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5912A -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5912A
CN109955912A CN201910314824.9A CN201910314824A CN109955912A CN 109955912 A CN109955912 A CN 109955912A CN 201910314824 A CN201910314824 A CN 201910314824A CN 109955912 A CN109955912 A CN 109955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ed sheet
fixedly connected
engine cover
sides
ca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48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5912B (zh
Inventor
张永学
邱保安
李友才
王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i Pan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103148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559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55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5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5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5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上套接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固定框内壁前后两侧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固定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盖缓冲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气泵、活塞、插杆和连接管相互配合的使用,在气泵的使用下,四个插杆以左右两个为一组,分别与汽车壳体内壁上设置的缓冲框卡紧,从而能够保证了发动机盖能够更加紧固的在车壳内卡紧,避免出现发动机震动造成发动机盖震动过大的问题,解决了发动机盖产生噪声过大的问题,保证了发动机盖使用中紧固性和稳定性,而且减少了汽车发动机盖差生的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盖再设计时,为了保证发动机盖能够长时间的使用,一般将发动机盖的质量进行加强,目的保证了了发动机盖的刚度和强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行人头部碰撞机盖的事故将造成行人头部致命的伤害,而且在使用中,发动机盖在靠近车头位子设置有发动机盖锁,在使用中,其卡紧点为三个,成三角形分布,但是位于机盖左右两侧均在三个卡紧点的卡住下才能呈现关闭的状态,本身的发动机在使用中存在震动以及车载行驶过程的存在晃动,使得发动机盖在使用中存在异和震动,不仅出现噪声污染,而且会影响发动机盖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盖缓冲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上套接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固定框内壁前后两侧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冲压口和第二冲压口,所述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的相对一侧通过第三冲压板,所述第三冲压板上开设有第三冲压口,所述固定框的顶部通过缓冲垫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底部边缘处与外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固定框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气槽,所述气槽内壁的一侧穿插有气管,所述气泵的出气端通过连接管与气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气槽内套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套接有活塞,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贯穿气槽内壁另一侧的开设通口和橡胶圈内壁一侧开设的活动口且延伸至外,所述插杆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套接在通口内壁上下两侧开设卡槽,所述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顶部贯穿缓冲垫的底部且延伸至其上方并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冲压板和缓冲垫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硬橡胶块,两个所述硬橡胶块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活动槽,且位于第三冲压板顶部的硬橡胶块开设的活动槽与其下方相通,所述活动槽内套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一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挤压弹簧,所述硬橡胶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壁的上下两侧通过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套接有滑片,四个所述滑片以上下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连接块相对一侧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套接在活塞一侧的中部,且活塞的侧表面与气槽的内侧壁平齐。
