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9958B - 放射线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9958B
CN109959958B CN201811561676.2A CN201811561676A CN109959958B CN 109959958 B CN109959958 B CN 109959958B CN 201811561676 A CN201811561676 A CN 201811561676A CN 109959958 B CN109959958 B CN 109959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onent
flat portion
radiation detection
support member
detec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16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9958A (zh
Inventor
堀内久嗣
立石雅辉
野口慎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59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9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9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9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G01T1/200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 scintillator and photodetector which measures the means radiation intens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G01T1/2012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using stimulable phosphors, e.g. stimulable phosphor she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G01T1/2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e.g. for the photo-multiplier s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4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emiconductor detectors
    • G01T1/244Auxiliary details, e.g. casings, cooling, damping or insulation against damage by, e.g. heat, pressure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7/00Details of radiation-measuring instruments
    • G01T7/005Details of radiation-measuring instruments calibration techniq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电子零件免受在倾倒时施加的冲击的放射线检测装置。放射线检测装置(1)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2);支撑部件(3),放射线检测面板(2)配置在第1面(10)侧;电子零件(18),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以及壳体(5),收纳放射线检测面板(2)、支撑部件(3)以及电子零件(18),与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相对向的壳体(5)的底部(15)具有:平坦部(20);以及斜坡部(21),与平坦部(20)相邻,并且越朝向与平坦部(20)相反的一侧越靠近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电子零件(18)至少配置在电子零件(18)的重心(O)与斜坡部(21)重叠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放射线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获取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时使用所谓的FPD(Flat Panel Detector(平板探测器))。FPD例如具备:闪烁器,发出与入射的放射线的放射线量对应的荧光;以及检测基板,检测闪烁器的荧光的像素排列成二维状。透射了被摄体的放射线入射到闪烁器中,在闪烁器中产生的荧光根据像素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从各像素输出的电信号生成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数据。而且,作为具备FPD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已知有FPD收纳在壳体中且便携地构成的所谓的电子暗盒(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其为FP D;信号处理基板,其为安装有各种电路的配线基板;支撑部件,配设有放射线检测面板和信号处理基板;以及壳体,收纳放射线检测面板、信号处理基板以及支撑部件。放射线检测面板配设在支撑部件的照射面侧,信号处理基板配设在支撑部件的非照射面侧,放射线检测面板与信号处理基板通过柔性基板连接,该柔性基板在支撑部件的侧面与壳体的侧部之间穿过并被拉回。柔性基板上安装有进行信号处理的电子零件,电子零件配置在支撑部件的非照射面侧的边缘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25847号公报
便携式电子暗盒可以放置在各种地方使用,但在放置时可能会倾倒并施加冲击。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中,壳体的底部遍及整个面而形成为平坦状,在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倾倒时施加的冲击主要施加于壳体底部的边缘部。而且,电子零件与壳体底部的边缘部相对向配置。电子暗盒的厚度典型地为15mm左右,即使在电子零件与壳体的底部之间隔有间隙,间隙也只有几mm左右。因此,当由于施加到壳体底部的边缘部的冲击而底部变形时,壳体的底部与电子零件接触而冲击传递到电子零件,从而可能导致电子零件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电子零件免受在倾倒时施加的冲击的放射线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方案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支撑部件,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配置在第1面侧;电子零件,配置在上述支撑部件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并且驱动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或者对从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壳体,收纳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上述支撑部件以及上述电子零件,与上述第2面相对向的上述壳体的底部具有:平坦部;以及斜坡部,与上述平坦部相邻,并且越朝向与上述平坦部相反的一侧越靠近上述第2面,上述电子零件至少配置在该电子零件的重心与上述斜坡部重叠的位置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保护电子零件免受在倾倒时施加的冲击的放射线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由图2的虚线框III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壳体底部的斜坡部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其他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其他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其他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一例。
