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3317A - 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及泄漏检查方法、输送容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及泄漏检查方法、输送容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3317A
CN109983317A CN201780069898.XA CN201780069898A CN109983317A CN 109983317 A CN109983317 A CN 109983317A CN 201780069898 A CN201780069898 A CN 201780069898A CN 109983317 A CN109983317 A CN 109983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ressure
head
leak
insp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98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正志
幡野修
权藤圣仁
尾关宏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205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743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252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54876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83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33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3209Details, e.g. container closure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实现无需考虑容器温度的变化的泄漏检查。泄漏检查装置(1A)具备:头安装部(4),在从容器生产线被排列输送的容器中的容器(W1、W2)的口部分别安装检查头(3A、3B);压力供给部(7),向分别安装于容器(W1、W2)的检查头(3A、3B)同时传送供给压力,从而将被密闭的容器(W1、W2)内的压力设为检查压力;及泄漏判定部(8),检测被密闭的容器(W1、W2)内的经时性压力变化来进行容器(W1、W2)的泄漏判定,泄漏判定部(8)具备检测多个容器中成对的容器(W1、W2)内的压差的压差传感器(42),根据压差传感器(42)的输出进行泄漏判定。

Description

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及泄漏检查方法、输送容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容器生产线的下游侧检查容器的泄漏的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或在容器生产线的下游侧对容器进行检查、清扫、填充等处理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合成树脂制瓶或罐等的容器生产线的下游侧,进行检查所制造的容器是否具有规定的气密性的泄漏检查处理、去除容器内的灰尘的清扫处理、向容器内填充内容液等的填充处理等处理。关于这种处理,通过在被输送的容器的口部安装处理头(检查头等),之后将处理头保持一定时间,在其期间进行泄漏检查等处理。
泄漏检查中,将检查头安装于容器的口部,并向密闭状态的容器内供给加压空气,由此向容器内赋予检查压力,之后将密闭状态保持一定时间,根据在其期间检测出的容器内压的压力下降量判断有无泄漏。
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技术中,将合成树脂制的瓶作为对象,在瓶口部安装检查头,将供给阀打开规定期间并将刚关闭供给阀之后的瓶内压作为基准内压,检查该基准内压是否超过预先规定的第1阈值,当超过该第1阈值时,将瓶的空气密闭状态保持一定时间,通过压差传感器测量瓶内压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从基准内压的压力下降量,当压力下降量未超过预先规定的第2阈值时,将该瓶判定为良品(无泄漏)。
并且,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以往技术是一种泄漏检查装置,其具备:输送机构,输送容器;及追随机构,为了在容器的口部安装检查头而使检查头追随移动的容器,为了将多个检查头同时安装于多个容器,具备以等间隔配置被输送的容器的等间隔配置机构及以等间隔定位容器的把持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92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171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容器生产线的下游侧,容器的温度产生从高温状态缓慢下降至常温的温度变化。例如,若为合成树脂制瓶,则刚从吹塑模具取出之后的瓶在主体部成为40~50℃左右的高温,而在容器生产线下游侧的泄漏检查装置入口成为30℃左右。之后在被输送的过程中,瓶的温度下降至常温(25℃左右)。
