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5242A -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5242A
CN109985242A CN201711483000.1A CN201711483000A CN109985242A CN 109985242 A CN109985242 A CN 109985242A CN 201711483000 A CN201711483000 A CN 201711483000A CN 109985242 A CN109985242 A CN 109985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hibitor
mang
hmg
transferase
coa reduct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30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5242B (zh
Inventor
颜光美
梁剑开
朱文博
张海鹏
林园
蔡静
龚守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iro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iro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iro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iro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30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5242B/zh
Priority to US16/959,094 priority patent/US20200405793A1/en
Priority to AU2018393435A priority patent/AU2018393435A1/en
Priority to TW107147872A priority patent/TW20192988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5012 priority patent/WO20191292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5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5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5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5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7/00Viruses; Bacteriophag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21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 A61K31/215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 A61K31/216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of acids having aromatic rings, e.g. benactizyne, clofib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0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sulpiride, succinimide, tolmetin, buflomedi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0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sulpiride, succinimide, tolmetin, buflomedil
    • A61K31/403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sulpiride, succinimide, tolmetin, buflomedil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carbazole
    • A61K31/404Indoles, e.g. pindol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7Quinolines; Isoquinolines
    • A61K31/4709Non-condensed quinolines and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61K31/713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s or oligo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6Viruses; Subviral particles; Bacteriophages
    • A61K35/768Oncolytic viru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5/761 - A61K35/766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7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positive-sense
    • C12N2770/00011Details
    • C12N2770/36011Togaviridae
    • C12N2770/36111Alphavirus, e.g. Sindbis virus, VEE, EEE, WEE, Semliki
    • C12N2770/36132Use of virus as therapeutic agent, other than vaccine, e.g. as cytolytic ag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nc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可以用于制备甲病毒抗肿瘤增效剂。本发明同时涉及一种包含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以及甲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包含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及甲病毒的药品套装,以及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与甲病毒在治疗肿瘤,特别是对所述甲病毒不敏感的肿瘤中的用途。

Description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与甲病毒的联合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是一类选择性的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可复制病毒。溶瘤病毒疗法(oncolytic virotherapy)是一种创新的肿瘤靶向治疗策略,它利用天然的或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选择性的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中复制,达到靶向性溶解、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是对正常细胞没有损伤。
M1病毒(Alphavirus M1)属于甲病毒属(Alphavirus)。M1病毒能选择性引起肿瘤细胞死亡而不影响正常细胞存活,其在抗肿瘤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不同肿瘤对M1病毒的敏感性不一,对于某些肿瘤,M1病毒单独用药时,溶瘤作用还不够理想。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410425510.3所记载的,M1作为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对于结直肠癌、肝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的效果不如胰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明显;而胶质瘤、宫颈癌、肺癌则更其次;而胃癌则最不显著。
筛选增加溶瘤病毒肿瘤治疗效果的化合物有望增加溶瘤病毒的抗瘤谱及抗瘤强度。发明人此前申请的专利201510990705.7中,将大黄酚及其衍生生物作为溶瘤病毒的抗瘤增效剂,二者组合可以将肿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至39.6%,但其抗癌强度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此外,这种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是脂质合成代谢系统的其中一个分支。它的上游起始于乙酰乙酰辅酶A,在HMG-CoA合酶(HMGCS1)的作用下生成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被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还原至甲羟戊酸,甲羟戊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法尼基焦磷酸(FPP)。其下游存在三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包括胆固醇合成通路、参与膜蛋白的法尼基化(Farnesylation)修饰的蛋白法尼基修饰通路和蛋白质二牻牛儿基化(geranylgeranlation)修饰通路。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的示意图可参见图9。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降脂药,它不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还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法尼基转移酶是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Ras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关键酶。Ras蛋白翻译后,在法尼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将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体-法尼基焦磷酸酯(FPP)上的法尼基转到Ras蛋白的CAAX四肽结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Ras蛋白的法尼基修饰,从而抑制由于Ras基因激活起主导作用的肿瘤的生长。
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是膜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关键酶。蛋白翻译后,在二牻牛儿基转移酶I/II的催化下,将甲羟戊酸途径中的中间体-二牻牛儿基焦磷酸(GGPP)上的二牻牛儿基转到蛋白的CAAX四肽结构,其中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特异性地催化RAB蛋白的二牻牛儿基化。
已有文献报道称,甲羟戊酸代谢通路对多种病毒的复制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上游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如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包括HCMV[1]、HIV[2]、WNV[3]。下游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能通过抑制RAS的法尼基化修饰,从而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或其溶瘤作用,如HSV-1[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的抑制剂在制备溶瘤病毒甲病毒抗瘤增效剂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瘤药物组合物,其可以使得甲病毒发挥更好的抗瘤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甲病毒不敏感的肿瘤,安全有效的甲病毒增效药物。
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发明人通过研究、筛选发现,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出人意料地可以增强甲病毒的溶瘤效果。
发明人通过用甲羟戊酸代谢通路干扰片段(si RNA)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的基因或法尼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降低相应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发现,单独干扰甲羟戊酸代谢通路和未干扰并未引起细胞形态病变,同时单独应用M1病毒也不引起细胞形态病变,只有干扰甲羟戊酸代谢通路联合应用M1病毒组引起了显著细胞形态病变。
发明人推测,通过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可以显著增强甲病毒的溶瘤效应。针对该推测,发明人采用了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活性的化合物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阿伐他汀协同甲病毒尤其是M1病毒作用于肿瘤细胞,实验结果发现,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阿伐他汀,均可以促进甲病毒M1的复制,从而促进细胞死亡。
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为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的代谢起始物、或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生成或者活性的物质、或降解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代谢起始物、或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物质、或降低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代谢起始物、或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水平的基因工具。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是脂质合成代谢系统的其中一个分支。它的上游起始于乙酰乙酰辅酶A,在HMG-CoA合酶(HMGCS1)的作用下生成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被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还原至甲羟戊酸。甲羟戊酸在一序列酶的作用下生成法尼基焦磷酸(FPP)。法尼基焦磷酸下游分成三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包括在环氧酶的作用下合成胆固醇、在法尼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参与膜蛋白的法尼基化(Farnesylation)修饰和在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参与二牻牛儿基化(geranylgeranlation)修饰,以帮助蛋白质发挥正常功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包括上游通路抑制剂和/或下游通路抑制剂。