优选的,所述挤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硬橡胶块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且活动槽开设在硬橡胶块一侧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冲压口和第二冲压口的数量均为十个,且十个第一冲压口和第二冲压口等距离分布在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冲压板、第二冲压板和第三冲压板呈工字分布在固定框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厚度为5毫米至10毫米之间,且顶板的四个侧面分别与外框四个侧面在垂直线上平齐。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块相对一侧的中部,且两个用塑料块的相背一侧分别位于第三冲压板顶部的中部和缓冲垫底部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度,且插杆的另一端位于固定块一侧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气槽内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活塞相对一侧的距离为插杆长度三分之二。
工作原理:使用时,关闭发动机盖时,启动气泵,气泵产生气体,气体经过气管连接的连接管进入气槽内,气槽内的空气增加,在压缩的空气形成较强的压强,此时,形成的压强对动活塞进行推动,从而固定框左边的活塞与固定框右边的活塞分别朝向固定框左右两侧移动,此时,插杆能够挤压车壳内壁上的缓冲框内壁开设的卡接口,此时,发动机盖上的七个点与车壳进行卡紧,能够减少发动机启动时和汽车运行时的晃动,从而减少了车辆的噪声,当出现碰撞事故时,当顶板受到冲压时,顶板向下挤压,顶板中间的位置在冲击下,两个硬橡胶块朝向相对方向移动,并在挤压弹簧的挤压下,能够对向下的顶板进行弹性挤压,由于第三冲压板顶部的硬橡胶块上开设的活动槽为上下相通的,当继续挤压后,第三冲压板、第二冲压板和第一冲压板会出现溃烂的情况,从而能够对撞击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保护,当顶板受到轻度的挤压变形后,在机压弹簧的挤压下,顶板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气泵、活塞、插杆和连接管相互配合的使用,在气泵的使用下,四个插杆以左右两个为一组,分别与汽车壳体内壁上设置的缓冲框卡紧,从而能够保证了发动机盖能够更加紧固的在车壳内卡紧,避免出现发动机震动造成发动机盖震动过大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发动机盖产生噪声过大的问题,保证了发动机盖使用中紧固性和稳定性,而且减少了汽车发动机盖差生的噪声。
(2)、本发明通过第一冲压板、第二冲压板、第三冲压板、挤压弹簧、硬橡胶块和连接条的相互配合的使用,当出现碰撞事故时,当顶板受到冲压时,顶板向下挤压,顶板中间的位置在冲击下,两个硬橡胶块朝向相对方向移动,并在挤压弹簧的挤压下,能够对向下的顶板进行弹性挤压,由于第三冲压板顶部的硬橡胶块上开设的活动槽为上下相通的,当继续挤压后,第三冲压板、第二冲压板和第一冲压板会出现溃烂的情况,从而能够对撞击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保护,避免出现上着出现伤亡的情况,降低了死亡率。
(3)、本发明通过对卡槽、限位条和活动口的相互配合的使用,当气槽内部充气时,避免了出现插杆旋转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盖能够被更加稳定的卡紧,对缓冲垫、橡胶圈和连接条的使用,能够起到发动机盖的缓冲作用,而且能够在行人碰撞时起到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的通口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示的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固定框、2外框、3橡胶圈、4第一冲压板、5第二冲压板、6第一冲压口、7第二冲压口、8第三冲压板、9第三冲压口、10缓冲垫、11顶板、 12气泵、13气槽、14气管、15连接管、16固定块、17活塞、18插杆、19 通口、20卡槽、21限位条、22活动口、23限位块、24连接条、25硬橡胶块、 26活动槽、27滑块、28连接杆、29挤压弹簧、30槽口、31滑杆、32滑片、 33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包括固定框1,固定框1的上套接有外框2,外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固定框1内壁前后两侧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5固定连接,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5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冲压口6和第二冲压口7,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5的相对一侧通过第三冲压板8,第一冲压口6和第二冲压口7的数量均为十个,且十个第一冲压口6和第二冲压口7等距离分布在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5,第三冲压板8上开设有第三冲压口9,第一冲压板4、第二冲压板5和第三冲压板8呈工字分布在固定框1的内腔,通过将第一冲压板4、第二冲压板5和第三冲压板8呈工字分布在固定框1的内腔,第一冲压板4、第二冲压板5和第三冲压板8均为弹性的钢条,其厚度在一到两厘米厚,在使用时,能够对顶板11进行支撑,并在第一冲压板4、第二冲压板5和第三冲压板8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冲压口6、第二冲压口7和第三冲压口9,当遇到冲击时,第一冲压板4、第二冲压板5和第三冲压板8能够快速的溃烂,进而能够在对顶板11支撑的同时碰撞者进行缓冲保护,固定框1的顶部通过缓冲垫10与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顶板 11的厚度为5毫米至10毫米之间,且顶板11的四个侧面分别与外框2四个侧面在垂直线上平齐,通过将顶板11的厚度设置为5毫米至10毫米之间,且顶板11的四个侧面分别与外框2四个侧面在垂直线上平齐,保证了顶板11 