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0623A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0623A
CN109990623A CN201711483555.6A CN201711483555A CN109990623A CN 109990623 A CN109990623 A CN 109990623A CN 201711483555 A CN201711483555 A CN 201711483555A CN 109990623 A CN109990623 A CN 109990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der
nozzle
hea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35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0623B (zh
Inventor
胡磊
闫志恒
陈红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35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0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0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0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0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0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08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side by side or with individual headers, e.g. section type radi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口;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设有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口,其中,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和/或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配合在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口内,每个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配合在对应的第二换热管口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所述换热器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热水器,换热器包含两个集流管,集流管之间通过换热管相连,每个集流管的换热管口沿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相邻换热管口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距离保证集流管的强度,若换热管的间距过小,会降低集流管的强度,影响换热器的使用性能,因此,两个换热管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造成换热面积的浪费,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换热器的热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口;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设有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口,其中,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和/或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口内,每个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口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口包括多个第一内换热管口和多个第一外换热管口,多个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多个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且多个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成另一列,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口包括多个第二内换热管口和多个第二外换热管口,多个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且多个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成另一列,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集流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与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与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子集流管,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设在不同的所述第一子集流管上;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子集流管,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设在不同的所述第二子集流管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为长条形口,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的延伸方向呈预定角度;和/或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为长条形口,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的延伸方向呈预定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周向延伸,其中,多个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第一折弯部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内,所述第一折弯部绕所述第一集流管折弯,多个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第二折弯部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内,所述第二折弯部绕所述第二集流管折弯。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配合在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内的扁管的宽度;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配合在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内的扁管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绕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所述第一折弯部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口内;和/或多个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绕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所述第二折弯部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口内,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中的每一个均朝向所述换热管的同一侧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内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贴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F处的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换热器1、第一集流管100、第一换热管口110、第一内换热管口111、第一外换热管口112、第一折弯部120、第二集流管200、第二换热管口210、第二内换热管口211、第二外换热管口212、第二子集流管220、第二折弯部230、换热管300、第一换热管310、第二换热管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
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包括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和换热管300。
第一集流管100上设有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口110。第二集流管200上设有沿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口210,其中,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换热管口110沿第一集流管100的周向错开设置,和/或在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口210沿第二集流管200的周向错开设置。每个换热管300的一端配合在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口110内,每个换热管300的另一端配合在对应的第二换热管口210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通过设置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换热管口110沿第一集流管100的周向错开设置,和/或在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口210沿第二集流管200的周向错开设置。这样便于控制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上相邻两个换热管300的设置距离,这样可以在保证孔距的情况下缩短管距,从而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换热效率,相比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在相同长度的集流管上可以设置数量更多的换热管300,这样可以增大换热管300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大换热器1的整体换热面积,例如可以增大换热器1与热水器的内胆的接触面积,可以及时与内胆进行热量交换,提高换热器1热量的传递速率,这样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能力,便于用户的使用,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并且,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换热管口沿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这样可以增加相邻的换热管口之间的距离,相比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不仅可以增大换热管300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的耐压强度,提高集流管的强度和刚性,使集流管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集流管由于相邻换热管口距离过近而发生变形和损坏,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结构强度,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使用性能。