其中,所述的上游通路为从乙酰乙酰辅酶A起始至法尼基焦磷酸为止的通路;
具体地,乙酰乙酰CoA与乙酰CoA分子在HMG-CoA合酶催化下缩合成HMG-CoA,经过HMG-CoA还原酶催化还原成甲羟戊酸;甲羟戊酸经过甲羟戊酸激酶和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催化成3-磷酸-5-焦磷酸甲羟戊酸,然后通过甲羟戊酸二磷酸脱羧酶转化成异戊烯基焦磷酸或其异构体二甲烯丙焦磷酸。异戊烯基焦磷酸和二甲烯丙焦磷酸在异戊二烯转移酶的作用下形成牻牛儿基焦磷酸,进一步在异戊二烯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法尼基焦磷酸。
所述的上游通路抑制剂既包括抑制上游通路中的代谢起始物和产物(中间产物、终产物)如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甲羟戊酸、磷酸甲羟戊酸、焦磷酸甲羟戊酸、异戊烯基焦磷酸、二甲基丙烯二磷酸酯(DMAPP)、牻牛儿基焦磷酸(GPP)和法尼基焦磷酸(FPP)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活性或生成的物质;也包括抑制上游代谢通路中酶如HMG-CoA合酶(HMGCS1)、HMG-CoA还原酶(HMGCR)、甲羟戊酸激酶(MVK)、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VK)、甲羟戊酸二磷酸脱羧酶(MVD)和法尼酰二磷酸合酶(FDPS)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活性或者生成的物质。(当然,能降解或敲低上述目标物的物质,也属于上述所说的抑制剂)。
其中,所述的下游通路抑制剂为蛋白法尼基修饰通路抑制剂和/或二牻牛儿基化(geranylgeranlation)修饰通路抑制剂。进一步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化(geranylgeranlation)修饰通路抑制剂为二型蛋白质二牻牛儿基化(geranylgeranlation)修饰通路抑制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蛋白法尼基修饰抑制剂为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二型蛋白质二牻牛儿基化(geranylgeranlation)修饰通路抑制剂为二牻牛儿基焦磷酸抑制剂;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型蛋白质二牻牛儿基化(geranylgeranlation)修饰通路抑制剂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1(GGPS1)抑制剂和/或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RABGGTB)抑制剂。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可以是一种物质(例如化合物、氨基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该种物种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这些环节可以是代谢起始物、中间产物或者最终产物,也可以是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的酶;或者是降解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的产物(包括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例如、尤其是酶;或是一种能够敲除或影响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蛋白的表达量或者蛋白活性的工具(物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修饰、替换和/或改变这些抑制化合物、序列或基因工具。如果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的物质具有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的作用,那么该物质就属于本发明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并且属于本发明中上述物质、化合物和工具的同质替换。
本发明首次发现,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可以作为甲病毒的抗瘤增效剂/耐药逆转剂。
耐药逆转剂是指,当采用一些甲病毒作为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时,存在着一些肿瘤对甲病毒并不太敏感,或者说这些肿瘤对甲病毒具有抗性,此时,可以采用与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作为耐药逆转剂)联用甲病毒的方式,以逆转肿瘤对所述甲病毒的抗性。
本发明提供了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在制备甲病毒抗瘤增效剂方面的应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为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酶的抑制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用以与甲病毒联用以作为甲病毒抗肿瘤增效剂的物质,选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和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
本发明提供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和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制备甲病毒抗瘤增效剂方面的应用。
其中,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HMG-CoA还原酶、法尼基转移酶、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HMG-CoA还原酶、法尼基转移酶、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HMG-CoA还原酶和/或、法尼基转移酶、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抑制HMG-CoA还原酶酶活性的物质选自他汀类化合物。现有技术中已经公知,他汀类化合物为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降脂药,它不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还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本发明首次发现了他汀类化合物作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增效甲病毒的抗瘤作用。
作为示范性的例子,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但不限于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匹伐他汀钙中;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氟伐他汀、阿伐他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氟伐他汀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阿伐他汀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
其中,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是一种已知的抗过度增生试剂。截至目前,已知的抗过度增生试剂有非常多种。例如:5-氟尿嘧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顺铂、长春碱、雌激素受体结合试剂等等。当尝试将已知的抗过度增生试剂用于与甲病毒联用时,其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期的。例如,发明人发现另一些抗过度增生试剂如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无法与甲病毒产生增效效果。而对于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其与甲病毒产生了协同性抗肿瘤效果,这是不可预期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法尼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选自选自喹啉酮类,如R115777;或苯并二氮杂卓类,如BMS214662;或芳基吡咯类,如LB42908等中的一或几种。上述这些均为现有技术中的法尼基转移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或者,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选自但不限于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L-70472、J-104135、A-166120、Manumycin毛壳孢酸等法尼基转移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的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Tipifarnib和/或FTI277,或它们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Tipifarnib的结构式如式III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FTI277的结构式如式IV所示: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还包括针对甲羟戊酸代谢通路基因表达抑制工具;优选为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酶基因表达的抑制工具;更优选为HMG-CoA还原酶、法尼基转移酶、或二牻牛儿基转移酶基因表达抑制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基因干扰以及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等工具手段。
其中,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为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相应的,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基因表达抑制工具为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基因表达抑制工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酶基因表达的抑制工具,例如HMG-CoA还原酶、法尼基转移酶、或二牻牛儿基转移酶基因表达抑制工具,其选自DNA、RNA、PNA或DNA-RNA-杂合体。它们可以是单链的或双链的。
这些抑制剂可包括一些小的抑制核酸分子,例如短干扰RNA(siRNA),双链RNA(dsRNA),microRNA(miRNA),核酶,以及小发夹RNA(shRNA),这些都能减弱或消除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蛋白的表达,尤其是酶的表达,更尤其是HMG-CoA还原酶、法尼基转移酶、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的表达。
这些小的抑制核酸分子可能包括第一、第二链,二者杂交彼此形成一个或多个双链区,每条链大约18~28个核苷酸的长度,大约18~23个核苷酸的长度,或者18,19,20,21,22个核苷酸的长度。另外,单链也可能包含能够相互杂交形成双链的区域,例如在shRNA分子中。
这些小的抑制核酸分子在保持这种减弱或消除甲羟戊酸代谢通路中蛋白尤其是酶的表达的能力时,可能包括修饰性核苷酸。修饰性核苷酸可用于改善体外或体内特性,如稳定性、活性和/或生物利用度。这些修饰性核苷酸可能含有脱氧核苷酸、2’-甲基核苷酸、2’-脱氧-2’-氟核苷酸、4’-三核苷酸、锁核酸(LNA)核苷酸和/或2’-O-甲氧乙基核苷酸等。小的抑制核酸分子,如短干扰RNA(siRNA),也可能含有5’-和/或3’-帽结构,以此来防止核酸外切酶对其降解。
在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为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的干扰RNA片段;作为示范性的实施方式,其具有如下的序列:
干扰HMG-CoA还原酶基因
SEQ ID No:1:AACCCAAUGCCCAUGUUCCdTdT
干扰法尼基转移酶基因
SEQ ID No:2 ACGACTCGGTGGAAACAGT
SEQ ID No:3 CGAGTTCTTTCACCTACTA
干扰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
SEQ ID No:4 SASI-HS01-00112524(购买于Sigma公司)
在一些实施例中,小抑制核酸分子组成的双链核酸含有两端钝、或悬垂的核苷酸。其他核苷酸可能包括会导致错位、凸起、循环、或摆动碱基对的核苷酸。小抑制核酸分子可以设计配方以便施用,例如,通过脂质体包裹,或掺入其他载体(如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水凝胶,或环糊精)。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抑制剂还包括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抑制HMG-CoA还原酶、法尼基转移酶或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的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的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多价抗体,多特异性抗体(例如: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以是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CDR移植抗体或人型抗体。抗体片段可以是,例如,Fab,Fab’,F(ab’)2,Fv,Fd,单链Fv(scFv),具二硫键的FV(sdFv),或VL、VH结构域。抗体可能是一个共轭的形式,例如,结合一个标签、一个可检测标记,或一种细胞毒性剂。抗体可能是同型IgG(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IgM、IgE或IgD。
其中,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抑制法尼基转移酶的肽类抑制剂选自短肽;更优选地,所述的短肽为三肽、四肽、五肽、六肽、七肽或八肽;更进一步地,所述肽类抑制剂选自如CVFM或CIFM等等中的一种。所述的抑制法尼基转移酶的拟肽类抑制剂为,例如,在肽类抑制剂基础上,经过一些改造,如肽键转化、基团的取代等技术改善肽类抑制剂的缺点,提高在细胞内的活性和对肽酶的稳定性。.