的在使用时的密封性,而且顶板11在撞击下快速的变形,在变形时缓冲垫10 和其内部设置的缓冲结构能够对撞击者进行有效的缓冲,顶板11底部边缘处与外框2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框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泵12,固定框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气槽13,气槽13内壁的一侧穿插有气管 14,气泵12的出气端通过连接管15与气管14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气槽13 内套接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上套接有活塞17,固定块16套接在活塞17 一侧的中部,且活塞17的侧表面与气槽13的内侧壁平齐,固定块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18,插杆18的一端设置有弧度,且插杆18的另一端位于固定块16一侧的中部,插杆18的一端贯穿气槽13内壁另一侧的开设通口19 和橡胶圈3内壁一侧开设的活动口22且延伸至外,插杆18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21,两个限位条21分别套接在通口19内壁上下两侧开设卡槽20,通过对气泵12、活塞17、插杆18和连接管15相互配合的使用,在气泵12的使用下,四个插杆18以左右两个为一组,分别与汽车壳体内壁上设置的缓冲框卡紧,从而能够保证了发动机盖能够更加紧固的在车壳内卡紧,避免出现发动机震动造成发动机盖震动过大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发动机盖产生噪声过大的问题,保证了发动机盖使用中紧固性和稳定性,而且减少了汽车发动机盖差生的噪声,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24,连接条24的顶部贯穿缓冲垫10的底部且延伸至其上方并与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冲压板8和缓冲垫10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硬橡胶块25,两个硬橡胶块25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活动槽26,且位于第三冲压板8顶部的硬橡胶块25开设的活动槽16与其下方相通,活动槽26内套接有滑块27,两个滑块27的相对一侧通过连接杆28固定连接,连接杆28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块27相对一侧的中部,且两个用塑料块25的相背一侧分别位于第三冲压板8顶部的中部和缓冲垫10底部的中部,连接杆28上套接有挤压弹簧29,挤压弹簧2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硬橡胶块25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且活动槽26开设在硬橡胶块25一侧的中部,硬橡胶块1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槽口30,槽口30内壁的上下两侧通过滑杆31固定连接,滑杆31上套接有滑片32,四个滑片32以上下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连接块33相对一侧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气槽13内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23,且限位块23与活塞17相对一侧的距离为插杆18长度三分之二,通过第一冲压板4、第二冲压板5、第三冲压板8、挤压弹簧29、硬橡胶块25和连接条24的相互配合的使用,当出现碰撞事故时,当顶板11受到冲压时,顶板11向下挤压,顶板11中间的位置在冲击下,两个硬橡胶块25朝向相对方向移动,并在挤压弹簧29的挤压下,能够对向下的顶板11进行弹性挤压,由于第三冲压板8顶部的硬橡胶块25上开设的活动槽26为上下相通的,当继续挤压后,第三冲压板8、第二冲压板5和第一冲压板4会出现溃烂的情况,从而能够对撞击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保护,避免出现上着出现伤亡的情况,降低了死亡率,通过对卡槽20、限位条21和活动口22的相互配合的使用,当气槽13内部充气时,避免了出现插杆18旋转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盖能够被更加稳定的卡紧,对缓冲垫10、橡胶圈3和连接条24的使用,能够起到发动机盖的缓冲作用,而且能够在行人碰撞时起到缓冲的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关闭发动机盖时,启动气泵12,气泵12产生气体,气体经过气管14连接的连接管15进入气槽13内,气槽13内的空气增加,在压缩的空气形成较强的压强,此时,形成的压强对动活塞17进行推动,从而固定框1左边的活塞17与固定框1右边的活塞17分别朝向固定框17左右两侧移动,此时,插杆18能够挤压车壳内壁上的缓冲框内壁开设的卡接口,此时,发动机盖上的七个点与车壳进行卡紧,能够减少发动机启动时和汽车运行时的晃动,从而减少了车辆的噪声,当出现碰撞事故时,当顶板11受到冲压时,顶板11向下挤压,顶板11中间的位置在冲击下,两个硬橡胶块25 朝向相对方向移动,并在挤压弹簧29的挤压下,能够对向下的顶板11进行弹性挤压,由于第三冲压板8顶部的硬橡胶块25上开设的活动槽26为上下相通的,当继续挤压后,第三冲压板8、第二冲压板5和第一冲压板4会出现溃烂的情况,从而能够对撞击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保护,当顶板11受到轻度的挤压变形后,在机压弹簧29的挤压下,顶板11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
