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7470A -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7470A
CN109997470A CN201910110845.9A CN201910110845A CN109997470A CN 109997470 A CN109997470 A CN 109997470A CN 201910110845 A CN201910110845 A CN 201910110845A CN 109997470 A CN109997470 A CN 109997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transplanting
motor
hybrid pow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08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迪
姚远
张剑
徐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jia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jia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jia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jia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08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7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7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4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7853 priority patent/WO202016424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9/00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working parts of fertilisers or seeders
    • A01C19/02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working parts of fertilisers or seeders by a mot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包括一控制模块,一混合动力模块,一行走模块以及一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包括一个内燃机,其中一个与所述内燃机相连接的一个发电机以及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至少二个电动机,其中所述行走模块包括一车主体和一行走部,其中所述内燃机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中心轴位置,其中每个所述电动机被就近地设置于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所述行走模块以及所述插秧模块无人地插秧,其中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个驱动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运作。

Description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插秧领域,尤其涉及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农业的进步,水稻种植中的重要且辛苦的插秧过程可被插秧机代替。进一步地说,插秧对种植水稻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插秧的过程不仅非常低效,而且种植容易产生很多误差,如种植秧苗之间的距离不等,秧苗被插入土地的深度不够等。
机械插秧的方式提高了生产农作的效率。现有的插秧机采用燃烧燃料后提供动力,而后通过机械传导的方式输送出去。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插秧机需要动力的装置大多都较为分散地分布于所述插秧机的各个部分。也就是说,所述插秧机的动力需要较长的距离去传导,而现有的所述插秧机的传导方式常常采用皮带、齿轮和/或驱动轴的方式,使得所述插秧机需要较多的空间去容置机械传导动力的机构,使得所述插秧机的体积庞大无法实现小型化。举例来说,所述插秧机提供四个车轮,各个所述车轮被机械传导机构驱动地行走。所述插秧机提供一内燃机,其中所述内燃机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机的中心轴位置。被驱动的所述车轮距离所述内燃机较远,且需要所述机械传导机构进行传导,其中所述机械传导机构所需要的体积较大,使得加大了所述插秧机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采用混合动力于各个需要被驱动的装置,减小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体积。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改变动力传导的方式,节约了采用机械传导的方式所需要的体积,进而减小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体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采用电输送的方式,不限制传导的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取消了现有的机械传导方式传导动力,而是将燃烧的燃料转化为电力再输送电力的方式传导,减少了现有的机械传导机构所占的大量的空间,实现无人插秧系统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提供一混合动力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包括一内燃机、被连接于所述内燃机的一发电机以及被电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个发电机,其中所述内燃机提供动力,并被所述发电机接收后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力输送的方式输送至各个所述电动机,减小了动力传导所需要的体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采用电输送的方式,不限制传导的距离,使得所述电动机被设置于被驱动的装置附近并可直接地驱动各个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提供混合动力于一行走模块和/或一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驱动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运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内燃机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的中心轴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的车轮的轮内、轮边或者直接驱动所述车轮,使得所述电动机可直接地驱动所述行走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使得所述电动机可直接地驱动所述插秧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行走模块包括一车主体、一前桥、一后桥以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两侧的四个所述车轮,其中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分别连接于所述车主体,其中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于选自组合所述前桥、所述后桥、前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内、后面两个所述车轮的内轮、前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边以及后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边中的至少其一。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电动机可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插秧模块的一驱动杆。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模块包括多个插秧组件,其中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驱动杆后带动所述插秧组件运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模块包括一载秧部,其中驱动所述插秧模块的所述电动机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的下端或者下方。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包括:
一控制模块;
一混合动力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包括一个内燃机,其中一个与所述内燃机相连接的一个发电机以及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至少二个电动机;
一行走模块,其中所述行走模块包括一车主体和一行走部,其中所述车主体被所述行走部带动地行走,其中所述内燃机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中心轴位置;以及