所述的甲病毒M1病毒、盖塔病毒或者他们的组合。
本发明所说的甲病毒(例如M1病毒、盖塔病毒等)可以尤其地指目前已有的甲病毒,但也不排除一些自然变异或者进行了突变(自然突变、强制性突变、或选择性突变)、基因修饰、序列增加、序列增加或删除或部分替换的病毒。例如说同源性在99.8%或以上、99.5%或以上、99%或以上、98%或以上、甚至97%或以上的甲病毒。这里所述的甲病毒也包括已经进行了上述改变的病毒。最好是上述改变并不影响所说的甲病毒发挥本发明所述的作用。所说的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蛋白抑制剂为能起到敲低或影响甲羟戊酸代谢通路基因表达或者蛋白量或蛋白活性的物质(例如化合物、或氨基酸序列、核苷酸序列等)或工具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抑制化合物或者基因工具进行修饰、替换、改变等,但只要起到上述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的作用的,则属于本发明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蛋白抑制剂,属于上述物质、化合物或工具等的等同替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甲病毒是保藏编号CCTCC V20142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14年7月17日)的M1病毒。作为很可能源于同一毒株的病毒,GenbankAccession No.EF011023记录了一株M1的序列。盖塔病毒作为与M1病毒具有高达97.8%(Wen et al.Virus Genes.2007;35(3):597-603)同源性的病毒,两者具有很高的同一性,M1病毒也被一些文献归类为类盖塔病毒。可以预期两者将具有较为相似的性质。
单个甲病毒株也可以施用。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使用多种病毒株和/或类型的甲病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以及甲病毒。
本发明还提供用于治疗肿瘤的药品套装,其包含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或其衍生物或它们的组合,以及甲病毒。
药品套装区别于组合物的地方在于,在药品套装中,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与甲病毒制剂,这两者独立包装(例如:药丸、或胶囊、或药片或安剖瓶中,含有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另外的药丸、或胶囊、或药片或安剖瓶中,含有甲病毒)。在一些实施例中,甲病毒、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以及甲病毒和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的组合,也可含一种或多种佐剂。所述的佐剂是指在药物组成中,可辅助药物疗效的成分。药品套装也可以包含独立包装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以及独立包装的甲病毒。药物套装中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以及甲病毒的施用,可以是同时施用或者是以任意的前后顺序施用,例如在甲病毒之前施用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或者在甲病毒之后施用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或者两者同时施用。在各种实施例中,患者可以是哺乳动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哺乳动物可以是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选自氟伐他汀(式I)、阿伐他汀(式II)、Tipifarnib(式III)、FTI277(式IV)等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活性的化合物。或者针对甲羟戊酸代谢通路基因表达抑制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基因干扰、基因沉默、以及基因编辑或敲除等工具手段。
所述的甲病毒选自M1病毒、盖塔病毒或他们的组合。
在组合物或药品套装中,所述的抑制剂(例如,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与甲病毒的配比可选地为:0.01~200mg:103~109PFU;优选0.1~200mg:104~109PFU;进一步优选0.1~100mg:105~109PFU;
优选使用剂量为:抑制剂(例如,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使用范围为0.01mg/kg至200mg/kg,同时甲病毒使用滴度为MOI从103至109(PFU/kg);在一些实施例中,甲病毒的使用滴度为MOI 103~104或104~105或105~106或106~107或107~108或108~109PFU/kg。优选抑制剂(例如,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使用范围为0.1mg/kg至200mg/kg,同时甲病毒使用滴度为MOI从104至109(PFU/kg);更优选抑制剂(例如,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使用范围为0.1mg/kg至100mg/kg,同时甲病毒使用滴度为MOI从105至109(PFU/kg)。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为实体瘤或血液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实体瘤为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胶质瘤、黑色素瘤、胰腺癌、鼻咽癌、肺癌、或胃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为对甲病毒不敏感的肿瘤。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为对M1病毒不敏感的肿瘤。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抑制剂(例如,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或其组合)可以是注射剂、片剂、胶囊、贴剂等。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增效药物是注射剂;优选地,可采用静脉注射。
本发明发现了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尤其是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可以增加甲病毒的复制及抗肿瘤效应,以提高甲病毒作为抗肿瘤药物时的治疗有效性。细胞学实验证明M1病毒分别和Tipifarnib、FTI277联合应用,可显著引起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病变,从而显著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生物分子学实验证明M1病毒分别和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联合应用,或者干扰HMGCR、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或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RABGGTB可显著增加M1病毒的蛋白表达,从而增强M1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我们利用siRNA靶向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的HMGCR基因,在乱序干扰片段处理下,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胰腺癌细胞Capan-1和SW1990细胞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干扰HMGCR后并无对肿瘤细胞的细胞形态产生影响;单独感染M1病毒的情况下,镜下观察发现有少量细胞死亡;但是,HMGCR干扰组细胞在M1感染48小时后,明显出现大量细胞死亡现象。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在HCT-116细胞中,单独感染M1病毒能引起约20%细胞死亡;但在干扰HMG-CoA还原酶后,M1病毒感染能引起超过70%的细胞死亡。M1病毒杀伤肿瘤的作用明显增强。
