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7894A - 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7894A
CN109977894A CN201910260467.2A CN201910260467A CN109977894A CN 109977894 A CN109977894 A CN 109977894A CN 201910260467 A CN201910260467 A CN 201910260467A CN 109977894 A CN109977894 A CN 109977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rive cavity
gear
fixedly install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04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Qiaoqi Rabbit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Qiaoqi Rabbit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Qiaoqi Rabbit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Qiaoqi Rabbit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604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78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7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789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6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exterior to a vehicle by using sensors mounted on the vehicle
    • G06V20/58Recognition of moving objects or obstacles, e.g. vehicles or pedestrians; Recognition of traffic objects, e.g. traffic signs, traffic lights or roads
    • G06V20/584Recognition of moving objects or obstacles, e.g. vehicles or pedestrians; Recognition of traffic objects, e.g. traffic signs, traffic lights or roads of vehicle lights or traffic l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包括机身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内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上方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顶壁内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识别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左侧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摆动腔;本发明的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巧妙,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可以在正面对车辆进行识别,同时识别装置的摆动能够更加准确的识别车辆信息,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设备的稳定高,设备内设置有收纳识别装置的机结构保护了识别装置不被损坏,同时阻挡装置能够阻挡未经许可的车辆通过,提高使用实用性,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现场识别是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用十分广泛。它以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基础,对摄像机所拍摄的车辆图像或者视频序列进行分析,得到每一辆汽车唯一的车牌号码,从而完成识别过程,对于维护交通安全和城市治安,防止交通堵塞,实现交通自动化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现在车辆现场识别在识别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有的车辆现场识别设备由于不能阻挡交通均设置在道路一侧,导致设备识别范围较窄,识别信息不全面,从而导致设备响应速率慢,从而降低车辆通行效率。
为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车辆现场识别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从而车辆现场识别的准确度与高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高设备的准确度与高效性。
本发明的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包括机身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内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上方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顶壁内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识别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左侧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摆动腔,所述摆动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向右延伸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前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内设置有摆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腔底壁内开口向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腔内设置有由所述滑动块及其顶壁内固定设置的第一电机组成的驱动切换装置,所述机身顶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阻挡块,所述第二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凸轮腔,所述凸轮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与所述凸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凸轮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由所述阻挡块及其凸轮组成的阻挡装置。
其中,所述识别装置包括所述机身上方设置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右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车辆识别摄像头以及位于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下方的齿条,所述收纳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传动腔的螺纹套,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螺纹套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螺纹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末端与所述固定架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花键孔,所述花键孔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一空腔底壁伸入所述摆动腔内且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涡轮。
其中,所述摆动装置包括所述摆动腔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的与所述第一涡轮啮合的第一涡杆,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涡杆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后侧末端与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后侧端壁内的扭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由所述第一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五传动腔,所述第五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涡杆,所述第五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涡杆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涡杆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右侧端壁内,所述第三传动腔内转动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涡杆上下两侧的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涡杆啮合的第二涡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涡轮后侧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一扇形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涡杆啮合的第三涡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涡轮后侧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二扇形齿轮。