图1和图2所示的放射线检测装置1是所谓的电子暗盒,其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2,检测X射线等放射线;支撑部件3;以及壳体5,收纳放射线检测面板2和支撑部件3。
壳体5形成为长方体状,典型地形成为依据国际标准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4090:2001的大小。形成壳体5的材料优选能够兼顾耐载荷性以及轻量化的材料,是满足比重为3.0以下且杨氏模量为1.8GPa以上的镁合金、铝合金、纤维增强树脂、CNF(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树脂、树脂等。壳体5的顶板6上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开口,该开口上安装有对放射线具有透射性的透射板7。
放射线检测面板2具有闪烁器8和检测基板9,并且在壳体5的内部配置于透射板7的背后。闪烁器8含有CsI:Tl(铊激活的碘化铯)或GOS(Gd2O2S:Tb、铽激活的氧硫化钆)等荧光体,并发出与入射的放射线的放射线量对应的荧光。检测基板9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像素,根据这些像素检测在闪烁器8中产生的荧光,并将检测出的荧光转换为电信号。
另外,本例中,对于闪烁器8和检测基板9,从壳体5的透射板7侧依次层叠有闪烁器8、检测基板9,但也可以从透射板7侧依次层叠有检测基板9、闪烁器8。并且,也可以使用生成信号电荷的检测基板9的各像素的光导电膜例如由无定形硒制成,并且将放射线直接转换成信号电荷的直接转换型放射线检测面板。
支撑部件3是板状部件,并且形成为矩形形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矩形形状并不限定于角部为直角的四边形,还包含对角部实施了倒角或倒圆的四边形。支撑部件3具有:与壳体5的顶板6相对向配置的第1面10;以及与第1面10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11,放射线检测面板2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0侧。放射线检测面板2可以贴在支撑部件3上,也可以贴在壳体5的顶板6和透射板7上。形成支撑部件3的材料优选能够兼顾耐载荷性以及轻量化的材料,是满足比重为3.0以下且杨氏模量为1.8GPa以上的镁合金、铝合金、纤维增强树脂、CNF(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树脂、树脂等。
壳体5中收纳有电路基板12和电力供给部13。电路基板12上形成有:驱动控制电路,对检测基板9的驱动进行控制;信号处理电路,对从检测基板9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通信电路,用于进行与外部的通信;以及电源电路等。电力供给部13向检测基板9和电路基板12供给电力。电力供给部13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可以充电的电池,或者是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电容器。电路基板12和电力供给部13接合到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
另外,电路基板12在图2中作为单个要素示意地示出,但也可以分割成多个并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上分散配置。电力供给部13也在图2中作为单个要素示意地示出,但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并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上分散配置。
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上设置有多个间隔件14。多个间隔件14比电路基板12和电力供给部13突出,并且抵接于与第2面11相对向的壳体5的底部15。由多个间隔件14支撑支撑部件3,并且在电路基板12和电力供给部13与壳体5的底部15之间隔着间隙。
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0侧的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检测基板9与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侧的电路基板12通过柔性基板16连接,柔性基板16在支撑部件3与壳体5的侧部17之间穿过并被拉回。而且,柔性基板16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电子零件18,电子零件18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的边缘部。
电子零件18例如是读取从检测基板9的各像素输出的信号电荷(模拟信号)的读取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读取IC构成电路基板12的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一部分。另外,电子零件18也可以是对检测基板9的各像素中的信号电荷的累积操作、输出操作以及复位操作进行控制的驱动IC,驱动IC构成电路基板12的上述驱动控制电路的一部分。
图3放大显示电子零件18的周边。
与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相对向的壳体5的底部15具有平坦部20以及斜坡部21。斜坡部21与平坦部20相邻,并且形成壳体5的底部15的边缘部。而且,斜坡部21越朝向与平坦部20相反的一侧越靠近第2面11。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的边缘部的电子零件18至少配置在电子零件18的重心O与斜坡部21重叠的位置。本例中,电子零件18不与平坦部20和斜坡部21接触。
图4示意地表示壳体5的底部的斜坡部的功能。
图4中示出放射线检测装置1倾倒且壳体5的底部15抵接于设置面S的状态。斜坡部21越朝向与平坦部20相反的一侧越靠近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平坦部20与设置面S接触,斜坡部21越朝向平坦部20相反的一侧越从设置面S分开而配置。当放射线检测装置1倾倒且底部15与设置面S抵接时,冲击施加到平坦部20的与斜坡部21的边界部20a。
由于配置在电子零件18的重心O与斜坡部21重叠的位置上,因此可以避免施加到平坦部20的边界部20a的冲击直接传递到电子零件18。即使施加到平坦部20的边界部20a的冲击分散到平坦部20侧和斜坡部21侧,并且分散到斜坡部21侧的冲击传递到电子零件18,传递到电子零件18的冲击也只是施加到平坦部20的边界部20a的冲击的一部分并且被减轻。由此,能够抑制电子零件18的破损,还能够抑制对电子零件18的干扰的重叠。对于干扰重叠,在模拟信号处理中比在数字信号处理中明显,在电子零件18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时尤其有用。另外,模拟信号处理包含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优选如图3所示,斜坡部21在从平坦部20与斜坡部21的边界到与电子零件18的重心O重叠的位置之间包含壁厚比平坦部20薄的部分。由此,能够使分散到平坦部20侧的冲击相对较大,并且使分散到斜坡部21侧的冲击相对较小,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子零件18的破损。另外,图3所示的例子中,斜坡部21中的、从平坦部20与斜坡部21的边界到与电子零件18的重心O重叠的位置之间的整个中间部分21a的壁厚比平坦部20薄,但只要是中间部分21a的至少一部分的壁厚比平坦部20薄即可。斜坡部21中的比与电子零件18的重心O重叠的位置靠外侧(与中间部分21a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并且,斜坡部21可以形成为比平坦部20柔软,即斜坡部21与平坦部20通过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且形成斜坡部21的材料的杨氏模量相对较小,由此,能够使分散到平坦部20侧的冲击相对较大,并使分散到斜坡部21侧的冲击相对较小,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子零件18的破损。