我们联合Tipifarnib或FTI277和M1病毒作用于人肠癌细胞HCT-116株,出人意料的发现抗病毒化合物Tipifarnib或FTI277和M1病毒联合应用时,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形态病变,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生存率。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M1病毒(MOI=1)单独处理肠癌细胞时,肿瘤细胞存活率为97.0%,而当以50nM的Tipifarnib与同样MOI的M1病毒联用时,肿瘤细胞存活率大幅下降至38%。与单用M1病毒的抗肿瘤效果相比,Tipifarnib与M1联用时,溶瘤效果显著提升。
本发明发现,Tipifarnib或FTI277与甲病毒联合应用处理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显著优于单用相同浓度的Tipifarnib或FTI277,例如当同样例如以50nM的Tipifarnib处理肿瘤细胞时,肿瘤细胞存活率仍高达80%,当以50nM的Tipifarnib与M1病毒联用时,肿瘤细胞存活率大幅下降至38%。可见,Tipifarnib与M1联用时大幅提升的溶瘤效果,是得益于Tipifarnib与M1病毒之间的协同性机制,并非通过Tipifarnib的抗肿瘤机制发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靶向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siRNA与M1病毒显著增加人肠癌和胰腺癌细胞株的形态学病变;
图2靶向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siRNA与M1病毒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人肠细胞癌株生存率。
图3他汀类药物与M1病毒显著增加人肠细胞癌株形态学病变及促进M1病毒的复制;其中A为人肠细胞癌株在氟伐他汀与M1处理后的相差图;B为氟伐他汀和阿伐他汀促进M1病毒蛋白的表达。
图4靶向法尼基转移酶的亚基FNTB的siRNA与M1病毒联合处理显著增加人肠细胞癌株和胰腺癌细胞株形态学病变。
图5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Tipifarnib、FTI277与M1病毒显著增加人肠细胞癌株和胰腺癌细胞株形态学病变。
图6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Tipifarnib与M1病毒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人肠细胞癌株和胰腺癌细胞株生存率。
图7干扰甲羟戊酸通路上游及下游四个分支筛选出下游分支中的法尼基化通路和香叶酰香叶酰化通路被阻断后M促进M1病毒的复制。
图8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Tipifarnib与M1病毒联合应用显著抑制人肠和胰腺细胞癌株移植瘤生长;其中A为人肠细胞癌株移植瘤生长曲线;B为人胰腺细胞癌株移植瘤生长曲线。
图9甲羟戊酸代谢通路图
图9中涉及的酶的英文缩写所对应的全称如下:
HMGCR: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
HMGCS1: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synthase 1HM
MVK:mevalonate kinase
PMVK:phosphomevalonate kinase
MVD: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
IDI1:isopentenyl-diphosphate delta isomerase 1
FDPS: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GGPS1: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 1
DHCR7: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
RAGBBTB:Rab 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 beta subunit
PGGT1B:protein 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 type I subunit beta
FNTB:farnesyltransferase,CAAX box,beta
SQLE:squalene epoxidase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介绍,凡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或理念所作的等同的变化或变通都应视为本发明保护的范畴。
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本发明采用的材料及实验方法为常规材料及方法。
说明书中的“选自”连接着所选对象,可以理解为,例如:“X选自:A、B、C、……、E”或“X选自:A、B、C、……和E中的一种或多种”,等等,均可理解为,X包括了A、B、C、……E中的一种、或者两者的任意组合、或者多者的任意组合。此时不排除X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类别的物质。
除了上述提及的特定酶抑制剂,本发明的抑制剂还可以选自现有技术中已经公知的特定酶抑制剂、或者经后续研究发现具备特定酶抑制作用的物质。例如,对于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本发明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还可以选自现有技术中已经公知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或者经后续研究发现具备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物质。对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或是其他特定酶抑制剂,也是相同的道理。
本发明列举的多种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的相关酶类如下,并随附其已知的序列(记录于
NCBI,以下为NCBI Gene ID。
HMGCR: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 ID:3156
HMGCS1: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synthase 1HM ID:3157
MVK:mevalonate kinase ID:4598
PMVK:phosphomevalonate kinase ID:10654
MVD: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 ID:4597
IDI1:isopentenyl-diphosphate delta isomerase 1ID:3422
FDPS: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ID:2224
GGPS1: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 1ID:9453
DHCR7: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 ID:1717
RAGBBTB:Rab 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 beta subunit ID:5876
PGGT1B:protein 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 type I subunit beta ID:5229
FNTB:farnesyltransferase,CAAX box,beta ID:2342
SQLE:squalene epoxidase ID:6713
当然,上述的序列并不作为限制性的条件。因为,不排除新发现的其他实现类似功能、或者其他类似物等,它们可能在氨基酸序列或核算序列上有所变化,例如说,与上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或至少99.5%、或至少99.8%序列同一性的蛋白,它们可能被后续发现实现类似的功能,属于上述的类似物,针对它们而设计的抑制剂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靶向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siRNA与M1病毒显著增加人肠癌和胰腺癌细胞株的形态学病变。
材料:
