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0103U -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0103U
CN210130103U CN201920192352.XU CN201920192352U CN210130103U CN 210130103 U CN210130103 U CN 210130103U CN 201920192352 U CN201920192352 U CN 201920192352U CN 210130103 U CN210130103 U CN 210130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ice transplanting
hybrid
motors
trans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23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迪
姚远
张剑
徐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J Dynam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J Dynam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J Dynam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J Dynam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923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010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7851 priority patent/WO202016424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0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0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包括一控制模块、一混合动力模块、一行走模块以及一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包括一个内燃机,其中一个与所述内燃机相连接的一个发电机以及与所述发电机相连接的至少二个电动机,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所述行走模块和所述插秧模块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提供混合动力于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所述混合动力模块驱动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运作。

Description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领域,尤其涉及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式插秧实现了种植水稻更加高效、高产。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的机械式插秧采用的是大型的插秧机。现有的所述插秧机采用内燃机和机械传动装置来提供动力,其中所述插秧机的机械传动装置常常采用传动轴、皮带和/或链条来实现传动。机械传动装置机械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被应用于所述插秧机后,造成所述插秧机体积较大无法减小。进一步地说,尤其对于无人插秧机来说,所述无人插秧机体积较大,农作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采用混合动力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采用混合动力,取代了现有的机械传动模块,使得所述无人插秧系统极大地减小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采用一内燃机、一发电机以及至少一个发电机,其中所述内燃机提供机械能于所述发电机,其中所述发电机转化所述机械能为电能后提供给所述电动机,其中所述电动机将电转化为动能,取代了现有的传动轴、链条、皮带等传动方式,减小了大量机械结构所需要的体积,降低了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采用燃料供电、电力驱动所述无人插秧系统运行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所述无人插秧系统插秧以及行驶的燃油效率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提供混合动力于一行走模块和/或一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驱动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被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驱动地插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行走模块被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驱动地插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中的其中至少一个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行走模块包括一车主体、一前桥、一后桥以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两侧的四个所述车轮,其中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分别连接于所述车主体,其中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于选自组合所述前桥、所述是后桥、前面两个是车轮、后面两个所述车轮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可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插秧模块的一驱动杆。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包括:
一控制模块;
一混动动力模块,其中所述混动动力模块包括一个内燃机,其中一个与所述内燃机相连接的一个发电机以及至少二个与所述发电机相连接的至少二个电动机;
一行走模块,其中所述行走模块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其中所述行走模块被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驱动地行走;以及
一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所述行走模块和所述插秧模块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提供混合动力于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驱动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运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插秧模块被驱动地运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包括一驱动杆与多个插秧组件,其中所述驱动杆被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驱动后带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运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驱动的所述插秧模块运作的所述电动机的位置选自组合被垂直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中心位置或者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其中至少一端部中的任意至少其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驱动所述行走模块的所述电动机的数量选自一个、两个、三个和四个的数量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行走模块包括一车主体、一前桥、一后桥以及四个车轮,其中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被所述前桥连接于所述车主体,其中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通过所述后桥连接于所述车主体,其中所述电动机的位置可被选自组合被设置于前面两个所述车轮、被设置于后面两个所述车轮、被设置于所述前桥、被设置于所述后桥中的任意至少其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包括一载秧部,其中所述载秧部承载多个秧苗,其中多个所述插秧组件匹配的设置于所述载秧部的下端,其中所述插秧组件插取被承载于所述载秧部的至少一个所述秧苗后插入土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载秧部被所述驱动杆驱动地左右移动,其中所述驱动杆被所述电动机驱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驱动所述插秧模块的所述电动机的数量是一个或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插秧系统,其中所述内燃机和所述发电机的位置选自组合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前部、中部或者后部中的至少其一。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插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藉由一混合动力模块,提供动力;和
(b)藉由一插秧模块,被驱动地插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b)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c)藉由一行走模块,被驱动地行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一内燃机,提供动力;
(a.2)藉由一发电机,转换动力为电力;以及
(a.3)藉由多个所述电动机,转换电力为动力于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 (a.3)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a.3.1)藉由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插秧装置插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 (a.3)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a.3.2)藉由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二个,分别驱动前面的后的两个车轮和后面的两个车轮行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b)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b.1)藉由所述插秧模块的一驱动杆被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插秧模块的多个所述插秧组件被驱动地运作。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传动地连接一发电机于一内燃机;