优选地,所述驱动切换装置包括所述滑动块内设置的左右贯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右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左侧末端贯穿所述滑动腔左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五传动腔且末端固定设置有棘轮,所述第五传动腔左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由所述第二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带轮右侧端壁内开口向右设置有与所述棘轮啮合的棘齿槽,所述第四传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六传动腔,所述第六传动腔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六传动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安装的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优选地,所述阻挡装置包括所述阻挡块与所述第二空腔端壁间弹性设置的第一弹性复位装置,所述阻挡块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凹槽,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凸轮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阻挡块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设置有右侧末端伸入所述凹槽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孔上下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装置,所述收纳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绕线轮以及位于所述绕线轮前后两侧与所述齿条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滑动孔之间连通设置有通孔,所述绕线轮外表面绕设有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滑动杆左侧端壁固定连接的绕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巧妙,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可以在正面对车辆进行识别,同时识别装置的摆动能够更加准确的识别车辆信息,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设备的稳定高,设备内设置有收纳识别装置的机结构保护了识别装置不被损坏,同时阻挡装置能够阻挡未经许可的车辆通过,提高使用实用性,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包括机身100以及位于所述机身100内的第一传动腔164,所述第一传动腔164上方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100顶壁内的收纳腔108,所述收纳腔108内设置有识别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腔164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100左侧的第一空腔101,所述第一空腔101底壁内设置有摆动腔146,所述摆动腔146后侧端壁内设置有向右延伸的第二传动腔150,所述第二传动腔150前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传动腔134,所述第三传动腔134内设置有摆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腔164底壁内开口向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01右侧的滑动腔154,所述滑动腔154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157,所述滑动腔154内设置有由所述滑动块157及其顶壁内固定设置的第一电机156组成的驱动切换装置,所述机身100顶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空腔122,所述第二空腔122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阻挡块121,所述第二空腔122底壁内设置有凸轮腔133,所述凸轮腔133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传动腔132,所述第四传动腔132与所述凸轮腔133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129,所述第四传动腔132内的所述第一转轴129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30,所述凸轮腔133内的所述第一转轴129末端固定设置有凸轮131,所述凸轮腔133与所述第二空腔122内设置有由所述阻挡块121及其凸轮131组成的阻挡装置。
接下来,参考图1-3来详细地介绍本申请的所述识别装置的具体结构,其中,所述识别装置包括所述机身100上方设置的固定架111,所述固定架111右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车辆识别摄像头200以及位于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200下方的齿条110,所述收纳腔108与所述第一空腔101之间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传动腔164的螺纹套105,所述第一传动腔164内的所述螺纹套105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104,所述螺纹套105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螺纹孔103,所述第一螺纹孔103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螺纹杆107,所述第一螺纹杆107顶部末端与所述固定架111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07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花键孔106,所述花键孔106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花键轴102,所述花键轴102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一空腔101底壁伸入所述摆动腔146内且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涡轮147。
下面,结合图1-3来详细地介绍本申请的所述摆动装置的具体结构,所述摆动装置包括所述摆动腔146与所述第二传动腔150之间转动设置的与所述第一涡轮147啮合的第一涡杆148,所述第二传动腔150内的所述第一涡杆148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149,所述第二传动腔150与所述第三传动腔134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轴152,所述第二转轴152后侧末端与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腔150后侧端壁内的扭簧165弹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150内的所述第二转轴152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153,所述第二带轮153与所述第一带轮149之间由所述第一皮带151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134内的所述第二转轴152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138,所述第三传动腔134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五传动腔145,所述第五传动腔145与所述第三传动腔134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涡杆142,所述第五传动腔145内的所述第二涡杆142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143,所述第三传动腔134内的所述第二涡杆142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腔134右侧端壁内,所述第三传动腔134内转动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涡杆142上下两侧的第三转轴140与第四转轴135,所述第三转轴140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涡杆142啮合的第二涡轮14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涡轮141后侧与所述第二齿轮138配合的第一扇形齿轮139,所述第四转轴135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涡杆142啮合的第三涡轮136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涡轮136后侧与所述第二齿轮138配合的第二扇形齿轮137。
有益地,如图1-3所示,其中,所述驱动切换装置包括所述滑动块157内设置的左右贯通的第二螺纹孔155,所述第二螺纹孔155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161,所述第二螺纹杆161右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腔154右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160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61左侧末端贯穿所述滑动腔154左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五传动腔145且末端固定设置有棘轮162,所述第五传动腔145左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第四带轮166,所述第四带轮166与所述第三带轮143之间由所述第二皮带144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带轮166右侧端壁内开口向右设置有与所述棘轮162啮合的棘齿槽163,所述第四传动腔132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六传动腔127,所述第六传动腔127与所述第一传动腔164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转轴126,所述第六传动腔127内的所述第四转轴126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30啮合的第二齿轮128,所述第一传动腔164内的所述第四转轴126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机156输出轴末端固定安装的第三齿轮158啮合的第四齿轮159。