人肠细胞癌HCT-116(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人胰腺细胞癌Capan-1(购于ATCC)、SW1990(购于ATCC),M1病毒(保藏编号CCTCC V201423),高糖DMEM培养基(购于Corning),倒置相差显微镜。
方法:
将细胞接种于35mm培养皿中,待细胞汇合度至60%时进行以下干扰处理;首先,用优化培养基(Opti-MEM)配制Lipofectamine RNAiMAX溶液,按照每培养皿2μL:198μL稀释,混匀;其次,用优化培养基(Opti-MEM)配制siRNA溶液,按照每培养皿1.8μL:198μL稀释,siRNA终浓度为25nM,轻轻混匀;最后,将稀释好的Lipofectamine RNAiMAX和siRNA混合,室温静置15min;将混合液加入至装有1.5mL无血清培养基的培养皿中;24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成完全培养基,并感染M1病毒(1MOI)。48小时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siRNA的序列为:
SEQ ID No:1:AACCCAAUGCCCAUGUUCCdTdT
结果:
如图1显示,在乱序干扰片段处理下,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胰腺癌细胞Capan-1和SW1990细胞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干扰HMGCR后并无对肿瘤细胞的细胞形态产生影响;单独感染M1病毒的情况下,镜下观察发现有少量细胞发生皱缩,变圆,折光性增强;但是,HMGCR干扰组细胞在M1感染48小时后,明显出现大量折光性增强的死细胞,漂浮或者贴于培养皿中。
实施例2靶向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siRNA与M1病毒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人肠细胞癌株生存率。
材料:
人肠细胞癌HCT-116(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M1病毒(保藏编号CCTCCV201423),高糖DMEM培养基(购于Corning)。
方法:
a)细胞的培养:人肠细胞癌HCT-116生长在含10%FBS、100U/ml青霉素及0.1mg/ml链霉素的DMEM完全培养基中;所有细胞株均置于5%CO2,37℃恒温密闭式孵箱(相对湿度95%)内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生长情况。大约2~3天传代一次,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正式实验。
b)将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30,000细胞/孔;细胞经过干扰HMGCR处理24小时后,感染M1病毒(MOI=1);感染72小时后,进行MTT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方法如下:加入MTT溶液,100μL/孔;37℃孵育3小时后,吸除上清,并加入DMSO溶液,1mL/孔;摇匀后,将孔板置于酶标仪中,以570nm波长检测吸光度。
结果:
如图2所示,在HCT-116细胞中,单独感染M1病毒能引起约20%细胞死亡;但在干扰HMG-CoA还原酶基因(HMCGR)后,M1病毒感染能引起超过70%的细胞死亡。
siRNA的序列为:
SEQ ID No:1:AACCCAAUGCCCAUGUUCCdTdT
实施例3他汀类药物与M1病毒显著增加人肠细胞癌株形态学病变及促进M1病毒的复制。材料:
人肠细胞癌HCT-116(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M1病毒(保藏编号CCTCCV201423),高糖DMEM培养基(购于Corning),倒置相差显微镜。
方法:
a)细胞的培养:人肠细胞癌HCT-116生长在含10%FBS、100U/ml青霉素及0.1mg/ml链霉素的DMEM完全培养基中;所有细胞株均置于5%CO2,37℃恒温密闭式孵箱(相对湿度95%)内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生长情况。大约2~3天传代一次,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正式实验。
b)细胞处理和形态学观察: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DMEM完全培养液(含10%胎二牻牛血清、1%双抗)制成细胞悬液,细胞以4×105/孔的密度接种在24孔培养板内。用M1病毒(MOI=1)感染细胞、M1病毒(MOI=1)联合氟伐他汀、阿伐他汀(1、10μM)处理细胞,24小时后收获细胞蛋白并进行免疫印迹检测。
c)将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30,000细胞/孔;细胞加入氟伐他汀2(μM)处理后,感染M1病毒(MOI=1);48小时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
如图3A显示单独使用M1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单独使用氟伐他汀诱导少量细胞发生病变,同时使用两种药物处理时,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如3B显示,在药物浓度为1μM时,M1病毒蛋白有轻微的上调;当他汀类药物的浓度增加至10μM时,M1病毒蛋白(结构蛋白E1和非结构蛋白NS3)的表达与未加药物组相比显著地上调。结果证明,他汀类药物促进M1病毒蛋白表达。
实施例4靶向法尼基转移酶的亚基FNTB的siRNA与M1病毒联合处理显著增加人肠细胞癌株和胰腺癌细胞株形态学病变。
材料:
人肠细胞癌HCT-116(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人胰腺细胞癌Capan-1(购于ATCC)、SW1990(购于ATCC),M1病毒(保藏编号CCTCC V201423),高糖DMEM培养基(购于Corning),倒置相差显微镜。
方法:
将细胞接种于35mm培养皿中,待细胞汇合度至60%时进行以下干扰处理;首先,用优化培养基(Opti-MEM)配制Lipofectamine RNAiMAX溶液,按照每培养皿2μL:198μL稀释,混匀;其次,用优化培养基(Opti-MEM)配制siRNA溶液,按照每培养皿1.8μL:198μL稀释,siRNA终浓度为10或2nM,轻轻混匀;最后,将稀释好的Lipofectamine RNAiMAX和siRNA混合,室温静置15min;将混合液加入至装有1.5mL无血清培养基的培养皿中;24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成完全培养基,并感染M1病毒(1MOI)。48小时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siRNA的序列为:
SEQ ID No:2:ACGACTCGGTGGAAACAGT
SEQ ID No:3:CGAGTTCTTTCACCTACTA
结果:
如图4显示,在乱序干扰片段处理下,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胰腺癌细胞Capan-1和SW1990细胞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干扰FNTB后并无对肿瘤细胞的细胞形态产生影响;单独感染M1病毒的情况下,镜下观察发现有少量细胞发生皱缩,变圆,折光性增强;但是,FNTB干扰组细胞在M1感染48小时后,明显出现大量折光性增强的死细胞,漂浮或者贴于培养皿中。
实施例5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Tipifarnib、FTI277与M1病毒显著增加人肠细胞癌株形态学病变
材料:
人肠细胞癌HCT-116(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M1病毒(保藏编号CCTCCV201423),高糖DMEM培养基(购于Corning),倒置相差显微镜。
方法:
a)细胞的培养:人肠细胞癌HCT-116生长在含10%FBS、100U/ml青霉素及0.1mg/ml链霉素的DMEM完全培养基中;所有细胞株均置于5%CO2,37℃恒温密闭式孵箱(相对湿度95%)内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生长情况。大约2~3天传代一次,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正式实验。
b)细胞处理和形态学观察: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DMEM完全培养液(含10%胎二牻牛血清、1%双抗)制成细胞悬液,细胞以2.5×104/孔的密度接种在24孔培养板内。用Tipifarnib(1,0.1μM)单独处理、FTI277(10,1μM)单独处理、M1病毒(MOI=1)感染细胞、M1病毒(MOI=1)联合Tipifarnib(1,0.1μM)处理、M1病毒(MOI=1)联合FTI277(10,1μM)处理细胞,以不加M1病毒、FTI277和Tipifarnib为对照,48时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