(e)电连接多个电动机于所述发电机;以及
(f)传动地连接一插秧模块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和/或传动地连接一行走模块至所述电动机其中至少二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和
(f.2)分别传动地连接所述行走模块的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二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f.1.1)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于所述驱动杆,其中多个插秧组件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f.1.2)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于所述驱动杆,其中多个插秧组件和一载秧部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之的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包括一控制模块 10、一混合动力模块20、一行走模块30以及一插秧模块40。所述混合动力模块 20提供混合动力于所述行走模块30和插秧模块40,取代了用传统机械传送的方式,极大地减小了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体积,进一步地减小所述无人插秧系统所需要的体积。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所述行走模块30 以及所述插秧模块40执行无人行驶和插秧的指令。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在所述控制模块10的控制下提供动力。所述行走模块30在所述控制模块10的控制下执行行走或者停止。所述插秧模块40在所述控制模块10的控制下执行插秧。
所述控制模块10无人地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所述行走模块30以及所述插秧模块40。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0保留有人操控的部分以实现无人和有人皆可操控。本领域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所述控制模块10可以实现取缔有人控制的模块以实现无人插秧系统的小型化。
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包括一内燃机21、一发电机22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23。所述内燃机21燃烧燃料提供机械能于所述发电机22。所述发电机22接收到所述内燃机21提供的机械能后转化为电能,再输送给所述电动机23。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可提供混合动力于所述行走模块30,其中所述插秧模块40被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以燃油机械传动的方式提供动力,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任何限制。
所述行走模块30包括一车主体31、一前桥32与一后桥33以及四个车轮34。前面两个所述车轮34被设置于所述前桥32的两侧。所述前桥32连接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至所述车主体31。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被设置于所述后桥33 的两侧。所述后桥33连接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4至所述车主体31。也就是说,所述前桥32和所述后桥33连接四个所述车轮34至所述车主体31。
在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动力提供下,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行走模块30 和所述插秧模块40并实现无人插秧于一土地。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0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23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
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所述发电机22和所述内燃机21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本领域人员应当理解并知晓,所述发电机22和所述内燃机21可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前部、中部或者后部,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任何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燃机21和所述发电机22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的前部。在本实用新型中前部指的是所述车主体31的前半部分。同理,所述车主体31的中部指的是所述车主体31的中间部分。同理,所述车主体31的后部指的是相对于所述车主体31的整体而言,所述车主体31的后半部分。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包括三个所述电动机23。
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前桥32,其中所述电动机23可驱动前桥32后带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也就是说,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前面两个所述车轮34。
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后桥33,其中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后桥33后带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其中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执行插秧。
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的所述内燃机21和所述发电机22可传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多个所述电动机23被电连接于所述发电机22。优选地,所述电动机23通过电线被连接于所述发电机22。各个所述电动机23可分布于多个位置以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动机23电连接于所述发电机22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如无线通电、磁接等方式,使得所述电动机23接收到所述发电机22提供的电力。
优选地,所述内燃机21提供的动力被所述发电机22转化为电力后,以电线输送的方式输送至各个所述电动机23,可以减少大量机械结构用来传送动力所需要的空间,可极大地减小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所需要的体积,为所述无人插秧系统节约空间。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前桥32。进一步地说,所述发电机22转化的电力输送给所述电动机23后,所述电动机23的电力并将其转化为动力后通过驱动轴输出。优选地,所述前桥 32被垂直地连接于所述电动机23输出动力的一驱动轴,以共同地驱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23被垂直连接于所述前桥32的中心位置,进而所述电动机23可均匀地驱动被连接于所述后桥33的两个所述车轮34。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后桥33。进一步地说,所述电动机23输出动力的一驱动轴被地连接于所述后桥33,以共同地驱动被连接于所述后桥33的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
所述电动机23的所述输出轴被垂直地连接于所述后桥33的中心位置。所述后桥33可均匀地驱动被连接于所述后桥33的两个所述车轮34。
所述插秧模块40包括多个插秧组件41和一驱动杆42。所述插秧组件41被依次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所述插秧组件41被所述驱动杆42驱动地插秧。也就是说,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并驱动所述驱动杆42插秧。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驱动杆42的方式驱动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1。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其中所述电动机23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插秧模块40并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驱动杆42。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行走模块30被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紧急刹车时,所述行走模块30的速度小于一预设速度时,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内燃机21 停止提供动力,继续接收到剩余动能的所述发电机22可继续发电于所述电动机 23,以使得所述行走模块30获得动力,不仅节省了所述行走模块30的控制的能够保护所述内燃机21,提高了所述内燃机21的燃油效率。
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下端并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使得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可直接地驱动所述驱动杆42以带动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动机23被垂直地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中心位置,以直接驱动所述驱动杆42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领域人员应当理解并知晓,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所述电动机 23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同样可以是部分相同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任何限制。