图5所示的例子中,平坦部20具有朝向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突出的肋22,肋22夹持平坦部20的边界部20a而设置在与电子零件18的重心O相反的一侧。由于肋22,边界部20a附近的平坦部20的厚度变大,能够使分散到平坦部20侧的冲击相对较大,并使分散到斜坡部21侧的冲击相对较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子零件18的破损。并且,相比遍及整个平坦部20而增加平坦部20的厚度,能够实现壳体5的轻量化,并且能够放大配置在平坦部20与支撑部件3的第2面11之间的电路基板12和电力供给部13(参考图1)的配置空间。
优选如图6所示,肋22沿着平坦部20的边界部20a延伸,更优选如图7所示,形成环绕包含边界部20a的平坦部20的外周部的环状。分散到平坦部20侧的冲击沿着肋22被传递,并且能够缓和传递到平坦部20的中央部的冲击。由此,能够避免或抑制冲击传递到配置在与平坦部20的中央部重叠的位置上的电路基板12和电力供给部13(参考图1)。
至此,对电子零件18作为不与平坦部20和斜坡部21接触的零件进行了说明,但如图8所示,电子零件18也可以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热体23与斜坡部21接触。通过电子零件18与斜坡部21接触,分散到斜坡部21的冲击能够传递到电子零件18,但传递到电子零件18的冲击因导热体23的粘性而被吸收或衰减,因此能够抑制电子零件18的破损。而且,电子零件18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体23传递到斜坡部21,并通过包含斜坡部21的壳体5有效地扩散。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热量引起的电子零件18的误操作和破损。具有粘性的导热体23例如是分散有铝、铜、银等金属粒子或氧化铝、氧化镁等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凝胶。
并且,如图9所示,电子零件18也可以通过柔软的导热体24与平坦部20连接。通过电子零件18与平坦部20连接,分散到平坦部20的冲击能够传递到电子零件18,但传递到电子零件18的冲击因导热体24的挠曲而被吸收或衰减,因此能够抑制电子零件18的破损。而且,电子零件18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体24传递到平坦部20,并通过包含平坦部20的壳体5而有效地扩散。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热量引起的电子零件18的误操作和破损。挠性导热体24例如为铝、铜、银等金属箔胶带。
作为电子零件18的一例的读取IC包含对从检测基板9的各像素输出的信号电荷进行增幅的积分放大器等,发热量比较大。使用具有粘性的导热体23散热的图8中示出的构成或者使用柔软的导热体24散热的图9中示出的构成在电子零件18为读取IC时尤其有用。
如以上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支撑部件,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配置在第1面侧;电子零件,配置在上述支撑部件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并且驱动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或者对从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壳体,收纳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上述支撑部件以及上述电子零件,与上述第2面相对向的上述壳体的底部具有:平坦部;以及斜坡部,与上述平坦部相邻,并且越朝向与上述平坦部相反的一侧越靠近上述第2面,上述电子零件至少配置在该电子零件的重心与上述斜坡部重叠的位置上。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斜坡部在从上述平坦部与上述斜坡部的边界到与上述电子零件的重心重叠的位置之间包含壁厚比上述平坦部薄的部分。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平坦部具有朝向上述第2面突出的肋,上述肋夹持上述平坦部与上述斜坡部的边界而设置在与上述电子零件的上述重心相反的一侧。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肋沿着上述平坦部与上述斜坡部的边界延伸。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肋形成为环绕上述平坦部的外周部的环状。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斜坡部比上述平坦部柔软。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电子零件不与上述底部接触。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电子零件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热体与上述斜坡部接触。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电子零件通过柔软的导热体与上述平坦部连接。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电子零件对从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
并且,上述电子零件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
符号说明
1-放射线检测装置,2-放射线检测面板,3-支撑部件,5-壳体,6-壳体的顶板,7-透射板,8-闪烁器,9-检测基板,10-支撑部件的第1面,11-支撑部件的第2面,12-电路基板,13-电力供给部,14-间隔件,15-壳体的底部,16-柔性基板,17-壳体的侧部,18-电子零件,20-平坦部,20a-边界部,21-斜坡部,21a-中间部分,22-肋,23-导热体,24-导热体,O-重心,S-设置面。

Claims (11)

1.一种放射线检测装置,其具备:
放射线检测面板;
支撑部件,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配置在第1面侧;
电子零件,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并且驱动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或者对从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及
壳体,收纳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电子零件,
与所述第2面相对向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平坦部;以及斜坡部,与所述平坦部相邻,并且越朝向与所述平坦部相反的一侧越靠近所述第2面,
所述电子零件至少配置在该电子零件的重心在从垂直于所述第2面的方向来看的情况下与所述斜坡部重叠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斜坡部在从所述平坦部与所述斜坡部的边界到与所述电子零件的重心在从垂直于所述第2面的方向来看的情况下重叠的位置之间包含壁厚比所述平坦部薄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平坦部具有朝向所述第2面突出的肋,
所述肋夹持所述平坦部与所述斜坡部的边界而设置在与所述电子零件的所述重心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肋沿着所述平坦部与所述斜坡部的边界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肋形成为环绕所述平坦部的外周部的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斜坡部比所述平坦部柔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零件不与所述底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零件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热体与所述斜坡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零件通过柔软的导热体与所述平坦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零件对从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零件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