此外,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换热管口沿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这样可以降低换热管口的加工难度,简化换热器1的加工工艺,从而便于换热器1的加工制造,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生产效率。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具有换热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包括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和换热管300。
具体地,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换热管口110包括多个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和多个第一外换热管口112,多个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和多个第一外换热管口112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多个第一内换热管口111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且多个第一外换热管口112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另一列,任意相邻的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和第一外换热管口112沿第一集流管100的周向错开设置。多个第二换热管口210包括多个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和多个第二外换热管口212,多个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和多个第二外换热管口212在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多个第二内换热管口211沿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且多个第二外换热管口212沿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另一列,任意相邻的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沿第二集流管200的周向错开设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的结构强度,提高换热器1的使用可靠性,而且便于换热管口的加工制造,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生产效率。
更为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内换热管口111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朝向第二集流管200。第二内换热管口211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朝向第一集流管100。具体的,当换热器1未折弯时,第一内换热管口111朝向第二集流管200,第二内换热管口211朝向第一集流管100。当换热器折弯后,第一内换热管口111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朝向第二集流管200。第二内换热管口211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朝向第一集流管100。这样便于换热管300的设置,使一部分换热管300不需要通过折弯部就可以与集流管连接,进一步便于换热器1加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外换热管口112与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在第一集流管10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二外换热管口212与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在第二集流管20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相邻的换热管口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集流管的强度和刚性。
可选地,第一集流管100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子集流管,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和第一外换热管口112设在不同的所述第一子集流管上。和/或第二集流管200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子集流管220,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设在不同的第二子集流管220上。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多个子集流管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例如,集流管为8字管,多个子集流管之间相互连通。这样可以使集流管上的内部应力分散到多个子集流管上,进一步提高集流管的耐压强度,提高集流管的受力均匀性,进一步提高集流管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1所示,第二集流管200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二子集流管220,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设在不同的第二子集流管220上。这样可以使第二集流管200上的内部应力分散到两个子集流管上。
具体地,换热管300为扁管,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和第一外换热管口112为长条形口,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和第一外换热管口112的延伸方向呈预定角度;和/或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为长条形口,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的延伸方向呈预定角度。这样便于提高换热管300与内胆的接触面积,可以改变换热管端部对换热管口的受力方向,便于换热管300构成大体为平面的换热面,便于换热管300与换热管口相配合,便于换热管300与内胆接触,进一步便于增大换热管300的换热面积,进一步便于提高换热管300的换热效果,而且能够保证集流管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5所示,换热管300为扁管,第一内换热管口111的长度方向和第一外换热管口112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内换热管口21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这样不仅便于换热管300设置于同一平面内,而且便于换热管300与集流管相连接,进一步便于换热器1的生产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6所示,换热管300为扁管,第一内换热管口111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外换热管口112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集流管100的周向延伸。第二内换热管口211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二外换热管口212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集流管200的周向延伸,其中,多个换热管300中的至少一部分换热管300的一端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第一折弯部120配合在对应的第一外换热管口112内,第一折弯部120绕第一集流管100折弯,多个换热管300中的至少一部分换热管300的另一端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第二折弯部230配合在对应的第二外换热管口212内,第二折弯部230绕第二集流管200折弯。这样可以改变换热管300端部对第一外换热管口112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的受力方向,减小换热管300端部对第一外换热管口112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的受力力度,进一步提高集流管的结构可靠性,也便于换热管300的换热段设置于同一平面内,更好地与热水器内胆外壁贴合。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相邻两个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配合在第一外换热管口112内的扁管的宽度W。相邻两个第二内换热管口211在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配合在第二外换热管口212内的扁管的宽度W。这样可以保证换热管300设置于同一平面内,避免换热管300之间发生干涉,进一步便于换热管300的设置,进一步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个换热管300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绕第一集流管100的第一折弯部120配合在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口110内。和/或多个换热管300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绕第二集流管200的第二折弯部230配合在对应的第二换热管口210内。具体而言,第一折弯部120和第二折弯部230分别绕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折弯。这样便于换热管300与周向错开设置的换热管口相连接,便于将换热管300设置于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之间,进一步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能力。
更为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折弯部120和第二折弯部230中的每一个均朝向换热管300的同一侧凸出。安装时,将换热器1的第一折弯部120和第二折弯部230朝向远离热水器内胆侧凸出,这样便于换热管300与热水器的内胆贴合设置,避免折弯部对换热器1的安装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第一折弯部120和第二折弯部230通过换热管300折弯成型,换热管300先进行折弯处理,再与换热管口进行连接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管30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310和多个第二换热管320,每个第一换热管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和第二内换热管口211相连,每个第二换热管3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换热管口112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相连。这样可以利用与集流管外侧相连的换热管300弥补原有换热管300之间的空隙。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管30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310和多个第二换热管320,每个第一换热管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内换热管口111和第二外换热管口212相连,每个第二换热管3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换热管口112和第二内换热管口211相连。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换热管300的长度相同,便于提高换热器1内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进一步便于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包括内胆,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1,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贴合。