在容器生产线的下游侧进行泄漏检查时,需要充分考虑前述的容器的温度变化。若容器的温度高,则从基准内压的压力下降量变小,因此前述泄漏检查中的阈值需要设定为考虑到容器的温度的值。
向泄漏检查装置输送而来的瓶体部的温度在连续生产时成为前述的30℃左右,但容器生产线暂时停止并重新启动时,存在常温左右的瓶输送而来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应对所有温度范围的广阈值的设定或根据泄漏检查装置入口的瓶的温度适当变更阈值等繁杂的调整,存在无法进行高生产率的泄漏检查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即,本发明的第1课题是在容器生产线的下游侧的容器的泄漏检查中,无需考虑容器温度的变化,以高生产率进行高精度的泄漏检查等。
并且,前述对容器的处理中,为了提高处理能力,需要对多个容器同时进行处理。例如,泄漏检查装置中,为了检测微小的泄漏孔引起的缓慢的压力变化,需要延长检查时间。因此,为了提高处理能力,要求将多个处理头同时安装于多个容器的口部来进行泄漏检查。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以往技术中,为了对被直线地进行输送的容器,将多个检查头同时安装于多个容器的口部,首先,设置以等间隔配置容器的等间隔配置机构(星形轮),之后,设置把持机构,该把持机构将通过等间隔配置机构的容器在安装检查头为止的期间由于振动等而产生偏差的容器的间隔再次定位为等间隔。若如此设置在通过等间隔配置机构之后再次定位为等间隔的把持机构,则泄漏检查装置等变得大型化且成本变高,并且,变更容器尺寸时,需要替换把持机构的模具,存在生产率下降的问题。因此,要求即使在容器的间隔上存在偏差,也无需使用定位为等间隔的机构而可靠地分别在多个容器安装检查头(处理头)。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即,本发明的第2课题是在对被输送的容器进行泄漏检查等处理的处理装置中,即使在容器的间隔上存在偏差,也无需使用定位为等间隔的机构而可靠地分别在多个容器安装处理头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第1课题,基于本发明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具备以下结构。
一种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头安装部,在从容器生产线被排列输送的容器中的多个容器的口部分别安装检查头;压力供给部,向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容器的所述检查头同时传送供给压力,从而将被密闭的所述多个容器内的压力设为检查压力;及泄漏判定部,检测被密闭的所述多个容器内的经时性压力变化来进行所述多个容器的泄漏判定,所述泄漏判定部具备检测所述多个容器的成对的容器内的压差的压差传感器,根据该压差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泄漏判定。
为了解决前述第2课题,本发明的输送容器处理装置具备以下结构。
容器传感器,检测被直线地进行输送的容器;多个头安装部,在通过所述容器传感器检测出的多个容器的口部分别安装处理头;多个线性致动器,使所述头安装部沿着容器的输送路径往复移动;及控制部,分别单独控制多个所述线性致动器和多个所述头安装部的动作,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容器传感器的检测时机和容器的移动距离分别掌握被输送的多个容器的位置,从而对所述线性致动器进行控制,由此使所述处理头分别向通过所述容器传感器检测出的多个容器的上方移动,之后使所述头安装部追随容器的移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中,将从容器生产线被排列输送的容器的多个容器中成对的容器作为对象,检测容器内的压差来进行泄漏判定。被排列输送的容器的多个容器中成对的容器的容器温度大致相等,因此通过检测这些容器内的压差,无需考虑容器温度的变化就能够进行高生产率且高精度的泄漏判定。
并且,成对的容器内的压差与容器的大小无关地,被检测的压力变化的范围小,因此通过使该较小的压力变化的范围与压差传感器的全范围对应,能够以高灵敏度检测微小的压力变化。由此,也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泄漏判定。
本发明的输送容器处理在被直线地进行输送的容器的间隔上存在偏差时,也能够使各处理头向通过容器传感器检测出的各容器的位置移动,从而在正被输送的多个容器安装处理头。由此,能够通过对多个容器同时进行处理来提高处理能力,并且即使在容器的间隔上存在偏差,也能够不使用定位为等间隔的机构而可靠地向多个容器安装处理头,从而实现模具替换时间的缩短等生产率提高。