CN201811561676.2A 2017-12-22 2018-12-20 放射线检测装置 Active CN109959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6639 2017-12-22
JP2017246639A JP6826973B2 (ja) 2017-12-22 2017-12-22 放射線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9958A CN109959958A (zh) 2019-07-02
CN109959958B true CN109959958B (zh) 2023-11-14

Family

ID=6695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1676.2A Active CN109959958B (zh) 2017-12-22 2018-12-20 放射线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690789B2 (zh)
JP (1) JP6826973B2 (zh)
CN (1) CN10995995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3662A (ja) * 2007-07-27 2009-03-12 Fujifilm Corp カセッテ
CN102210591A (zh) * 2010-04-12 2011-10-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便携式放射线图像捕获装置
CN105193437A (zh) * 2014-06-18 2015-12-3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影装置与放射线摄影系统
CN106442577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装置和放射线成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27783C1 (de) * 1994-08-05 1996-02-01 Agfa Gevaert Ag Behälter zur Aufnahme eines blattförmigen Mediums für Röntgenbilder
US20100148081A1 (en) * 2007-07-27 2010-06-17 Fujifilm Corporation Cassette
US8256957B1 (en) * 2009-09-29 2012-09-04 X-Ray Imaging Innovations, LLC Bi-directional mobile radiographic image receptor assembly and use thereof
US9300344B2 (en) * 2011-06-13 2016-03-29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Protective encasement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JP5815483B2 (ja) 2012-07-27 2015-11-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972196B2 (ja) * 2013-03-12 2016-08-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セッテ
JP6163443B2 (ja) * 2014-03-10 2017-07-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可搬型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筐体
JP6155240B2 (ja) * 2014-09-22 2017-06-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セッテおよび電子カセッテシステム
JP6305890B2 (ja) * 2014-09-22 2018-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セッ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カセッテ
US10083772B2 (en) * 2015-07-29 2018-09-25 Carestream Health, Inc.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for improved X-ray detector performance
JP6833342B2 (ja) * 2016-04-28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3662A (ja) * 2007-07-27 2009-03-12 Fujifilm Corp カセッテ
CN102210591A (zh) * 2010-04-12 2011-10-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便携式放射线图像捕获装置
CN105193437A (zh) * 2014-06-18 2015-12-3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影装置与放射线摄影系统
CN106442577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装置和放射线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9286B2 (en) 2021-08-24
US10690789B2 (en) 2020-06-23
JP2019113400A (ja) 2019-07-11
US20190196036A1 (en) 2019-06-27
US20200278462A1 (en) 2020-09-03
CN109959958A (zh) 2019-07-02
JP6826973B2 (ja) 2021-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2244B1 (ko) 방사선 촬영장치
JP5827856B2 (ja) カセッテ
US10061042B2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JP5694892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450551B2 (ja) 放射線撮影用カセッテ
US10684381B2 (en) Radiation detection device
JP2012132703A (ja) 電子カセッテ
EP3502749B1 (en) Radiation detection device
JP2010127882A (ja)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
JP6116641B2 (ja) カセッテ
CN109959958B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US20190196033A1 (en) Radiation detection device
JP2011194212A (ja) 放射線検出装置
JP2010127680A (ja) 放射線画像検出センサユニット
US20190343468A1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system
JP2011045213A (ja) カセッテ充電装置
JP2016151446A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CN110196447B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CN109959957B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CN109959960B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US10973476B2 (en) Radiation detection device
WO2019069824A1 (ja) 放射線検出ユニット、放射線検出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検出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