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发电机22将电力停止输送或者输送给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23,以使得多个所述电动机23可在所述控制模块10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动。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插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藉由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提供动力;和
(b)藉由所述插秧模块40,被驱动地插秧。
优选地,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b)之后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c)藉由所述行走模块30,被驱动地行走。
优选地,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所述内燃机21,提供动力;
(a.2)藉由所述发电机22,转换动力为电力;以及
(a.3)藉由多个所述电动机23,转换电力为动力于所述行走模块30和/或所述插秧模块40。
优选地,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3.1)藉由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插秧装置40插秧。
优选地,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3.2)藉由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二个,分别驱动前后的两个所述车轮34 行走。
优选地,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b)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b.1)藉由所述驱动杆42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后带动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3的方式,被驱动地插秧。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d)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于所述内燃机21;
(e)电连接多个所述电动机23于所述发电机22;以及
(f)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40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和/或传动地连接所述行走模块30至所述电动机23其中至少二个。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40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和
(f.2)分别传动地连接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前桥32和所述后桥33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二个。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1)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于所述驱动杆42,其中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与第一个无人插秧系统不同的是,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采用各个所述电动机23被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4。
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包括至少五个所述电动机23。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分别地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4。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驱动各个所述车轮34的所述电动机 23被设置于各个所述车轮34的一轮毂。也就是说,驱动各个所述车轮34的所述电动机23是一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指的是所述车轮34内装所述电动机 23。
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被分别地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4。也就是说,所述发电机22发电分别提供给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转换接收到的电力于动力驱动所述车轮34,减少了多个机械传动装置来传送被所述电动机23传送的动能,提高了所述电动机23的输出效率,使得所述无人插秧系统更加高效。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轮34的所述轮毂位置,直接驱动所述车轮转动。换句话说,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被实施为所述轮毂电机。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2)不同而成为新的实施例,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2)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3.2)藉由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分别驱动四个所述车轮34行走。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于所述内燃机21;
(e)电连接多个所述电动机23于所述发电机22;以及
(f)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40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和/或传动地连接所述行走模块30至所述电动机23其中至少二个。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40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至少一个;和
(f.2)分别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至所述行走模块30的四个所述车轮34。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1)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于所述驱动杆42,其中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
优选地,所述插秧组件41被实施为三个。所述插秧组件41沿着所述驱动杆 42依次地排列并垂直于所述驱动杆42地被设置。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被详细地揭露,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不同,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4的轮边,可减少各个所述电动机23的损伤以及对所述电动机23的防震、散热、空间等要求。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可被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车轮34的轮边,并可驱动每个所述车轮34。进一步地说,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被分别设置于前后两个所述车轮34的内侧,并可传动地连接于每个所述车轮34的所述轮毂,进而实现所述电动机23驱动每个所述车轮34滚动。
通过轮边设置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的方式可减小行进的所述车轮34滚动、颠簸和空间对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的局限,有效地降低了所述电动机 23的其中四个对防震、散热、以及空间分布的要求。
所述发电机22优选地通过电线将电输送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至少一个,以实现所述电动机23分布的灵活性,极大地减小了现有的机械传动方式所需要的体积,有利于所述无人插秧系统实现小型化。
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其中所述混动动力模块20驱动每个所述车轮34,以使得所述无人插秧系统可无人地行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持续插秧,以使得所述无人插秧系统可无人地插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2)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2)不同,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2)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2)分别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四个至所述行走模块30的每个所述车轮34。
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被详细地揭露,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不同的是,所述无人插秧系统采用前驱地方式行驶,其中各个所述车轮34中的前面两个所述车轮34被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采用前驱的方式行驶。也就是说,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不被直接驱动,而是被前面的所述车轮34带动地行驶过程中匹配地转动。
所述无人插秧系统包括至少二个所述电动机23。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包括二个所述电动机23。
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前桥32并驱动所述前桥32。藉由驱动所述前桥32的方式,所述电动机23带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转动。
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驱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转动以实现行驶。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带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其中两个所述车轮34被带动地转动,以使所述行走模块20行驶。
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至少一个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40。