并且,能够不变更已有的输送装置而通过外置的方式设置本处理装置,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进行配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的设置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的有无泄漏的判定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容器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容器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容器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容器处理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a)表示刚结束1个处理之后的状态,(b)表示即将进行下一处理的状态,(c)表示处理中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中,不同图中的相同符号表示相同功能的部位,适当省略各图中的重复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以下,泄漏检查装置)1A具备头安装部4、压力供给部7、泄漏判定部8。在此,成为对象的是从容器生产线被排列输送而来的多个容器W1、W2。对象容器W1、W2只要是能够通过堵塞口部来确保密闭性的容器即可,能够将合成树脂制瓶、金属罐、金属瓶罐、袋等各种容器作为对象。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以下成为前提:通过该泄漏检查装置1A同时成为检查对象的是从容器生产线被排列输送的容器中邻近的多个容器W1、W2,这些容器温度大致同等。
头安装部4具有向成为检查对象的容器W1、W2的口部分别安装检查头3A、3B的功能。检查头3A、3B分别对容器W1、W2的口部进行密闭,并且与压力供给部7连结的压力供给配管30、31和与泄漏判定部8连结的压力检测配管40、41的端部相连接。由此,若检查头3A(3B)被安装于容器W1(W2)的口部,则其口部被密闭,压力供给配管30(31)和压力检测配管40(41)的端部与容器W1(W2)内部连通。
若对图1所示的头安装部4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说明,则头安装部4具备用于对检查头3A、3B进行上升或下降操作的气缸22、23。在气缸22连接有用于使气缸动作的配管24A、24B,在气缸23连接有分别从配管24A、24B分支的配管24C、24D。在经由压力调节阀26连接于压力供给源的配管24E与配管24A、24B之间连接有流路切换阀25,通过对流路切换阀25进行切换操作,气缸22、23动作而检查头3A、3B上升或下降。另外,用于对检查头3A、3B进行上升或下降操作的机构并不限定于前述气缸,也可以使用电动缸等其他致动器。
压力供给部7向分别安装于容器W1、W2的检查头3A、3B同时传送供给压力,使被密闭的容器W1、W2内的压力上升为检查压力。具体而言,压力供给部7具备连接于压力供给配管30、31的流路切换阀32、33。在流路切换阀32、33分别连接有经由压力调节阀34连接于压力供给源的配管35及从该配管35分支的配管36。通过向检查头3A、3B侧对流路切换阀32、33同时进行切换操作,同时向检查头3A、3B传送供给压力。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且容器内压达到检查压力之后,流路切换阀32、33同时向关闭侧切换,压力供给停止而成为密闭状态。
关于压力供给部7中的供给压力的设定,优选设定为高于向容器W1、W2内赋予的检查压力,通过将供给压力设定为高于检查压力,能够缩短容器W1、W2内的加压时间。
泄漏判定部8检测被检查头3A、3B密闭的容器W1、W2内的经时性压力变化,进行容器W1、W2的泄漏判定。在此,泄漏判定部8具备检测2个容器W1、W2内的压差的压差传感器42。在压差传感器42连接有一端连接于检查头3A、3B的压力检测配管40、41的另一端。
图1的例子中,泄漏判定部8中,压力检测配管40、41的另一端进一步分支而连接于直压传感器43、44,由压差传感器42及直压传感器43、44构成压力检测部45。直压传感器43、44直接检测容器W1、W2各自的内压,通过使压力检测配管40、44的另一端分支并连接于直压传感器43、44,能够同时检测通过压差传感器42检测的容器W1、W2内的压差和通过直压传感器43、44检测的容器W1、W2各自的内压。
并且,泄漏判定部8具备运算处理部46,压差传感器42和直压传感器43、44的输出被输入至运算处理部46。运算处理部46根据压差传感器42和直压传感器43、44的输出,进行容器W1、W2中是否存在泄漏的判定。
与泄漏判定部8连结的压力检测配管40、41以和与压力供给部7连结的压力供给配管30、31分离的状态连接于检查头3A、3B。通过如此以分离压力供给配管30、31和压力检测配管40、41的状态连接于检查头3A、3B,能够缩短在流路切换阀32、33的动作时产生的波动时间。