热水器的内胆大多为圆筒形,将换热器1折弯后固定在内胆的外表面上,换热器1上的换热管300除端部外的部分排列在同一弧形面上,与内胆紧密贴合进行换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1,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口;
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设有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换热管口,
其中,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和/或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
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口内,每个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口包括多个第一内换热管口和多个第一外换热管口,多个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多个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且多个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另一列,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
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口包括多个第二内换热管口和多个第二外换热管口,多个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上交替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且多个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另一列,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周向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集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与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与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子集流管,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设在不同的所述第一子集流管上;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子集流管,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设在不同的所述第二子集流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为长条形口,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的延伸方向呈预定角度;和/或
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为长条形口,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的延伸方向呈预定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周向延伸,
其中,多个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第一折弯部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内,所述第一折弯部绕所述第一集流管折弯,多个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第二折弯部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内,所述第二折弯部绕所述第二集流管折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配合在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内的扁管的宽度;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配合在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内的扁管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绕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所述第一折弯部配合在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口内;和/或
多个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其端部构造的绕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所述第二折弯部配合在对应的第二换热管口内,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中的每一个均朝向所述换热管的同一侧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口和所述第二内换热管口相连。
13.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贴合。
CN201711483555.6A 2017-12-29 2017-12-29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Active CN109990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3555.6A CN109990623B (zh) 2017-12-29 2017-12-29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3555.6A CN109990623B (zh) 2017-12-29 2017-12-29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0623A true CN109990623A (zh) 2019-07-09
CN109990623B CN109990623B (zh) 2020-11-03

Family

ID=67109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3555.6A Active CN109990623B (zh) 2017-12-29 2017-12-29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062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6776B1 (en) * 1998-02-16 2001-04-17 Denso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CN1653311A (zh) * 2002-05-15 2005-08-10 贝洱两合公司 热传导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97493U (zh) * 2010-06-12 2011-01-05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热泵热水器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3069036U (zh) * 2012-12-17 2013-07-17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中用到的换热组件结构
CN206459389U (zh) * 2017-02-15 2017-09-01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6776B1 (en) * 1998-02-16 2001-04-17 Denso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CN1653311A (zh) * 2002-05-15 2005-08-10 贝洱两合公司 热传导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97493U (zh) * 2010-06-12 2011-01-05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热泵热水器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3069036U (zh) * 2012-12-17 2013-07-17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中用到的换热组件结构
CN206459389U (zh) * 2017-02-15 2017-09-01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0623B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6256B2 (en) Spiral tube heat exchanger
CN105651081B (zh) 双排折弯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52995U (zh) 微通道换热器
US20110168369A1 (en) Heat exchanger
JP2011220674A (ja) 熱交換器
US20110139425A1 (en) Two row bent evaporator
CN105258532A (zh) 换热器
CN105698383B (zh) 换热器、热泵热水器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和生产装置
KR102130879B1 (ko) 핀과 이를 구비한 만곡형 열교환기
CN205137924U (zh) 用于热泵热水器的换热水箱与热泵热水器
CN204043463U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折弯式换热器
CN109990623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WO2014146505A1 (zh) 折弯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13088B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折弯式换热器
CN206177081U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
CN205717905U (zh) 用于热泵热水器的换热器和具有它的热泵热水器
CN207113298U (zh) 换热器和换热装置
CN103913017B (zh) 换热装置
CN109990638A (zh) 扁管、换热器和扁管的制造方法
CN101936672B (zh) 具有改善的表面空气流场分布均匀性的换热器
CN208390025U (zh) 一种弓形管式水床反应器
JP2008256340A (ja) 円錐台形状管板と螺旋状曲管の多管式熱交換器
CN208952421U (zh) 燃气热水器的翅片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08954832A (zh) 燃气热水器的翅片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02420266U (zh) 平行流蒸发器的换热扁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