一插秧模块,其中每个所述电动机被就近地设置于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所述行走模块以及所述插秧模块无人地插秧,其中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个驱动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运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行走部包括一前桥、一后桥和四个车轮,其中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车轮至所述车主体,其中所述电动机的位置被选自所述前桥的中心位置、所述后桥的中心位置、前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内、所述后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内、前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边以及后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边中的至少其中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中心轴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位置被选自组合所述车主体前部、中部的和后部中的其中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的所述内燃机和所述电动机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前部,其中驱动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的所述电动机分散地被设置于靠近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包括多个插秧组件和一个驱动杆,其中所述驱动杆承接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于多个所述插秧组件,其中所述电动机被选自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左端、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右端、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杆的中心位置中的其中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进一步地包括一载秧部,其中所述载秧部承载多个秧苗,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驱动杆后带动所述插秧组件插取秧苗后植入土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驱动所述插秧模块的所述电动机的数量选自一个和两个的数量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驱动杆后带动所述载秧部左右地移动,并带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插取所述载秧部的所述秧苗后植入土地。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插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燃烧燃料后输出机械能;
(b)转化机械能至电能后,通过电线的方式输送电能;
(c)接收到电能后,转化电能为动能;以及
(d)驱动地插秧和/或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藉由一插秧模块和一行走部,驱动所述插秧模块插秧和/或驱动所述行走部行走。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e)设置一内燃机于一车主体的中心轴位置;
(f)传动地连接一发电机至所述内燃机;
(g)设置至少一个一电动机靠近一插秧模块和/或一行走模块的位置,并电连接各个所述电动机至所述发电机;以及
(h)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至所述插秧模块和/或所述行走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g.1)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发电机至多个所述电动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藉由一驱动杆,承接多个一插秧组件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2)安装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于至少一个位置选自组合一前桥的中心位置、一后桥的中心位置、前面两个车轮的轮内、后面两个车轮的轮内、前面两个车轮的轮边以及后面两个车轮的轮边中的至少其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藉由所述驱动杆,承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和一载秧部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之的图1,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包括一控制模块10、一混合动力模块20、一行走模块30以及一插秧模块40。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所述行走模块30以及所述插秧模块40可在土地无人地行走插秧。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提供混合动力于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进而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运作。进一步地说,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燃烧燃料后将其转化为电力,再将电力输送的方式输送至各个位置去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取缔了现有的机械输送动力的方式,节省了机械输送动力的传送机构所需要的体积,使得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实现小型化。
所述混合动力30包括一内燃机21,与所述内燃机传动地相连的一发电机22以及被电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个电动机23。在所述控制模块10的控制下,所述内燃机21燃烧燃料后将产生的机械能输送给所述发电机22。所述发电机22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电动机23与所述发电机22相互之间电连接。所述电动机23接收到所述发电机22输送的电能后转化为动能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采用电力输送能量的方式输送能量,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导机构传导所需要的空间,使得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所述电动机可就近地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之中或者附近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与所述发电机22相互之间电连接的方式被实施为电线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知晓,所述电动机23与所述发电机22相互之间电连接的方式还可以被实施为无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30的各个位置,且接近被驱动的部分。
所述行走模块30包括一车主体31和一行走部32。所述行走部32被连接于所述车主体31并带动所述车主体31行走。
所述行走部32包括一前桥321、一后桥322以及四个车轮323。前面两个所述车轮323被设置于所述前桥321的两侧并被所述前桥321连接于所述车主体31。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被设置于所述后桥322的两侧并被所述后桥322连接于所述车主体31。
所述内燃机21和所述发电机22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由于所述发电机22提供的电力通过电线输送至所述电动机23。所述电动机23被就近地设置于所述行走部32,提高了所述电动机23的输出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电线输送电力减少了能量在传导中的损耗,使得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效率提高,进一步地说,所述内燃机21的提供的能量被传导至所述行走部32的损耗减小,提高了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线插秧系统的输出效率提高,减少能耗。
所述内燃机21被优选地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轴线上。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线插秧系统是沿着中心轴相对轴对称。此外,在行驶过程中由于两侧的所述车轮323之间的高度差在不断地变化,所述车主体31会产生一定的倾斜或者震动.所述内燃机21被优选地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当所述内燃机21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位置,可减少左右震动对所述内燃机21的影响。换个角度说,所述内燃机21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一侧时,所述内燃机21提供能量的给所述行走部32的各个所述车轮323的距离不同,使得传导到各个所述车轮323的损耗也会不同,进而影响到行驶。长而以往,所述能量传导损耗不同会影响到所述行走部32的行驶寿命。
所述内燃机21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轴线上。进一步地说,所述内燃机21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前部、中部或者后部的其中一个位置。前部指的是所述车主体31的前半部分。后部指的是所述车体31的后半部分。中部指的是所述车体31的中间部分。
优选地,燃料被所述内燃机21增压燃烧后以机械传动的方式输送至所述发电机22。所述发电机22被就近地设置于所述内燃机21,使得所述发电机22能够接收到所述内燃机21输出的机械能并减少机械传导的损耗,此外,所述发电机22就近地被连接于所述内燃机21,使得传动机械能的所述机械传动机构的体积较小,降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线插秧系统的体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内燃机21采用驱动轴驱动所述发电机22后发电的方式实现能量的转化,将所述内燃机提供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继而将所述发电机22被所述内燃机21直接驱动其中一部分的方式,减少能耗的损失。
参考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发电机22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轴线上并接近所述内燃机21。
参考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发电机22与所述内燃机21排列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线上。