所述电动机23传动地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驱动杆42,其中所述驱动杆42被传动地连接于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1,以实现所述电动机23传动地驱动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1。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2)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2)不同,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2)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3.2)藉由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前桥32以带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行走。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于所述内燃机21;
(e)电连接多个所述电动机23于所述发电机22;以及
(f)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40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和/或传动地连接所述行走模块30至所述电动机23其中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40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至少一个;和
(f.2)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至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前桥 32以带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行走。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1)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于所述驱动杆42,其中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
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被详细地揭露,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不同的是,所述无人插秧系统采用后驱地方式行驶,其中各个所述车轮34中的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4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地行驶。
所述无人插秧系统包括至少三个所述电动机23。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包括三个所述电动机23。
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两个分别被设置于后面的的两个所述车轮34。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两个分别被设置于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4的所述轮毂。换句话说,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两个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4的中心,以直接驱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22以电线传输的方式输送被转化的电力至两个所述电动机23,其中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分别两个所述电动机23驱动地行驶。值得一提的是,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带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行驶。
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驱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转动以实现行驶。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使得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驱动杆42,进而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驱动杆42带动各个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
本领域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被实施三个,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前桥32以带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电动机23分别驱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以使得三个所述电动机23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行驶或停止。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的所述电动机23被实施三个,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后桥33以带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电动机23驱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以使得三个所述电动机 23驱动所述行走模块30行驶或停止。
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被详细地揭露,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人插秧系统不同的是,其中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插秧模块40实施方式不同,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位置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电动机23的位置不同。
所述电动机23被实施为至少三个,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二个分别驱动所述前桥32和所述后桥33,其中所述前桥32被驱动后带动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转动,其中所述后桥33被驱动后带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转动,进而所述行走模块20被驱动地向一方向行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并知晓,所述控制模块10的控制下,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两个驱动四个所述车轮34以同一方向行驶。
所述控制模块10的控制下,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以使得所述插秧模块40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地插取秧苗后植入土地。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所述插秧模块40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
优选地,所述插秧模块40进一步地包括一载秧部43。
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20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插秧。进一步地说,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至少一个同时驱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 和所述载秧部43。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其中所述电动机 23的其中一个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
优选地,所述的载秧部43倾斜地设置于所述车主体31后部。所述驱动杆42 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下端。所述驱动杆42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后带动所述载秧部43移动,以使得匹配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其中所述栽秧部43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也就是说,所述载秧部43的后部朝下且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其中所述驱动杆42分别连接所述载秧部43和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
所述载秧部43可排列地承载多个秧块。所述插秧组件41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端并可持续地取被承载于所述载秧部43的所述秧块中的一个秧苗插入土地。所述驱动杆42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
所述驱动杆42被所述电动机23驱动地分别带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和所述载秧部43运作。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插秧组件41和所述载秧部43分别地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并使得所述驱动杆42被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驱动后带动所述载秧元件42插秧并带动所述载秧部42可左右地移动。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 2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端部,其中所述驱动杆42被横向地设置于所述载秧部43的下方并可带动所述载秧部43左右地移动,以使得被驱动的所述插秧组件41可均匀地插取所述秧苗后植入土地,其中所述秧苗被容置于所述载秧部43。