有益地,如图1-3所示,其中,所述阻挡装置包括所述阻挡块121与所述第二空腔122端壁间弹性设置的第一弹性复位装置123,所述阻挡块121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凹槽120,所述第二空腔122与所述凸轮腔133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125,所述第一滑动孔125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阻挡块121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杆124,所述第二空腔122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滑动孔118,所述第二滑动腔118内设置有右侧末端伸入所述凹槽120的第二滑动杆119,所述第二滑动杆119与所述第二滑动孔118上下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装置117,所述收纳腔108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三空腔112,所述第三空腔112内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109,所述第五转轴109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绕线轮114以及位于所述绕线轮114前后两侧与所述齿条110啮合的第五齿轮113,所述第三空腔112与所述第二滑动孔118之间连通设置有通孔115,所述绕线轮114外表面绕设有贯穿所述通孔115与所述第二滑动杆119左侧端壁固定连接的绕线116。
下面,申请人将会参考附图1-3以及上面描述的本申请的车辆现场识别系统的具体组成来详细地介绍本申请的车辆现场识别系统的使用方法:首先,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56以及所述第二电机160均处于静止状态,所述滑动块157位于所述滑动腔154右侧,所述第三齿轮158与所述第四齿轮159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58与所述第一齿轮104分离,所述第一弹性复位装置123处于蓄能状态。
当本发明设备工作时,启动车辆由右向左行驶至所述阻挡块121右侧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160,所述第二电机160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螺纹杆161转动带动所述棘轮162转动,所述棘轮162转动带动所述第四带轮166转动,所述第四带轮166转动带动所述第三带轮143转动,所述第三带轮143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涡杆142转动,所述第二涡杆14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涡轮144与所述第三涡轮144转动,此时所述第二涡轮144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139转动先与所述第二齿轮138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38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153转动,所述第二带轮15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149转动,所述第一带轮149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涡杆148转动,所述第一涡杆148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涡轮147转动,所述第一涡轮147转动带动所述花键轴102转动,所述花键轴102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杆107转动,所述螺纹杆107转动带动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200摆动对所述车辆车牌进行识别,当所述第一扇形齿轮139与所述第二齿轮138分离时,所述第二齿轮138在所述扭簧165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200摆动至初始位置,此时所述第二涡杆142继续转动带动所述第三涡轮136转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扇形齿轮137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138反向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38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153反向转动,所述第二带轮153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149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带轮149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涡杆148反向转动,所述第一涡杆148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涡轮147反向转动,所述第一涡轮147反向转动带动所述花键轴102反向转动,所述花键轴102反向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杆107反向转动,所述螺纹杆107反向转动带动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200朝之前摆动相反一侧摆动对所述车辆车牌进行识别,当所述第二扇形齿轮137与所述第二齿轮138分离时,所述第二齿轮138在所述扭簧165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200摆动至初始位置,与此同时所述第二螺纹杆161转动带动所述滑动块157左移,所述滑动块157左移带动所述第三齿轮158与所述第四齿轮159分离,所述第三齿轮158与所述第一齿轮104啮合,此时完成对车辆识别,当识别数据与系统数据库比对正确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156,所述第一电机156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轮158转动,所述第三齿轮158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04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04转动带动所述螺纹套105转动,所述螺纹杆10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107下移,所述第一螺纹杆107下移带动所述固定架111下移,所述固定架111下移带动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200收纳至所述收纳腔108内,随着所述固定架111下移,所述齿条110下移带动所述第五齿轮113转动,所述第五齿轮113转动带动所述绕线轮114转动将所述绕线115绕在所述绕线轮114外表面,此时所述绕线115拉动所述第二滑动杆119左移出所述凹槽120,此时所述阻挡块121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装置123作用下下移至所述第二空腔122内,此时所述车辆方便通过所述设备,当车辆跨过所述设备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156反转,所述第一电机156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轮158反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158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04反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04反向转动带动所述螺纹套105反向转动,所述螺纹杆105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107上移,所述第一螺纹杆107上移带动所述固定架111上移,所述固定架111上移带动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200伸出所述收纳腔108,同时所述齿条110带动所述第五齿轮113反向转动,所述第五齿轮113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绕线轮114反转,此时所述第二滑动杆119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装置117作用下弹入所述第二空腔122,此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160反转,所述第二电机160反转带动所述第二螺纹杆161反转,所述第二螺纹杆161反转带动所述滑动块157右移,所述第二滑动块157右移带动所述第三齿轮158与所述第四齿轮159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58与所述第一齿轮104分离,此时所述第二螺纹杆161转动带动所述棘轮162反转,所述棘轮162反转不能带动所述第四带轮166反转,此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158,所述第一电机158转动带动所述第四齿轮15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12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30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30转动带动所述凸轮131转动一周,所述凸轮13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滑动杆124上移,所述第一滑动杆124上移带动所述阻挡块121上移,所述阻挡块121上移将所述第二滑动杆119向左推,当所述凹槽120与所述第二滑动孔118对齐时,所述第二滑动杆119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装置117作用下弹入所述凹槽120内将所述阻挡块120锁定,设备恢复初始状态,此时未经识别车辆无法通过。
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设备利用同一动力源带动识别装置的伸出及收纳,同时利用该动力源实现阻挡块上升,在上述驱动切换过程中设备带动所述识别装置摆动,扩大识别范围。
本发明设备能够从车辆正面进行识别,同时识别装置可以左右移动,提高了设备识别准确率。