所述发电机22和所述内燃机21的位置被选自组合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前部、中部或者后部中的其中一个。
参考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发电机22和所述内燃机21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前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在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中,所述内燃机21和所述发电机22可被设置于所述就车主体31的中部或者后部。
所述控制模块10可被选自组合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的其中一个。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0可被选自组合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部。
参考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没有完全取消有人控制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所述控制模块10可完全地取代有人控制的部分。
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电连接于所述发电机22。所述电动机23通过电线连接于所述发电机22,使得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部32的各个位置,而不会受到距离动力源距离的局限,同时减少了机械传动机构进行一定距离传导所需要的空间,以助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小型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所述内燃机21、所述发电机22以及所述电动机23的种类和型号在本发明中不受任何限制。优选地,所述内燃机21是活塞式内燃机。所述发电机22可被实施为直流发电机22或交流发电机22。所述电动机23可以是直流电动机,或者是交流电动机。
进一步地说,现有的所述插秧机采用机械传动机构来进行能量的传动,由于机械机构非常复杂繁重,增加了所述行走部32的压力,也增加了所述车主体31的位置分布的压力。采用电力驱动所述行走部31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减少传动部分重量,减小了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体积,同时有利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小型化和轻便化。
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线插秧系统所需要被驱动的装置分布于各个位置,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各个需要被驱动位置附近。
参考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被实施为三个。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两个被设置于所述行走部32,另一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
驱动所述行走部32的所述电动机23被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桥321和所述后桥322。
所述前桥321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后,带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进一步地说,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被设置于所述前桥321的两端。为了所述电动机23驱动两侧的所述车轮323的动力一致,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前桥321的中间位置。
所述后桥322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后,带动所述后面两侧的所述车轮323。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被设置于所述后桥321的两端。为了所述的电动机的其中一个驱动后面两侧所述车轮323的动力一致,防止动力提供不均衡的的问题,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优选地被设置于所述后桥322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驱动所述行走部32的两个所述电动机23都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30的中心轴位置。进一步地说,所述内燃机21、所述发电机22以及两个所述电动机23都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30的中心轴位置。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轴位置指的是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的竖向剖面上的任意一个位置。
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
参考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地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的中心轴上,使得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插秧。
所述插秧模块40包括至少多个插秧组件41、一个驱动杆42和一载秧部43。所述插秧模块40的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依次地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其中所述驱动杆42共同地驱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所述载秧部43被倾斜地设置,并承载多个所述秧苗。所述载秧部43排列地承载所述秧苗,其中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匹配地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端,使得当所述插秧组件41被驱动地运作时,所述载秧部43容置的所述秧苗可被所述插秧组件41插取后插入土地中。
所述载秧部43提供多个秧道。所述插秧组件41被依次地排列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端。当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所述驱动杆42驱动,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驱动将所述载秧部43容置的多个所述秧苗插取出来后植入土地。也就是说,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1依次地匹配地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端以同时插取多个所述秧苗。
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所述电动机23接收到所述发电机22分配的电量后,将电量转化为动能后驱动所述驱动杆42。
参考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采用驱动轴输出被转化的动能于所述驱动杆42。所述驱动杆42被所述电动机23驱动后,带动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1运作。配合所述载秧部43承载的所述秧苗,所述插秧组件41可被驱动地插取被容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秧苗后植入土地。
进一步地说,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各个部分都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30的中心轴上,以方便能量传递的均衡性和稳定性。此外,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距离较短,减少了能量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传导到所述行走模块30和所述插秧模块40的输出效率。也就是说,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分布位置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传导能量的效率。采用集中的分布方式可有效地降低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传导能量时的能量损失。
优选地,所述载秧部43倾斜地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后部,且所述载秧部43的后端相对于所述载秧部43的前端更低,以配合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后下方的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至土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所述电动机23可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且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方,所述载秧部43的下方有足够的空间以更好地遮庇所述驱动电动机2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可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的任意位置,再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机23被传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位置与所述内燃机21和所述发电机22对齐。也就是说,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都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的竖直方向上。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燃烧燃料后输出机械能;
(b)转化机械能至电能后,通过电线的方式输送电能;
(c)接收到电能后,转化电能为动能;以及