图2示出泄漏检查装置1A的设置例。该泄漏检查装置1A中,将通过输送机等输送装置60以1列被排列输送的容器W中邻近的多个容器W1、W2作为检查对象,一边沿着容器W的输送方向移动检查头3A、3B,一边依次进行容器W的泄漏检查。因此,泄漏检查装置1A具备移动机构51、52,该移动机构中沿着输送装置60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导轨50,沿着导轨50移动检查头3A、3B。
移动机构51、52与多个容器W1、W2的输送同步地移动检查头3A、3B,并且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检查头3A、3B。该移动机构51、52在将检查头3A、3B安装于容器W1、W2之后,使检查头3A、3B以与输送装置60的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在从容器W1、W2脱离检查头3A、3B之后,进入初始位置返回动作,提高移动速度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检查头3A、3B,成为待机状态。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构成为如下,即,在输送装置60上配置检测容器W的传感器,根据检测容器W的时机,单独进行检查头3A、3B向容器W的安装及基于移动机构51、52的移动。由此,即使在容器W的间距上存在偏差时,也能够可靠地将检查头3A、3B安装于容器。
接着,参考图3,对基于泄漏检查装置1A的泄漏检查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检查的开始,首先,通过头安装部4将检查头3A、3B安装于容器W1、W2的口部(头安装工序)。图2所示的例子中,使移动机构51、52的移动与输送装置60的移动同步,通过流路切换阀25的切换操作使气缸22、23动作,从而使检查头3A、3B下降。
若检查头3A、3B的安装结束,则通过压力供给部7,向检查头3A、3B同时传送供给压力来对容器W1、W2内进行加压,从而使容器W1、W2内的压力上升为检查压力(压力供给工序)。供给压力的施加通过压力供给部7中的流路切换阀32、33的同时切换来进行,向打开侧切换流路切换阀32、33来打开供给压力,之后,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向关闭侧切换流路切换阀32、33来关闭供给压力,从而将容器内压保持为检查压力。
如前所述,被施加的供给压力优选设定为高于检查压力,通过将供给压力设定为较高,能够缩短加压时间。施加检查压力之后,设定规定的平衡期间来使容器W1、W2内的压力状态稳定之后,进行后述的泄漏判定工序,但通过使压力检测配管40、41相对于压力供给配管30、31向容器W1、W2的次级侧分离,能够实现平衡期间的缩短化。
之后,检测被密闭的容器W1、W2内的经时性压力变化量来进行容器W1、W2的泄漏判定(泄漏判定工序)。在此,根据压差传感器42和直压传感器43、44的输出检测压力变化量。泄漏判定部8主要通过压差传感器42检测容器W1、W2内的压差,并根据该压差进行泄漏判定,作为辅助,根据直压传感器43、44的输出检测容器W1、W2各自的内压。能够根据检查情况适当省略直压传感器43、44。
在泄漏判定工序中,首先,用直压传感器43、44测定加压时间结束的时刻的容器W1、W2各自的内压,当未达到检查压力时,判定为存在较大泄漏。当达到检查压力时,对从检查开始经过时间t1而检测的压力(图示A点或A’点的压力与C点或C’点的压差)和在之后经过Δt时间而从检查开始经过时间t2而检测的压力(图示B点或B’点的压力与D点或D’点的压差)进行比较,由此求出压力变化量。
基于压差传感器42的输出的泄漏判定中,将从在图3的压差的曲线图所示的D点或D’点检测的压差减去在C点或C’点检测的压差而得的值(压差的压力变化量)与所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压差的压力变化量超过阈值时,判定为在容器W1、W2中的一个容器存在泄漏,当未超过阈值时,判定为容器W1、W2的双方中没有泄漏。图3的压差的曲线图中,以实线表示在容器W1、W2的双方中没有泄漏时的压差的检查波形,以虚线表示在容器W1、W2中的一个容器存在泄漏时的压差检查波形。在双方的容器W1、W2中没有泄漏时,压差的压力变化量大致成为0Pa,但在容器W1、W2中的一个容器存在泄漏时,压差的压力变化量随着时间经过而变大。
判定为存在泄漏时,能够根据压差传感器42的输出的正负,判断在容器W1、W2中的哪一个容器侧存在泄漏。并且,虽然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但若在双方的容器W1、W2中存在同等的泄漏,则压差的压力变化量不会超过阈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下的误判定,辅助性地设置有直压传感器43、44。根据直压传感器43、44的输出,能够判定各个容器W1、W2的泄漏的有无。
基于直压传感器43、44的输出的泄漏判定中,将从在图3的直压的曲线图所示的A点或A’点检测的压力减去在B点或B’点检测的压力而得的值与所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超过阈值时,判定为存在泄漏,当未超过阈值时,判定为没有泄漏。如图3所示,直压的检查波形中,当没有泄漏时,压力变化量如实线所示,大致成为0Pa,存在泄漏时,压力变化量如虚线所示,成为较大值。
