312548A (zh) * 2013-06-21 2013-09-18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sek标准的休眠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4452098U (zh) * 2014-12-19 2015-07-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中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CN106184070A (zh) * 2016-07-13 2016-12-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341283A (zh) * 2016-11-15 2017-01-1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网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851798A (zh) * 2016-12-28 2017-06-1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网络控制方法及整车网络系统
CN107196771A (zh) * 2017-05-10 2017-09-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网络系统同步休眠方法、系统及网关控制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4819A (zh) * 2020-03-30 2020-07-1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由功能的网络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404819B (zh) * 2020-03-30 2022-05-27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由功能的网络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38140A (zh) * 2021-05-20 2021-09-2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can总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032932A (zh) * 2022-06-30 2022-09-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中央网关控制器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1556A (zh) 汽车多网段协同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US10678454B2 (en) Vehicl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541016B (zh) 一种智能车辆控制器
CN108447472B (zh) 语音唤醒方法及装置
US20180295011A1 (en) Architectures and methods for management of in-vehicle networked controllers and devices
JPH04359741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運転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US20190103988A1 (en) Communications on vehicle data buses
CN205831084U (zh) 一种电子烟
CN111698107B (zh) 整车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JP2012512783A (ja) 自動車canネットワークに接続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のウェイクアップおよびスリープイベントを管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CN103944869A (zh) 云端唤醒
CN113253648B (zh) 车辆及其网络管理方法、域控制器、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KR20190130769A (ko) 차량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 노드의 웨이크업 방법 및 장치
JP2005529393A (ja) ユーザをアドレス指定および/またはアクティブにする方法およびチップユニット
ATE383610T1 (de) Verhandlungsprotokoll für system management controller
CN106585979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螺旋桨的桨叶角度调节的方法及无人机
CN107018089A (zh) 网络中的通信节点的操作方法
US20220121269A1 (en) In-vehicle control device
JP2014151720A (ja) 改竄検知システム、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CN114828177A (zh) 车载多网关协同休眠与唤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H0325046A (ja) 車両内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JP2013098916A (ja) 中継システム、及び、当該中継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中継装置
JP2011116175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プログラム、開発支援装置、通信制御方法
JP2019009678A (ja) 車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TWI357236B (en) A power saving mobility aware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