(d)驱动地插秧和/或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驱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和/或驱动所述行走部32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1)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2)驱动所述前桥321和所述后桥322后带动四个所述车轮323行走。
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e)设置所述内燃机21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位置;
(f)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所述内燃机21;
(g)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23靠近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模块30的位置,并电连接各个所述电动机23至所述发电机22;以及
(h)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至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模块30。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中,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所述内燃机21,并保持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内燃机21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g.1)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多个所述电动机23,以保持所述电动机23与所述发电机22可以保持一定距离而不会再传导能量时有较大的损耗。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藉由所述驱动杆42,承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
承接指的是承前接后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所述驱动杆42,将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接于所述电动机23。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2)安装两个所述电动机23于所述前桥321和所述后桥322的中心位置,以保持两个所述电动机23位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位置。
中心位置指的是所述前桥321和所述后桥322的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1)和步骤(h.2)没有先后顺序。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1)垂直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输出轴于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驱动杆42;和
(h.1.2)沿着所述驱动杆42的延伸方向连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至所述驱动杆4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1.1)和步骤(h.1.2)没有先后顺序。
参考图2,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不同的是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的分布与数量不同,其中所述电动机23被实施为4个,且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23轮内。也就是说,所述电动机23的总数量被实施为至少五个。
每个所述车轮323的轮内设有所述电动机23。各个所述电动机23接收到所述发电机22发送的电力后转化为机械能,并直接地驱动所述车轮323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发电机22被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地分配电能于各个所述电动机23。所述电动机23均匀地输出电能于四个所述电动机23,其中四个所述电动机23驱动各个所述车轮323,以使得每个所述车轮323被驱动的速度一致。
驱动所述行走部32的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23的轮内,又被称为轮毂电机。所述电动机23可直接地驱动所述车轮323,减少传导动能过程中动能的损失,提高了所述电动机23输出至所述车轮323的输出效率。
由于各个所述车轮323被左右对称地设置,其中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30,以使得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重量分布较为均匀,减少重量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行驶过程中意外。
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车轮323的轮内,减少了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车轮323之间机械传导机构传导动能的部分,不仅减少了动能传导所需要的体积,同时提高了所述电动机23其中一个驱动对应的一个所述车轮323的输出效率。进一步地说,由于机械传导机构传导机械能的能量损失较大,采用将所述电动机23直接驱动每个所述车轮323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输出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车轮3223,使得所述电动机23的重量分布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较低位置,能够提高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在插秧或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在较为颠簸的土地环境中的抓地能力,防止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甚至是晃动。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燃烧燃料后输出机械能;
(b)转化机械能至电能后,通过电线的方式输送;
(c)接收到电能后,转化电能为动能;以及
(d)驱动地插秧和/或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驱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和/或驱动所述行走部32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1)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2)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23的轮内并直接驱动每个所述车轮323行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d.1.1)和步骤(d.1.2)没有先后顺序。
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e)设置所述内燃机21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位置;
(f)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所述内燃机21;
(g)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23靠近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模块30的位置,并电连接各个所述电动机23至所述发电机22;以及
(h)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至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模块30。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中,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所述内燃机21,并保持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内燃机21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g.1)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多个所述电动机23,以保持所述电动机23与所述发电机22可以保持一定距离而不会再传导能量时有较大的损耗。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藉由所述驱动杆42,承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
承接指的是承前接后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所述驱动杆42,将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接于所述电动机23。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2)设置各个所述电动机23于每个所述车轮323的轮内,以使得所述电动机23直接驱动所述车轮323转动。
中心位置指的是所述前桥321和所述后桥322的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1)垂直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输出轴于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驱动杆42;和
(h.1.2)沿着所述驱动杆42的延伸方向连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至所述驱动杆42。
参考图3,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电动机23的分布位置与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不同而成为新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包括四个所述电动机23,且各个所述电动机2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轮323的轮边。也就是说,所述电动机23的总数量被实施为至少五个。