综上可得,通过对气泵12、活塞17、插杆18和连接管15相互配合的使用,在气泵12的使用下,四个插杆18以左右两个为一组,分别与汽车壳体内壁上设置的缓冲框卡紧,从而能够保证了发动机盖能够更加紧固的在车壳内卡紧,避免出现发动机震动造成发动机盖震动过大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发动机盖产生噪声过大的问题,保证了发动机盖使用中紧固性和稳定性,而且减少了汽车发动机盖差生的噪声,通过第一冲压板4、第二冲压板5、第三冲压板8、挤压弹簧29、硬橡胶块25和连接条24的相互配合的使用,当出现碰撞事故时,当顶板11受到冲压时,顶板11向下挤压,顶板11中间的位置在冲击下,两个硬橡胶块25朝向相对方向移动,并在挤压弹簧29的挤压下,能够对向下的顶板11进行弹性挤压,由于第三冲压板8顶部的硬橡胶块 25上开设的活动槽26为上下相通的,当继续挤压后,第三冲压板8、第二冲压板5和第一冲压板4会出现溃烂的情况,从而能够对撞击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保护,避免出现上着出现伤亡的情况,降低了死亡率,通过对卡槽 20、限位条21和活动口22的相互配合的使用,当气槽13内部充气时,避免了出现插杆18旋转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盖能够被更加稳定的卡紧,对缓冲垫10、橡胶圈3和连接条24的使用,能够起到发动机盖的缓冲作用,而且能够在行人碰撞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盖缓冲效果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上套接有外框(2),所述外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所述固定框(1)内壁前后两侧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5)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冲压口(6)和第二冲压口(7),所述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6)的相对一侧通过第三冲压板(8),所述第三冲压板(8)上开设有第三冲压口(9),所述固定框(1)的顶部通过缓冲垫(10)与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1)底部边缘处与外框(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泵(12),所述固定框(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气槽(13),所述气槽(13)内壁的一侧穿插有气管(14),所述气泵(12)的出气端通过连接管(15)与气管(14)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气槽(13)内套接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上套接有活塞(17),所述固定块(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18),所述插杆(18)的一端贯穿气槽(13)内壁另一侧的开设通口(19)和橡胶圈(3)内壁一侧开设的活动口(22)且延伸至外,所述插杆(18)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21),两个所述限位条(21)分别套接在通口(19)内壁上下两侧开设卡槽(20),所述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24),所述连接条(24)的顶部贯穿缓冲垫(10)的底部且延伸至其上方并与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冲压板(8)和缓冲垫(10)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硬橡胶块(25),两个所述硬橡胶块(25)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活动槽(26),且位于第三冲压板(8)顶部的硬橡胶块(25)开设的活动槽(16)与其下方相通,所述活动槽(26)内套接有滑块(27),两个所述滑块(27)的相对一侧通过连接杆(2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8)上套接有挤压弹簧(29),所述硬橡胶块(1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槽口(30),所述槽口(30)内壁的上下两侧通过滑杆(31)固定连接,所述滑杆(31)上套接有滑片(32),四个所述滑片(32)以上下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连接块(33)相对一侧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6)套接在活塞(17)一侧的中部,且活塞(17)的侧表面与气槽(13)的内侧壁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弹簧(2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硬橡胶块(25)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且活动槽(26)开设在硬橡胶块(25)一侧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口(6)和第二冲压口(7)的数量均为十个,且十个第一冲压口(6)和第二冲压口(7)等距离分布在第一冲压板(4)和第二冲压板(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板(4)、第二冲压板(5)和第三冲压板(8)呈工字分布在固定框(1)的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的厚度为5毫米至10毫米之间,且顶板(11)的四个侧面分别与外框(2)四个侧面在垂直线上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8)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块(27)相对一侧的中部,且两个用塑料块(25)的相背一侧分别位于第三冲压板(8)顶部的中部和缓冲垫(10)底部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8)的一端设置有弧度,且插杆(18)的另一端位于固定块(16)一侧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槽(13)内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且限位块(23)与活塞(17)相对一侧的距离为插杆(18)长度三分之二。