如图5所示,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HCT-116细胞是单层贴壁生长,并且细胞紧密排列,表型一致。而FTI1277或Tipifarnib(50nM)与M1病毒(MOI=1)处理48h后,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较对照组细胞,与M1单独处理组与单独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胞体收缩成球状,折光率明显增强,呈死亡病变样。
实施例6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Tipifarnib与M1病毒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人肠癌和人胰腺癌细胞株生存率
材料:
人肠细胞癌HCT-116(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购于ATCC),人正常肝细胞株L-02(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M1病毒(保藏编号CCTCC V201423),高糖DMEM培养基(购于Corning),自动酶联检测酶标仪。
方法:
a)接种细胞、给药处理: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DMEM完全培养液(含10%胎二牻牛血清、1%双抗)制成细胞悬液,以每孔4×103/孔的密度接种在96孔培养板内。12小时后见细胞完全贴壁,实验分对照组,单独Tipifarnib组,M1感染组和Tipifarnib/M1联用组。所用剂量为:所用剂量为:M1病毒(MOI=1)感染细胞;Tipifarnib(50nM)。
b)MTT与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反应:培养至48h时,每孔加入MTT 20μl(5mg/ml),继续孵育4小时,此时镜检可观察到、活细胞内形成的颗粒状蓝紫色甲臜结晶。
c)溶解甲臜颗粒:小心吸去上清,加DMSO 100μl/孔溶解形成的结晶,在微型振荡器上震荡5min,然后在酶联检测仪上用波长570nm检测各孔的光密度(OD值)。每组实验重复3次。细胞存活率=药物处理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
结果:
如图6所示,M1病毒单独处理对肿瘤细胞HCT-116具有较小的生存率抑制作用,肿瘤细胞存活率达到97.0%,50nM的Tipifarnib处理组肿瘤细胞存活率仍高达80%,然而,当使用50nM的Tipifarnib与同样MOI的M1病毒联用(Tipifarnib+M1)时,肿瘤细胞存活率大幅下降至38%;M1病毒单独处理对肿瘤细胞SW190具有较小的生存率抑制作用,肿瘤细胞存活率达到90.0%,50nM的Tipifarnib处理组肿瘤细胞存活率仍高达90%,然而,当使用50nM的Tipifarnib与同样MOI的M1病毒联用(Tipifarnib+M1)时,肿瘤细胞存活率大幅下降至40%左右;而联合应用对正常细胞L02没有明显的杀伤效应。因此在细胞水平说明了甲羟戊酸代谢通路蛋白抑制剂可以增强M1病毒的溶瘤效应,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杀伤作用。
实施例7干扰甲羟戊酸通路上游及下游四个分支筛选出下游分支中的法尼基化通路和二牻牛儿基化通路被阻断后促进M1病毒的复制。
材料:
人肠细胞癌HCT-116(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M1病毒(保藏编号CCTCCV201423),高糖DMEM培养基(购于Corning),倒置相差显微镜。
方法:
将细胞接种于35mm培养皿中,待细胞汇合度至60%时进行以下干扰处理;首先,用优化培养基(Opti-MEM)配制Lipofectamine RNAiMAX溶液,按照每培养皿2μL:198μL稀释,混匀;其次,用优化培养基(Opti-MEM)配制siRNA溶液,按照每培养皿1.8μL:198μL稀释,干扰HMGCR、SQLE、FNTB、PGGT1B、RABGGTB(具体见图9及其附图说明)的siRNA终浓度分别为25,25,4,20,20nM,轻轻混匀;最后,将稀释好的Lipofectamine RNAiMAX和siRNA混合,室温静置15min;将混合液加入至装有1.5mL无血清培养基的培养皿中;24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成完全培养基,并感染M1病毒(1MOI)。24小时后收集细胞的蛋白裂解液并进行免疫印迹检测。
siRNA如下:
干扰HMG-CoA还原酶基因(HMGCR)
SEQ ID No:1:AACCCAAUGCCCAUGUUCCdTdT
干扰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
SEQ ID No:2 ACGACTCGGTGGAAACAGT
SEQ ID No:3 CGAGTTCTTTCACCTACTA
干扰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
SEQ ID No:4 SASI-HS01-00112524(购买于Sigma公司)
结果:干扰HMGCR、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和二牻牛儿基转移酶RABGGTB后病毒的结构蛋白E1和非结构蛋白NS3的表达显著增加,而干扰胆固醇合成通路SQLE和PGGT1B后对病毒蛋白无明显作用(图7)。
实施例8Tipifarnib与M1病毒联合应用显著抑制人肠和胰腺细胞癌株移植瘤生长。
材料:
M1病毒(保藏编号CCTCC V201423)、人肝癌细胞株HCT-116(购于ATCC)、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购于ATCC)、4周龄雌性BALB/c裸鼠。
方法:
本实验采用随机的、单盲的设计。将5×106HCT-116或者SW1990细胞注入到4周龄BALB/c裸鼠背侧皮下。
当肿瘤大小达到50mm3时分组,包括不处理的对照组、单独应用Tipifarnib组(腹腔注射500μg/kg/d)、单独应用M1感染组(尾静脉注射M1病毒2*109PFU/kg/d)和Tipifarnib/M1联用组(相同方式给予相同剂量的Tipifarnib和M1病毒),连续注射6次。每两天测量肿瘤的长宽和体重,肿瘤的体积依据公式(长×宽2)/2。测量肿瘤体积后进行Oneway ANOVA统计,***表示p<0.001。
结果:
如图8所示,在两种肿瘤细胞移植瘤动物体内,病理解剖测定肿瘤体积表明,和对照组比较,单独应用Tipifarnib组和单独M1感染组只能引起肿瘤体积轻微的缩小,而Tipifarnib/M1联用组能引起肿瘤体积显著地缩小,并且One way ANOVA统计表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本发明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仅为阐释性例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同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Ponroy,N.,et al.,Statins demonstrate a broad anti-cytomegalovirusactivity in vitro in ganciclovir-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strains.J MedVirol,2015.87(1):p.141-53.
[2].Amet,T.,et al.,Statin-induced inhibition of HIV-1release fromlatently infected U1cells reveals a critical role for protein prenylation inHIV-1replication.Microbes Infect,2008.10(5):p.471-80.
[3].Mackenzie,J.M.,A.A.Khromykh and R.G.Parton,Cholesterolmanipulation by West Nile virus perturbs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CellHost Microbe,2007.2(4):p.229-39.
[4].Farassati,F.,A.D.Yang and P.W.Lee,Oncogenes in Ras signallingpathway dictate host-cell permissiveness to herpes simplex virus 1.Nat CellBiol,2001.3(8):p.745-50.