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23的轮边,而非被设置于各个所述车轮323的轮内,能够更好地保护各个所述电动机23。由于所述车轮323的空间较小,所述电动机23的排布需要更加精密。此外,为了保护所述电动机23需要较为密闭的保护,使得所述电动机23在密闭的所述车轮323的空间内散热难度更大。更重要的是,所述行走模块30在行走过程中,所述车轮323的震动较大,要求所述电动机23的防震性能。采用四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23的轮边的方式,所述电动机23可减少散热、防震、排布的压力,降低了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应用难度。
每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车轮323的其中一个的内侧,并采用驱动轴的方式直接地驱动所述车轮323。也就是说,每个所述电动机23与所述车轮323的其中一个同轴地设置,使得每个所述电动机23直接驱动所述车轮323的其中一个。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所述电动机23可与所述车轮323不同轴地设置。也就是说,每个所述电动机23采用至少一个机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车轮323的其中一个。采用所述电动机23可与所述车轮323不同轴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小所述电动机23的排布难度,使得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被所述行走模块20的排布更加灵活。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其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不同的是,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2)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23的轮边并直接驱动每个所述车轮323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不同的是,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2)每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各个所述车轮323的轮边,并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于每个所述车轮323。
参考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位置和数量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不同而成为新的优选实施例。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被实施为一个,且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前桥321。也就是说,所述电动机23的总数量被实施为至少二个。
每个所述电动机23被电连接于所述发电机22,并接收到所述发电机22输送的电量。
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所述行走模块30以及所述插秧模块40无人地插秧。进一步地说,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执行动力供应并根据所述行走部32和所述插秧模块40的动力需求分配能量。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前桥23的中心轴位置。所述电动机23可直接地驱动所述前桥23,以共同地带动被设置于两侧的两个所述车轮323。换言之,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采用前驱的方式行驶。
由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作业的环境特性,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行驶的速度具有一定的范围区间,且行驶的速度较为缓慢。采用前驱的方式可有效地减小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自重,同时又能够满足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行驶的需求。
进一步地说,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采用前驱的方式行驶,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前部,通过减少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能够有效地减少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重量。此外,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23不是驱动轮,使得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没有多余的所述机械传动机构,使得所述行走模块30的自重减小,有助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小型化和轻便化。此外,所述车主体31可以被设置得更低,其中采用低车身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在行驶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内燃机21、所述电动机23以及其中一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前部,而所述插秧模块40和所述电动机23的另一个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后部,使得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重力较为均衡,并且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其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2)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桥321,驱动所述前桥321后驱动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不同的是,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2)设置所述电动机23于所述前轴321的中心位置。
参考图5,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的位置和数量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不同而成为新的实施例。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被实施为二个。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被分别设置于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23。也就是说,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采用后驱的方式行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所述电动机23数量减少,能够有效地降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重量,有利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小型化和轻便化。
进一步地说,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工作环境的特性,使得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行驶速度处于一个较慢的范围,使得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采用后驱的方式行驶是更加节能的。
参考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被分别设置于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的车轮内。所述行走模块30被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驱动地行走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中的两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使得所述电动机23驱动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23的输出效率更高。进一步地说,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只承担转向的功能,使得所述行走模块30的操作性和灵活性更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中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可以被实施为三个。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前桥321,另外两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23,使得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驱动各个所述车轮323更加灵活度。进一步地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的是,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可以被实施为三个,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二个被设置于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另一个被设置于所述后桥33。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后桥33的中心位置,以减少所述电动机23的震动,更好地保护所述电动机23。