CN201910314824.9A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Active CN1099559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4824.9A CN109955912B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4824.9A CN109955912B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5912A true CN109955912A (zh) 2019-07-02
CN109955912B CN109955912B (zh) 2020-07-10

Family

ID=6702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4824.9A Active CN109955912B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5591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28856A1 (de) * 2000-06-10 2002-01-03 Daimler Chrysler Ag Motorhau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1661795A4 (en) * 2003-08-12 2007-08-29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TRACTOR
CN204956658U (zh) * 2015-08-27 2016-01-13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机动车机舱盖
KR20160028258A (ko) * 2014-09-03 2016-03-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보행자용 에어백 구조
CN206900488U (zh) * 2017-03-20 2018-01-19 武汉方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汽车发动机盖
CN208181201U (zh) * 2018-03-30 2018-12-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舱盖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28856A1 (de) * 2000-06-10 2002-01-03 Daimler Chrysler Ag Motorhau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1661795A4 (en) * 2003-08-12 2007-08-29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TRACTOR
KR20160028258A (ko) * 2014-09-03 2016-03-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보행자용 에어백 구조
CN204956658U (zh) * 2015-08-27 2016-01-13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机动车机舱盖
CN206900488U (zh) * 2017-03-20 2018-01-19 武汉方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汽车发动机盖
CN208181201U (zh) * 2018-03-30 2018-12-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舱盖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5912B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20854U (zh) 一种桥梁复合无缝伸缩缝
CN109955912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
CN109826122A (zh) 一种带有弹簧的减速带
CN206297104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型腔排气结构
CN209501081U (zh) 一种合成纤维袋式过滤器
CN213533824U (zh) 一种口罩加工用热合机
CN205346230U (zh) 一种口罩用呼吸阀组装机的收料装置
CN211363611U (zh) 一种用于泡沫冷压机的压缩机构
CN209617261U (zh) 汽车副车架结构
CN215888432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捷维护泵站
CN205529874U (zh) 一种减震桥梁伸缩缝盖板
CN213320815U (zh) 砌块成型机用高度可调料车
CN112316321B (zh) 一种多重镜片式消防防护面罩
CN205187610U (zh) 一种轻型电梯门板结构
CN213653181U (zh) 一种墩柱模板
CN216100574U (zh) 膜片裁切废料收集装置
CN216170339U (zh) 一种袋式过滤器滤袋的固定装置
CN209242916U (zh) 一种3d热弯机入料装置
CN214808919U (zh) 一种水处理用整体滤池滤板
CN209681117U (zh) 减震塔高固相半固态中心进料模具
CN208021825U (zh) 气动包装机
CN217255570U (zh) 一种全铝家具用铝型材水切装置
CN220656129U (zh) 一种过滤式墙式氧气吸入器
CN207272539U (zh) 一种医疗床连接件总装工装
CN209096607U (zh) 一种轻量化的前下视镜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6

Address after: 318000 room 1701, unit 1, building 19, Jiangnan capital garden,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ai Pan

Address before: 450000 Lianyun Road 123, Erq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ANGHE S & T Colleg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