序列表
<110> 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20>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130> 20171229
<160> 3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5
<211> 23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5
aacccaaugc ccauguuccd tdt 23
<210> 2
<211> 19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2
acgactcggt ggaaacagt 19
<210> 3
<211> 19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3
cgagttcttt cacctacta 19

Claims (10)

1.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在制备甲病毒抗肿瘤增效剂或耐药逆转剂方面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为抑制该通路中代谢起始物、或中间物、或终产物生成或者活性的物质;优选地,所述的抑制剂为酶抑制剂;
优选地,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包括上游通路抑制剂和/或下游通路抑制剂;优选地,所述的上游通路为从乙酰乙酰辅酶A起始至法尼基焦磷酸为止的通路;优选地,所述上游通路抑制剂为抑制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甲羟戊酸、磷酸甲羟戊酸、焦磷酸甲羟戊酸、异戊烯基焦磷酸、二甲基丙烯二磷酸酯、牻牛儿基焦磷酸和法尼基焦磷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活性或生成的物质;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上游通路抑制剂为抑制HMG-CoA合酶、HMG-CoA还原酶、甲羟戊酸激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甲羟戊酸二磷酸脱羧酶和法尼酰二磷酸合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活性或者生成的物质;
优选地,所述下游通路抑制剂为蛋白法尼基修饰通路抑制剂和/或二牻牛儿基化修饰通路抑制剂;所述的二牻牛儿基化修饰通路抑制剂为二型蛋白质二牻牛儿基化修饰通路抑制剂;
优选地,所述蛋白法尼基修饰抑制剂为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优选地,所述的二型蛋白质二牻牛儿基化修饰通路抑制剂为二牻牛儿基焦磷酸抑制剂;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型蛋白质二牻牛儿基化修饰通路抑制剂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1抑制剂和/或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
优选地,所述的甲病毒选自M1病毒和盖塔病毒中的至少一种。
2.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制备甲病毒抗肿瘤增效剂或耐药逆转剂方面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HMG-CoA还原酶的物质、或降低HMG-CoA还原酶水平的基因工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物质选自化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他汀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匹伐他汀钙;
更优选地,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氟伐他汀、阿伐他汀;
更优选地,所述的氟伐他汀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更优选地,所述的阿伐他汀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还更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如下所示的序列:
SEQ ID No:1AACCCAAUGCCCAUGUUCCdTdT;
优选地,所述的甲病毒选自M1病毒和盖塔病毒中的至少一种。
3.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在制备甲病毒抗肿瘤增效剂或耐药逆转剂方面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法尼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法尼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法尼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
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喹啉酮类、苯并二氮杂卓类、芳基吡咯类中的一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L-70472、J-104135、A-166120、Manumycin、毛壳孢酸;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的肽类抑制剂为短肽;更优选地,所述的短肽为三肽、四肽、五肽、六肽、七肽或八肽;还更优选地,所述的肽类抑制剂选自CVFM和/或CIFM;
更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Tipifarnib、FTI277;
优选地,所述的Tipifarnib的结构式如式III所示:
优选地,所述的FTI277的结构式如式IV所示: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说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择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抑制剂;
还更优选地,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抑制剂具有如下所示的序列之一:
SEQ ID No:2ACGACTCGGTGGAAACAGT;
SEQ ID No:3CGAGTTCTTTCACCTACTA;
优选地,所述的甲病毒选自M1病毒和盖塔病毒中的至少一种。
4.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在制备甲病毒抗肿瘤增效剂或耐药逆转剂方面的应用;
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为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
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的选自化合物,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的甲病毒选自M1病毒和盖塔病毒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包含:
(a)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
优选地,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选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HMG-CoA还原酶的物质、或降低HMG-CoA还原酶水平的基因工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他汀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
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匹伐他汀钙;更优选地,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氟伐他汀、阿伐他汀;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还更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如下所示的序列:
SEQ ID No:1:AACCCAAUGCCCAUGUUCCdTdT;……
优选地,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法尼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法尼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法尼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
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物质选自喹啉酮类,苯并二氮杂卓类,芳基吡咯类,中的一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L-70472、J-104135,A-166120,Manumycin、毛壳孢酸;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的肽类抑制剂为短肽;更优选地,所述的短肽为三肽、四肽、五肽、六肽、七肽或八肽;还更优选地,所述的肽类抑制剂选自CVFM和/或CIFM;更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Tipifarnib、FTI277;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说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择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抑制剂;
还更优选地,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抑制剂具有如下所示的序列之一:
SEQ ID No:2ACGACTCGGTGGAAACAGT;
SEQ ID No:3CGAGTTCTTTCACCTACTA;
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为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
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的选自化合物;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b)甲病毒;
优选地,所述的甲病毒选自M1病毒和盖塔病毒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药品套装,包含:
(a)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
优选地,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选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HMG-CoA还原酶的物质、或降低HMG-CoA还原酶水平的基因工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他汀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匹伐他汀钙;更优选地,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氟伐他汀、阿伐他汀;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还更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如下所示的序列:
SEQ ID No:1:AACCCAAUGCCCAUGUUCCdTdT;
优选地,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法尼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法尼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法尼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
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喹啉酮类,苯并二氮杂卓类和芳基吡咯类中的一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L-70472、J-104135、A-166120、Manumycin、毛壳孢酸;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的肽类抑制剂为短肽;更优选地,所述的短肽为三肽、四肽、五肽、六肽、七肽或八肽;还更优选地,所述的四肽抑制剂选自CVFM和/或CIFM;更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之一、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Tipifarnib、FTI277;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说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择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抑制剂;
还更优选地,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抑制剂具有如下所示的序列之一:
SEQ ID No:2ACGACTCGGTGGAAACAGT;
SEQ ID No:3CGAGTTCTTTCACCTACTA;
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为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
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的选自化合物,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b)甲病毒;
优选地,所述的甲病毒选自M1病毒和盖塔病毒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独立包装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蛋白抑制剂及独立包装的甲病毒;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更优选地,所述载体优选地选自冻干粉针、注射剂、片剂、胶囊、试剂盒或贴剂。
7.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及甲病毒的组合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甲病毒选自M1病毒和盖塔病毒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选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二牻牛儿基转移酶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HMG-CoA还原酶的物质、或降低HMG-CoA还原酶水平的基因工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他汀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匹伐他汀钙;更优选地,所述的他汀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氟伐他汀、阿伐他汀;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或者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更优选地,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如下所示的序列之一:
SEQ ID No:1AACCCAAUGCCCAUGUUCCdTdT;…
优选地,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法尼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法尼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法尼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
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喹啉酮类、苯并二氮杂卓类、芳基吡咯类中的一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L-70472、J-104135,A-166120,Manumycin毛壳孢酸;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的肽类抑制剂为短肽;更优选地,所述的短肽为三肽、四肽、五肽、六肽、七肽或八肽;还更优选地,所述的肽类抑制剂选自CVFM和/或CIFM;
更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具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作用的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同分异构体:Tipifarnib、FTI277;
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或者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说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选择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抑制剂;
还更优选地,所述的法尼基转移酶亚基FNTB抑制剂具有如下所示的序列之一:
SEQ ID No:2:ACGACTCGGTGGAAACAGT;
SEQ ID No:3CGAGTTCTTTCACCTACTA;
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为二型二牻牛儿基转移酶;
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抑制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活性的物质、或降解二牻牛儿基转移酶的物质、或降低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水平的基因工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的选自化合物,
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抗体、抗体功能性片段、肽类、和拟肽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优选地,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为基因干扰、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材料;或者优选地,所述的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选自:DNA、RNA、PNA和DNA-RNA-杂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二牻牛儿基转移酶选自:siRNA、dsRNA、miRNA、shRNA和核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应用/组合物、药品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为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和阿伐他汀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应用/组合物/药品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实体瘤或血液瘤;优选地,所述的实体瘤为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胶质瘤、黑色素瘤、胰腺癌、鼻咽癌、肺癌或胃癌;
更优选地,所述的肿瘤为对甲病毒不敏感的肿瘤。
10.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所述的组合物/药品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与甲病毒的配比为:0.01~200mg:103~109PFU;优选0.1~200mg:104~109PFU;进一步优选0.1~100mg:105~109PFU;
进一步优选地,使用剂量为: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使用范围为0.01mg/kg至200mg/kg,同时甲病毒使用滴度为MOI从103至109(PFU/kg);优选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使用范围为0.1mg/kg至200mg/kg,同时甲病毒使用滴度为MOI从104至109(PFU/kg);更优选Tipifarnib、FTI277、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使用范围为0.1mg/kg至100mg/kg,同时甲病毒使用滴度为MOI从105至109(PFU/kg)。
CN201711483000.1A 2017-12-29 2017-12-29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Active CN109985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3000.1A CN109985242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US16/959,094 US20200405793A1 (en) 2017-12-29 2018-12-28 Use of mevalonate metabolic pathway inhibitor and alphavirus in preparing anti-tumor drug
AU2018393435A AU2018393435A1 (en) 2017-12-29 2018-12-28 Use of mevalonate metabolic pathway inhibitor and alphavirus in preparing anti-tumor drug
TW107147872A TW201929880A (zh) 2017-12-29 2018-12-28 甲羥戊酸代謝途徑抑制劑和α病毒用於製備抗腫瘤藥物的用途
PCT/CN2018/125012 WO2019129231A1 (zh) 2017-12-29 2018-12-28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3000.1A CN109985242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5242A true CN109985242A (zh) 2019-07-09
CN109985242B CN109985242B (zh) 2022-07-29

Family

ID=67063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3000.1A Active CN109985242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405793A1 (zh)
CN (1) CN109985242B (zh)
AU (1) AU2018393435A1 (zh)
TW (1) TW201929880A (zh)
WO (1) WO201912923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3209A (zh) * 2019-10-11 2020-03-2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细胞培养物中添加脂质体提高有囊膜病毒滴度的方法
CN113842459A (zh) * 2021-01-18 2021-12-28 陈晓文 一种病理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用途
CN114438159A (zh) * 2020-10-30 2022-05-06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诊断和治疗化疗耐药小细胞肺癌的新靶点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0604A2 (en) * 2006-05-04 2007-11-15 Baylor Research Institute Anti-tumor activity of an oncolytic adenovirus-delivered oncogene sirna
CN102026645A (zh) * 2006-09-15 2011-04-20 渥太华健康研究所 溶瘤弹状病毒
CN102124335A (zh) * 2008-05-22 2011-07-13 曼博克·基姆 基于肿瘤抑制因子的过度增生细胞对溶瘤病毒疗法的敏感性
WO2012071453A8 (en) * 2010-11-22 2013-09-12 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Modulating oncolytic vsv and upregulating rae1 and nup98 with statins
CN104814984A (zh) * 2014-08-26 2015-08-05 中山大学 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6265764A (zh) * 2016-08-18 2017-01-04 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ap抑制剂和溶瘤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0604A2 (en) * 2006-05-04 2007-11-15 Baylor Research Institute Anti-tumor activity of an oncolytic adenovirus-delivered oncogene sirna
CN102026645A (zh) * 2006-09-15 2011-04-20 渥太华健康研究所 溶瘤弹状病毒
CN102124335A (zh) * 2008-05-22 2011-07-13 曼博克·基姆 基于肿瘤抑制因子的过度增生细胞对溶瘤病毒疗法的敏感性
WO2012071453A8 (en) * 2010-11-22 2013-09-12 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Modulating oncolytic vsv and upregulating rae1 and nup98 with statins
CN104814984A (zh) * 2014-08-26 2015-08-05 中山大学 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6265764A (zh) * 2016-08-18 2017-01-04 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ap抑制剂和溶瘤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I LI ET AL.: "Activation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Pathway Increases the Sensitivity of Cancer Cells to the Oncolytic Virus M1", 《MOLECULAR THERAPY》 *
刘泽林等: "美伐他汀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质》 *
毛应华等: "洛伐他汀对SP2/0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3209A (zh) * 2019-10-11 2020-03-2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细胞培养物中添加脂质体提高有囊膜病毒滴度的方法
CN114438159A (zh) * 2020-10-30 2022-05-06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诊断和治疗化疗耐药小细胞肺癌的新靶点及其应用
CN114438159B (zh) * 2020-10-30 2024-05-03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诊断和治疗化疗耐药小细胞肺癌的新靶点及其应用
CN113842459A (zh) * 2021-01-18 2021-12-28 陈晓文 一种病理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用途
CN113842459B (zh) * 2021-01-18 2023-01-06 陈晓文 一种病理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9231A1 (zh) 2019-07-04
CN109985242B (zh) 2022-07-29
TW201929880A (zh) 2019-08-01
AU2018393435A1 (en) 2020-08-20
US20200405793A1 (en)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0850B2 (en) Use of IAP inhibitor and oncolytic virus in preparation of anti-tumor drug
CN108606982B (zh) Vcp抑制剂和溶瘤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8686221B (zh) 增效的抗肿瘤药物
CN106177955B (zh) Bcl‑xL抑制剂和溶瘤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9985242A (zh) 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WO2019129235A1 (zh) E3连接酶抑制剂和溶瘤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TWI722357B (zh) 極光激酶抑制劑和α病毒用於製備抗腫瘤藥物之用途
CN108635584B (zh) 蛋白酶体抑制剂和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TWI685343B (zh) Parp抑制劑和溶瘤病毒用於製備抗腫瘤藥物之用途
CN113456657B (zh) 糖基聚醚化合物在制备抗rna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TWI691333B (zh) Cdk抑制劑和溶瘤病毒在製備抗腫瘤藥物的用途
CN109331183A (zh) FOXO3a抑制剂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症药物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