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二个被设置于所述车轮323的轮边,使得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重心更低,有利于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在运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所述电动机23减少震动,更好地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其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2)传动地连接于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23,直接地驱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23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不同的是,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2)设置两个所述电动机23于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23的轮内,以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于其中一个所述车轮323。
参考图6,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的位置变化,且所述插秧模块40的实施方式也发生变化,使得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成为一个新的实施例。
参考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被实施为1个,且所述电动机23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
所述载秧部43倾斜地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后部,且所述载秧部43的后端相对所述载秧部43的前端低,使得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后方的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驱动地插取被承载于所述载秧部43的秧苗后植入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插秧组件41的数量是被预设的。在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插秧组件41的数量被实施为三个。
所述载秧部43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其中所述驱动杆42被驱动地带动所述载秧部43左右地移动。所述载秧部43的宽度较长,以容置更多的所述秧苗,而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依次地沿着所述载秧部43的宽度方向上排序,当所述载秧部43被左右地移动时,所述插秧组件41插取所述载秧部43均匀排布的所述秧苗的范围更大,使得所述插秧组件41可插取更大范围的所述秧苗后植入土地,防止部分所述秧苗被堆积于所述载秧部43的角落无法被所述插秧组件41的其中至少一个插取到。
进一步地说,所述电动机23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杆42带动所述载秧部43和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运作。
所述电动机23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使得所述电动机23将电力转化为动力后直接驱动所述驱动杆42,以带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和所述载秧部43运作。当所述载秧部43承载了多个所述秧苗时,其中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驱动杆42,所述载秧部43被所述驱动杆42驱动地左右移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带动地插取更大范围的被承载的秧苗后植入土地。
参考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并驱动所述驱动杆42运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所述电动机23可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右端,在本发明中不受到任何限制。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燃烧燃料后输出机械能;
(b)转化机械能至电能后,通过电线的方式输送电能;
(c)接收到电能后,转化电能为动能;以及
(d)驱动地插秧和/或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驱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和/或驱动所述行走部32行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1)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并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所述载秧部43左右地移动以匹配所述插秧组件41可更大范围地插取被容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所述秧苗后植入土地。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2)驱动所述前桥321和所述后桥322后带动四个所述车轮323行走。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e)设置所述内燃机21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位置;
(f)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所述内燃机21;
(g)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23靠近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模块30的位置,并电连接各个所述电动机23至所述发电机22;以及
(h)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至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模块30。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中,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所述内燃机21,并保持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内燃机21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g.1)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多个所述电动机23,以保持所述电动机23与所述发电机22可以保持一定距离而不会再传导能量时有较大的损耗。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藉由所述驱动杆42,承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和所述载秧部43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
承接指的是承前接后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所述驱动杆42,将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接于所述电动机23。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2)安装两个所述电动机23于所述前桥321和所述后桥322的中心位置,以保持两个所述电动机23位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位置。
位于中心轴位置指的是位于沿所述车主体31中心轴垂直平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1)设置所述电动机23于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和
(h.1.2)沿着所述驱动杆42的延伸方向连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至所述驱动杆42。
参考图7,本发明的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与第六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可以被实施为二个,且所述电动机23的位置发生变化。
可选地,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两个的位置分别选自组合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中心位置、所述驱动赶42的左端和所述驱动杆42的右端中的至少其二。
优选地,驱动所述载秧部43的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方并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的中心位置,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传动地驱动所述载秧部43。驱动所述插秧组件41的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且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所述插秧组件41插取秧苗后植入土地,其中所述秧苗被承载于所述载秧部43并被所述载秧部43带动地左右移动,使得所述载秧部43和所述插秧组件41相互匹配而更好地插秧。
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可被实施为二个,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中间位置,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杆42带动所述载秧部43左右地移动,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另一个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并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每个所述插秧组件41运作。通过分别两个所述电动机23分别驱动所述载秧部43和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的方式,减小了所述驱动杆42的复杂的机械结构,减少了所述驱动杆42的体积,此外,通过减少传动结构,有利于提高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输出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驱动所述载秧部43的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方并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的中心位置,使得所述电动机23更好地被所述载秧部43遮蔽。