优选地,所述插秧模块40被一个所述电动机23驱动。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 2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知晓,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可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右端,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任何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知晓,驱动所述插秧模块40的所述电动机23可被实施为两个,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2的两端。当其中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被可传动地驱动所述驱动杆42带动所述载秧部43左右地移动,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另一个被可传动地驱动所述驱动杆42带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 插秧。也就是说,所述驱动杆42被两个所述电动机23驱动后分别带动所述插秧组件41和所述栽秧部43运作。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杆42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载秧部43,且所述驱动杆42驱动所述载秧部43左右地移动。
所述载秧部43可移动地左右移动,以使得被铺排于所述载秧部43的所述秧可被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插入土地。进一步地说,所述载秧部43被所述电动机 23的其中一个驱动并左右地移动。
可选地,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两个分别地被设置于所述载秧部下方,其中一个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驱动杆进而带动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插秧,其中一个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载秧部左右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2)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2)不同,其中所述插秧方法的步骤(a.3.2)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3.2)藉由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两个,分别驱动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34 行走。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d)传动地连接所述发电机22于所述内燃机21;
(e)电连接多个所述电动机23于所述发电机22;以及
(f)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40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和/或传动地连接所述行走模块30至所述电动机23其中至少二个。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传动地连接所述插秧模块40至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至少一个;和
(f.2)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二个至所述行走模块30的后面两个所述车轮34。
优选地,所述无人插秧系统的组装方法的步骤(f.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f.1.1)传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机23的其中一个于所述驱动杆42,其中多个所述插秧组件41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42。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可以交叉实施,本实用新型在此方面不受任何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2)

1.一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控制模块;
一混合动力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包括一个内燃机,其中一个与所述内燃机相连接的一个发电机以及与所述发电机相连接的至少二个电动机;
一行走模块,其中所述行走模块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其中所述行走模块被至少一个所述电动机驱动地行走;以及
一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所述行走模块和所述插秧模块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提供混合动力于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模块驱动所述行走模块和/或所述插秧模块运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其中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插秧模块被驱动地运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包括一驱动杆与多个插秧元件,其中所述驱动杆被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驱动后带动多个所述插秧元件运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驱动的所述插秧模块运作的所述电动机的位置选自组合被垂直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杆、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中心位置或者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其中至少一端部中的任意至少其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驱动所述行走模块的所述电动机的数量选自:一个、两个、三个和四个组成的数量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行走模块包括一车主体、一前桥、一后桥以及四个车轮,其中前面的两个所述车轮被所述前桥连接于所述车主体,其中后面的两个所述车轮通过所述后桥连接于所述车主体,其中所述电动机的位置可被选自组合被设置于前面两个所述车轮、被设置于后面两个所述车轮、被设置于所述前桥、被设置于所述后桥中的至少其一。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插秧模块包括一载秧部,其中所述载秧部承载多个秧苗,其中多个所述插秧元件匹配的设置于所述载秧部的下端,其中所述插秧元件插取被承载于所述载秧部的至少一个所述秧苗后插入土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被设置于所述插秧模块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载秧部被所述驱动杆驱动地左右移动,其中所述驱动杆被所述电动机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驱动所述插秧模块的所述电动机数量选自:一个和两个组成的数量组。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其中所述内燃机和所述发电机的位置选自组合被设置于所述车主体的前端、中端或者后端中的至少其一。
CN201920192352.XU 2019-02-12 2019-02-12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Active CN210130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2352.XU CN210130103U (zh) 2019-02-12 2019-02-12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PCT/CN2019/107851 WO2020164243A1 (zh) 2019-02-12 2019-09-25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2352.XU CN210130103U (zh) 2019-02-12 2019-02-12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0103U true CN210130103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2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2352.XU Active CN210130103U (zh) 2019-02-12 2019-02-12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01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7471A (zh) * 2019-02-12 2019-07-12 丰疆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7471A (zh) * 2019-02-12 2019-07-12 丰疆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6310B2 (en) Apparatus for farming, gardening and landscaping
EP2338194B1 (en)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WO2010046905A1 (en) Traction device
CN103814633B (zh) 微型四驱坐耕机
CN210130103U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CN203496701U (zh) 一种小型电动拖拉机
Khatawkar et al. Modern trends in farm machinery-electric drives: A review
CN204443129U (zh) 坡地玉米收割机
CN211792858U (zh) 插秧机
CN209914463U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JP7035035B2 (ja) 電動一軸トラクター
WO2020164243A1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N109997471A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N211297652U (zh) 插秧机、变速箱以及变速箱壳体
CN110001802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电驱动拖拉机
CN203633068U (zh) 微型四驱坐耕机
WO2020164244A1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和插秧方法
CN201830628U (zh) 果园动力底盘
CN202896292U (zh) 自走式收获机闭式静液压四驱系统
CN111439110A (zh) 基于轮毂电机驱动的林果茶园运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0994273Y (zh) 多功能机耕播种机
CN220764543U (zh) 一种农机底盘和农用机械
US20240116359A1 (en) Working machine with modularized electric accessories
CN217974564U (zh) 一种滑移装载机电驱控制系统
CN108124558A (zh) 小型化移栽机及其小型化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