因此,本发明的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巧妙,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可以在正面对车辆进行识别,同时识别装置的摆动能够更加准确的识别车辆信息,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设备的稳定高,设备内设置有收纳识别装置的机结构保护了识别装置不被损坏,同时阻挡装置能够阻挡未经许可的车辆通过,提高使用实用性,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本发明的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包括机身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内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上方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顶壁内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识别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左侧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摆动腔,所述摆动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向右延伸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前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内设置有摆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腔底壁内开口向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腔内设置有由所述滑动块及其顶壁内固定设置的第一电机组成的驱动切换装置,所述机身顶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阻挡块,所述第二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凸轮腔,所述凸轮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与所述凸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凸轮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由所述阻挡块及其凸轮组成的阻挡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其中,所述识别装置包括所述机身上方设置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右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车辆识别摄像头以及位于所述车辆识别摄像头下方的齿条,所述收纳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传动腔的螺纹套,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螺纹套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螺纹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末端与所述固定架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花键孔,所述花键孔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一空腔底壁伸入所述摆动腔内且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涡轮。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装置包括所述摆动腔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的与所述第一涡轮啮合的第一涡杆,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涡杆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后侧末端与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后侧端壁内的扭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由所述第一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五传动腔,所述第五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涡杆,所述第五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涡杆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涡杆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右侧端壁内,所述第三传动腔内转动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涡杆上下两侧的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涡杆啮合的第二涡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涡轮后侧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一扇形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涡杆啮合的第三涡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涡轮后侧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二扇形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切换装置包括所述滑动块内设置的左右贯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右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左侧末端贯穿所述滑动腔左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五传动腔且末端固定设置有棘轮,所述第五传动腔左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由所述第二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带轮右侧端壁内开口向右设置有与所述棘轮啮合的棘齿槽,所述第四传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六传动腔,所述第六传动腔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六传动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安装的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包括所述阻挡块与所述第二空腔端壁间弹性设置的第一弹性复位装置,所述阻挡块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凹槽,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凸轮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阻挡块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设置有右侧末端伸入所述凹槽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孔上下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装置,所述收纳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绕线轮以及位于所述绕线轮前后两侧与所述齿条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滑动孔之间连通设置有通孔,所述绕线轮外表面绕设有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滑动杆左侧端壁固定连接的绕线。
CN201910260467.2A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Withdrawn CN1099778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0467.2A CN109977894A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0467.2A CN109977894A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7894A true CN109977894A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82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0467.2A Withdrawn CN109977894A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78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1300A (zh) * 2019-07-25 2019-09-24 广州创升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棉麻纤维织物喷墨印花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1300A (zh) * 2019-07-25 2019-09-24 广州创升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棉麻纤维织物喷墨印花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8771B (zh) 一种可变刚度机器人关节结构
CN109977894A (zh) 一种车辆现场识别系统
CN106067215B (zh) 硬币分拣包装机
CN109056586A (zh) 一种智能交通控制设备及其系统
CN107485839A (zh) 一种用于体育教育训练的发球器
CN105649467B (zh) 一种实现安全门双门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21456A (zh) 密封圈寿命测试装置
CN106351141A (zh) 一种自动的防冲撞通道闸机及控制方法
CN107186473B (zh) 一种双回力自动组装机
CN103628429A (zh) 两维快速响应式栏杆机
DE3620171A1 (de) Vorrichtung zur umwandlung eines traegheitsmomentes in eine geradlinige bewegung
CN108177608B (zh) 一种隐藏倒车影像的汽车仪表装置
CN209027038U (zh) 一种驱动机构、进风面板装置和空调器
CN208102245U (zh) 自行车无级变速器
CN205594770U (zh) 推货机构
CN203729222U (zh) 两维快速响应式栏杆机
CN204186981U (zh) 一种电动车用驻车档机构
CN108469676A (zh) 车载抬头显示器
CN209620727U (zh) 一种防止车辆误驶入的拦截装置
CN110344742A (zh) 一种公共场所智能身份识别系统
CN206833575U (zh) 自助金融设备及其带自锁结构的出钞门结构
CN208912992U (zh) 一种台式压力机的滚动导向装置
US2890590A (en) Index head
CN201965021U (zh) 密封圈寿命测试装置
CN110236303A (zh) 一种教育用文件夹存放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