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驱动杆42带动所述载秧部43和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匹配地运作。当所述载秧部43容置了多个所述秧苗时,所述载秧部43左右地移动,以帮助所述插秧组件41插取可更大范围的被所述载秧部43容置的所述秧苗,使得所述插秧组件41可更加均匀地插取被容置的所述秧苗,以提高所述载秧部43的容纳所述秧苗的量,使得所述载秧部43和每个所述插秧组件41相互匹配地执行插秧。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秧方法,其与第六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1)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和所述载秧部43匹配地插秧。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e)设置所述内燃机21于所述车主体31的中心轴位置;
(f)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所述内燃机21;
(g)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23靠近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模块30的位置,并电连接各个所述电动机23至所述发电机22;以及
(h)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至所述插秧模块40和/或所述行走模块30。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中,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所述内燃机21,并保持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内燃机21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g.1)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发电机22至多个所述电动机23,以保持所述电动机23与所述发电机22可以保持一定距离而不会再传导能量时有较大的损耗。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藉由所述驱动杆42,承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于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并承接所述载秧部43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
承接指的是承前接后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所述驱动杆42,将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接于所述电动机23。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1)自所述载秧部43的下端传动地连接所述驱动杆42,并沿着所述驱动杆42的延伸方向连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至所述驱动杆42;和
(h.1.2)设置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至所述驱动杆42的中心位置以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载秧部43,并设置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另一个至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以传动地连接于所述插秧组件41。
可选地,两个所述电动机23的位置被选自组合所述驱动杆41的左端、所述驱动杆41的右端、垂直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1以形成一“T型”或“L型”中中的至少其一。
可选地,驱动所述载秧部43的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方并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端,以可传动地驱动所述载秧部43。驱动所述插秧组件41的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且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所述插秧组件41插取秧苗后植入土地,其中所述秧苗被承载于所述载秧部43并被所述载秧部43带动地左右移动,使得所述载秧部43和所述插秧组件41相互匹配而更好地插秧。
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的数量可被实施为二个,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直接驱动所述载秧部43,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另一个驱动所述驱动杆42后带动每个所述插秧组件41运作,有利于提高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输出效率,使得所述电动机23输出至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和所述载秧部43的所述机械传动机构减少,提高了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输出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驱动所述载秧部43的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方并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端,使得所述载秧部43可被所述电动机23直接地驱动。
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以交叉实施,本发明在此方面不受任何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6)

1.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控制模块;
一混合动力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包括一个内燃机,其中一个与所述内燃机相连接的一个发电机以及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至少二个电动机;
一行走模块,其中所述行走模块包括一车主体和一行走部,其中所述车主体被所述行走部带动地行走,其中所述内燃机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中心轴位置;以及
一插秧模块,其中每个所述电动机被就近地设置于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所述行走模块以及所述插秧模块无人地插秧,其中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个驱动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运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行走部包括一前桥、一后桥和四个车轮,其中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车轮至所述车主体,其中所述电动机的位置被选自所述前桥的中心位置、所述后桥的中心位置、前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内、所述后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内、前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边以及后面两个所述车轮的轮边中的至少其中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位置被选自组合所述车主体前部、中部的和后部中的其中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中心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的所述内燃机和所述电动机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前部,其中驱动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的所述电动机分散地被设置于靠近所述行走部和/或所述插秧模块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包括多个插秧组件和一个驱动杆,其中所述驱动杆承接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于多个所述插秧组件,其中所述电动机被选自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左端、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右端、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杆的中心位置中的其中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进一步地包括一载秧部,其中所述载秧部承载多个秧苗,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驱动杆后带动所述插秧组件插取秧苗后植入土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驱动所述插秧模块的所述电动机的数量选自一个和两个的数量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驱动杆后带动所述载秧部左右地移动,并带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插取所述载秧部的所述秧苗后植入土地。
10.一插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燃烧燃料后输出机械能;
(b)转化机械能至电能后,通过电线的方式输送电能;
(c)接收到电能后,转化电能为动能;以及
(d)驱动地插秧和/或行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d)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1)藉由一插秧模块和一行走部,驱动所述插秧模块插秧和/或驱动所述行走部行走。