如图3所示,从对流路切换阀25进行切换操作来使检查头3A、3B下降,进行压力供给工序、泄漏判定工序之后,使检查头3A、3B从容器W1、W2脱离,进行针对接下来的多个容器的检查头3A、3B的下降准备为止,这成为针对容器W1、W2的检查时间。
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容器W1、W2安装检查头3A、3B之后,一边配合容器W1、W2的输送移动检查头3A、3B,一边进行压力供给工序和泄漏判定工序。并且,在泄漏判定工序之后,检查头3A、3B从容器W1、W2脱离而返回初始位置,提高移动速度向与容器W1、W2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返回初始位置F,成为待机状态。
根据利用这种泄漏检查装置1A的泄漏检查方法,将从容器生产线被排列输送而来的容器温度大致相等的多个容器W1、W2作为对象,根据这些容器内的压差进行泄漏判定,因此能够不考虑容器温度的变化而进行泄漏判定。由此,无需进行考虑到容器温度的变化的阈值调整等,能够进行高生产率的泄漏判定。
并且,多个容器W1、W2内的压差的经时性压力变化量的绝对值较小,因此能够使该较小变化与压差传感器42的全范围对应,从而以较高的传感器灵敏度检测压力变化。由此,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泄漏判定,能够不遗漏极小孔引起的泄漏而进行检测。
并且,如图2所示的设置例,能够在容器的输送过程中组装泄漏检查装置1A,因此能够实现泄漏检查空间的节省空间化,而且能够进行利用容器输送过程的生产节拍的泄漏检查,由此也能够获得高生产率。
并且,泄漏检查装置1A通过将供给压力设定为高于检查压力,加压时间缩短,通过分离压力供给配管30、31与压力检查配管40、41来连接于检查头3A、3B,能够将压力供给之后的平衡期间设定为较短,因此能够在有限的检查时间的范围内,较长地设定用于检测压力变化量的经过时间Δt。由此,能够进行可靠性高的泄漏判定。
另外,如上述,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针对邻近的容器W1、W2进行泄漏检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还能够对3个以上的容器W进行泄漏检查。此时,成对的组合是自由的,例如3个容器W1、W2、W3中,成对的组合可以是W1-W2、W2-W3或者W1-W2、W1-W3中的任一个。如此,容器的处理数增加时,泄漏检查装置的各部(头安装部4、压力供给部7、泄漏判定部8)根据容器的处理数适当增设。
图4中,对输送容器处理装置(以下,处理装置)1进行说明。处理装置1是对通过输送输送机等输送装置100被直线地进行输送的多个容器W进行泄漏检查处理、清扫处理、填充处理等的装置。以下说明中,处理装置1能够用于如图1所示的泄漏检查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
处理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10、容器传感器2、处理头3、头安装部4、线性致动器5、控制部6等,将这些主要部分示于图5及图6。
容器传感器2设置于装置主体10,检测通过输送装置100隔开间隔而被直线地进行输送的容器W。容器传感器2在通过输送装置100被输送的容器W通过容器传感器2的设置部位(原点)的时机向控制部6发送检测信号。作为容器传感器2,能够利用接触型或非接触型的各种传感器。
处理头3安装于容器W的口部而进行各种处理,进行泄漏检查时为前述检查头3A、3B,对容器W进行密闭,向容器W内赋予检查压力,检测之后的容器W内的压力变化。如图1所示,头安装部4将处理头3(检查头3A、3B)安装于容器W的口部或使其从容器W的口部脱离,如前述,具备气缸等升降机构,使处理头3上下进行升降动作。
线性致动器5使头安装部4沿着容器W的输送路径往复移动,具备:导轨5A,沿着使容器W线性移动的输送装置100而配置;移动部件5B,沿着导轨5A往复移动;及驱动马达(例如,步进电机)5C,使移动部件5B向规定的位置移动。
控制部6接收容器传感器2的检测信号,对头安装部4和线性致动器5进行控制。处理头3可以根据头安装部4的动作时机独自动作,也可以通过控制部6控制动作。
图7表示通过控制部6被控制的头安装部4和线性致动器5的动作。控制部6根据容器传感器2的检测时机和安装于输送装置100的马达的编码器(未图示)的输出,计算被输送的多个容器W的移动距离,掌握各个容器W的位置。并且,容器W的移动距离还能够根据容器传感器2的检测时机和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速度及各个容器W的时间经过来计算。此时,关于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速度,可以将预先设定的速度输入至控制部6,也可以将通过另外设置的速度检测机构检测的速度输入至控制部6。
控制部6中,若针对被直线地进行输送的容器W中被连续输送的多个容器W(W1、W2)的处理结束,则如图7的(a)所示,使处理头4从容器W(W1、W2)的口部脱离,进行针对接下来的未处理的容器的处理准备。
之后,控制部6为了使处理头3向通过容器传感器2的检测而已掌握位置的接下来的未处理的容器W(W3、W4)上移动,对线性致动器5进行控制来移动头安装部4。并且,如图7的(b)所示,若处理头3到达接下来的未处理的容器W(W3、W4)上,则以使处理头3在被输送的容器W(W3、W4)上移动的方式,对线性致动器5进行控制,使头安装部4追随容器W(W3、W4)的移动。
并且,当处理头3到达未处理的容器W(W3、W4)上时,控制部6对头安装部4进行控制,将处理头3安装于多个容器W(W3、W4)的口部,如图7的(c)所示,一边使头安装部4追随容器W(W3、W4)的移动,一边进行基于处理头3的处理(例如,泄漏检查处理)。并且,处理结束之后,对接下来的未处理的容器W反复进行图7的(a)至图7的(c)所示的动作。
通过控制部6进行前述控制,能够在以各种间隔被直线地进行输送的容器W中,对处理对象的多个容器W(图示的例子中为2个容器),单独安装处理头3并同时进行处理。此时,被控制部6控制的头安装部4和线性致动器5需要排列配置与同时进行处理的容器W的数量(图示的例子中为2个)相应的数量,分别设置于多个头安装部4的处理头3需要沿着被输送的容器W的列线性配置。
前述处理装置1能够用作如图1所示的压差式的泄漏检查装置1A。该泄漏检查装置1A中,相对于作为前述处理头3的检查头3A、3B和头安装部4,配备前述的压力供给部7和泄漏判定部8。
处理装置1不仅能够用作前述压差式的泄漏检查装置1A,还能够用作直压式泄漏检查装置或清扫、填充等其他处理装置。此时,相对于在输送间隔上存在偏差的任意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中无需使用定位为等间隔的机构,能够通过外置来配备处理装置1,能够可靠地对被输送的多个容器W安装处理头1。并且,通过对多个容器W同时进行处理,能够提高处理能力。
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即使有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只要其目的及结构等中无特别的矛盾和问题,则能够挪用彼此的技术来进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安装部,在从容器生产线被排列输送的容器中的多个容器的口部分别安装检查头;
压力供给部,向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容器的所述检查头同时传送供给压力,从而将被密闭的所述多个容器内的压力设为检查压力;及
泄漏判定部,检测被密闭的所述多个容器内的经时性压力变化来进行所述多个容器的泄漏判定,
所述泄漏判定部具备检测所述多个容器中成对的容器内的压差的压差传感器,根据该压差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泄漏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判定部具备同时检测所述多个容器各自的内压和所述压差的直压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压力供给部连结的压力供给配管和与所述泄漏判定部连结的压力检测配管分别分离而连接于所述检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安装部具备沿着所述多个容器的输送方向移动所述检查头的移动机构,
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多个容器的输送同步地移动安装于所述多个容器的所述检查头,并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检查之后从所述多个容器脱离的所述检查头。
5.一种容器的泄漏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头安装工序,在从容器生产线被排列输送的容器中的多个容器的口部分别安装检查头;
压力供给工序,向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容器的所述检查头同时传送供给压力,从而将被密闭的所述多个容器内的压力设为检查压力;及
泄漏判定工序,检测被密闭的所述多个容器内的经时性压力变化来进行所述多个容器的泄漏判定,
在所述泄漏判定工序中,检测所述多个容器中成对的容器内的压差,并根据该压差进行泄漏判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的泄漏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泄漏判定工序中,同时检测所述多个容器各自的内压和所述压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容器的泄漏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边与所述多个容器的输送同步地移动安装于所述多个容器的所述检查头,一边进行所述压力供给工序和所述泄漏判定工序,
在所述泄漏判定工序之后,使所述检查头从所述多个容器脱离,并使其向与所述多个容器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8.一种输送容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器传感器,检测被直线地进行输送的容器;