12.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e)设置一内燃机于一车主体的中心轴位置;
(f)传动地连接一发电机至所述内燃机;
(g)设置至少一个一电动机靠近一插秧模块和/或一行走模块的位置,并电连接各个所述电动机至所述发电机;以及
(h)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至所述插秧模块和/或所述行走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g)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g.1)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发电机至多个所述电动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藉由一驱动杆,承接多个一插秧组件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2)安装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于至少一个位置选自组合一前桥的中心位置、一后桥的中心位置、前面两个车轮的轮内、后面两个车轮的轮内、前面两个车轮的轮边以及后面两个车轮的轮边中的至少其一。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h)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h.1)藉由所述驱动杆,承接多个所述插秧组件和一载秧部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
CN201910110845.9A 2019-02-12 2019-02-12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Pending CN109997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0845.9A CN109997470A (zh) 2019-02-12 2019-02-12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PCT/CN2019/107853 WO2020164244A1 (zh) 2019-02-12 2019-09-25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0845.9A CN109997470A (zh) 2019-02-12 2019-02-12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470A true CN109997470A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5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0845.9A Pending CN109997470A (zh) 2019-02-12 2019-02-12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747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4244A1 (zh) * 2019-02-12 2020-08-20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WO2020164245A1 (zh) * 2019-02-12 2020-08-20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秧机、用于插秧机的混动系统和插秧机的工作方法
CN112449816A (zh) * 2020-04-22 2021-03-09 丰疆智能科技研究院(常州)有限公司 增程器、混合动力插秧机和混合动力插秧机的工作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607A (zh) * 2009-05-09 2009-10-07 无锡求新专利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柴油发电与锂离子电池互补用在插秧机上的混合动力装置
CN101563971A (zh) * 2009-05-18 2009-10-28 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光伏农业种植园 柴油发电与风电互补应用在插秧机上的混合动力装置
CN202455803U (zh) * 2011-12-30 2012-10-0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多电机驱动水稻插秧机
CN106900234A (zh) * 2017-04-07 2017-06-30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插秧机的驱动系统
CN107343406A (zh) * 2016-05-05 2017-11-14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高速插秧机及其应用
CN108323289A (zh) * 2017-12-25 2018-07-27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高速插秧机及其供电方法
CN108450099A (zh) * 2018-03-02 2018-08-28 青岛迪丰机械有限公司 单垄插秧机
CN207978322U (zh) * 2017-12-25 2018-10-19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高速插秧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607A (zh) * 2009-05-09 2009-10-07 无锡求新专利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柴油发电与锂离子电池互补用在插秧机上的混合动力装置
CN101563971A (zh) * 2009-05-18 2009-10-28 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光伏农业种植园 柴油发电与风电互补应用在插秧机上的混合动力装置
CN202455803U (zh) * 2011-12-30 2012-10-0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多电机驱动水稻插秧机
CN107343406A (zh) * 2016-05-05 2017-11-14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高速插秧机及其应用
CN106900234A (zh) * 2017-04-07 2017-06-30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插秧机的驱动系统
CN108323289A (zh) * 2017-12-25 2018-07-27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高速插秧机及其供电方法
CN207978322U (zh) * 2017-12-25 2018-10-19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高速插秧机
CN108450099A (zh) * 2018-03-02 2018-08-28 青岛迪丰机械有限公司 单垄插秧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4244A1 (zh) * 2019-02-12 2020-08-20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WO2020164245A1 (zh) * 2019-02-12 2020-08-20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秧机、用于插秧机的混动系统和插秧机的工作方法
CN112449816A (zh) * 2020-04-22 2021-03-09 丰疆智能科技研究院(常州)有限公司 增程器、混合动力插秧机和混合动力插秧机的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7470A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N107110070B (zh) 便携式感应电喷雾设备及工具包
CN108077223A (zh) 多体喷淋作业车及其工作方法
CN208030075U (zh) 多体喷淋作业车
CN102381378A (zh) 可重构的模块化机器人
CN102355812B (zh) 乘坐式农业工作机及作为其一个例子的乘坐式插秧机
CN107006153A (zh) 一种手推式农用松土车
CN105746471A (zh) 一种单履式三七打药机
US20200315097A1 (en) Multipurpose agricultural vehicle with reconfigurable power
CN107853271B (zh) 山地果园多路况在线混药喷雾移动平台
CN207399336U (zh) 一种无人化地面直播拍摄系统
CN109997473A (zh) 插秧机、用于插秧机的混动系统和插秧机的工作方法
CN208095149U (zh) 小型化移栽机
CN104066315B (zh) 割取收获机
CN210130103U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CN109997471A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N206879356U (zh) 一种手推式农用松土车
CN108124558A (zh) 小型化移栽机及其小型化配置方法
WO2020164244A1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N104620739B (zh) 乘坐式插秧机或水田作业机
CN112068604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转运的梯田模块化智能作业系统
WO2021131983A1 (ja) 散布機能付きマルチコプターの離着陸装置
WO2020164243A1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N206490972U (zh) 基于减震稳定型纯电动微耕机
CN207028830U (zh) 作业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41100 No. 1 Dongfengjingguan Avenue, Xiangzhou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FENG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41100 No. 1 Dongfengjingguan Avenue, Xiangzhou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FENGJIANG WISDOM AGRICULTUR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