多个头安装部,在通过所述容器传感器检测出的多个容器的口部分别安装处理头;
多个线性致动器,使所述头安装部沿着容器的输送路径往复移动;及
控制部,分别单独控制多个所述线性致动器和多个所述头安装部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容器传感器的检测时机和容器的移动距离分别掌握被输送的多个容器的位置,从而对所述线性致动器进行控制,由此使所述处理头分别向通过所述容器传感器检测出的多个容器的上方移动,之后使所述头安装部追随容器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容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头安装部进行控制,将移动到容器的上方的所述处理头安装于容器,在处理之后使所述处理头从容器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输送容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头为向容器内赋予检查压力并检测之后的压力变化的泄漏检查头。
CN201780069898.XA 2016-11-11 2017-10-27 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及泄漏检查方法、输送容器处理装置 Pending CN1099833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0559A JP6874337B2 (ja) 2016-11-11 2016-11-11 容器のリーク検査装置及びリーク検査方法
JP2016-220559 2016-11-11
JP2017025287A JP6354876B1 (ja) 2017-02-14 2017-02-14 搬送容器処理装置
JP2017-025287 2017-02-14
PCT/JP2017/038916 WO2018088247A1 (ja) 2016-11-11 2017-10-27 容器のリーク検査装置及びリーク検査方法、搬送容器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3317A true CN109983317A (zh) 2019-07-05

Family

ID=62109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9898.XA Pending CN109983317A (zh) 2016-11-11 2017-10-27 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及泄漏检查方法、输送容器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82737A1 (zh)
CN (1) CN109983317A (zh)
WO (1) WO20180882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9111A (zh) * 2022-10-27 2022-11-25 江苏宏仁特种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液态气体生产在线抽检器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3341A (en) * 1979-09-20 1981-08-18 Nippon Autom Kiki Kk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ifferential pressure type for leakage detection
CN1457318A (zh) * 2000-05-19 2003-11-19 I·M·A.工业机械自动装置股份公司 分配器装置
CN201485253U (zh) * 2009-07-20 2010-05-26 李真中 三列双线直线灌装机
CN101842682A (zh) * 2007-10-29 2010-09-22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瓶的针孔检查方法以及针孔检查机
CN203400870U (zh) * 2013-06-06 2014-01-2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在线果冻密封性自动检测系统
CN105084276A (zh) * 2015-08-28 2015-11-25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跟踪式自灌装机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1087B2 (zh) * 1973-12-22 1981-05-18
JP3422348B2 (ja) * 1996-01-16 2003-06-30 株式会社コスモ計器 洩れ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JP2004117135A (ja) * 2002-09-26 2004-04-15 Gunze Ltd リーク検出装置、及びリーク検出方法
JP4900849B2 (ja) * 2009-02-21 2012-03-21 株式会社アスタック シール部の密封性検査装置
JP5358812B2 (ja) * 2009-09-09 2013-12-04 キリンテクノ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ペットボトルのリーク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3341A (en) * 1979-09-20 1981-08-18 Nippon Autom Kiki Kk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ifferential pressure type for leakage detection
CN1457318A (zh) * 2000-05-19 2003-11-19 I·M·A.工业机械自动装置股份公司 分配器装置
CN101842682A (zh) * 2007-10-29 2010-09-22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瓶的针孔检查方法以及针孔检查机
CN201485253U (zh) * 2009-07-20 2010-05-26 李真中 三列双线直线灌装机
CN203400870U (zh) * 2013-06-06 2014-01-2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在线果冻密封性自动检测系统
CN105084276A (zh) * 2015-08-28 2015-11-25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跟踪式自灌装机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9111A (zh) * 2022-10-27 2022-11-25 江苏宏仁特种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液态气体生产在线抽检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8247A1 (ja) 2018-05-17
US20200182737A1 (en)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1526B (zh) 二代利乐砖奶包礼品盒自动装箱系统
CN101547783B (zh) 按坯件扩展点反馈调节方式从坯件制造容器的方法
CN101547782B (zh) 按坯件扩展终止点反馈调节方式由坯件制造容器的方法
CN101547784B (zh) 通过根据预吹开始点反馈调节方式制造容器的方法
KR101872504B1 (ko) 용기 누설 및 성형불량 검사장치
US9810346B2 (en) Valve having a sensor system within a valve housing that includes a sensor arranged on a groove attached to a valve plate
CN102030119A (zh) 容器处理设备和容器处理方法
KR101513594B1 (ko) 자동연속식 진공포장장치
CN107388042B (zh) 用于超低温切削的液氮持续供给装置及方法
US10423153B2 (e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laminated glass vacuum production line
CN109983317A (zh) 容器的泄漏检查装置及泄漏检查方法、输送容器处理装置
CN104943111A (zh) 树脂成型装置及树脂成型方法
CN105668480A (zh) 一种直线式易拉罐灌装机及其灌装方法
EP3784462B1 (en) Line and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cycle production of plastic objects
CN102781813A (zh) 用于容器处理系统的监控装置
CN212321028U (zh) 一种吹塑瓶气密性检测装置
EP3009231A1 (en) Sanding machine for sanding/finishing panels made of wood, metal or the like
CN210400743U (zh) 一种雪糕模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0847265U (zh) 一种瓶类视觉检测输送装置
CN108393277A (zh) 一种筛选漏气塑料瓶的筛选机构及筛选控制方法
KR20190009987A (ko) Rtm 성형 시스템
CN211191053U (zh) 一种弹性罐封口泄漏检测设备
CN215946717U (zh) 一种用于灌装机的检测控制系统
JP6874337B2 (ja) 容器のリーク検査装置及びリーク検査方法
CN201678311U (zh) 检测缺瓶情况的满箱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